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住院颈椎骨折病人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中16人为男性,13人为女性,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在(45.4±2.1)岁;对照组中15人为男性,14人为女性,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过往病情了解的基础上,监督患者进行日常牵引治疗,保证术后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a、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在突然发生颈椎骨折后,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医院环境、资质以及主治医生的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通过开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病房内闭路电视播放宣传视频等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疾病,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b、生理舒适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卫生,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病房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控制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病床的干净、舒适;c、舒适护理:颈椎骨折患者在护理中要注意护理,在为患者翻身时,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加重患者病情,在翻身时通常采用两人或三人翻身法,固定患者头部,保持患者纵轴一致;d、并发症的舒适护理:患者颈椎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注意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在日常护理中,要为患者擦洗身体,保证病床干净、卫生,患者在卧床期间存在排痰困难时,要定时、定点为患者进行叩背,指导患者进行胸腹深呼吸,增强肺活量;e、牵引相关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减少患者在牵引时气管刺激而发生呛咳、憋气等,在日常护理中,监督和引导患者定时定点进行牵引,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1.3观察及评价指标[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根据患者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在护理后,患者颈椎骨折明显好转,恢复较好为显效,患者颈椎骨折有所改善,有所恢复有效;患者颈椎能力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 )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
3 讨论
颈椎骨折通常是由于高空坠下或是高空坠物撞击所致,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伤情一般较紧急、较复杂,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在突然发生颈椎骨折后,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需要长期卧床和颈部制动,活动不便;心理上,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慌的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3]。因此,必须及时对患者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给患者从生理、心理上进行全方位护理,提升了护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部分,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较好。在对颈椎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中,从心理护理方面,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生理护理方面,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最大限度消除环境对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并发症的护理方面,对患者及时进行褥疮、肺部感染等护理,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牵引护理,促进患者适应治疗方法,减少不适感,能够积极进行锻炼和治疗,促进患者身体的进一步康复,临床效果较好[4]。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颈椎骨折;手术;护理
据调查研究得知,颈椎骨折时极易造成颈脊髓受压而致病人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颈椎骨折常常要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对手术的颈椎骨折病人, 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 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功能有重要意义,还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通过对一组颈椎骨折患者的手术以及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一系列的工作和实践说明,在颈椎手术的护理方面,制定正确的护理方案,以及关键环节的把握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总结和深入体会,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7例颈椎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于50岁。致伤原因多为为车祸或高出跌伤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多数的四肢感觉基本都运动正常。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多功能监护、静脉点滴等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1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 21例行择期手术治疗。从术前到术后对患者采取了全程的护理措施,并密切监控康复进展。
1.3 结果
多数患者在术后前3天内,诉颈部疼痛及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最终所有患者在术后护理下无一例并发症,均如期康复出院。
2 护理的分析总结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大多都有紧张、焦虑表现。因此要用恰当的语言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及神经恢复过程, 给病人以希望, 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有关信息。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评估适时讲解疾病的症状、体征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2.1.2基本护理
根据颈椎骨折病人情况备好板床,很多需要采取颈部垫枕,头部两侧分别置沙袋固定或行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以防病情加重。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良好通风并经常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酒等, 指导调节饮食,限制探视人员并说明意义,严格规范病区。
2.1.3疼痛护理
颈椎骨折后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因骨折牵引以及长期卧床会致病人痛苦增加,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模式的转变, 忍耐疼痛已经转变为预防疼痛, 减轻疼痛。解决疼痛的方法。除了病因治疗外, 药物和心理治疗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减轻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生活过的愉快、充实,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痛苦。
2.1.4其他护理
其他包括术前各项检查的目的要求,术前1日备皮,给以剃头擦浴更衣,交代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是为了防止全麻术后引起呕吐窒息。以及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带患者看望同种手术患者康复情况并让患者熟悉相关的医疗用物如氧气、负压吸引、心电监护仪等以免产生恐惧心理。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将患者安置到监护室, 给予吸氧2L/min, 持续心电监护, 同时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当SPO2
2.2.2伤口观察及护理
一般术后若伤口有少许血性渗液, 可在颈部两侧以砂袋压迫止血3~7h。术后24~72h内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液、渗血、有无颈部增粗等情况,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2.2.3护理
一般手术后去枕平卧6h ,颈下垫沙袋(长约20cm)保持颈部后伸, 颈两侧各放1个沙袋制动,防止出血及植骨块滑脱,术后植骨块脱出为严重的并发症[3]。24 h后改用颈托固定, 抬高床头1015度角以利于呼吸;在接手术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的,搬运患者时必须注意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有颅骨牵引者,搬运时仍应维持牵引。
2.2.4注意药物副作用的预防
颈椎术后常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预防脊髓水肿, 而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4]。其中诸如对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能者, 应监测生化指标并观察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对于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2.2.5并发症的预防
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定时给患者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 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 以训练膀胱的感觉及收缩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水量保持在每天2500~3000 ml, 预防泌尿系感染。每天按摩四肢肌群2~3次,被动活动相应关节,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6康复训练
适应性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气管牵拉训练,生活习惯训等来克服手术后的不适。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每天4~5次。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 d开始进行肢体和关节的活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对于截瘫患者应指导其家属做好股四头肌收缩、舒张, 踝关节背屈、跖屈。后期康复训练主要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一般拆线后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 可先半卧位2~3 d, 再坐位2~3 d, 然后扶床站立。截瘫不严重者可到康复科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3总结
颈椎手术病程较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成功率。
本组37例病人,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 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效果满。说明,作好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这一些列经验总结将使下一步的颈椎手术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群英.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的护理. [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85.
[2]贺萍萍, 傅国美, 等. 颈椎前后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2007,6(5):306-307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最佳选择,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及愈合率高等优点,正确的选择适应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枢椎;齿状回;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linical efficacy on internal fixation of cervical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for odontoid fracture.Methods:15 adult patients with the fresh type II and superficial III odontoid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under the monitor of X-ray,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During a follow up of 8-64months,mean 11 months,all the fractures required bony healing in X-ray sheet without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ck movement limited,screw broken,screw displaced and nerve injured,clinical symptom completely obliterated in 13 of all,part of headache and dizziness leaved in 2 of all because of head injury.Conclusion: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cervical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the fresh type II and superficial III odontoid fractur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ittle lesion,little complication,firm fixation and high healing.Right symptom selection,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refined operative procedure are key points for the operation,and this operation method is worth extending.
【KEY WORDS】 Axis,Dentate Gyrus,Bone Fractures,Compression Screw,Internal Fixators
成人齿状突骨折在上颈椎损伤中较为常见,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过去临床治疗中多以不加区别的保守治疗为主,因而不愈合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内固定材料发展,对于成人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5~2007.6月采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8~54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伤6例。合并肢体骨折7例,头部损伤3例,脊髓损伤3例;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乏力、酸痛、麻木;均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严重者表现为颈部僵硬。所以病人均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及64排薄层CT三维成像检查,按照Anderson和Alonzn分类,均为新鲜骨折,Ⅱ型齿状突9例,浅Ⅲ型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颅骨牵引一周。术中插管全麻醉成功后,口腔中塞一绷带卷,使之保持张口位,便于术中X线监视。患者取仰卧位,颈肩部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位,颅骨牵引3~6kg,透视确认枢椎齿状突骨折复位良好,维持颅骨牵引。铺垫无菌手术巾单,于甲状软骨下缘处右侧做一约4cm的横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颈阔肌,钝性分离,从颈动静脉鞘及气管食管之间进入,向两侧牵开,充分暴露C2椎体前下缘、C3椎体前上缘及两侧颈长肌内缘,经C形臂X线机确认后,咬除前正中央C2/3小部分椎间盘的纤维环及C3前上缘骨质,将导针抵达C2椎体前下缘正中,先正位透视确定导针位于齿状突冠状面的中轴上,打入3.0mm,再将C形臂X线机调整至侧位,进针角度向后倾斜10°,校正到带螺纹导针的延长线,在冠状位、矢状位恰好通过齿状突骨折线,达齿状突顶端方向后,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继续打入导针,空心钻头钻孔,测深后,选用直径3.5mm、长度38.0~40.0mm中空心加压松质骨螺钉沿导针拧入25.0mm,放松颅骨牵引,骨折端加压,再次正、侧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退出导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关闭切口。术后颈托固定8~12周,卧床休息时取下,3d后下地行走。
2 结果
本组1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无神经损伤,无咽部异物感,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所有病人术后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67%。
典型病例:男,20岁,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寰枢关节脱位,行前路空心加压松质骨螺钉齿状突内固定术,术后效果良好(图1—图6)。
3 讨论
3.1 枢椎齿状突解剖学特点
枢椎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有柱状突起,称之为齿状突,齿状突长约14~16mm,根部较扁,前后各有一卵圆形关节面,分别与寰椎前方的齿突关节面及寰椎横韧带相连。齿状突末端较尖,为齿状突尖韧带附着,其两侧分别有翼状韧带附着,齿状突两侧各有圆形关节面,向外上方,齿状突原属于寰椎椎体一部分,发育过程中与其分离并与枢椎融合,该部分颈椎在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畸形和变异较多,如齿状突缺如,基底发育障碍或齿状突中央不发育等,由此引起的该区域失稳而发生移位导致脊髓压迫,齿状突顶端骨小梁极致密,类似骨皮质,齿状突下方骨小梁极疏松,为Ⅲ型齿突骨折发生处,从枢椎侧位看齿状突后倾角平均为11.0°,如后倾角大于20°,结合外伤史和临床表现,应警惕齿状突骨折的可能,齿状突的血供较为复杂,Ⅱ型齿状突骨折愈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血供受损。
转贴于
3.2 齿状突骨折的早期诊断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2%,占颈椎骨折的10%~14%,病死率5%~10% 。少部分齿状突骨折患者当场死亡,幸存者多无明显的脊髓损伤,多数患者仅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类似“落枕”的症状,以致误诊、漏诊,本病的误诊、漏诊率高达25%,导致骨折移位加重,寰枢椎不稳,造成复位困难乃至骨折不愈合。Dantas统计4周内治疗骨折愈合率为84%,4~8周为33%,而3个月以上几乎不愈合[1],可见早期确诊对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非常重要。分析造成漏诊的原因主要有:(1)有严重复合伤,特别是颅脑损伤时,医生往往只满足于颅脑损伤的显性损伤而忽略了上颈椎损伤;(2)损伤初期因骨折移位不明显,颈部症状轻微而遗漏;(3)X线检查效果不满意;(4)医生阅片不仔细而漏诊。齿状突骨折后均有颈肩部疼痛,上颈椎压痛及颈部旋转障碍,因此,对于颅脑外伤后合并有颈部症状者均要特别注意有上颈椎损伤可能。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对于怀疑有齿状突骨折病人,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和张口照片,如X线显示不清,则应行64排薄层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和MRI以明确诊断,防止日后出现寰枢椎脱位和急慢性上位脊髓损伤甚至猝死。
3.3 齿状突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骨折类型是决定治疗的最重要因素,1974年Anderson和D'Alonzo[2]将骨折分为三类:(1)Ⅰ型,齿状突尖的撕脱骨折,临床上较少发生,通常不伴有C1横韧带损伤,骨折本身较稳定,因其不影响寰枢关节稳定性,不需特殊处理,一般给予围制动即可。只有在有证据表明寰枕及寰枢关节不稳定时才考虑手术治疗。(2)Ⅱ型,最常见,预后较差,不愈合率在20%~78%,骨折线通过齿状突基底部,此型骨折尤其是最初移位>6mm,后方移位,年龄>40岁,延迟诊断3周,骨折成角>10°者不愈合率较高,需早期手术治疗。骨折又可按骨折线的方向分为水平和斜型骨折,前者首选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对骨折线由后上行至前下的Ⅱ型骨折则首选Magerl术[3,4]。(3)Ⅲ型,骨折线延伸到枢椎体,按骨折线位置高低又分为浅型和深型骨折,深Ⅲ型较稳定,应给予保守治疗。浅Ⅲ型骨折靠近齿状突颈,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同Ⅱ型骨折,应首选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
3.4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是所有Ⅱ型骨折患者都适合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其适应证为(1)新鲜Ⅱ型骨折,移位≥6mm者;(2)Ⅱ型骨折的患者不能或不愿耐受Halo支架外固定,包括头颅胸部创伤、多发伤及多发骨折等;(3)外固定后骨折不愈合者。禁忌证:(1)严重骨质疏松者;(2)伴有横韧带断裂者(寰齿间隙成人>3mm,儿童>5mm);(3)伤后超过3个月骨折不愈合者;(4)生理畸形使颈椎伸展受限,如桶状胸或短颈患者;(5)合并有不稳定型的Jefferson骨折;(6)齿状突斜形Ⅱ型骨折,手术时应慎重;(7)齿状突病理性骨折;(8)合并有胸椎严重后凸畸形或和椎管狭窄;(9)年龄大于60岁,为相对禁忌证;(10)齿状突的粉碎骨折,则应选择其它固定方法。
3.5 关于采用单枚或双枚齿状突螺钉问题
对于应用Ⅰ枚还是2枚螺钉固定,临床上有一些争议。从生物力学测试上看[5,6],前路齿状突螺钉术后可立即恢复C1~C2正常强度的50%,在扭转和弯曲状态下的强度和刚性与C1~C2后路钢丝固定相同。单或双枚螺钉固定的即刻刚度无明显差别,用双枚螺钉防止旋转不稳定的必要性不大。同时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无疑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基于上述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而且国人齿状突横截面绝大多数无法容纳双枚螺钉的固定,我们均采用单枚固定,颈托固定8~12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3.6 手术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较理想方法。其优点有:(1)愈合率高,并发症少;(2)损伤小,无需植骨,能更早恢复活动和康复训练;(3)与后路融合相比,能保持正常颈部90%活动度,而C1、C2后路融合时不足70%;(4)术后即刻稳定性好,无需用高强度的颈环制动,患者乐意接受[7]。我们认为施行本手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有C型臂X线机,能透过X线的手术床及特殊手术器械;(2)严格选择手术适应征,同时术者必须有熟练的颈椎外科手术经验,并对手术区域解剖娴熟;(3)避免损伤喉上神经,术中不要刻意分离喉上神经,助手牵拉应轻柔,并避免向外侧牵引;(4)必须使用C型臂X线机仔细监视手术每一步骤,保证螺钉置入准确而安全;(5)必须认真选择手术方法和螺钉的恰当长度,合适的螺钉长度应为36.0~40.0mm,穿透齿状突尖并复位骨折块,将其固定在C2椎体前下缘。
我们认为,颈前路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技术操作较复杂,手术有一定难度、风险较大。因此,术前应当根据影像学资料认真设计,术中应在C形臂X线透视下,认真、仔细的操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Dantas FL,Prandini MN,Caines AC,et al.Management of odontoid fractures using anterior screw fixation:analysis of 15 cases[J].Arq Neuropsiquiatr,2002,60(3 -B):823-829
2 Anderson LD,D′Alonzon RT.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process of the ax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8):1663-1674
3 贾卫斗,白桂有,杨博贵,等.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 片个性化设计[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16-420
4 贾卫斗,白桂有,杨博贵,等.寰枢椎定位导向器置钉点、角度、直径及长度的个性化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2008,12(13):2425-2428
5 Graziao G,Jaggers C,Lee M,et al.Acomparative study of fixation techniques for type Ⅱ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J].Spine,1993,18(16):2382-2387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4
【摘要】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脊杜损伤的诊断价值,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例,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l例.腰椎8l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关键词】脊柱损伤:X线;临床诊断
脊柱是全身骨骼的支柱,脊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所致的严重创伤,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移至椎管内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不仅使全身失去支柱,而且还可损伤脊髓,导致截瘫,并严重影响内脏生理功能。甚至造成残废或死亡。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两年来120例脊柱损伤患者同时作X线摄片和CT检查进行了结果分析,以探讨CT扫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98例,女22例,年龄15.78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1例,车祸伤84例,摔伤25例。120例均有疼痛症状,双下肢麻木或感觉减退37例,双下肢瘫或不全瘫22例,常规检查比较,120例中116例摄有X线片,全部患者做CT检查,CT扫描范围根据X线平片及定位片确定扫描范同,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 CT机,层厚5mm问距5mm,连续扫描,部分进行冠状及矢状位重建图像。
2结果
120例中X线发现骨折116例。CT发现骨折120例,单椎体骨折104例,多椎体骨折16例,颈椎2例,胸椎2l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伤16例,椎管狭窄38例,X线发现骨折患者中只能看见骨折线和椎体楔形变,CT不仅能发现骨折和楔形变,而且能够清楚显示椎管形态、大小和椎管压迫程度。CT除了在脊柱骨折脱位较次于X线外,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类型、部位、脊柱三柱结构,特别是椎管狭窄程度和骨折片对神经根和脊髓压迫影像。
3讨论
3.1 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 X线平片检查是脊柱损伤基本诊断方法。X线平片可确定损伤的节段和压缩程度,但有时难以确定骨折的实际程度和范围。爆裂骨折常被误诊为单纯压缩性骨折。脊柱损伤X线平片对位置的要求以及受其他原因影响,如:颈椎骨折患者,在投照时搬运或根据投照位置摆位,会加重病情,引起神经压迫和脊髓损伤,外伤患者摆位受到限制,拍照的片子会直接影响诊断,其他因患者过胖以及投照条件不当,都会影响诊断。
3.2 CT扫描对脊柱损伤骨折的诊断价值CT相对X线平片对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患者伤势严重,搬动困难者,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可根据受伤部位任意缩小或放大CT片,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密扫描层次,达到诊断要求。CT扫描能清楚显示椎体受损部位,终板的粉碎性骨折和椎体前后方向的纵形骨折及椎板骨折,小关节脱位和骨折分离,以及横形贯穿骨折,提示脊柱损伤的旋转外力。CT可以清楚显示脊柱解剖结构。根据三柱解剖和椎管损伤程度进行骨折分类。脊柱三柱:前柱为椎体前半部分(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中柱为椎体后半部分(包括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后柱为椎弓、椎间关节及韧带。中柱的损伤与骨折类型,稳定性及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按MeAfee和Magerl分类为:①累及前柱的椎体压缩性骨折;②累及前中柱的不完全性爆裂骨折:③完全性爆裂骨折f累及i柱);④向前过屈的机遇性骨折(累及三柱):⑤屈曲一分离损伤(累及三柱):⑥旋转性骨折脱佗(累及三柱)。这一点是X线平片无法做到的。在发现多节段和附件骨折方面,CT相对平片也有较大的优势。本组三柱受累及椎管狭窄38例中.常规X线平片难以显示脊柱后部骨折情况及椎管狭窄程度。常把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误认为单纯性压缩骨折。因此,X线平片对骨折缺乏特异件和敏感性。CT扫描可清楚显示脊柱三柱结构和骨折部位骨折线走向,可显示骨折细节,尤其对脊柱后缘碎骨快的存在和移位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清楚显示并测最,这对临床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图像的冠状和矢状重建技术的应用可显示椎体的纵行结构,损伤椎体与相邻椎体的关系,水平方向的骨折线,确定骨折块移位方向,椎体压缩程度和椎管内碎骨块突人情况,但CT对脊髓显示不佳。虽然,椎管狭窄程度基本可以反映脊髓受伤程度,但不能苴接显示脊髓的改变。CT对脊柱损伤的检在比X线检查具有很多优越性。CT对脊柱创伤提供了:脊柱创伤的准确诊断和解削类型:提供椎管内结构的创伤的病因和病理依据;显示椎管和脊髓关系,用于指导手术和随访。因此,我们认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方法,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CT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丰编.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87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前后联合入路; 侧卧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with Patient Lying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with the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in the Spine Surgery/HUANG Jie-yuan,MO Xiong,GUO Wei-t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29-03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with the patient lying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with the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in the spine surgery.Method:30 cases were chosen,approached with the patients lying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with the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Patients were regularly followed up and visited.The changes of every indicator of patients’ bodies were compared.Result: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24 months.The average spinal canal occupation ratio was (48.15±5.21)% and the average segental Cobb angle was(34.3±2.8)°,the average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was (56.16±11.67)%.But in the last time follow-up after surgery,the indicators which were examined were restored and achieved to a satisfactory results.After resect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the average segmental Cobbangle was(3.4±1.1)° post-operatively,and neurology function was restored 1-2 grades in 29 cases except 1 case was not restored defined by ASIA criteria.Conclusion: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by an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with the patient lying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can result in goo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Lateral position;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edicle screw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izhou City,Leizhou 524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1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产生原因包括外部力的方向、力的能量大小以及每个人脊柱特殊的内部结构。而胸椎和腰椎两者之间的衔接点就是胸腰椎,由于胸椎的活动较少而腰椎的活动较多,所以稍微受到外力的撞击就会因为胸腰椎所受的应力集中而产生伤害,造成椎体中柱向椎管内部进行移位,从而使得椎管容积缩小[1]。近年来,随着交通车辆的日益增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进而造成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也日渐增多,甚至伤及脊柱前、中、后三柱,形成不稳定的骨折,进而也会造成脊髓不同程度的损伤[2-4]。对患者以及家庭会带了沉重的伤害以及负担。目前对胸腰椎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而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中包括通过前路进行椎管减压进而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重建,还有单纯后路方式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所以,选取一个有效而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本文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前后入路的手术方式,均采用侧卧位,即先进行后路的椎板减压,用椎弓根钉内固定使后路撑开进而恢复脊柱的序列,然后保持同一,进而同时在前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以及植骨的融合,使得三柱得到固定。并且对这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可行性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经本院确诊的30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7岁,平均(34.5±2.3)岁,其中因交通事故所致13例,因高处不慎坠落所致14例,砸伤或其他原因所致3例。骨折部位分别为:L1 14例,L2 7例,T11 1例,T12 8例;术前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分级,分级标准为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实施的标准,分级结果A级4例,B级12例,C级10例,D级4例;另外根据Denis三柱理论对骨折情况进行了分型,其中D型
19例,E型11例;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占位平均(48.15±5.21)%,Cobb角平均(34.3±2.8)°;手术时间安排在受伤后的4~10 d,平均(5±1.2)d。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而且均经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的同意才进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证,对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测量出患者受伤部位的上节段与下节段椎弓根直径长度以及进针需要的角度和气管插管的位置。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全身麻醉后,使患者采取侧卧位的方式,与手术台呈90°,在患者的胸廓前后、耻骨前以及臀后垫沙垫。首先进行后路手术,让手术台前倾30°,或者将患者身体动作轻柔的向前倾,使其身体的冠状面与患者水平面呈45°。尽量使椎管占位率较高的一侧在上方,进行常规的消毒之后,取身体的后方正中间进行切口,进而使双侧的椎板以及关节突至横突暴露出来,将其副突根部咬除,作为定位克氏针的临床入针点。此过程中需注意克氏针的打入角度,包括其内倾角度及头尾侧角度。内倾角度是手术克氏针与身体矢状面所成的角度,在侧卧位的前提下,内倾角度根据机体棘突的位置进行判断,头尾侧角度需根据影像学X线侧片所得出的每个椎体的倾斜角度进行判断得出,从而使得克氏针身体矢状面的植入角度适宜。在应用C型X线机透视取得满意位置后,拔除克氏针,应用手椎从而锥出钉道,其在骨中的钻入手感非常重要。根据手术前测量所确定的椎弓根直径长度以及椎弓根螺钉进针位置选取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进行植入过程,切除骨折部位塌陷的椎板以及骨折或脱位的关节突关节后进而进行后路的椎板减压,用椎弓根钉内固定使后路撑开进而恢复脊柱的序列并进行临时的固定[5]。在植入椎弓根螺钉过程中,在连接上连接棒时,轻度拧紧或者暂时不拧紧,并进行推板减压,最后用纱布填塞伤口。保持同一进行前路手术,在此之前将手术床向后倾30°或者轻轻将患者向后推,使得患者的身体冠状面与床水平面呈45°,之后进行包括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以及植骨的融合的手术。采用从胸膜外腹膜后入路,从而完成椎体次的全切除,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最终使椎体前缘保留,然后将临近椎间盘切除,迅速处理软骨终板然后把植骨床准备好,随后测量并选择大小合适的钛网进行填充自体松质骨的步骤,随后一起植入切除椎体后留下的缺损区域,对植入后的钛网位置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之后[6],适当给予加压,根据C型臂透视证实植入的钛网位置准确之后,对伤口进行冲洗然后进行伤口缝合,在手术后24~48 h拔出引流管,住院恢复2周后患者可以在支具保护下进行骨折部位的功能锻炼,然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每次随访都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并且记录下来。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手术前与术后随访神经功能ASIA的分级评分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以及椎管容积占位率的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00~1900 mL,
平均(1450±210)mL;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170±80)min;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2±1.5)个月。
2.1 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情况 手术前A级4例,B级12例,C级10例,D级4例,无E级患者;术后最后一次随访A级1例,B级3例,C级8例,D级14例,E级4例,只有1例在手术前ASIA分级为A级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其余29例患者神经功能都恢复了1~2级。其中5例患者出现了神经功能感觉减退的现象,但是对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治疗之后得以恢复,见表1。
2.2 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以及椎管容积占位率的变化情况 手术前Cobb角为(34.3±2.8)°,手术后降为(3.4±1.1)°,最后一次随访为(4.5±0.8)°;手术前椎管容积占位率为(48.15±5.21)%,手术后降为(3.42±1.87)%,最后一次随访上升为(4.13±1.2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 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56.16±11.67)%,手术后上升为(93.05±2.87)%,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车辆的日益增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也日渐增多,甚至伤及脊柱前、中、后三柱,形成不稳定的骨折伤害,进而造成脊髓不同程度的损伤[7-9]。对患者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伤害以及负担。目前对胸腰椎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而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10],其中包括通过前路进行椎管减压进而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重建,还有单纯后路方式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所以,选取一个有效而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目的是使脊柱力线恢复和对脊柱的稳定性的重建[11],并且还包括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而目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被认为对于椎管减压、骨折复位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是疗效最佳的手术方式[12]。
椎弓根植入术具有较为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已在临床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患者采取俯卧位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由于俯卧位更易于暴露及判定入钉点及入钉角度,且操作简便。但对于临床中胸腰椎肿瘤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由于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椎体的全切,需要进行前后路的联合手术,而常规的俯卧位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便不再适用。如果在手术Ⅰ期采取前后路联合的方法,往往先俯卧位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固定,之后关闭其后侧伤口,后改为仰卧位重新消毒后进行前路手术,此种方法往往导致手术操作繁琐且时间延长,并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且易造成术者的术中过度疲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倘若分两次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先在Ⅰ期进行俯卧位的椎弓根固定,1周时间后再进行期的Ⅱ期的仰卧位前路手术,此方法则会使患者在短期内进行两次手术,承受两次创伤,且延长了其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本文笔者旨在研究前后联合入路行侧卧位椎弓根钉植入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可行性,就这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疗效以及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详细性探讨,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前后入路的手术方式,均采用侧卧位的,即先进行后路的椎板减压,用椎弓根钉内固定使后路撑开进而恢复脊柱的序列,然后保持同一,进而同时在前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以及植骨的融合,使得三柱得到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2±1.5)个月。术前患者椎管容积占位率平均为(48.15±5.21)%,Cobb角平均(34.3±2.8)°,伤椎前缘高度(56.16±11.67)%,术后以及最后一次随访各项指标都恢复达到满意的效果,椎管内占位骨块基本全部切除,Cobb角平均恢复(3.4±1.1)°,而伤椎前缘高度虽然在手术后立即升高为(93.05±2.87)%,但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降至(90.59±1.32)%;另外在ASIA分级变化情况方面,只有1例在手术前ASIA分级为A级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其余29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恢复了1~2级。该结果与相关文献[13]报道结果相近。表明侧卧位前后联合入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发挥前路和后路的各自优势,从而可以达到有效复位、彻底减压、稳定融合以及三柱固定的优点[14],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影像学上的Cobb角及椎管容积占位率,还可以增加伤椎前缘高度,而且采用同一也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也有力地说明了前后联合入路行侧卧位椎弓根钉植入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方面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脊柱外科手术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于鑫.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经后路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的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3.
[2]莫仕安.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08,29(22):11-12.
[3]刘鹏,蒋晖,瞿东滨,江建明.胸椎和腰椎脊柱结核手术入路术式选择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24(3):253-256.
[4]徐卫星,徐荣明,蒋伟宇,等.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1,12(7):547-552.
[5]黄玉楷.经椎弓根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42-44.
[6] Robak T,Windyga J,Trelinski J,et al.Rozrolimupab,a mixture of 25 recombinant human monoclonal RhD antibodies,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2,120(18):3670-3676.
[7]罗春华,吴丽心,蔡正萍.儿童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16-117.
[8]吴志安,赵文杰,钟俊桥,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36-38.
[9]梁代萍,陈志红.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67-68.
[10] Arriagada R,Dunant A,Pignon J P,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the intem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 evaluating adjuvant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resected lung cancer[J].J Clin Oncol,2010,28(1):35-42.
[11]南军,元虎,李康杰.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17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16-117.
[12] Cooper N,Stasi R,Cunningham\Rundles S,et al.Platelet-associated antibodies,cellular immunity and FCGR3a genotype influence the response to rituximab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12,158(4):539-547.
[13]刘港,权正学.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3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6-17.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6
【摘要】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的建立在高能量肢体创伤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7年收治的高能量肢体创伤患者86例,依据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类并结合ISS评分[1],将高能量肢体损伤分成3类,并根据类别实施相应的肢体修复与重建,对其治疗原则及方法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3例获得随访15~37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5例双下肢浮膝伤,骨折愈合后出现膝关节僵硬畸形、功能障碍,在取出内固定的同时行一次性关节松解,结合CPM机辅助锻炼,均恢复膝关节功能;另有5例骨折未愈合,经植骨处理后痊愈;其余骨性愈合时间5~16个月,平均7.5个月。下肢截肢3例,死亡3例,经尸检属多发骨折伴多发性脏器破裂衰竭,死亡率3.48%。[结论]制定或建立高能量肢体创伤应急救治预案,采用GustiloAnderson分期及创伤指数ISS评分,能够将损伤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类,并进行科学有序的分期救治处理,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救治、降低死亡率、减少肢残率的目的,是创伤外科应该建全和完善的应急系统。
【关键词】 应急预案; 高能量肢体创伤; 修复与重建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and th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the plan of meeting emergency i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establishment of highoctane body hurt.[Method]Eighty six patients of highoctane body hurt were collected from Shi He Zi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1998 to 2007.According to GustiloAnderson categorize of open fracture and mark of ISS,highoctane body hurt can be pided into three parts.Meanwhile,different part can be taken different methods to rehabilitate and reestablish.Therefore,we can analyze pertinence between cure principle and curative effect.[Result]Eighty thre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fifteen and thirtythree months,the average were nineteen months.Five of them contracted double floating knee injury,and their knee joint appeared anchylosis,abnormality and function failure afterfracture healed up.We did oneoff knee joint release while extracting internal fixation,and used CPM machine to assist exercise.Fortunately,the function of knee joint could be renewed.Another five patients' fracture did not heal up very well.However,after experiencing the apply of oneself bone autograft,fracture could be healed up perfectly.The time of allograft bone union ranged from five to sixteen months,the average time were 7.5 months.There are three patients contract paraplegia,and three patients dead.By autopsy,some of them belongs to multiple fracture and multiple viscera burst.Mortality was 3.48%.[Conclusion]By establishing the plan of meeting emergency of highoctane body hurt,using the GustiloAnderson categorize of open fracture and mark of ISS,we can systemic classify damage degree,and make scientific treatment by stages,therefore,attaining our goal of early diagnoses,early treatment,and decreasing mortality and de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disabled.After all,the plan of meeting emergenc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raumatie surgery.
Key words:plan of meeting emergency; highoctane hurt of body; rehabilitate and reestablish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交通及建筑业的日新月异,意外事故引起的高能量肢体创伤逐年增多,不仅表现肢体的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的广泛挤压,血管、神经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剥脱及多发骨折,常同时并发胸、腹、脑等脏器的损伤。故此类损伤已成为创伤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2]。通过对本组86例高能量肢体创伤的治疗,分析和探讨应急预案的建立在高能量肢体创伤的救治及Ⅰ、Ⅱ期肢体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能量肢体创伤或伴有胸、腹,脑等重要脏器损伤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6~77岁,平均38.7岁。
1.2 病因及损伤情况
86例损伤中,车祸伤62例,占72.09%,砸压伤17例,占19.76%,其他损伤7例占8.14%。2处骨折18例、3处骨折27例,4处骨折25例,7处骨折11例,9处骨折2例。死亡3例经尸检属多发骨折伴多发性脏器破裂功能衰竭。肢体开放性损伤47例,闭合损伤39例。其中开放性损伤伴股骨大段骨缺损者5例、伴胫骨大段骨缺损者3例,四肢骨折伴胸、腹,脑等器官损伤者21例、占24.4%。入院时伴休克者62例占72.09%,四肢骨折并颈椎骨折高位截瘫者3例、伴腰椎骨折下肢不全瘫5例。
1.3 应急预案的建立
以创伤急救中心或急诊科为核心,融各相关专业科室为团队,在会诊救治的同时迅速对伤情做出准确评估与分类,并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损伤的评估包括:(1)全身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了解胸腹、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情况;(2)通过体检,各种辅助检查,对伤情的程度尽早做出判断,积极抢救致命伤;(3)肢体损伤情况,包括皮肤、肌肉、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4)开放性肢体损伤创面的污染程度;(5)创伤距手术时间长短;(6)是否存在骨缺损。损伤程度分类与肢体重建时机,依据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Anderson分类并结合ISS评分,将高能量肢体损伤分成三类(表1),并根据类别实施相应的肢体修复与重建。 表1 分类标准治疗方法一类属Gustilo-Anderson分类Ⅰ~Ⅱ,ISS分类≤16分Ⅰ期重建二类属GustiloAnderson分类Ⅲ,ISS分类≥16分Ⅱ期重建三类特殊类,属闭合性骨折,ISS分类≥16分择期重建
1.4 治疗方法
1.4.1 Ⅰ期修复与重建 本组收治86例,对其中属一类肢体开放性损伤的25例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了Ⅰ期肢体修复与重建,即对肢体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行Ⅰ期内固定的同时对软组织修复重建。如伴有大面积软组织剥脱者行反取皮植皮后加压包扎固定。对关节开放性骨折伴创面污染者,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置关节内冲洗管,待组织消肿,创面干燥,引流液培养阴性后拔除之。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顺利愈合。
1.4.2 Ⅱ期修复与重建 Ⅱ期手术治疗22例。对于损伤程度为二类者,进行了Ⅱ期肢体的修复与重建。这其中包括开放性损伤伴股骨大段骨缺损者5例,缺损长5~19 cm;胫骨大段骨缺损者3例、缺损长5~10 cm。合并重要器官损伤7例占31.8%,其中颅脑损伤3例,腹腔脏器损伤3例,盆腔脏器损伤1例。失血性休克18例占81.81%,其中3例二类开放肢体毁损伤者行截肢术。由于此类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因大段异体骨不能到位,所以清创后对骨缺损仅做框架式支撑处理。如胫骨缺损者、行腓骨复位固定(图1),股骨缺损者采用外固定架支撑固定(图2),以防肢体短缩。对合并重要器官损伤且软组织损伤及污染较重创面难以闭合者,在早期清创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纱布覆盖及包扎。待生命体征正常稳定、创面感染控制后再行软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及Ⅱ期骨移植处理。
1.4.3 择期重建 手术治疗36例,另外有3例肢体骨折伴闭合性胸腹脑脏器重度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手术治疗的36例闭合损伤中;2处骨折8例,3处骨折12例,4处骨折13例,7处骨折2例,9处骨折1例,伴有重要器官损伤者14例占35.89%。对于多发性骨折,入院后经1周左右的观察调整,病情稳定后,均一次性手术内固定完成。而对于伴有胸腹脑等重要器官损伤者,首先在相关科室进行专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转入骨科治疗。其中有2例车祸引起的双胫骨平台骨折,入院时体查及B超检查,胸腹部等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但1周后患者突然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至休克状态,经腹穿及再次B超检查诊断为迟发性肝脾破裂;另1例右股骨多段骨折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2周时突然出现昏迷,双瞳孔大小不等,脑CT诊断为迟发性硬膜下出血。3例患者经相关科室急诊手术后治愈。另有2例浮膝伤伴闭合性潜在剥脱伤患者,其中1例伴有腹腔脏器损伤,待1周后生命体征稳定时,剥脱区皮肤已有30%发生坏死,而另1例单纯浮膝伤伴闭合性潜在剥脱者经急诊Ⅰ期骨折内固定及返取皮植皮治疗并顺利愈合。
2 结 果
本组经Ⅰ期重建的2例双下肢大面积剥脱反取皮植皮者有局部植皮坏死,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本组83例获得随访15~37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5例双下肢浮膝伤,骨折愈合后出现膝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在取出内固定的同时行一次性关节松解,结合CPM机辅助锻炼,均恢复了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3]68~70分。另有5例骨折未愈合,经植骨处理后痊愈。其余骨性愈合时间5~16个月,平均9.5个月。下肢截肢3例,死亡3例经尸检属多发骨折伴多发性脏器破裂功能衰竭,死亡率3.48%,大段异体骨愈合时间11~19个月,平均15个月,大段异体骨移植1~3年X线片示:骨折线摸糊或消失,但异体骨与宿主骨仍可分辩。
图1 女,18岁,车祸致左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属GustiloAnderson分类Ⅲ,ISS分类≥16分 图1a 术前X线片 图1b 早期急诊腓骨骨折固定,维持长度,修复软组织,闭合创面 图1c 创面愈合后,Ⅱ期胫骨缺损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 图2 男,38岁,车祸致左股骨开放性骨折,并大段骨缺损,重度污染。属GustiloAnderson分类Ⅲ,ISS分类≥16分 图2a 术前X线片 图2b 急诊清创,外固定架固定维持长度,创口闭合,抗生素灌洗
3 讨 论
3.1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或建立高能量肢体创伤应急救治预案是创伤外科或骨科应该建全和完善的应急系统,它能够迅速集结救治团队,方案实施科学有序,协同救治有条不紊。尤其在当今、交通及工伤事故一旦发生、不仅引发高能量肢体的开放性或闭合性多发骨折,而且有相当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胸、腹、脑等器官的损伤、甚至休克、生命垂危。面对此类创伤,仅仅依靠哪一专科,都难以做到快速准确诊断,及时高效救治,并且难免顾此失彼的发生。因此,通过应急预案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对高能量损伤的急诊患者,在接到急诊会诊指令后,便能迅速启动预案,及时与创伤急救中心及相关科室协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全身及肢体损伤情况按伤情先后进行重点检查或同步处理。同时对判断有危及生命的病症,如呼吸-循环、失血等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优先救治,并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肢体损伤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采用GustiloAnderson分期及创伤指数ISS评分将损伤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类,并进行科学有序的分期救治处理。在应急预案的建立及对损伤程度综合评估分类的前提下,Ⅰ期肢体修复重建25例,Ⅱ期肢体修复重建22例,闭合性肢体损伤手术治疗36例。经该方案的分期实施与临床应用,不仅对危及生命的病情救治争取了时间,且把握了对肢体损伤修复与重建的时机,效果满意。
3.2 Ⅰ、Ⅱ期肢体的修复与重建
当高能量创伤发生时,除肢体损伤严重外,合并伤也较多。如胸腹部、脑部等器官损伤,并且常伴有休克。因此在急救时,肢体的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的广泛损伤能否Ⅰ期修复与重建必须慎重处理。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在对高能量损伤救治的临床工作中,作者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实施及创伤程度综合评估认为,存在以下条件可进行肢体Ⅰ期修复与重建:(1)高能量肢体开放性创伤,肢体损伤程度评估GustiloAnderson分类Ⅰ~Ⅱ,ISS分类≤16分;(2)通过迅速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正常稳定;(3)肢体创面污染不很严重,通过清创,可以使创面新鲜;(4)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一般不超过12 h;(5)伴有骨缺损,但供骨条件能够满足骨缺损的修复需要,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如存在以下情况则行Ⅱ期肢体修复与重建:(1)高能量肢体开放伤,综合损伤评估GustiloAnderson分类Ⅲ,ISS分类≥16分;(2)患者全身及一般情况差,并伴有胸腹脑等器官损伤,生命体征不稳定,肢体局部损伤及污染严重,不能排除厌氧菌感染可能;(3)肢体的血液循环不能充分保障,损伤距手术时间超过12 h者;(4)在伴有大段骨缺损时,供骨条件不能满足骨缺损修复重建的需求者。
在本组二期重建病例中,伴有胸腹脑等器官损伤者占31.8%。下肢广泛碾挫及皮肤剥脱伴大段骨缺损8例,其中胫骨缺损最长达10 cm,股骨缺损最长达19 cm。对此类患者的处理原则是首先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主动与相关科室协作抢救致命性损伤,在生命体征维持较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彻底清创。对伴有大段骨缺损而供骨不能到位时,在清创的同时对骨缺损做框架式支撑处理,待生命体征正常稳定、创面感染控制后,行肢体Ⅱ期重建。注意Ⅱ期手术前良好的软组织修复及预防肢体短缩的发生,是影响Ⅱ期肢体修复及重建效果的关键环节。
3.3 高能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高能量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创伤严重,涉及的问题较多,往往较开放性损伤的伤情更复杂和严重。因为引起严重闭合损伤的暴力多强烈,作用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合并多发伤者多。此外,闭合性损伤还存在复杂的诊断问题。因此,及时准确的判断伤情往往是此类重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在。本组经手术治疗的高能量肢体闭合损伤36例,伴有重要器官损伤者占35.89%。经择期手术重建,取得良好效果。综合分析认为:对闭合性多发伤患者不仅要注意显而易见的伤情,更应注意可能存在隐匿性伤情的观察。若处理不当,可能因顾此失彼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作者认为在处理此类闭合性高能量损伤时,既要主动与相关科室协调配合,准确判断创伤的轻重,及早处理危急生命的病征,并按伤情先后或同步处理。对伴有脏器损伤者在病情稳定后,转骨专科治疗。在此特别强调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及转科前对骨损伤的预处理。如牵引,夹板,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等,将会对转科后的骨科手术治疗减少许多的麻烦。而治疗的开始并不意味着诊断的结束,再此印证了高能量创伤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 沂编著.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6.
[2] 高劲谋.我国创伤急救模式现状及思考[J].创伤外科杂志,20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