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乡土资源、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等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美术思维,开展美术创作;此外,更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将美术的美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体现了这一特征。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指识别、解读图像的能力,其中包括美术形象、色彩或其他美术元素等,还可以是数字影像、社会或生活符号、影视作品等,总之,是一些视觉可见的图像。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一素养[1]。

2.审美判断素养

高中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悟能力。审美判断素养主要是学生判断获取到的“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判断能力,并引入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这种审美判断能力,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上,而需要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创新实践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创意思维,才可以实现创新活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2],使美术教学可以积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价值性。

5.文化理解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理解素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创作者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学会尊重历史和文化,积极传承、传播传统文化。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美术学科和审美意识重要性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高考的影响,这些学校将教学任务集中到考试科目中,将美术课程当作“副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部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美术会占用学习考试科目的时间,因此片面地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区别,并不会影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3]。其次,由于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难以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而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实践,这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潜能难以被挖掘,其整体素养不佳。最后,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固化。高中美术教学主要由绘画、美术鉴赏、设计三个模块组成。但从当前的美术实际教学过程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绘画教学,对于美术鉴赏、设计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合理,美术历史、美术文化等的讲解比例更少。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4]。

三、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基于上文对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和目前教学面临问题的分析,相关教育者需要全面思考并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对此,下文主要以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别、解读、判断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5]。如,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将设计的问题汇总并整理成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收集资料,形成知识体系,从图像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形成审美批判思维,进而有效地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形成美术造型表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表现创造力的前提。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达芬奇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展现出来[6]。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罗丹的《思想者》,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提升[7]。

3.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从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看,鉴赏部分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要素、知识解析。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未真正体验到美术鉴赏的魅力,自身的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作出改变。以《呐喊》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创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8]。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参观,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地观看、了解,使教材内容可以延伸到实际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美术知识。同时,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前,教师可以将有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清明上河图》的概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内容、形式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维度视角,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化理解素养。

5.融合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离不开创作,教师可以在设计绘画教学时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绘制过程,而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具有个性的京剧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体现的美术特点,如“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等象征吉祥的图案,而后让学生自由描绘,将自己当作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设计美术物件,如,制作环保手提袋,利用软陶捏制一些器物模型,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

四、结语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怡.“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52-153.

[2]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3]范敏.新视角下高中美术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2-33.

[4]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5]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142-143.

[6]赖意媚.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00.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2

人的认知发展由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构成。知识可以无限扩展,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两者之间有重要的联系,但并不必然地对应。各科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深入反思: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实际教学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多少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多少教学行为有悖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一个学科,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成熟的程度”,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但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那么,什么是数学素养?什么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不少学生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早已忘记,但是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理性精神却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使他们思考问题全面而深刻,做事思路清晰、行为干练,这应该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从通俗的角度讲,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的角度讲,指的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运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以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试着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思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一般指知识取向(这里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所关注的,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最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知识。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数学教学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等等。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事实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文化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两者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冲突。“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

2.课堂教学: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教学评价: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3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

近年来,学界积极开展了对英语教育核心价值的思辨。2014年4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简称,具体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六个方面。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各自的特征和侧重,在这一目标下,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英语教学论体系,以指导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由此可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新课程对英语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何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

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作为语言学科的英语课程所应具备的第一种能力,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个维度。听、说、读、写是四种经典的语言技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习者面对各种图表、数据等形式的资料越来越多,如何通过“看”获得第一手和最新的信息成为英语语言技能的又一独立元素。听、说、读、看、写不仅是语言技能,还是理解并获得语言意义的基本方式。语言能力要求学习者整合这些语言技能并经由语境与语篇等传递意义,进行人际交流。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教授新知识。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首先就要合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中涉及核心素养的内容,针对教材中具体的语言知识,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一节课上,新的知识如果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呈现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样的教学媒体,把新知与学生感兴趣的音频、视频等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成功的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另外,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状态下可达到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独特效果,在固定的小组中,学习者可以自由地交谈,探索性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无须就意见分歧而辩解,无需对不认同的观点假装认同,学习者可用“或许”这样的词语表达不确定的看法或尝试提出新的思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特点,采用自然、真实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情境体验,以便让学生在场景中运用语言知识,从而获得更高的语言技能。

二、课堂教学问题逻辑化,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素养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尤为重要的一种,也是最贴近学生核心素养个体个性发展的一个维度。思维品质的提出与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相关。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的提出打破了学科教学知识单向度的取向,这一概念首次在核心素养体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列出,表明这一品质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只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H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八种。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要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问题引领。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三、课堂教学活动情景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强调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对文化意识进行渗入式培养。通过知识获取、内涵比较、异同分析、精华吸纳等手段,学习者应在自尊、自信、自强的价值观引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运用外来异域文化,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沟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情境浸润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英语知识,并拓宽他们的语言空间,让他们更热爱学习英语。在课堂教学中,频繁的重复练习是英语学习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克星。学生在感触新知时积累的兴趣极易被枯燥的、机械的语言操练压抑。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新知进行交际活动,那么,不但不会降低学生原有的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兴趣持续稳定。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另外,在课堂上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多高,学生依然学习的是中国式的英语,对学生核心英语素养的培养不利。针对此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学生在了解外国友人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同时,会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而这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与外国友人交流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四、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

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应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积极运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品质。学习能力与学生核心素养紧密相关。作为21世纪的学习者,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拘泥于以书本、教室、传授为核心主体的教育情境,社会的深度变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对英语学习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这种学习能力体现在对这一学科能保持学习兴趣、有明确学习目标、能有效获取学习资源并选择适当策略通过监控、反思、调整、评价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学习。

表现性评价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评价文化。“表现性评价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主要的方式包括九种:观察、角色扮演、事件任务、访谈、小论文、日志、方案策划、学习记录和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及激发其学习情趣,应该与传统的标准纸笔测验一样,成为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要知道效果如何,作业是重要途径。应当看到它还是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纽带,承担着复习和预习的重任。多重的作用要求作业设计多元化,例如作业设计的形式除了老师给学生设计,还可以是课代表给其他学生设计,小组长为组员设计,同桌相互设计等。作业内容可以是各种书面练习,也可以是一次交际活动,一件教具的制作,一项朗读或背诵的任务,甚至是一些资料的收集。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体现。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任务已逐渐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15):42.

[2]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03):50-57.

[3]黄丽燕.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J].英语学习,2016(01):32.

[4]钱峰,刘萍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目标英语”探究[J].江苏教育,2016(13):7-10.

[5]王.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教学),2015(07):58-59.

[6]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7]姚惠娟.核心素养:指向“语用与情感”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综合版),2016(03):32-33.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4

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多数情况下在学校阶段学到的知识点,等到出了校门不到两年就会被遗忘,只有将数学的逻辑思维意识和研究方法养成于头脑与潜意识当中,才会终身受用。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存在于各个领域,数据、符号、图表、模型可谓不可忽视的信息,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例如商场打折、买卖交易、家庭理财、建筑测量、科学研究、程序设计、等都需要依靠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来支持,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理解并让学生获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后,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真正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例如在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将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逻辑感,使之一生受益。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类智力的核心,也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所谓“发现式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做好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保护和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一位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得出结论,这时候教师应该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只有学生亲自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获得的知识体验,印象才最深刻。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生活事例融合进数学知识教学,巧妙的使抽象、难懂的问题简易化的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利用化。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关于数学的发展史,鼓励学生参加关于数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的直觉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指导学生?算自己家每个月的水电费;帮助正在装修房间的邻居计算室内地面需要用多少块地板砖;计算城市中固定面积绿化区域中,固定棵树树苗的行距,株距等……学生在面对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能够使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数学氛围

适时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十分有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应用中学知识、解决问题、增长本领、提高认知能力。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核心素质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76-02

新课程标准对现阶段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还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载体,以及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价值的重要手段,优化有关教学题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说明。

一、高中政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所指出的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人才需要,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聚焦于“既重知识,也重能力,更重价值观培养”的理念上。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下面就这几个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政治认同的培育。首先对政治认同的培育,是指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支持和拥护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比如要反对,全力实现我国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基本政治观念。在实际教学指导中对学生政治观念进行引导,防止学生因认识不足导致整体核心素养的欠缺。

2.理性精神的培育。第二,理性精神的培育,高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能力,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要注意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让学生太过感情与义气用事,从实际角度思考问题,针对问题找准解决办法。

3.法治意识的培育。在当下社会,人人都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同时,需注意完善和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尽量列举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更加具体,增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也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4.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最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还包括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学生要具备一个良好公民的特性,还需在公共参与场所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是各行各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高中生作为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国家栋梁,养成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里,要善于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创设情境以及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质的效果,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让学生体验生活,完善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为了使所学知识内容得到加强,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适应并习惯这些核心素养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认识,从而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效果。下面总结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在高中学生核心素质培育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能加强知识内容的理解。枯燥抽象的理论阐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后其感受也将更强烈和深刻。比如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政府的权利时,可引导学生一起扮演当事的农民、政府官员、以及普通群众,就有关土地使用的纠纷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结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还可通过情境再现或是互换角色扮演,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得更加形象具体,利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走入生活,调查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贴近日常生活,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事先做好调查研究,整理出能够反映现实情况以及与课本理论最为接近的内容,进而进行深入讨论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对当下高中生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现象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或是直接访问的方式,总结出高中生的消费观念,进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对解决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76页)

3.体验职业,志愿服务。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义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认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高中政治学科中《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去体验劳动岗位,让学生通过这种经历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从看似简单的工作中考察他们细心、耐心。

4.巩固学习,加强训练。最后,为了保障学习效果,教师要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至一起,对学生仍然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加强理解。比如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文化教育》这一章节,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就有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联合在一起加以讲解,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构建。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教学策略研究中,教师需对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还有公共参与素养进行培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 飞.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提升能力――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西卷)[C].2013年

[2]陈 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福建卷)[C].2013年

[3]秦祖栋.浅谈传统美德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R编(下)[C].2007年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6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指学生在相应年级中获得可用于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与技能。文章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W为目的,从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阐述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100-01

新课程改革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初中生处于思维发展时期,其理想人格尚未完全形成,是非观念认识还不够明确,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说极其重要。如何开展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并使之有效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在课程改革中的提出较晚,但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改革教学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因此,想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就必须先改革教学理念。首先,学校与教师要正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并分析其原因。其次,要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学理念,用新型有效的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最后,教师应当将新理念传递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例如,在“亲近师长”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当今的许多家庭关系已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将严父慈母定义化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访谈会,请学生来讲述他们眼中的父母以及分享他们与父母的相处之道。这时,会发现其实许多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甚至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而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却并非如此。教师可以请“朋友型”家庭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向其他学生传授经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点,而且通过交流正确认识了父母,找到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升华课堂的高度。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以怎样的形式接受教学内容,是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培养不仅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减弱,长此以往,将十分不利于教学。因此,在以培养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的素质教育改革中,教师务必重新审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合理利用资源这节课时,教师要改变通过板书教学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在第一个视频中,给学生播放非洲缺少水资源的地区人们用水状况的视频,在视频中人们嘴唇干裂,每一滴水都要一直用到不能再脏才倒掉。在第二个视频中,给学生播放很多人日常洗手忘记关水龙头等浪费水资源的视频。学生在第一个视频的冲击下,感慨于水资源的重要性,在第二个每个人都可能会做的视频下,深深认识到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达到了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素养也随之提高。

三、加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个大体的环境,可影响着在此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初中生的自我观念不强,常会在无意识中随波逐流,因此优良的环境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初中生的个人成长,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可从多方面入手,如使校园环境建设更加人文,使校园文体设施更为完善,使学生参与人文活动更为积极等。例如,在教学 “面对不良诱惑学会说不”的“网络不良诱惑”一课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许多学生上网时间较多,有时候会接触到不健康的网络诱惑,十分不利于个人发展。因此,在教师的提议下,学校举办了“健康网络交往”的宣传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网络交往的认识,对其在今后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其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四、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可谓不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种超越纯粹知识传授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令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将知识点活学活用,从而在生活中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以及教学水平,以自己的言语行为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科教兴国”一课时,教师意识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稍有陈旧之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现实情况更新了教案,从而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带来最先进的科技信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有效传递科教兴国的思想。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使得其个人发展更优秀。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务必时刻把握教学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改革为纲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