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1
1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就要求在各个行业中切实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损耗。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和被认可,其内部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构建过程中同样也就需要切实加强对于节水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全面分析当前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水资源浪费问题,并且据此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优化,保障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满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2当前建筑给排水应用中水资源浪费问题分析
2.1渗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在后续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于水资源造成浪费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渗漏现象,这种渗漏现象可能存在于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任何一处管道或者是相应的连接处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缺陷或者是损伤的话,都会造成水资源的外渗,进而也就形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从设计环节分析来看,这种渗漏问题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线路的规划以及具体管道的选择和安置,比如对于管道的选择类型以及配对设计来说,如果其出现了任何缺陷的话,都会造成应用故障,也就有可能会形成后续渗漏问题,而对于这些管道及其配件在防腐蚀方面的设计不合理同样也会造成后续管道材料的损伤,给渗漏问题的形成带来较大威胁。
2.2给水压力设计问题分析
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正常应用来说,给水压力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给水压力主要就是为了较大程度上满足于建筑物应用人员的用水需求,尤其是对于当前越来越高的建筑物来说,这种给水压力的设置更是需要进行充分关注。但是在当前给水压力设计中,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可能会因为给水压力设计过小造成其难以达到供水目的,人们的正常用水受限,另外一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供水压力设计过高,进而也就造成人们在用水过程中出现了水流过快的现象,这同样也就会带来较大的水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没有做好全面分析以及精确计算导致的。
2.3卫生器具方面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分析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卫生器具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们对于卫生器具的应用也就会带来水资源的消耗,而如果这些卫生器具选择不当,导致其自身出现了明显的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话,必然也就会不利于节水水平的提升。该问题的出现主要就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没有恰当选择合适的卫生器具,甚至还存在一些单位仅仅参考了卫生器具的价格因素,而忽略了水资源的应用效果等,给后续应用过程中的水资源损耗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2.4热水循环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基于建筑给排水系统来说,热水循环系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种热水循环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除了人们不当应用和操作带来的水资源浪费之外,热水系统正常应用之前流出的一些冷水同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水资源浪费问题表现。
2.5水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低
在当前建筑给排水系统应用中,很多一次用水完成后都是被直接排出的,几乎不涉及到二次利用和循环运用,这种水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较低的表现也就必然会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设计环节中来看,当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中,很少有涉及到关于循环系统的构建,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相关循环系统并不是特别成熟,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并不是很高,进而也就限制了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落实;另外一方面,水资源循环系统的设计构建也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的成本消耗,进而很多设计工作就可能会很少涉及到该方面的相关内容。
3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
3.1优化管道设计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管道方面的设计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方面的设计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降低水资源渗漏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必须要全方位分析当前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对于管道及其各个配件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要根据不同部位管道的用途进行恰当分析,确保后续管道选择的可靠性;其次,在管道的具体选择过程中,则需要严把质量关,确保管道材料能够较好满足于给排水系统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要杜绝自身缺陷的存在;最后,还需要重点针对管道布置后的防腐蚀工作进行合理设计,选择恰当的防腐蚀方法进行管道及其连接部件的全面处理,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应用价值。
3.2准确计算给水压力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中,给水压力的准确计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给水压力的有效计算主要就是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在出水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其计算工作也就应该从调查了解出水端的基本要求入手,详细分析出水端的高度、用水类型等可能会影响压力计算的各个指标,进而确保其选定的给水压力能够在维系水流正常输出的基础上,降低流速,减少因为水流过快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当然,与之相匹配的,还可以在相关位置进行宣传说明,提升人们在用水中的水流控制意识。
3.3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节水效果的优化还需要从卫生器具入手进行恰当选择,针对当前卫生器具应用中存在的大量水资源浪费问题来说,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优先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尤其是要禁止因为价格因素而选择传统卫生器具。要求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立足于建筑物后续的长期应用,不能仅仅考虑眼前利益,要充分考虑各类不同卫生器具的应用节水效果。此外,对于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工作来说,除了要针对节水型卫生器具进行优化选择和安装之外,还需要结合各个不同部位中相关器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确保其同样能够有助于提升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应用节水效果,比如对于热水系统的应用来说,就可以进行恰当的优化设计,促使其系统具备一定的良性应用效果。
3.4做好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工作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同样也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最终的节水效果,尤其是对于具备较强回收利用价值的一些洗漱用水以及洗菜用水来说,更是需要通过构建合理的回收系统来促使其得到循环利用;此外,充分设计构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同样也能够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应用中发挥出较强的节水作用和价值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建筑物周围环境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保障雨水回收的充分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来说,因为以往设计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导致其在后续运行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水资源浪费现象,基于此,重点针对这些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处理和控制,有效提升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可供采用的措施和手段是多方面的,并且还必须要具备理想的全系统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常文婷.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J].山西建筑,2015(17):208~209.
[2]王刚.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措施分析[J].门窗,2015(11):41~42.
[3]邓月明.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4):147~148.
[4]王利心.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253.
[5]赵继淑.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2(8):62~63.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雨水收集利用
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进行考核,相对于给排水专业而言,住宅建筑考核要求较高。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核心的指标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非传统水源利用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住宅项目由于生活用水不可能采用非传统水源,且占到总用水量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比值很难提高,也就相对难以达标。
1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1.1对于达标条款的整体规划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类: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优选项的价值较高,其价值在于超出了本专业的范围,当一个住宅项目希望评定绿色三星时,需要各专业共同努力,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9条优选项中的5条,优选项对于每个专业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当其他专业合计只能达到4条时,这一条就是至关重要,以至于极其宝贵。
1.2绿化及道路浇洒年平均天数的确定
年绿化浇洒天数有几种不同的取值方法,分别是:一年365天、降雨天数需要扣除、降雨日及其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这三种取值方法各有合理性。一年365天是认为规范中每天用水量定额是考虑了全年平均的;降雨天数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就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降雨日及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及其前一天和后一天均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应该说这三种取值方法也各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一种完全不考虑降雨,不尽合理,毕竟规范没有说明已经考虑了全年综合平均的因素,后两种考虑了降雨但是没有考虑量的问题,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于1.0mm。
1.3关于中水系统的设置问题
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第5.3.1条的规定:水源型缺水且无城市再生水供应的地区,新建和扩建的建筑宜设置中水处理设施。我国中部及南方部分地区水系相当发达,水面所占比例很大,故不属于水源型缺水地区,从大环境来说,不建议此区域住宅小区设置中水同用系统。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中,中水水源应优先考虑采用城市市政再生水系统。在住宅小区内没置中水处理设施,主要有以下一些的不利因素:首先,会有产隹污染性气味的可能性,对住宅小区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在选址时可以尽量考虑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游,但是选址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排水管网的走向,处理厂需要尽量布置在管网末端,以便最犬程度地收集污水,并减少管网长度,所以不满足夏季主导风向下游的概率较大;其次,污水管网系统经济性较差,如果仅收集处理生活排水中的废水部分,而不处理污水部分,则需要在建筑内部采用污废分流的管道系统,室外部分也需要布置两路排水管网,大大增加了管网的造价;如果收集处理全部的生活排水,则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必然大大升高,对于中水处理工艺要求增高;所以,在住宅小区中设置中水处理没施,一方面,处理规模小,处理程度低,性价比差,另一方面,建成后的管理,需要有专业人员监督运行和日常维护,这是普通物业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的。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新区的初期就有再生水处理厂的规划,虽然尚未建成,但规划部门已要求区内所有开发项目均应预留再生水管线位置及相应的接KI措施,等将来再生水厂建成后即可投入使用,因此在这些区域不建议住宅小区设置中水系统。
1.4雨水收集池容量的确定
关于雨水收集池的容量设计,按照规范要求雨水收集池应能收集除去初期弃流以外的全部雨水,经过这样的计算,水池容积往往相当大,曾经计算过一个项目,水池容量达到了1000 m3以上,起初以为计算有错误,但后来看到设计手册上有一个例题,项目和我们的大致相当,计算结果也确实达到了1000 m3以上。经过与概预算的工程师了解,做这样一个雨水池土建造价至少要200万元,另外按3m水深考虑至少要300m2,换算到6m2一个车位,则至少可以布置50个车位,这样算来,其经济性是很差的,可操作性很低。
通常的计算方法是按照蓄积天数来考虑,即储存几天的雨水使用量,这个方法的理论是,考虑降雨天数的不均匀性,将一定天数的雨水使用量储存起来,在下一场雨到来之前,可以使用上一场雨的量,这样既提高了雨水利用量,又减少了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年降雨日较少地区,因为降雨间隔较长,所以天数可以取值较大,一般可以考虑7~10 d。雨水收集池通常分为调节池和清水池两个部分,调节池用于在降雨时蓄积雨水,清水池则是用于暂时存放处理过的可以直接利用的雨水,当需要使用时,再由提升泵从清水池提升至用水管网。
2.公建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相对容易达标,毕竟公共建筑中,人数的指标相对较低,而绿化景观的指标却常常高于住宅,此消彼长,即便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标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均高于住宅项目,仍然容易满足要求,甚至能够超出许多。尤其是办公楼,相对于旅馆和商场等居住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场所,其用水定额中,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拆分,冲厕占60%~66%,这个部分如果再采用雨水回用的话,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往往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曾经有相关宣传资料,国内申报绿色三星的办公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60%以上的项目确实不少。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公共建筑节水部分,对于优选项的要求也只有40%。对于申报绿色三星项目而言,优选项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得分点,可以分担其他专业的压力。
3.利用太阳能加热节能技术
当前情况下,太阳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绿色清洁的能源之一,尤其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利用太阳能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处理的系统等。太阳能处理和运用的技术已经不断的成熟和发展,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充分利用好太阳能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其太阳能的利用,采用相应的科学的太阳设施安装工艺,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设备安装工艺不同,其采集的太阳能以及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各地建筑特点实施区分和处理。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必须要加强给排水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在设计工作中将节水和节能设计放在首要的位置,全面提高能源的高效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超,陈岩.试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雨水收集利用
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进行考核,相对于给排水专业而言,住宅建筑考核要求较高。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核心的指标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非传统水源利用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住宅项目由于生活用水不可能采用非传统水源,且占到总用水量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比值很难提高,也就相对难以达标。
1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1.1对于达标条款的整体规划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类: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优选项的价值较高,其价值在于超出了本专业的范围,当一个住宅项目希望评定绿色三星时,需要各专业共同努力,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9条优选项中的5条,优选项对于每个专业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当其他专业合计只能达到4条时,这一条就是至关重要,以至于极其宝贵。
1.2绿化及道路浇洒年平均天数的确定
年绿化浇洒天数有几种不同的取值方法,分别是:一年365天、降雨天数需要扣除、降雨日及其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这三种取值方法各有合理性。一年365天是认为规范中每天用水量定额是考虑了全年平均的;降雨天数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就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降雨日及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及其前一天和后一天均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应该说这三种取值方法也各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一种完全不考虑降雨,不尽合理,毕竟规范没有说明已经考虑了全年综合平均的因素,后两种考虑了降雨但是没有考虑量的问题,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于1.0mm。
1.3关于中水系统的设置问题
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第5.3.1条的规定:水源型缺水且无城市再生水供应的地区,新建和扩建的建筑宜设置中水处理设施。我国中部及南方
人部分地区水系相当发达,水面所占比例很大,故不属于水源型缺水地区,从大环境来说,不建议此区域住宅小区设置中水同用系统。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中,中水水源应优先考虑采用城市市政再生水系统。在住宅小区内没置中水处理设施,主要有以下一些的不利因素:首先,会有产隹污染性气味的可能性,对住宅小区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在选址时可以尽量考虑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游,但是选址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排水管网的走向,处理厂需要尽量布置在管网末端,以便最犬程度地收集污水,并减少管网长度,所以不满足夏季主导风向下游的概率较大;其次,污水管网系统经济性较差,如果仅收集处理生活排水中的废水部分,而不处理污水部分,则需要在建筑内部采用污废分流的管道系统,室外部分也需要布置两路排水管网,大大增加了管网的造价;如果收集处理全部的生活排水,则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必然大大升高,对于中水处理工艺要求增高;所以,在住宅小区中设置中水处理没施,一方面,处理规模小,处理程度低,性价比差,另一方面,建成后的管理,需要有专业人员监督运行和日常维护,这是普通物业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的。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新区的初期就有再生水处理厂的规划,虽然尚未建成,但规划部门已要求区内所有开发项目均应预留再生水管线位置及相应的接KI措施,等将来再生水厂建成后即可投入使用,因此在这些区域不建议住宅小区设置中水系统。
1.4雨水收集池容量的确定
关于雨水收集池的容量设计,按照规范要求雨水收集池应能收集除去初期弃流以外的全部雨水,经过这样的计算,水池容积往往相当大,曾经计算过一个项目,水池容量达到了1000 m3以上,起初以为计算有错误,但后来看到设计手册上有一个例题,项目和我们的大致相当,计算结果也确实达到了1000 m3以上。经过与概预算的工程师了解,做这样一个雨水池土建造价至少要200万元,另外按3m水深考虑至少要300m2,换算到6m2一个车位,则至少可以布置50个车位,这样算来,其经济性是很差的,可操作性很低。
通常的计算方法是按照蓄积天数来考虑,即储存几天的雨水使用量,这个方法的理论是,考虑降雨天数的不均匀性,将一定天数的雨水使用量储存起来,在下一场雨到来之前,可以使用上一场雨的量,这样既提高了雨水利用量,又减少了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储存天数,应结合各地的气象条件确定,年降雨日较多地区,因为降雨间隔较短,所以天数可以取值较小,一般可以考虑3~5 d。年降雨日较少地区,因为降雨间隔较长,所以天数可以取值较大,一般可以考虑7~10 d。雨水收集池通常分为调节池和清水池两个部分,调节池用于在降雨时蓄积雨水,清水池则是用于暂时存放处理过的可以直接利用的雨水,当需要使用时,再由提升泵从清水池提升至用水管网。所以,一般来说,调节池容量应占到总容量的绝大部分,而清水池容量应该比重较低,毕竟在清水池中停留时间太长,水质会更容易发生变化。
2.公建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相对容易达标,毕竟公共建筑中,人数的指标相对较低,而绿化景观的指标却常常高于住宅,此消彼长,即便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标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均高于住宅项目,仍然容易满足要求,甚至能够超出许多。尤其是办公楼,相对于旅馆和商场等居住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场所,其用水定额中,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拆分,冲厕占60%~66%,这个部分如果再采用雨水回用的话,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往往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曾经有相关宣传资料,国内申报绿色三星的办公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60%以上的项目确实不少。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公共建筑节水部分,对于优选项的要求也只有40%。对于申报绿色三星项目而言,优选项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得分点,可以分担其他专业的压力。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设计绿色建筑提供了方向,并制定了目标。在现实的设计过程中,控制项和一般项相对容易满足,尤其当项目周边就有城市再生水处理厂,而且市政再生水管网已开通运营时,我们应自觉地贯彻规范要求,主动完成绿色三星的目标。当不具备再生水使用的条件时,我们应该合理地进行水系统规划,特别是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方案,努力达到绿色三星的要求。并且,尽量合理使用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努力提高节水效率,使每一个项目都能体现出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担负起一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节能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节水型社会注重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创造更良好的物质财富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即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以及最少水量来满足人类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就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并引入多种建筑节水技术与措施,采用有效的节水器具与设备,降低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量,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让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减小将要面临缺水的威胁。
一、给排水节能节水的重要意义
1 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事实上,经济建设的发展进步同能源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源发展是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不懈动力。当下,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该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建筑中大力推广给排水节能技术刻不容缓。
2 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而节约用水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不失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 建筑给排水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过,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环境下,提倡节约用水已经变得十万火急,势在必行。应在满足人们生活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二、 建筑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建筑生活用水分布范围大,管理难度大,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
对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对于政府部门和节水部门也往往停留在口头号召多,具体实施方法少,缺少明显的实效。
2 管道锈蚀、用水设备的质量差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
3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
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4 倍~5 倍,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4 水价不合理,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自来水售价与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政策的继续实行,不仅有碍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助长了用水的浪费。应合理制定水价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措施,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量的浪费。
三、建筑给水排水节水措施
1 合理确定用水量的定额
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之间,只能满足3~5 层多层建筑供水压力。现在城市城区的土地利用率均较高,城区住宅高层建筑增多,且一般多层住宅楼层均在5 层以上,供水压力要求采用二次加压。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如市政管网压力为0.3MPa,则5 层及以下楼层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5 层以上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既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自来水管网供水范围较大,从经济技术及供水安全性方面考虑,城市管网系统供水压力一般为15m 左右,正常情况下可直供到二层用户用水。设计部门应与市政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准确掌握建筑周边市政资料,在满足用户用水量、水压安全性基础上,在市政水压直供范围内尽量直供。无负压变频供水装置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的新型供水方式。
2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利用消防试验排水,将消防排水返回到消防水池,增加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处理设备,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新鲜水源的消耗和取用,尽可能地少排放污水、废水,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水资源管理从重视开源、节水上升到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加强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将一部分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回到供水环节,实现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改变水的开发和利用的传统模式,全面节约用水,形成用水的良性循环,建筑中水系统是典型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装置,是介于建筑物内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处理和供给系统,将建筑物内的污水、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废水的重复利用,既节省水资源,又保护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活用水中有许多水量消耗均为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园林绿化、喷洒道路等,因此,从节水节能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排水系统采用优质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分流体制,将优质生活废水如洗脸水、洗菜水等进行收集、处理,水质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后,然后送入中水系统,生活污水尽量处理回用,污水回用带来多种外部效益:
(1)减少了污水排放,降低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而带来了环境效益;
(2)污水回用减轻了居民的用水经济负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4采用新型节水设备
在设备、材料的选用中,应选用节能型、节水、高效率产品,应禁用淘汰产品,宜推广化学建材,并执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推广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目录,在工业建筑中,应采用节水、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意加强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选用理化性能优良保温材料,并确保有效的绝热层厚度,对于管内介质温度为常温时,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的设计厚度应按防结露的要求计算确定;对于管内介质温度>60℃的热水管道不适宜采用柔性泡沫橡塑材料保温。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涌进城市,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的繁荣。在城市的总用水量中,居住建筑用水比例逐年增加,使得建筑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视。住房的商品化后,人们花费大量的资金购房,希望买得物有所值,良好的居家环境能让业主称心如意。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应全面考虑,在满足用水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设计中的环保节水节能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艳华,周成军.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技术[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2] 张潇,王黄金.节水措施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10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5
【关键字】绿色建筑 给排水 节水节能 设计要点
近年来,城市的用水量日益增加,通常情况下,城市的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过程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说要想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必须要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节能节水设计,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节水节能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设计,确保这一工作的全面展开。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绿色建筑给排水中节水节能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论述。
一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时要合理的划分供水管网,并科学选择给水加压方式
一般来讲,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将市政水直接引入到生活贮水箱中,但是这样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当贮水箱位于建筑地下室的时候,更会浪费市政管网的可用水。
不同地区的市政管网压力各不相同,通常情况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在0.2―0.4Mpa之间,能够满足五层以下多层建筑物的供水压力,但是当前的建筑物层高基本上在五层以上,这种情况下在供水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二次加压,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基于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可以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并采用新型的供水设施,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次加压所带来的能源的浪费。
对于高层建筑来讲,下面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可以单独分区,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并且能够减少生活水箱的容积,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在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层高和层数、能耗、维护管理以及节水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还需要科学的选择给水加压方式。一般情况下有变频给水方式和无负压给水方式两种。
前者主要是利用自来水的用户,这一给水加压的方式能够确保供水压力的恒定,降低水质污染的程度,但是由于没有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具有较大的投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后者主要是利用自来水温稳流补偿器水泵的用户,应用这种给水加压方式,能够避免因为水箱等的清洗而造成的水量浪费现象,达到节水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当自来水管网的压力达到了用户给水系统所需要的供水压力的时候,水泵就能够进入到休眠状态,这样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就能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选择节水节能材料和设备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建筑设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型材料和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水节能目标,则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应用各种节水节能材料和设备。
建筑给排水设计对于管材的依赖性较高,随着新型节能管材的研究,对于钢管依赖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出现了很多既安全可靠又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实用新型复合管材。例如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用于高压干管的铝塑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以及塑钢复合管等,或者是应用在支管管路中的承压较小的PP―R管的PE管,这些新型节能材料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能耗较大的问题。
在给排水节水节能设备的选择上,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新型设备。对于建筑内的给水水嘴,需要选择能够限制出流率以及陶瓷芯等密封性能良好的节水型水嘴,这种水嘴和普通的水嘴相比,在水压相同的情况下,节水量能够维持在20%到30%之间,达到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效果。而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水嘴和龙头,则需要选择充气式的水嘴,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一般情况下充气率在15%左右,节水率也能够达到15%左右。同时,在选择坐便器的时候,也需要选择节水型坐便器,其水箱容积不大于六升,并建议选择大小便分档冲洗的产品,小便的冲水量在4升范围内。
三 注重对水泵设计参数的科学选择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选择水泵设计的参数,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高效水泵,并且使工况位于高效区,同时需要注意,大泵的效率要比小泵的高,在实际设计时要尽可能的选择大泵。
第二,在选择水泵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离析泵运行的高效区流量范围是(1―0.5)Q,加之建筑的用水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搭配水泵,以便能过更好的适应水量的变化情况。
第三,可以优先选择变频调速水泵进行供水。变频调速水泵能够自动的调节水泵的转速,防止电机频繁启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浪费,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基本上采用变频调速水泵进行供水,节电率能够达到30%到50%之间。
四 逐步完善建筑内部的热水供应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建筑物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热水水源的利用可以采用水源热泵、太阳能以及地源热泵技术。以太阳能系统的利用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太阳能系统制备热水,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节水的目标。对于多层住宅建筑来讲,需要每户单独的设计太阳能系统,可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设置管道井,使每户的太阳能进出水管都能够放置在公共管道中,而每户的太阳能集热板和热水箱则放置在屋内,且要保证储热水箱能够具有电加热功能。如果日照不足的情况下,热水可以通过设置在储热水箱内的辅助电加热系统提供,避免了光照不足对于太阳能系统效果的发挥。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讲,住户可以分散设置太阳能系统,每一户的太阳能集热板可以设置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向阳处,而储热水箱也需要具有辅助电加热功能,可将其放置在阳台内。这样高层住宅建筑在应用这一系统的时候,就能够将整个屋面布置成为几组串联的太阳能聚热板,实现集中供热。
除此之外,在进行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节水的效果,还可以充分的利用雨水资源,在建筑物上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在建筑物中对于雨水进行收集,通常是用导管将屋顶的雨水引入到地下的雨水沉砂池内,通过沉淀之后雨水上清液流入到储水池中,再通过水泵将其送到杂用水集中储水池当中,进行消毒之后进入到中水系统当中。经过处理的雨水能够在厕所冲洗中利用,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随着节能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广泛的应用这一理念。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绿色建筑给排水中节水节能设计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实际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鹏鹏 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4期
[2] 林志瑛 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要点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2011年
[3] 李林 论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第12期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随着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排水专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也层出不穷,而我们先行的部分规范条文往往落后于科技的发展,同时设计施工人员多年积累的经验性的设计习惯和设计理念有很多也已经无法适应科技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业设计人员应顺应时展,甄别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更多地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和实用性角度出发,多学习、多总结,这样才能交出设计合格、使用者满意的作品。。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存在问题
1)不重视细节设计
设计工作本身就是繁琐细碎的工作。细节设计才能体现设计作品的品质。
例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6.2.8条规定:“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05MP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设 在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其管径应为20mm,总长不宜大于20m。”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工作者常常忽略这个细节,将水力警铃安装在比较隐蔽的位置,或者使其与报警阀连接管道过长,损失太大而达不到最小工作压力要求。这就导致,警铃不报警,或报警时人员不易听到,从而错失了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增大了建筑使用者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再如,液位显示的设计。水箱和水池是建筑中应用广泛的一类附属设备,如消防水箱、高位供水水箱、废水收集池、酸碱中和池等等。许多设计单位往往忽略了水箱、水池的水位报警设计。当水箱进水的浮球阀老化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时,没有显示和报警,可能会导致储水量不足或废水满溢。对于消防水箱或水池其后果更为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用水量不足,将贻误灭火时机。
2)设计规范滞后
随着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排水专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也层出不穷,而我们先行的部分规范条文往往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3)各个专业之间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完整的给排水设计除了本专业合理完美设计外,还要做到与其他各专业设计的契合很多设计工作者设计时各管一摊,互不对话,设备进出户位置不满足结构条件,设备各专业之间管线标高不明确。给现场施工留下很多隐患。
除了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一个完满的设计除了完整的图纸设计部分,还应当涵盖正确的施工指导方案。还有一些计工作者缺乏现场施工经验,设计时不注意预留施工空间和操作空间,纸上谈兵,设计的图纸真正实现起来很困难。还有的施工说明东拼西凑,管材和连接方式不匹配,管材和基础形式不搭调,这样的设计让建筑质量大打折扣。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更新
标准规范以及规程是设计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的标准规范规程约束下,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工作。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而我国规范更新5年一变,有的甚至10年一变,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以至于设计工作者在使用时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无法在新技术和老规范之间找到契合点。加快标准规范的更新,同时加强建筑给排水制度体系执行力,才能是我们的设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章制度可依,从而促进建筑给排水的时代化、科学化。
2、全盘考虑,统筹规划
各专业要求、各专业公司要求、施工可行性,在设计初期就要全面考虑,统一规划。总的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要求。比如,工业厂房设计中,工艺用水指标、用量、配管高度都要按照用户要求定制,来不得半点马虎。二是可行性原则。这里的可行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可行,二是经济可行。在满足使用和安全的前提下,将工程造价控制到合理范围内;第三,逐步推进原则。合理安排设计顺序,保证设计质量,避免由于某个节点的遗漏而费时费力返工。第四,全面协调发展。建筑给排水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同其他部门其他人员进行相应的合作。
3、推广绿色设计理念
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比如采用结构性能好和渗漏系数小的管材、采用节水型龙头,节水型淋浴设备等。尽量采用变频调节性水泵,避免能源浪费。热水换热的热媒优先采用工业废热、空压机余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绿色能源。排水设计中做到污废分离,工业废水按污染程度分别收集等。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的源头,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可以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增强绿色设计意识和认知程度,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在设计中统一起来。
总结:
乘着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春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给排水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给排水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进展。给排水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自身设计现状,创新设计策略,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为我国建筑事业在给排水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深安.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J]. 科技资讯. 2012(13)
[2]方国有.浅谈住宅建筑的给排水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4)
[3]陈刚,郑凤宜,张磊.基于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 2009(23)
[4]殷文莲.关于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问题的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