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1
当国人还在为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愤愤不已的时候,“紫金矿业环保门”却突然闯进了我们的视野,直教人痛心疾首。早在5月份,环保部就已发文通报过紫金矿业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可在短短的两个月后,居然就发生了如此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发人深省。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今天,环境保护必定是人类的头等大事,随着国家在环保_领域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环保产业的投资机会不言而喻。
污染事件频发 环保任重道远
可以说,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恶化为代价的,能源的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水资源的破坏已相当严重,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根据2010年6月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71起,比上年增加26.7%。其中水污染事件80起,大气污染事件61起,固体废物污染事件3起,土壤污染事件16起,海洋污染事件2起,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事件9起。
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提升,但变化的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且始终没有跨越1.0-1.5%这个范围。也就是说,我国近几年的环境治理只停留在控制污染恶化阶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环境的成效,环保资金的投入仍然相对较少。
因此,要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我国未来的环境治理投资必须要继续加大。截至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产值为4800亿元,企业约3.5万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两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近期将在对重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提出的行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环保产业的产值要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为:新增污水处理规模90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5000万吨,新增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能力20万吨;新增污泥日处理能力4.7万吨;新增垃圾填埋日处理能力25万吨,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5万吨。
投资机会分析
污水处理:主要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整体来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1991-2008年污水处理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0.8%,远远高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速1.2%,同期的污水处理率也从14.9%提高到70.2%。未来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将逐年提升,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305.6亿吨。随着工业废水处理率以及污染物去除率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的治理难度逐渐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仍然是我国废水治理投资的重点。如果按照规划控制目标进行投资测算,2011-2020年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污水处理领域可以关注中原环保、创业环保和兴蓉投资。
海洋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2
Abstra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a brand new concep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cology guarantee and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asks and feat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 system, ec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 ecological trend prediction were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China's ecological monitoring work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work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is coupled to the stakeholders in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state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long-term cooperation of the powerful secur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release source.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环境问题不仅包含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审查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本质上看,环境保护是以减少或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为终极目标。对环境监测,目前单纯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监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生态环境监测则可弥补传统环境监测的不足。整体来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保护的前提,是生态管理的基础,是生态法律法规的依据,所以,生态环境监测不容忽视,要抓好每一项工作措施。
一 生态环境监测
1.1生态监测,又称生态环境监测,目前的定义不很一致。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似乎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1.2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宽,除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外,生态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必是生态监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本保证,并且生态环境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
1.3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出现了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环境问题。因此,全球要面对以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环境问题和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第二代环境问题相互交织复杂的局面。3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的监测与环境污染监测相比,仍处于落后状况。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目前,虽然我国局部地区的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治理,但总体上看,污染程度依然居高不下,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长。不少城市由于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受到“垃圾包围城市”的困扰。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污染及土壤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等等,使得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2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广泛分布,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随着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地表扰动、植被破坏等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2.3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目前大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约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有398种脊椎动物处在濒危状态,约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三 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3.1把环境监测做为工作重点
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物减排监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监测的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监测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
3.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3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及监测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养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
四 结论
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环境监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最终结果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污染治理方案。生态监测将为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服务,提出生态环境规划、生态设计方案,最终目的是建立天地人和的生态环境。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单纯从理化、生物指标监测来了解环境质量已不能满足要求,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被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逐步认识和掌握。从国内已有工作来看,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还没有在生态监测中发挥作用。多数工作尚属研究性质,环境监测意义尚的常规生态监测工作尚在起步和酝酿中,急待开发和实施。目前,特别需要一套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且对各种生态类型监测的技术路线和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以便大范围普遍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海洋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3
1.1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对现代化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颜色、形体甚至物件的外观等图像视觉来传导信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在其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绘画题材和画作内容缺乏大胆想象、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性与独特性、作品“雷同”,大同小异、创作思路相互模仿平庸没有新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1.2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少儿科幻画教育是一种通过发挥平面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表现技术的有机结合所实施的科学精神和美的教育,也是一种动手动脑的教育,是一种对科学原理的主观上的任意发挥的启蒙培养,孩子可以通过科幻画来表现当代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对困扰人类种种难题出于科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方面想象空间不能局限于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又不能毫无科学性的漫无边际地把绘画变成科学神话。重点在于培养少儿的科学加幻想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发挥来自于对科学和美术的双重热爱以及把科学融于美术的冲动,但是光有内心的创造冲动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使其外在化的美术语言。而科幻画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图探索出符合少儿兴趣的把科学精神和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思维规律和艺术表达形式。
基于上述对少儿科幻画教育的基本认识,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少儿科幻画教育的要素:
第一,受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第二,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科学题材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第三,教学途径是积极启发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想象,随之用各种美术技法加于具象化地表现;第四,教学目标和重点不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劣和奖项的层次,也不是美术技法的娴熟和艺术性,而是着眼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使题材科幻美术具象化的创造力的不断挖掘、激发、发现、催成、培养和成熟,即内在的创造力素质的培养,至于绘画作品所使用的美术技法、技巧,是否得奖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参数,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目标本身。
1.3 儿科幻美术教育的特点
以科幻画为媒介的少儿创造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具有其如下重要的教育特点:
第一,要十分关注少儿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美术心理特点。受教育对象是少儿,一般为7岁至 14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美术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从“画内心自己”到“画外部世界”,从“无目标地为玩而画”到“有目标的题材创作画”,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此外他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缺乏合情合理的科学,要把“幻想”和“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科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方法和引导的。
第二,要十分关注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对少儿的美术心理的影响。正如现代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年龄、着装、打扮十分敏感,对教学效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样,美术技法的表现力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加上科幻画题材的迷幻神秘性,绘画技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简单的一只蜡笔虽然可以成画,但成不了科幻画,正如自行车的快慢无法表达飞机的速度,何况是光速”
第三,要耐心地启发和期待并小心翼翼地关照和呵护孩子流星掠空般转瞬即失的科幻灵感。科幻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关于科幻灵感论述请见下文。
2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三者的关系
少儿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幻灵感、科幻创意以及科幻兴趣的研究。灵感一词有点玄妙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意义上解释为作者在独创性活动中,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意念。从上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出发,科幻灵感则可以解释为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具有科学幻想内容的意念。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是彼此关联、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抓住了它们就抓住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
2.1 科幻灵感与科幻画创意
就科幻画灵感与创意的关系而言,科幻灵感是科幻画创意的起点,一种主题创意的产生首先来自某种灵感意念,灵感如流星掠空,耀眼夺目又转瞬即逝,活跃灵动单不够稳定,它要形成可以真正的创意则必须善于感知灵感,抓住灵感,并不断强化和放大灵感,使它最终成为可以感知的东西成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
2.2 科幻灵感与美术兴趣
就科幻画灵感与兴趣的关系而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灵感的基础是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和滋生土壤。
要让学生对科幻美术创作产生灵感,就必须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科幻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走近孩子们的心灵,诞生于孩子们的笔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用其童稚美的原则把心中的世界再造成为眼中的艺术世界,让孩子在科幻画的创作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欢乐,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唤醒、引导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可能来自学生自然禀赋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但兴趣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兴趣的维持。兴趣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兴趣的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即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鼓励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具有显著的作用,也构成了现代美术教育以及少儿科幻创作画教育理论的基础。
科幻灵感产生的依据——科学的引领,科幻灵感不是胡思乱想应该遵循科学规则,少儿科幻画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的绘画作品,它是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少儿幻想绘画作品;少年儿童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是丰富的想象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不能漫无边际。我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科学化引导,即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的科幻知识的基础上再进入科幻联想,同时对科幻联想也还要加以积极引导,不能随意放鸭子,否则联想的效果也可能达到不了教学目的。
2.3 三者的关系以及各个要素在创造性思维机制中的权重
如果把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一并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话,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关系结构:
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三者的逻辑关系是: 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创意(稳定可以感知创意之果)
因此,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对少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对科幻画兴趣基础上的科幻灵感的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3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机制的实证探索
3.1 从作品“奇特的树”看对科幻灵感的敏感、捕捉和提炼
“奇特的树” 这幅画获得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画的诞生在于作者有感于马路上的电线杆极难看又影响行人走路,于是灵感闪现,要用树来代替电线杆,后又想把电话亭、售货亭、商店等都搬进树里面,但这显然不科学,一棵树心怎么能容纳一个商店呢?怎样才能把商店压缩进一棵树呢?经过对幻想的科学整理,作者只把售货亭搬到树里面,从而确立了 “奇特的树”的创作主题。在创作过程中,小作者还产生过要把行道树用作公共汽车站牌的灵感,我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这个不科学的灵感,而是带学生逛马路,让她仔细观察公共汽车站牌和行道树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作者对自己的科幻灵感经受科学和常识的选择。无数个与树有关的科幻灵感在不断得到提炼、升华,最后诞生了具有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广告招牌、街头地图、交通指示牌功能的奇特的树,树叶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用于树上水果灯的照明。
3.2 从作品“仿生鱼”看对绘画创意的鼓励和放大
画作《仿生鱼》曾获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画面中三条环保鱼,一条鱼专吃垃圾,一条鱼专喝污水,第三条鱼给鱼看病。该画在构思上把被保护动物变成了具有环保能力动物,这种动宾颠倒的奇思妙想充分再现了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和打破常规又合情理和科技的稚趣。该画的构思起先来自于国外画有鱼的装饰画,画面装饰性很强很漂亮但没有任何科技成分,我引导学生由鱼想到了大海和海洋污染,再想到清除海上污染的机器,再想到可以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的机器鱼,最后想到可以治理污染的仿生鱼,该画的创意就是这样产生了。
该画在绘画技法上也非常具有创意,是在色布纸上使用了固体水彩笔、珠光立体笔、珠光笔、甚至修正液,画面效果非常特别,有些部位的颜色即便是成人也难以理解其形成的肌理效果,几乎无法复制,许多看过该画的儿童画专家对其绘画技法惊叹不已,当作品最后完成后,作为教师的我也弄不明白这幅画究竟用了哪些材料。
学生的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内在的构思,同样也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外在的艺术表现,这种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造机制恰恰是科幻美术思维机制的特点,也是科幻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4] 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