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1

一、爱国主义教育

从教材中的小资料出发,展示我国古代生物技术成就。例如,先秦古籍《山海经》不仅记录各地动植物的名称,而且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它们的用途,而《尔雅》一书更将动植物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世界名著;世界上最早预防天花的技术起源于我国唐朝的人痘接种技术等。这些介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发展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我国近代生物技术成就,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在学习遗传学知识时,介绍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已经成功获得大面积推广,同时介绍水稻专家袁隆平通过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及我国承担的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等。另外,也可引导学生课外收集我国生物技术成就,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科学的活力及生物科学家的努力,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二、珍爱生命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容易受到诱惑。许多中学生对烟、酒和跃跃欲试,甚至有的中学生把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耍酷和发泄的途径。

为防止中学生吸烟、喝酒、吸毒,首先要解除中学生对烟、酒、的好奇,我们可以从生理学角度加强学生对吸烟、喝酒、吸毒的理性认识。生物教学应该从生活入手,首先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有关亲朋吸烟、酗酒和吸毒的不良后果,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吸烟、酗酒和吸毒是有害的,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组织学生观看吸毒教育片、参观禁毒展览,通过探究实验和参观,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从而树立自觉拒绝吸烟、酗酒,抵制,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性教育

在中国“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难以启齿。虽然中学生物有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是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不教,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绝大多数青少年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导致了大量青少年的失范,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早恋、未婚先孕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等。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向学生传授“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心理。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出现望和性冲动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现象,不必为性向往出现负罪感;教师通过讲解两性器官结构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其次,从生理和社会角度教育学生规范,告诉学生“偷食禁果”会引起怀孕和流产,不仅会对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而且是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后,引导学生与异往时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青春期;树立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四、环保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教学 德育

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

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下面列举一具体实例,谈谈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1.基因――世界的物质性。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是由最基本的脱氧核苷酸组成,它是实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非虚无的、神秘的东西,使学生懂得正是这种物质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事物的普遍联系。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形成mRAN,mRAN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再以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工具将氨基酸一个个联结起来,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使学生从中看出有关物质和结构是相互依赖才能发挥作用的,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3.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又形成新的子细胞,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理活动,使学生明确只要生物体存在就必然表现出这些生理运动形式,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4.新陈代谢――对立统一规律。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从方向上看两者虽然是对立的,但是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了分解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两者又是依赖存在的,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能进行,它们共同组成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以此使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性。

5.生命活动调节――质量互变规律。随着各生物体内某种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和积累,当达到一定阈值时引起相应的生理活动,然后再进行下次调节,如此反复进行,从而使学生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后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后又引起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6.遗传和变异――否定之否定规律。遗传是保持生物原有特性和性状的存在,变异是促使生物向其他特性和性状的转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体现了生物体也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体。遗传除包括原有特性的遗传外,还包括新形成的可遗传变异的遗传,体现了肯定中包含否定的辩证关系;变异是不定向的,经选择后只有与环境适应的可遗传的变异才保留下来,体现了否定中包含肯定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观。可遗传变异的积累最终导致新物种产生,这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新物种不仅包含了旧物种的一些特征,而且还包含了更适应环境的进步特征,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伴随生物始终,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

三、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3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阐述了生物学的概念,指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本身是很复杂的,生命现象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的形式,初中生物讲述了生物体的构成、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现象,人体和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本质、结构功能、个性共性、量变质变、同化异化、偶然必然等矛盾统一,展示了生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生物奥秘,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例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的由来》,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的发育过程,优生优育知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卫生习惯的养成,解开了学生心中神秘的生物现象,科学地回答了“我从哪里来的?”“人类从哪里来的?”等问题,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科学认识人的身心发育特点,健康活泼地生活成长。将德育寓于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心归国工作,陈章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的豪迈誓言,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学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洋溢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学生在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生物多种多样,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三万余种,鸟类一千多种,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银杏、白鳍豚等世界罕见,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的宝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的认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

三、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敬畏生命,尊重一切生命是我们人类的道德范畴。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发现并命名的生物约有二百五十多万种,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有十亿种,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星球,人类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万物之灵,人类生活的一切来源依赖于这个生物圈,空气、阳光、土地、水源,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丰厚的馈赠,人类要生存繁衍,必须与各种生物和谐共处,不能随意地践踏生命,大自然赐予的所有生命是平等的,每种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价值和意义。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生物圈才能够生生不息。初中生物教学要教育学生爱护一草一木,感恩自然。人类对草地的掠夺,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少动植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迫在眉睫,生物教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4

1 用生物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结合历史与今天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凭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教师应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生物国情,如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称号,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我国的鱼类有2千多种,淡水鱼年产量居世界之首,鸟类有1186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此外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活化石"--银杏、水杉、珙桐,国宝--熊猫,珍禽--朱鹮等。通过介绍,让学生对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较深的认识,并引以自豪,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凝聚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国情还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植被破坏,珍稀动植物种濒临灭绝,土地沙漠化加剧等。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紧迫感,进而为爱国情感尊定基础。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使命感。

1.2 结合爱国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是德育的隐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生物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我国甲壳动物奠基人沈嘉瑞博士,在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放弃在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工作的优越条件,于是1935年怀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回归祖国。又如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拒绝美国哈佛大学优厚的待遇,高薪的挽留,毅然回国,归国后培育出杂交鱼--"童鱼",震动了整个生物界。听了这样的介绍,学生肯定会被这样卓越科学家的先进事迹、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所深深感动,从而让他们产生献身祖国事业的信心。

1.3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大讲爱国主义理论,而不与实际相结合,这种脱离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收效的。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 结合教学进行情感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的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中必须完成的目标之一。我认为进行情感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加大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双基",学习负担过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了不可忽视的差生现象,这些学生思想落后,学习不求上进。造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只管基础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投入和思想渗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失去信心,便成了差生。而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大情感投入,讲究方法,加强思想沟通,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负担。

3 结合教学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近年来,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不但校园暴力屡禁不止,连校园外的非法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未成年人稚嫩的身影。造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普遍缺乏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组织开展"青少年认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捕杀国家保护动物、青蛙、乱砍、乱伐森林树木等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4 结合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生物实验,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实验就不能成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讲到CO时,我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CO可以让动物致死,人是不能去闻或呼吸的,否则就会造成中毒或死亡事件,从而说明有毒的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一旦结合很难分离。这样,从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5 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当今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人人有责。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趁此良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导致一些大城市连降"酸雨";随着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严重影响工农生产和人民生活,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城市由于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受到"垃圾包围城市"的困扰。……据1997年统计,我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严重的环境危机,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5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标提出德育为先,知识为主,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W过程中应重视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中学生物课作为一门学生喜爱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目标自然是责无旁贷,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作为一名从教16年的生物教师,感到责任很重大,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心得体会。

一、从课堂教学方面

要结合教材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德育。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地域特点等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区别进行。例如在初中生物课程中讲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时,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本身就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有利的变异容易生存,不利的变异易于被环境淘汰。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是客观的环境条件。正因为生物本身具有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生物得以适者生存、劣者遭淘汰。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此时不能一味地感叹时不待我,更不能悲观厌世。我们不适应环境或者遭遇逆境多是因为我们自身掌握的生产技能滞后于时代,才会被环境推到风口浪尖上。这时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锻炼,学习更适合社会的生产技能,才不会被社会这个人文环境所淘汰!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分析问题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去埋怨别人更不要去仇恨社会。

二、从环境保护方面

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爱国情怀。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依靠环境供给食物和能量,生物的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改变环境。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种影响很大部分带有破坏性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经济发展同时要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为了身体健康的成长,为了营造一个学习工作的美好家园,更为了人类种族得以延续,树立崇高的使命感,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从探究实验课和社会调查活动方面

把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实验课和社会调查活动,是检验课本理论的重要手段,更可以深刻地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例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我先借助显微图片使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从“不会用的仪器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来学习”入手,要求学生根据书上的显微镜使用说明完成取镜和安放,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并动手尝试体会各个构造的功能。进行简要分享后,围绕“如何能在目镜中看到光亮”这一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尝试和操作要领小结。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一节课的学习中,始终要求并安排学生两人组对,互相检测、分享。这样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己尝试的机会,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听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自己探索、自主学习。这样在生物课堂上通过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了组内合作和组间协助,在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组间评比的规则等。这样教师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了合作意识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德育。开展社会调查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调查活动结束,学生的收获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的点点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总结、反思,是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做事、做人的态度和方法。

总之,学科的教育教学不能重智轻德,爱因斯坦在1935年悼念玛丽居里夫人逝世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内容,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塑造,努力把德育融入教学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绝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研究、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6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职生物;教学渗透

生命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关注明日生命的成长。相对于中小学生的管理而言,中职学生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与年龄段的特殊性,中职学生的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生物学科的教师,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特殊优势。

一、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中职生的复杂性、特殊性,其安全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受当前教育体制及相关条件的影响,生命教育课程无法成为独立的课程,往往需要融入相关的教育管理及其他的教育学科当中。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输入“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自杀”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可以查询到众多这方面的新闻事件,这也折射出当前青少年生命生命观念不强的特点。中职生物课程针对生物学科特点,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要求。从中职生物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中需要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利用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在实际教学行动中要注重生命教育思想的落实。从中可以看出在中职生物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显得极其重要。笔者将从中职生物学科的视角出发,结合教学案例,从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今后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相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二、中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生命教育素材

基于生物学科的优势,生命教育素材一直不难挖掘。这些直观的生命教育素材是学生掌握生命教育内容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从中寻找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在教授个人发育、青春期知识时,由于之前学生在初中生物中也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一般学习起来不会太难,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导入一些危害生命的相关教育新闻事件,考虑到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针对相关的教育内容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目标可按如下方式设计:①知识与能力:描述个人青春期时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生命过程,发现青春期的重要变化,形成健康的青春期的意识,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要打消学生的顾虑心,要从学科求知的角度给学生讲述关于生命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些关于分娩的视频,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了解到树立正确生命观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都理解透了生命知识,学生才有可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生物教学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拓展到生命的作用与价值,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要让学生从心里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要从行动上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职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生命知识,涉及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此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饱满的热情将知识传授于学生。作为教师需要认真讲授这些知识,从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例如,在教“认识生物”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主要是介绍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尽管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不能随便应付了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播介绍生物学习的内容,介绍生物科技知识,介绍生物学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讲述其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当然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验会更好,这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关于介绍当前生物科技前沿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前言新闻。例如,一些考古界的最新发现,某种医疗疾病新的治疗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中职生物教学也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对象的专业,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之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不仅要从中职生物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学科所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出发,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三)结合学生今后的发展,延伸生命教育

由于中职生物开设不是全部学生需求,只是部分专业学生需要。那么从学校角度来看,开设生物学科课程,自然与其专业有关,但从职业技术所服务的教育理念来看,中职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意识不得不在教学之中渗透。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护理行业是今后就业的新方向。而进行安全教育、生命关怀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为老年人护理保健的服务意识。再者,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也能从中得到相关的实用知识,激发其学习生命教育知识的兴趣。而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专业来看,诸如学校幼儿园保育、老年公寓护理等都是热门行业,学校教师更应做好对学生的相关教育。例如,关于用药与急救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安全合理用药知识,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相关的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从而保障身体健康,甚至一些紧急情况下能够实现自救,以挽救个体生命。在老年人护理工作中,下面两个工作流程图非常实用(如图1、图2所示)。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一些教学视频,进行示范教学,以便更好地将用药与急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这些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另外,生命教育也倡导增强学生个体的学习意识。中职学生一般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学校后也容易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状态进行调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呼唤其学习意识,激发其对个体生命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尊重个体特色,鼓励其学习探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关怀、对个体生命的重视的体现。

三、结语

生命教育在中职教育学科中的渗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体谅他人。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倡导班级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贯彻职业教育理念,自觉地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师要以平等的教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瑞荣.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10):53-54.

[2]李素梅.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教学,2009,34(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