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1

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当前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腿”产业。

(一)产品研究开发至关重要。

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换代周期较短。按照摩尔定律,集成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一番;可比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两番。为什么集成电路产品研发换代周期如此之短?因为芯片制造商要以最短时间,尽其所能,开发新技术,将技术标准更新换代,以实现产品性价比迅速优化,并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乃至防止自身技术标准锁定的消费者、使用者群体流失到竞争厂商那儿去。由此,集成电路制造商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销售收入之中,高比率地支出研发预算,建设研发队伍,开展研发行动。研发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规格。以全球优势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为例,近几年其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高达13-15%,而同期相对比,即使是研发强度较高的汽车和航空器产业,其优势跨国公司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都在5%上下。

(二)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

研发投入和行动是为了获取创新成果。集成电路厂商之间,在研发成果的认定、建设、保护方面,常年都是剑张弩拔,斗争异常剧烈。首先,研发成果要及时在产品市场销售地申请登记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这种登记行动在步调上要早于国际市场开拓。再以英特尔公司为例,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英特尔所获该局授权专利数目一直排在前十位,2007年获得授权数1865项,在授权巨头中排第五。其次是技术标准的认定和推广。一项技术标准的权益的表现就是一个技术专利群体。从全球个人和办公用计算机市场整体格局看,英特尔和微软拥有所谓w英特尔事实标准;为巩固这一标准的垄断地位和保持周边技术标准的优势地位,英特尔可谓不遗余力。英特尔每隔一个季度,要在美国、中国、欧洲等世界主要大市场区,选择商务中心城市,举办所谓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峰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介英特尔的技术标准。近年推出的计算机技术标准涵盖到系统总线、PC架构、多媒体网络、无线通讯、数字家电等方面。三是知识产权的诉讼与反诉讼。作为PC机技术标准主导者,英特尔和微软两家公司几乎每年都发生诉讼与反诉讼事件,诉讼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和市场垄断。近年来,就法院正式立案案件而言,英特尔的诉讼或反诉伙伴涉及美国Broadcom、超微、美国消费者群体、Transmeta、Intergraph、中国台湾威盛、中国深圳东进等;至于从2005年开始,美国AMD公司诉讼英特尔更是表明,AMD公司要正面挑战英特尔在PC机CPU芯片供应上占据多年的绝对垄断地位。

(三)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

集成电路厂商要做到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除在研发投入和节奏上要占优势和先机之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将产品市场国际化。因为只有以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为基础,企业才能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才能摊薄昂贵的研发成本。全球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张和研发强度的加大又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对集成电路等产业来说,若以全球市场为背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旦某个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初占优势,它在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在技术标准的推出和拥有,在锁定消费者步伐等方面,都会较长时间处于优势或领先的地位。全球市场份额也会朝向寡头集中,直至另一个后起之秀再凭借某些条件,逐步突破原有优势企业的寡头地位,并推动市场份额重组,乃至再次形成新的销售市场朝向单寡头或少数寡头集中的格局特征。当前集成电路产品全球的销售市场和产业组织格局充分说明这一点。据Gartner公司调查,2007年全球前十大公司占全球商业芯片销售收入的53.1%。需注意,这仅是关于全部各类销售收入的集中度数据。集成电路(芯片)是中间产品;对某一具体最终产品所使用某种具体芯片而言,往往由单个或为数不多的若干芯片制造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例如,对个人和办公用微型计算机最终产品来说,因所谓WINTEL事实技术标准对既定消费者群体的锁定,至少在PC机的CPU芯片供应上,很多年来,英特尔公司实际上一直处于单寡头垄断地位。当然,近几年这种单寡头绝对垄断地位也一定程度受到AMD公司的冲击。至于其他具体种类芯片,也以单寡头或少数寡头垄断供应居多。

(四)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2007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收入最多的十家公司分别是英特尔,三星电子、东芝、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现代半导体、瑞萨、恩智浦和日本电气。十大巨头均为跨国公司,均以全球市场为背景,进行制造、销售、研发基地配置,以尽可能地取得行业竞争优势。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英特尔在50个国家开设约300个分支机构,总公司对分支构架的控制主要采取控股、内部化方式,全球化布局战略在销售、制造、研发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

从销售收入地域格局来看,销售地域格局的多元化和新销售地域增长点的形成是支撑英特尔销售收入迅猛上升的主要因素。1997至2007年间,英特尔公司美洲销售份额从44%0持续下降至20%;欧洲份额从27%持续下降至19%;亚洲份额从19%持续上升至51%。

从制造过程来看,英特尔在全球范围整合生产体系,将高附加值部分(硅片生产与加工)留在美国,将制造设施放在以色列,将劳动密集型业务放在马来西亚、爱尔兰、菲律宾、巴巴多斯、中国和哥斯达黎加等地。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上升,英特尔在建设原上海测试和封装工厂的基础上,先后于2004年、2007年再在中国成都、大连建设封装测试和生产制造工厂。

从研局来看,在芯片设计和测试方面,美国、印度、以色列、中国等重要区域市场支点和人力资源丰富区是公司布局重点,其三大模块化通信平台、解决方案中心、研发中心分别布设在美国、中国和比利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特尔的全球架构整合行动一定程度影响和引领着其他芯片商。其中,一些公司对海外机构进行了重组。

(五)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腿”产业。

我国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远不具备强势国际分工地位。这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集成电路是中国大额逆差产业。尽管近年我国货物贸易实现巨额贸易顺差,但顺差、逆差产业的分化明显。顺差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等产业上,而集成电路、矿产、塑料等发生大额逆差。2005年和2006年集成电路是我国头号逆差产品,其贸易逆差总额分别高达856亿美元和67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部货物贸易顺差的48.2%和66.4%。其次,我国各种专有权连年发生大额贸易逆差。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际收支反映出来的中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贸易项逆差分别为64.3亿美元和78.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当年服务贸易国际收支逆差总额的72.8%和99.4%。如前阐述,集成电路产业要发展,需要以企业拥有强势知识产权所有权为基础,而专有权贸易项大额逆差实际上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处在幼稚期密切相关。还有,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中国內地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总额大致相当于同年英特尔销售额的5%。在排名前几位的芯片设计制造商中,业务种类主要集中在身份管理、消费结算、通信、MPi、多媒体等低端芯片上面。

二、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经验

目前,在智能卡,固定和无线网络、消费电子、家电所用芯片,以及PC机芯片等产品领域,我国已经有若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自主品牌业务迅速增长。境内自主品牌企业的成长经历初步表明,国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贸易纠纷应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企业“走出去”尚不普遍。

(一)若干中低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迅速成长。

根据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内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86亿元,年均增长71.3%。位居2007年销售额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华大集成电路、深圳海思半导体、上海展讯通信、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集成电路。我国集成电路的本土“巨头”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智能卡、多媒体、通信卡等低端业务上。同时,这些企业在成长早期的某个三至五年时间段,都发生过业务量迅猛增长。其中,珠海炬力2002-2005年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高达950%;上海展讯通信2007年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增长了233.1%,中国华大集成电路2004-2006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6%。

(二)境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

境内大市场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的典型表现是:“第二代身份证项目”为中国华大、大唐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微电子等企业成长提供了较大市场机遇。这里再以珠海炬力对市场的主动开发为例。从2001年开始,珠海炬力推出所谓“保姆式服务”。炬力在销售芯片的同时,免费附送一套完整的MP3制造“操作手册”,对芯片手工、规范、标准、制作和质量等做详细说明。同时,只要买了炬力芯片,炬力服务支持人员会告诉你到哪里买合适的PBC板,到哪里买电容、电阻,成本是多少。客户即便是外行,只要找几个会焊接技术、能看懂图纸的技术人员。然后再买模具回来,往上一扣就可以出货。“保姆式服务”吸引了大量中小厂商进入MP3市场,仅2005年,境内出现的MP3品牌就达600多个。由此,珠海炬力在中国本土成功巨量引爆MP3生产和消费能力。这种操作给矩力销售收入带来了井喷式增长。还有,珠海炬力后来深陷与美国芯片商SigmaTel公司的诉讼纠纷,对向美国出口受到限制,这时,正是面向境内和其他国家的销售为珠海炬力提供了市场缓冲和财务支持。在后来与SigmaTel公司的较量中,珠海炬力要求国内司法机关执行“诉前禁令”,而正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失去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外方企业考虑和解的重要权衡因素,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斗争筹码之一。实际上,我们再从国际经贸理论提供的论证来看,不论是波特的国家比较优势论,还是战略性贸易理论,或者是杨小凯等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境内大市场都是构建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重要支持因素之一。

(三)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

具备研究开发实力是启动、占领和拓展市场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所有快速成长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都表现出了这个特点,有的企业在技术标准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1中国华大。2006年华大实现了新增知识产权45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集成电路版图登记8项。该公司自2003年开始进行WLAN芯片研发工作,成为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正式成员。此外,作为“WAPI产业联盟”发起人单位之一,华大还积极参与到国家WLAN标准的制定。

2深圳海思。海思掌握具有一定地位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拥有先进的EDA设计平台、开发流程和规范,已经成功开发出1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共申请专利500多项。

3上海展讯通信。展讯近百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内外正式授权,目前已形成一套核心技术的专利群。

4大唐微电子。公司连续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公司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90项。

5珠海炬力。2003年以来,珠海炬力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并积极申请专利、布图设计、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形态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和获得授权的数量实现了迅速增长。

(四)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非常深刻。

在深圳海思尚未从华为拆分出来的时候,华为就在集成系统的软硬件方面和国外厂商有过知识产权摩擦。至于从2005年年初至2007年6月,珠海炬力与美国老牌芯片商SigmaTel的知识产权纠纷所引发的摩擦影响之大、企业投入之巨、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关注之广,在我国贸易纠纷历史上极为罕见。这一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值得我国集成电路和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引以为鉴。

1集成电路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必然引发知识产权贸易摩擦。2003年以前,SigmaTel曾经在全球MP3芯片市场中占据70%以上的份额。但是,正是由于集成电路产品的快速换代性和消费者群体锁定性,随着珠海炬力的崛起,SigmaTel的市场份额不断遭到炬力蚕食。2006年4月,SigrnaTel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7%,正是出于“生死存亡”的考虑,SigmaTel才选择在珠海炬力成长的关键期,不遗余力地通过诉讼和其他途径,试图“阻击”炬力市场领地的蔓延。

2知识产权诉讼过程本身就会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伤害。在诉讼其间,珠海炬力曾经遭遇对美国出口受到禁止、公司股价大跌、前后诉讼支出超过1000万美元等考验,如若公司没能挺住,可能就倒在诉讼途中。

3与诉讼对手和解,是双方博弈的理性选择。在整个诉讼和反诉过程中,珠海炬力经历“遭诉应诉反诉拒绝和解在对方调整条件后和解”的互动角色变化。而对手Sigma7el则经历“一定程度得手遭反诉提出和解遭到拒绝调整条件后和解”的角色变化。双方的和解与英特尔、微软、IBM、华为等公司与纠纷对手和解有类似之处,是实力较量之后的理性博弈和解。

4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同步于产品国际市场开拓。2005年以前,珠海炬力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滞后于国际市场开拓的,当然也谈不上事前对可能陷入的诉讼做前瞻性准备。而正是回应诉讼强烈地推动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五)企业主动“走出去”尚不普遍。

目前就企业国际化而言,境内快速成长的企业均在自身设计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深圳海思、上海展讯、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等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都在公司销售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2006年,深圳海思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的69%,上海展讯占32.6%,大唐微电子占1.4%,珠海炬力占89%。不过,在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方面,仅深圳海思、上海展迅通信初步取得进展。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突围发展的基本要领

集成电路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短腿产业,有其内在原因。集成电路企业的启动需要有较先进的技术和较强劲的资本实力作为基础;也需要国内居民普遍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支撑电脑、手机、消费电子、高端家电等购买阀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形成市场规模。至于某些中高端芯片产品发展,国内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会面临外方强势跨国公司全面垄断市场的压力。全面考虑这些情况,作为“短腿”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必定是一个不断在技术和市场上构建优势,并突出外方强势企业重围的过程。

(一)积极拓展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

我国现有集成电路企业,现有的集成电路关联企业,如计算机、家电、消费电子、工程服务等产业领域厂商,应该在企业原有的技术和财务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创新技术、建设技术标准和拓展产品市场,逐步拓宽和提升我国能够设计、开发、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种类,乃至实现我国设计的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逐渐延伸到手机、计算机用CPU等高端芯片产品领域,并逐渐结束我国在高端集成电路领域的空白状态。

(二)企业主动开发境内大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我国消费购买阀值增大,对像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业的突围成长而言,境内大市场的孵化、支持、缓冲等作用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过,境内大市场的这种作用需要企业主动去发现、开发和利用。因此,在中国内地企业提升集成电路产品档次、培育民族品牌产品、建设自主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等企业的经验,创造性地拿出市场开发方案,通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促进,激发我国的集成电路市场容量潜力,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三)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占领知识产权制高点。

境内集成电路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关联企业,应以某些技术单点的创新成就为基础,加强产品价值链上下游环节技术创新和专利开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本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集群。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将谋求事实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认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企业应积极建设产业联盟,集中同行技术实力,削弱国际同行竞争性标准影响力,促进自主产权技术标准建设。政府则应完善技术标准国内管理。同时,积极参加技术标准国际组织和论坛,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合作机制改革。

(四)企业尽快“走出去”,培育形成民族自主品牌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大,随着产品品种逐渐延伸到电子产品CPU等核心环节或高端领域,我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直面竞争将在所难免。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在集成电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尽快“走出去”,要以本行业世界一流跨国公司为标杆,构建全球性与区域性恰当结合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另外,与集成电路关联的计算机制造、电信服务、工程服务企业,也都应该尽快成长为自主品牌跨国公司,并和集成电路跨国公司成长形成呼应、配合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政府和社会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扶持和资助。

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研发和资本需求强度较高,厂商静态动态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本国厂商和产业成长面临外方强势竞争对手,这些特征非常符合战略性贸易理论所阐述的战略性产业的特征。因此,政府应将该产业作为战略扶持产业。具体地说,政府应该选择集成电路(潜在)优势企业,运用研发资助、财税优惠、优惠性融资、出口补贴、“走出去”资助,外方优惠政策争取等措施,积极推动本国战略产业厂商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此外,政府还应和科研机构、其他社会各界一道,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加强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相关的配套公共管理和服务。

(六)政府统筹建设境内外大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关系。

首先要加强境内外关联产品消费设施和流通市场的建设。在国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宜采取财政支出、优惠信贷等方式;在境外,主要面向发展中经济贸易伙伴,以政府发展援助、企业公益行动、贸易能力援助等方式,支持或帮助有线无线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PC、手机、家电等关联产品流通市场,提升贸易伙伴的贸易能力。其次要策略地开展国际经贸关系合作。积极面向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和我国不存在竞争关系的经济体,通过FTA/RTA和其他经贸协议,形成(准)共同产品市场关系。第三要优化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加强国际投资协定合作和双边协商,破除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进入障碍。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芯”病。2013年,中国芯片的进口量达到了2300亿美元,全国的芯片营业额只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90%以上的芯片依靠进口,进口的数额已经超过石油。

最关键的是,核心的高水平的芯片,95%以上都是进口的。手机、电脑、电视的核心芯片,现在只有手机芯片最近几年才有海思、展讯提供给国外,但这个比例极小。全球77%的中国制造手机,只用了不到3%的国产“芯”。

芯片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但钱却被国外企业赚了去。高级芯片的毛利率一般为60%~70%,就连普通的不是太高级的芯片也有50%的毛利率。中国虽然被称为制造大国,但出口整机能赚的钱却很少,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外国“芯”。

面对差距

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已经发展壮大起来,近几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以上海芯片设计公司的发展情况为例,上海去年整个产业销售是730亿元,同比增长9.3%。设计公司销售收入是210亿元,同比增长22%,年年增长。前年利润是42亿元,去年是56亿元,同比增长了30%。

集成电路行业是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跟其他行业不一样,没有大起大落,实现了稳步发展。我们现在的芯片产业实际已经国际化了,企业很多是国际化企业。国内的产品一方面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大量出口,与国外公司面对面直接竞争。

实际上,很早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了。在国家设立的16个重大专项中,前三个专项都与芯片相关。有了国家的重视,这几年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这个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规模看,中国芯片产业的规模与国际芯片企业,比如高通、联发科差距很大。从产品线看,大部分高档产品规模还是非常小的。

第二,从技术水平看,中国的芯片产业还远远追不上国际巨头。IBM刚刚投资了30亿美元,去做7nm工艺的芯片生产技术。英特尔现在已经实现了20nm工艺的芯片批量生产、16nm工艺的试生产。而中国在2013年才刚刚达到40nm工艺的批量生产,今年在做28nm工艺的试生产。

如此大差距的原因在于,虽然国家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战略性的分析还是不够。以前,把芯片看成市场性产业,通过市场化操作,并没有注意到芯片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而这个产业是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

用好基金

“棱镜门”事件暴露了信息安全的大问题,让中国看到了芯片产业的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性等同导弹、原子弹对中国的意义。而如果按纯市场化来操作,中国的原子弹不可能造出来。国家应该真正集中人力、财力,把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国家政府调控主导和市场性结合起来。

另外,政府过去对产业的投资力度不大,英特尔、三星公司每年都有80亿~100亿美元投资到芯片领域,而中国每年的投资不到50亿美元。

的确,就全世界来看,没有哪一个芯片企业只是靠自己公司的盈利来扩张的,都要通过融资,像英特尔、高通等国外芯片大公司的融资渠道,都是依靠市场和股票。而在国内,融资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好。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重点芯片企业基本都没有在国内上市。比如中芯国际,在中国香港以及美国上市,但股票长期被压制,除了刚上市的时候融资的18亿美元,没有其他的融资能力。上市的路子不通,国家的投资不够,这是芯片产业发展遇到的资金瓶颈。

国家启动集成电路扶持基金总额度1200亿元以及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这对于芯片产业是非常大的利好,作用非常大。最近对产业的扶持有三大亮点:第一,国家成立领导小组;第二,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第三,配套金融证券政策。如果真正能实行好,会非常有效。与1200亿元产业基金具体数额相比,更重要的是金融措施的配套。这一部分比产业基金更重要。

基金是以投资的形式投入到产业中,对国内很多公司来说,怎么样进入扶持范围,操作很困难。推动企业发展是好事,但是企业也要顾及自身利益。例如中芯国际30亿美元市值,产业基金投入10亿美元,股权稀释很厉害。如果30亿美元投资一个新的12nm工厂,产量没有大改变,股价稀释一半,老股东肯定不同意。

有人分析说产业基金金额偏少,我不赞成。有少就有多,关键是能不能发展好、能不能发展起来。产业基金启动后,在市场上有带动作用。只要做得好,后面资金的投入会加大,能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公司,包括民营企业,可能这方面的积极性会更高。

紫光收购展讯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不在于收购本身,而是说明有人肯拿大笔资金来干这个事情。愿意投资的人肯定有赚钱方式,有一个人投就能带动更多人投,对国家扶持基金也是同样的道理。

紫光收购展讯,浦东科投反应也很灵敏,提出收购锐迪科。这些资金都不在国家基金之内。国家基金一旦出来,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去,必须要有信心。

设计和制造并重

国家产业基金投入产业后,怎么退出?芯片行业退出机制的问题没完全解决,国内上市太复杂了。设计公司在美国上市,每个公司情况不同,总体上股票价值不高。另外,芯片设计公司在资金方面的问题还不是非常突出。比如展讯,并不是非常缺钱。问题在于芯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要发展,比如增加一条生产线就需要几十亿美元,这种情况下,在美国上市也拿不到这么多钱。大陆企业现在代工做得不错,但是跟台积电这种国际公司没法比,一方面水平还不够,另一方面产能,特别是高端产能不行。将来对于制造环节,谁有产能谁是老大。高端产能会集中到少数公司,这些公司控制着加工。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中国 科技战略 必然选择

经济理论研究的结果证实,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充分融合、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把握当代科技发展突出特点,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制定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二)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电到应用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三)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四)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五)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

(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今后5―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

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

(三)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四)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

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

(五)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

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

3、国防安全。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

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

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六)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要进一步强调创新和跨越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二)要进一步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

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三)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一是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实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四)要进一步贯彻应用性研究当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4

一、“十五”回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中低档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取得突破,国内两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均实现量产,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核心专利;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技术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内资电容器企业突破金属电极的瓶颈,大大降低了MLCC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规模已居全球第四。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三是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二、“十一五”面临形势――技术要改进,市场要扩大,产业环境要改善

《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和产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全面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化

未来几年,新型元器件仍将继续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将向大面积、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取代传统CRT技术成为市场主流。TFT-LCD和PDP已成为主流平板显示器件,OLED、微显背投、FED等新一代显示产品成本明显降低,良品率不断提高,未来市场格局仍存变数。CRT产品加速向高分辨率、短管颈方向发展。传统CRT产业面临整体转型的巨大压力。电子材料正朝高性能化、绿色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电子技术与冶金、有色、化工等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高精度高可靠性设备仪器和新工艺技术将成为影响电子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无害材料和生产工艺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电容器、印刷电路板、电池等部分新型元器件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显示器件处于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在TFT-LCD和PDP方面产业和技术准备不足,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OLED、LCOS、F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创新活跃,目前仍存在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机会。

(二)市场需求分析――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的逐步商用,“十一五”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预计全球市场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540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9000亿美元,全球市场的增长为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出口提供更大空间。“十一五”期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国内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从而拉动国内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1.1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产品需求尤其旺盛,应引起高度关注。内需的大幅增长将有力拉动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

经过“十五”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已在以手机屏为代表的小尺寸显示屏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在以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中型尺寸显示屏市场占主导地位;目前,平板显示器件正大规模进军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尺寸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已逼近30%。预计“十一五”期间,平板电视机将进一步取代传统CRT电视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转型必然带动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几年发达国家对太阳能电池产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的政策措施,刺激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达1460MW。由于发电成本较高,目前太阳能电池尚难以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商用化阶段。未来几年,随着产品技术特别是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突破,太阳能电池成本将逐渐降低,市场将呈现持续增长,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3500MW-4000MW。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大,但缺乏促进产业发展和鼓励大规模应用的系统性政策,“十五”末国内总装机容量仅有75MW,市场尚未真正启动。

LED产品在指示、信号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在手机背光源市场居主导地位,在笔记本显示屏背光源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在大屏幕显示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在普通照明领域很可能实现突破,推动世界LED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是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做强的重要环节,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电子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内宏观环境将更有利于产业发展。未来几年,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的逐步推进,电子整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经过入世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企业已逐步适应WTO要求,掌握并能够运用国际规则,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在高端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国内产业仍较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改变。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门槛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增大。平板显示器件日益呈现出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同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点,一条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额达20亿美元,七代生产线投资额高达30亿美元以上,在这些领域国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力弱,投融资能力不足,国内资本市场环境难以适应信息产业快速变化的融资需求,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方能有所突破。

三、 “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要创新,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发展思路――坚持跟踪与突破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根据“十五”期间国内产业发展情况以“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电子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专项规划》提出了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思路。与以往规划不同,《专项规划》突出强调了“创新”,明确提出了“坚持跟踪与突破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研发和产业化思路。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在部分领域具备一定的传统优势,“十一五”期间,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创新效益型转变的战略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考虑到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散、乱、小”特点突出,存在缺乏行业骨干企业,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主要问题,《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满足整机产品的需要。

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对环保节能型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外相关限制性法规陆续出台,《专项规划》在思路中突出强调了“绿色化”,提出加强无害化新型元器件和环保型电子材料的开发。

考虑到新型显示器件必将逐步替代传统CRT产业的重大趋势,《专项规划》专门突出了加快新型显示器件发展,加快彩管产业的战略转型的思路。

(二)发展目标――要在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上有所突破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强调了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三个主要分产业的发展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专项规划》涉及的行业统计数据和指标包括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不含集成电路。为与行业规划保持基本一致,《专项规划》中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企业数、从业人员等数据均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数据为依据;进出口数据均采用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并以此作为2010年产业发展目标、市场规模预测的基础和依据。

根据对世界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仍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增速较“十五”期间会放缓。预计年均增速在24%左右,产品销售收入将由2005年的85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万亿元。其中,新型元器件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新型显示器件达到2500亿元,增速60%以上。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用结合,突破关键技术

(一)电子元器件产业

1.片式元器件――增加所占份额,促进结构调整

片式阻容感元件是应用最广泛的元件产品,产品微型化、片式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几年,微型化仍将是世界电子元器件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片式元器件发展很快,电容、电阻的片式化率已经超过90%,电感片式化率也达到了80%。我国传统引线式产品仍占较大比重,近几年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已不再生产这类产品,因此尚有一定的市场,这是目前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长期来看,应逐步增加片式元器件所占份额。“十一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片式元器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超小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感器、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石英晶体器件、抗电磁干扰(EMT/EMP)滤波器等产品,满足我国通信、视听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2.印刷电路板――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

印刷电路板是所有整机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组装电子零件的基板。世界范围内印刷电路板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在短期内尚难改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印刷电路板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水平低的单面板和双面板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而多层板和挠性板等高档产品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我国进口印刷电路板65.7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2.3亿美元,其中仅4层以上印刷电路板进口额就达到20亿美元以上。同时,印制线路板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产品之一。

“十一五”期间,行业应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重点研发高密度互连多层印刷电路板(HDI)、多层挠性板(FPC)和刚挠印刷电路板(R-FPC)等国内紧缺、需大量进口的产品,加快产业化;也要顺应绿色化潮流,加大研发力度,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环保工艺,为行业乃至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混合集成电路――加快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起步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混合集成电路的内涵、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不断增强,在数模转换、电源控制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产业重要性凸显。近年来,世界混合集成电路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达10%,2005年已突破45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我国混合集成电路市场超高速增长,“十五”期间,市场年均增长率达30%,2005年国内市场达到78.5亿美元。但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市场供应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进口额高达66.8亿美元,占国内市场的85.9%,进出口贸易逆差达58.7亿美元,是进口额最大、贸易逆差最大的元件产品。“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起步。

4.传感器及敏感元件――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市场开拓,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是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是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系统基础元器件之一。随着传统产业改造的不断推进和国家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智能化仪器仪表用途日益广泛,传感器和敏感元件市场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的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设计、关键工艺、可靠性、产品开发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与创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研开发水平约落后发达国家5~10年;生产技术约落后10~15年。因此,未来五年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市场开拓,扩大出口;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

5.绿色电池――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电池,加大其研发力度

随着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天然化石等一次能源日趋紧张,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型绿色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市场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时期。积极开发新型绿色高效能电池,继续发展壮大电源产业,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继续支持发展大容量、高可靠性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含薄膜太阳能电池),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

6.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功率型器件

半导体分立器件广泛应用在计算机、通信、视听等领域。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未来几年市场仍将以20%的速度增长。我国分立器件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在500亿元左右,约占世界市场的15.7%。但是我国生产的分立器件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中高档产品的90%需从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传统产业改造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重点发展功率型半导体分立器件。

7.新型机电组件――加大企业研发力度,重点研发光纤光缆产品

机电组件是完成线路连接或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元器件,未来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我国机电组件产业实力较强,微特电机产量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电声器件、有线电视射频电缆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光电线缆、接插件和继电器等产品产量也居世界前列。但总体看来,我国机电组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水平,新型机电组件产品较少,主要依赖进口。“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中低档产品优势的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研发无刷智能的微特电机,小型化、高密度、高频化、抗干扰多功能新型接插件,微型化、智能化的高性能继电器,大容量、宽频带的通讯、数据、电视、射频电缆,薄微型、高灵敏、宽频带、高保真电声器件,微波元件和组件,新型低衰减、高带宽、大容量光纤光缆等产品。

8.光通信器件――组织产学研用结合,鼓励整机企业和器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光通信技术是下一代传送网的核心,是构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随着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光通信器件的市场日益广阔。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但光通信器件尚不能完全实现国内配套,关键器件仍需进口,大力发展光通信器件,逐步替代进口对于发展我国通信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必须积极跟踪世界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组织产学研用结合,鼓励整机企业和器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重点发展高速光收/发模块、光电耦合器、光有源器件、光电交换器件,以及光无源器件和MEMS光开关等器件。

(二)新型显示器件――扩大产业规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化

新型显示器件主要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等离子显示器件(PDP)、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器件(SED)等,是阴极射线管(CRT)的换代技术。TFT-LCD和PDP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当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已成为数字电视、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数字化整机产品的关键件,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成为支撑全球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是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加快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装备、军事电子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TFT-LCD、PDP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大部分电脑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的面板、以及全部彩电用平板显示屏依赖进口,致使国内彩电企业对占平板彩电成本超过70%的上游配套产品没有话语权。面对拥有上游屏资源优势、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不断加强的日韩彩电企业强劲竞争,国内彩电20年间建立的市场领导权正在丧失,面临再次陷入行业性亏损的危险境地。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更新换代快,创新活跃的特点,我国不仅要加快TFT-LCD、PDP等主流产品的发展,更要高度重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瞄准未来市场,统筹规划,及早动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避免重蹈TFT-LCD、PDP产品处于被动局面的覆辙。

“十一五”期间,面向数字化、高清晰化、平板化需求,优先发展TFT-LCD和PDP,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与企业横向联合,扩大产业规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OLED等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的工艺和生产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化;加快传统彩管产业战略转移,积极发展高清晰度、短管颈等高端彩管产品。在TFT-LCD领域,一方面面向大尺寸液晶电视需求,支持建设第六代及以上TFT-LCD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同时考虑手机、PDA等中小尺寸产品市场,支持建设小尺寸TFT-LCD面板生产线。在发展中游面板制造的同时,要加快国内关键配套件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力争在TFT-LCD用彩色滤光片、基板玻璃、偏光片、新型背光源、部分生产设备以及材料上取得突破;重点发展42″以上PDP显示屏、驱动电路及模块,掌握规模量产技术;积极组织OLED/PLED、SED器件和模块的基础技术研发;积极发展小尺寸手机主/副屏、PDA和MP3所用OLED显示屏。重点发展数字高清晰度彩管及相关配套件、(医用、仪器用、核辐射用)特种示波管。

(三)电子材料――发展技术含量高,提高自主配套能力,注重环保材料的开发

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与先导。电子材料作为基础性材料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没有高质量的电子材料就不可能制造出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近年来,我国电子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发展,磁性材料、人造水晶等材料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出口规模也较大。但我国电子材料企业小而分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技术要求高的关键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产业的关键技术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威胁着产业的安全。

“十一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用结合,突破部分关键技术,缩小电子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信息材料,提高国内自主配套能力。注重环保型电子材料的开发。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信息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通过电子技术来将计算机与集成电路作为主要技术,在对电子信息进行相应处理与控制的先进科技技术[1]。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初级发展阶段就是通过对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创新与时代的进步,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被逐渐推广使用,一些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联系十分密切相应的信号、数据传输,都出现了相应的智能化与集成化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被运用到相应设备中的信息平台中并向着智能化与微小化方向发展,都是通过它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高度有效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得起运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并逐渐延伸到机电设备中,使得其发展与我国的许多技术进行不断的交融,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在局限,使得它能够与许多行业之间的技术进行交流,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会为社会创造出许多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产业,为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重要性

正是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如此迅速,使得我国的相关的人才储备也十分的充足,让电子信息工程在不断的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因而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对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水平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2]。通过国家的政策推广,使得许多企业都开始将其信息逐渐公开化、透明化,让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前进道路上的推动力,更好的促进了企业的优化升级。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来带动企业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力,让许多战略性产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使得相关的技术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而这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被充分用到许多行业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尽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广泛的接受,技术产品也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这其中核心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不足。我国大部分的核心技术还是通过其他国家引进,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其他国家所有,如此长期以往的反复循环,使得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让我国的产品与技术发展不能够得到提升。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途径

作为信息时展的主要潮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大力支持与发展属于自身的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因此,想要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提升,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创造出相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技术人才,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血液[3]。人才是每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工程也是如此,只有在更加优质的发展空间才能够给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带来极大的提升,并创造出更加满意的产品,使得行业与技术得到不断地壮大。作为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应该以人才为中心,大力给予支持,才能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得到能够不断的创新。将市场作为主要方向,来进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相应的技术创新与投资,并通过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随之得到巨大的提升。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创新,并使得各个产业之间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让一系列信息服务项目得到极大的开发,使得相关的产业与技术能够进行创新与发展。对各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大力推广,使得信息产业市场能够得到大力发挥。国家通过将各种网络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进行相互交流与发展,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便利,也使得相应的成本得到降低,而在这发展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电子商务平台[4]。因此,不得不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合理的控制,杜绝各种通过网络出现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因而大力建立起网络信息机制,将网络道德的素养传播给下一代人,使得他们能够从小就培养起极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是人们能够更加充分了解网络信息,让科技成果能够极大的给予信息与网络更多的新思路与创造力。为了是产品与技术得到极大的创新,使得电子信息的经济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适应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将相关产业进行持续提升,还需要对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的加强,来让产品服务及时的更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今世界各国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创造出新的核心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型企业与设备制造型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作模式,并在国家给予大力政策支持下,让许多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加强国家内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发展与创新,在满足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各个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市场中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了更好的加强网络信用体系,使得信息相关产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电子信息网络,由于其开放性使得监管难道非常大,而进行违法犯罪所需成本低廉,获取技术也十分的简单。因此,想要将网络信息管理体制能够更好的建立,就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与检举制定,让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进行防护,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得到飞速的发展。

4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正在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以往的产业所给予进步发展的机会,也是我国技术正在不断走向成熟高端的必经之路,让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发展。

引用:

[1]刘延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2]郝文江,武捷.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5-9.

[3]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探讨.硅谷,2012(4).

集成电路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6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2、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到应用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3、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4、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5、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2、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

3、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4、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

5、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这种国家安全观念有:(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3)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6、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更加强调创新和跨越。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一是要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几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4、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科技界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多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个就一定是错的,哪个就一定是对的,往往是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机遇或市场已不再存在或没有太大效益的时候。

5、要在应用开发研究当中,贯彻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部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投入55亿元,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四、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能否过好入世这一关,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1、实施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广泛地采用课题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经费当中人员的经费比例,克服科技管理当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权、期权奖励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2、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尖锐的挑战。有两组数字:一是有关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专利的占有情况。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专利总量的59%,欧洲19%、日本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5%;在药物领域,美国拥有51%以上的专利,欧洲33%,日本12%,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二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抢注专利的情况。根据统计,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国外公司发明专利的占有量大约为60%~90%。这两组数据说明,如果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就必须跨过国外所设置的专利壁垒,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我们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要更多地关注专利,要把专利问题作为重大的战略问题来加以切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