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1
一、查摸底,反馈信息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镇受旱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龙朋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县、镇人大代表,并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系统地开展旱情调查和跟踪,实行日报告制,由下派到各村的工作组及时汇报每天调查跟踪情况,帮助镇党委、政府随时了解旱情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制定相应抗旱救灾措施。
二、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为动员全民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各人大代表积极奔走于各村各寨,发放宣传材料、粘贴宣传标语,充分广播、黑板报、召开群众会议的形式宣传政策,讲清旱情,分析形势,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工作。同时,各代表还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展开抗灾自救工作,全镇上下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旱救灾的工作格局。
三、慨解囊,率先为抗旱救灾捐款
抗旱救灾,光靠镇党委、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为此,三家、甸中等村委会自发组织,向村民筹集抗旱资金,各人大代表也慷慨解囊,率先为抗旱救灾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全镇共自筹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
四、等不靠,积极投身到抗旱工作中
各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抗旱工作队伍,与村组干部、村民一道,调查旱情,研究对策。组织群众利用牛出、农用车等工具,为旱情严重的地区送水,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2
为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类防洪工程设施安全渡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广防汛指17号文件精神,乡防汛抗洪指挥部对汛前检查作了研究部署和落实,5月5日—5月10日,乡防汛抗洪指挥部组织人员对电站、平迷电站、普楼电站进行了防汛检查,并对相关站所的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督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措施扎实。始终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全过程,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的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乡长为指挥长,分管水利的副乡长、武装部长、派出所所长、水务站长为副指挥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洪领导小组,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分队,为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好准备,扎扎实实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按照“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防汛抗洪工作制度,把防汛抗洪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岗位、个人,及时编制和完善了《乡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同时要求电站、平迷电站、普楼电站也制定上报相关防汛应急预案。
(二)检查认真,不留死角。5月5日至10日,乡防汛抗洪指挥部组织人员,对电站、平迷电站、普楼电站以及辖区水利设施等工程进行汛前检查,主要是检查其防洪设施、预警预报、值班制度、防洪物资储备及其他安全隐患,经过详细勘查,库区、坝头均未发现堪塌、崩裂等现象,排查内部安全隐患7处,当场整改7处。同时还加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督察工作,切实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确保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开展。
(三)严格纪律,加强监督
为做好我乡防汛抗洪工作,值班人员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请他人代班和顶班,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并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方能离岗。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表,值班人员必须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或脱岗,造成的后果或其他损失,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到位,小部分人的意识都还停留抗旱阶段中,偶尔出现降雨认为也只是缓解旱情,不会出现险情。
(二)值班制度执行不严格,偶尔出现值班人员离岗现象。
(三)防汛经费、物资储备缺口较大。由于没有防汛物资储备专项经费,防汛物资储备能力较弱,物质储备严重不足。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准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克服侥幸心理,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做好防大汛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我乡今年安全度汛。
(二)切实加强物资储备,落实抢险队伍。进一步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加强抢险队伍演练,提高抢险救灾能力,确保抗洪抢险工作全面胜利。
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3
同志们: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遭受了10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和带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救灾,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市长在重庆开会,受他们的委托,我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版权所有一、严重的高温干旱给我市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今年7月上旬以来,我市遭受了10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今年干旱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干旱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常年“七下八上”的伏旱,今年7月初就已露头,比历史同期提早10-15天,且夏旱伏旱相连,持续时间长,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已达51天。二是干旱强度之大,历史罕见。7月以来,全市27个镇街(管委会)中,只有四面山、几江等12个镇街(管委会)降雨量20毫米左右,与多年同期的241毫米相比偏少近9成;高温日数多,51天中日气温高于35℃的44天,其中达到40℃以上的15天。8月15日,极端最高气温44.3℃,比××有气象记录史以来的最高值41.3℃超出3℃;土壤水分蒸发快,7月9日-8月28日累计蒸发量达340毫米,是同期降雨量的17倍。根据8月28日土壤湿度观测,砂壤土的相对湿度已在50%以下,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根据重庆市气象局专家8月28日会商,预计连晴高温天气还将持续,8月30—31日最高气温可能达到42℃以上,9月4—6日可能有一次降雨过程,雨量还不能确定。三是干旱水源之少,历史罕见。全市9124口山坪塘,210座小型水库,伏旱期间45%的山坪塘干涸,全市正常蓄水量8150万立方米,现在仅有3500万立方米,减少58.87%。21日早晨的降雨,并未使水利工程蓄水量有实质性的增加。四是干旱损失之重,历史罕见。持续的高温干旱,给我市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全市27个镇街(管委会)106万人受灾,57.5万人、4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61万亩粮经作物受灾,绝收(枯死)40.54万亩,因高温干旱造成死亡生猪12540头、小家禽畜25.48万只。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5427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48850万元。同时,严重高温伏旱天气,森林火险等级持续保持在五级,森林火警频繁发生,7月10日至8月28日,我市就发生了森林火警45次,几乎每天一次。
二、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旱救灾
面对严重的高温伏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紧急调集抗旱救灾资金442万元(其中,争取重庆市抗旱投入到位308万元,本级财政投入134万元),组织捐款179.30万元,帮助重旱地区抗御旱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心系灾区,多次亲临一线指导抗旱救灾。王书记、熊市长多次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王书记上午在听取了全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后,果断决定召开今天下午的紧急会,对全市抗旱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总结前阶段抗旱救灾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抗旱保饮水。全市对水库、塘堰工程的蓄水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合理调度水源,做到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8月7日以来,市政府统一调度市政、消防和企业车辆6台对几江、德感、珞璜、李市、蔡家、柏林、西湖等镇街人畜饮水困难重点地区送水。全市累计出动送水车辆306辆次、送水2090吨、解决人员饮水6.8万人、5.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同时,积极开展钻井取水,全市计划钻井3500口,解决5.25万人的饮水问题,目前,已完成钻井120多口。
(二)抗旱防疫病。各镇街、各部门积极开辟清洁水源,加强水源消毒和水质监测,把好取水、运水、分水各个环节的“卫生关”。加强伏旱期间食品卫生监管,开展消毒、杀虫和灭鼠工作,减少了卫生防疫隐患。对户外高温环境工作人员作业时段进行了适当调整,强化了公共场所防暑降温,积极开展中暑人员紧急救治工作。全市共派出卫生防疫小分队274支,紧急出动卫生人员1432人,救治暑热伤病人员1950人次,发放防暑宣传资料43500份,投放消杀药品、器械价值180万元。
(三)抗旱防火灾。市政府了森林防火令(××府令第7号),召开了专题会议,8月12日,重庆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后,我市又接着召开各镇街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对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具体安排。7月5日、8月4日、8月11日,以××府办发〔2006〕139号、××府发〔2006〕65号、××市委办〔2006〕91号文件作了安排。从8月10日起,市广播电视台每天反复播出××市政府森林防火令、滚动播出“严禁携带火种进山”、“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等警示标语。为了促进防火措施落实,7月30日-8月5日,市政府组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成6个工作组,到各镇街督查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防火物资的储备、扑火队伍组建和值班等情况。全市储备灭火弹1350枚、砍刀2400把、铁扫把2800把、油锯2台、风力灭火机5台,组建应急扑火队伍3900多人。
(四)抗旱保丰收。一是抽水提水保灌溉。以电力提灌站和抗旱服务队的机具为重点,组织农民的小型机电泵,开展抽水作业。初步统计,全市投入抗旱劳力241万个,维修、改造、新建电灌站297站/8337千瓦,维修移动提灌机械3337站/8241千瓦,出动抗旱机具20000台套/2.5万千瓦,提水、放水920万立方,灌溉46万亩次。如白沙镇凤丽绿丰现代农业种养殖场,8月中旬建成堤灌站后,使该场700余亩萎蔫的晚熟柑橘及时得救,避免了较大损失。二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次,发射火箭弹17枚、人雨弹828发,其中,8月19日晚至21日晨的人工降雨,全市大部分镇街下了小到中雨。三是抓好晚秋生产。把晚秋生产作为农业增产增收和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补救措施来抓。早在6月28日,在全市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就对晚秋生产作了安排,并以××府办发〔2006〕156号文件将晚秋指导性生产任务下达各镇街。随着旱情的发展,针对稻田干涸、再生稻蓄留困难实际,对晚秋生产计划进行了调整。全市计划发展晚秋生产30万亩,其中,秋菜15万亩,再生稻6万亩,秋红苕5万亩,秋洋芋3万亩,秋玉米1万亩。全市力争晚秋粮食产量2万吨、蔬菜产量25万吨,收入2.7亿元。
三、抗旱救灾形势依然严峻
(一)人畜饮水困难加剧。由于塘库蓄水量锐减,加之绝大部份塘库承包水产养殖,水质受到影响,即使塘库有水也不能直接饮用,全市57.5万人、4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质不达标。随着旱情发展,人畜饮水困难加剧,需要送水的地区和人口不断增多,现有6台车辆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抗旱油料、电力紧张。抗旱油料0号柴油除石油加油站外,面向广大农村的17个农机及其它社会加油站均无配置计划。而石油部门由于网点布局不足,也不能满足农村抗旱用油需要。农村电力供应紧张。电力缺口2万千瓦以上,相当于农村用电量的一半。8月10日以来,除对工业负荷限电外,对镇街轮流停电,给抗旱工作造成困难。
(三)森林防火压力大。旱情还未解除,高温伏旱天气和高火险时段还将持续,各地林下可燃物负荷量普遍超标,野外火源控制难度大,加之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扑火机具落后老化,一旦着火,极易酿成大灾。
(四)防汛防地灾抢险任务艰巨。全市尚有三类坝病险水库142座,占水库总量的67.3%,特别是前段时间的连晴高温少雨天气,塘库干涸、大坝渠系干裂,同时我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遭遇暴雨袭击极易出现崩岸、滑坡、垮塌和地质灾害,但不少同志对可能发生的汛情、旱情和地质灾害反映不够敏锐,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差,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容易留下重大隐患。
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都必须高度警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防范灾害的发生。
四、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抗旱防汛攻坚战
目前,旱情仍在发展,抗旱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民动员,精心组织,抗旱救灾工作要实现“六个确保”,即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不渴死人和大牲畜、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战斗在生产和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生命版权所有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首先保证人畜饮水。继续把保证人畜饮水作为抗旱救灾的第一任务,当前要围绕“送、帮、消、钻、打”五个字,坚持不懈,一以贯之。“送”就是送水。实行分级负责,对远离水源、饮水困难的重旱地区和重点场镇,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车辆送水;对一般缺水地区由镇街负责送水;对五保户、困难户、劳弱户由镇街统一安排,村社具体落实专人取水、送水,确保人人都有干净水喝,决不能因缺水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帮”就是互相调剂。由镇街牵头,市水利农机等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指导与协调,相互调剂水源,共度当前难关。“消”就是消毒。卫生部门要广泛宣传普及饮水卫生知识,指导群众搞好消毒工作,保证饮水卫生安全。“钻”就是钻井。加快钻井找水力度,抓紧建设和修复应急水源工程,进一步开辟清洁水源。确保用水安全。全市计划的3500口钻井水利农机部门要迅速安排到镇街,落实到具体的农户、具体的地点,争取早日见成效,早日发挥作用。“打”就是打雨。市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4个炮点进入作业阵地保持临战状态,备足降雨弹,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二)以人为本,搞好防暑降温和救灾防病工作。卫生防疫部门要指导搞好防暑降温和救灾防病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农村贫困群众和城市低保人员和病人、老人等人群的防暑降温工作,坚持为他们提供防暑药品和必要的生活帮助。要认真做好以“二号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坚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前气温高,各类食物容易发生腐败变质,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为此,卫生监督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落实专门的监督人员,实行划片包干,把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领导和人员,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确保无经营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特别要做好农村集体家宴的安全监督工作,要按照《重庆市农村集体家宴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申报备案制度。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一般情况下,暂时不举办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家宴。对于经申报备案的,要落实卫生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监督。同时要监督饮用水源卫生,加强对新开辟水源的水质监测和消毒,确保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严防死守,加大城乡防火工作力度。督促各镇街按照8月12日重庆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和××府发〔2006〕65号文件、××府发〔2006〕67号、××市委办〔2006〕9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责任、落实措施,确保责任到人头,措施到山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继续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镇街和村社干部结合抗旱工作,走村串户宣传防火规定和知识,力争家喻户晓。加大重点林区监测巡查密度,确定专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巡查,坚决禁止林区一切野外用火,做到有火及早发现、及早扑灭。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城镇火灾,进一步落实消防责任,防止发生城镇火灾事故。
(四)高度警惕,切实做好防大汛的充分准备。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按照××府办发〔2006〕169号文件要求,做好先旱后涝、旱涝急转的应对工作。加强天气预报工作,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和地质灾害险情,为防洪提供科学依据。市水利、地灾部门牵头组织力量对防汛有关设施、工程和汛期地质灾害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及早发现、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抓紧时间对水毁、旱损的塘库堰渠进行除险加固,恢复和提高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防洪防地灾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灾害的准备工作。要做好防汛防地灾组织、队伍、物资的准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要强化防汛防地灾责任,严肃防汛防地灾工作纪律,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责任,确保安全度汛。
(五)积极行动,努力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加强在地粮经作物的管理,千方百计保住经果林。干旱虽然不利蓄留再生稻,但干涸的稻田也为调整晚秋生产种植结构,扩大蔬菜、秋洋芋等高效作物种植规模提供了条件。当前要做好种子、种苗和化肥等农资的调运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到面积落实、种苗落实、技术落实,力争全面完成30万亩的生产计划。同时积极发展小家禽,组织好赴新疆采摘棉花等季节性劳务输出,广开农民增收门路,把伏旱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4
截至6月1日,湖北、湖南等省依然还没有出现能够大幅度缓解旱灾的持续性大范围降雨。
据气象和农业部门调查分析,“冬春夏”三季连旱、降水比往年同期大大偏少,是导致本次多省遭致夏旱的最重要原因。
以江汉平原的重要粮食产区湖北省洪湖市为例:今年1月至5月28日8时,全市累计降雨量为206.2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少的年份,比2010年同期717.7毫米的降雨量少511.5毫米,比大旱之年的2000年同期479.4毫米的降雨量还要少273.2毫米。
因为降水稀少,“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不复存在。在洪湖围堤上,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触目皆是因湖水干涸出来的枯黄湖底。大量渔船搁浅,渔民以少量救济勉强度日。同样的景象,也在湖南洞庭湖区、江西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淡水湖区不同程度地出现。
在湖水及河水均补给不足的地区,农业生产的节奏已经被彻底打乱。作为秋粮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稻,在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洪湖、监利、仙桃等重要的产粮县市区内的种植已经被推迟甚至彻底取消。在受旱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已有农民将田地弃耕或者改种芝麻、黄豆等其他非粮作物。
对于少量继续种植水稻的农民来说,已经无法保证今年还能有余粮出售。
他们选择在延误了农时的情况下继续种植,是因为预期今年秋粮涨价,希望能够保证自己的口粮不必从市场中购买。
江汉平原河网密布,长江、汉江等诸多河流流经于此,湖北更是有着“千湖之省”的美誉。但调查显示,各地因多年多排涝、少抗旱所导致的应对经验、措施不足,在抗旱时因为缺乏协调产生的各自为政所导致的水资源分配不均匀,以及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瘫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旱情后果的进一步恶化。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时的尴尬。
更让人担忧的是,旱情未除,隐忧又至:对于长江沿岸的防汛部门来说,目前最大的担心,已经转移到了今年是否会像去年夏天那样,下成“坨子雨”。这种降雨在时间和地域上非常集中,往往一夜之间就会造成严重内涝,损失极大。
减产之忧
湖北是重要的水稻产区,而影响水稻生产最大的天灾就是干旱。在湖北省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有关水稻种植的俗谚:“不种满月秧。”而在洪湖市万全镇,因为农业用水缺乏无法改种到大田中,在秧田里栽种的水稻秧苗,有的已经超过了四五十天。
万全镇是洪湖市(县级)辖区内人口及耕地规模最大的一个镇,农业人口7万余人,耕地面积12万亩左右。主要的灌溉河流为东荆河以及洪排河,前者是汉江的支流,后者的水源头为洪湖,自1974年人工开挖形成以来,从未断流过。
目前,这两条河流均已断流,与其相连的镇内河道也已经基本干涸。镇上为了抗旱,投入了近400万元购买设备和支付电费,用以从这两条河流河床较深的地方抽取存水。但这也仅仅只能够保证大约三分之一田地的基本用水情况,剩下约三分之二的土地,要么以刚刚打出来的地下水进行灌溉,要么彻底靠天吃饭,撂荒或者积极改种其他旱田作物。
对于并没有太多抗旱经验的湖北省来说,多年来灌溉用水基本都是以河水等活水作为基本来源。使用地下水,隐含着不少弊端。“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打井师傅都得从山东、河北等地请来,一时还找不到那么多的人,造成了打井不及时。”当地一位农民说。
以打一口直径为75毫米、深度为35米到50米的水井为例,成本达到3500元左右,这还没有算上用电或者柴油抽水灌溉的后续支出。由于该地政府财政困难,无力给予农民进行补贴,所以这些成本均由农民自己负担。
该地已经出水的地下水井数量已经达到了1500多口。经过当地测算,每口井不间断地抽水48小时,才能基本满足一亩水田的需水量。和几万亩等待灌溉的田地比较起来,指望地下水解决旱情,无异干杯水车薪。
此外,当地的农民通过观察还发现:用地下水灌溉的秧苗,在转移到大田之后,返青的速度明显慢于用河水等活水进行灌溉的秧苗。
不仅如此,因为地下水的大量抽取,该地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十多米深。继续下降的话,以往打得较浅的水井,将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
万全镇镇长易重兵表示,目前镇上对于农民自己打井抗旱,态度是不鼓励也不反对。因为灾情实在太过于严重,害怕农民们在投入大量资金之后依然难以抵抗旱情造成巨大损失。对于养鱼的农民来说,由于进出之间差距较大,为了减少损失,有比较大的积极性进行打井。
因为灌溉用水供应的不及时,往年此时节水田里的中稻长势喜人的情景,今年已然无法出现。
在没有得到足够灌溉用水的大片田地,现在依然保持着小麦、油菜收购后的样子,尚且没有进行新一轮耕种的迹象。而因为今年初期的持续旱情,这些粮油作物的实际收获量,也已经出现了不小幅度的减产。
眼下田里仅有的绿色,大多是已经超过栽种时节的水稻秧苗。它们在秧田中已经开始分蘖,即便是在移植到大田中之后,也已经无法再继续分蘖。如果种植这种秧苗,将会对作为秋粮重点之一的中、晚稻的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据了解,因为旱情严重导致的各地农民出去打工,从而使土地撂荒的现象,已经在湖北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
从湖北省的种植结构来看,中稻种植的季节已经错过,即便是现在开始大量降水,也已经于事无补。而现在各地种植部门无奈之下的普遍态度是,鼓励农民将中稻改种晚稻,或者将水田彻底改种其他农作物。
根据农业部种植业司的数据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和13%左右,早稻和双季晚稻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3%、55.7%。它们的水稻产量如何,对于全国的秋粮收成影响非常巨大。
受持续性旱情的影响,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份的粮食产地,今年粮食产量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据基层农业人士介绍,根据水稻生长的规律,“秧好一半谷”。由于下田的秧苗抽穗季节是固定的,栽插和移栽时间每推后lO天,亩产粮食大概就要减少50公斤到100公斤。
按照湖北省粮食产量第一的大县监利一位农民的估算,以前亩产1300(市)斤的,今年恐怕只有800斤左右。万全镇的测算数字与之相差不远:以前每亩1400斤左右的产量,今年至少要减产600斤。
目前,有一些农民选择了不再等待雨水,而是将这些秧苗移植到大田里。无奈之下,有科技人员建议他们:“尽量
能种植得密集一点就密集一点吧。”
而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选择将秧苗播种下去的农民们,有的已经在秧田的周围铺上塑料薄膜。
他们之所以没有将田地撂荒,是“害怕今年粮食价格太高,要保证自己的口粮,到时不必去市场中购买。”陈庄村的一位村民说。
抢水与自保
在湖北,县镇一级基层政府的抗旱工作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积极找水,组织提水灌溉;指导农民在旱情严重时进行科学生产;安抚农民情绪,维稳、保平安。
以万全镇为例,因为河流地理分布原因,全镇能够用上镇政府从东荆河、排洪河积存的水洼中抽取来的水源,只有少数村子,大约4万亩农田。剩下的大多数农田,如果采地下水不及时或者因为成本高放弃采水,就根本没有苗情,或者苗情十分不理想。
在同一个乡镇的几十个村子中间,不同的田间苗情差别如此明显,已经招致了种种龃龉泛起。
据悉,数日之前,当地某镇镇政府招牌在深夜被部分不满的抢水群众砸烂。截至记者发稿,镇政府的牌子依然没有来得及重新赶制并挂上。
该镇镇长坦承,不少村子的村民认为地方在抗旱时没有把一碗水端平,不满情绪明显。此外,偷取抗旱设备、以流氓黑社会人员打头阵抢水等现象,都已经开始出现。
“维稳的压力比抗旱的压力还大。”这位镇长表示,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让全镇的所有地区都保证灌溉。
这种情形并非孤例。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5月28日的《抗旱工作情况汇报》中也指出,因为旱情,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群众情绪不稳的情况:“部分村民因为取水问题互相争斗、攻击基层干部现象时有发生;洪湖渔民长时间被困,环境恶化,生活不便,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除了各地内部自身因用水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矛盾,各地为了保全各自的生产生活用水,彼此之间出现的种种杯葛,亦并不少见。
根据国家防总办、长江防总办的调度,作为汉江源头重要调蓄水库的丹江口水库从5月24日起开始加大泄流。数据显示,下泄流量由原来的每秒508立方米增至每秒650立方米。
为了增加下游的水流量,从5月27日23时30分开始,该水库又将供水量增加到了每秒钟800立方米,其中有30立方米的流量是为保证作为汉江支流的东荆河不断流所特地增加的。
东荆河位于江汉平原腹部,上从潜江市境内龙头拐接入汉江,下至武汉市汉南区境内联通长江,河流曲长170余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天然分流河道,也是下游潜江、监利、仙桃、洪湖、武汉数百万亩农田的重要灌溉引水河道。
在上游放水整整三天之后,位于东荆河下游的洪湖市,依然没有等来任何补给而来的水源。截至5月底,东荆河下游已经断流十余天。
据洪湖市水利系统的一位人士称,下游之所以没水,是因为东荆河的上游截水截得太狠。“光仙桃一个市,为了存水,就在河上建了七道坝。沿河这么多的城市层层截留之下,下游怎么可能还用得上水?”这位人士称。
而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魏昌华也认为,在旱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在协调水资源问题上,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作为东荆河下游城市洪湖的旱情。”他说。
为了自救,各地均开始纷纷采取各项措施。除人工增雨、挖井提取地下水,一项多地均采用的措施,就是不计成本地从长江、汉江中筑坝进行多级提水。此一情形,十数年来尚属首次。
以地处东荆河南岸的“隔北灌区”的湖北省汉水为例,由于东荆河断流无法取水,当地政府遂调配大量人力、物力开始从60多公里外的长江沿岸取水,提水注入主干渠之后,再用提灌设备一级一级地分到各个乡镇和村落。据介绍,仅从长江提水一项的成本,就高达每立方米1毛多钱。
对于习惯采用免费的河水进行灌溉的农民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堪称“奢侈”。
截至目前,各地在抗旱时为了取水所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没有具体的埋单人。而从惯例上看,除了各地预备的部分资金和临时调拨外,中央给予一定的抗旱救灾补助也应只是时间问题。
习涝不习旱
分析今夏严重旱灾,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极端的干旱天气,而让灾情加重的,则是面临灾情时一系列的准备不足。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异常天气的频率增加,中国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水的时空分布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以湖北省为例,全年降水总量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降水分布呈现出了“短时间、小区域、高强度”的新趋势,其结果是洪涝与干旱交错出现频率加快,这一气候的新变化让南方地区越来越频繁遭遇洪灾与干旱交互威胁。
而对于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应对排涝的南方各地来说,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似乎并没有做好应对水旱双重灾害的考验。“在应对这次旱情的时候,过去只注重排涝不注重抗旱传统思维的弊端,就充分显露出来了。”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魏昌华说。
以武汉市为例,目前沿长江、汉江及7条支流上,单机75千瓦以上灌溉泵站有105座,但因长江水位低于泵站设计使用水位,目前有30多座无法正常抽水。不少地方不得不通过筑坝抬高水位等解决取水难题。在泵站建成后,这种不能取水的现象,在2000年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除此之外,因为人类大量围湖造田所造成的河流湖泊之间的自然调蓄能力下降,在此次旱情中,也时有被提及。
在洪湖丰收渠边设有渔场专卖鱼苗的易军,则对政府在抗旱时采取措施滞后持有保留意见。往年同期,到她家买鱼苗的客户能够排成长队,销售额能够达到几十万元,今年的客户则是寥寥无几,销售额只有几万元。
“如果政府早从长江中抽水半个月,整个洪湖的情况就不会像今天这么糟糕。”她说。
而同样也在近期才开始决定抽取河水进行灌溉的万全镇镇长易重兵则解释了作为农业县市财政困难的苦衷:抗旱是需要成本的。如果过早地抽调资金购买设备,万一下雨旱情缓解了,这些钱就算是“打了水漂了”。不仅如此,积存的河水一旦抽完,购置的抽水设备,一样再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据了解,截至目前,作为预算外投资,万全镇所有的抗旱工程,都是由镇借钱或者是先暂时拖欠工程款来维持运转。镇上除了获得了上级政府的10万元贷款之外,并没有获得来自上级政府的任何资金资助,也没有在抗旱结束之后能够获得相应转移支付资金的迹象。
此次严重旱情,还暴露了以往农村水利设施陈旧、老化、不足等诸多问题。在许多旱灾严重的地区,其实离长江水并不遥远,水库堰塘里也有存水,但就是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
其实,在当地人看来,眼下正是改造农田水利的好时机,因为干旱造成了河道见底,使挖掘机等工程设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作业,大致能够减少30%的成本。而这些地区的河道和沟渠如果能够进行深挖与拓宽,可以积蓄更多的水源,无论是防洪还是抗旱,都大有好处。但是因为缺少资金,这些工作目前都还无法大规模进行。
作为市一级的洪湖市,也面临着抗旱资金不足导致捉襟见肘的窘境。据悉,目前洪湖市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提请的抗旱资金总数大约为4000万元。在上报材料当中,亦多处提到了资金短缺、地方实在无力解决等问题。
5月30日,《财经》记者在洪湖市区的荷花广场新堤老闸长江水取水处发现,该取水处设在长江堤内,通过建在河道内水坝上的13台水泵向河道内取水。
现场的一位负责人员表示,之所以不选择直接在长江沿岸筑坝抽水,就是因为要向江中投掷大量石块后才可能建坝筑堤,这样做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采用目前的这种折中方法,筑坝的成本只有3000元左右,而且几台推土机作业,一个下午就可以将堤坝建好。
但是,如果长江水位继续下降,这个建在长江堤内的取水口,就会面临无水可取的窘境。
根据长江《水情日报》显示,5月29日,长江在宜昌、沙市、监利、洪湖新堤老闸外的水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数值分别是0.10米、0.16米、0.02米以及0.05米。
而对于和长江紧密连成一个水系的洪湖来说,干旱和长江水位过低,是导致其干涸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今年春旱发生后,由于周边抗旱需要,抢抽湖水,也加速了洪湖水位的下降。
目前,洪湖80多万的水产养殖面积中,有一半以上的鱼塘及圈养区处于低水位状态,40万亩鱼塘及圈养区已干涸,鱼、虾、蟹大量死亡。其中不乏洪湖的特有珍稀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