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1

关键词:苯的危害;原因分析;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化工产品,不管是吃、穿、住、行还是各种精神领域的需求与放松,都与化工产品紧密的相连。化工产品是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产物,更是当前社会的标志。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一个以各种化学添加剂为主要的原料加工体系,而这些化学添加剂大多数都为有毒和有害物质,其不单单是对人身体造成健康影响,更造成周围及环境的破坏。当前的化工厂一般都是沿河而建,其各种废料和杂物对河水造成污染,进而造成整个河流流域人们的身体损害。化工危害是当前重大危害之一。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开始对化工厂进行相对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为便于设备的操作和管理,部分厂房内根据需要建有岗位操作间。这些厂房、泵房和操作间都是毒物危害较集中的地方。

1、苯的健康危害

苯是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材料,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在当前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苯的产量和生产技术是当前各个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衡量标准和水平计量器。苯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质。

(1)侵入途径:吸人、食入、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3)急性中毒: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4)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然延长‘1I。

2、作业场所危害原因分析

(1)某化工厂含有苯泵房和厂房19个。分布在6个车间的6套装置及罐区中,直接输送苯的泵问有2个。其它泵间和厂房的介质中含有微量的苯。这6套装置分别建于1971—之002年。采用的设计规范为《车间空气卫生标准》(TJ36—79)。设备密封的选型,特别是机泵类动设备的密封基本选用机械密封。经观察,经常切换的机泵的机械密封非常容易泄漏。而且国家对机械密封的泄漏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轻质油每分钟不超过10滴,重质油每分钟不超过5滴。即允许设备机械密封泄漏。所以,按照《车间空气卫生标准》(TJ36—79)苯最高容许浓度为40 m∥m3,按这个标准进行设计和选用的设备,轻微泄漏对作业环境的影响是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但是,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只要设备有轻微的泄漏,作业环境苯浓度就会出现超标现象。即使通风机向外排毒,也很难保证作业场所不超过国家标准。加之某化工厂地处东北高寒地区,冬季里生产厂房门窗紧闭,为防止设备冻凝,墙壁上安装的轴流风机不能长时间开启,这样,毒物排不出去,在室内聚集,形成超标现象。

(2)设备检修,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要切换备用设备进行运转,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各种设备都是处于一种长时期运行的过程,其是一个系统的操作流程。在对已出故障的设备在检修的过程中要进行跟换性的维修过程。首先对设备及管线内的介质进行清扫,然后打开设备进行检修。设备检修的次数越频繁,厂房内的职业危害超标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在设备检修前,设备和管线内的介质即使进行了清扫,设备内还是有残留的介质,当打开设备时,这些介质就会挥发到厂房的空气当中,这时往往是职业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出现有害因素超标

(3)由于苯是一种易溶物质,因此在存放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严密的存放场所,并要进行不定期的观察。在机械密封中容易引起泄露问题,一个泵问,如果有一台泵在维修,设备打开后,残余的液体挥发到厂房空问,整个厂房都会受到影响。

(4)设备管线的静密封泄漏。静密封点泄漏,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静密封泄漏也是造成厂房内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

(5)化验分析人员没有详细了解采样现场的

3、整改措施

随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逐渐严重,国家对化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逐步的认识,同时开始对化工企业实行逐步的整顿措施,在不影响其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设备和生产程序的整顿提高其生产质量,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保证其身体健康。

(1)由于原设计的设备选型已经不适合现行的国家规范,所以在当前整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发掘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超标的现象。新设备选型是解决超标现象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方法。室内设备更新时,在选型上要注重设备的泄漏问题,尽量选用不易泄漏的本质安全型设备,使车间空气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

(2)要对各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系统化的维护方针。通过对各种设备的维护保证施工过程中对人身体损害的降低。设备大修时要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扫,当设备打开时要进行通风排毒,由化验分析人员进行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

(3)减少维修次数。经常切换的机泵,在选用机械密封时要考虑设备的泄漏问题,尽量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提高维修质量,避免设备维修时对作业环境的污染。

(4)杜绝静密封点的泄漏。选择适合介质温度、压力的垫片,经常检查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5)加强化验分析人员采样和分析技术的培训。化验分析人员要详细了解采样现场的共存物种类,排除共存物对苯数据测定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J。

(6)在化工厂生产过程中要加强车间的通风系统,通过同等系统将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毒素排出到室外,通过空气的稀释来逐渐降低其危害。加强通风,毒物及时排出室外。通风设备是室内排毒的重要手段,要向重视生产设备一样,重视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设备完好,满足室内通风的需要。

(7)改革监测周期,由定期监测,改为跟踪监测。当设备打开准备检修时,监测部门到现

场进行监测,作业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后,才允许作业。

(8)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岗位人员巡检和其他作业时,要做好自身防护。车间配备的相应的防护器材要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待用状态,满足日常和应急的需要。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2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涅水六价铬(Cr6+)污染现状及污染源。方法将涅水源头区的哈勒涧河上游设为对照点,按涅水流向将A泉、涅海渠、哆吧水源地、扎马降、酉钢桥设为调查点,于1996-2003年采集上述地区的水样并对Cr6+含录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A泉Cr6+平均含录为45.192mg/L,涅水上游涅海渠、下游扎马降、酉钢桥断而水中Cr6+含录逐年上升,哈勒涧河上游至2003年为i1一仍未检出Cr6+,2003年哆吧水源地首次检出Cr6+(0.007mg/L)、结论A泉附近的青海海北化下厂是涅水上游Cr6+污染的主要来源。

湟水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1996年以来环保、水利等部门在涅水的多个段而检出六价铬Cr6+,部分时间段其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03年西宁哆吧水源地水井内又检出Cr6+。为摸清Cr6+的污染来源,为下一步污染源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消除饮用水源地的Cr6+污染威胁,我们对湟水上游主要段而及相关水源地水中Cr6+含量进行较长时间的监测和污染源分析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根据涅水各段而历年监测结果、湟水水系状况分析和工业污染调查背景资料,将湟水上游的海晏县、西海镇和哈勒涧河上游段至涅水小峡口确定为木次调查的区域。按水流方向将A泉、湟海渠、扎马隆和西钢桥作为主要调查点,将位于湟水源头区的哈勒涧河上游段作为对照点,见图1.

1.2Cr6+的监测方法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一苯碳酞一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r6+的含量[1].

1.3工业污染源调查范围

根据湟水各段而Cr6+监测值和工业分布情况确定处于涅水上游的西海镇为起点。起点以卜沿涅水流向至西宁小峡口的汇入湟水的各支流所包括的流域范围内的各工业企业,特别是将有可能生产和外排含Cr6+的有关企业列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沿湟水涉及调查的州、市、县为海北州、湟源县、湟中县和西宁市区。

2结果与讨论

2.1湟水各段而Cr6+含量

表1显示,湟水源头区哈勒涧河上游段而,即木次调查的地表水对照段而,水中均未检出Cr''''6+,表明到目前为止对照段而及其上游尚未受到Cr6+的污染,河水处于清洁状态。位于青海海北化工厂西侧约800m处

的金银滩草原A泉受青海海北化工厂铬化合物的污染,其Cr6+含量范围为25.0081.20mg/L,平均超出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三类标准(蕊0.05mg/L)的900倍以上,最高超标达1623倍,说明该泉水己受到严重污染,并呈现逐年升高之势,沿河而下的扎马隆段(该段而为国家控制清洁对照点)和西钢桥段而也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枯水期,扎马隆、西钢段而经常出现水体Cr6+含量超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1类标准现象,说明涅水己经受到Cr6+的污染。1997年以来水利厅每月1次的水质监测资料显示,受青海海北化工厂铬化合物污染的影响,涅水西宁段地表水Cr6+浓度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在涅水枯水期Cr6+超标史加严重,超标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1997年全年仅有1个月的监测值超标,而2000年达到9个月监测值超标。2003年5月,6月连续两次在西宁哆吧水厂靠涅水岸的1号井内首次检出Cr}+,浓度分别为0.007和0.006mg/L,虽均未超出GB3838-2002标准,但己对水源地的安全构成威胁。2003年5月与1号并同时采样监测的涅水哆吧段地表水Cr6+浓度为0.159mg/L,超出GB3838-2002中Cr6+III类标准(0.05mg/L)的2倍。

2.2污染源的确定与分析

污染源调查显示,涅水西钢段以上涅水流域内除原青海海北化工厂外,未发现其它可能对涅水有Cr6+污染贡献的排污单位,即原海北化工厂是调查区内涅水上游段唯一有含Cr6+污染物外排的污染源。我们对该厂的详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该厂位于海北州涅水源头区金银滩草原上.基上为卵砾类上1989-1999年生产红矾钠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治理污染设施未投入使用等原因,造成大量含高浓度Cr6+生产废水、部分母液直排外环境;临时堆渣场、该厂破产后丢弃的工业含铬原辅材料和留存于厂区的生产废弃物经淋、渗等方式极易进入地下水,因为该区地下水位埋深为0-9.5m,表而为砂卵砾石层而无隔水层分布,极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含Cr6+化合物随地下水流向山东向西,在距厂区以西约0.8km处周围形成泉群(主要以A泉为主)外泄,经沼泽约以12.7x104m3/d的流量排入涅海渠和哈勒涧河。该泉水的多年监测显示,泉水中Cr6+超标平均在900倍以上,己成为排入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我们根据生产工艺及可能的污染途径对该厂排放的Cr6+进行了平衡测算,结果显示现滞留于金银滩含水层中的CT''''6+量约为978.61t。调查还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哈勒涧河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涅水的源头;哈勒涧河下游的东大滩水库是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涅水下游的哆吧水源地又是为西宁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均属环保敏感区域,对水质要求较高,属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取水于哈勒涧河的的涅海渠Cr6+浓度为0.188mg/L,而对所灌溉的农田、农作物、生态灌溉区和灌溉区内人群的污染影响也不可忽视。原青海海北化工厂留存于环境中大量含Cr6+污染物就是随水流经以上涅水区域对涅水干流和水源地造成污染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原青海海北化工厂受Cr6+污染的厂房及土壤和已渗入地下的Cr6+化合物是造成厂区周围地下水、涅水上游段地表水和西宁哆吧水源Cr6+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其对环境的威胁极大。防止Cr6+对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治理污染源已显得十分迫切。只有加快对海北化工厂的污染治理,彻底铲除Cr6+污染源,才能有效扼制Cr6+污染在涅水流域的持续发生和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有关部门还应对此继续子以高度重视。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3

浙江绍兴,一座历史上因水闻名的城市,悠久的水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河姆渡时期,然而当地人曾引以为豪的“酱缸”、“酒缸”、“染缸”,如今却变成了让当地人不堪重负的“毒缸”。

全国关于“癌症村”的传闻近年来不绝于耳,更有媒体制作出了中国“癌症村”地图,在地方政府遮遮掩掩不肯“认领”的同时,环保部日前印发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终于承认,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共有164个纺织工业集群,拥有超过5万家纺织工厂,主要集中于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绍兴市绍兴县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纺织企业9000余家,印染产能约占全国30%,因而也被誉为“建在布匹上的城市”。

然而,这个GDP功劳簿上的大功臣却变成了水乡恶变的罪魁祸首,在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绍兴滨海工业区及周边已经有多个“癌症村”出现。

不是绍兴一座城在,同样沦为生态难民的还有毗邻的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及周边的村民,在那里同样集聚纺织及其相关的化工企业。

这两个工业园区位于因潮水闻名的钱塘江畔。化工污水经过巨大的排污管进入钱塘江,而后顺流人海通过杭州湾汇入东海。

江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如今则见证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罪孽,这条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的江河犹如一条被污染企业吞噬的巨龙,浑身溃疡、苟延残喘。

谁说没有原罪?谁还敢说没有原罪!浙东地区的人民正在为过去30多年发展中的污染埋单。

这里的发展模式仍在被其他地区复制,随着产业的转型与转移,一部分污染企业正在或者已经被当作香饽饽引入中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

如果执迷不悟,悲剧终将一并被复制。

祸起开发区

从山清水秀令人羡煞的小乡村沦为姑娘们谈嫁色变的“癌症村”,杭州市萧山区坞里村用了不到20年。

现龄45岁的坞里村村民韦东英见证了这个过程。20多年前,广西柳州姑娘韦东英向往坞里村的清秀与富足,经小姐妹介绍嫁给了年長她13岁的坞里村村民邵关通。邵关通是一个靠在钱塘江捕鱼为生的渔夫,彼时的钱塘江水清澈见底,韦东英向记者回忆说,那时邵关通出船时都不用带饮用水,渴了直接从江里舀起水就可以喝。

那是一段至今仍令这对夫妇神往的日子。每逢3月,江里的海鳗苗多得舀起一碗江水就可以捕获几十尾。海鳗苗被誉为水中的软黄金,畅销日韩等国,年轻时的老邵因此被韦东英视作“小老板”,“海鳗苗出口时论尾卖,捕捞时因为多,论斤卖。”邵关通追忆。

这样的场景早已不见。3月6日这天,邵关通与其他渔夫驾船在钱塘江捕捞了两个多小时,6条船总共收获了不过20多尾鳗鱼苗,虽说每尾可以卖到30元,但总收入仍相当微薄。而且,江上作业与危险相伴,一名船夫捕鱼时不慎落入江中不幸殒命,老邵只得与渔夫们一起捞尸体。

韦东英谈起20年间的变化怨声载道,直呼:“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地球要被祸害完蛋了。”

坞里村共有村民1000多人,随着城市化的扩建,逐渐与附近的赭山街道混居,根据官方的资料,位于坞里村的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0月,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可以说,坞里村的梦魇就此开始,工业园区陆续入驻了至少20多家化工企业,涵盖印染、制药等化工领域。不过,最初,村民们并未察觉不妥,尽管耕地因为工业园区的建设“说征用就征用了”,韦东英们还是指望着园区的建设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点实惠。

“那时候化工厂是直接排污的,五颜六色的污水直接排入内河、钱塘江。”韦东英说,村民们最初以为这些厂离他们的住宅区还有一点距离,不会有什么危害,直至后来发现污水被排入了耕地,水稻地挖开,地里渗出的水都是五颜六色的,村民们担心这样种出的水稻有毒,但工厂的回答却是“没事”。

除了污水,化工厂还肆无忌惮排放废气,这些废气有时候像臭鱼味、有时像樟脑丸的味道,更多的时候因为多家一起排放,混在一起说不出来是什么气味。“熏得我们胸闷,夏天关着门窗都挡不住。”韦东英还抱怨,因为废气中夹杂酸雾,家中的金属器皿迅速被腐蚀。

1996年,南阳工业园建成4年后,坞里村的村民们便因为不堪忍受环境污染的折磨开始集体上访了。“化工厂越建越多,规划中与村民居住区相隔的绿化带没有建,厂直接开到了家隔壁,一米的间隔都没有了。”韦东英指着屋子西侧的一家化工厂说。

当地政府曾组织坞里村民进行血检并对坞里村的地下水进行检测,韦东英也曾被要求参加抽了血,然而这两份报告至今未能公布,有村民曾将井水送至外地检测,但检测报告,当地环保部门要求不能公布,理由是“否则天下就要大乱了”。

一边是检测报告秘而不宣,一边是村民们要求化工厂搬迁,当地政府与村民们谈判后答应给坞里村引入自来水,而此前坞里村民一直喝的是井水。

“地下水被污染,不能吃!”成了村民们的共识,近20年来,坞里村民一直持续不断地反映问题,要求或者将化工厂搬迁,或者将村民搬迁。因为迟迟不见“说法”,不少村民陆续放弃了上访,韦东英夫妇却坚持了下来,2004年左右,他们开始带头奔走相告,成为民间环保斗士,并在2005年被评为“浙江平民英雄”。

与污染企业作斗争,对这对夫妻而言是艰难而又孤助无缘的,在发现污染企业偷排后,他们致电萧山区环保局,但环保局的人姗姗来迟,等他们赶到现场,企业已经得到消息停止排污了。为了抓到证据,韦东英用废弃的饮料瓶装上偷排的污水,但环保工作人员说这不能成为证据,无奈之下,韦东英又拍照取证,但环保局认为照片不能说明问题。

“当时我们举报,环保局还曾埋怨,说企业排污都交了钱的,你举报干什么呢?!”韦东英不解。

持续的抗争终究还是有了一些成效,不过所谓的成效在韦东英看来却是一个莫大(博客,微博)的嘲讽,因为污染不是减轻了,而是变得更隐蔽了。

当地政府曾许诺三年内搬迁化工厂、解决村民的生存问题。“他们说让这些厂再生产三年,我就问了,污染好比杀人,假如杀人犯跟公安局说等三年,让他再杀三年人抓他归案,公安局能同意吗?这是同一个道理!”邵关通有些愤懑。

如今三个三年快过去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离居民区远的化工厂搬了几家,但近的却没有搬,这是什么道理?而且化工厂还在批建。”韦东英曾举报新建的一家“彩瑞化工”,但环保局对她的回复按照韦东英的口述是:“这个名字是难听,我们建议改名杭州彩瑞。”

“污染的问题,难道改一个厂名就可以解决了?”韦东英不能接受,对环保局扮演的角色很失望。

这对夫妻每天坚持巡查村旁的内河与钱塘江,在江畔有一个南阳污水收集中心,按照官方的说法,园区所有的工业污水都将通过管网进入污水收集中心而后进行污水集中处理。

不过,韦东英夫妇发现污水收集中心的机器几乎不运转,“你看,都生锈了”,她领着记者站在防洪堤上俯瞰污水收集中心。

3月8日上午10点,韦东英发现沿塘河上的赭山湾闸又开始放闸泄水了,黑乌乌的内河水直奔钱塘江。

“隔几天就放一次,潮水来了就把污水排进钱塘江,再从另一头把江水引入内河冲兑。”

记者看到,即便冲兑后的沿塘河水也是一片乌黑。

死亡名单

韦东英对萧山区钱塘江各段的排污口了如指掌,她怀疑工厂仍有暗管偷排,因为在厂区工作的外地打工者不止一次规劝她:“大姐,你们别告了,越告越糟糕,他们现在都在厂里打暗井,污水通过暗井排走。”遗憾的是,韦东英找不到证据,因为工厂她是绝对进不去的,她告诉记者,化工厂排气排水多在后半夜,且有人在江堤上守着,“他们拿着对讲机,看到我来了,就用对讲机通风报信:韦东英来了,你们快关阀。”

这对民间环保夫妇对记者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诸多村民的印证。不过坞里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已经不是污染了,这个问题已经现实存在了近20年。韦东英悲哀地控诉:“老百姓有几个20年可以等?”从化工厂出现,坞里村的癌症病例就开始逐日增加,时至今日这个小乡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韦东英家中保存着一份她在2004年至2005年间记录的村里癌症患者与死亡名单,从1992年至2005年,坞里村有近60人患癌症去世,年纪多在四五十岁,最年轻者20多岁,记者翻看这份沉重的死亡名单,发现村民们所患的癌症多是肺癌、胃癌、肝癌。

2005年后的癌症病例韦东英没有做统计,因为她和村民们逐渐灰心了,“村民们后来不再配合调查,问我,调查了又有什么用,我没法回答人家。”但是韦东英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七八个人因为癌症去世,“这里难道不是癌症村?”

韦东英后来还曾做过一份《环境污染基本调查表》,记者摘录了几则——

案例一:1962年出生的赭山街道村民冯志光在表格中写道,自己患有肝癌,妻子患有子宫肌瘤,曾看见企业直接排污,“现在盖住放,夜里九点以后气味浓,门窗打不开。”“井水不能用,以前水产品质量好,现在买回来有气味,不好吃。”

他抱怨说“(污染的问题)和街道说过,没有用。”“给我一点钱看病。”在期望一栏,他写下了“想环境(好起来),下一代不要患癌。”2009年6月12日,冯志光填写了这份表格,不到半年后,他不治身亡。

案例二:坞里村民王江平,2008年6月在调查表中自述:“本人感觉感觉身体不适,附近人得癌多。”此后不久,在检查中,王江平被发现患有肺癌,痛苦挣扎4年后凄惨离世,卒年54岁。

在这厚厚的近60份表格中,村民们对家乡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部门、街道、村委的渎职抱怨连连。

51岁的村民曹建妙质问:“为什么坞里癌症患者多,叫领导答复到底为什么!”而41岁的村民冯东海则直言不讳,不愿意读一些关于水污染的问题和法律维权的专业书籍,因为“老百姓靠政府为民办实事才有用,读书没有用”。

韦东英谈起这些案例唏嘘不已,忍不住抹泪,“老百姓心疼环境有什么用?老百姓的痛苦有谁能放在心上?”

坞里村最让人心酸的癌症家庭是一户丁姓人家,50多岁的父亲与30多岁的儿子前两年陆续患癌去世,如今留下老妇独守空房。

村民们多怀念当初的青山绿水,那时候河里鱼虾成群,然而现在捕获的鱼吃起来有一股怪味,韦东英说丈夫不久前捕获一条野生鲫鱼,卖给人家,结果买家上门抱怨烧鱼的过程中满屋子都是怪香味,有点像樟脑丸的味道,没敢吃,扔了。

除了癌症高发,坞里村民的血液病也比较普遍,33岁的村民陈奇原本是一个外科大夫,如今却因为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在家养病。陈奇脱去衣服,浑身的红疙瘩让人不寒而栗,他说这是免疫体统破坏后的病症,严重时呼吸困难,走路都艰难,因为瘙痒难忍,常抓得皮开肉绽。他去萧山当地医院治疗,医生直接问他住在哪里,当听说是坞里村后,医生断言与污染有关,他又去上海华山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只有远离污染才能痊愈。8年来,陈奇因为病患痛苦不堪,工作也丢了,他怀疑病是家边上的冯氏彩钢板厂导致的,这家工厂距离陈家不过十多米,生产工序中需要在铁板上喷漆,而漆中含有甲苯,学医出身的陈奇深知苯类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但他却没有办法去索赔,因为家附近的各类化工企业多达20多家,究竟是哪家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他也无法说清。“污染是众人皆知的,但与癌症与疾病具体有什么关联,我们没有证据,政府也没给我们一个说法。”

陈奇想过搬离坞里村,他曾去海南休息过一段时间,身体明显好转,但回来后又复发。“没有那个实力搬离。”

“我们这里就是癌症村,我家边上死掉的就十几个。”他看着身边年轻人一个个离开,很为自己的前景忧虑。

韦东英的一户邻居在萧山环保局工作,根据韦东英的说法,这家人几乎从不让孩子住村里,周末偶尔回来一次也很快回城。

除了水,坞里村的土也被致癌物污染,村民们因此不敢吃本地种的菜,这更增加了生活成本。

“化工厂来了,我们的地被征用,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反倒赔了性命。”多个村民反映。

更多可怕事实

对于“癌症村”的说法,离坞里村稍远一些的红山村被公认为癌症村中的“头魁”,尽管官方至今同样不承认“癌症村”的说法。

红山村的癌症病发率比坞里村还高,原因在村民们看来很有警示意义——因为该村距离化工区比较远,上世纪90年代,坞里村民为污染问题抗争时,红山村的村民们觉得环境污染并不会影响到自己,因此照旧吃井水,用内河的水浇灌稻谷、蔬菜,收获的庄稼自家食用。直至2008年前后,红山村才通上自来水,但为时已晚。“当时没有意识到,现在进入癌症高发期了。”邵关通苦笑,“幸亏我们坞里村闹得旱,否则癌症还要比现在严重。”

记者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及周边的党湾镇等地同样存在多个类似坞里村、红山村这样的“癌症村”。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园区的工业污水集中至萧山临江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还一并处理周边11个乡镇的生活污水。

通过巨大的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排人钱塘江,但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该排污口的水样抽检发现其含有多类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氯代苯胺、全氟辛酸、氯代硝基苯、氯苯等致癌甚至生殖侵害残留物质。

因为怕本地人闹事,工厂并不招用本地人。印染厂的不少外地工人租住在坞里村及周边村落,村民们时常看到这些外地工人浑身红色、绿色,染料是什么颜色,人就是什么颜色,连眼睑都是五颜六色的。

有印染工人告诉记者,这些颜色几个月都洗不掉,咳出来的痰都是带色的,洗澡后,换上白衬衫,一出汗,领子都是红色。

村民们最可怕的传闻便是印染厂的污染会导致不孕不育,因此工厂怕承担风险,也不愿招收年轻女工。

邵关通常去“二十二工段”的这个排污口,他并不懂得专业的化学知识,但直观的感受足以让他对环境忧心忡忡,他眼前的污水有时候是红的,有时候是绿的,异味浓烈,“难道这就是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环境污染对整个地区的危害,南阳镇2012年征兵工作,270名应征青年,最终只有17名体检过关。坞里村去了17名应征青年,结果只有邵关通的儿子一人合格。

21岁的儿子如今远在他乡,邵关通、韦东英夫妇决定坚持抗争下去,虽然生命受到威胁,家中玻璃也被人接连砸破两次。

韦东英说她想不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为何得不到制止,“难道除了污染环境,就找不到赚钱的方式?难道中国的发展非要延续外国的老路?”

因为污染的问题,坞里村的村民们与村干部产生隔阂,并指控村干部们被化工厂一点点蝇头小利就收买了。

邵关通期望将村民们整体搬迁,因为化工厂已经事实存在了。搬到哪里就会污染哪里,“地球哪里有那么多地方好让他们污染?”

另一个“癌症村”

离开萧山,驱车往东不过半小时路程便进入绍兴市,杭甬高速公路绍兴出口下来就是三江村,这是绍兴地区坊间“知名度”颇高的“癌症村”,当然,地方政府不认可这个说法。三江村几乎是坞里村的翻版,同样因为印染等化工企业的包围,水、土壤、空气被污染,年轻人们“逃离”,外地工人与本地老人留守。

66岁的乡村医生林张木退休后坚持在村里的小诊所义诊,因为接触的癌症病患多了,他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遇到一些可疑病例直接建议患者家属送去大医院做肿瘤检查。

这个5000多人的村子据他所知至少已经有80多人患癌去世,“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村民们都说这里是癌症村。”

在这位乡村医生看来,癌症高发肯定是不正常的,罪魁祸首就是附近的化工厂。三江村的村民也盼望着搬迁,但因为拆迁成本高,这项工程进展异常缓慢。

在三江村往北数公里便进入绍兴滨海工业园区,这个园区是浙江省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已经初步形成了纺织制造、石油化工、聚酯纤维、生物医药、包装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集群,其中印染年总产能达到50亿米,占全国十分之一。

公路沿途尽是印染及相关的企业。联发化工厂等企业沿着一条内河排列,河道外侧就是海湾。记者面前的这条内河臭气熏天,而联发化工厂与内河相隔的围墙外正有两个工人安装摄像探头。

见到记者拍照,工人很警惕,当地环保人士——90后青年徐磬石认为在围墙外安装探头针对性很明显。

车子顺着防洪堤一路开,每过一个化工厂便是一种气味,附近新三江闸附近的两个渔民告诉记者,风一大,各家工厂的气味混合在一起,能将人熏晕。

6月7日这天,66岁的渔民高明亮从凌晨2点开始在新三江闸外的海湾捕鱼,直至下午2点记者到访,才捕获十几斤鱼,而早年,一个小时就可以捕获一百多斤。高明亮告诉记者,新三江闸隔几天就打开一次,联发化工旁边的内河的臭水排人海湾,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黑龙轰隆隆扎进海湾。

“鱼死的死,逃的逃,捕到的鱼有种奇怪的味道,像是柴油味。”高明亮坦言,这鱼他们不敢吃,只能卖给不知情的人,“一个人只能卖一次,上了一回当,下次就不会再买。”

顺着滨海大道继续往工业园区深处,印染企业更多,最具代表性的新二村被浑厚的化工味包围,但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闻不出来了。新二村周边的内河已经悉数被工业污水污染,成为村民们眼中的毒水,“一沾手就会发疹子”。

2012年5月8日,因为滨海工业园区一家印染厂管道爆裂,新二村一条三四百米長的河流瞬间被染成红色的“血河”,两天后才褪色。

如今居住在新二村的主要是外地来的工人,村民郭大爷透露,新二村同样被视为“癌症村”,地表水被污染,地下水同样不能饮用,村民们守着水却愁水吃。

郭大爷与其他村民一样将房子出租给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来的工人,一名正在洗鱼腥草的女工告诉记者,她今年快50岁,在附近一家印染厂做工,刚到这里,早她到来的老乡就告诫她不能饮用井水,河水更是碰不得。

工人们如今都从工厂里提自来水回来洗菜、烧饭,在这片水乡,水成了贵重的物品,郭大爷家有一口水井,虽然只能用来洗衣服,但也供不应求,郭大爷在井旁写了一个告示:“不住我家,不准用水。”

滨海工业园区各家企业的污水同样通过管网汇入当地的污水处理厂——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日处理能力,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以处理印染废水为主的综合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10万吨,雨水、污水管线据资料显示高达290公里。

在这家污水处理公司不远处是一家名为绍兴环兴的污泥处理公司,巨大的烟囱正在冒烟。

徐磬石2010年组建了绍兴当地的一支民间环保组织,他告诉记者,因为污染问题,当地曾多次发生村民与企业的冲突。

在小徐看来,水与空气的污染是可以目睹的,但另一个隐患却容易被忽视——土壤。按照污水处理要求,每个企业的污水必须先在厂内进行初期处理,而后再进入管网,沉淀物中积攒了巨量污染物。

环兴污泥处理公司这样的企业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在绍兴地区也确实存在企业偷倒污泥的情况。

“这种污泥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所倒之处寸草不生。”小徐透露。

共同的宿命?

滨海大道东北方向的尽头便是杭州湾,3月7日这天,虽有雾霾,但仍可依稀看见杭州湾大桥。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处理后排放出来的污水便从这里排入杭州湾钱塘江内,附近一家工厂的工人告诉记者,排污时,污水通过管道喷出,在江面形成巨大的涡流,而污水的颜色则是五颜六色的。

水务部门看到记者摄像很警惕地询问。在这个排污口,绿色和平组织的抽样同样检测出了包括氯代苯胺、全氟化合物等致癌物质,甚至还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此类污染物质具有生殖毒性,常被应用于包括纺织品在内的多种工业生产。

记者注意到,针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检测报告,萧山与绍兴县环保部门均曾予以否认,萧山区环保局副局長朱海斌、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長胡剑都表示,“工业园区排放的污水都经过污水厂处理,符合国家标准。”朱海斌表示,工业污水即使经过了处理还是污水,不可能达到自然水那样的清澈。根据国家标准,只要该污水经过自然水的80倍稀释能够达到无色就是正常的。报告中提到的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烷、氯苯等有毒有害物质,朱海斌表示“国标”里面没有要求,目前国内环保部门的技术和设备水平也无法检测。

在滨海工业园区内的万丰化工厂附近,两名来自四川绵阳的万丰化工女工正在河道旁种菜,河道便与新二村那条曾被染成“血河”的内河相连。因为被污染,这条河如今被筑坝隔断,新二村的村民早已废弃河道两边的农田不再耕种,但两名四川女工不以为然。她们告诉记者,“化工厂与印染厂相比,很难说哪个毒性更大,为了生活,没那么多能力去讲条件。”女工的工资每月不足两千元,工厂每个月给她们发防毒口罩,但戴不戴就靠个人自觉,至于体检,“目前还没享受过”。

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的调研显示,绍兴滨海工业园区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的印染企业不乏一些国际服装品牌如Zara、Levi’s等的供应商。

纺织名城向世界输出潮流的同时却将污流留在了本地,地方官员摘取了GDP的果实,民众却在为生态危机埋单。

环保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4万多种,其中3000余种已列入当前《危险化学品名录》,目前,我国化学品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突出,发达国家已淘汰或限制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在我国仍有规模化生产和使用,存在部分高环境风险的化学品生产能力向我国进行转移和集中的现象。

指望国际服装品牌督促供货商控制污染物的使用排放,在现阶段无异于痴人说梦般的一厢情愿,何况对服装而言,有毒有害物的服装残留以及洗涤过程中对消费地的二次污染问题也同样严峻,不久前发生的上海“毒校服”事件,有毒残留的布匹就来自绍兴地区。

2010年,绍兴县印染超过170亿米的布料,并且生产了超过1.3亿件的服装,纺织业作为绍兴最大的支柱产业,占据当地工业经济总量的58,5%。然而,笼罩在癌症阴霾下的村民们对这些数字乐不起来,因为付出的环境代价实在太大,恐怕几代人都无法偿还。

绍兴滨海工业区的排污口再往东,绍兴上虞市的道墟镇亦有不少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那里也有“癌症村”。化工企业开到哪里,“癌症村”似乎便会出现在哪里。

上虞往东,宁波市慈溪地区,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成贯通,工业园区逐渐扩大,并已形成专门的印染区。来自那里的民声反馈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海产品产量削减,口感变差,老百姓们正在担心步入上游的后尘。

污水最终奔流入海,在有毒有害污染物中生長的海产品最终被端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餐桌,甚至更远。

毫无疑问,环境污染的危害绝不可能局限局部地区。同处一片雾霾天下,如果不控制污染物的使用、排放,癌症或将成为我们这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归属。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00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40万,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在全国不少大城市,恶性肿瘤已经超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死亡原因。

“如果我们就把这样一个环境留给我们的子孙,我们的子孙以后祭拜我们的时候也不会感激我们,他们只会问,祖先们啊,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啊。”

韦东英的这番话与喷涌的污水共同击打着我们的心。

洪河经舞钢市、舞阳县、西平县、上蔡县、新蔡县进入淮河,全長254公里。一些重污染企业超标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舞阳县城的生活污水也进入洪河。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4

关键词:化工污水;处理技术;优化策略

分类号】:X703

化工业属于我国的支柱型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然而在化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污水。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之后为了节约资金并不会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致使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河水的污染。并且由于污水的源头是化工企业,因此污水中还附有大量化工原料或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对周围的空气质量与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要想真正有效的处理好化工污水,首先需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上的处理。

一、化工厂污水的水质特征

(一)水质成分复杂

化工污水由于是经过化学加工之后原料产生的废水,因此水中会含有大量经过提炼之后的原料渣滓。且化工处理通常会使用一些溶剂类的材料来进行化合物的溶解,溶剂溶于水中,会加大废水的处理难度。

(二)污染物含量较大

在化工废水中,在工厂内原料与溶剂并不会完全100%的溶解,产生环状化合物。这种不完全反应会让一部分原料夹杂在污水中,随着污水一起排出。

(三)破坏水体平衡

化工原料经过处理之后产生的废水中会含有大量化学物质,这类物质中含有有机成分,对污水经过地区中存在的微生物是有害的。像是在河水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够起到调节水质平衡的作用,若是这些微生物被杀死,水中的平衡性就会被破坏,造成生态污染。

(四)含毒害成分大

化工污水中含有许多化学试剂,会形成许多毒害程度较高的物质,像是硝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因工业需要加入一些活性剂,从而在污水中产生表面活性剂或是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

二、微电解催化技术

化工厂产生的污水绝大多是都是属于有机废水类,具有高盐度与高浓度的特点,因此一直是环保部门致力研究的主题。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处理高浓度废水的最有效工艺,能够有效缓解废水中高盐度、高色度以及难以降解的问题,并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微电解技术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原电池”效应,通过设备中填充的填料来完成。在通电之后,水中的“原电池”数量会增多,并且这些原电池之间能够产生1.2V的电压差,形成微电解。微电解技术利用废水中水的特性,将其作为电解质,让电流在对其放电的状态下被还原或是氧化。从而降解其中的氧化物。在废水脱色处理上,微电解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助色基团或是发色基团进行破坏,将其基因链断开,以此来达到脱色的效果。在水中杂质的处理上,由于电解质能够让废水中的铁离子发生改变,由Fe2+变成Fe3+,因此废水的絮凝活性加大,并且微电解技术在使用时还会起到调节水中PH值的作用,在这种调节下,废水中很容易生成氢氧化铁跟氢氧化亚铁,其絮凝能力要比以药剂得到的胶体要高得多。在这种环境下,废水中的有机大分子、微小颗粒以及金属粒子能够被有效吸附,通过“氧化――还原”的方式来达到净化效果。

(一)微电解技术的特点

1、发生反应速度快

化工废水由于水量比较大,因此处理上不能够占用太多时间。微电解技术在对废水的反应上相应较快,处理过程较短,一般来说只需要一小时左右即可。

2、适用范围广

微电解技术由于是利用废水来作为电解质的,因此能够使用于大多是水质类的有机污染物,像是硝基、偶氟、卤代或是炭双键等。

3、二次污染程度低

微电解在对污水的处理中生成的铁离子或是亚铁离子在混凝效果上要比传统使用的混凝剂好很多,并且不需要在里面加入铁盐之类的物质,能够高效祛除COD,让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二次污染的程度较小。

4、使用方便

微电解技术对废水的处理能够在废水还在工厂内部时进行,也能够在废水已经被排出的时候进行。对于一些已经被定义为高浓度重污染的废水,微电解技术能够起到预处理功能,化工厂在对于这类污水的处理上可以先将其与一般程度的污水引出、隔开,再进行微电解的强化处理。

三、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是一种新发展出来的技术,主要是用强氧化剂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无选择性的快速处理。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技术是用强氧化剂为主要方式,其核心是羟基自由基,通过与废水中具有溶解性质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再使用催化剂来进行有机物的分解。这种多相催化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CODcr成分去除,让废水达到生化效果并将其中的有色基因祛除。

这种处理工艺通常是以催化氧化反应器的形式出现,通过添加氧化剂来达到污水治理的效果。氧化剂的添加要根据水质与周边环境来选择,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有二氧化氯、空气、双氧水以及臭氧。氧化剂能够加快OH羟基的反映,让其更快的发生氧化。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其脱色效率高达75%-95%之间,同时可以去除50%-80%的CODcr,提高B/C比至0.45以上。在对CODcr超过15万的农药废水处理中,多相催化氧化工艺也体现了极高的效率,经过两个小时的反应,对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废水性状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B/C比由0提高到0.3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加强,从而使后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成为可能。

四、膜生物反应器法

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以膜分离技术结合生物处理技术产生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这种系统摒弃了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膜组件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增加有机负荷,从而利用保持低污泥负荷来保持污泥量。

首先,污水经过除砂处理与一级过滤后,进入到厌氧区,这个流程提升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且让活性污泥增加了与污水的接触时间,提高降解力度;接下来污水回流入缺氧区,在缺氧区内,大分子有机物将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便于生化;随后污水流入好氧区,干物在这里被降解,同时完成硝化生物反应;接着污水回流至厌氧区进行反消化反应,这是的污水会脱氮;接下来,膜组件就能将这些经过处理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泥水分离分为两种情况,能够通过膜组件的被定义为清水,会流入清水池,而不能通过的污水会流入生物选择池。

膜生物处理只是整套工业污水处理中的一个流程、环节,对于整套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来说,除了气浮装置与机械过滤装置进行预处理外,污泥的后续处理与处置也是工业污水处理的内容之一。只有全盘考虑、精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膜生反应器技术,才能达到污水处理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结语:

化工厂的污水不同于生活污水,其无论是在污染性还是在处理难度上都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对于污水厂而言,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在不断地实践中研究化工污水处理更为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用更少的财力投入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曦予.化工厂污水处理站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

[2]游景海.化工厂污水处理站自动控制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5

清洁生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产品之后,继续防治的环保方法,从而达到减少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目的。它主要控制两个全过程:控制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指的是要节约资源、原材料和能源,尽量少用或者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工行业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就是要减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清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预防生产过程和产品对人类及环境的一些危险,同时又能充分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行业,现在我国许多化学行业都会应用一些化工生产技术并生产一些化工产品,很多都是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研究开发出来的。同时我国的化工工艺路线种类繁多且比较复杂,并且产品的收率也较低,其所用的原料中也有很多是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且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大多数都是在高温高压的下进行的,这些特点说明了化工生产行业是一个污染高、能耗高的行业。而且传统的化工生产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环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危害,因而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手段

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科学家和化学家们发明了从污染的起始阶段开始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先污染后治理(也叫末端治理)的环境治理方法已经被生产全过程控制所代替,以前所使用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被清洁生产模式所取代。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主要包含生产管理和改革生产工艺两点,就是要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来减少甚至避免废弃物的排放并且回收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清洁工艺与过去采用的生产工艺相比较而言,它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原材料、资源和能源,并采用了高效率、少污染的生产设备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减小或者去除了污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在化工行业的设计起始阶段引进清洁技术,可以使产品已有的生产工艺发生根本的改变;如果在产品现有的工艺路线中引进清洁技术,可以分离和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废弃物,从而达到无污染的循环利用策略。

三、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管理

清洁生产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管理,而好的管理模式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提高产效。经典的管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节约生产成本的投资,节约原材料的使用,做到少用甚至不用价格昂贵或者比较稀有的原材料,少用甚至不用对人体以及环境有害的原材料;做到物料的循环回收利用,可以采用回收处理的二次材料替代原材料。

(2)控制产品的清洁,保证产品干净无污染,在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用后不会污染环境且可以循环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这些包装原料必须容易降解且对环境无污染。

(3)在设计产品和提品服务时,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中。

(4)利用清洁干净无污染的能源,比如可以利用新型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能源,或者采用节能技术使用常规的能源。

(5)在处理废弃物时,可进行二次资源回收,循环回收利用,从而可以提高物料的循环利用率。

(6)生产的全过程必须保持清洁,减少或者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危险因素,应尽量使用高能效的装备,同时避免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还应保证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并保持卫生。

(7)循环可再生利用废弃物,下一家化工厂的原材料可以来自于上一家化工厂的废弃物。

四、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的原则

当然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管理必须遵循生产的管理原则。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无危害,保证清洁生产过程没有危险性,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不会产生污染大气、水资源以及土地的污染源,同时更不会危害化学工艺操作人员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个原则的实施有利于高效率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2)合理的组织生产,主要是指合理的利用原材料,优化产品的工艺路线,设计出低能耗和原料的生产工艺路线,减少人力物力的投资,并利用新型能源和新型原材料。

(3)系统性的清洁生产原则,如果要考察一个产品的化工生产步骤,就应该最先弄清楚这个步骤在全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重要地位,同时与之相邻的步骤以及后续的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要研发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就要注意它在工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原材料的出处来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以及它同其他生产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果要设计一个新的产品种类,就要从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者的使用等周期过程考察了解,除了要设计制定它的生产工艺,还要安排它使用完后的去向。

(4)综合性的清洁生产原则,化工行业应综合利用三废,从而实现三废资源化,一种产品的废弃物可以经回收后加工处理以转变为新的品种的产品的原材料,有时也可以直接回收处理再次生产该产品。比如应用吸附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膜材料等材料或者聚合、分离、萃取、吸附等技术手段,可以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有用物质的技术与材料。

(5)闭合性的物流,就是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这是和传统工业生产的主要区别也是最大区别,现在化工厂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外界供水、内部用水以及净水相结合,以达到化工企业用水的闭合性,尽量使化工厂做到无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6)全力贯彻实施三废污染全过程的控制以及综合预防治理的计划,控制三废污染的全周期,并从减少废料、预防污染的方面研究出合适的替代方法,尽可能的做到减少甚至避免三废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五、总结和展望

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范文6

政府被迫收回土地进行污染处理。

如果土地遭到污染,则其中的有害有机污染物,能产生挥发气体侵入室内,

长期生活在污染物周围,可能中毒、诱发癌症或导致遗传疾病。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武汉曾经异常辉煌。但是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武汉城区内大量化工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昔日的工业光环,却成了这个城市现在的“悲伤”。人们发现,搬迁后的工业用地“不干净”,工厂虽然搬走了,但是它们制造的“毒物”却在土地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开发时工人竟然中毒晕倒

最著名的是位于武汉江岸区的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占地160亩。但很多业主并不知情,这个小区全部坐落在原长江化工厂厂址范围内。为了给土地“解毒”,这个小区的开发商花费600多万对污染进行了处理,他们用塑料膜覆盖住受污染土地,再将运来的安全土壤覆盖在膜上。但百姓似乎并不认为这层薄薄的塑料膜就能挡住污染。

无独有偶,由于城市版图经历多年扩张,位于汉阳赫山的武汉农药厂原址现在也变成了繁华地带。2006年3月,赫山地块以4.055亿元被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竞得,但开发时发生了工人中毒晕倒事件,导致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在退还开发商土地款之外,又赔偿了1.2亿元,收回了土地。2011年5月11日,该地块启动修复工程,据估算,武汉市政府需再耗资2.32亿元为毒地埋单。

去年,《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的武汉另一块毒地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块地位于武汉硚口区古田化工区,曾归属于武汉染料厂,占地262亩,1965年由始建于1959年的国营武汉新康化工厂北部厂区、武汉香料厂、武汉扬子化工厂合并而成。1996年后改建成化工工业园,曾经有80多家小化工、印染企业在此进行生产。2009年停产,进行土地腾退工作。

为了治理这块土地,中央预算内投资5640万元,下达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640万元。该项目成为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启动的第一个,也是2012年唯一的一个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作为老工业基地,武汉只是全国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毒地”,甚至是“毒地”伤人的事件。而如果放眼全中国,这样“退居二线”的问题土地更是不胜枚举。以北京为例,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东南郊化工区和四环路内276家污染企业全部完成调整搬迁后,腾退出800万平方米的土地。但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搬迁厂房下的土壤中,不少都留下了污染物。2004年4月,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业时中毒,而这块地方原来正是北京的一家农药厂。

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最为普遍

所谓“毒地”,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受到过污染的土地。它们可能是曾经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一些企业曾经在上面进行过生产,并且产生了有毒有害物质;或者生产企业因为迁移、突发事故等,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总之,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带来风险和危害。

“毒地”受到的污染一般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几类。

有机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有机废弃物污染,比如工业生产中难降解的有机毒物。无机污染主要包括采矿、冶炼等行业产生的无机污染物,比如砷、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有害的酸、碱、盐等。生物污染,如一些未经处理的粪便、垃圾、传染病医院生活污水等有害生物种群造成的污染。放射性污染,指的是放射性核素污染物,使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磷肥和使用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也会造成土壤的此类污染。

在这些污染的种类中,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是目前较为普遍的。

“毒地”其实离每个人并不遥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表示,冶金企业往往有重金属污染,化工企业则是有机污染物的比重比较大。经过长年的生产,污染物早已渗透进工厂的土壤里。它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很可怕,很多年后,有些化学物质会在土壤里渗透得更深,甚至隔了30年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