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策略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绿色思维之上的,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经济与环境的之间平衡,这种平衡分为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方面是指建筑的生命周期,即它的使用寿命,建筑从建造到拆除的整个过程,设计师在设计时都应该对其进行考虑,若发现其中有设计不当的地方要随时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而不仅仅只是将设计停留在施工完成之前的设计图纸上;另一方面的平衡是主要是指建筑设备的节能,如节地、节水、省电、省材,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等。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是实现我国建设文明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社会的重要手段。

1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是在全球提倡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循环经济三种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之下的主要节能手段。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它主要是指在保证建筑质量以及建筑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在建筑建造、施工、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节约,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健康的、适用的住宅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绿色思维,即“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之上的,它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资源进行节约和高效率的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维护好人类的利益。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绿色建筑不是奢侈品,不应该追求表面的贴金和技术措施的大而全。一定要选择自己适应的技术,针对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利用先进的模拟分析工具,因地制宜的确定可能的、适度的技术措施。建筑的绿色化设计必须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绿色建筑中主要涉及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我们的研究实践途径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绿色化手段研究,另外是现代建筑绿色化设计实践。

2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

2.1设计目标

(1)环境目标:采用更高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效率,削减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水平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2)经济目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3)社会目标:将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观念目标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1)普适性,绿色建筑不应仅作为个别案例或实验性、示范性项目,而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2)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在整合的时空范畴和专业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2.2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采用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这是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常采用作为设计依据的目标。

3现代建筑绿色设计实践

3.1建筑热量平衡,节约能耗

建筑热量平衡,节约能耗。意思就是减少建筑中的能源的散失,在建筑中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其中主要涉及耗能大的方面就是北方地区的采暖和南方地区的隔热。建筑采暖和隔热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内的热平衡主要体现在构造方面,国外的有些做法是利用建筑本身的设计。

3.2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

中国建筑能耗在通风方面总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已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通风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的换气,还包括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尤其是工厂的通风,要达到降温、采暖、吸尘、排毒、净化的目的,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国内虽然在技术和材料方面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不少的研究。

3.3建筑自然物的生态平衡

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充分的让我们了解到,只有在良好绿色的办公环境下进行工作,才能够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还能让心理状态健康化。目前各国的建筑设计师都非常倾向于设计绿色生态的建筑空间,从而让建筑内的居住环境充满舒适感,并且通过结构的处理让室内能够更多的保持空气清新,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生活在建筑之内,让人们即使在建筑中中也有自然的感觉,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在设计建筑内部构造的过程中对生态空间影响最大的便是通风是否良好,只有良好的调节建筑内的空气,才能够使得建筑空间保持空气的高质量。在国际上,一些有着先见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将建筑的功能、生态和美观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在空气的处理上,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创造出美好的绿色建筑空间。

3.4建筑水处理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人口大国,但是我国领土范围内所占有的水资源却是拥有的人口数量不匹配,任何一次大范围的可饮用水源遭到污染,都会让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缺水喝,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虽然目前的水资源看似足够,继续污染下去,我们的后代就不一定能够再有安全健康的水资源引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这个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太阳能热水的利用、热水循环利用、日常生活用水的利用、污水处理利用、中水回收利用等等,而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供暖方式主要是使用热水进行循环的利用,而将供暖的热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循环利用就能够为建筑、用户、国家节省大量资金、降低能耗。

4结语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超低能耗建筑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性研究,示范并推广系列的节能、生态、智能技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上的应用。项目包括建筑物理环境控制与设施研究(声、光、热、空气质量等)、建筑材料与构造(窗、遮阳、屋顶、建筑节点、钢结构等)、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高效能源系统、新的采暖通风和空调方式及设备开发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研究。是向社会、大众宣传、展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建筑概念、技术和产品的展台。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参考文献:

[1]GB/T530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王飞云.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1(6)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 设计策略 行为绿色气候学 生态优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技术与设计的博弈

在当代建筑走向“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时,技术手段正承担着先锋的角色。对于未来建筑的方向,以空间和形体塑造为特征的传统建筑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否定绿色技术对于建筑的作用,但也要清晰地看到,在仅依赖技术推动力的同时,解决问题的成本和负面效应也在上升 ;在思想缺失的环境下,单纯的技术探索能否持续的发挥其正面作用,让人担忧。

绿色的理想需要来自多个维度的思辩,而应承担更大责任的建筑师在历史的大潮中常常处于两种状态 :一是缺席状态,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节能、环境工程师自说自话、互不越界 ;二是身份沦陷的状态,他们在集成了各种绿色技术后,用美学手段修饰技术的烙印,虽然已开始面对问题,但承担的角色更像是“装修工程师”。本文希望找到第三种应对问题的状态。

2 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绿色设计策略

在本文的案例和观点论述中,我们不把技术设备和构造措施作为绿色建筑的首要选择。“建筑行为”意指通过塑造空间引导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让人们在获得空间舒适感和愉悦感的同时,自发的以更健康的方式使用建筑,并自然达成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的目标。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绿色设计方法可以提炼为以下策略 :

2.1 策略之一 :“切薄”建筑―引导人们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因建筑功能和使用效率的要求,现代建筑的体量不断加大,出现越来越多微型城市般的庞大综合体。对于北方建筑,或许这种体量的放大可以在同等建筑容积的情况下减少外墙面积,对于控制体形系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因为室内外温差不大,建筑对通风散热要求高,体形系数的控制不是问题的关键,过大的进深反而成了改善建筑环境的障碍。

2.2 策略之二:公共空间室外化―引导人们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先行者,其建筑思想的基本范式之一被命名为“露天空间”。“露天空间”的含义基本等同于半室外的灰空间,对于印度湿热的气候,柯里亚认为,“它们的存在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最舒适惬意的环境”,“这样的空间在一年中可以使用长达 9 个月的时间,我们估计这样的空间所具有的利用率大约相当于一间房间的 60%。”[2]柯里亚的“露天空间”在其作品中应用广泛,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 图 6)。建筑的大堂、中庭、走廊、电梯厅等公共空间,面积比例较大,却不是主要的使用空间 ;虽然人们在此停留的时间普遍不长,但要为此付出很大的能源代价,这也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远超一般民用建筑的原因之一。对于夏热冬暖地区,重新审视公共空间的使用模式,将公共空间室外化是一个可行的策略。这里四季温差不大,有顶棚、无围护墙的灰空间在绝大部分季节有着良好的舒适度,如果能解决好管理等问题,这样的空间就能发挥出良好的效益。

2.3 策略之三 :“冷巷”的嵌入―引导有节制的环境塑造方式

为了适应气候,南方传统民居的营造方式有着丰富的建筑学价值,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狭窄高耸的天井空间。与北方民居开阔的院落不同,南方民居幽深的天井让直射阳光难以进入,为建筑引入柔和的漫射光,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热压作用带动室内通风。建筑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营造了阴凉的内部环境,在紧凑的用地上提升了空间品质。根据这样的原理,我们把有意识嵌入建筑的狭窄庭院称之为“冷巷”。

2.4 策略之四:围护界面的灵活性―引导人们用灵活的方式应对气候

建筑围护界面的灵活性,是为了让人们在建筑中有选择的利用自然条件。传统的手段是设置可开启的窗,随着建筑体量的增大,这种办法常常不能满足更大尺度的空间要求,机械通风的手段随之出现了。本文的策略,是希望以整个墙面的开放性实现更大幅度的建筑界面变化,带来建筑空间性质和人们身心感受的转变,让建筑具有更好的气候适应力。这种策略也向构造技术、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2.5 策略之五:消极空间的再造―引导人们挖掘建筑资源、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常被建筑师作为消极空间而放弃对其环境的营造,它们被放进黑暗的核心筒,用机械的手段排风、排烟。这样的做法除了耗费能源外,也把它们变成了人们最不愿接近的场所,除了满足特定的消防功能别无他用。

3 绿色建筑―从“装修”走向“设计”

审视当代绿色建筑,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技术、措施都可以通过近似“装修”的方式拼合进建筑中,而与建筑“设计”关系不大。“装修”重在美学的修饰,而“设计”重在创作的思考。对于建筑师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用形态和空间来实现“绿色”建筑,这种做法更低成本、更具有持续效果、更易读,也更富有建筑学特色。以上的 5 个策略与建筑形态和空间塑造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建筑”空间来“建筑”人们的行为,从而在创作初期影响设计,让建筑“绿”在起跑线上。以上的案例并非都是完整意义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并不能完全替代技术手段。但引导行为的设计哲学奠定了建筑的基础,从而让它可以兼容更多的技术措施,可以接纳更丰富的创意手段。

4 设计的源动力

今天的建筑学面临比以往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设计常常需要平衡多种诉求,在建筑的城市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要素之间,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优先追求。绿色建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否定其他,而要鼓励建筑的多元价值并存。不论是杨经文秉承的“生物气候学”,还是查尔斯・柯里亚所坚持的“形式追随气候”,都把建筑设计建立在气候学基础之上,从而诞生出独特的建筑形态。在本文的案例中,我们积极面对形式与空间美学的正面价值,不同以往的是,我们用“生态优先”的原则重新界定它们的立足点,让建筑诚实的面对气候与环境,并以此作为设计的源动力。今天,也许我们只能基于可预见的技术水平,用经过了二次转化的人造物质修正建筑自身。在建筑营造科学出现本质的革新之前,我们也许不能达到真正的“绿色”,但我们仍可以无限的趋近这个理想。回归建筑的本源,我们需要用创意迎接挑战,创造丰富而有内涵的新建筑。

参考文献

1.俞斌浩.设计空间就是设计生活.美术大观,2007(11).

2.梁冰.室内空间的情感化设计.美术观察,2008(2).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策略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能源都面临枯竭的困扰。所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建筑行业在我国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工程,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对材料、施工、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去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是国家号召的响应,同时对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改善也有莫大好处。

1绿色建筑与设计的含义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概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绿颜色,绿色建筑至今虽没有很严格的明确界定,但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可以视为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健康的一种设计建筑。虽然绿色设计一些时候会与生态建筑相互概念混淆,但是他们都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相辅相成的设计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于高科技的建设手段,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已经离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远,大自然中的高然站绿色建筑时间上就是生态观点的持续和能源利用的结合。所以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环境优先性、整体性和健康舒适性等三个原则。

2绿色建筑体系分析

2.1 绿色建筑支撑体系的系统化

任何条件的实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管理绿色体系构件需要相关国家理发,制定了绿色建筑法规基本框架,有利于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我国国内的相关立法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去接轨。其二在于市场的前景分析。业主的一般性投资原则都是以利益为先的,只有把建筑系统的理论效益华为经济效益才能使业主发动市场的潜力。并且推广建筑材料的设计开发。绿色材料市场的推广要以消费者的需求观念为基础,现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是不能单纯的去考虑费用推广的。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多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更欠人意的是绿色物业管理制度的欠缺,所以物业管理的规范和科学现象势在必行。针对于此,首先要规范行业认识,物业并不只是保安加保洁,所以从整体的认识和素质要对其提高,并用科学的目标作为管理花,实现绿色的原则。对于支撑体系的评价方法要科学,这才是推进建筑走向节能和环保的轨道化进程,目前建筑性能的任何增长都与设计师分不开,要考虑崔津客户和业主的要求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机制激励手段,使得的能源成本得到高性能推进。

2.2 绿色建筑设计体系的系统化

绿色设计从简单的方式出发,讲的是一种思维,而对于思维的主体则是人,今天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以先进的理念,从潜在的因素激发对建筑、结构、科技、材料等方面的措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其次是对于程序的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的基础特点就是主动性的强调、预设计的关注、团队之间的协作。绿色项目设计小组主要是使新的设计方法和体系以及材料都能影响到人们对于其根本的认识。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健康要素、室内空气的质量、资源效益、环境责任、可承受性等五个方面。

2.3 绿色材料、能源与技术的探索

绿色材料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和物质的污染排放减小到最低,并且不容易产生副作用的变化,产品有可回收性。由于其使用过程场,性质特殊,所以其生产中难免出现污染。绿色材料有:气环境材料、水环境材料、地环境材料、循环材料、保健环境材料等几种分类。较之传统建材相比,具有: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天然资源、低能耗的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绿色、生产和配置过程无污染、产品设计的牧师是改善生活和提高生活、产品具有可循环或回收性。不少国家已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法规,提倡将新建住宅或将旧房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或者叫生态建筑,这是新的建筑设计产品,含有更多的新设计和施工技术。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能源的另一可再生技术就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设计原则是特定下的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影响。根据国际上通行管理预测,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都会在不远将来枯竭。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关于太阳能的利用是亟待的。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也有能源密度地和不能有效做常量的维护等缺点。在建筑设计上,要规避缺点,将其有效转化为热能,对于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包括自然暖房技术、自然冷房技术和热水技术。我国太阳能资源是充足的,应有效之利用。另外地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

3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3.1环境绿化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注重环境绿化工作,绿化不仅能创造空间,还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在环境绿化设计时,必须注重绿化环境的设计,营建良好的微气候,并把绿化量化标准引入环境绿化设计规范,就周围环境绿化而言,尽量避免硬质铺地,拓宽草坪面积,尽量多种一些高大的乔木,并尽可能的采取渗透性强的生态型铺地,比如在方格中种草,利用格状铺地砖铺地等。就立体绿化而言,就应进行墙面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屋顶绿化,并在阳光直射强烈的一面栽种藤状植物,从而避免阳光的直射,降低外墙温度,确保室温平衡。

3.2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住宅区气候的好坏。自然通风是调节环境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主要就在于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体设计及三维空间布局。因此,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必须全面了解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是确保住宅区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的根本前提,有效提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任何投资,就能实现居室环境的健康舒适。

3.3 采光设计策略

夏日影响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阳光直射与热辐射,更是影响住户心里感受的因素之一。因此,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进行采光设计,经过认真计算,明确住宅区的建筑布局与单一住宅的关系,分析建筑群的遮阳及日照能否满足建筑物采光与遮阳的需要。建筑体型系数是由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建筑间的体积比值,且与建筑的热工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面建筑的热耗要大雨曲面建筑,当体积相同时,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要小于分散布局的建筑热耗,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控制建筑物的层高,减少建筑外墙的面积,降低体形的凹凸变化,尽可能采取规则的平面形式。

3.4 围护结构布局设计

围护结构布局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外窗、外墙等的布局设置,而体型系数又不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热环境受到护结构影响的复杂性。这是由于外墙和外窗的朝向角与倾角的不同,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不同导致渗透情况不同,外表面对流系数的差距也相对较大,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千变万化,且夜间背景的辐射状况也有所不同。

3.5 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总而言之,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就必须明确绿色建筑的概念,熟知设计策略,不断追求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能做好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为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绿色的人居环境,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放量,并为对全球气候变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绳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 建筑学报,1998,(9)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因素;节能低碳

Abstract: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low output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fundamental current situation, but also building used by the industry to break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the energy development, perhaps with other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use of energy saving, but out of reach.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s oneself design experience and som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concepts and examples of architecture, with the green environment creation as the core, to talk about for the ordinary building green design strategi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factor; low carbon energy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

从早些年温室效应的引发到现在全球气温暖化的极端变化,让人类察觉到若还是处于现在这种安然自若的态度,自己所面临的未来将会难以想象的灾难局面。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带头人,从绿色设计的角度来说,基于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大势所趋。我国针对低碳型社会建设和发展始终秉持绝对支持的态度,作为维护以及促进低碳社会建设及发展的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已经崭露头角,也就是说,绿色建筑不再只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研究阶段,而是逐步过渡到了建筑项目实施及体系完善的时期。换句话说,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创作实践中加入绿色设计的元素。

其中心因素有:一、现代建筑多数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大部分的建筑规划设计只能够对绿色建筑的宏观定义进行因素构建,并提出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和设计策略,却没有将绿色建筑的实质进行贯彻落实。建筑的周边环境和地界状况都是千变万化的,建筑设计师除了具备夯实的设计理论基础外,还要结合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决策绿色建筑的综合设计方案;二、纵观建筑行业整体来说,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的设定十分严格,却与设计策略没有什么关联性。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设计原则介绍

2.1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的发展现状

基于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建筑设计趋向,绿色建筑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到国人的思想当中。在2006年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指导准则》被颁布出台,继而在2007时,《绿色建筑评价标示准则细节》以及《绿色建筑施工指导准则》一连串的建筑体系法则也投入了建筑建设实施的运用,这意味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和测评体系也在逐步地趋于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相关的建筑研究机构也就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了几项软件,例如DEST的热环境设计和GBADA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测软件,相对于国外的绿色建筑核心设计或测评软件而言,国内相关软件的设计比较适用于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

2.2绿色建筑基本的设计原则

作为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体系,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要与其核心要素相关,并就此确立设计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存在,既是为了设;计师的思维规划,也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加以评定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促进作用。

2.2.1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的基本原则

建筑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使用客户对环境的舒适要求,绿色建筑更是为了这一建筑思想的贯彻实践而诞生的。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的基本需求,从环境绿化到建筑通风对流结构的设计再到良好感官的感受体验,无一不体现着绿色建筑设计对客户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使得建筑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实用化。

2.2.2建筑能源使用方面保持简便并高效的原则

简单且高效的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实施原则。利用现代科技化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元素,实现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实施应用。除了要对当下的设计环境进行考虑以外,还要依据建筑所在地域的近期或长期发展,为其今后的维修、改造和扩建的空间有所保留。提倡尽量利用再生能源材料,通过减少能源使用占有的比例,使得建筑设计的能源结构得到较为全面优化和完善。

2.2.3建筑周遭环境和自身的环境优化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物本身及所处区域的周遭环境应该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必须要将其环境表现加以利用,追求最为突出的环境效益的表现。其设计师需要予以充分关注和尊重的中心因素有:使用者的内心需求;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当地社会的生态环境。这三个中心要点的把握是绿色建筑体现其现代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必须遵循的优化原则。

依据设计原则所制定的设计规划

3.1对使用客户充分的尊重,构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针对建筑的声环境、热环境和光环境,结合区域的空气质量等综合条件,经过深思熟虑的全面思考后,尽量发挥建筑体本身扬长避短的优势,将一些恶劣的环境因素拒之门外。通过问卷调查或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获取客户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尽量满足每个客户的设计要求。对于一些基本的室内环境构建要素进行充分了解,辅助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人性化,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度。

3.1采取能源节省措施,使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工程实施之前,对建筑建材进行挑选时应该结合建筑设计的平面构架、外部构建的能源节省设计、建筑的体型体量以及多种自然能源的利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对建筑能源消耗、运行能源消耗、维护能源消耗和废材能源消耗等建筑建造全过程的整体消耗进行分析整理,将上述能源消耗划分的几个部分的比重以及与其相关的消耗因素做详细总结,针对消耗类别的特点分析得到对应的能源节省要求,对于所占比例较大的能源消耗部分要格外重视。通过上述措施的施行,将工程实施过程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使得工程费用损耗结构得以优化,综合实现建筑本身的最大节能效益。

3.3结合建筑基地周遭的气候及环境,进行合理的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体现于建筑本身室内环境的科学规划,并且在环境的整体规划上,基于城市环境规划的标准,对建筑场地一定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从建筑基地的地貌考察到地形探测到水土水质及气候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程度,对区域内的场地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基本的设计理念如下:1、场地绿化程度的加强。环境对身心健康的优化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绿化空间的创造设计,使得环境得以美化的同时也营造出了健康和谐的生活气氛。简单的举例来说,基地区域内的地面可采用草皮铺设,增大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使空气环境和温度适宜、清爽。一些关键的主干道两旁可种植一些较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形成密集的树荫,使得地面的热量吸收减小,并提高建筑环境的空气质量;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中组景、借景、分景等环境营造手法,使得建筑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达到整齐划一的境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规划和可加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例如一些城市规划和地理特征的利用:建筑所处区域有较为广阔的水库资源时,可在设计规划中加入一些水景题材的小型模型设立,使得建筑环境更为生活化;对于一些邻近景点资源的建筑设计时,可以考虑采取挑高的建筑设计,将景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真正的绿色设计。

3.4建筑本身的设计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要对建筑本身的体形系数进行重视,要使得建筑的热耗程度小,就要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精确的设计,基本遵循层高限制、规则外立面形式建筑体型、建筑外墙面积减三项原则;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要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频率降到最低,在保障建筑材料无辐射、无污染的同时尽量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材料;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完成智能化的建筑设计,从温度、湿度的调节上实现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的设计要求。笔者对一下几点进行详细介绍:

(1)屋顶、墙面和地面使用的建材选择时,依据环境条件的匹配,满足防潮、隔热和隔声等基本要求。

(2)遮阳系统的组合上,要采用可调节控制的部件,从而保证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变换和个人喜好来遮挡阳光的照射、反射程度,满足室内光线调节的要求。

(3)与外界相通的窗户应使用双层玻璃窗,既保证了室内温度的保持又有助于隔绝外部的噪音污染。

具体实例

以匹兹堡的绿色建筑CCI中心为例,它属于典型的绿色建筑。其前身是一个砖砌构架且附有石砌外墙的三层建筑,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将拆下的建材进行了回收利用。外墙砖石拆下后,使用了环保加气的混凝土和较为密集的纤维板面组合成围护墙面;楼层间隔和屋顶的建材使用方面,利用了一些麦草特殊编制而制造成的保温隔板。最大的程度的改造是钢托梁的加建、麦草隔板的使用、利用重建材料翻新外墙以及旧建材做地铺,这些都是再生材料利用的体现。

在能源利用方面,建筑内部在自然光环境下,能够保证空间的明亮清晰,通过百叶窗控制光线强弱;空气流通方面,利用可调式的窗户控制气流出入,是建筑用户能够随时呼吸到新鲜空气;而顶层则用一些塑料材料作为容器,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形成天然的隔热层;遮掩设备多数也采用了可降解的天然纤维和再生木料为原料的建材,体现“绿色”建筑的理念。

总结

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设计理念,它的出现使得一些不适应现展的建筑设计思想被人们抛于脑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当下所关注的建设规划课题,更是国际建筑设计所重视的话题之一。笔者坚信,通过相关的建筑设计人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的设计一定会有着光明且辽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创造出低碳、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山西建筑. 2010(14)

[2] 仇保兴. 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 广西城镇建设. 2011(01)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绿色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建筑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和高效的人居环境,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工作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最重要的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包括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建筑围护结构、屋顶、玻璃门窗及幕墙采用节能设计,通过减小热能损耗来减少采暖和空凋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2、节约资源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尽可能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开发地底资源,利用水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空调的冷热转换。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的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1、尊重当地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首先应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在此基础上,建筑物还应满足舒适、便利和经济。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尊重当地环境。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了解当地气候、水文、资源、交通等各方面的资料,使得建筑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2、做好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与平面设计

在进行建筑物整体设计的时候,从整体着眼、优化设计,做好对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工作。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温墙体就没有必要了,而在寒冷地区,使用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一定会达到保温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门窗洞口等迅速散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屋面保温以及热桥阻断等。我国每年有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30%左右,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共识。而伴随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合理的朝向设计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

3、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8%,现有的住宅能达到节能标准的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所以要根据国家住宅不同地区的节能规范标准,达到新标准的建筑,以降低原有建筑能耗,建筑外墙、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隔热处理;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如钢材、铝材等)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

4、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住宅区气候的好坏。在建筑选址时,要考虑到除冬夏主导风向、强度等因素外,特定地形引起的地形风以及由周围构筑物引起的风场变化。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必须全面了解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是确保住宅区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的根本前提,有效提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任何投资,就能实现居室环境的健康舒适。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进行节能建筑整体设计。

5、传统遮阳技术

我国北方地处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带,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高能耗以及相应的建筑及设备的高成本,要求建筑本身应该对气候的变化做出适应。现代的建筑物,尤其是大型办公建筑,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来改善室内环境,往往会使用大面积的窗户甚至是玻璃幕墙。有研究人员分析,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是墙体的30倍以上,如果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通过的热量将明显减少,适当的遮阳设计对减少太阳辐射是十分有效的。为达到遮阳效果,可参照一下设计措施:(1)减小建筑的东西向间距,适当利用传统的院落布局模式进行建筑间、建筑与院落的遮挡。(2)采用整体遮阳,利用巨大的遮阳构件对建筑进行整体遮阳。

6、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纸板、金属、混凝土砌块、沥青、现场固定垃圾、塑料、玻璃、石膏以及木制品等)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建筑材料尽量从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地方采购,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度钢和高性能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

三、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1、重视建筑环境的绿化面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主要包括周围环境绿化以及立体环境绿化两个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周围环境绿化相对较简单,通常都会使用大量的草坪代替传统的硬直铺砖。如果在某些地面必须要使用硬质铺砖,那也需要采用具有加强渗透性的生态型铺砖。

2、注重营造健康环保的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六类评价指标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考查室内声、光、热、空气品质等环境控制质量,以健康和适用为主要目标。本着健康优先、舒适适度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及评价。建筑设计需满足室内声、光、热、空气品质等环境控制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并保证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的面积,严格控制窗地比指标,保证可开启外窗面积及位置。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提高居住舒适性与健康性。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节能减排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非自然能源的应用与自然能源的应用这两个大的方面。非自然能源主要包括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等能源,而自然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能源。其实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单向转化或是双向转化的。

4、评估系统规范化

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与体系。推进建筑节能产品能效等级分级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推行建筑能耗性能评级和绿色建筑性能评定分级;通过建筑节能评审,对节能效果显著的建筑颁发“绿色建筑之星”标识。建立合理的绿色建筑行业评估体系可以帮助行业在设计、施工、选材与管理方面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与规定,能够让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推进。目前绿色环保的概念与技术非常成熟,很多国家已经有相当完善与健全的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加以修改使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及发展已逐步成为建筑领域内的大势所趋。而且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黄奎.刍议绿色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

绿色建筑策略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生态环境;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并成为人类共同的抉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绿色建筑作为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它是以建筑、人、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建筑体,又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这种类型的建筑,室内外布局合理,根据自然条件和依靠人工手段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减少使用不可再生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平衡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而绿色建筑是绿色环保理念与先进建筑技术、产品应用相融合的共同体,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的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良性循环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前沿和主流。

1.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崭新概念,它并不是单指通过种植植物绿化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 并尽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的特点是;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

2.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采用标准条款符合性检查的形式,即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达到的数量和类型的不同,将绿色建筑分为一、二、三星级。目前,绿色建筑标识的对象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标识按阶段阶段又分为设计阶段标识和运营阶段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绿色施工和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福建省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一般项和优选项要满足规定的达标项数。其定性条款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方能评为通过。二星级绿色公建达标数要求是:节地于室外环境4项、节能与能源利用9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项、室内环境质量4项、绿色施工14项和运营管理8项。

3.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从本质上讲,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和谐原则:建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关系和谐便成为绿色建筑特别强调的重要和谐原则。 适地原则: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节约原则:重点突出“节能省地”原则。省地就要从规划阶段入手解决,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绿化、景观、交通等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土地使用率。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舒适原则:舒适要求与资源占用及能量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经济原则: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绿色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的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

4.工程案例

在本人负责的厦门市节能中心办公楼项目中,根据建设单位职能特点,本项目将建设成为厦门地区二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示范楼,本人以《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蓝本,借鉴福建省绿色与节能研究所综合示范楼经验,采用多种绿色建筑产品和先进建筑技术,精心设计策划,将本项目建成厦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办公楼地上为三层,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总建筑面积2700m2, 呈规整矩形,坡屋面,办公楼虽小,但浓缩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产品的诸多方面,节水、节电、节能、节材,环保。

5.实施策略

4.1.地下室采光通风

地下室共680 m2,功能为汽车库,采光要求不高,设计中采用了4组导光管日光照明系统,其原理是将太阳光自然光通过镜面反射材料多次折射引入地下室,其凸出地面的凸透收集镜能够将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进行收集导入管中,从而为地下室获得均匀稳定的光线输入。其特点是具有长距离的光线传输,高真实的颜色再现和具有灵活的角度调节能力,并能够平衡过强太阳光和采集低角度光线。白天基本不用开日光灯,节电效果明显。为增加通风效果,地下室采光和通风一般较难解决,我在地下室两侧均设有采光通风井,自然光可以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室,并有利于自然通风。

4.2.雨水回收系统

结合建筑和场地特点,设计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原理是将屋面和地面的雨水通过透水地面导入盲沟收集,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冲洗厕所等,雨水利用量预计可达总用水量的40%。

4.3透水混凝土

通过花格植草砖和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可达40%以上。透水混凝土地面下设有盲沟收汇集雨水至污水处理井,经简单沉淀多虑可作为中水使用。

4.4.屋面绿化和立体绿化

建筑局部平屋面采用种植屋面,能够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50cm,在种植植物品种选择上,注重福建本土植物特点,选择耐旱能力好、抗病虫害强和成活率高的品种,形成以草本类和低矮灌木类为主,藤本植物为辅的屋顶绿化体系。在建筑东西外墙上设有立体绿化,把大自然花草植物与建筑相结合,使人身心放松,如置身大自然之中。

4.5.外墙自保温系统

外墙采用福建省内较普遍使用的填充墙材料,为起到示范作用,一至三层分别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煤矸石烧结砖和淤泥砖、粉煤灰陶粒砌块、隔热混凝土砌块等多种墙体材料作为对比和材料推广。共同组成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体系。

4.6.节水器具

办公楼用水均采用节水型器具,可比传统用水器具耗水量明显减少,另可在较长时间内免维修。

4.7.节能照明

办公楼内全采用细管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部分采用LED等照明,配合雷达动静探测器、人体移动感应器等,能够合理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4.8.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

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对办公楼制冷。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除具有传统多联机系统的使用和灵活控制外,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稳定的地下水源作为冷热源,系统能效比较高,且运行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运行稳定,另水源热泵多联机主机结构紧凑,外形小巧,不含冷却塔等设备,具有低噪音、安装灵活、节省空间等特点。

4.9.废弃包装板利用

建筑大厅内墙装饰采用汽车汽车4S店废弃包装板,实现可利用废弃材料的合理利用。

4.10.废弃混凝土试块利用

建筑地面局部采用实验室废弃混凝土试块作为铺装材料,实现废物利用。

4.11.太阳能热水系统

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建筑热水的使用要求,目前福建省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包括陶瓷型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等。

4.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坡屋面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的电供建筑走廊和卫生间使用。

4.13.大开间办公及灵活隔断设计

建筑室内在保证使用前提下,充分考虑多布置大开间办公室,尽量少用隔断、不用隔断或灵活隔断。灵活隔断可在拆装后不影响周围空间使用,并能够循环重复利用,节约材料。

4.14.自流平技术

建筑大开间办公室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技术,具有整体无缝、平整亮丽、经济实惠、易清洁易维护、耐磨、施工快捷等优点。

4.15.透水砖及植草砖

场地内停车场大量采用透水砖和植草砖,增加场地透水能力,并形成风格明快、美观大方的铺装效果。

4.16.固定外遮阳构造

建筑构件遮阳是众多遮阳技术中性价比最高的形式,充分利用自身构件达到遮阳效果。

4.17.电动垂直和斜伸臂遮阳帘一体窗

采用电动或手动遮阳帘,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空调能耗,增加室内舒适度。

4.18.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

由室内手动控制实现百叶打开、收拢、及任意角度调整,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19.外窗采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认证产品

4.20.采用商品砂浆

4.21.室内使用环保装修材料

4.2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建筑室内设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及CO2 浓度,实现与新风系统联动,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

4.23绿色环保装修

4.23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在建设中,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的施工活动。

6.结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主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本方案配合其他绿色建筑实施策略经有关专家审核,认为能够达到二星级绿色公建要求,有较高实用性,可作为示范推广。绿色建筑实施之路漫长而艰辛,建筑设计人员应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提倡各种新型建筑生态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进一步实现低碳、零污染、低排放的目标,都将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T13-118-2010,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饶戎.绿色建筑[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