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1
【关键词】 骨科患者;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77-01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护患纠纷亦逐渐增多,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骨科护理工作[1].骨科患者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病情各异,且年龄跨度比较大。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加上医院人事聘用制度的改革,多数医院护理人员缺编,各种因素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2]。为了保证患者住院安全及避免各种医患纠纷,需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将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现就个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室于 2011 年 1 月 -2013年 6 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 76 例,女 40 例,年龄 46 -92 岁,平均年龄64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1.2.1 患者方面:多数骨科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在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进入下床锻炼恢复期的患者时常可因意外跌碰而导致意外伤害; 个别骨科患者遵医嘱性差,存有想当然心态,可能导致重新脱位或其他骨折附损伤; 骨科患者有较多使用拐杖、助行器的情况,但如果使用方法的不当也很容易发生摔伤。
1.2.2.技术操作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足或缺乏专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特别是对颈椎损伤或胸腰椎损伤、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其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都很高,所以在这些患者护理中,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很常见,需特别注意这些危险因素。
1.3方法
1.3.1患者在入院时,护士要与患者及时沟通,评价和询问患者有无跌倒史、生活习惯、服药习惯等[4]。并评估患者的神志、肢体活动等。对有高危情况的患者,要重视日常的陪护,加强巡视,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在患者方便取得的地方。并做好防止跌倒和碰撞的标识。对使用拐杖的患者,要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平衡,并增加其安全感,在使用前详细向患者示范和讲解如何使用,并将其调节到适宜患者的高度。拐头要做到防滑,及时更换拐杖的皮块。拐杖底部要垫好棉垫,让患者感到舒适。积极预防患者的压疮发生。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充气床等[5]。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按摩长期受压的部位,以缓解患者的局部压力。翻身的频率根据患者的舒适程度而定,最长不能超过2小时。
1.3.2 加强学习,熟练操作加强医护人员对手术操作、临床护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于每次的实践操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认真地完成。对于临床护理中的基本要求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2 结果
护理中,要积极预防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护士的法律法规,并强调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在护理服务中,自觉维护患者的隐私和知情权,重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工作。护士长要定期对护士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支持护士学习,并倡导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注意护患的沟通。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核心,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的认识,优质服务意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将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冯章伶,甘露. 新形势下骨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9(10) :108-109,113
[2] 文,姜小鹰 . 护理安全预警监测防范机制的建立与成效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7,23(10) :64-65.
[3] 余莉. 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 1) 150.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2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健康;应对措施
目前,肾内科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每年有超过百万的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器官的衰退,以及由不良生活习惯和其他原因引发的肾脏疾病,使得肾内科临床科室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治疗中,面临极大的风险。因为此类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使得其恶化的程度及风险都在加大,尤其是近年来,此类疾病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院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中,就安全护理实施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238例老年肾内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在60~80之间,平均年龄在(69.22+2.13岁。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8例、IgA肾病患者6、间质性肾炎19、急性肾衰竭16、慢性肾衰竭39、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32、高血压肾损害57、糖尿病肾病31。在对其治疗中,都按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医治。我院医务人员皆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消除主观原因对患者治愈的影响。
1.2方法
对我院肾内科病房管理中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原因进行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的区分,并以相对应措施,对这些隐患予以改正,以完善其护理管理。安全隐患概括起来可分为: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观察不精细缘故、潜在的感染隐患。在实施其应对措施时,可从: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和合理用药方面进行努力。通过实施应对措施前后患者自身的感染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状况、临床用药的合理率等三方面进行比对。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使护理中风险降到最低。
1.3统计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y±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y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结果
3、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务人员在对病人实施护理过程中,正常工作以外,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患者病情的恶化、残障和死亡等。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全部消除,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可以排除不可抗因素之外的其他努力,以减少其不安全的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即是说,找出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尽管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并不能阻挡肾内科疾病的发展步伐。肾脏患者的逐年上升趋势,在老年人之间尤其明显。为保障护理安全,不同的医师,不同的医务人员,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懈奋斗着。自由对患者的情况和医院情况进行详细的辨别,才能更深入细致的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在安全防范措施上,适当采用增加护患沟通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素质[2],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是护理安全的保证[1]。
老年肾脏科室,是近年来由于老年肾内科病患的增多而设立的专门科室,老年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慢过程,在护理期间,很容易因不良护理方式而导致病情恶化和感染,应用安全隐患应对措施护理,对于其康复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很快令患者康复[5]。
由于不合理的用药,是肾病患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老年病的病种在不断增加,利尿剂、强心剂等的广泛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不断使用,西医的副作用凸显出人体所不能承重的范围。
护理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多半会有并发症的发生,身体浮肿,抵抗力下降,抗感染能力变弱,尤其是血液透视患者,因活动受限,心理产生极端情绪,有可能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6]。
在对患者行,心理干预治疗中,要注意定期观察病人病情,康复后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长期服用西药的其他病患诱发的肾脏类疾病,要对西药进行慎用。在预防感染上,要时刻注意因免疫反应而使细菌入侵体内。对于老年疾病,一定要做好预防过重,有病早治疗,同时在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治疗中,注意多做沟通和疏导工作,让他们消除对疾病的惶恐情绪。
我国老龄化的上升趋势,使得老奶奶群体患肾脏并发症的概率也很大,对于肾脏的保护,及时清理机体废物,使得肾脏疾病的防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临床治疗极为复杂,且护理时间较长,使得护理安全成为促成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璐,张宝珍,李俊梅;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
[2]李春艳;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
[3]黎芳;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影响[J];河北医药;2013(9)
[4]曹素玲;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针对性对策[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3
关键词:消化内科;安全隐患;护理
近年来,消化系统的疾病越发常见,而分析安全隐患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也使得消化内科患者的康复逐渐增快,显著的提高了护理水平[1]。因此,本次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选取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护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护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65~84岁,平均年龄76.6岁,其中16例为胃溃疡,24例为上消化道合并消化道溃疡,24例为消化性溃疡,17例为肝硬化,19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并将其随机列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接近,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体征检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介入前检查的必要性。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钱需要进行各项功能的检查,比如凝血四项、肝胆B超、心电图、胃镜、血常规等检查,并且还需要进行碘过敏的检测。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一刻钟检测一次。在进行监测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如呼吸不畅、头晕、胸闷等。
特殊护理:急救准备:由于该病发病急,患者属于老年人,因此各方面机能、免疫能力等均较差。医院应当随时准备好止血、洋气、升压等药物和吸引装置等急救用品,避免患者突然发病。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给予心电图监护,技师测量其血压情况、脉搏、体温等,医护人员急性记录病告知主治医生。休克护理:如果存在入院休克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给予中心吸氧治疗,速度保持在2~3L/min,确保促进患者血氧饱和度。
心理支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个环节都由医患人员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病情变化、治疗过程等各项检查项目,了解患者的想法,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病情监测: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2h,连续4次,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电监护,及时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对病房进行消毒,避免噪音污染。增加生活设施,如电风吹、坐便器等,禁止地面潮湿时患者下床,避免滑倒摔伤等情况出现。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有营养而少纤维、容易消化的食物,食材举例:大米粥、小米粥、碎菜肉末粥等。对于剧烈呕吐、呕血的患者应当禁食,养成定时进餐、少量少盐多餐,细嚼慢咽的习惯。禁忌辛辣、胡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禁忌烟、咖啡、浓茶等饮品,尤其禁止酒的饮用。医护人员应当多多监督。
1.3评判标准 经过护理,消化内科的患者胃粘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腹泻、恶心呕吐、反酸与烧心、便秘等病症得到显著好转,视为显效。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腹胀、黄疸、腹痛、便秘等病症得到有效好转,视为有效。患者腹痛、隐痛、灼痛、腹胀、恶心、呕吐无好转视为无效。满意:对护理服务十分满意,一般:对护理服务基本满意,有待改善,不满意: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患者资料的研究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选择?字2检验组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显效23例(46.00%),有效25例(50.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17例(34.00%),有效23例(46.00%),无效10例(20.00%),总有效率为40例(80.00%),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实验组:满意38例(76.00%),一般12例(44.00%),不满意0例(0.00%),总满意率为100%;意21例(42.00%),一般23例(46.00%),不满意6例(12.00%),总满意率为88.00%;P
3讨论
消化内科是研究小肠、食管、胃、大肠、胆、肝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2]。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由于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属于年纪较大,其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而此疾病一般发病急,而安全隐患针对性护理是在提高对患者的态度上,根据疾病的特征以及患者的特点[3,4],给予患者更细心的护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休克等,并且医护人员在患者输液前详细告诉患者每瓶药液的功效及有可能出现的反应,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本次医护人员积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5,6],所有医护人员应更加认真深入的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神理念,为患者解决最迫切的需要。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病情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给予安全隐患分析针对性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不安全的事故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娓.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1):70-71.
[2]钟义美.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1):377-378.
[3]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2,21(6):144-145.
[4]文力群,梁敏,陈刚等.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2,02(15):65-66.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4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科室医疗护理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若控制不好,将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本人在临床工作多年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
表现为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或简化程序。如:洗手依从性低,配药不带口罩,加药不彻底,单独值班时缺乏慎独精神等。无视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等,造成患者坠床、各种管道脱落时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上班思想不集中,抱侥幸心理,不碍事。都可以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医疗护理安全。
1.1.2 护理水平不够,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护理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虚心好学,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
1.1.3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在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忽视患者的权益和知情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特殊检查及治疗无屏风遮挡,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病房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随意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安全隐患。当自身发生了差错,不好好吸取教训,不从自身原因分析,还一味的抱怨患者,甚至还觉得很委屈。另外在护理病历的记录中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如: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
2防范措施
2.1加强科室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完善科室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医疗护理风险。
2.1.1不断强化科室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每月举行一次科室医疗护理差错缺陷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1.2继续抓好毒剧药品,抢救药品、急救用物,高浓度药物的管理,做到由科室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完好率达100%。
2.1.3强化科室医疗护理应急预案,各种操作程序告知等知识的学习,不定期的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2.1.4落实科室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新分级护理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2.1.5抓科室医疗护理安全的标识的检查与落实,做到常检查,常规范、常自律。
2.1.6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定期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讲座,每周学习一次,以此提高科室医护人员防范差错事故。
2.2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2.2.1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书写病历记录要严谨、属实,尽可能医护记录相符、不漏填、误写或涂改,确保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为举证提供有利的证据。
2.3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人文知识的学习,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和“慎独”观念,在科室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和慎独业务培训,根据临床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仪器的使用,鼓励护士自学将取得的学历、职称与工资挂沟,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
2.4重视医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独立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改善医护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同时也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还可收集资料与疾病相关信息。并能化解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能使医患互惠双赢,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5加强科室管理,完善支持系统
2.5.1护士长每周下午为患者安全查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予以解决。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5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可以综合的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护理管理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护理工作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工作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及近9年的管理工作发现许多工作缺陷在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反复出现,分析主要原因:①护理人员对发身在别人身上的一些小的工作缺陷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不会从中吸取教训。②管理者对小的工作缺陷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不能很好的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到问题的隐患。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影响护理质量问题及发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缺陷都作为一次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通过追踪质控检查发现相同问题护理缺陷重复发生率明显减少,在科室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参与对象
科室全体护理人员。
2方法
2.1制定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表
2.2实施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工作缺陷,安全事件都作为讨论对象,依照上表内容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举例如下:
例1护理安全事件
2月6日晨间查房发现40床使用微量泵底部有少量液体,当时检查微量泵各项指标显示均正常运行,输液通道畅通,擦除微量泵底部液体按原位放好,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于2小时后检查微量泵底部仍有少许液体堆积,再次仔细检查发现药液从针筒进口处流出。
当时检查存在问题分析:①输液泵放置不平(放于中间略有凹陷的椅子上)。②输液泵位置低于输液肢体,但病人因病情关系全身高度肿胀,血压偏高。血管内压较高。接微量泵处使用三通管,另有一部液体滴入。③使用空针未仔细检查,可能出现针栓与针筒配置不紧密。加之上述两种因素,导致药液从针筒出反流出。④经更换针管、调整输液泵位置,调整输液速度后再次检查无液体反流出,可以排除输液泵故障。
存在安全隐患:①交接班时不仔细检查不容易发现上述问题所在。②药液泵入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③造成药液浪费,引发护理纠纷。
建议使用防范措施:①使用微量泵过程中严格交接班,除检查微量泵运行情况、泵入药液名称剂量、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外。还应特别检查微量泵周围有无异常现象。②微量泵置于平整处,不能有倾斜,并且位置高于输液肢体。③使用三通管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调整另一路输液速度,防止影响泵入速度。④严格检查空针、微量泵延长管质量。微量泵性能。
例2 护理安全事件
请大家阅读此护理记录:患者于11点突然出现全身发冷、寒颤。即加盖被褥保暖。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异丙嗪25肌肉注射。约20分钟患者寒颤停止,测体温38.6℃,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以下略。
存在问题或安全隐患因素分析:此护理记录没有记录清楚病人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上述症状,如当时是否在输液,输入液体的名称。有无送检药液。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将无法实现举证责任倒置,从而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经查当时病人输液已于发生寒颤前4小时全部输入完毕)。
建议使用防范措施:①记录此种病历时,应记录清楚当时病人的治疗情况,是否在输液,输入液体的名称,加入药液名称剂量、输入液量以及当时的特殊情况。②如果病人输液已完毕,应记录清楚输液完毕的时间,最后一部输入药液的名称,加入药液名称剂量。③记录清楚当时处理方法及结果。
3结果
通过近2年多的操作实施,我科应用此方法,在病人病情观察方面、护理病例书写方面、护理措施实施、护理人员行为方面等多层面组织人员分析讨论,使各级护理人员能从多方面了解到发生在工作中的一些缺点、缺陷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通过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控制评价,发现护理缺陷重复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4小结
护理工作繁琐复杂、点多面广,不安全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随处可见,同一问题表现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当事者对发生事件记忆犹新,在以后工作中会引起足够重视。但通过观察发现其他人员对小的事件在"听说"后没有更深的记忆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同事件在不同人身上重复发生,屡禁不止以至于酿成重大差错事故。通过组织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讨论,最后签名,并采取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如强调进行讨论分析后相同事件再重复发生科室将对当事人予以重罚等),强化护理人员对事件的记忆及重视程度,提高责任心,认真对待工作,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安全、有效。通过实施也体会护理管理者在安全隐患讨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管理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组织能力,更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经常深入一线临床护理工作,严格细致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洞察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凡事从小事抓起,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零缺陷是目前最有魅力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期望护理管理者能推介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在下一个A年内将护理差错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潘韶山、孙方敏、黄石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
[2] 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533.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6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