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医药教育;职业教育;化学课;思想素质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5.45.156

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目的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伟大变革时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医药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医药战线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更要将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情感素质,是集以上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使受教育者真正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和普通中学相比,医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低,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不爱集体、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的现象。医药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较晚,还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观念,没有把思想素质教育研究放到与其他教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研究在医药职业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化学是我们医药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尽管如此,但仅以学科为中心,只把抽象的原理传授给学生,必将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学习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就业、生活等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懂得跟化学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教育应注意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的化学,认识化学在将来工作中的作用。学习解决跟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其责任感,为他们今后就业、参与与化学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必备性知识。

为了研究“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步骤、内容意义,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2 研究的方法、对象、时间

研究方法:实验对比法

实验班级:药物制剂14级2班

实验对比班级:药物制剂14级1班

实验学科:化学

实验方法:在14-2班进行“在职业教育化学课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实验,在14-1班仍按常规教学进行,然后对二者作以比较。

实验时间:2015年3月―2015年7月。

3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3.1 课前,教师备课要深入、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确立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化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发展过程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高瞻远瞩,充分挖掘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并确立明确的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3.2 课堂上,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教学,完成思想素质培养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上完成思想素质目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讲述法、讨论法、渗透法、总结法等。例如,在讲授正课前,可以采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故事的方法,既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又引入了讲课正题;在讲课中间分析问题时,可以和思想素质教育互相渗透;在课堂结束小结时,可以同时总结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3.3 课后,根据课堂思想素质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作业

这些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按照课堂要求,提高认识、形成规范,提高思想素质,取得思想素质教育效果。

4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意义

4.1 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4.1.1 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发明创造,通过生动的史实,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4.1.2 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石化产业大国,主要产品产量世界排名位居前列,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聚氯乙烯等在世界排名第一,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等位居世界第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

4.1.3 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处处都可以开发利用。我国石油年产量已达到1.89亿吨,跃居世界第四产油国家。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以2011年为例,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枕。

4.1.4 中外化学家及名人的感人事迹

从古代的炼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学先驱徐寿到当代的化学大师侯德榜,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要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4.2 在教学中抓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用通俗的语言,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化。例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单独使用过氧化氢,其必须在微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的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依据)。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但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则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由此可知,二氧化锰的存在是过氧化氢能在常温下迅速分解的外部条件。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是内因。除此之外,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是外因。在内因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对于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外部条件反应也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内容很多,它们都从实践上验证着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班的学生任课老师相同,学习环境相同(外因相同),但成绩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内因),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来创造良好的外因条件,但最终成绩是否提高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4.3 利用实验教学,进行优良品德教育

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动手、观察等能力受到训练,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等非智力因素也因实验而有提高,同时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实验课教学中,可选择性地将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操作。

化学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和集体主义教育,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有时会因为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误差较大等原因,降低对实验的兴趣,甚至出现惧怕心理,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安排重做实验,直到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由此培养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烦恼。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如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不能乱倒等,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实验取得的效果

5.1 学生的世界观有了明显改变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他们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现代医药行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5.2 同学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文明、团结的集体

在14-2班化学课上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同学们精神饱满,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迟到早退现象大为减少,每次上课看到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和整洁的讲台让笔者从心里感到14-2班越来越好了,在学校开展的“争创文明班级”活动中他们被评为文明班体。

5.3 思想素质的提高明显带动了学习成绩的上升

入学时14-2班和14-1班成绩相当,期末考试14-2班比14-1班平均成绩高7.3分。

6 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证明,在医药职业学校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路是正确的,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2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从七年级开始,就接手了一群懵懂但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肩负着培育他们的任务。不仅给予他们知识,同时也要指导他们成长,在初中的这些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兼有义不容辞的任务。丰富的语文课程教育,比简单的说服性教育容易让学生接受,比粗暴的棍棒教育让学生驯服。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绪,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经过一次次的检测来把握课堂的内容。或者是按大纲要求,渗透法制内容,念一下某条某款的法律知识。这些当然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但对于思想教育,有些教师好像认为,那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教师关系不大。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觉现在的学生大多越来越自私。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客观现象,使这些学生的思想行为可谓花样百出。要想扶正这些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文教学能在给予学生趣味无穷的课文内容的同时,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共鸣。比如,《童趣》这篇课文,作者把蚊子比成仙鹤,把青烟比作白云,学生就会想到自己玩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有些事例,有助于学生是非观念的树立。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的一次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讲了一个事例: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作“开心辞典”,在一次节目中有三个学生去参加。有一个女孩的心愿是全家旅行,有一个男孩的心愿是希望还在住院生重病的爸爸能有钱医治,有个男孩的心愿是要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前两个都没有答完所有的题来完成自己的心愿,而第三个男孩答完了所有的题目。问学生怎么办时,一个男生说,我愿意帮助这个女孩完成心愿,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说,应该帮助那个医治爸爸的男孩,因为他的爸爸很需要这笔钱,这关系到人的生命呀!而旅游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当然,答完题的这个男孩帮助了这个需要帮助的男孩。这个简单的选择题,学生却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在生活中处理一些琐事时,有的人常常说“枉自是读书人”,就是因为有的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对书中的道德素养不去吸收。只汲取知识,在生活中处理琐事时,就可能让人怨声载道。

要渗透思想教育,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到做到的事情。不是因为在这里说了,就会做得很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承担语文教学,还会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平时犯的错误,就可以在教学中联系教学内容,来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记得有一年有一个班,其他班的老师对班主任说:“你们班的女生真不像话,下自习了,还在教室里点着蜡烛唱歌,很晚了还从楼上洒水下来,泼在物理老师的身上。”班主任听了很气愤,回到教室批评了一通,那些女孩一句话也没有说。但班主任觉得这群女孩应该不会这样荒唐,私下问了问参与的个别学生,后来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那天晚上是一个女孩的生日,她的母亲白天给她送来一个大蛋糕,她想白天大家都在学习,就等晚自习之后叫寝室里的同学一起在教室里分享。去寝室又不允许,只能选择那个时候,那个地点,同学们留下来之后才知道那天是她的生日。吃人家的东西总要有点表示,然后就给她唱生日歌。结束之后打扫教室,不小心把水洒到物理老师的身上,吓得洒水的同学缩成一团,当时全体向老师道歉过了。班主任听了心里很痛,也很内疚,那些没有吃到蛋糕的同学,也许会因为班主任对她们的批评幸灾乐祸。于是在那节“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学习中,就举了那次生日事件。班主任首先给那群被批评的学生道歉,然后说:“说到世界太大,但我们的同学能让我们班充满爱,有东西吃大家能够分享,犯了错误大家一起承担,我很羡慕我们班同学的这种团结精神,这就是‘爱’。”

思想道德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也成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31-02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已形成稳定的模式。然而随着中国迈入全球化、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历史进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新时期中国社会呈现的新特征,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公民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公民教育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和社会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在内容上,也忽视了公共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只从理论上被动地接受国家各种政治制度、方针政策,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热情。 最后,思想政治课像其他任何课程一样,只是成为一个分数,所不同的是比其他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记忆背诵。所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的评价是枯燥无味,由此对政治生活产生冷漠感与距离感, 甚至是排斥感。

笔者通过问卷方式对本院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名大学生进行了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交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缺乏公共意识,他们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将来能赚多少钱,能谋取什么职位,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工作中能得到多大好处,而不能把个人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结合起来;一部分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希望尽早离开祖国,留学移民海外;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缺乏坚定的信念。

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公民和公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是一种对公民的法律定义,它规定了成为中国公民的法定要求。关于公民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概括,但有三点是确定的:第一,公民是指社会人、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成员身份而存在的。第二,公民表达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并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定义:公民是一个进能治国,退能守法的人。一个好公民应该懂得作为统治者, 怎样治理自由的人们,而作为自由人之一又须知道怎样接受他人的统治。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说,我们缺乏的正是作为社会-政治人身份意义上的公民教育。然而,学生不是天生就知道什么是公民,如何做一个“好公民”,必须通过公民教育的过程, 才能够逐步产生对公民角色的认同,并进而产生做“好公民”的追求。这正是强调公民教育的原因所在。

三、高校公民教育教什么

1.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是“具有某国国籍,因而根据该国法律享有公民权利和承担公民义务的个人”,所以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多数公民来说,国籍是自然获得的,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却必须经过学习。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国家制度、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已经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人们对于公民权利有哪些,如何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公民义务是什么,如何履行公民义务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教育是现代公民正常生活的必需。

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澄清和重视的。第一,强调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有明确内容的,但为什么有这些权利和义务,却基本没有涉及,而这正是学生漠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原因所在。权利是受保护的利益,是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资格。义务是一种负担,是必须做某事或者必须不做某事的要求。学生只有知道了公民为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一定不能做什么,才有自觉把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公民主体意识;第二,公民权利与义务并重的教育。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个体对于群体的责任和义务,把某种统一的责任要求传递给学生,甚至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义务论”取向的思政教育,更加倾向于责任对于权利的优先性,带来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是个人的权利和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伸张,然而当个人权利被忽视,其必然结果恰恰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从当下中国高校的教育现实来看,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淡薄、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衰落已成为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公民教育中,必须在公民义务教育之外同时重视公民权利教育。

2.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和引导学生对于国家制度政策的认同。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诚于祖国的公民,因而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爱国主义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公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仍有根本的区别,公民的爱国更加强调公民对于国家权力的监督。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导致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引起的政治价值观念的分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只注重物质利益,对政治冷漠、政治认同度、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等现象。“也有的大学生对政治现实不满,试图走体制外的路线来发泄不满, 以非理性的政治冲动来扰乱正常的政治秩序,给个人和国家的政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公民教育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于国家制度政策的自觉认同。

3.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培育。公民教育能否卓有成效取决于公民是否积极参与政治过程。迈克尔沃尔泽指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所以,在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中,公民的概念不仅仅是对“人”作为国家成员的主体存在的肯定,更要对“人”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应该做什么”之类的问题给予强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学校的管理等来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

好的公民其核心美德还应该包括责任的品格、妥协的品格、包容的品格。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改革才有出路,发展才能自强,迫切需要培育大学生深化改革的责任与担当,做一个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对自然负责的中国公民。妥协的品格意味着观点对立的双方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并甘愿为共同利益做出妥协。当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实现在于是否具有包容性的世界公民。为此,公民教育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包容品格的培养。

好的公民还应具有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 这种现代精神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在公民教育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权利义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制度政策的认同教育以及蕴含的妥协品格、包容品格、民主和平等精神等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说明二者的目的同一性,同时公民教育又突破了当前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困境,为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王晨艳,曹源孔,月霞.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取向[J].中国轻工教育,2008,(2).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4

论文摘要: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做到: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折材料,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谋体手段,用流杨、抑扬顿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用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并及分折能力,用音童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就能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学科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启发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这些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艺术性。

一、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析材料

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政治题,不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往往设计有材料题干,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选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练材料,分析表达材料与教材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高考模拟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列举了某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三个现象:一是单一的公有制比重过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二是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职工吃“大锅饭”企业效益差;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没有劳动积极性。教师在分析材料时,可以用“死”、“懒”、“穷”三个字来概括该现象的后果,那么教学语言就既准确又精练了。

二、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当多媒体投影上出现一些形象性很强的画面时,教师要暂时停留画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画面反映的现象进行概括说明。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时,可放映一组画面,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懒洋洋地出工不出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过去群众中流行的一些“顺口溜”,“干活一窝蜂,人人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由于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并且为学生喜闻乐见,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流畅、抑扬顿挫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并长期从事某一个专业学科的钻研,具有知识优势;二是在长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心理优势。这两种优势往往容易造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灌输式”、“一言堂”,而忽略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合适的节奏。

教师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因为声音变换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总是平淡的声调和慢慢吞吞的语速,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音,也会影响学生品味教学内容、思考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不能只顾自讲自知,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语速过快,学生无时间思考;语速过慢,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无论快慢都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四、以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分析能力

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学科的能力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符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首先,清晰地表达要领原理的不同层次。对要领内涵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要领清晰,学生知识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有效办法。其次要清晰地表达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相对容易,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使用起来困难较大。所以要求教师能将其内容用清晰的有逻辑的语言叙述出来,再辅助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次教师要清晰地表述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人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知识点,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高度简练地整合知识单元块,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通过对教师清晰语言表述的回忆、领悟就能够很容易地抓住重点知识内容。

五、以音量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药思想政治教育是我 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 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 了招生规模 的连续快 速增长后 ,已进入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关键 阶段 ,培养机制改革正在全面铺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中医院校亦不例外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 ,就必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分析研究生的群体特点 ,积极主动地探 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着力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jgxm —ms16)作者简介 :史亚飞(1976一),男 ,博士 ,副研究员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 ,从 事中医药 研究生教育 管理与研究工作 。

    1 新 形势 与新 特点

1.1 研 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赋予思政工作新要 求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引领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方 向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标 已从单纯的政治思想品德培养功能,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方 向拓展。教育部近两年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若 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第一次单独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显示 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 ,必须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关 系到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的重要位置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业务培养密切结合 的工作理念 ,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精神为指导 ,开展工作 ,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2 培养机制改革增加 了研 究生思政 工作挑 战性当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的分类培养改变了传统的研究生教.289 .望就会加强 ;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后 ,会促进其强烈程度加剧。

    1.4 麦克利 兰 的成就 需要理 论20世纪 5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 ·c·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提 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 ,人在较高层次上有 3种需要 ,即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其 中,成 就需要是组织中的重要动力。这一理论倡导:①要经常组织成就评估的反馈活动,让被激励者了解 自己的成功之所在,以激励其成就愿望 ;②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博士生 ,需要 进行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提供取得成就的典范,以刺激博士生产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为;③安排博士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研究 ,肯定他们的成就 ,鼓励他们 多出成果 ;④不要阻碍人的创新行为,应 以成就需求激励他们。成就需求理论对于我们把握博 士生创新 的需求特点 ,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创新激励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

    1.5 麦格 雷戈的人 性假 设之 y理论1957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提 出 y理论。该理论强调 :①人是“自我实现人”,有要求工作 的本能 ,并希望在工作 中发挥潜力、表现才能 ,不希望受到约束和控制。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他们工作最重要 的报酬 ;②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求与组织 目标并不矛盾 ,适 当的管理有助于个人 目标和组织 目标 的统一;③强调创造一种有助于充分发挥人 的潜力 和聪 明才智 ,满足其 自我实现的需求的适宜工作环境 、工作条件 ;④内部激励有助于满足人的 自尊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

   1.6 我国学者的激励理论 我国学者 以国外激励理论 为基础 ,通过不同视 角形成了适合我 国国情的激励理论 :①俞文钊 的同步激励理论强调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肯定物质与精神激励 的协调性 ,具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 ;② 冬青 的 c型激励理论强调满足更高层次 的需求 ,认 为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有生理 、心理 、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强调激励不仅应满足以上 5种基本需求 ,还应培养员工的高 尚品德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及对旺盛的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③熊川武的全面激励理论认 为,激励包 含人 、时空 (激励过 程与相 应环境)、方式与内容 3个要素 ,并 由全员激励 、全程激励和全要素激励组成 ,具有 比较全面的特点 ,是一种适合我国学校 管理实际的探索性激励理论 。但 因其强调“不断丰富激励 的物质条件”的观点 ,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激励理论蕴含的激励理念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博士生创新激励 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起着重要的实践作用。

    ·

288.2 国内外激励理论对我国高校博士生创新激励的启 示2.1 需求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高校应以博士生创新 需 求作 为实施创 新 激励 的切 入 点激励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有 目的的行 为总是离不开一定的需求。当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时 ,将形成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 因素。在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 j。激励 的 目的 ,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而人的需求是趋使人从事工作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始 的启动器 。因此 ,激励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基点。也就是说 ,只有了解和把握人的需求 ,进而满足和发展人们的需求 ,才能够达到激励的 目的。因此 ,博士生的创新需求是高校实施博士生创新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高校需要结合我 国博士生的身份定位 、成长经历和学习研究的特点 ,理性分析和客观把握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2.2 博士生创新需求的层次和 内容存在 多样化,高校 宜采取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 ,博士生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根据 erg理论 ,博士生也有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而且生存需要和成长需要更强烈。根据麦克利兰的研究 ,博士生还有对成就和友谊的需求 ,对学术权力具有较浓厚 的兴趣 ,激发其成就欲望能有效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双因素理论 ,应注重从研究工作本身来激励博士生,在改善研究条件和环境 的同时,更应让他们从研究 中产生成就感、责任感以及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其次 ,从我 国博士生现实生活的收人情况来看 ,工 资及研究报酬和奖金等物质收入还是重要的激励 因素 ,可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运用。根据 y理论 ,博士生创新激励不宜采取严格的控制与强制方式 ,而应积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其研究创新 的环境。可见 ,高校博士生既有低层次的基本生活保障等生理需求和毕业就业的安全需求 ,又有归属、友谊等社会需求 ,还有被社会认可的尊重需求和取得个人发展和成就的 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不同内容 、层次的需求应采用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 。只有这样 ,激励才有针对性 ,才能充分调动博士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处于最佳研究状态 。

    2.3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理论 ,建立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实施策略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激励就是指高校结合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在充分关注和引导博士生需求 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合理满足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最大限度地持续激发博 士生研究的创新动机 ,促使他们西北 医学教育 2012年4月 第20卷 第2期 电话:029—82657860 e-mail:xbyj@mail.xjtu.edu.cn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发挥 ,从而推动其创造力发展、创新行为乃至创新成果产生的过程 。然而,我国高校传统体制下 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机制过多强调高校发展和管理 的需求 ,带有较强管理层的主观臆断色彩,缺乏对博士生创新需求的理性认识和分析 ,在教育实践中更 没有好 的激励模式来强化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针对性的不足严重影响 了博士生创新 激励的有效性 。因此 ,高校需要综合运用 国内外 多种激励理论所蕴含的激励理 念和思想 ,积极开展博士生创新内在需求的现实分析 和创新驱动 因素研究 ,建立一套促进研究生创新的激励机制、体系和实践策略 ,以激发其研究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6

新形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一、引言

新形势下,社会医学观念不断发展,对于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医生职业道德低的情况不断出现,使人们意识到提高医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工作者的摇篮,因此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基础上提高未来医疗工作者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直接关系着医务工作的水平,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问题。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保障。

二、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侧重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作为公共课,而且课程时间短,造成课堂学生人数多,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不到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存在课堂纪律差、考核管理松散的现象。此外,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课本理论原则的讲解上,内容抽象枯燥,没有和医学的职业道德结合起来,缺乏实用性和吸引力。

2.偏重技能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不足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教育不足的情况。医学具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然而,医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也主要注重医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此外医学院校专业性比较强,人文氛围以及人文类资源缺乏,对于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不足。很容易造成医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健全、整体素养不高等现象。这也是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3.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没有发挥全员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医学生而言,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还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然而现阶段,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由于学科的差距,对于医学专业的知识、医学精神以及医学的职业道德要求了解不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渗透。而医学专业课的老师又只是注重专业的技术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4.侧重学校期间的教育,对于实习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

一般来说,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前3年,最后的实习阶段,对于思想教育出现中断的现象。实习阶段学生离开学校被分配到具体的实习地点开展实习,这一阶段医学生开始正式的接触临床工作,是职业道德形成和强化的关键阶段。然而,这一阶段,由于学生的分散性,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得很困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停止和中断,影响了思想教育的连续性,而医学生在这一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负面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活动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还要求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精神。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例如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关爱弱势群体、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还要求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把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人文思想教育工作。医学院校不应该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发展。首先,要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并且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合理创新,把时代精神融入到人文教育中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操。其次,还要增加人文课程以及人文活动,通过先进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通过优秀教师感染和号召力,也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这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充分调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所有教师要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医学专业教师也要做好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医学专业的教师在医学院校数量多,医学专业课数量多,因此,医学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深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创建良好的思想教育的校园氛围

学校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博爱、奉献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的校园氛围。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医学职业道德,提高以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举办思想教育的讲座等活动,吸引以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通过标语、校训等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5.加强医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

对于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不同阶段,具体内容侧重不同,具体表现为:大学开始的两年主要是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侧重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接下来两年,是医学生学习主要的专业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信念,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学校也必须重视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的观念。

四、结论

新形势下,医德医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于顺利开展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做好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针对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医疗卫生的环境以及医学院校中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如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思想教育的校园氛围、加强医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素养,促进医疗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君.浅析新就业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功用[J].文教资料,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