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农产品;贸易;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绿色关税
绿色关税是绿色壁垒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某些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对外国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产品除需要征收正常的进出口货物关税外,还需要增收产品进口附加税。比如,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就已经开始对石油以及某些石油的衍生物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用于治理和优化人类生活环境。
2.绿色技术标准
当今社会,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不同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绿色技术标准,并对进出口本国的产品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检查。然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其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科技实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相应的其指定的绿色技术标准相比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就有很大的提升,对进口本国的贸易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贸易市场,绿色壁垒就是在这种绿色技术标准超出基本水平或对各国的产品表现出不同标准的公平性时表现出来的。此外,近些年来,各国的绿色技术标准涉及到的产品越来越多,而且对于一些产品的标准也相应地提高了,其设计的国际贸易范围越来越广。
3.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节约资源、易于回收和降解的包装材料,这种包装的“绿色”体现在环境、人文、资源等多个方面,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任何的影响。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推广绿色包装,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提升其约束力,促进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绿色”进行。与普通包装相比,绿色包装的成本更高,高科技含量更高,但其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1.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常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促使人们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相关管理监察部门对于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的检查更加严格,并通过不断制定新的农产品检疫标准保证各国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农产品出口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大大增加了各国遭遇绿色壁垒的几率。
2.出口农产品质量较低,达不到绿色产品要求
虽然我国一直处于农业生产大国的行列,但农产品的生产大部分都采用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且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健康安全往往得不到充分保证,比如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对于农药、肥料使用尺度的控制还缺乏一定的管理,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缺乏必要的质量规范,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影响农产品的贸易出口。
3.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一般都集中在附近的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相比,涉及范围还较小,出口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我国政府对于农产品出口市场缺乏系统的管理,整个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对于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很有可能遭遇到绿色壁垒的影响。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1.影响出口及其成本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频繁,各发达国家借助自身技术优势,不断对本国的绿色壁垒进行调整,提高对各类农产品的进口技术标准,借助立法手段制定农产品进出口新标准,大大削弱了出口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将出口国的产品拒之门外。这一措施不仅影响到出口国农产品的流通,而且也使得出口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出口周期也相应增加,影响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下去必将削弱相关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2.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制定和建设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而也只有全面地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因素做一个归纳和总结,才有利于我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整体性的把握的规划。我们要从系统的视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进行深刻理论解析,揭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鉴国外优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成果和经验,提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及意见。
四、对策建议
1.强化安全管理体系
我们应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并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着手,分析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特征,寻找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制定合适的政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56-1
近年来,锦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仪器设备陈旧、检测项目不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技术人员缺少必要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1 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快速发展壮大,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对于监测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市、县两级质检机构的检测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乡级检测机构建设刚刚起步,各项工作仍有不足,亟待完善。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市级质检中心目前各种配套设施、设备都存在着老化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检测工作的要求,亟须资金对原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农产品定量检测工作的需求。县级质检站虽然已经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进行定量检测的仪器设备,但目前仅能进行蔬菜农药残毒的定性检测。
二是各县级质检站目前都没有进行实验室计量认证,出具的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农业执法的依据。且目前县级质检站的人员配备不足,我市各质检站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三是市、县两级质检机构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市级质检中心检测体系建设开展较早,已经开始了农产品的定量检测工作,而县级质检站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没有开展定量检测工作,这就需要强加对县级质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而资金问题则成为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瓶颈。
四是检测工作进行难。这主要体现在:1.检测抽样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虽然目前市、县两级政府对农产品检测工作非常重视,但是检测经费没能列入财政预算;2.市、县、乡三级检测机构建设中,只有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初具规模,乡(镇)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明显不足,乡(镇)级检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发展。
2 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县、乡三级检测体系的建设
乡(镇)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级农产品检测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检测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县级质检站应充分利用目前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资金,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级质检中心应进一步加强对县、乡质检机构的业务指导,每年举办1~2次检测技术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提高县、乡两级检测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水平。
2.2 落实检测工作经费,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转
市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解决市、县、乡三级检测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检测试剂、抽检样品、宣传资料等方面所必须的经费。并进行检测人员的优化配置,确保检测人员各负其责,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
2.3 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建议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检机构围绕当前检测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检测工作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县级检测人员的农残速测技术及实验室管理等业务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确保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及时、准确的检测数据。并力争逐步完成县级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建成市、县、乡三级检测网络。
2.4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全民关注农产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深入而广泛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为监督抽检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宣润宏.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3] 许靖波,邓后勤,周华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雷扬.试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福建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6] 邓启明,黄跃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初探[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5)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肖良.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郭艳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J].云南农业,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武璞珏(1982-),男,辽宁北票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3
一、实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和品种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偏低,传统农业生产手段比较落后,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不够科学,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管理仍需加强,国外新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品种和含量限制层出不穷,给出口食品农产品农用化学品残留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加快提升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全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健全,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自检自控体系的管理能力还不到位,内销和外销的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固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局部小环境的不适应性制约了我县出口农产品的长足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社会性、全方位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机制。目前,我县出口农产品数量增长迅速,而较低的生产管理水平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我县农产品的高质、足量、安全、顺畅出口,迫切需要快速扩大符合出口检验检疫要求的种植基地,并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因此,为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适应出口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创新模式,建立一整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随着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是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新要求,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主导,国检引导,部门联动,企业支撑,全社会行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由地方政府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引导推动,发动并整合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资源,使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示范区内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综合管理,推行出口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控、预警、评估控制体系,加强农产品安全突发问题应急控制以及区域内生产和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教育宣传培训,从而建立一个包含由政府部门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执法体系与依法种植和生产的安全生产体系有机结合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管理体系,将从根本上规范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经销和使用管理,有效提升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综合管理水平,彻底解决出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也将通过推动种植管理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出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水平。因此,实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适应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出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科学系统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着效益优先、注重生态、强化服务、重在示范的原则,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夯实外向型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思路。本着县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国检引导、部门联动、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建设方针和总体要求,整体推进我县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备案。在重点地域、品种、环节和企业,通过政府推进,相关部门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加强对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实施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推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和出口管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植示范区。随之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广,将质量安全示范区规模逐步扩大,最终形成全县与国内外标准相一致的种植示范区,达到区域化管理基地建设与国际认可相对接的要求,全面建立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生产全过程档案管理,尽快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体要达到以下三大目标:
发展目标:我县共有10万亩辣椒、1.4万亩白菜、1千亩香葱、7千亩萝卜、5.5千亩结球甘蓝、1千亩豌豆、1千亩菠菜、1千亩青菜、1千亩娃娃菜、1.5千亩生菜、5.5千亩番茄、2.5千亩西瓜、3千亩葡萄、2.5千亩梨、1.5千亩桃子、2千亩李子纳入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一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通过加工厂卫生注册登记(包装厂备案)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完善出口农产品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控制目标:严格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基地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到有关标准,出口产品合格率达100%;推广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投入80%以上,化学肥料投入20%以上;禁止在农业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区域建设基地;出口农产品企业全部通过检验检疫部门评审和质量控制体系认证。
管理目标:按照出口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经营和使用实行统一管理,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对15万亩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争取全部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最终实现质量安全示范区认证,顺利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考核验收并纳入备案管理;以文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销毁或另作他用;切实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协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实行产业化经营。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也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的现实情况,全县规划建设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并将规划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华侨管理区。一是抓好调查摸底。对现有基地进行调查,明确基地位置、面积、种类、所属等内容,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二是整合土地资源。各乡镇、华侨管理区要根据区域种植习惯和优势品种,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采取土地流转、返租倒包、协会推动、专业公司建基地等方式,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整合土地资源,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明确种植面积、品种和收购价格,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监管等方式,保证合同有效执行,保护种植户和企业、合作社的利益。
(二)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核心。采取县农科局牵头,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积极参与,县工商、质监、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县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县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一是对生产性企业实行备案登记准入资格制度。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销售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到县农科局登记备案,并在取得准入资格后,方可在我县销售;二是规范经营审批程序。制定在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开办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店资格审查制度和经营审批程序,集中审批权。县农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企业进行考核评审和达标验收,分层次设立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总店、配送中心及专营店,建立县、乡、村三级专供网络和封闭式专供体系;三是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进货、运输、保管、销售台帐等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经营;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者要按照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标准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规范使用,并在生产档案中明确注明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名称、日期、数量等要素;四是加大监管力度。整合农科、工商、质检、安监、公安等部门的执法资源,组建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监管执法队伍,集中监督管理权,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特别是非法经营高毒剧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形成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一是依托文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二是由县农科局牵头,添置仪器设备,在县级和各乡镇建立检测站(点),以农药残留速测和病虫害监测为主,开展日常抽检;三是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自建或者联合组建的方法,建立检测室,保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产品检验检测无盲区;四是建立管理档案。基地管理人员以及加工企业要在基地选择、管理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管理措施、防治措施、生产加工等内容,建立从源头管理到通关出口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县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华侨管理区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把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规章制度,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局面。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义、目的、政策、方法、程序等,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协会的自觉行为;二是采取印发资料、集中授课、广播电视等形式,就基地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与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对干部群众尤其是基地种植户进行培训;三是利用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网站。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4
4月18日,记者从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上获悉,截止2011年底,全国已有162个企业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投入正式运行;全国农垦可追溯种植业产品规模达到370多万亩,可追溯养殖业产品规模达到3649万只(头)、产量达到26万吨;追溯范围已覆盖谷物、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共带动周边48万户农民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据农业部对近300个追溯项目建设单位和创建单位的可追溯产品抽检显示,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5%,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在讲话时说,农产品质量追溯是农垦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的一个新窗口。搞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实选择,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李伟国指出,“十二五”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一年。全国农垦系统要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的高度着眼,切实增强做好追溯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始终绷紧质量管理这根弦,运用好可追溯管理理念,按照巩固现有成果、完善追溯制度、扩大追溯规模、提升建设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发挥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会议提出了2012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重点任务,一是切实巩固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成果。现有的162个项目建设单位要自觉、持续、规范地开展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工作,已完成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41个企业,要进一步把质量追溯作为提升企业质量控制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向高效、信息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二是继续完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体系。在优化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同时,着力完善企业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强化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档案等基础工作制度,形成良好的生产技术控制点及关键性技术措施,使之更加切合生产实际。三是努力扩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规模。以肉、菜、果、水产等“菜篮子”产品和米、面、豆等“米袋子”产品为核心,确保顺利完成今年54个新建项目和117个新增创建单位的建设任务;探索在乳制品、葡萄酒及其他一些工艺流程相对复杂的加工品行业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吸纳更多生产规模大、产品知名度高的企业加入;积极动员没有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垦区开展创建活动,使更多的垦区、企业加入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来。四是全面提升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水平。跟踪新技术,开展追溯信息技术创新;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监测、企业质量管理与追溯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强化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组织多层次培训和人才培养,夯实追溯工作人才基础,强化人才支撑。五是有效扩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社会影响力。通过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打造农垦追溯产品信用品牌,营造有利于持续、深入开展质量追溯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市场机制,有效促进追溯产品综合效益提升。六是充分发挥农垦追溯工作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试点带动更多地方农业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介一批生产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质量高的项目建设单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农业部“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把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平台,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发挥农垦的表率作用。 (本刊综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5
但是,近几年除了老百姓日常关心的因农、兽药违规使用、监管不当及环境污染而导致局部地区农,兽药残和有害重金属超标事件之外,最使人震惊和不解的是,为什么会不断,甚至反复地出现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有害物的重大事件,如较早的红心鸭蛋事件,后来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最近的瘦肉精事件等。这些事件拥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明知的有害添加物;其源头都因分段监管不够明晰i从技术层面上讲,检测难度并不太大;都涉及大型食品企业和多个利益链。
如今,我国已有《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法保障食品安全,而且明确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即以食品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为手段),以安全标准为核心。那么,当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还有哪些难点和不足?怎样建立完善的食品标准体系和安全链,从而对外取得有力的话语权,对内消除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盲区、误区、甚至误导,真实、科学地引导我国广大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注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程序手册中,将食品风险分析的过程定义为3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体系的基础,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等过程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等进行的科学评估,是一个以科学为依据的过程,CAC程序手册中明列其步骤如图1(a)所示。在CAC导则和国内有关专著中都指出,风险交流贯穿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乃至整个风险分析过程,所以我们认为风险交流和管理实际上即为风险应对,其内容可如图1(b)所示。图1说明风险评估是为应对风险奠定科学基础,而风险应对是最终目的。
CAC对风险评估的理念
(1)对风险评估首先要求对有害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这是基础:
(2)特别强调要对有害物进行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这是核心
(3)对风险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要作出量化的评估,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这是要求立论有据;
(4)最终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奠定科学依据。
真正进行严密的有害物风险性评估,包括对化学性污染(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的元素及违规、违禁添加物等)和生物性污染(病原性微生物及毒素)等的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基础,但同时,又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这是因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是食品毒理学,虽然早在5000年前,神农尝百草就已开始区分食物,药物与毒物,但毒理学,特别是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真正起步。我国则更晚一步,于1975年起步,1994年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2003年对其进行修订。近年来才出版了多本《食品毒理学》专著。
当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和基础――食品毒理学,在研究和应用上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有害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已不太难,难点在于:
(1)药物毒理学本身就复杂,而有害物质随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分布,代谢、转化,复合,排泄、富集等过程比药物毒理学等更复杂;
(2)有害物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各种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敏性等反应及过程更为复杂;
(3)遵循伦理道德,毒理学研究方法只能使用动物体内和体外试验,不仅耗时、费工、周期长,难实现大量。快速筛选,而且影响因素复杂,由于种属不同,人体与动物体反应也存在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
㈩有害物的人群流行性学调查也受地域。人种,年龄,性别,习惯及个体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5)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如基因重组、克隆、核酸杂交、PCR,DNA测序和突变检测、荧光原位杂交、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转基因动物等,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普及。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加之国际贸易中掺入技术性壁垒,所以尽管国外不断修改和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其实我国常是不得已而随之,严格地说有些是缺乏严密的风险性评估的,这已为众多学者和管理机构所认同,如日本,虽在2006年5月实施了肯定列表制,但事后制订了“食品健康影响评估计划”,拟定从2008年开始,5年内完成对758种农药等进行风险评估,并说明“因没有时间进行食品健康影响的评估,所以先制定肯定列表,事后再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2009年12月8日,我国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了。据媒体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我国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各省,市、县并延伸到农村的食品中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和总膳食调查体系,筹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有能力的省份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中心。我们期待着在该委员会的统领下,大力开展食品毒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迎来我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新时期。
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层面众多的系统工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2010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第二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做了原则性和概念性的法律规定。我国当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虽多但颇乱,有些还很旧,而且有关文件中都没有明确以下关键问题:(1)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各种标准之间是何种派生,外延和关联性:(3)各种标准中有哪些不确定性。鉴于供食用的农产品是食品的最主要源头,本文试以农产品为例,通过图2㈦和图2(b)表述以上三个问题。
图2(a)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核心应是依据食品毒理学、生物学(风险评估的基础和核心)及营养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害物的限量标准和营养品质标准),由安全质量标准派生出来检验检测方法标准。
图2(b)说明为了使农产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不仅要从药效,更应从农、兽药的降解、代谢以及生物富集等高度来确定农、兽药安全使用标准,而且为了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应从动物对饲料及添加剂的吸收,代谢和残留等高度制定饲料及添加剂的标准;为确保植物源性食品达到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应从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代谢,降解,转移、富集等高度来制定肥料、农药和生态环境标准,而为了实现以上要求,必须制定出一系列逐一对应的检测分析方法的标准。
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管体系
我国提出“从田野到餐桌”,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已多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其理念上还是从最终端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入手,再追溯到供食用的农产品和添加剂,进而外延至生产环境。近十多年来在CAC和粮农组织的倡导下,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完整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我国也已开始试行。HACCP体系是运用食品加工,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和危险性评价等有关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原料、加工直至最终食用产品进行实际存在和潜在性的危害分析判断,使产品的危险性减小到最低限度,控制危害性,预防性的完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很显然,HACCP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它必须建立在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联的良好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包括:
(1)良好农业规范(GAP):GAP是一套针对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的操作标准,内容涉及规范土壤、水,作物和饲料、植保,畜禽生产、畜禽健康、收获、加工、储运。关注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控制及其保障能力等,在农业生产中全面实施,完善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良好操作规范(GMP):GMP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企业,主要内容是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合理的生产过程、良好的生产设备、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GMP的具体内容各国不尽相同。但都涉及人员、环境、车间及设施的卫生,原料、辅料选用和加工,包装,贮运的卫生以及有害物控制与检验,直至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等,其强调食品的生产和贮运全过程应避免微生物,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6
大家好,下面我就********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公司是河南**禽业集团成员企业,于20XX年在***县成立,是以种鸡养殖孵化、商品肉鸡养殖、饲料生产、肉鸡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企业。
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组织公司食品安全生产。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食品安全质量意识,公司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结合《食品安全法》制定了《**公司食品安全控制方案》、《食品安全监控计划》、《**公司各单位质量责任人一览表》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
二、食品安全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为客户和顾客提供100%质量安全的产品,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食品质量安全保证制度,并于2009年先后通过了HACCP、ISO9001、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等国际国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推行各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方面,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养殖发展上,我们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的主导模式,建立了疫病药残控制体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检测监控体系的食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从饲料生产、种鸡饲养、雏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熟食加工、冷储运销等肉鸡一条龙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公司所有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全部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饲料厂,养殖用药均执行良好药品供应管理规范(GSP),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实现了药品采购配送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也引入了良好农业规范(GAP),科学管理养殖过程,规范用药,实施五统一管理,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保证了食品原料安全的源头控制。
2、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将常见的对食品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生产环节确定为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确立各项质量标准,以标准确立各项操作规范,制订了质量管理手册,HACCP计划、程序控制文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做好相应记录。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严格按照规定的可追溯性批次管理执行,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为了确保公司出厂的每批产品都为合格产品,公司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建立健全了食品检验制度,设立了化验室,配备了多项
检验设备、仪器,按照国家标准定期对产品以及各车间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员工手、工作服、生产用水、工器具等接触面进行采样检测。对于公司化验室不具备检测能力的项目,公司借助集团公司化验室和其他专业检测部门力量进行检测,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4、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贯彻落实今年国家质量月活动精神,结合20XX年国家质量月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的主题要求,**公司公司20XX年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定为: 。公司以《食品安全法》及公司制定的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为依据,把控制原辅料进厂关、养殖源头、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等五大环节的控制作为重点,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全力消除,有效提升了**公司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内控水平。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公司将会做以下打算和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通过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保证长效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管理力量,全面负责贯彻公司食品安全的监管,负责对关键控制环节的技术改进、纠正不合格操作、并不定期对各部门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