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1
药物化学需重点设计以确立前期所涉及的概念,使学生对相关应用产生兴趣,知道科学的跨学科性,完成对药物如何工作的基本理解。生物模型被用来体现一般的化学概念,且分为三个教学单元加以进行:1)了解药物作用分子基础的普通化学核心知识为基本主题。2)用于强调普通化学基本原理如何控制药物作用机理的炎症医疗方法。3)以神经科学连接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包括各种药物如何扰乱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等神经递质作用的分子基础。上述主题的相互依存性需要以一种简化的螺旋式方法在整个学期反复重新审视相同的原理,以便学生将掌握的有限材料了解得更为详细。相应地,这种主题模块使学生明白想了解生化药物的作用需要掌握那些基本概念,而后续教学单元便强化这些概念。这一创新型课程设计还为学生有效学习后续课程(物理、有机化学等)带来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有效的学习习惯。通过将化学基础知识应用到医学相关模型中,强调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需完成两或三次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简短的回答问题,强调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应用。
基本原理
本课程的前三分之一致力于学生需要知道如何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学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平衡和溶解度等。虽然普通化学基础内容在原则上与背景材料相关,但整合原理及强调应用的案例材料却大受限制。为此,学生们需要补充药物化学教材,而教师需要为课程撰写相应的问题集,以应用型方式综合各种概念,加强这些化学知识基本原理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以缩合反应为同学们介绍化学反应时极性的应用(例如肽的合成、信号转导途径的磷酸化等)。这一阶段的课程也可用来介绍下面课程中主要大分子的结构元素。重点放在磷脂,这是分子进入细胞必须穿透的主要障碍。学生在了解维持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分子间力和脂化学的同时,再次回到缩合反应。有关氨基酸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教学可以有效地用于演示酸碱平衡最基本和最复杂的方面。结果让学生对各种氨基酸的结构有一程度的了解,知道侧链化学性质如何影响相关分子间力,使蛋白维持在一起。此外,核酸的结构也在这一阶段的课程中引入相似的介绍。
炎症药物法
炎症的医疗方法是体现基本化学问题如熵、自由能、化学动力学和溶解度的一种理想模式。炎症中环氧合酶(COX)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酶动力学图解,以便学生体会到分子间力对熵、自由能、平衡和酶活性的影响。对COX同工酶COX-1和COX-2活性部位结构差异的仔细评估以及有选择性地抑制COX-2的药物设计方法进行讨论,阐明结构上的差异最终影响平衡和动力学常数。与采用的螺旋式教学方法一致,通过评估螺旋藻在环氧合酶的活性位点的聚积,以及与西乐葆、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COX抑制作用的比较,让学生对可逆和不可逆的酶抑制作用加以区别和理解。在解释蛋白质作为细胞受体的重要性时,对参与炎症的各种细胞受体进行讨论,尤其是定性和定量地重点讨论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期间,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描述药物与受体和底物与酶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之间的相似性。重点放在如何对药效学作用定量和配体结合对蛋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配体与诸如莫昔芬和己烯雌酚等雌激素配体的相对亲和性,讲解关于配体和底物结构特性对受体作用解离常数的影响,包括剂量-反应曲线解离常数、EC50值和最大生物效应。尽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传统的普通化学课程没有涉及。
神经科学连接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
本课程的神经科学知识相作为有效的顶点,特别强调先前涉及的化学概念并引入现代相关问题(神经递质、麻醉等)。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普通化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最迷人和吸引人的部分。神经科学模块以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中的主要受体和激活或抑制特定反应的相关配体为起点。接着介绍针对这些系统来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分析离子通道的热力学和能斯特方程以使学生了解和预测离子跨越浓度和电势梯度的运动。参与神经信号传递的蛋白分子协同作用可为理解蛇毒、肉毒杆菌毒素、神经气体和其他神经毒素等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剩下的神经科学知识模块主要集中在精神活性物质。这一教学栏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到精神疾病及其相关治疗的分子基础。探索突触化学可让给学生理解神经递质浓度如何由临床或其他外来物质调节。这部分课程内容跨越兴奋剂(可卡因、安非他明)、抑制剂(酒精、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迷幻剂、大麻、鸦片类药物、局部麻醉剂和全身。鉴于历史上化学药物的滥用,本节所包含内容似乎特别能提高科学素养,尤其学生对精神活性分子的兴趣。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2
1课程设计
1.1授课老师采集临床工作中的典型病案,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将病史、体格检查等信息提前发给医学生,让学生分组课前预习讨论,每组综合意见后由1-2名同学总结发言。
1.2课堂上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可能的诊断意见,提出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并列举出各种可能诊断的依据、需要补充的病史、下一步检查计划。
1.3授课老师总结各组意见,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检查计划,列出相应的检查结果,让学生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骨髓制片、染片、阅片的过程,观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过程,观看染色体制作的过程,以及PCR操作过程。
1.4学生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更进一步的诊断意见,并提出诊断该病例的治疗意见。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授课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全面、系统地解决患者的所有实际问题,预防各种尚未出现的合并症。
1.5授课老师最后总结学生的诊断、治疗意见,并进行补充。白血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授课老师不仅注重首次治疗,而且要让学生有白血病长期、完整治疗的框架。
2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2.1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授课方法学生被动听讲,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前的病例讨论使学生积极准备,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很难出现传统教学中学生打瞌睡的现象。病例分析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形象地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能圆满达到授课目的。
2.2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内科教学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结合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有些学生较难抓住病例的主要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整体观念,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帮助授课老师发现学生临床思维中的这些弊病,及时教育疏导,培养医学生如何思考,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开阔思维空间,把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3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医学生进入大学后多局限于医学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下降趋势,而目前形势下医患关系复杂,恰当的沟通在医疗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课堂中的辩论,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而且促进思维进一步严谨完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4帮助学生复习其他系统疾病
由于个体差异,一种临床表现可以是多种疾病或一种疾病表现为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医学生在刚刚接触疾病时不易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启发学生扩开思路,不要局限于血液系统,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并进行辩论,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巩固各种疾病。
2.5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通过对各种实验室手段的初步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的MICM条件,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研究兴趣,主动了解各种实验室方法的原理及步骤,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有基础关注进一步的研究、治疗进展,快速与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方法接轨。
2.6提升授课老师的教学技能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英国;PBL教学法;基础医学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分析复杂问题,学习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目的。教师在PBL教学中的作用是支持学生学习、指导和监控学习过程,同时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并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1]。PBL教学法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首创,在美英等国顶级医学院校开展多年,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PBL教学法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口头表达、文字书写,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技能。鉴于此,我国各医学院校也逐步开展了PBL教学,在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2]。然而,目前在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全面推广PBL教学法还存在一定困难,笔者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执教多年,对其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开展PBL教学有一定理解和经验,兹分享如下。
1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安排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PBL教学通常为小组上课,每组10~14名学生,配备1名教师,讨论时间为1~2小时,教师和学生分别拥有不同的课程资料。以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上课总人数为120人左右,课程教学分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PBL教学),共50学时,其中执行PBL教学的课程占总学时的1/3左右。PBL教学部分包括7章内容,分别是细胞结构与功能、pH值与缓冲液、膜结构与膜运输、糖代谢、脂代谢、信号传导机制、蛋白合成和抗生素。由于课程属于基础医学教育内容,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偏重于基础理论讨论,并穿插一些较为简单的临床病例,此种设计与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案例式(病例式)教学颇为不同。
2PBL教学实例
本文仅以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膜结构与膜运输”为例,说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PBL教学形式。这一章学习前教师和学生拿到各自的教学资料,其中学生的资料共有17个问题,教师的资料除问题以外还备有简要提示答案。学生在开学初就可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教学资料,提前自学教材并查阅相关文献。在PBL课堂上由教师主导进行问题讨论,并根据学生综合表现予以分数评定,但以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为终极目的。“膜结构与膜运输”的17个问题为:(1)列举生物膜的四种功能。(2)列举细胞膜三种不同的生物化学组成。(3)图解磷脂分子和甘油三酯的结构组成。(4)上述两种脂类分子的物理特性是什么?磷脂分子的什么物理和化学特点使它们聚集形成膜脂质双分子层或囊泡?(5)绘制典型的浆膜“流动镶嵌模型”并进行标识,确切说明细胞膜内外的特征。(6)说明什么是“横向分子运动”和“翻转运动”。(7)试举三例说明依赖膜流动特性的膜生物学功能。(8)试说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何影响膜流动性,这些分子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9)来自亲水性球蛋白的膜相关蛋白表现出不同的折叠方式,试解释多数膜蛋白都包含α-螺旋结构常用序列的意义。(10)试举例说明跨膜蛋白和胞膜内蛋白以及它们的功能。(11)如何用实验区分胞膜外蛋白,跨膜蛋白和胞膜内蛋白?(12)列举可以穿过细胞膜而无需载体蛋白的四种物质。(13)列举四种依赖于特殊的载体蛋白才能穿过细胞膜的重要生物学物质。(14)如何区别“初级主动转运”和“次级主动转运”过程,试给出明确的例子。(15)葡萄糖在不同的组织是由许多不同过程进行跨膜转运的,GLUT-2转运蛋白在肝脏和胰腺的生理学重要性是什么?GLUT-4转运蛋白在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生理学重要性是什么?(16)参照转运系统知识,试解释使用葡萄糖/电解质替代治疗霍乱的生化原理。(17)有没有其他现成的和廉价的家用或烹饪产品与上述方法相似,对霍乱的治疗有效?
从上述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自学为主,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该特点与国外人才培养的一贯理念和方式一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掌握一定知识才能回答上述问题,因此极好地锻炼了其文献检索、归纳总结能力。(2)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相应问题。该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在国王学院进行医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高中阶段)知识,同时在学的大学课程还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数学、医用统计学等。因此,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延展性,使其在知识获取中有所突破。(3)问题设计以理论为核心,突出知识的融合性。由于国内外医学课程设置不同,国王学院生物和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融合课程,内容涵盖我国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因此在PBL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较好的理解和记忆。(4)问题突出了基础医学的特点,即以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功能”为目的,为学生今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5)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此种问题设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学习实验技术以及基本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临床治疗原理,同时联系日常生活,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从上述“膜结构与膜运输”的17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对任何一门课程,实践PBL教学法必须以课程特点为基础,知识掌握为核心,提升学生能力为目的,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法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借鉴作用
3.1课程体系改革
国外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与我国颇有不同,目前我们面临着改革现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困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沿用苏联课程体系,该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如果能将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变为“以器官为中心”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强调课程融合,剔除各学科之间重复与陈旧内容,缩减学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医学生综合素质[3]。
3.2思想体系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敛”“中庸”等特征对整个教育体系影响颇深,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都呈现被动式吸收特点,同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批判性学习精神,整体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在医学院校推行PBL教学法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师和学生思想的引领,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改革。
3.3教学条件建设
PBL教学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比如需要配备PBL教室、一定的网络环境、动态更新网络课程等,特别是以大班授课为主的基础医学教学,开展PBL教学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教师、教材、辅导材料、课程设计、网络设备、教室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4]。
3.4教学法服务于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自创建以来已历经近60年,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各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往往与案例式教学或病例式教学相混,特别是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常采用病例式教学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事实上,从英国国王学院的教学案例可知,PBL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既适用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也适用于临床学习阶段的学生,关键在于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只要问题设置合理,体现教学大纲中应掌握的知识,适当增加问题的融合性、延展性和趣味性,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PBL教学也会为学生接受。
3.5教学评价
成绩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较为看重的,医学院校学生往往花费很大精力通过背诵等方式获得较好成绩。PBL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对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其学习成长给予更多帮助。因此,改革现有评价体系,还需要摸索和努力。总之,PBL教学法的推广已在各医学院校展开,本文通过介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PBL教学实例,希望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2]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96-97.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17.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4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这“三个基本要素”,必须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发展就必须破旧立新,传统体育教学弊端的大量呈现使大多数从事体育科研和体育教育者的眼球集中到了分项教学上面来。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大纲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和基础的差别让学生产生“想上又不想上”的矛盾心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教师很难组织高效的教学。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下,由于高中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男生女生学一样的内容,教师有能力也很难有效的组织教学。
第三,学生很难掌握和提高技术。众所周知掌握技术动作是需要反复练习,练习――提高――再练习――再提高……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重复动作作为保证,传统体育课内容繁杂,项目课时不多,练习过程等待时间长,使学生“学的不少,会的不多,会的不少,精的罕见”,身体锻炼的效果都很难达到。
第四,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统体育课教学教师为了组织和上好课,讲解示范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和模仿,学生没有时间去很好的自主学练,教师也不能很好去有效指导,造成学生听和看的不少练的不多,练的多的提高不多或者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运动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项教学模式适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资源,有利于教师向专业的深度发展,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和良好发展,有利于让学校成为终身体育的最成功战场。
分项教学的优越性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保护了学生的兴趣。在分项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分层次教学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技术水平,科学合理的安排练习内容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提高专项技战术水平。
第二,合理的利用了教师资源。分项目教学让老师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立足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专业上面,让老师在自己的专项方面纵向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学生专项发展的规律,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和训练风格。
第三,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分项教学让学生加入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来,本来就有兴趣这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师教学信心增加,教学过程组织起来简单有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有效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分项教学能让老师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外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及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和训练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传统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也就是说从传统的单一身体练习手段变为既有身体练习,又有发展专项运动能力,增进健康;培养意志品质;学会自我监督,掌握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以及运动损伤的物理治疗和功能恢复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具体目标还有内容目标。课程设置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喜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第二,全面增进健康。传统的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新课标要求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加深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和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中学生身体练习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5
(南京卫生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现状,尝试将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化学课的“双基”作用,以达到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94-03
课程整合又称课程综合化、课程调整,是课程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要,笔者遵循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的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进行相互融合,并尝试通过实践,处理好化学教学与护理专业课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化学课作为“公共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的双基作用。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现状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教育形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自兴起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化学课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前使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中教材的浓缩精简版,许多知识的专业应用性不大。且教师在化学基础课教学中缺乏有意识的引导,未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导致专业课需重新教授。化学基础课未能很好地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且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她们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一年级新生尚处在适应的阶段,对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很多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在此种情况下,如按照严格的化学学科体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所有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
很多教师尚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情的变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学内容仍然局限于旧模式、旧体系,强调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结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又可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所需化学知识点的梳理
要想做好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的整合,须明确化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化学课作为“公共文化课”肩负着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医学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相辅相成。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化学知识的铺垫,否则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所以,要真正学好、用活专业知识,除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与专业课相关的化学内容。
根据对专业课教材的研究和对专业课教师的访谈,笔者梳理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各专业课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情况,见表1。
通过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整合,将化学教学内容围绕专业课的需求进行整合设计,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和身心发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整合的实践
结合对整合知识点的梳理,笔者尝试在讲授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加与化学相关的临床知识介绍,设计与临床相关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 (1)溶液稀释的计算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在讲解时训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教学中以临床上用20%的肥皂液配制0.1%的肥皂液进行灌肠作为引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将他们带入实际的工作环境,明确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拓展练习时,基础护理课中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是一个重点,而配制的基础正是一个多次稀释的计算。将这个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步步分析,在体验溶液稀释公式使用便捷性的同时,加深对临床案例的理解,为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扫清障碍。(2)针对护理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介绍电解质溶液知识,以常见疾病的用药原理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如针对胃溃疡,使用制酸剂调节胃液pH值时,应服用碱性药物,常用药物有胃舒平,其主要成分是Al(OH)3,通过中和反应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又如肝性脑病,用药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患者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在选择灌肠液时就应使用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3)临床上消毒剂的使用非常普遍,授课时,可以发挥化学学科优势,介绍不同消毒剂适用情况的同时给予一定化学原理的解释。例如,临床常用φB=75%的酒精进行消毒,为什么不使用浓度更高的φB=95%的药用酒精呢?这是因为,乙醇能与水形成氢键,有很强的脱水性。当遇到细菌时,φB=75%的乙醇能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变性。而φB=95%的乙醇却会使菌体蛋白迅速凝固而形成坚固的菌膜,影响乙醇渗入菌体,反而会降低灭菌效果。
实践教学中增强技能与专业的联系 (1)在进行溶液配制实验时,先让学生观看医院急症室的注射液配制实况,接着让学生配制几种临床上常见的溶液,如生理盐水、50 g/L葡萄糖注射液和消毒酒精。在学生熟悉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原理和基本步骤后,进一步比较与临床实际操作的异同点。同时结合青霉素皮试液稀释的计算,进行临床上的配制方案的设计,加强化学技能与专业的联系。(2)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时,可以对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化学实验中采集血液并不方便,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生化检验指标中的含糖加号,计算并配制出不同加号等级的模拟血液。接着使用班氏试剂对这些溶液的含糖量进行测定,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的实验结果,并根据沉淀颜色的深浅,判断出病情的程度。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既巩固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也理解了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的基本检验原理。(3)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在基础护理学中,护士站里护士对药品的摆放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验习惯,并将这一项作为实验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的同时,养成规范细致的责任意识。
课后习题中体现专业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将传统习题改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化学知识的铺垫,有的甚至与化学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是重合的。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课后习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在巩固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前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1.“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的症状,请写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并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2.肝性脑病患者在用药时,为了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常选用弱酸性溶液进行灌肠。下列哪种溶液可用做肝性脑病患者的灌肠液(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醋酸; D.生理盐水。
说明:“胃溃疡”、“肝性脑病”是内科护理学中介绍的常见疾病,设计习题时可以将用药原理作为切入点,结合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例1中,学生首先要分析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并能够正确书写出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进行改写,考察了几个方面的知识。例2中,考查的则是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例3.氯化钙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后,会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l2+2NaHCO3=CaCO3+2NaCl+H2O+CO2,所以不能同时使用,请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4.两性霉素B为胶体溶液,不宜加入盐类物质,否则会析出结晶。通常可加入下列哪种物质稀释后静滴( )。
A.生理盐水; B. 氯化钾溶液;
C. 碳酸氢钠溶液; D. 葡萄糖溶液。
说明:药物在体外配制时,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辅料或溶媒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的现象叫做配伍禁忌。通过以上例题在帮助学生了解产生配伍禁忌的原因同时,也巩固了化学中离子反应和盐析的相关知识。
2.在习题中体现护士执考要求。自2011年以来,用人单位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签约,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也成为护士就业的必备条件。笔者翻阅历年护士执考试题,发现其中有不少题目考核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将这些试题适当改编后,可以为化学习题提供一些素材。
例5.下列哪项对高钾血症病人禁用( )。
A.等渗盐水; B.10%葡萄糖液;
C.右旋糖酐; D.林格液; E.碳酸氢钠。
说明:本题考核了学生对药物化学成分的认识,林格液又称复方氯化钠,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可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高钾血症病人体内钾离子浓度偏高,不宜再补充,所以不能使用。
例6.属于高渗晶体溶液的是( )。
A.5%葡萄糖; B.11.2%乳酸钠;
C.羟乙基淀粉; D.低分子右旋糖酐;
E.20%甘露醇。
说明:渗透现象在很多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上都是重要内容,本题考核的是学生渗透浓度的计算,以及等渗(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低渗、高渗溶液的判断。计算可得20%(200g/L)甘露醇(C6H14O6)的渗透浓度约为1100mmol/L,它是临床上常见的高渗溶液,常作为脑水肿病人的脱水剂。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整合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为牢靠。同时,在化学课上引入专业问题,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目前的整合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要使融合更加有效,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还需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深挖专业教材,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2004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17-19.
[3]陈学姝.对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29):6-7.
[4]马晓飞.发展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1(16):2543-2545.
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校 针灸推拿专业 订单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50-02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学校和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迎合了市场需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 “订单式培养”的提出背景
1.基于社会人才需求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保健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医保健按摩业开始兴起,发展速度惊人。据中国保健协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企业已经达到60多万家,相关链条产业300多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80%是中医特色服务带来的销售额,且仍在不断扩大。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治疗性质属于物理治疗的范畴,使用银针、火罐等医疗器械施行医术,投入成本少,医疗风险小,从而广泛就业于医疗美容保健行业,除了在医疗卫生系统就业外,还可从事保健推拿按摩行业。
2.基于高等院校教育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教育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改革滞后、实训场地设备有限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和改革。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模式转变。“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使专业学习和实践实训密切结合,促进了由封闭式教学模式向开放式办学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按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向按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转变。
第二,提供实训场地,解决实训实习问题。“订单式培养”,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降低办学成本,改善办学条件。“订单式培养”,学校利用企业的师资、先进设施、设备、工作场所和生产条件来弥补高校投入的不足,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中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办学成本。
3.基于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由于学生强烈地想进入医疗卫生系统,不愿到企业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好的工作待遇、环境等就业观念,造成他们的择业观与市场需求错位。
目前中医药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人满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就业难”将成为短时期内难以渡过的“瓶颈”。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相对缓慢,市场相对较小,医院带编制性质的用人逐渐饱和,毕业生进医院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大中型城市的中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拉高用人层次,至少要达到研究生学历。由于医院人员流动较少,大中城市的二甲以上医院逐渐饱和。另外,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日益庞大,造成产出远远大于需求。
通过对我校2009~2013年针灸推拿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约85%的毕业生选择了“医疗单位”,而选择“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部队”的分别约占52%、45%。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医疗保健企业”。对“期望就业地区”,仅选沿海、发达城市的约占50%,愿意回家乡或西部地区做服务的仅占15%。调查显示,80%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很有信心。在对“期望工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55.14%的学生集中选择了“2000~3000元”。
二 “订单式培养”构建的思路与模式
1.“订单式培养”构建的思路
第一,处理好关系是“订单式培养”构建的关键。订单式人才培养与非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差
异,这就要求高校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另外,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只限于部分学生,对于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
正确处理好为企业培养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系。订单式培养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而高等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不能一味地迎合企业的需求而忽视了自身规律,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还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把“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校企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高校和企业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校企之间在科研、生产等许多领域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把“订单式人才培养”与高校助困工作结合起来。大型企业一般都热衷于公益事业。对订单式教育中的困难生,企业资助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设立奖学金、实现学生免费、低费接受教育。这些助困方式,既解决了困难生的经济问题,又减轻了学院助困的压力,还能提高企业形象。
第二,校企合作是“订单式培养”的途径。“订单式培养”使得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利用假期社会实践、课间见习等,对企业文化、一线实践进行培训。培养的学生素质过硬,到企业后可以立即上岗,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资金。同时这种模式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多种就业渠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我们通过深入医疗保健企业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全面细致了解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态度等,以及企业量化考核标准,同时依托学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一起进行“订单式培养”课程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职业教育资源相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整合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2.“订单式培养”构建的模式
积极探索高校针灸推拿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就业”的方式,改革为“订单―校内教学―企业培训―顶岗实习―就业”的方式,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块。在“订单式培养”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突出三个实际,即教学内容来自岗位实际、教学过程反映岗位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实现三个一体,即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理论考试与岗位考核一体。
三 “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订单式培养”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院校代表、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对人才培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在该委员会基础上,再设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订单式教育的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以及教学管理。
2.确定订单,签订协议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培养”,首先选择那些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前景好、有合作愿望的企业,以实现“订单式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并确立合作意向后,通过充分协商,学校、企业、学生按照审批程序正式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要涉及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其他事项等,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培养”的顺利进行。
3.公开选拔,制定方案,全程监控,实现纵横式交错式培养方式
第一,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学生的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试,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
第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
第三,在“订单式培养”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校企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工作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第四,结合企业、高校、学生实际形成纵向培养模式,如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知识培训,分组进行产品专业知识、操作规程培训,参加下市场一线实践,参加企业客服部、各品牌主管培训工作技能,实现成长期带薪顶岗实习。
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进行横向分层次培养模式,如技术路线:培训师―技术老师―技术主管―技术督查经理―营运总监;营销路线:养生师―店助―店经理―区经理―大区经理―营运部经理―营运总监;管理路线:养生顾问―项目老师―项目经理―项目部经理―营运总监。最终形成企业、高校、学生纵横交错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整合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将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职业教育资源相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跃英、廖吕慧.校企合作与美容订单培养――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0(1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