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工作倦怠;亚健康状态;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 R1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223-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health status and burnout among nurses
LIN Xiuju1, LI Huangyuan2, WU Siying3, ZHAO Bi4, LI Donglian5, LIN Rongjin3
(1.Cancer Surgery, Concord Hospital of th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Health and Vocati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China; 3.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China; 4.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Fuzhou 354200, China; 5.Medical Section, the Third Hospital of Longyan,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ub-health statu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sub-health status among nurses. 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88 nurses from two hospitals in Fujian province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he job burnout was measured by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 and the sub-health status was interviewed by the questionnaire made by ourselve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ub-health statu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orking experience, per capita family incom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nd shift work groups (P
[Key words] Job burnout; Sub-health status; Nurse
亚健康状态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1]。近几年,护理人员的亚健康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发现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现象非常严重。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对自身健康和护理质量的影响均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本研究对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现状进行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亚健康状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预防亚健康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福州某医院的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共388名。年龄18~60岁,平均29.7岁;工龄2~34年,平均7.1年。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50份,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86.2%。
1.2 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评价采用自制的亚健康状态评价量表。亚健康状态评价量表包括29个条目,3个维度,即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每一个条目按4个级别评分(即“几乎没有”、“偶尔如此”、“较多如此”和“经常如此”4个级别,分别赋予0、1、2、3分)。每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其亚健康状态越明显[2]。
1.2.2 工作倦怠评定量表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经过国内学者朱伟等翻译修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量表后使用。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5个条目)、消极怠慢(5个条目)和专业低效能感(6个条目),采用7点记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条目分总和,其中专业低效能感为负向记分。各维度得分越高工作倦怠感越高[3]。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亚健康状态分析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评分进行分析,见表1。低年龄组护理人员的心理亚健康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亚健康状态分析(n=388,分)
与其他组比较,**P
2.2 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现状分析
低年龄组(≤30岁组)护理人员的专业低效能感得分较其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分析
在控制年龄因素的作用后,衰竭和疏离与亚健康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2.4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多因素分析
以亚健康状态的总分为因变量, 以年龄、工龄、经济收入(1:
表 3 影响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R-Sq=35.6%;R-Sq(adj)=35.3%
3 讨论
工作倦怠是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工作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很多职业的普遍现象[4]。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是工作倦怠的易感人群,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为55.1%~59.1%[5]。工作倦怠不仅影响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还能引起低工作满意度、高缺勤率以及低工作绩效等组织行为问题[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关系,即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感越强,其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提示工作倦怠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7],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任务冲突等职业紧张因素与护士工作倦怠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是工作倦怠的主要预测变量。所以降低或保持适度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责任感、明确职工的工作要求以及在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提高工作自主性是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预防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瑞芹,宋振峰,侯锡花.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M].北京: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57.
[2]吴思英,李健,王绵珍,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评价南充市中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J].卫生研究,2007,36(5):603-605.
[3]Wu SY, Zhu W, Li HY.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burnout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doctors in China [J]. Stress and Health,2008,24(2):143-149.
[4]Schmitz N, Neumann W, Oppermann R. Stress, burnout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German nurses [J]. International J Nurs Stud,2000,37(2):95-99.
[5]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6]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J]. Ann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 9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3-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参加我院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的低年级211名学生,生活和学习条件基本相同,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率为97.15%。男生87人(占42.44%),女生118人(占57.56%)作为研究对象。被测学生专业涉及广泛,其中包括电信、会计等。平均年龄为19.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包括两部分调查问卷,第一份调查问卷――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学生健康意识与生活方式现状调查问卷”,含30题。第二份调查问卷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于2012年10月发放,并采用记名形式填写。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中获得的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本校低年级学生总体“亚健康”状况的描述性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低年级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现代健康标准的四个主要内容(生理2个项目、心理7个项目、社会适应能力2个项目、道德2个项目)来看[1],有12.2%的低年级学生在生理方面,长期处于持续疲劳状态;有18.54%学生在心理方面,经常表现出莫名的恐惧、焦虑、不安,心理问题比较明显;有29.27%的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有16.10%的大学生在社会方面不愿与人交往,难与人相处;有51.71%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不容乐观,不愿意为社会多做贡献,47.80%的大学生比较自我,不愿意关心他人。结合调查问卷2的调查结果,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症状调查如下。
2.2 本校低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描述性结果
(1)本校低年级学生SCL90均分与国内常模、大学生常模比较。
本校低年级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1986年的全国常模[2]相比,十项因子高于国内一般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P
(2)本校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从测试结果看,本校低年级205名学生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为122人,占总人数的59.51%,(即以九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2(阳性项目数)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总检出率为59.51%),其余83人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而如以九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3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总检出率为11.22%。SCL90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超出正常均分,一般认为严重程度已达到中度痛苦水平,应作进一步检查,表明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我们将各因子分的人数及比例进行了排序,检出率排在前五位因子依次是:F2(强迫)、F3(人际敏感)、F8(偏执)、F9(精神病)和F5(焦虑)。这一排列顺序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5~6]。
(3)按性别的差异显示。
以性别为独立变量作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本校男女学生间在各因子项目数上仅在F1(躯体化)和F7(恐怖症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结论与对策
3.1 充分认识“亚健康”的危害性,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健康的状态,“亚健康”又称“次健康”,属于临界状态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是可以延伸和转化的;如果没有及时调整纠正精神力和适应能力都会逐渐下降,演变为躯体性或心理性疾病,甚至导致身体羸弱,思想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产生逆反心理,极易诱发暴力犯罪行为。高校应当动员广大党、学生干部和辅导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消除恐慌、焦虑、自卑心理,改正冷漠、孤独、轻率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维护健康的基础。
在“大学生科学素质训练”中通过考核赏识、平时激励和日常养成等教育方法和训练手段,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身心素质、从我做起的责任素质、追求卓越的心态素质、适应社会的职业素质等等增加同学的交流互动,锻炼同学们顽强的意志品质,时刻保持者一种逾越的健康情绪。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开拓创新了“大学生科学素质训练”的健康锻炼机制,旨在锻炼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帮助大学生彻底释放或减轻内心压力,也是预防、减轻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大学生科学素质训练”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认识自我,自信竞争”。第二阶段是“真爱无言,感恩于行”。第三阶段是“规划生涯,策略人生”。第四阶段是“优化习惯,健康成长”。第五阶段是“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雪勇,李泽群.大学生亚健康类型与体育疗法[J].广州体院学报,2005(9):36-38.
[2] Hofol SE.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women[M].New York: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6.
[3] 盛爱萍.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2006(4):1-53.
[4] 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李卯和.民办高校大学新生SCL 90量表测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39-42.
[6] 何心展,张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验,2006(1):81-83.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3
1亚健康状态的定义
亚健康状态也叫作灰色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病前状态、次健康等。目前,世界各国学者虽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其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
1.1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董玉整[1]认为,所谓“亚健康”,就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既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表现为群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且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就个体亚健康来说,又具体表现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方面。王育学[2]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入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1.2低质状态
王琦[3]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1.3第三状态
赵瑞芹等[4]认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它的内涵广泛,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周英等[5]认为,亚健康是介于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虽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
以上可以归纳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情感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2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因素
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既有心理、生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失调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多因素的影响所致。
2.1 心理因素
范存欣等[6]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亚健康以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方面问题的相对危险性较高,如工作不愉快、工作开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感到生活没意思、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长时间不开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
2.2平衡稳态障碍
董玉整[1]认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系统的平衡出现了失调,从而使得健康变态变型,质量下降,功能萎缩。而影响系统平衡主要因素有越来越恶劣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紧张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倾斜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2.3环境因素
周英等[5]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心理社会因素及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是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付建民等[7]认为,医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业压力、竞争环境、就业压力、文化差异和缺乏运动。
3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3.1能力减退
赵瑞芹等[4]指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恶化――过劳死。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较常见的是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出现躯体疲劳、易感冒、稍动即累、出虚汗、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障碍等。周英等[5]将亚健康症状概括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
3.2疲劳状态
钟玉昆[8]记载的亚健康症状为:疲劳困乏、体力降低、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精神状态欠佳、适应能力减退;胸闷气促、心悸、健忘、烦躁、失眠、多梦、抑郁、惊恐、头晕目眩;月经不调、减退;食欲不振、精神紧张、工作效率低、遇事焦急、紧张、常感“累”等。
3.3虚弱症状
王琦[3]认为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3)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4)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5)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
3.4具有阶段性
陈国元等[9]提出“亚健康”状态分为三个阶段:(1)轻度心身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纳差、情绪不稳等为其主要表现;(2)“潜临床”状态:潜伏着向某些疾病发展的倾向。其表现比较复杂,可概括为三减退: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临床检查可发现有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力低下;(3)“前临床”状态:是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太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未开始治疗的状态。
3.5精神-生理-社会-行为表现
马云枝[10]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分为三方面:(1)精神心理: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等。(2)生理:乏力疲劳、头昏头痛、心慌心悸、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腰腿酸软、减退、小便清长、手足发凉或麻木、抵抗力差等。(3)社会: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董莉等认为除了身体、心理、情感、思想表现外,还有行为“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
总之,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实际上,许多人在这三方面都有表现,仅仅是偏重和程度不同而已。
4展望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不统一,缺乏客观有效量化的评价工具,使得亚健康的研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引入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量表学、混沌学等多学科非线性的研究方法。继续深化对亚健康状态本质的研究,阐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以及不同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建立亚健康诊断的金标准,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董玉整. 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2 王育学. 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
3 王琦.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1-6.
4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M].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21(4):10-13.
5 周英,尤黎明,张兵碚,等.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4-715.
6 范存欣,王声涌,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7 付建民,但爱兰.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教育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17(2):144-145.
8 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研究成果[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60-64.
9 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医患关系
1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运动状态。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其中健康危U因素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1]。健康管理循环每进行一次,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促使服务对象向健康方向发展。
2中国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
认真管理我国的健康资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中国能否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国民的健康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源源不断地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2] 。
我国目前在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这些严峻形势下,健康管理的实施显得破在眉睫。在国内,人们一直以来习惯了“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甚至不了解。国家实施的医疗保障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方能使用,只保治、不保防,防与治相分离,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危”状态时,社会医疗不能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我们缺少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的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干预。虽然在国内也有一些医疗机构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帜,大都还停留在体检的范畴,但仅停留在体检这一步,没有提供体检以外的诸如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跟踪随访等更进一步的服务。
健康管理主要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对一般人群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如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等;对疾病人群可采用专项疾病管理,健康促进等服务。
3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健康管理的发展平台
3.1.1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展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旨在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虽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理论设计上也有在人群中实施健康管理的理念,但并未达到健康管理的实际要求。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还包括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治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平台[3]。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健康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建立健康档案,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和医疗需求指导;搭建个人健康信息网络平台,方便社区和指定大医院之间的患者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也有诸多不足,将两者相结合, 以期获得双赢的效果。
3.1.2以医院为依托发展健康管理
人类健康需求赋予医院的职能和任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医院应该调动一切资源为人的健康服务。因此,医疗市场应重新被认识,医院功能和内涵可以进一步调整,并正确引导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消费,这就要求医院除面对病人服务,还要涵盖占人群90%~95%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4]。医院一般拥有强大的住院病人资源库,同时也可为门诊就医者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门诊就医者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医疗服务需求者,通过数据资料整合分析,可以将这些人群进行分类, 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科室,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给予健康指导,并对其进行跟踪治疗;为康复期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康复指导,随时纠正、解答其在康复期存在的不科学行为和困惑;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情感、精神状态、营养、饮食、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指导,定期开设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于高端人群可根据其需求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方案,实施俱乐部会员制服务。医院实施健康管理的优势在于专科比较齐全,设备比较齐全。
3.1.3社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现行的医保制度主要是对患病的参保人给予事后经济补偿,分散患病带来的损失,但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结果患者越来越多,并集中于大医院治疗。医疗保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病(尤其是在后期)费用的控制上,同时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1]。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新理念,将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引导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能够将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又有利于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
3.2推进健康管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患者构成了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而医患之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患者的人,医生对医疗知识和技术有足够多的了解,在我国,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缺乏,患者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医疗资源分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从而不再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劣势,能够对医疗活动的疗效有合理的期望,通过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更好地促进健康水平。健康管理这一形式将医生和患者放在了同一位置,医患双方地位平等、目标统一,医生较容易赢得广大患者(潜在患者)的信任,这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218.
[3]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4:50.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心理
创伤骨折是一个伤害性刺激已成共识,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即“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除创伤骨折外,疼痛、恐惧、手术、感染和组织缺氧等均可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1]。创伤骨折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2-4]。作者等研究发现: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及时的心理治疗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5]。但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的研究不受重视,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对此类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课题采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300例,男204例,女96例,其中桡骨下段骨折214例,尺桡骨骨折55例,肱骨骨折31例。随机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18~30岁,B组31~50岁,C组50~65岁。研究对象的条件:愿意接受心理测评,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研究对象排除自残者、遇袭者及病理骨折的患者。在患者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当天及术后第4周,由专人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即问即答形式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SCL-90评分为5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指数=总分/90。以总分>160分或任何一因子分>2分判定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分数愈高,心理健康水平愈低。
1.2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配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和术后第4周的心理状况:①SCL-90总分和多因子高于全国常模;术后第4周均明显改善,仅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A组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后第4周,SCL-90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和术后第4周的SCL-90分数比较()
比较项目
手法整复术当天 术后第4周 全国常模
A组 B组 C组A组 B组 C组 总分指数1.93±0.51②③④ 1.72±0.33① 1.75±0.38①1.63±0.62① 1.58±0.59① 1.61±0.62①1.45±0.39躯体化2.19±0.52②③④ 1.90±0.52② 1.89±0.56②1.84±0.62② 1.79±0.56② 1.7±0.68② 1.37±0.48人际关系1.93±0.43① 1.89±0.39① 1.81±0.43①1.55±0.42 1.61±0.53 1.60±0.471.65±0.61焦虑2.21±0.38② 2.15±0.51② 2.11±0.42②1.69±0.46② 1.72±0.44② 1.67±0.52②1.39±0.43恐惧1.85±0.29② 1.78±0.32② 1.75±0.41②1.51±0.38② 1.55±0.32② 1.56±0.48② 1.23±0.41精神1.63±0.22① 1.58±0.29① 1.55±0.36①1.39±0.25 1.36±0.33 1.32±0.461.29±0.42强迫1.49±0.42 1.42±0.39 1.49±0.421.52±0.52 1.58±0.46 1.65±0.491.62±0.58抑郁2.07±0.58② 1.92±0.52② 1.98±0.47②1.63±0.44 1.57±0.49 1.56±0.521.50±0.59敌对1.39±0.38 1.35±0.41 1.41±0.391.42±0.42 1.49±0.48 1.47±0.391.46±0.55偏执1.49±0.52 1.44±0.48 1.46±0.551.39±0.48 1.37±0.42 1.40±0.44 1.43±0.57其他1.43±0.49 1.41±0.42 1.45±0.351.33±0.39 1.32±0.42 1.36±0.511.39±.036注:与全国常模比较:①P<0.05,②P<0.01。手法整复术当天:A组与B组比较,其中③P<0.05,其余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其中④P<0.05,其余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均P>0.05。术后第4周,三组中任两组间比较,均P>0.05。
3 讨论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机体的一种状态。亚健康问题实质是心身问题,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应激、情绪激惹、行为异常造成的,同时与个性特征、人格缺陷、性格怪僻也有密切关系[6]。WHO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人口的75%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对各年龄段人群的中、小样本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为65%左右[7]。本研究通过对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使用SCL-90进行调查和分析,提示此类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①外伤骨折患者SCL-90总分指数较高,在躯体化、焦虑、精神和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SCL-90总分指数、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精神和抑郁均高于全国常模。手法整复术当天患者焦虑和恐惧的症状更明显,可能是由于骨折后功能障碍和外伤、无麻醉下手法整复和术后的疼痛所致。其机制可能与创伤骨折引起的受害者产生应激反应,即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水平的变化有关。如刺激超强而且持续,应激反应过度,造成机体损伤,产生慢性疾病表现;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远期影响[8]。②陈梅等报告了通过研究不同年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部分骨折患者出院后存在心理问题,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严 重[9]。而本研究:18~30岁年龄段的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而且焦虑或抑郁更明显,这可能与患者较年轻,生活经历短,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有关;Patterson M报告:青少年外固定后会引起恐惧焦虑、人格改变,严重可导致自残或轻生;应特别关注[10]。③手法整复术后第4周与术后当天相比,焦虑、恐惧和精神等症状已明显改善,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没明显差别,这可能与伤肢肿痛基本消失,骨折初步愈合;但尚未完全康复有关。换言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关系密切,呈平行关系。
上肢闭合骨折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患者骨折后在门诊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也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上应结合门诊治疗的特殊性,对特殊的心理障碍易感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骨折愈合和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2] Patterson M.Impact of external fixation on adolescents:an integrative research review[J].Orthop Nurs,2006,25(5):300.
[3] Evans AJ,Kip KE,Boutin SM.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ain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J].J Neurosurg Spine,2006,5(3):217.
[4] 石荣光,李冬梅,王 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21.
[5] 莫菊英,刘 莉.地震受灾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J].护理学报,2008,2(增刊):77.
[6] 周 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4.
[7] 赵瑞芹,冯 敏.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J].国外医学情报,2000,23(3):3.
[8] 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
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6
>> 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 失业大学生生存现状研究 张枫霞和她的《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 经管类大学生校内实习平台的构建: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内外大学生拖延问题研究述评 田径运动对提高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生存质量的作用分析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实证研究述评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对农村大学生生存境遇与思想现状的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生存体验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生存境遇的异化与规避 点燃大学生生存能力引线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剖析与构建展望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生活目标与习惯养成研究 近年来国内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8.
[2]李源源.“场域一惯习”理论视角下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彭洲美,邹立君.切实改革职业教育课程 全力扭转学生生存状态[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4]周逸群,陈平水.学生生存状态研究的理论框架建构[J].长治学院学报,2006,23(6).
[5]邢奥.关于“90后”大学生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5).
[6]朱煜.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说起[J].理论学刊,2012,(1).
[7]邱海燕,项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生存状态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6).
[8]林晋,骆莎,胡来阳.网络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1).
[9]陈世荣,张锐,吴朝波.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研究――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