创意团建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团建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团建策划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1

【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一、高校社团活动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生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对象性活动;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

(一)高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们就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繁荣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完善使学校教育功能得以延伸。学生在校园文化中,不断体验、熏陶和升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相应地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既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高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去了解认识社会,锻炼自己,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对学生社团的性质、作用、组织制度、管理办法等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高校社团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社团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较为混乱

各高校学生社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成员几乎覆盖了校内不同的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在高校学生社团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权交给学生会,对学生社团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学生社团的发展比较盲目;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也相当混乱:有些学生社团组织结构松散,会员流动量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大。

(二)社团特点突出,但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相对于传统的娱乐健身型学生社团而言,一些理论学习型、专业研究型和管理服务型等社团仍存在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另外在学生社团类型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其各类社团活动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而活动却很少,或根本不开展活动,社团成了空架子,名存实亡;或者虽开展一些社团活动,但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指导,只是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活动,影响了社团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高校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在社团管理机制上要根据每一个社团的特点,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来达到增强高校社团凝聚力、影响力的目的。同时,随着社团管理机制的完善,也会增强社团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社团是一个有纪律的组织。通过将有共同兴趣的年轻人集合在一起,让每一个会员都参与到社团的发展当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一来,大学生通过在社团中参加活动,自然而然地营造了校园文化的高尚氛围。

(二)提升社团活动层次

社团门类繁多并不代表真正的繁荣,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才是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断创新的社团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团文化。社团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争取向高水平、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在活动的创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工夫,不断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避免 “为活动而活动”、“为宣传而活动”的功利行为和错误观念,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出精品、上档次;倡导积极高雅的文化内容,祛除消极庸俗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鼓励和指导精品活动的开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寻求资源保障

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改善物质条件为基础。高校应该在政策上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在每年的学生经费预算中要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在学生社团活动上;可以建立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请答辩制度,学生社团根据学校活动的安排制定出自己活动的策划书,学校组织统一答辩、立项,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为学生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集会场所,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宣传阵地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优惠和支持,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戴钢书.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J].政工研究动态,2007,(7)

[2]杜大鹏.高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生态职业学院学报,2011(1)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2

摘 要:大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着力做好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从思想引领、扶植投入、鼓励多元化发展、干部培养、制度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社团质量,使其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引领思想;鼓励发展;加强管理

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团中涌现出无数性格鲜明,特长显著,思想活跃,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也产出了很多高质量的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学生活动。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建设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首先,每个大学生社团有其鲜明的特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自主的开展活动。故通过社团,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价值取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和教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更好的接受教育。

其次,社团里,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自我需要等自愿自发的聚合在一起,这种模式有助于他们统一思想和认知,即社团对于其成员具有天然的号召力。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典型形式,其形态丰富多样,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且成员之间共识多、感情亲密,容易统一思想和认知。所以,要利用好社团这一平台,让他们认识到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使社团科学发展,符合时代潮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使他们积极履行舆论导向、思想引导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的理想信念,宣传爱国主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繁荣校园文化甚至引领校园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团把学生有力的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共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谓亮点多现、异彩纷呈。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集合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自觉或不自觉的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在社团里,学生自己创造文化,自己享受文化,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成为营造、强化文化氛围的强大力量。

(三)社团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平台。

首先,大学生自迈入大学校园之时起,便开始了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学生开始更多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伴随这一过程的便是学生对于学习生活、择业交友、兴趣爱好等问题的困惑和选择。而学生社团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体验成长,并从中展示自我才华,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些使学生更加热爱大学生活,对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也正是由于社团成员有很多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他们彼此认同感更强,更容易亲近,这就使学生在同班同宿舍的朋友之外,自愿的结交到了自己向往的友谊,他们之间可以更加顺畅的交流思想,倾诉情感,互帮共勉。这使得学生感到不孤单,有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和各种活动。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善于挑战的黄金时期,他们借助社团平台,如火如荼的开展活动。这个过程可启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等,给学生才能得到充分显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潜能,促进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五)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是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责任感意识的核心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所应履行的义务及社会责任的自觉程度和自我意识,强调个体的“主体意识”。而社团富有自主性,重视实践,社团活动的全过程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安排设计并承担结果的,这样可鞭策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比那些从未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学生对工作更具担当意识。

(六)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学生成功开展社团活动所需要的技能正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在社团的锻炼能为学生积累经验,不断拔高他们接人待物、人为处事的水平,不断完善他们的能力结构,补充他们在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的东西,以更好的迎接社会竞争,用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工作机会和广泛认可。

其次,大学生社团的很多活动都已经走出校园,和社会接轨,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双向模式等与社会紧密接触的活动形式,如学生向校外商业机构拉赞助,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活动;再如学生深入到单位、社区等地作服务;又如学生通过接触了解社会,借鉴一些公司管理模式管理社团等等,这些都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对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大有裨益。

二、对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提升社团质量的途径思索

(一)加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

高校所作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本,社团建设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社团育人功能的根本保障。大学生社团要坚持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党团组织要对社团进行思想引领。高校应把社团建设纳入学校整个德育建设的体系中,保证社团活动与育人目标相一致,创造积极向上的社团环境,使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大力扶植,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扶植,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1,提供经费支持

缺乏资金是限制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应加大对社团发展的资金支持,保证正常开展工作。相较于学生自筹会费,社会或个人赞助,学校投入应该是最成熟稳定的资金来源。学校可以把社团活动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遵照学校财务制度进行支配。学校还可以建立社团活动专项基金,对精品社团活动进行倾向性支持。此外,学校可适当放宽对社团的管理力度,允许并鼓励社团通过自己的特色扩展社会资源,吸引经费。与此同时,学校应对社团活动经费进行制度监管,保证其用途;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引导,避免浪费。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教师的专业指导对于社团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和需要为社团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充分了解社团发展情况和学生诉求,提升社团的科学建设。同时,应对指导教师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奖励优秀;并将教师各项荣誉与指导社团的劳动量和成果挂钩,鼓励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工作。

3,提供场地支持

工作习惯,构建团队规范的运作模式,因此即便学生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再大,只要能始终认真推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就能够使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传承,同时也会有助于传承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

集中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的形式直观、快速地将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式、方法传授给新任学生干部,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团队精神与团队文化,进而达到有效传承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集中培训应该注重培训的延续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即把培训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能间断;也不能一味采取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应该各种形式相结合,多采用带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培训形式,如优秀学生干部论坛、工作实务趣味问答、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等等,同时也应该注重将培训融入到工作中去,边工作边培训,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学生干部自我传承是传承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途径,它主要依靠的是老一届学生干部自身的传、帮、带作用。这种作用在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干部在自己任期的后半段就已经开始重点培养下属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这种培养实际上就是在完成学生干部之间的自我传承。但是由于班级学生干部人员构成的不确定性,这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对于所有学生干部而言,在新任学生干部到任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更需要老一届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传授,以让自己能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因此,本人觉得在学生干部换届时可尝试采取“一职两人”的换届模式,也就是给新任学生干部设定一个不少于30天的试用期,老一届学生干部的任期延长至该试用期结束,试用期间新老两届学生干部两人担任同一职务,老一届学生干部不再负责具体事务,而是重点做好新任学生干部的“师傅”和“教练”。以班级学生干部换届为例,如新任班长的试用期是40天,则在40天的试用期里可让新老两位班长同时在任,由“老班长”结合实际工作完成和“新班长”之间的自我传承。

结束语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清形式,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具有特色的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段院生,杨莉.对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3

关键词: 社团文化 大学文化 理工科院校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学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大学文化集中体现了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高校社团是由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爱好和追求而组织起来的群众性、自发性学生组织。高校社团文化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校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工科院校在大学文化和社团文化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两者如何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这是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文化与社团文化发展瓶颈分析

1.理工科院校文化建设困境。

理科、工科是我国大学中最大的学科,理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任。与文科类、师范类和综合类等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最缺乏的就是文化氛围,人文学科普遍薄弱和滞后,人文学术成为“弱势群体”。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称现在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大学“出现了五重五轻”,第一偏颇便是“重理工轻人文”[1]。具体表现为:人文、社科专业少,师资匮乏,尤其缺少高素养的大家、大师,文化素质教育表面化;人文社科资料、图书匮乏,文艺活动单一,水准较低,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对人文社科科研扶持力度严重不足,哲学社会科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理工科高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多数毕业于理工科院校,许多人本身就轻蔑文科,自身缺乏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就显得力不从心[2]。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过早文理分科,许多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人文知识非常匮乏,同时受轻文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对人文类课程缺乏兴趣,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混学分。他们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科学”。

上述问题不仅不利于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而且制约着大学文化建设和品位的提升。

2.理工科院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

综合来看,理工科院校社团和综合性大学社团相比,主要有以下问题与不足:

(1)社团分布格局明显失衡。

在理工科大学校园里,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方向缺乏正确引导和规划,导致社团分布格局失衡。娱乐类社团偏多,人文社科类偏少,理论学习类更少,学生参与数也很少。娱乐消遣型社团固然有丰富课余生活、有益身心健康的存在价值,但不应成为学生社团文化的主流,否则,就难以发挥社团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精神。

各社团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往往停留在满足会员浅层次兴趣爱好上,活动品质较低,没有充分融合交叉学科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文资源,社团横向交流少、内部凝聚力弱,难以形成社团文化精神。

(3)社团活动组织上缺乏持续性。

社团活动随组织者个人的忙闲而忽冷忽热、缺乏持久性。由于理工科院校自身课程特点,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大多数组织者由于课余时间少,鲜有时间周密策划,活动组织热情不高,复制的多,流于形式的多,有启迪、有创意的少,对社团成员缺乏吸引力,由此诱发新会员流失等问题。

(4)学校不够重视对社团的扶持与培育。

在受重视程度上,学生社团远比不上学生会,社团活动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自娱自乐、小打小闹,缺乏必要的智力与物质支持。为了举办一些像样的活动,社团负责人需要花大量精力在“拉赞助”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浅薄化,造成“为活动而办活动”的形式主义。

以上问题对理工科院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给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抹上阴影。

二、社团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有机部分。社团文化在彰显大学核心精神、实现大学文化功能、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工科院校文化建设中,厘清社团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价值定位,能够增强积极建设高校社团文化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社团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境界的作用。

1.社团文化彰显了大学文化的核心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大学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展现着大学自身的气质、品位与精神风貌,是一所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支柱和灵魂[3]。以人为本、多元并存、自由民主是所有大学大学精神的共性与核心。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大学文化建构的根本立足点。大学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的文化。各种高校社团的诞生正体现人性化要求,依据价值追求多元性和个性发展差异性的特点,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和追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学文化应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大学文化的发展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扩大交流、沟通融会、汲取精华、创新知识,在多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校园中政治理论类社团、学术科创类社团、文化艺术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公益志愿类社团、合作交流类社团、实践促进类社团、地域文化类社团[4]等五花八门的社团互动、协作的现象,社团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正是大学多元并存、兼容并包精神的具体展现。

追求自由、倡导民主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是学者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民主精神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只要在社团管理方面体现了适度的民主与自由,就能激发年轻学子的自主和热情,使大学生社团充满创造力和进取心。而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又能为大学文化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使社团文化和大学文化形成良性互动。

2.社团文化实现了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

大学的生存发展主要通过其文化社会功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5]。这些功能通过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加以贯彻和体现。

大学文化的第一个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传承知识、传播真理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社团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同学们强化课内知识、拓展学习能力。大学文化的第二个基本功能是培育人才。大学生社团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其人格,于无声处陶冶其情操。社团形成的良好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大学文化的第三个基本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很多社团组织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和体会社情架起了桥梁,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心与热心。

3.社团文化实现了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特色,经过长期积淀而不断传承和发展。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的,他们为实现共同意愿而开展活动,遵循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并经由新老成员的衔接而不断发展和延续下去。因此,学生社团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创造、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

由于学制限制,社团组织成员并不总是处于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而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组中。每隔几年,学生社团成员就会全部更换,而由于这种更换是分批进行的,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社团成员的高流动性和相对连续性使社团的创建宗旨、指导思想和文化传统得以一脉相承,具体活动范式有所发展和创新。这种传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传承的特点,是各学生社团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源,也是大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6]。

三、理工科院校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文化境界的重要路径

在现有学科设置和师资配备基础上,理工科院校如何提升文化境界、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呢?我们认为,借助推进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潜质不失为一条重要而便捷的途径。

1.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文化建设,促进大学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石,是大学的生存境界[7]。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追求,是当代中国全党、全社会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直接表现。当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智巧地融入大学文化之中。

大学生是时代骄子,社团骨干将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大学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社团文化,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突出政治导向,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所以,社团文化不仅应体现自己的特色,还要彰显时代前进中先进文化的要求,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文化。这种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现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避免社团活动过于功利化、低俗化,强调社团活动的时代性、进步性。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加强对社团骨干知荣明耻及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训。寻找喜闻乐见的形式,铸造人格和品格,致力建设品位高雅的高层次社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品牌铸造提升社团品质,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社团精品化战略”是高校社团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品质、显示学校文化特色的有效方式。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领导重视,健全管理。

领导重视是高校社团建设的有利条件。实践经验表明,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如果高度关注社团活动,并对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在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硬件支持,就有利于社团活动向高水平、高规格方向发展。

健全规章制度是社团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促进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理工科院校社团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使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具有可持续性。

(2)干部培养,强化指导。

特别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任免制度和奖惩机制。一个社团有无发展潜力、社团活动有无成效,往往取决于社团骨干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注重强化社团骨干队伍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有工作能力、有奉献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从而加快学校文化发展。

要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在人文气息薄弱的理工科院校尤其要积极鼓励人文社科教师担任理论学习型社团的顾问,定期参加社团活动,并将此作为绩效考评的参考指标。

(3)树立典型,培育精品。

在领导重视、制度管理的前提下,在骨干培养、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打造精品社团、突出社团特色、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就成了社团建设的目标和动力。对于理工科高校社团而言,鉴于课余时间少的特点,决定了社团活动必须贯彻“少而精”的理念,推进优秀社团品牌化进程[8]。同时,各社团应积极利用高校人文资源,弥补其人文精神之不足。校方要积极完善激励机制,评选出年度工作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干部,在活动中树立典型,在竞争中培育精品。

精品社团的榜样示范作用,可带动其他社团形成追赶超越之势,在校园中形成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精品社团富有特色和创意的高品质活动,满足了理工科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了大学文化的品位。

3.以自主创新发挥社团潜质,全面繁荣大学文化。

高校社团的发展要有自主性。学生社团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学生自己的,活动宗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社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和活动参与的自由度。在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中能更多地体现学生的意志。失去了自主性,社团就没有了生机活力。当然,社团的自主发展要以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管理规定为前提。

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重理性、讲民主、思维活跃的一代,作为他们重要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内部氛围更轻松民主、思想言论更自由活跃、同学关系更平等协调。这种打破年级限制、跨越专业视阈的集思广益、思维碰撞,有利于成员间的信息交流、知识拓宽;更有利于灵感涌动、创意迸发。而践行各种自主策划的社团活动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作用更是巨大的。

可见,自主与创新是大学生社团的活力源泉和优势特点。如果理工科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保证、维护和发展社团的自主性、创造力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能使理工科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情趣,使大学校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3.

[2]屈宏,等.浅议理工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3.

[3]胡显章.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23.

[4]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1.

[5]李静.论大学生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J].黑龙江教育,2011(4):54.

[6]施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0(8):102.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4

公司年会是一个公司软实力的表现,也是公司凝聚员工感情的很好平台,更甚者,成为公司营销自身的机会。

2012“世界末日”预言已破,2013世界新纪元开启。在新年伊始这段承前启后的时光里,各个公司都在忙于年终总结,于是花样百出的年会纷纷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相继上演。

 

无论是为了鼓舞员工士气、奖励优秀员工,还是为了展示公司的实力和业绩、促进品牌传播,抑或是为了促进与合作伙伴的商务交流,各公司的年会都离不开“总结、愿景、吃饭、颁奖、娱乐”等这些环节。对于广告主、4A、公关公司来讲,每一类公司的年会侧重点和特征也大不一样。在这些公司的年会上,公司用哪些手段来推销自己的品牌和实力呢?他们给员工们展示自己的空间又有多大呢?每个公司年会的特色又是什么呢?证明公司软实力的时候到了!(注:以下嘉宾按采访顺序排列)

 

陈荣华

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

年会时间:2012年12月18日-19日。

年会地点:连云港市体育馆,这是太阳雨品牌四大基地之一,也是太阳雨品牌的发源地。

年会主题:2013太阳雨太阳能优秀经销商年会的主题是“拥抱变化,共生共赢,最美2013”。主要环节:基于品牌发展一年一大事的主线,每一年的年会都会有一个创意策划的主线,在主线的基础上将领导致辞、年度报告、主题仪式、颁奖盛典、互动节目、新品参观等环节结合在一起。

 

亮眼节目:一是太阳雨西藏盲童公益微电影《假如失去三天光明》的首映仪式。二是《太阳雨》之歌在此次年会正式首发。

晒奖品:宝马,是颁发给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太阳神奖杯和龙之戒、花之魂(男女款纯金戒指),颁发给所有获奖者。

年会是一次大公关

太阳雨太阳能每年一度的优秀经销商年会,都是为了下一年的品牌发展战略做铺垫,这也是针对经销商、媒体等各个层面的一次大公关,其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已经超出行业的范畴。

 

公司年会基本上全部由自己的内部员工组织、策划、创意和执行,每次都会根据不同的职能需求,组织大大小小几十个职能组,最终实现年会的呈现。

我们根据一年一大事的战略,围绕年会的主题创意,新产品线的展示,技术、科研实力的体现,嘉宾的邀请接待与环节互动,最终将所有的品牌实力、品牌价值、品牌精神内核、品牌公益DNA等等得以体现。所以经销商、嘉宾不但是公司年会的参与者、互动者,也是太阳雨品牌的直接传播者。

 

黄嘉骊

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

年会时间:2012年11月29日-12月1日。

年会地点:北京郊区密云怡生园。

年会主题:“十年至艾,瑞意永恒”。

主要环节:2012年12月1日,艾瑞成立十周年,所以这次年会将艾瑞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所有员工都集中到北京,整个年会持续了三天。第一天的主要环节是管理层沟通以及为艾瑞十年献礼的晚会,第二天的主要活动是迷你运动会、主题性拓展和三地员工临时混搭节目表演晚会,第三天自由活动滑雪。

 

活动亮点:一是在献礼晚会第一个环节“老员工回家”,邀请离职员工代表上台颁发“特别感谢奖”,并为在职5年以上老员工颁发“艾瑞时光奖”,二是以艾瑞十周年“献礼”和团队介绍为主线的晚宴内容,三是体现三地员工团结合作精神的迷你运动会和第二日晚会的即兴节目。

 

晒奖品:精神层面的奖品有:“艾瑞时光奖”,主要颁发给在职五年以上老员工,以感谢艾瑞发展十年来他们所做的贡献。“艾瑞特别感谢奖”,颁发给离职员工代表,感谢他们对艾瑞一直以来的支持。物质层面的奖品主要是抽奖形式,有iPhone5、surface、黄金转运珠、移动硬盘、拍立得等。

 

企业文化要有人文气息

公司年会之后,大家会在社会化媒体上做一些自传播,比如将年会的内容、献礼、视频、照片通过微博和视频网站转发。其实艾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公司。比如,除了这次年会,我们近期举办的“非诚勿扰”活动,就是为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的单身男女们搭建了一个互相认识和了解的平台,找专业的婚恋网站的策划团队来为大家服务,在上海站一个月以内已经撮合成五对情侣,活动效果很不错。

 

刘亚鹏

关键点传媒执行总裁

年会时间:通常是元旦以后春节前选一天时间。

年会地点:北京郊区集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并具备一个适合开展活动的大厅。

年会主题:发展和眺望。

主要环节:常规的环节是每个部门出节目,所有员工一起唱公司的司歌——《鹰之歌》,今年新增了选秀环节和“关键点好声音”环节。

亮眼节目:一是选秀猜猜看,二是“关键点好声音”。

晒奖品:奖品总额度将近20万!远远超过往年!

理性执行人性管理

公司的企业文化分两个层面,从执行层面来讲,要求执行准确、有力,反应敏锐,有很强的临时决断能力。从公司层面来讲,则强调人性化管理,打造“幸福公司”,因为如果员工的生活不幸福,那么工作也不会有幸福感,要让员工“工作生活两不误”。所以,体现在公司年会上,主题思想除了“总结、展望、凝聚、鼓舞”之外,更多的是期望能够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团队,热爱自己的工作。

 

除了公司年会,公司每月都有团建费用,每个部门每个月上报自己的团队建设内容,要广泛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这项费用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设立,一直延续下来。另外,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也是全面提升了差旅等补助。

 

崔丽光

灵思营销品牌经理

年会时间:2013年1月9日9点开始。

年会地点:灵思北上广渝四地办公室,每个在家休假的准妈妈、新妈妈家里,病床前……灵思每个人的年会要在大家都在的地方开,一个都不能少。

年会主题:“发糖”。没有云端红毯,没有空客盛宴,没有滑雪PARTY,没有航母STYLE,没有切糕茅台,没有苦逼的台前幕后准备,没有遗憾的缺席和不如意。浮华褪去,返璞归真。今年的年会属于每个人的梦想,它最甜,也最真——给每个人发糖,你去最美的地方,与最想的人分享!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5

[关键词]Living Lab创新;社团建设;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122-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5

一、Living Lab创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推动了知识社会创新模式的嬗变。科技创新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生活和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成为了创新真正的主体,也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Living Lab作为欧盟“知识经济”中最具激发性的模式之一应运而生。Living Lab的概念最初发源于美国,之后在欧洲迅速发展。在Living Lab的创新模式里,科技创新不再是产品开发者个人的事情,该模式强调了技术测试、应用开发、用户参与、市场分析等多种创新需求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的有机融合。

基于不同视角,Living Lab创新模式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方法论,亦可以是一种系统论,亦或者是一种环境或服务。不同领域对Living Lab创新模式有不同的认知。Living Lab创新模式现已在医疗、交通、教育、节能环保等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其理念、方法、规模以及效果都已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当前社会正在走向全民创新的时代,创新性、智慧性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青睐。校园作为人才聚集的地方,新思维、新理念层出不穷,更不可推卸地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移动生活俱乐部(Mobile Life Club of China,MC2)是移动生活俱乐部(中国)在全国高校中的首个试点,成立于2006年,MC2以“有用、好玩、慈善”(Usefulness,Fun and Charity)为创新目标,以体验与创新为理念,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共同发展与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移动信息生活的构建过程中。2010年3月,移动生活俱乐部(中国)正式成为欧洲Living Lab网络(EuropeanNetwork of Living Labs,ENoLL)的成员。在此基础上,MC2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环境,基于Living Lab创新理念,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科技创新,实现产品构思、设计、研发、推广和运营等一系列完整的产品创新流程。

二、MC2的组织模式

校园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承担着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创新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提供设备、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支撑,保障学生创新的顺利进行。创新型社团作为校园创新实践的载体之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Living Lab强调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未来的共同创新。其依托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以需求为驱动,将开发者、投资者、用户、产品和环境等要素包含在一起。MC2作为学生创新型组织,以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学术氛围为环境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型创新团队为单位,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基于Living Lab创新模式,在学生体验、技术培训、团队管理、产品运营、社团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新的尝试和创新机会。

1.完善的创新体验和教育

很多创新想法因为不切实际,或者缺乏指导,被迫停留在想的阶段,创新教育应该探索一种包括专项指导、模拟创业、参与计划竞赛等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

Living Lab创新模式强调真实的用户体验,为产品设计提出需求和反馈。MC2从Living Lab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参加产品的展览和体验,被展览和体验的多半来自社团内部团队正在研发或者已经研发成功的产品,社团安排团队负责人向参观者详细介绍团队产品,包括项目分工、前期构思以及整个开发过程,尽量让学生可以全面具体的了解创新,认识创新过程。此外,社团每个学期会不定期为学生安排至少两次企业参观活动,被参观企业大多数为MC2的校外合作单位,例如创新工场、三星等。带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认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为学生植入产品设计和投放市场的概念,这种企业参观式的创新体验,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的创新体会,强化创新意识,刺激创新灵感。

单纯的创新体验带来的创新热情,并不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授以完整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可能通过“教”来实现创新的目标,而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环境,或者说是提供创新孵化的条件。基于这种理念,MC2指导老师首次开设了《移动互联网》公开讲座,邀请校友回校,包括36Kr创始人,网秦CEO、AdView创始人等,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题材,通过对学生关注的互联网产业链条中各类概念和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整个互联网产业进行思考。讲座内容涉及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游戏、社交平台、终端等领域,产业链环节也不仅局限于技术开发,还包括设计、营销、投资和运营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具体见表1:

该公开讲座的设立,结合校园创新文化和Living Lab价值理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创新教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现已举办第三期,主讲嘉宾已不再局限于创业校友,邀请了更多的校内的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校外互联网各领域的资深人士以及社团内部团队交流会等。

2.项目参与式创新

项目参与式的创新模式,使学生通过在项目中参与创新理念、创新认知、创新技能、户外拓展训练、创新实践、创新展望等方面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技能和水平。MC2鼓励学生在项目参与中实现创新,同时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MC2为学生提供参与的项目可能是各课题、竞赛题目、企业项目等多种模式和途径。具体如下:

(1)实验室课题

实验室课题普遍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MC2将实验室部分课题向社团开放,这些课题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要求较新(web、app、mobile web app等)、易实现。学生可自由组队,或自愿加入任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组。

(2)学校项目

MC2鼓励社团成员申请学校项目,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研发任务。同时MC2会为团队提供空间场地和技术等支持,保证学生创新实践的顺利进行。

(3)企业竞赛题目

校外的企业项目对在校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为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需求,提升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MC2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承办的互联网大赛。这种比赛一般由承办企业提供题目,学生自由组队或者参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任务,并参加最后的实验运营和评选。2011年7月,以三星在北邮发起的校园移动互联网大赛为契机,MC2首次组织学生暑假集中学习并安排培训,帮助参赛团队完成产品,这次大赛既是MC2在创新实践领域的初次探索,也是社团第一次参与基于企业的互联网比赛。之后又与诺基亚、创新工场等多次举办此类大赛,为社团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这种模式的探索也让社团的管理和建设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完善。

自MC2成立以来,已陆续孵化三十余个项目团队,例如来钱快、v电影、半次元projiect等。这些项目的团队成员,除少数负责运营和设计的成员为非在校生,大多数成员为本科在读或研究生在读学生。他们通过BBS、社交网络、社团介绍等多种渠道认识和交流,组成一个项目团队。MC2鼓励每个项目团队完成完整的产品创新流程,包括前期调研和分析、产品设计、功能实现、产品推广和运营等,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规划和安排,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设计或研发阶段。目前,MC2有约二十个团队已完成产品研发,超过了总数的60%;五个团队融得投资,超过总数的15%。实践证明,MC2项目参与式创新是值得鼓励的。

MC2的项目参与式创新紧扣Living Lab创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驱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3.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校园创新实践需要全方位的保障,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校园创新实践的运行。因此,全方位的保障不仅是团队运作的前提,也是MC2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MC2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团队的建设,具体如下:

(1)为团队提供固定的实践基地,用于项目研发。团队可通过申请,自由免费租用。这样就避免了团队因空间不固定而涣散,有助于凝聚团队的团结力和战斗力。

(2)为团队提供师资保障,负责学生的答疑解惑、技术培训以及项目指导。MC2邀请了校内来自计算机、工程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的十余名教授和副教授担当校内指导团队,同时邀请校外多家合作企业,例如三星、创新工场等担当校外指导团队,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服务,保证学生疑有所问,问有所答。

(3)为团队提供资金保障,解除学生创新实践的后顾之忧。MC2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团队提交的经费申请预算为团队提供项目经费;对于部分已有初级产品或产品已上线的团队,则鼓励他们在相关企业或机构中寻找投资,这样不仅为完成项目储备了资金,也有助于产品最后的运营和推广。

自MC2成立以来,已充分证明了这种以项目需求出发,多主体参与的校园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和成功性。

三、MC2创新团队的建设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创新团队是社团创新实践的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不仅能提高创新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团队竞争实力。

MC2项目参与式的创新组织模式注定了MC2会有很多项目团队。很多成功和失败的项目组的经验证明,一个团队的组合、分工、管理和规划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如何组织一个优秀的团队,成为社团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针对MC2创新团队的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的多样性组合

Living Lab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体系,强调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目的就是为了从不同的视角激发创新灵感,从不同的领域服务于创新。多样化的创新人员组成,避免了创新实践的单一性,也降低了创新的风险。因此,一个创新团队,以个人为主,团队发展很难有质的飞跃,必须以团队项目为主,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到一个队伍中,使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做到有分工、有协作,加强团队合作与信息交流,这样团队内部学习才会出现叠加式反馈,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例如,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视角,并且很难脱离这个视角去观察问题,而一个产品的完成会涉及设计、研发、运营等多个环节,所以跨学科的组合有利于完善项目创新。

MC2特别重视每个团队的成员组合,考虑到项目的需要和团队的合作,MC2鼓励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擅长领域的学生共同组队,以完善团队的资源配置。例如,“课程表”团队是MC22012年暑期新成立的项目团队,该团队共有四名成员,分别是大二的和大三的,专业包括信通类和计算机类,学生依据每人的特长,独自承担或两两结合完成项目的编程、UI设计和产品功能设计,这种组合和分工更好的实现了产品的整体架构,完善了研发过程。该团队在暑期两个月内,已经成功完成课程表记事软件的初级模型,目前项目在进一步完善中。

2.明确的团队发展方向

确立明确有效的团队目标,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从而形成思想统一、目标同向的局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为此,MC2规定每个团队在着手项目前提交一份团队项目创意文档(见表2),确定项目题目,团队名称和分工,针对自己的项目提出区别已有类似产品的创意亮点,分析开发该产品的用户需求,描述产品设计,预测市场竞争,规划市场运营等。项目前期的准备和策划,一方面有助于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帮助团队成员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

3.优秀的团队负责人

在团队的沟通与协作中,团队负责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学术水平和协调能力直接决定团队的兴衰。一个优秀的团队负责人,能够使队员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协作,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将个人的工作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结合,在团队工作中将自己准确定位,促进创新团队的健康、快速发展。项目参与式的创新模式,尤其对团队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MC2要求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自己的团队队长,队长要对团队的项目做好整体的把握和规划,了解团队内每一个成员,合理分工,负责项目的监督和跟进,定期做阶段分析和项目总结。

MC2创新团队的建设,依据Living Lab的创新体系,在组织模式、管理和规划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尝试和探索。这种基于Living Lab的团队建设,不仅优化了团队结构,也大大增加了项目成功的几率。

四、总结

目前,校园创新实践已经在各高校开始盛行,校园创新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越来越成为校园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Living Lab创新模式,鼓励学生知行合一,集校园、企业组织、政府机构于一体,多方参与,将学生创新实践上升为社会创新的一部分,在全社会的创新生态环境中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推动校园创新实践。

创意团建策划范文6

金融危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基于毕业生就业视角的几点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大学特色凸显与区域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淮海工学院创建海洋特色综合性大学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论高校法文化建设的"三元主体"模式??

略论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以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为例??

淮海工学院继续教育服务于连云港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衔接与整合研究——基于中学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实证分析??

井冈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

略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共青团建设??

校园法律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干预实验研究??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对金融危机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略论本科医学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提升核心能力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网络系统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

浅析金融危机对在校工商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竞赛的实践与体会??

关于高校"挑战杯"竞赛的调查与研究??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考量??

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角色探讨??

从流行语定义的嬗变看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渗透

普通工科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刍议——基于"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重要启事??

解读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汉、日、韩语谚语的对比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推行交际教学法的困难因素分析??

口译教学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实践探讨??

飞行专业英语教学及ICAO策略探讨??

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

论声乐二度创作中的联觉机理??

从"形神合一"浅谈钢琴教学?

论十字架符号在绘画中的运用??

略论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两课"课程考试改革的再思考——以淮海工学院"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改革为例??

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中的人物效应——基于一次实验数据的分析??

建筑结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视角关照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

高校图书招标采购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高校档案行政执法程序思考??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利弊分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征稿简则?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冲突理论述评??

传统节日文化"西学东渐"下的文化自觉??

浙江省高校竞争力研究??

浅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城市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