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1

关键词:语文素养;应用能力;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应对考试,而是要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水平、能力水平等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用其表达想法、阐述观点、与人交流等都是其价值的体现。然而,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营造一定的表达空间,使学生在自主的表述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价值,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学习:(1)围绕“新装”或者“骗”给文章理清情节。(2)这件似有实无的衣服,为什么皇帝、大臣、随员、百姓都不敢说真话?(揣摩人物性格)(3)文章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戳穿骗局?(4)骗子的诡计为何得逞?(5)作者安排这两个骗子的用意是什么?……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文本的中心思想,接着让学生对文本中描述的事件进行复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复述活动,口语表达能力也将会得到培养,语文应用意识也会随之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美的种类是不一样的,其中有自然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文化美等等。但是,若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单靠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是不能完全发挥语文的价值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桥之美》这篇文章说明了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在教学《桥之美》时,教师要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并学会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进而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利用语文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若是单靠教材内容的简单传授,有时候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之后,由于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而且学生对《水浒传》中的一些情节有着很强的了解欲,所以在讲授完这节课之后,我要求学生课下要阅读1~2个《水浒传》中的故事,下次上课交流阅读感受。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凭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亲情意识、生命意识等,进而使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悟亲情的伟大,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懂你》这首歌,接着,我也没有着急进入正文的学习中,而是让学生讲述一个和母亲有关的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也可以是曾经听过的故事等等。也许你会说这种教学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不仅可以为正文的学习渲染气氛,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亲情意识,最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知识传授中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连君.浅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新课程:教研,2011(06).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2

一、通过文字书写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书法是我国值得自豪的传统文化,研究证明,通过文字书写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日益下降,书法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高职院校学生更为明显,他们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写作经常出现错字。鉴于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文字书写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还是喜欢书写,愿意进行文字书写训练的。开学初,我都会和学生分享书法。刚柔并济、优美和谐的书法可以给学生很好的视觉享受,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感受书法的魅力,逐渐喜欢上书法。我和学生一起欣赏的书法作品,我都会将其挂于教室之中,让学生天天都在直观的视觉环境中感受书法。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通过字形结构、笔法练习,使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开展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通过成就感激励学生坚持书法练习,从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字训练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文字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毅力,对学生性格的磨炼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学生所说:“练习书法,就是练习情绪控制。”因此,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字练习融入高职语文课堂,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实到文字训练中去。

二、通过口语交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能力而言,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高职学生词不达意,语不成句,答非所问。有的学生课下侃侃而谈,课上却不敢说话。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演讲是最有效果的途径之一。由于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可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加大演讲的比例,比如课前演讲、专题演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其中,课前演讲最具普遍性,也最受学生欢迎。

课前演讲是指教师每节课前都留出十分钟时间请学生进行演讲,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演讲题目,演讲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提问点评。高职学生喜欢展示个人风采,课前演讲符合他们的心理特性,所以,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课前演讲,参与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光停留在让学生“说”,还需要引导学生“想”。教师要给予学生演讲内容方面的引导,通过演讲内容的导向作用,弘扬人文精神。教师可以时刻留意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正面的消息新闻,适时提供给学生成为演讲素材。这恰恰体现了语文的意境教学,即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通过概念来填鸭,需要给出学生有意义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自我寻找,自我体会,通过心灵的洗礼,提升人文素养。

三、通过文章赏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材中选用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文讲解中通过文章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情感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那么,怎么才能通过文章赏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阅读是文章赏析必不可少的过程,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阅读多持不屑态度,认为这是小学生的作业。我为了纠正学生这一偏激认识,每节课都会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或者自己亲自朗读一段。这样就能使学生沉浸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和文中的字词句对话,进而和作者对话。这一过程不仅是体会文章的过程,更是学生感悟人生的过程。如通过赏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以及他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就能从中获得力量。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的文章不多,但是教师如果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那么每篇经典文章都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我曾经做过学生阅读量的调研,学生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高职语文教师有义务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树立开卷有益的意识。就目前情况,我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人文讲座来弥补学生阅读量下降的状况。人文讲座不能过于拔高,一定要切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关于爱情话题的人文讲座,关于理想和爱国的人文讲座,甚至可以举办玄幻小说的人文讲座,通过这些人文讲座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在实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实用写作。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实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日记随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尤其是日积月累,绝对能使学生有不小的收获。高职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不多,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一些随笔,尤其在自己有所感悟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同时,教师要给予鼓励,通过激励使学生坚持下来。

在进行课堂作文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方式,通过文意、文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作文得高分者,往往文意、文采俱佳。文采培养需要时日,但是文意的点拨却可以在点滴中实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教师应充当学生的领路人,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3

那么,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靠老师培养。课前积极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由于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的说话训练,许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对语文课堂学习有胆怯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成语运用。七年级时要求演讲者在黑板上板书一条成语,演讲时说出该条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然后再说出所写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其他学生将成语书面积累,并在每周末用所积累的五条成语写一段话。

第二阶段:名言语段。八年级时要求演讲者把每日积累的名言写在黑板上,并标明作者或出处。演讲者向学生解说该名言的意义并谈自己的认识。最后带领全体同学朗读该名言语段。

第三阶段:美文欣赏。九年级时要求演讲者选择优美感人的文章诵读,并说出向同学推荐的理由。然后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并谈谈听后感。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开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并能以说促读,以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受到文化、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上语文课。

二、课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营造热烈踊跃课堂气氛,以信任、期待的态度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自觉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课外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扩展,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它把语文教学由过去的单一课堂教学引向课外,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从组建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立不同的活动小组。如:写作方面,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语文学习专题讲座;组织作文竞赛,安排作文展览等。阅读方面,建立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好书推荐活动等。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4

关键词:语文素养;背诵;课外阅读;作文;体验生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32-01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的水平。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复合体。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使五个要素实现辩证统一,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和陶冶人格的和谐共振,构成了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无知即无智。没有知识也就谈不上素养。语文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在内的各类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学得越丰富,记得越牢固,语文的功底也就越厚,语文素养也就体现得越高。

2、训练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透过能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素养。语文能力的强弱可以显示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能说会道,谈吐不凡,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往往被人看作是颇具语文素养的标志。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训练好阅读、写作、聆听和述说等各种能力。

3、开发智力

智力即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智力的开发本身就渗透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

4、积累社会文化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双基”以外,课内课外,学生还要学习不少社会文化知识,受到不少文化熏陶。举凡文史哲经、数理化生、工农财贸、体育卫生、科技教育、地理天文之类相邻相关知识,课内语文学习中就可涉猎;至于婚丧喜庆、迎宾送客、礼仪习俗、人情世故之类社会文化常识,课外读写视听中也可得到。接受和积累这些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头脑,受到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社会文化熏陶的有无和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下。

5、陶冶情意人格

这是指除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的陶冶。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人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未来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具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应该是多层面全方位的。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不断积累语言,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素养,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让学生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语文,除了通过正常课堂教学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等外,还可以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1、强化熟读背诵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 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

2、扩大课外阅读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 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 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学生课外阅读要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3、增加作文密度

重知识,轻作文是普遍现象,即就是作 文训练也是以对准高考为目标,重审题立意,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新八股,语 言贫乏,毫无生气。这样的训练,只能使学生的大脑原本贫乏的语言中枢变得更为呆板。

4、躬身体验生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应该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5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1勤查工具书,务求准确;俗话说“字典是不开口的老师”,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这不仅可使泛读达到顺畅的程度,还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工具书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也可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1.2多读书,读经典书;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同学们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来认识和感悟世界,认识和理解真善美、假恶丑,潜移默化地接受人生哲理,比我们这些老师肤浅的说教要深刻、有效得多。所以,每册语文书后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一定要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本书给不同人的启发都是不一样的。当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从多方面去分析它的立意,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总结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再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我认为这样才叫读书,才能吸收书中的精髓,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

1.3多朗读,勤背诵经典的知识语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背诵要下苦工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朗读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1.4勤动手,做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读书要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读完书后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初中一年级以摘抄式笔记为主,如果能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感悟则更好;初中二年级以提纲式、提要式笔记为主,每篇最好有自己100~200字的评论、感悟;初中三年级以读书心得体会为主,着重写自己的观点、感悟。

1.5善于思考问题,用心去感悟;善于思考,可以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创作的源头,搜索到有灵感的细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生活体验,才能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同时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朵精彩的浪花。当看到一些精彩瞬间时,能够快速在脑子里组织语言,在脑子里把这件事写下来。这种训练方法,不受时间、地点、纸笔的限制,易于操作,长此下去,就会掌握大量的写作材料,使用时选择的余地较大,写出的文章也会更贴近生活。

1.6勤于练笔,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经常写作可以把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经常写作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的都可以写。但要注意把对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做到“我手写我心”。

2.引导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

2.1加强对课本的学习,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学习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有用的理论,改变知识零散的状况。在初中阶段,学习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2.2学会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要想学好普通话,首要就是要每天坚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在说的时候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后,需要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以请教老师,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同时,每天应注意听一些普通话标准的发音,包括听广播和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另外,如果有时间,每天应进行一些朗读训练,按“古诗词――诗歌――散文”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总之,普通话学习也是语言学习,只有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2.3写一手端正、潇洒的字;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临帖,练习三年,坚持不懈,定能出手不凡。中国的汉字是讲究间架结构的,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学生一种严谨的作风。不但在写字上是这样,在学习上、生活上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想把字练好并非一日之功,需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摹才会有所收获,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毅力,并养成学生一种良好踏实的作风。

2.4消灭错别字;学生在作业中写了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批改作业时,不直接帮学生圈出错别字,而是在有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学生这一行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查找并加以改正,而且还让他们准备一个错字辑录本,让他们留心观察别人的作业、书籍、报刊、大街上的招牌中有没有错别字,将错字记入错字辑录本里,这样培养学生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错别字,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基础。

2.5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多读好书,多买好书,积累好书,“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会使自己的眼界开阔,志向更远大,语文知识也更丰富。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6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各种外因的烘托、渗透和发挥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勤督促,多指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体现,以及各种文化信息的积累、思维潜能的开发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多个方面。在新的教改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各种外因的烘托、渗透和发挥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等。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驱动力。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又如,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二、勤督促,多指导,培养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如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等等。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花力气培养学生养成四种好习惯:字写端正;书读流利;话说明白;文写通顺;语文教师做一名“语言医生”,及时而有耐心地矫正每一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良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四、作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提高语文素养任重道远,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五、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收集信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总之,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这些情感和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心底里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拥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孕育出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