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体育舞蹈 陕西高校 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2-01
1.研究意义
陕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省会西安更是有着 3000 多年建城史、1100 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陕西拥有着众多的高等学校,在文化事业方面有着强大的学生基础,有着一定的事实说服力,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缓慢传入,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陕西已经有着众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的开展,所以说陕西省西安市的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十年其项目的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在陕西,特别是西安市外资、合资以及大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高校学生中,对体育舞蹈的爱好和需求十分广泛,体育专业院校和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公共体育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2.研究目的
虽然体育舞蹈在陕西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不足。作为体育舞蹈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正是希望利用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师资力量和建材建设的现状,以及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究。
3.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开设体育舞蹈专项教学的院校和开设体育舞蹈选修教学最有成效的院校,从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分析普通高校和专业性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环境,师资现状,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本项目带给学生的前景等方面,希望能为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学更好的开展,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框架及参考。
4.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的必然性
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是趋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当代大学生在校时段从身心发展上来说,是由青年初期向中期转化的阶段。在此时段内,个体的可塑性较强,接受新知识、技能迅速,同时也具渴望交往等特点。与之相应的高校体育发展到现代,也已摆脱"肌力"中心的运转体系,适应性地派生了全面发展及其包涵美育、艺术素质的体育课形式,诸如艺术体操、形体健美、健美健身操、健美、配乐身体运动、太极拳类等课程的引入与普及。随着2002年8月6日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将不再局限在部分竞技项目上,而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作为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权利;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等原则。再次,随着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孩子,她们的理念与观念已经基本不认可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我们的教育也强调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项目加大力度的开展与普及是顺应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体育舞蹈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势属必然。
5.结论与建议
5.1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态势十分强劲,体育专业院校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普通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鼓励创建体育舞蹈各种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社团,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5.2体育舞蹈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多功能特征,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使用的教材必须考虑体育舞蹈的这多功能特征,改革教材、培训年轻教师是不能忽视的方面。
5.3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以及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不足。研究西安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是西安高校体育舞蹈的可持续的重要任务。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2
出席本届论坛的有: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施蕴渝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光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院士,邓子新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书记、印杰副校长等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近400名代表。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知名教授和一线教师齐聚一堂,是近年来高校生命科学教学研讨和交流的一次盛况空前的高规格大会。
大会开幕式上本届论坛执行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施蕴渝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书记、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分别致辞。周远清会长、许智宏院士、施蕴渝院士、郑光美院士等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全国高校生命科学教师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次论坛以“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共设10个大会报告、1场专家访谈、并分5个组进行分组报告与交流,另有百余篇书面交流论文张贴展示。报告从不同角度,结合各校的课程教学实际,围绕高校生命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论文集中就当前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热点、核心问题进行论述,探讨了目前生命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会代表彼此分享在改革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大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共识。相信本论坛将对推动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促进生命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生物学 实验教学 技能培养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生命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技术和手段是推动理论研究及相关产业形成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面,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也已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院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及社会需求进行了改革,创造生命科学本科生技能平台,强化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技能,使毕业生既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及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需要。
生命科学本科生技能平台建设一直是我院本科教学中的重点之一。1978年学院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生物学教学实验室;1996年,学院被批准建设“国家生物科学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建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地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被遴选为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生命科学本科生技能平台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下列几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1 明确实验教学定位,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生命科学发展是依赖研究方法、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因此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理念应体现四个观念:
发展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观,掌握生命科学前沿技术;
整合观:能够整合并灵活运用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各种资源;
科学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创新观:培养的人才富有原创性思维,为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建设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发挥作用。
2 注重生物学实验教学分层分类与系统性的结合,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2.1
以“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整个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积极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按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等)、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基础实验、拓展实验、开放实验、科研训练和专业实习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实验占总实验的20%,设计性实验占总实验的10%,创新性实验占总实验的10%。使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专业训练、研究创新性实践三个层次。其中第1个层次主要是系统学习从宏观到微观的生物学知识,第2、3个层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2.2 充分发挥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空间的巨大优势。统一布局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拓展实验室、大型设备实验室及博物馆,加快创新实验室、模拟车间工厂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学院教师科研实验室中遴选培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基地。开展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组合、本院学生与校内外学生联合等形式的科技创新实践团队建设,获得高水平的训练成果。
2.3 建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训练实验室: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品研发与产业化过程模拟训练实验室。
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技术实验室:依托学科优势,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系统生物学层次,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技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技术、生物信息学等训练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展SRT研究、毕业论文及大学生创业竞赛,学生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在逐步学习和掌握实验技术、验证科学假设的同时,完成课题。将研究性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科学研究成果及转化等产学研一体化理念寓于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制品研发与产业化过程模拟训练实验室:建设生物发酵工程及其下游技术体系、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体系、生物功能分子功能评价技术体系与生物制品技术体系四个专业体系;与上述四大体系配套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药学综合大实验二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开展本科学生生物工程与生物制品相关的研究开发的初步训练和毕业实践,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创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开放实验和科研训练为广大师生创造科研条件,促进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在导师指导下申报科研训练项目,在良好的实验条件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借助教师科学研究的基础,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计划策划与竞赛,获得第五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特等奖。
积极安排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建设实习基地,使学生直接投入到疾病监控与预防、环境监控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和收集、生物资源开发、生物茶品的工业化生产等实际工作。
多渠道、多方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创性地开展主题为科技兴农、环保宣传、水质调查、生物夏令营和卫生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强化动植物野外实习对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围绕实习基地区域及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通过立项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2008年和2009年都设立天目山野外综合实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4 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实验教学,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动手,是教技能、教方法,大学提供的就是良好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服务,从菜种理想要求来看,生命科学的实验技能方法应是了解和掌握得愈多愈好,愈能开拓思路,愈能技高胆大有创新意识,有创造作为。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本科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绩效,鼓励广大教师注重教学工作,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与改革,实施《国家理科基地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金计划》。
我们鼓励广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积极争取实验教学研究立项,鼓励自编教材,奖励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让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更多能动手干事、有扎实专业技术本领的优秀人才来。资助实验教学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的实验
教学研究与改革学习,通过本科的实验教学,努力改变学生不仅仅会“看”,更多是会“做”。强调技能培训,坚持技能考核过关,严格规范的进行专业实验技能学习,让学生能真正牢固的掌握专业技术本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以往的实验教学特色项目从2000年起自编使用了八本实验讲义:“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和“生化下游技术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材已出版,“动物生理学实验”还被南京医科大学采用,已使用了四届,受到好评。
设立实验内容完善、更新与创新研究基金,不断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技能培训的份量,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实用方法技术的掌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跟进相应设备条件的改善和添置补充。
为了强化本科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绩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显著的科研训练效果与成果,为此,生命科学学院实施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基础人才培养创新能力训练基金计划。资助教师承担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竞赛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
5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化,实行准入制与开放式。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与管理网络平台。利用blackboard平台,全面实行实验教学网络化,开发生命科学实验的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视频课程,推广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辅助生物科学实验教学,实现生命科学实验的远程教学。现在的实验教学中心有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平台,它是我们倡导的实验教学要“精讲多练”的重要前提。拥有生物互动显微镜室,每门实验课程都建有基于“毕博平台”的网络课件,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浏览实验多媒体课件,可以在网上预习,与老师交流等。学生在做实验前,必须通过预习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因此,每位学生做实验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教师只需讲解要点、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集实验中心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实验教学论坛、设备管理、学生预习、学生选课等功能于一身。
实验教学中心是校院两级管理、相对独立运作的开放性实体,实验教学实行准入制与开放式运行:①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实行预习准入制,学生在线完成教学内容预习和测试、获得合格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性操作,允许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②拓展性实验和学生SRT项目,实施全开放。
6 注重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硬件保障: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专用建筑面积达7200m2。中心下设仪器台套件数充足的生物学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备先进及精密的创新性实验室和大型设备实验室、资源丰富及实践性强的博物馆、生物工程中试车间及校内动、植物学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实验仪器已超过2000台(套),资产超过2500万元,设备完好率100%,设备利用率100%。为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保证。
经过多年的建设,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拥有一支教学梯队整齐、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多样、研究领域开阔、教学与实践经验互补的实验教学团队。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4人、讲师和实验师3人、助教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2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配备,年龄梯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分别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以及多位从国外留学回国的高层次人才,涉及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海洋、化学、食品、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具有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
中心建制: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相对独立的实体运作,工作任务相对独立,所有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承担生科院内外的全部实验教学任务,在生科学院教学委员会和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进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人事制度:设立实验教学关键岗、高职岗位,建立人性化、激励先进、职称及进修深造有发展空间的人事制度,稳定了实验教学队伍。
7 发挥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特色,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江苏省中学生物教师培养基地,是中学教师生命科学理论更新和现代生物学教师技能培训的基地,承担国家中学生物学教学课程标准制定、教育与实验的编写及主办《中学生物学》杂志,每年承担江苏省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验教学任务。
8 利用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中心资源优势,发挥辐射作用。目前,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数为12门,实验项目数144个。每年承担6个专业类(逾千名本科生)186000实验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2004年,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面向南京仙林大学城的基础课共享共建实验室,是省校院三级共建项目,接受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本科生来本中心进行实验课程学习,接受了省内外几十家高校的参观学习,已成为共享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教改
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学科,生物技术产业被认为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高等院校尤其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置生物技术专业以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思路不是非常清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课学时大于实践课程的学时。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生物技术专业整体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也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改革及相关课程进一步优化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及产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1 培养目标的确定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我校2006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建立时就确立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培养的重点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将生物技术专业与我校传统工科专业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出理工结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2 教学内容的修订
按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新培养计划的要求。
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调整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上的重复教学,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2)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减少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与专业培养方向相适应的综合实验和自选实验,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浅到深,相互渗透,循序渐进。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科发展方向,内容分布更趋合理。
3 创立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实验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积极研究自主性实验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减少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压缩课堂教学的时数,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人文学、社会学、工课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辅修其他专业,除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外,还可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增加除课堂外的其他知识汲取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及领导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情商的目的。
从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但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晚,产业发展又非常迅速,因此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在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应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使得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改革中切忌步子太大,要做好调研,稳建操作。我们将继续对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和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探索更多的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曹军卫,杨复华,张翠华.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02):99-101.
[2]韩雅莉.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陕西省首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肩负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重任,逐步地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发展专业内涵和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高级人才[2]。生物科学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生物专业的学科特点,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内涵和培养体系
(一)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2012版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要求,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接受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从事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3]。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就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所具有的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能力,其培养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4],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
按照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的原则,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服从于社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调研、修订、总结几个阶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图1)。核心应用能力培养都设立了与之相支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体系,其中,要重点培养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应当具备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备课能力、讲课能力、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能力、学业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5]。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教材解析、教师语言、教育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班级管理等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训练、教育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和中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是从事和胜任生物学领域教学及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必备条件。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6]。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物科学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及实验,开设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核心课及实验。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开设了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多样性、食用菌栽培、保护生物学、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摄影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还根据中学生物学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和中学生物学竞赛内容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培训课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化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要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范生[7]。通过实施导师制、指导本科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组织学术讲座、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习与科研结合、指导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活动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自2012年以来,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4届近300名学生的核心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一年级通过组织院级中华经典朗诵和演讲比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通过率100%。二年级通过开设书法课和组织院级三笔字、多媒体课件比赛,学生的课堂板书和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媒体使用熟练,板书设计规范。三年级通过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微格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生物学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学会了课题引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难点突破、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学生全员参与,逐级选拔,当场点评,每位学生的教学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四年级通过参加为期16周的中学教育实习,参与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全过程,同学们体验角色转换,发现自身的不足,切磋教学技能,相互促进提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三门专业基础课及实验的开设和学习,为学生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八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课实验全部独立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课时量大于理论课时量。实验教学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按照基础-综合-提高的原则,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减少经典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一年级学生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二年级之后的学生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开设创新性实验,并逐年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考核。通过对核心实验课程的训练,克服了过去实验课程相互脱节、实验内容过细过窄、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系统训练的缺陷,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各分支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实验课效率。除此之外,利用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办公室在我校设立的优势,和多所知名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探讨,结合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8]和中学生物学竞赛内容开展中学实验教学研究,对生物学下的八个分支学科内容进行实验设计,编写讲义,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培训课程,提高生物类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根据我校与省内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势,不仅为学生开设了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用菌栽培、保护生物学、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等专业选修课程,还与太白县政府、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确立科研合作研究项目,合理开发和保护秦巴山区野生植物资源。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等生物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学素材;管理;教研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28-02
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教学管理也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抓好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而教学档案的建立、健全,对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近几年来,我室从教学档案资料管理入手,不断探索、总结,优化教学档案,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档案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既是考核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总结教学经验的主要依据,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通过建立规范的教学档案体系,收集系统而具体的教学档案信息,并与教学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就可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并及时改进[2]。事实上,一切科研实施的核心就是收集证据[3],真实、客观、具体的教学档案是教研教改的主要证据。近几年来通过迎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及临床专业认证的教学档案整理,结合《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及其他科室间的教学科研交流,教学档案体系得以规范,以定量资料替代定性资料,提高教学档案的信息质量。如通过对学生成绩、试卷的定量分析,找出不同题型、不同专业、不同授课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促进教学校改。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近些年来,由于生命科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促使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物学》教材不断改版,新教材中增加了不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但出于课程体制的改革,使《医学生物学》课程的计划时数大幅减少,给师生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科学地编写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教学大纲中明确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熟悉的内容及一般了解的内容范围。教师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学期授课计划。同时将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意图,在学习中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这样既可保证在课程计划时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维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不断扩招,使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逐渐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过渡。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型向实用型的转变,加上课程体制的改革使《医学生物学》课程计划时数的大幅减少,使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大胆地改变和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选取临床典型病例,结合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作更深刻的思考与探讨[4]。我们的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记录、学生提问记录等收集整理与教学大纲相关案例,应用于PBL教学,引导自学后讲清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对于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的内容,教师只作概要性介绍,主要安排学生自学,同时提出自学要求。有关本门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则要求教师共同收集积累与教学相关音像多媒体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既可保证在课程计划时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也能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新进展,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教师在授课中也适当地结合临床介绍一些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及管理,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便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使教师从老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大大地增加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缓解课程计划时数大幅减少的矛盾,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还便于课后重现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国家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优秀人才来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其具备相当的生命科学思想,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基本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生命科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教研室通过对多年积累实验参考资料的整理,形成了可操作的实验内容体系,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既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也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扩展、延伸和深化,使实践性教学在应有的高度和层次上得到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科学的考核体系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之一[5]。通过完善全面、公正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六、收集反馈信息,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收集、分析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合理化的建议,甚至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地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内容,以期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取得更好的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是坚持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讲授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弄清难点内容。二是坚持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制度,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可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讲课艺术,还可及时地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补救。三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起来,能适应高等教育工作发展趋势,能胜任教学工作。四是坚持在学生中设立教学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制度,在师生之间形成信息沟通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和试卷分析,了解学生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地优化教学档案,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既是促进教学改革需要,也是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医学人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静.高校档案管理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15-216.
[2]何渝军,刘宝华,赵松,等.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2,41(27):2898-2899.
[3]杨正伟.从实例谈形态学科研证据相关问题[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3):193-199.
[4]何朗,陈红.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初步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3):290-292.
[5]郑倩,蓝海涛.完善考核体系提高机能教学质量[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5):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