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1

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无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村级防疫员的身份又是农民技术员,人多,流动性大,如何管理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实行“花钱买事,不以事养人”,是摆在我们动监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的工作实际,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二是人员素质偏低;三是部分人员兼职;四是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最基础的部位,其工作质量决定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成效。如何真正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目前深化基层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就如何充分发挥和调动好村防疫员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应当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并形成共识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防疫体系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工作能否落实取决于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监部门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村防疫员队伍建设,要以争创“三好”动物卫生监督所和“五好”村防疫员活动为载体,巩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成果。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xx〕46号)规定:在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接受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防疫检疫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承担动物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填发免疫卡、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掌握畜禽饲养情况,以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目前需要加强的是动物产地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工作:

1、抓好产地检疫工作。面对产地检疫工作人少、面广、线长的实际问题,又要切实、有效地全面开展,必须充分发挥村防疫员(协检员)的作用。在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和消毒工作的职责后,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明确责任、科学实施、做好落实。保证将疫病消灭在产地,外疫不传入。要建立和完善《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村级协检员聘用委任书》、《村级协检员动物检疫工作责任书》等管理制度。要实行报检和巡检相结合的检疫管理工作机制。

2、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结合区域畜禽饲养情况,开展人工受精、种草养畜、清洁养殖等技术推广工作。

3、实施相应的兽医服务。因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目前还做不到专职,因此多数还进行相应的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服务,但必须服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大局,使其在诊疗活动中掌握本村疫病流行状况,为上级疫情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4、理顺工作关系。村级动物防疫员接受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三、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为做好基层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纳入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范围,补贴经费必须进入县级动监局专户,实行每半年发放一次。因此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市县动监部门应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落实和兑现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方便条件。要将对防疫员的补贴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立项、评优的先决条件,对于不落实或减少补贴资金的,不予支持。要按照每个行政村一个防疫室和“五有一落实”(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交通工具、有通讯工具、有防检疫和冷链设备,落实防疫员报酬)的建设标准,并有计划地免费对村级防疫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达到中专学历水平。

四、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实施奖惩制度

县级动监部门和乡镇区域所应按照《村防疫员管理办法》等规定,完善细化县级考核办法,配合有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选聘合格人员。本着绩效挂钩和多劳多得的原则,采取指标考核方式,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质量,对不合格者不予兑现工作补贴。考核的重点主要有:

1、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可通过实地检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确定是否100%进行免疫,通过实验室的血清学试验确定抗体保护率水平,以检验免疫质量。另外也可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确定本地动物防疫工作成绩。

2、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是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检查对免疫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填写完成情况,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用药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作为考核村防疫员的重要内容。

3、免疫和畜牧业生产相关报表的填写、上报是否完整、按时。

4、产 地检疫工作完成情况,要根据检疫书证使用和收费帐目考核检疫、消毒工作,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 基层 动物防疫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8-01

一、前言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各种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九台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长吉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长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九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余脉过渡区域,松花江、饮马河贯穿南北。土地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0%,78%是黑土地和草甸土,肥力强劲,全市的秸秆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辖区有两个民族乡,12个建制镇,310个村庄。2002年九台人口增至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九台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2年统计数据为:肉类总产量9.6万吨,禽蛋2.6万吨,畜牧业发展总值达到10亿元。

1.围绕吉林省中新食品区、动物无规定疫病缓冲区建设实施了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稳定的三级防控体系,同时建设了疫病检测和疫情监测化验室。新建6个标准化乡镇基层畜牧站,坚持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市“四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保护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2.开展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的5个专项整治行动,分别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经营病死病害畜禽专项整治行动、生鲜奶专项整治行动、鲜肉和肉品专项整治行动”;

3.落实了疫病防控保障措施。为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健全,《动物防疫法》是动物检疫监督时的唯一法律依据,但其条文比较粗略,相应的配套细则均未,致使监督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兽医站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财力有限,目前兽医站仍然存在体制不顺、人才匮乏、设施简陋的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产地检疫力度不大,动物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村各家散养,规模数量不一,分布过于分散,报检率低,同时个别检疫人员,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4.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人员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聘用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5.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一些群众不能理解和支持防疫工作,食用或贩卖没有经过检疫或检疫不达标的动物产品。

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氛围。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深入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执法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4.加强防疫监督,加强监督部门管理。强化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形成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层层防控。定期组织培训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政务公开化,加强群众监督的力量;

5.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启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6.抓好基层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经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学校轮训,提高基层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7.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卫生监督顺利进行;把动物卫生监督的使用经费归入到地方财政的管理范围中,确保正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金和学习经费充足。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之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的利益,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共同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3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我市实际,就进一步规范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乡(镇)级动物疫病防检中心建设

1、一个乡(镇)或1-2个乡(镇)组建一个动物疫病防疫检疫中心,统一命名为“某某县(市、区)某某乡(镇)动物疫病防检中心”。新成立的防检中心由当地政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在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管理。

2、乡(镇)防检中心工作人员可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骨干人员派驻,也可从所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抽调2-3名技术干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必须保证专职专责。

3、乡镇动物防检中心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不少于70平方米。办公场地、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由所在地政府提供;动物防疫检疫仪器设备由县级主管部门提供(建设标准见附件)。

4、防检中心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运转良好的工作机制。

5、各县市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工作要在*8年5月底全部完成,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建设完成后,县市区政府申报,市政府组织人员逐乡检查验收,全市检查验收工作6月份全部结束。

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组织

1、建立选聘制度。各县市区要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统一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用工作。每乡镇要组建一支由5-7名村级防疫员组成的防疫工作队。对村级防疫员实行聘任制,持证上岗,聘任期一年,聘任期满后,经考评合格,可以续聘。

2、防疫员报酬。被聘用村级防疫员实行防疫劳务补贴制度,防疫劳务补贴以每人每月300元以上的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按期拨付给县级主管部门。防疫员劳务补贴与目标考核挂钩,每季度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绩效发放补贴。

3、实行考核制度。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村级防疫员签订防疫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成绩计入考核档案。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防疫员对广大养殖场(户)实行公开服务承诺,将服务时间、服务项目、免疫程序、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4、防疫员的管理。村级防疫组织隶属当地乡(镇)动物防检中心,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建立防疫员管理档案,市畜牧局对防疫员实行备案管理。防疫员的业绩考核、资格认证、技术培训、聘书颁发由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

5、建立村防疫工作室。养殖重点村、养殖场(小区)应设立村防疫工作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每位村防疫员配备一个防疫冷藏包、一套动物病料采集常规器械和防疫器械。村防疫工作室要建立防疫制度和防疫档案。

三、动物疫病防检中心工作职责

1、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畜牧业发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执行当地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的具体规定。

3、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 动物 防疫体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一、林芝县的地理位置

林芝县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天河雅鲁藏布江与工布藏族母亲河在此相汇,与喜马拉雅山脉隔江相望,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峰加拉白垒7249米,最低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巴玉村海拔不足千米,相对高差6000米,传统上,林芝县是一个半农半牧大县,国土面积为10238平方公里,县府驻地八一镇平均海沷2900米,是林芝地位、行署所在地。地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318国道和306省道,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2公里,距航空港――林芝机场50公里,全县有4镇3乡,6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民族主要有汉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和登人等。

二、林芝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动物防疫宣传力度不够,基层动物防疫意识弱。

在自治区的广大农村牧区,贯彻落实中央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土地和牲畜、草场分到农、户多年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从目前看,林芝县建立7各乡镇动物防疫体系不是完善,尤其是村级动物防疫根本没有建设,乡(镇)、村级防疫力量比较薄弱,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较差,由于动物防疫的基础知识宣传不到位,特别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如《W》病,高致病禽流感病和猪瘟等的认识及其危害性了解不透,发生疫情不能及时初步诊断,使农牧民群众对牲畜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不影响人的健康,牲畜不出现死亡等现象,就没有太大问题。说明大部分群众对畜产品的防疫卫生知识是十分缺乏的。每年春秋季动物防疫时群众认为防疫影响了家畜的生长发育,部分疫苗注射后牲畜出现奶产量下降等一些不良反应,群众不愿意进行防疫,对强制防疫工作不支持,只在群众家中饲养的部分数量防疫,一年四季在山上放养或饲养的牲畜达不到防疫密度一旦出现家畜各种传染病,就发生大面积流行,使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同时经济收入下降,经济损失严重。

(二)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基层兽防员不足、专业技术需要提高。

多年来由于县级动物防疫经费少,防疫设施陈旧、设备不全,2011年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县7个乡(镇)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乡镇级兽医站,但兽防员办公条件差,每个乡镇目前没有专职兽医工作人员,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暂时由乡政府退伍工人(非专业)人员负责开展此项工作,他们对这项工作不熟悉,最多能在群众中简单的开会或安排工作的重要性。兽医工作比较辛苦、特别脏,特别累,导致每年国家分配出来的大部分大学生基层专业技术员改行,尤其是村级动物防疫员都是当地农牧民,他们的待遇低,工作没有人愿意干,使动物防疫任务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县动物防疫机构,动物防疫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均在一起,既防疫员又监督员,使动物防疫和监督机构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表明,林芝县是一个半农半牧大县,有四镇三乡,6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农牧民人口1.7万,全县牲畜逐年增加,现有牲畜总头数111830头只(匹),其中牛57188头,猪43058头(不包括林场、部队、八一周边个体养殖户):羊6966头,马属动物4602匹,能繁母猪17452头。本人从事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多年经验来调查,目前林芝县拥有115余名基层兽防技术员,林芝县兽医站有7名兽防员,其中中级职称1个,初级职称2个,技术员3个,工人1个。七十年代国家招用各乡镇有12名半脱产兽医工作人员,其中6名人已去世,6名在基层从事兽医工作50多年,现年龄较高体弱多病,无法开展乡镇级动物防疫工作,根据他们实际情况,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现乡镇兽医站没有专职动物防疫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共有108名兽防员,平均年龄大概在25—50岁之间,(大部分藏族、均文化程度小学,不懂汉语文),其中67名村级兽防员由国家财政每人每月生活补贴300元,48名村级兽防员由林芝县财政每人每月生活补贴300元,现有的生活补贴根本保证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2012年开始执行),乡、村技术人员防疫工作量大,大部分村兽防员,连最基本的防疫机械和消毒药品都十分缺乏,难以保证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同时、乡村防疫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接受动物防疫基础知识培训机会少,动物防疫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代动物防疫科学技术水平要求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三)动物防疫资金投入不足。

林芝县是半农半牧大县,有530多万亩的冬季和夏季草场面积,11万多头(只、匹)牲畜,牲畜饲养方式均为放养,基础设施薄弱,是经济欠发达的一个半农半牧县。动物防疫经费严重不足,工作运转困难,缺医少药现象在县、乡、村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每年动物防疫时期,交通工具、防疫服装、器械、消毒药等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牲畜突然发生疫病,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现象导致了牲畜死亡情况较多,农牧民增收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基层兽防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动物防疫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在我县范围内彻底扑灭牲畜《W》病和控制其他动物传染病的疫情首先要地方人民政府和兽医行政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我县7个乡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兽防员的办公条件,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广大动物防疫专业人员,依靠人民群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员广大农牧民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不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带来了危害性。不断增强防疫意识,才能有进一步提高我县动物防疫的基础。

二是县级动物防疫人员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至少二次以上深入乡村(群众农闲季节)、深入群众召开各种形式的动物防疫宣传动员大会,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采取有效地措施,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编制防疫基础知识资料(藏文资料)进行举办兽医培训,交流思想感情,解答技术疑难问题,让群众能鉴别那些是重大动物传染病,怎样进行每年动物防疫疫苗注射,对症治疗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防疫管理制度,提高牲畜防疫力度和操作技术水平能力。

(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增补乡镇兽防人员、改善村级兽防员待遇,提高防疫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投入资金加强乡镇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在我县严重缺乏各乡镇级兽防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应给予及时解决兽防人员。

二是要明确动物防疫职责,从地方政府到动物防疫部门,层层实行动物防疫责任制,把实行强制免疫,动物防疫监督等各项工作纳入动物防疫目标中来,通过动物防疫效价测定来评定防疫效果,制定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对达不到免疫效价要求的乡、村要进行通报批评,达到要求的进行奖励表扬。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级兽防员的待遇问题需要提高,否则村级兽防员将越来越缺乏,每年的动物防疫任务将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动物防疫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地方政府和兽医行政职能部门共同用合理的方法来招聘农牧区藏汉双语文化基础较好的青年干部,通过动物防疫专业知识培训后,尽快补充到乡镇兽防队伍中去,壮大乡镇级兽防员队伍,今后全县范围内根除各类动物传染病等疾病,使畜牧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林芝县兽医站)

参考文献: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5

由于基层兽医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防疫任务重、防疫风险大、待遇低,年劳动报酬在10000元左右,除去个人应缴纳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支出,远远低于当前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既留不住人才,又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导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且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是靠传统拜师学艺或参加部门短期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这样的专业理论根基,面对养殖业方式的改变、快速发展的动物防疫技术和现代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一些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乡镇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综合素质,是确保畜禽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在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每年春秋防疫开始之前,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改革后,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聘请,防疫员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防疫监督员负责,难以较好地完成培训之重任。

2冷链体系不达标造成的免疫质量低下问题

2008年以后,为确保免疫抗体保护,鄂州市以中央扩大内需防疫基层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免疫抗体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苗储藏量的加大,疫苗保存难度也逐步加大。虽说有的乡镇每年购买了部分疫苗冷链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但在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部分乡镇存在畜牧服务中心疫苗冷藏冷冻设施不足和村级防疫员配备保温箱不齐全的现象,村级防疫人员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加之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用无效苗的现象屡有发生,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鄂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养殖资格条件审查、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监管上作了大量工作,多次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呼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2012年仅在治理“小”、“脏”、“乱”养殖场上,就依法严格取缔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但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尽快解决现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3建议

3.1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采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和“规范化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创”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改变目前畜禽饲养分散、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等落后饲养方式,推进标准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达到畜禽养殖“四级联创”规模要求,从源头上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依法防疫、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防群控”,进而树立全民防疫、科学养殖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建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资格准入机制。

3.2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基层防疫队伍

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以来,鄂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迅速改革完善了当年的基层防疫体系改革工作,以“以钱养事”机制设立乡镇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成立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和待遇,公开进行了人员招聘,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基层防疫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畜牧兽医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及时间的推移,乡镇防疫监管不力、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等问题随之呈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遗症”也随之出现。因此,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当前基层防疫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以即将出台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全员配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

3.3落实政策,提高乡镇防疫人员待遇

乡镇防疫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长期工作在动物防疫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承担的主体。有必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参与动物防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之前,妥善解决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村级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问题,确保国家设立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落实到位。要把合理提高和兑现防疫员工资作为有效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将工资、养老保险金统筹考虑在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防疫工作能成为防疫员可以依托的终身职业,增强防疫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解决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过程中,建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力争全程参与,为基层技术队伍争取政策和待遇,避免出现基层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待遇被克扣的现象,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3.4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水平

在当前防疫工作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呈现,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人员专业化、技能化水平,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2013年来,随着“专班防疫、整体推进”防疫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能,使鄂州市传统单人防疫成为历史。但在防疫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和责任大的原因,造成防疫模式参差不齐,防疫质量有高有低,有必要在春秋集中防疫之前,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必要时可与大专院校定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防疫水平。

3.5增加冷链体系建设,夯实防疫基础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6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兽医工作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安全为目的,以健全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重点,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治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稳定基层队伍,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二、我市兽医工作机构设置方案

(一)市级兽医机构

1、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成立酒泉市兽医局(加挂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县级建制,隶属市农牧局,内设防疫科、监督科(加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饲料监察所的牌子),履行动物疫病防制、动物防疫免疫监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动物检疫监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监督、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局长由市农牧局主管兽医工作的副局长(市畜牧中心主任)兼任,设专职副局长(副县级)1名。

2、市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整合酒泉市动物检疫站和兽医站,组建酒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兽医局,内设检疫科、防疫科、动物疫病检测室3个科室。履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等技术服务职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畜牧中心加挂牌子,市畜牧中心现有建制、编制不变。

(二)县(市、区)级兽医机构

县(市、区)参照市兽医工作机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三)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l、按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根据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剥离兽药饲料经营、诊疗等非公益性职能。

2、根据预防免疫工作需要和畜禽饲养量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经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和核发“动物防疫员证”后,由乡镇政府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承担预防免疫、疫情报告等防疫基础工作,并协助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3、大中型养殖企业、国有农牧场和其他动物养殖、屠宰、诊疗等相关单位配备的兽医、动物防疫员须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

三、兽医队伍建设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考核、认证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员、动物卫生检疫员、动物防疫员和兽医执业人员,努力提高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执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

(二)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凡从事经营性兽医诊疗和动物保健的兽医人员,在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经历的基础上,经培训考核,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后从业。

(三)加强各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具体编制员额,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事、财政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兽医工作的任务核定。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按每站2—3人配备,以保证工作需要。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的非专业人员要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分流,退出财政供给。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要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四、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兽医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5-10年规划,确定各类动物疫病控制消灭计划和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有效地指导和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经费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劳务报酬补贴标准由县(市、区)财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核定。疫苗购置、疫情监测、疫病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设立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

(四)强化收费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规定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核定的项目和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

(五)积极推行保险服务。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推动开展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商业保险,并协调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按规定进行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