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文化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快,高校中篮球运动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篮球运动的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来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文化精神及精神内涵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篮球运动 文化 精神
目前,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如火如荼[1]。而在我国高校中,篮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是最高的,篮球文化的普及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篮球运动文化的界定
随着现今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篮球文化,其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校中篮球运动的逐渐普及和发展的前提下,篮球文化在我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高校篮球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在校时间为时间,能够反映大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身体健康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2]。其主要的影响目标是当代在校大学生,主要包括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篮球知识的了解、参与的篮球运动以及其所在高校的篮球制度等。高校篮球运动主要是在“重在参与,全面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们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感受篮球文化,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从而促进高校篮球运动文化的整体发展[3]。
二、高校篮球运动的文化精神具体内涵
(一)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在高校教师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合理沟通,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而且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教学,寻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此外,学生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帮助。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在相同的目标下,所有队员互相配合,相互影响,团结进行合作,从而追求整个队伍的成功。
(二)公平公正的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是高校篮球文化非常重要的特点,首先是公平,在高校中由于学生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接受教育的差别,并且由于学生具有的体育天赋的不同,导致学生的篮球水平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好有坏,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够只看到学生当前的篮球水平,更应该注重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指导,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其次是竞争,篮球运动的实质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其不仅是两个团队间的竞争,也是队员个体之间的对抗,所以教师必须要将篮球运动的竞争精神贯彻到整个篮球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竞争性,通过竞争互相进行比较,从而促进高校整体篮球水平的提高。
(三)求新求强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民族的富强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是我国现今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4]。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在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基础上,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需求加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从而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体育创新型人才。而由于篮球运动在高校中具有的独特魅力,其整个过程的不确定深深的吸引了当代大学生,所以篮球教学的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对篮球运动员来说,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但是这个创新是建立在遵循篮球规则和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们对篮球规则和篮球运动的规律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鼓励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多发挥创新思维。同时这样还能使学生们认识到,走入社会后和在篮球场上是一样的,不仅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则和规律,还应该具有创新思维,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四)求真求实人文精神
从我国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体制来看,许多当代大学生都缺乏人文精神,体育人文观念非常弱[5]。体育人文观念的实质在于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作用发挥出来。体育人文精神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人性,即人的尊严,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需要自尊,也需要对别人保持尊重,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则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二是指理性,即思考真理和追求真理。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真理主要就是指考虑教师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合理性,这是当代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三是指超越性,即追求生命的意义。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要明确学习篮球目的,认识到学习篮球并不是为了学习篮球技术,为了胜利,而主要是为了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去认识篮球,了解篮球文化,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篮球运动文化精神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大学生的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范勇.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方法及价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30.
[2] 侯小胜.大学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探析[D].郑州大学.2011.
[3] 王智超.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2(12):117-118.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术艺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通过美术知识的探索、学习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为学生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乐学的基础上有意识、有计划地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创新精神。
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最早记载重要的人类文化的载体是美术作品。在现代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及其表达形式来传达个人的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观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欣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品味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并从艺术作品中获取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
例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还有古希腊的彩陶文化等都渗透着当时那个年代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高尚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美术艺术作品。教师可为学生精心选择一些人类的艺术精品,并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欣赏和评价,这样会促进小学生更富有理性的欣赏。在欣赏和评价的环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和谐、秀美,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层次地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容,并且以此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小学生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予艺术作品最适宜的评价。教师还应让学生不断探索艺术作品中所运含的美术技巧、表现手法、风格体现、材料选取、作家个性等特色,从而全面地了解美术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体会和品味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从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以此为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为此,即使是面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重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在美术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教师能够在美术课堂中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和灵活,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教师还应争取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着手于学生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创新观念和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及成果。
其实,每个人体身上都拥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只不过它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加以挖掘和发展。也就是说,小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如果这个潜力想要凭借学生自己去开发和发展不但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会明显,为此这个开发和挖掘创造能力的任务就交给了教师。马洛斯曾经说过:“创造精神可能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遗传因素,它是一种共同的和普遍的东西,在所有健康的儿童之中肯定都会发现其踪影。”也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提高学生多元化知识及文化的融合能力
创新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上。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学会贯通,能够使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多元化的知识,并且能够相互融合和相互理解及应用,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探索的领域。为此,教师应该把美术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并且与文学知识、音乐知识、舞蹈知识等相互融合在一起,把单纯的传授美术知识转变为各个学科综合的教学桥梁。
例如,在学习《我眼中的昆虫》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昆虫的资料和图片,或利用网络、图书馆去查阅一些关于昆虫的知识,或是咨询生物教师了解昆虫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策划来掌握一些关于昆虫的知识,使自己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在课堂中加以展现。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也去细致全面地了解其他学科,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探索和创新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爱上美术,且乐于探索和创新。
(二)拓宽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渠道
创新精神是否强烈,创新能力是否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获取最新的信息。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三)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创新精神是学生进行创造的精神支柱,但是如果学生只拥有创新精神却不付出实际行动将其变为现实的成果,是达不到要求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运用新知识、采取新方法都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小学生同样要拥有运用新观念、采取新技术的理念,要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变为真实的行动。因此,教师应展示学生的作品,使他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的动力和思想。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3
【摘要】地域文化由于内含这个地域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意识,因此它也成为区别于另一个地域的根本。本文从富春江流域自然地景隐逸文化形成追溯、审美内涵两方面阐述,意在深度挖掘最具富春江特色的隐逸文化精髓,从而对富春江流域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富春江流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
自然地景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舞台,也是文学、艺术描绘书写的重要方面,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都曾绘制出其时代特有的经典之作,往往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更具有文化含义的文化地景,正是在这样的书写描绘中,发展了自然地景的文化特色,使得一地山水风土有一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泰山因始皇帝封禅以至历代帝王封禅,在中国的自然山水传统中独具帝王之尊。杭州西湖,因许仙与白蛇的传说、名妓苏小小的韵事,自来就带有一股浪漫气息。富春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富阳至杭州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以风景秀丽著称,它在世人心中具有一种隐逸的文化性格。
一、富春江流域自然地景的隐逸文化形成追溯
“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隐逸,是指中国古代士阶层中的某些人,与当时的主流文化背离,或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超然问世,回归自然的行为和心态。隐逸文化是以隐士为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复合体。富春江流域自然地景隐逸文化现象的形成大抵可追溯到汉代严子陵。严子陵隐居不仕,在富春江筑钓台,过着耕樵渔隐的生活。如今,以严子陵为核心,在富春江畔便延伸出了严子陵垂钓处、严先生祠堂、富春江诗文石刻碑园等文化地景,严子陵钓台更是在全国10 多处“钓台”古迹中名列第一位,闻名于世。富春江的严子陵钓台俨然成为后世文人心中想象隐士生活的一面旗帜。
与严子陵钓台遥遥相对的芦茨村有唐代诗人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方干性颖悟,喜吟咏。咸通年间(860~873),方干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成绩优异,受朝中有识之士的赏识,但终因貌丑而功名无望,遂隐居作诗,以布衣终其身。后人赞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文德元年(888 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号“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 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 卷348 篇。方干之后,方氏一门十八进士,不出仕的才俊也大有人在,留下了诸多佳话。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并赋诗:“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席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芦茨村也被雅称为“白云村”。自此之后,有很多名人雅士来此探访、游览、隐居,南宋中书舍人吕本中、太常少卿江端友,中书舍人朱翌,因受权贵排斥,相继来此幽居。宋末爱国志士福建人谢翱,浦阳人方凤、桐庐人严侣和永康人吴思齐等,结社于此,成为“汐社”。昔日芦茨埠对面渡口有一个亭子里有诗云:“上联:堤近双毫暂停跋涉,濒临七里随遇留连。下联:静观复水重山景,座听渔歌牧笛腔。”在富春江流域,隐逸之风长盛不衰。
二、富春江流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
(一)隐逸情结与自然美
富春江流域从古至今一直是文人隐士们从政统中暂时解脱出来,面对自然和自我的好地方;通过观山游水,体悟自然山水之美,回归本真,找到了精神寄托,于是人格精神也得到了体现。但凡文人都热爱自然、纵情山水,尤爱富春的自然山川之美。唐宋诗人李白、白居易、孟郊、罗隐、苏轼、范成大、陆游等都有题咏,留下佳作名篇。然而,文人们纵情山水的背后其实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隐逸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例如:元丰二年,因为“乌台诗案”,爽直的苏轼难免牢狱之灾,出狱后的苏轼闭关治心,抄读佛经,更加膨胀了他的隐逸情结,苏轼在《送江公著知吉州》中写道:“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不仅描述了富春山水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不愿接触世俗,结志养性、优游山林、心性旷达于外物的隐逸情结。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 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游玩怀古,他们或多或少是因为事业碰壁或具有隐逸情结,在观山泛水之中留下了2000 多首诗文。如: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最初的诗作,是从写新安江、富春江开始的。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骈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短短一百多字就将富春山水描绘的出神入化,成文千古佳文。近代的富阳籍文人郁达夫也有《过富春江》的诗文。他们的轶事、诗文与自然地景一同丰富富春江流域隐逸文化的繁荣。
(二)隐逸人格与时代美
现代人心态是否健康,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状态中,再加以竞争的加剧、环境的污染、噪声的干扰等等,使得人们的精神整日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的心态平衡,造成了人的心理障碍。隐逸人格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反常规的超世之美,恰恰是对当今社会人格精神缺失很好的弥补,尤其是信仰缺失。这种隐逸人格的品质美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过时,也不都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深沉的哲学引导:隐逸自然美学,隐逸人格精神的独特、孤傲、自尊、自爱的品质,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好的体现,因而它理所应当受到现代人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隐士多选择山水佳胜之地居住,“乐山乐水”,他们可谓是旅游资源的开拓者。传统的隐逸文化与现代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山川名胜、历史风貌与隐士们留下的人物事迹、文学艺术相融合,使得源远流长的隐逸文化早已积淀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由于隐逸文化旅游资源一直没有被看作单独的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研究,而是散布在各类旅游资源之中,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发。因此,如何发掘隐逸文化旅游资源的精华,将隐逸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开发的文化品位,也就成为了传承、弘扬富春江流域地方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隐逸精神与艺术美
西方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诞生大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以后,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东方。自然山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和民族精神,而它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大抵同儒释道的隐逸文化精神有关。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隐逸精神直接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繁荣和发展。到了元代时期,这种山水文人画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蒙元时期,大量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江南士人)承受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其中一部分或者被迫或自愿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实践、经历、情感寄托在文学艺术上,而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就是其中一人。
黄公望,又号大痴道人,黄公望曾任小吏,延拈二年(1315 年)九月因张闾贪污事被牵连入狱,以致黄公望仕途梦想彻底破灭,出狱后皈依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派,投身于富春江的山野之中,纵情山水,开始了隐居生活。晚年历时三四年,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之作《富春山居图》。富春江也随着这幅名作而闻名海内外。
《富春山居图》是明清时期山水画习作的楷模,光名家的临仿本便有几十种,形成了山水画上的“富春样”。富春江在中国传统书画观念中是一条意义非凡的水系,在富春江畔也诞生过众多的书画名家。清代富阳籍的董邦达、董诰父子不仅是清朝重臣,也都是书画名家。桐庐籍画家叶浅予也深受富春山水的滋养,曾创作过许多描绘富春江景色的画作,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积几年之功,在家乡速写了多年,才在晚年绘成的新山水画名作《富春山居新图》,现在在桐君山仍保留有叶浅予的故居。近代海派画家唐云曾于抗战期间携家眷迁居富阳。他常常登临大石山、严子陵钓鱼台,感受黄大痴曾感受的风光,并曾吟诗:“钓台西畔三年住,积想无端下笔顽。”富春江的山色水光滋养了唐云的艺术,他去世后骨灰撒入富春江,后人在富阳鹳山公园安置了“艺德可风”石碑以志纪念。当代名家王伯敏,晚年也选择在大奇山定居,与山水融为一体。画为心印,《富春山居图》以画为文,以图像语言的形式表达了画家的思想境界和内心追求。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富春的山水就是在这一动一静之间因为《富春山居图》而披上了独特的隐逸人文精神和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富春江流域独具特色的山水环境和自然地景孕育出了独特的隐逸文化现象,它很大意义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品质。隐逸文化带给富春江流域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最大贡献就是对其自然美内涵、时代美内涵及艺术美内涵的强化。自然美内涵追求一种本真,展示富春江流域温婉平和的山水秀美。时代美内涵奠基于自然美内涵基础上的是一种以人的个体主体解放与独立为特征的精神美。艺术美内涵与自然美内涵具有一种天然联系,如果没有自然美内涵的存在,各类艺术审美实践就很有可能低层次、工匠化。富春江的山水、地景就是在这样一种人文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隐逸文化气质和审美内涵的。
三、结语
美国营销学权威学者凯文·莱恩·凯勒在他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如同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也可以品牌化。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地理名称确定的。品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人和经济的流动性都增强了,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①富春江流域如此大量集中的隐逸文化现象是其他区域所不及的,也是富春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文化品牌。将隐逸审美教育与人文地景结合,“以美育代宗教”的方式让观者在游历中享受隐逸文化的熏陶,寓教于乐。隐逸文化的美育功能也最容易在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暖、和谐、不知不觉中实现。隐逸文化宁静致远的平和心态,隐逸人格精神的独特、孤傲、自尊、自爱的处事风范,对于身处都市的现代人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富春江流域自然地景的隐逸文化审美内涵研究不仅是为了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在当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富春江流域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成果论文(项目编号:Y201431394)。
① [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7.
参考文献:
[1]王文治. 富阳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8.
[2]张希清.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研究[M].北京:2011:8.
[3]吴小龙.适性任情的审美人生——隐逸文化与休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4.
[4]徐清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论要:从隐逸文化、文艺实践及封建政治的互动分析入手[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7.
[5]陈传席,刘庆华.精神的折射中国传统山水画与隐逸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12.
[6]贾喜鹏.苏轼隐逸情节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4.
【万青,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4
进一步深化红岩精神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红岩精神研究小组”工作,与时俱进,系统地进行凝炼总结、创新提高,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全院思想建设的系列活动,设立“红岩教师”等以红岩为名的奖项,把红岩精神这首正气歌在学院唱得更响亮。
二、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在爱国爱校上下功夫
校园文化作为我院教育的一个环节,理应打造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在校园内立起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名将雕像、标语柱,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但应当看到,爱国爱校需要价值观作支撑。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在内涵上下功夫。一是深化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自觉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对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武装。从我院现实可能性上讲,我们应结合思想品德与法律常识课程的教学,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使其入脑入耳入心,成为爱国爱校的理论基础。二是加强进行优良传统教育。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一部热爱人民、英勇善战的历史,学院要充分运用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进他们我国历史传统的了解,并以此启迪和教育学生在为国为校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三、搞好传统精神教育,在薪火相传下功夫
校园文化内涵并作非空穴来风,其精神内涵应根植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历史传统之中,体现在学院官兵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之中。我院建院已经半个世纪,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办校治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最近,我们对“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大传统”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此我们决不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加以完善和利用。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教育。学校的创业、发展、壮大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我们争创一流军事名校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们一定加以发扬光大。为此,学院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教育上想点办法,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并利用政治教育等时间,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地使传统精神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
二是深入进行研究发掘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虽然我院传统精神有了刍形,但总感觉结合学校行业自身特色等还不够紧,精品文化品牌还不够响亮,还存在着教职员工对传统精神的概括研究不太认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院现存对传统精神的概括与研究真正变为学院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发掘,不断丰富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5
关键词: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茶
在我国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社会民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与饮茶大国,通过物质形式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馆和茶楼以及茶室等多种饮茶场所获得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许多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是娱乐休闲的风格,设计风格过于平庸和乏味,无法真正体现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基于此,深入研究茶文化和茶室结构设计,对于传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促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能继承和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
1探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茶文化中包含有禅宗精神和道教精神以及茶道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和饮茶大国。唐朝时期,寺庙周边都种植有大量的茶树,同时还通过人工培植各种野生茶树,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寺庙僧侣在禅悟佛道时,必须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平和的心态,而通过饮茶能够提神醒脑,茶叶飘散的清香入口甘甜,使人内心宁清而平和,正符合参禅悟道的环境和心态。我国茶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历程,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道教始祖老子曾经说过,所有事物都向着至善至美发展时就会逐渐形成道,万物发展都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茶文化中就蕴藏着道家的无常、空、无等哲学思想,并成为茶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道教注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理论的影响,茶文化逐渐发生转变,通过品茶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实现肉体和精神的相互结合。茶道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核心,是经过长期饮茶和品茶而逐渐形成的生活礼仪,并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这是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茶道促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经过饮茶提高实现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即可称为茶道。我国茶道中重视对饮茶意境的深入体会,而茶室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饮茶境界,因此在茶道中茶室空间设计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茶室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充分重视茶道主题,使得茶室空间设计蕴含着传统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2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
2.1茶室空间结构设计
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先设计其总体结构和框架,其中空间结构设计包含有入口大厅、茶室、茶亭、储物室、庭院、水池、艺术长廊、展示厅等。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室空间的独特性,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规定茶室空间大小。借助几何形体方式来划分茶室布局结构,并在平整的空间布局中体现各种不稳定因素,构成整体协调的茶室空间结构。结合饮茶者的个性化喜好与茶室的功能,区分不同的饮茶环境,主要包含有茶庭和茶廊以及茶室等多种功能区域。譬如西南地区的社会民众喜好露天饮茶,特别是露天庭院和回廊等场所受到广泛喜爱。所以,在西南地区设计茶室空间结构时,可以在以上位置设置茶亭,迎合地方民众的喜好。
2.2茶室的功能设计
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结合饮茶功能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饮茶环境,主要涵盖有品茗区和煮茶区等。其中品茗区大多位于室内茶室,主要表现茶道文化精神的热切追求。同时,在设计茶室时还要将品茶、烹茶以及制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煮茶区主要位于长廊和大厅位置,部分茶室还会在大厅设置茶艺表演和古琴表演等节目,主要是为了增加品茶乐趣。此外,顾客在品茶时不仅可以让专业茶艺人士表演制茶茶艺,还可以自行烹茶和制茶。
2.3茶室空间的交通设计
在进行茶室交通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对功能区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墙面、步道、扶梯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位置。在设计茶室空间时,应重视不同形态空间结构的结合,以免出现重复空间结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组合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可以使用竹山格顶棚的结构来设计茶室大厅顶部和走廊通道,使得茶室具备自然气息和现代力度感。使用开敞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设计茶室通往其他茶室和茶室以及水池等位置,并使用自动开关门窗处理开洞。完成开敞空间结构设计后,还要使用围合处理侧界面,从而有效保持茶室的密实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要注重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借景和对景的目的。其中开敞空间实现了室内外的相互转换,所以,可以增添些许趣味设计,促使茶室空间更加丰富。在合围墙体中建造静态或者封闭的茶室,这些茶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隔离性。为了有效避免茶室过于沉闷,可以采取开窗采光设计方式来增添茶室的韵味。同时,所有静态空间必须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设计。此外,茶室空间整体应尽量采取柔和光线和淡雅色彩,实现清雅与和谐的效果。
2.4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
绝大多数现代茶室功能区域主要有茶室、茶水房、大厅等。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主要是指功能区域的附属设施的设计,譬如储物室、卫生间、经理室以及职员室等。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时,应避免与茶室功能产生重复或者冲突,附属设施设计应要注重和茶室整体格调的相互融合。同时,附属设施不能影响顾客。
3通过茶室空间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3.1体现文化价值
在禅宗文化中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茶和品茶不仅能够获得心灵净化,还能提高精神修养和思想领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室空间设计和禅宗以及茶文化等元素共同创造出慢节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通过饮茶体会出茶室空间设计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饮茶者的精神修养,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对现代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文化和禅宗等元素的相互融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使现代化和传统茶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现代社会的精神倾向设计现代茶室,同时还要在茶室空间中体现茶文化价值。所以,在设计茶室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软质生态建材与硬质建筑材料,塑造出良好的茶文化空间,给予品茶者丰富多样的审美层次。营造宁静而平和的品茶环境,让品茶者充分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3.2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传统茶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实现现代化先进技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使得茶室空间具有现代化科技特点,还能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茶文化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现代室内设计广泛应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俨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审美元素,通过室内空间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品茶者的精神内涵,还能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能有效满足现代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其中,茶室空间设计质量和室内设计师的理念和文化层次有着密切的影响,同时,室内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其设计风格。伴随着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师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审美元素的重要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并结合现代化发展特点,创造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的文化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空间色彩和造型,确保室内空间设计具备着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其中,茶室空间设计不仅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而且还能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饮茶体验,从而提升品茶者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修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文化冲击,我国室内空间设计逐渐失去本土特色,同时,传统茶文化独特的意识已经逐渐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严重影响着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性和本土性,设计的作品逐渐丧失文化差异性,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本土性。当前来说,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主要面临着传统茶文化传扬和创新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所有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进行创新,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在传扬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应当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创新茶室空间设计模式,促使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采用现代化创新的设计模式还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室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茶室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空间设计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所以,茶室空间设计和传统茶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的茶室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品茶者在茶室中无法体味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从而满足现代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利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体现[J].江西建材,2016(21):44-49.
[2]夏吉宏.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江西建材,2016(22):26-30.
[3]刘佳.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9):193-194.
精神文化内涵范文6
关键词:校园活动 文化 大学精神 呈现
大学校园文化需要漫长岁月的沉淀,如何在校园活动中倡导高尚文化,凸现青年学生活动过程中深厚的人文意蕴,这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困惑:何以难于呈现?
令人困惑的是,作为知性精神产生和人文汇聚的大学,其校园文化活动缘何却常常被人认为缺少“文化”内涵呢?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来源于:(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流行,在当前的政治、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出现背离和疏远的现象,对青年教育造成一定的消解作用,使青年主体意识越趋于忽视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二)长期存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崇尚深度和苦难的审美经验,正被感性的、表面化的、零散化的感知方式替代,因此青年对活动内涵的追求越来越趋向于感官的刺激和肤浅的理解;(三)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流行,使社会俗文化、大众文化更加地流行和畅通,表现得更奇异、新奇和更吸引人,使青年心理更乐于接受;
(四)高雅文化的演绎需要更高难度和专业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技巧上,也体现在对内涵的深度挖掘上。
二、内涵:呈现求真至善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的合理融合,是当代大学“求真至善”的灵魂所在。但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不能只靠严密的规章和刻板的条文来诠释,而应以蓬勃向上的校园活动为其外在的推动力。概括起来,校园活动要注重呈现的大学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呈现崇高的教育理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曾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只要心中有一个教育乌托邦,校园活动就不会让资源缺乏、奔波劳累等现实利益扰乱我们价值判断的原则。就不会把教育的“工具价值”当成校园文化活动的“本体价值”。而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指向将是为青年学生的精神成人提供生存沃土,并为其一生禀赋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呈现探索真理和关注生命意蕴的终极关怀。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中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对今天的一些大学来说这种精神资源仍然缺少。伟大的思想均来源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校园文化活动中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和对话,无疑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而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合理的竞赛和适当挫败体会,将对其克服思维障碍和行为惰性也是作用甚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能超越物质,充满理想、追求真理,而且要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良心。
第三,呈现活动组织者的精神禀赋。在校园活动过程中。组织策划者本身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其行为举止、外在衣着、交往谈吐就是其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这对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有重要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经常进行接触,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民主氛围和尊重主体意识的发觉,是“身教”得于顺利进行的前提。成功的教与学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
三、方式:立足审美旨趣的活动策划
人的成长受制于个人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丰富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和才艺擅长影响巨大。这种影响来自于校园活动的一种倡导,来源于校园时空中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的呈现主要依托于“知识型”文化活动、“竞技型”文化活动和“艺术型”文化活动来承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校园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等“知识型”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不仅使全校学生向往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更让人在阅读中拓展胸襟,培育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追求崇高的精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