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1
1.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中医学可以没有实验,也没有必要开设实验动物相关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或在实际实验课中,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然而通过许多毕业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得知,在从事临床医疗实践或者新型中药的研发工作中,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佳,不能与当前的工作完成很好的衔接,并提出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会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1.2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全过程结束,包括动物选择、分组、样本数量、实验方法、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进入标准动物实验室应遵守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都应该系统学习并严格遵守[4]。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另外针对实验主题的自主设计、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模拟复制与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可以初步形成学生的医学科研思路,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中医药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1.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在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套完整的医疗实验项目,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多人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与实验中的动物相接触过程,能使学生密切观察动物,体会动物感受,激发学生对病人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构想
2.1开设时间和专业
本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应设在本科生一年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新生入学开课时间晚,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实验课较多,如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态学、解剖学等,在具备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动物实验相关课程就会水到渠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应选择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药理学等专业学生。
2.2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
教材可选择李凤奎、王纯耀主编的《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方法学》或组织专家教授自行编写教材,突出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内容动物模型的部分。讲授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如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遗传学控制、环境与设施控制、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方法学,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的标记、给药、麻醉、体液采集等基本操作,针对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外科实验操作方法部分,包括术前准备、外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术后护理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新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2.3课时与考试方法
该课程初步可设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设定为60学时,其中第一部分讲述20学时,第二部分实验课20学时,第三部分讲述20学时;期末考试课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分值各占60%,实验考试70%。实验考试可设定一个相关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考察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2
实验教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验证理论,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思维的能力[3]。因此说实验教学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动物生理学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重复实验,那么怎样将这些经典的实验与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联系起来,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符合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为素质教育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1 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
就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多实验室的现有实验条件来看,教学内容基本是验证实验指导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深刻,实验过程不熟练,实验现象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情况出现。导致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出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这种结果。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转变这种情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的途径加以解决。
首先,让学生课前动手准备实验。通过实验前的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次实验所需的动物、药品的配制过程、仪器的使用等。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而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则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更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实验过程的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整个实验环节中,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同行们推广、借鉴和学习。
2 改进教学手段,将先进的教学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原有的生理实验仪器大部分被淘汰,对于我校的生理实验仪器,主要采用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4]。和原有的仪器相比,该系统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掌握。实验结果显示直观、简单快捷,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另外,我们课题组成员将虚拟实验系统及同步演示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和近距离的感受实验的过程,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整合开放实验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课题组通过整合开放部分实验项目,让学生将教学、科研以及省生物技能大赛联系起来。首先,我们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进行整合作为开放实验项目,供同学们自由练习。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将蛙心起搏点及蛙心肌生理特性实验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实验,节约了动物实验的成本,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
为了使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自2012年起,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大赛,其中动物生理实验中的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以及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被列为参赛必选项目。在历届的比赛中我校的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4 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实验效果评价中,主要以實验报告和出勤情况加以考核评价,比较片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出勤、实验前预习、实验操作能力,课后实验报告以及期末抽签等五方面的考核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1)出勤情况(采用倒扣法),对于缺勤的学生,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总成绩除以学时数来决定。例如我校的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20分),共30学时。如果旷课一学时的话,按照计算会扣除0.667分,一次课四学时应该扣除2.67分,但我们采用扣3分的整数法。这种倒扣法能及时督促学生按时来上课,有利于后续实验课的进行。
2)实验前预习情况(占10%),学生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可以使学生合理有效的安排实验,增加学生实验过程的时效性。
3)实验操作能力(占30%),包括实验卫生,动手操作情况、实验成败等考核。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本次实验的结果及讨论情况。因而其在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实验报告成绩(占40%),实验报告是检查学生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情况的重要体现,其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实验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期末抽签考核(占20%),课题组成员事先将重点实验项目的相关内容制备成题签,以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学生们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对所有的实验进行充分的复习及掌握,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5-6]。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建立,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去年的实验成绩相比,本轮学生的成绩提高8%,而且由于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10-20%的比例,最终使不及格率大大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充分有效的改革,对本门课程整体成绩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符合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为素质教育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五庆.动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陈晓光,吕琼霞,刘玉梅.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单独设课之重要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2):29-30.
[3]袁峥嵘,韩莹莹,翁强.“科研式”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277-280.
[4]沈明华,李莉,圈华,等.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168-169.
[5]臧金灿,樊国燕.对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9):217-218.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3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人类研究动物可谓悠久: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继而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有如:“虫”“鱼”“犭”作偏旁,可见,人类对动物的分类观念从那时起已形成。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突飞猛进,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动物学研究的飞跃。当今的动物学研究,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专业分类也逐渐丰富和科学。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类动物类相关专业,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水产养殖学,三个专业既有包容又相区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访“动物世界”,了解各专业基本特征,发现兴趣、消除误区、理性选择吧!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高等经济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从中可以看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动物的养殖、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其主要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羊诞生的实例已说明此。
如今科技兴牧已成为畜牧业最紧迫的任务,胚胎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将在畜牧业中较为广泛地应用,将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动物科学专业一般分两个方向,动物营养和动物遗传。国内专门设置动物科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约有50所,主要是在农业大专院校,较好的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毕业后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技术、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与饲料营养分析、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等科目。在专业的学习实践中,你会看到许多相关的技术资料片,并参与许多有趣的实验,参观许多的牛、羊、鸭等农场,也可能有机会亲自参加动物生产的活动;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的科学方法,所以对于喜欢亲近小动物并乐于动手进行实验研究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比较适合报考。
动物科学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所以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动物生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每年约有2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深造的主要方向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生物工程等。另外,也可以考公务员,在政府畜牧主管单位,从事统一规划管理地区畜牧生产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
相较于动物科学专业来说,动物医学顾名思义,旨在培养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人员,而动物科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动物产品,满足人类需求等。因此对动物医学感兴趣的学生要选择此专业而不要误以为是动物科学。
谈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到动物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威胁。2003年我国爆发SARS(非典)疫情;2004年广西、广东、湖北、湖南发生禽流感;2005年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这类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怪病”时有发生,因此动物医学这一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等技能。动物医学开设院校与动物科学相似,农业院校较多,学生毕业后也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也属于实验科学,主要涉及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实验。因此报考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实验能力等进行选择。
动物医学就业情况近年来持续走高,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其主导因素。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对临床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已成为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当务之急。另外,在2004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宠物健康护理员”正式列为了新兴职业,于是人们将这一新兴职业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了起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再囿于畜牧业,而是像藤蔓植物一样伸张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个新兴职业的出现,更多地引起人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好奇和关注。在饲养宠物数目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在宠物身上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宠物健康护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管理与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毕业生可在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等方面寻求职业发展,社会的巨大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从就业方面看,毕业生可以在药厂、饲料厂、生物制品厂、畜产品加工厂等从事销售或研发工作,也可考林业局、入境检疫局、海关、防疫站等部门的公务员等。从目前就业市场看,该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业渠道比较多。
水产养殖学专业
水产养殖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原理与技术的学科,不仅限于动物,还包括植物和藻类等。动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动物增养殖研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和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等,既包括养殖与营养,又包括疾病诊断和防治。同上述两个专业一样,水产养殖学也属于农学,主要开设院校有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学生毕业时具有生物学、水产动植物养殖及水产动植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水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疾病防治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由于所处环境限定在水生环境,因此本专业从研究内容和环境来说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如在研究水产动物增养殖时,除要考虑动物本身的特点和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不同养殖模式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养殖容量及生物学能量等因素;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限制,多在近海或多水域地带,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因此学生报考时要结合自身特点,比如毕业后工作地点是否具有所学专业的地方资源及经济优势等,做出全面考量和分析。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如果不怕吃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在养殖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财富。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4
笔者2012年3到12月雨润集团、保定市恒丰农业有限公司等八家企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且在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次调查共向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率为88.2%。
(二)问题设计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对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什么样具体的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能够熟练地撰写相关专业文章,能够熟练地在专业网站查找相关资料等);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销售,科研开发等岗位);最需毕业生具备的是什么(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公司现在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有什么建议等。针对在校本科生问卷的内容涉及到了本科在读生的英语基础,语言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三方面的调查,总共15道不限项选择问答题。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针对用人企业调查结果如下表:表格反应了8家畜牧兽医类生产单位对学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有半数需要毕业生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部分需求较高的专业英语技能,大多数企业认为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英语课程要围绕该专业的目标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开设,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80%以上的企业希望学校加强畜牧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反映了“实用性”的需求。针对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每道问题,每个方面的逐一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第一部分的调查中,例如当问及其英语水平时,认为较好的3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19人,占总数的63.3%;较差的7人,占总数的23.3%;不好说1人,占总数的3%。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由于学习方法的缺失,使得成绩难有起色。在第二题中可以看出通过四级的比率并不是很高,EGP英语教学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第二部分语言需求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不高,针对专业使用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0%的人会在专业中涉及到英语,这也是本科教学所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口语技能,一般口语技能以及专业口语技能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看到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但本科阶段超过50%的同学仍旧以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对英语的专业需求认识尚浅。在第三部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调查中,受访者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但已经认识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非可有可无,并且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是重中之重。注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提高,以求解决以后专业应用中的听说写作等实际应用问题。高达63%的受访者认为专业英语教学那个该有专业课程教师与外语教师配合完成。
(四)结论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5
关键词 动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4
Abstract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is our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imal medicine and aquaculture and other related maj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animal science basic theo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and ways of assessment reform,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动物学基础是我校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相关专业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增加课程,必然导致一些课程被删减、压缩,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传统的主干课程受到了较大冲击。在2013年以前,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的这门基础课一直由我校动医学院基础课部老师授课,由于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加上动物学这门课程内容量庞大、知识体系繁杂,且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就。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经我院教授委员会反复论证,将“动物学”更名为“动物学基础”,并根据生源情况对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分开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动物学基础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分析了当前动物学教学的现状,结合两年多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
1 当前动物学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由于动物门类较多,内容十分庞杂,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记忆性内容较多,纯理论的教学显得更加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与排斥心理。①比如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一些生物物种,无法在脑海中直接产生联想,造成他们对这些门类的动物特征认识不深,认为这些学习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动物门类,如鱼、鸟和哺乳动物等,又常常以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先入为主而失去学习兴趣。而且目前大多数动物学教材又太注重讲述各个动物门类的生物学特征,平铺直叙地介绍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和分类分布,各章节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的串线,具有“现象罗列、概念不突出”的通病。②
1.2 教学方式和手段
填鸭式教育模式仍是教育中的常见于传统教育形式,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③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上课时只忙于记笔记或只对新鲜知识点感兴趣,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思考不够,逐渐对老师产生依赖。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由老师结合黑板板书及描绘简图讲授课程内容,虽然教师能通过幻灯片、挂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授课,但仍然给人以枯燥、抽象的感觉。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故课程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积极性不高。
2 动物学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生动有效地讲解动物学基础的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物学课程的精髓及知识体系的意义,笔者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
2.1 立足专业基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发展趋势下,专业课的课时被大幅压缩。就我们学院而言,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由原有的40个课时压缩到24个课时,想要在短短的24个学时内,让学生对动物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将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范围广但深度浅的问题。因此,在讲授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动物学课程和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动物的进化和演变史为主干,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点讲述各门类动物在演化发展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生物学特征,比较不同门与纲特征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最后粗略介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在讲述节肢动物的时候,笔者会着重讲述这个动物界中最大的动物类群,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广阔而复杂的大自然,在不断进化中具有了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同时与软体动物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而“背”上了厚贝壳做对照。这样的讲述,既简单又通俗,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及其出现的意义,同时又复习了软体动物的主特征,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另外,还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结合动物学科研前沿动态调整授课内容。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脊索动物门类上;而对于水产专业的学生,将着重讲解与水产养殖生产紧密联系的动物类别,除鱼类外,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也会重点讲授。在介绍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时,以其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为例来讲述,结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事迹,并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查找文献来解答青蒿素怎样抑制疟原虫的问题。通过结合这些科研前沿动态,既可以带同学们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动科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动物学基础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期从视觉和知觉上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他们学习动物学的兴趣。首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尽量用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将书本上的文字知识生动、立体地转化出来。例如在讲授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特点时,先通过图片展示外骨骼的层膜构造及蜕皮过程,然后再以虾蜕皮过程的视频资料为例,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节肢动物是如何通过外骨骼运动和蜕皮的,从而更加准确、高效地掌握此知识点。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关系。授课时,与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思考和知识体系,采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轻松课堂教学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如在讲授环节动物蚯蚓的再生功能时,引用了蚯蚓孩子把自己切成两段去打网球,蚯蚓妈妈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的笑话,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深刻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在解决学生不了解动物学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对其后专业学习意义的问题时,我们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动物学基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对动物生产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讲授软体动物的种类时,以其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如有些类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等,介绍这些类群在市场上的价值,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的现实意义。另外,可以结合湖南省常见的动物物种资源讲授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更新课程考核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动物学理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学生大多在考前突击复习,考后书本一丢就全忘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分步计分方式,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几部分组成。由于我院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大班”上课方式,上课学生有时多达100多人,老师挨个点名是不可能的事情。个别学生认为自己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会知道,因此将出勤率与课程成绩结合起来是有效减少学生缺课逃课的方式。大学的学习全靠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学,课前不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课后又不进行复习,造成对知识不熟悉,学过很快就忘记的情况。④为了减少这类现象,我们采取了课前提问、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即在开始上新课前,对前一次的授课内容进行随机提问;授完一单元内容后,布置一些与当前科研相关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单元内容,甚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才能完成,然后将上课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改进课程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思考及时巩固知识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进一步的课程改革设想
网络的发展使得获取丰富的最新信息变得非常快捷,也为动物学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便。⑤经过教研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制作出集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并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动物学基础课程改革,我们计划通过网络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动物学教学资料,时常对课件进行更新,尽量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再次,通过对微课和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制作技术的学习,我们计划在动物学基础下一步教学改革中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某些重点章节制成微课上传至校园网,开展小范围的网上互动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制作一套动物学基础课程的慕课课件,用于平时学生的自学和知识检测,有效解决因课时缩减而导致课堂传授知识容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将这一新鲜、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注释
① 顾俊杰,岳艳丽.动物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4(11):66-67.
② 陈红,李松,熊荣川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2):80-82.
③ 何文平,李萍,郑宗林.高等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63-6965.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范文6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并在201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院将动物生产类、食品工程类、工商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等四大专业集群建设作为载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动物生产类专业是学院的传统办学优势,该专业集群涵盖了学校的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和制药工程学院现有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未来将设立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水产养殖学、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如何利用该专业集群的办学优势,加强教学资源共享是提升该专业集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1 打造专业集群共享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个专业集群内的各专业很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是相同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存在交叉。因此,这些课程模块的实践教学拥有共同的平台。但是,在传统的办学过程中,许多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都是按照实验室所在院系进行划分的,而一个专业集群内的不同专业如果隶属于不同的教学院系,则一个院系的学生到另外一个院系的实验室做实验则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十扰。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和教师的科研,就会造成不同的院系在实验室设备添置上出现较多的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
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目的在于打通不同院系之间实验室建设和使用之间的障碍,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办学效率。对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来说每年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专项经费都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利用好有限的资金打造专业集群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动物生产类专业集群各专业可以共享的学科基础课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基础兽医学(包含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兽医诊断技术等)、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微生物技术与免疫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畜禽养殖设施与环境等。即便是一些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也能够在专业集群内各专业之间供课内和课外使用。校内共享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对于拓宽学生视野、筑牢学科基础、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
2 建设共享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集群建设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支撑+}。目前,在大多数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常常把建设重点放在团队的建设上,如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等。如果以专业集群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则每个团队的组成都会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教师,能够有效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团队建设质量。
2.1 共享性教学团队
建设教学团队是以课程(组)或学科专业为建设平台,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主线,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研和科研项目为牵动,以学科专业、课程、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建设的核心队伍。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在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实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许多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提倡打破教学行政组织(如院、系、部、教研室)组建,并吸收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目前,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包括以二级学科所涵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某一个课程组或实践教学平台4个层面。通过团队建设能够为专业集群内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辐射带动专业集群内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共享性科研创
新团队建设应用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凝聚优势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学科建设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合作、交流、竞争。
在应用型高校动物生产类专业集群建设中,科研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来自生产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针对生产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从设备、工艺、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或改进。这种以生产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需要畜牧学、兽医学等学科的专家、教师协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在无形中也促进了专业集群内不同学科或专业背景的教师在一个项目或平台中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他们合作的成果对于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都有帮助。
3 打造专业集群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大型企业化集团已经崛起,他们拥有产前、产中和产后完整的产业链。如河南省的雏鹰农牧、华英农牧、永达食业、大用集团、伊赛肉牛股份等企业都拥有集团自有的种畜禽场、饲料厂、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厂和销售网络。作为完整的畜牧产业链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这类企业也希望能够和高校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为自己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