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节能;可再生;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49-01

前言

随着冰川融化、气候变暖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将造成怎样的危机。建筑产业作为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必须对其实施改革。绿色建筑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减少建筑耗能,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绿色建筑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做简要讨论。

1 绿色建筑的含义及设计策略

1.1 绿色建筑的含义

自然与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言喻的,它是人类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诸多生产活动中,建筑活动是对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因此对建筑的改革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是一种社会需求,是阻止生态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手段。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物最终投用的整个过程中,降低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建筑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绿色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具有耗能低、污染小、寿命长、并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诸如太阳光、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绿色植物遮阳、雨水等。

1.2 绿色建筑设计的总策略

房地产建筑行业是我们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量排放最大的产业。绿色建筑设计是要针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绿色建筑上常采用设计有:种植屋面、自然通风及采光井、自洁净玻璃、自然通风烟囱、太阳能夜景照明、中空双玻玻璃幕墙、铝合金断热内开窗、地下室太阳光采光、轻质保温墙体等,其核心的设计理念就是,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人类、社会与经济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3 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建筑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材料、管材等的生产过程会发生很多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多数建材都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混凝土会散发氡气、人造板材有大量甲醛挥发等。在目前的房地产建筑中,多数仍然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恰恰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筑材料之一,而且钢筋混凝土结构拆除后还会留下很多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因此,绿色设计理念下,要选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1.4 绿色遮阳设计

建筑物的遮阳设计有很多种:窗户外遮阳、窗户内遮阳、中空玻璃夹百叶遮阳、利用植物、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遮阳、利用透光材料白遮阳等等。遮阳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性。选择合理的遮阳方式,有利于加强建筑表面对外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为室内提供良好的气温环境。

1.5 水资源的回用

选用节水器具,采用雨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回用全部建筑污水和雨水,如冲厕、绿化浇灌、景观水池用水、清洁道路和夏季中庭玻璃天窗的水幕降温等。

1.6 开发利用节能系统

受气候、地区的差异性影响,建筑耗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天然能源的利用方式,以构建科学、适宜的节能系统。例如:寒冷的北方,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源巨大,耗能排放的二氧化碳又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加强墙体的保温设计,同时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减少碳的排放。炎热的南方,夏季降暑所消耗的能源也是非常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加强隔热、遮阳、自然通风设计,以降低对电能的损耗。使用清洁能源,是绿色建筑下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目前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节能系统有: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太阳能制热和制冷系统、家庭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除太阳能外,风能、生物能、地热能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节能系统中。总之,对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建筑绿色化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2 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的中心思想是节约资源、减少能耗,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发展的还不成熟,绿色建筑配套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但是,由于绿色建筑遵循的观念是可持续发展,重在强调建筑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绿色建筑必将是新世纪建筑的发展主旋律。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为了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平衡,促进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新世纪建筑的主题,绿色建筑将占领建筑产业的整个舞台,虽然现存状况下,绿色建筑还没有深入人心,实施与发展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阻碍,但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绿色建筑终将被人们认可,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绿色建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郝靖欣,张希晨,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J],时代建筑,1999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5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经分析[J],新建筑,2008

[4]田蕾,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绿色 绿色建筑 对策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记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何其吉凶”;《老子》中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提出的绿色思想,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中写到:“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经济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如果人口和资本按照现在的方式增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崩溃。”“绿色”作为一种文化,是指人类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而创造的有利于大自然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互相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文化。

什么是绿色建筑,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注建筑材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因而对建筑物建造与使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与材料。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简而言之,他的目标就是节能、减排。

二、绿色建筑的特征

(一)节约资源

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消耗全球能量的50%,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节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执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执行65%的节能标准,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推行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利用可再生能源

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具体的实施中按气候条件和节能的基本方法, 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 使建筑朝向获取最适宜的日照和自然通风, 利用烟囱效应来形成自然通风, 利用智能化遮阳系统,改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设计出低能耗建筑[ 王启见.绿色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职业学院学报,2005(6).]。例如,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片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等技术;利用墙体保温隔热,双层中空玻璃阻断能量流失,提高节能效率。

(三)“零”减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建造促进委员会(UNEP-SBCI)在200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建筑能耗超过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在其的报告中指出,建筑领域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具有最大的潜力,并且相对于减少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而言,这种潜力在经济上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尽量减少或避免向外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在建设及施工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考察建筑物的废弃物排放, 绿色建筑力求通过污染物零排放, 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建议

(一)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理念,适用所有建筑,引领建筑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展绿色建筑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筑节能,2011(3).]。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可接受度。绿色建筑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二)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

绿色建筑目前是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绿色建筑没有法律层面的要求,缺乏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奖惩办法规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提出推进绿色建筑的各项法律要求,建立起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制度、竣工验收阶段的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制度等;修订《建筑法》,建立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部品材料及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建设行业绿色转型;指导各地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建立符合地方特点的推进绿色建筑的法规体系。[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住宅产业,2011(3).]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3

关键字:绿色建筑;推广;发展

一、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

绿色建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绿化率高的建筑,而是围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设计建造的一种新型建筑。在修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并且不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在使用过程中则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能源。绿色建筑强调尽可能的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例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温度以及水流等,营造出既环保又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同时绿色建筑还规避了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消极因素,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行。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建筑功能的要求,对建筑规划、设计等环境进行严格控制。所以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绿色生态建筑也就成为了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要使绿色建筑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仔细研究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因素

由于我国有关绿色节能建筑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国家有关于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系统、有效地政策扶植体系。例如现阶段我国对于绿色建筑从建筑项目策划到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并没有做出系统的明文规定,虽然一些条款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也只是一个推荐性的、指导性的工程建设标准,要想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政府制定出配套性的实施规则。此外国家关于绿色建筑的验收体系仍然只是考察建筑项目是否实现了节能降耗的设计目标,而没有制定出针对建筑过程的绿色评价指标,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随意性。如果对绿色建筑没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就势必会影响绿色建筑的推广,而且盲目的发展反而是一种浪费,所以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只有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才能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可操作性,这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建筑成本因素

建筑的成本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绿色建筑理念也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和行业内的响应,而对于绿色建筑在成本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一定要走出高投入、低回报的误区。不应该错误的认为绿色建筑仅仅是指绿化率高的建筑,仅仅把提高建筑的绿化率看作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准,一味的营造绿地造成建筑成本增加,反而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而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绿色建筑”恰恰违背了其本质意义,也不利于它的推广。

(三)施工技术因素

由于我国目前有关绿色建筑的建设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施工建造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从整个行业目前的生存状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配套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等问题。而且国内有关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上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很多方案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技术论证,有的甚至还未考虑成熟就盲目开工,以致于技术条件不达标使得后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四)缺乏配套的产业链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配套的产业链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产业链严重脱节的情况。有关绿色建筑的材料、配件生产种类少,品种不齐全,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供应链,常常由于局部的短板效应造成整体建筑的绿色效能达不到要求。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发、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分摊到各单位,特别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独立,这样的机制导致了不少设计往往到了施工阶段才能确定下来,要真正落实绿色建筑,就必须建立建筑开发、策划、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措施

通过对影响绿色建筑推过进程中的障碍分析可知,要想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政府完善法律法规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国家政策、社会理念以及产业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标准,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建造的管理。严格执行设计的标准,选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材料,注重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绿色标准。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绿色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的数量,因为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建筑人员,设备设施投资不足,导致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水平低下,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科技投入量

鼓励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加强绿色建筑的科技开发和应用,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针对性设计,有计划的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工艺、新材料,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从而提升自身的机械化水平。并且通过对绿色建筑相关配套技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要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绿色能源、节能降耗技术以及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电力资源等,在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先进工艺的结合应用。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规划,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整合力度,加快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形成,实现绿色建筑产业的系统化,确保绿色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循环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通过优良的选址、设计、施工、操作以及维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物的功能,尽量减少并最终消除建筑物和环境的消极影响。具体通过节能、节地、节水以及节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同时,既要考虑单体建筑,又要考虑城市或者区域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注重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总的能源资源消耗。由此可见推广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建筑与环境相融合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物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让让居住者充分享受绿色生活。

(四)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

要提高建筑商开发、建造绿色节能建筑的意识,向全体社会民众普及绿色节能建筑的常识,要深入企业、社区、商场以及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建筑宣传活动,传播绿色建筑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形成自觉参与建筑节能活动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氛围。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步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建筑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建筑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它充分的借助了太阳能、地热、风能以及其它节能措施共同实现建筑节能降耗的目标。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我完善,还要依靠政府职能的行使,针对具体的发展障碍,找出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彦青.绿色城市设计及其地域主义维度[D].同济大学,2007.

[2]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敖荣军;李新民.城市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4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5

关键字:绿色建筑;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产生

联合国在1992年六月指定的《21世纪议程》中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张、环境严重破坏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减少能耗,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新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可取代传统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等等,已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巨大的生产方式之一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对建筑进行设计、施工活动以及选择满足要求的建筑材料、把建筑的建造与使用同其他技术如种植业、环保科学、美学以及高科技相结合,时期不仅能充分满足使用者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的要求,还有助于环境保护以及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创造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不只是用新技术建造而成的建筑物,它是利用对环境环保节能以及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与技术所建成的建筑物,在各个地区都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用新技术,节能环保与舒适的原理为我们建造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建筑,并且最终达到节约能源、消耗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舒适的生活空间等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表达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建立一个拥有成熟的建筑系统,和技术支撑的建筑设计体系。在绿色建筑的研究上,不仅对自然,同时也对人工产物进行统一研究,不仅对外表形态进行详细的研究,而且也对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人类、自然与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在目标上,它最求人类、自然和建筑统一协调的发展。建筑设计原则上遵循设计追随自然。并且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科学技术。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要求建筑的建造标准要符合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城市与建筑物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消费者同时也要成为生产者。建筑要与自然环境之间有机统一良性循环,具备“绿色”自然生态特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研究,随之带来很多的变化:第一,改原则确定了建筑不能无休止的满足人类的愿望,一致造成无约束的发展,久而久之必将引领人类的灭亡。建筑的研究应基于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相互依赖共存的整体观,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有节制。其次,原则要求做到建筑研究应与所处环境不分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特别的空间环境要应用到整体管径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筑上的要求也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第三,根据这一原则,建筑不仅仅对于环境,对于人类居住环境也有要求,保持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每一栋建筑都要考虑到未来。

绿色建筑体系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人类千百年以来的建筑活动, 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的建筑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 建筑师工作的目标、范围、准则和方法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因此,绿色建筑体系是两大体系(古典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体系)之后再建筑领域的第三次变革。

4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概念被炒得很火,许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 “绿色” “康居”的旗号增加卖点,然而,建一点园林造几处水景,这样的建筑远未达到绿色标准,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大众理念还是实践上与发达国家仍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绿色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其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绿色建筑虽然起源于发达国家,但在实施这一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国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国——中国,本身具有人口数量大,国土与资源有限的特点,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各个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包括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建设,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生态技术策略上不得不考虑因地制宜,在广泛吸收国际绿色建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体系。

(2)理念引领绿色建筑发展,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接受度,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绿色建筑的诸多优点,认同绿色建筑,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只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材料,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就可以获得绿色建筑。

(3)完善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此外,制定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中广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5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绿色建筑的种类也纷繁复杂,呈现出多个学科,不同种类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绿色建筑发展方向世界各国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美国更注重于资源的重复利用、而加拿大则注重于舒适性的研究包括:建筑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性 、在日本注重节能方面的研究。虽说发展有如此的不同,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第一,大规模的建筑。对于绿色建筑其推广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推广,更有意义的是推广绿色建筑这种观念,而这种思维的推广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也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绿色建筑的观念被人们所认可,他将向规模化发展。第二,高质量的建筑。就现在的建筑而言,未来的建筑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建筑的质量要达到更耐久。更安全的程度,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第三,对于资源的再利用。之所以成为“绿色”其重点在与一些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被大量的利用,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采用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可循环水资源等。第四,绿化要求。对于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室内简单的景观绿化,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成为更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第五,法律法规的制定。我国近年来大兴土木,每年兴建大量的建筑,绿色建筑也将在中国一定的市场前景,但是绿色建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也在抓紧的制定中,这将使我过的绿色建筑产业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5结语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诞生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全面结合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丰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对于我国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过国情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总结出一套相应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J].建筑学报.2005,(1):24-26.

[2]张倩影.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

绿色建筑的发展范文6

关键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动因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 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

1能源和环境危机使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未来的必然

在资源和环境意识越来越提高的今天,绿色建筑无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紧缺,灾害频发,温室效应等等资源和自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必须且有效的。

人类的建筑活动占用了自然资源总量的约40%,能源的40%,在建材生产和维持建筑室内环境的同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的施行,将为未来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承。

2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关键词就是:节约,环保,舒适,可持续。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1现有的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评估体系。 这些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各个国家自身的资源环境以及政策经济的实际基础上,其具体项目、评价基础、权重系数各有不同,但之间也有互相借鉴发展。虽然存在不同点,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材料的循环利用、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四点上却是共同一致的。

3.2 LEED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结构体系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

LEE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前最新的LEED3.0分为4个评估等级,“认证级”、“银极”、“金级”、“铂金级”。

我国于2006年也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绿标),绿标在主要项目上强调“节约”的观念,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因国情不同,绿标反映出中国特色的特点。

通过对于绿标和LEED的对比研究。我国的绿色评价标准多为定性评价,缺乏量化指标,而LEED借鉴了较多相关学科的数据,制定了详细的量化数值,自由度方面也较绿标高,能通过各项之间指标的互相补充进行评分。但因为国情不同,在严格度上,绿标实际上略高于LEED,尤其在于场地和节水方面,这是由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决定,多项指标的必要条件数量多于LEED。

实际上,可以适当降低和优化绿标的各项指标,使之更加灵活和降低评级门槛,在现阶段大建设大发展的社会现状下,推广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则更为重要。

二 绿色建筑发展中重要的推动因素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中国还未形成强烈的社会共同意识和强制性要求,多数时候还停留在宣传和理论研究的程度,为数不多的实例还未形成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绿色建筑不是只靠建筑师的推动,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推动,建筑师和业主的引领推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意识推动等等。

1国家层面的推动力

1.1政策,经济,规范的制定

首先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是绿色建筑能得以发展的前提。制定强制性标准或者法规,能提高全社会包括开发企业,设计单位和建筑管理方的高度重视,才能真正保证绿色建筑能够大范围的投入,同时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法规和建设规范也是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提供了指导。

与高度市场化、自由化、独立化运作的LEED不同,我国的绿标是政府主导和提倡的标准,虽然强制性程度不高,但实际上可以利用国家强制力,约束和控制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标准不达标的建筑的建设。同时加强对于老旧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也是推广绿色建筑的一条捷径。

同强制性的国家条文不同,经济上的扶持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如同美国,针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房屋给予审批和税收上的优惠,这种优惠不仅仅针对开发商,同时也惠及业主。这对于推广和普及绿色建筑是有直接的推动力作用。

1.2专业人才培养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专业的人才发展,在美国有专门的LEED认证人员,从事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维护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此类的专业人才,大多是建筑师和暖通工程师在设计层面上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实行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技术层面上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建造,维护和管理水平,而不仅仅限于只培养设计人才。

2绿色建筑技术与理念的推广以及全社会对于绿色建筑意识的提高

需求是创新的直接推动力。业主的需求,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有需求才真正有发展,只有全社会成员形成绿色建筑的意识,才能从下而上的使绿色建筑大范围的实施成为可能,使绿色建筑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商为了吸引房屋购买者,纷纷打出绿色建筑评级和居住舒适度的广告吸引消费者。

3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出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目前仅美国就有350种此类软件,常用的都有77种之多,美国政策规定,新建的重要建筑都需要提供指定软件的模拟报告以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的依据。

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模拟类软件有IES(VE),ECOTECT等。为建筑师在方案前期就能将建筑物的基本性能得以考虑入设计中,并根据气候资料针对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定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得以响应,且对不利的环境要素从方案阶段的建筑本体就予以解决。

4建筑师应具备绿色建筑设计知识和技能

作为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并不是唯一的设计者,而是一群设计者的协调者和领导者角色。建筑师需要综合的协调建筑,结构,暖通,水电,智能化,被动式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也就是说建筑师并非只需要解决建筑角度的问题,而是要全面的了解以上各专业的基本知识,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以培养设计的协作意识,采用整合型的设计手法,针对区域响应的观念和必要的人文观历史观,这就对新时期的建筑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5绿色建筑在运营管理方面的意识

绿色建筑除去设计和建造,也应该需要提高运营和管理的水平。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实时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操作系统,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如自然光照、大气风压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做出实时的调整和应对,始终使室内环境维持在一个舒适的程度上。

四 结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推动,包括政策制定者,设计者,开发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方方面面,同时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的实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在目前阶段的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还正在缓慢的前进,但是谁也不会去否认这是未来发展的萌芽,只有破除在它前进途中的壁垒,才能带给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和未来。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