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1

(沛县财政局 江苏·沛县)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绩效意识不强、人员力量不足、技术力量欠缺、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未有效利用等问题,本文从江苏省沛县实际入手,就建立和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以供借鉴。

关键词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工作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随着县级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日趋重要,县级财政管理逐步迈人以绩效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江苏沛县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沛县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沛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明确程序,科学编制绩效预算。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沛县以编制2015年县本级部门预算为突破口,尝试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到部门预算编制中,要求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预算部门对于5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在“一上”阶段进行,调整的绩效目标审核在“二上”阶段进行。财政业务科室组织初审,重点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科具体实施评审工作。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并将项目信息及绩效目标批复文件下达到部门。

(3)自评为主、突出重点,分层次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2015年初,县财政局制定下发了《201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别确定了当年的县本级自评项目24个和重点评价项目10个,提出了相关工作程序及要求。自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评价组,根据年初工作方案,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最终形成绩效报告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方案确定的重点项目,组建重点评价工作机构,按规定程序分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政府重点关注及难度较大的住房保障、农业、科技等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对于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由财政业务科室人员与聘请的专家联合组建评价组实施评价;对于从单位自评项目中按20%比例抽取的作为重点评价的项目,由财政各业务科室自行组建评价组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评价。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意识不强。很多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着力点,往往视为“削权”,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没有转变,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阳奉阴违,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

(2)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技术力量欠缺。目前,沛县未成立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预算科1人牵头负责,财政监督、预算、投资评审等内设业务科室具体配合。当前,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不同的复杂性。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沛县制定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形成的,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

(4)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首先,从政府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主导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绩效目标,测算资金需求,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全过程的绩效监控应与项目目标实施进度相结合,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2)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及时更新专家库,实现滚动管理。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

(3)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一是要依据财政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的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三是结合县域内各部门的实际,合理分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提高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增强评价结果的可用性。

(4)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反馈制度,正式绩效评价报告形成后应及时向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反馈项目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同时财政会同监察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二是将预算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对于绩效显著的延续项目,可优先安排资金;属于一次性项目的,相对于同类项目可予以倾斜;对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应相应调减直至取消项目预算。三是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审核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增强部门的支出责任。四是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跟踪问责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质量成效、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如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应建议政府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提高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预算绩效 事业单位 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方法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运行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关键,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管理模式。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没有相关法律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也没有涉及此项内容。尚没有成熟的、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

2.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由各自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而单位领导和其他业务相关部门并未真正的参与进来。

3.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存在困难

在绩效目标管理、审核过程中由于还未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机制,造成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预算执行中未建立专门的跟踪控制机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督促预算执行进度中,在预算执行进度的压力下,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关注不多,疏于对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多的选择了定性指标,往往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评价对象缺乏客观的描述,评价质量也有待提高。

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往往由于相关的奖罚机制尚未建立或奖惩力度过小,评价结果运用缺乏硬性约束,评价结果往往得不到有效应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建议措施

1.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具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最好是以立法的形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加入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使预算绩效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强各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系统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明确预算相关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要求,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

2.树立绩效理念以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观念宣传,培养讲求绩效的工作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各事业单位是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要把绩效评价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责任观念,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管理是全过程。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预算部门原则上应对全部财政性资金都编制绩效目标,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做不到,下一步要不断扩大绩效目标的编制范围,争取做到财政资金全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对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并及时、有效地指导预算部门修改完善绩效目标。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关键。要做好对绩效信息跟踪监控工作,绩效跟踪监控属于事中控制,可将风险控制提前,有利于掌握预算执行中的第一手数据,当发现预算支出等绩效运行与原绩效目标不一致或发生偏离时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制止、纠正,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预算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可做为本级预算部门的评价组织机构,联合本单位的相关业务部门利用决算数据认真分析,对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拟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实施具体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要及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对于绩效评价优秀的单位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支持;对于在绩效评价中发现问题或绩效结果较差的单位在资金安排上要从严控制。同时还要逐步建立绩效问责制,由于故意或过失等原因造成财政资金失效或低效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责任追究。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及运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在预算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璐.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11月15日第71页.

[2]陈卫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0月25日第44页.

[3]安志刚.财政部关于印发《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则》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3年21期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3

也就是我们笼统说的方案和计划的组合,简单的打个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确定一个目的地定位好航标,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的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2、招聘与配置

上面讲到人力资源的规划,既然有了规划,我们就要开始人员的招聘任用与配置。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3、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外部公平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平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对过去业绩公平地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薪资福利的承诺会激发员工不断提升业绩的热情。薪酬福利必须做到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5、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6、员工关系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4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改革创新的深入。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新形势。应时而生的新预算法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等,对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预算法对财务预算的系统性和公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预算法明确提出单位的全部收入支出都需要计入财务预算,还要求单位预算的材料编制、决算、运行等环节的内容都应该向社会公示,显著提升了财务预算的公正性,促进了财务预算制度的完善,利于社会的监督管理[1]。本文总结了新预算法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但对单位自身工作职能的运行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身为某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归纳了新预算法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具体包含以下三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规范不详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普遍存在工作规范不详细、设定的要求不严谨、工作人员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和提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单位财务预算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全面等,显著降低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或未制定必要的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单位财务内部审查工作不严谨等。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未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法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该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显著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清本单位和本行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制定适合自身单位的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新预算法对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了调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财务预算制定较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并要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细化财务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经营成本调控和预算决策等环节的标准,进而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和节约资源。

2.完善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新预算法进一步强化了单位预算审核的严格程度。改法明确规定,单位财务预算需要在人大代表监督和审核下进行,这就确定了单位财务预算审核的法律权威性。最后,调整了财务预算的调控方法。该法要求创建年度之间的财务预算平衡体系,促进政府监管部门对财务预算的调控,进而促进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创建详细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首先应该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预算编制,全面系统地监督管理单位的财务预算资产,并对单位财务预算执行阶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提升监督管理的?绦辛Χ龋?保障财务预算执行不会出现问题。单位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增强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

3.健全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

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应该按照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新预算法促进了单位财务风险管控力度。该法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对单位债务责任方、风险调控方法、债务规模等进行了细化,有效降低了单位财务风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创建一个适合新形势的财务管理新框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方面,单位首先需要完善单位财务内部调控机制。为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单位应该设立完全独立的财务内部审查监督管理单位,并设置专门的财务内部审查职员。以确保单位财务审查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单位财务内部的监督审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其次,单位应该增强地财务预算和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财务决算监督管理工作,创建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保证财务预算资金使用到位。为了便于社会对单位财务的监督,单位应该将财务预算进行公示,接受社会上其他单位的人员的监督检查,并且配合当地财政检查部门的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内控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展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运动规则和相关的监管工作,对流动资金、资产方案、控制和核算等实施研究和分析,以此促使企业的工作可以有效进行,提升企业的资产。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依据提升内部控制建设来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依据基本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构建有一定的完善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内容是相关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机制。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构成,整合整体的内部控制工作,促使企业可以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工作。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观念较浅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发展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却减少了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关注,以此表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控管理工作并不关注,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制定的规则不健全,甚至已经设定的制度没有完善实施。比如,大部分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缺少控制力,无法及时完善的对物资实施采购和应用等工作,从而促使企业财务出现亏空的情况。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较浅的内部控制观念促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

(二)企业有不科学的资金支出情况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定制度来控制企业的资金应用,更没有构建完善的、健全的监督和管理系统,以此导致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资金来历不明或者资金支出不明等情况。比如,企业对各个部门应用资金的情况并不了解,以此导致资金的支出情况不明确,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对资金的支出情况不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除此之外,有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附属业务,对财务的管理并不完善,有效的具备完善的制度但是并不实施,从而促使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为钻漏洞的人提供了机会,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三)企业会计信息的内部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重点工作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差异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促使财务数据不完善。比如,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不明确、账目记录不完善,以此无法判断企业的资金发展和实际应用状况;有的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深入核算财务信息,对一些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的查看,以此导致不完善的信息无法为管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依据。另外,大部分的企业还存在会计信息不合理的情况,这些企业主要是为了躲避有关部门的检查,甚至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些问题最终不但影响企业发展建立的形象,还为企业的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一)提升财务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建设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施有效,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条件,也就是不断创新其治理结构,全面协调其利益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治理结构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信息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或者效率不完善的问题,相关的权利和职责不平衡,以及更多样化的管理缺陷。依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财务管理工作,获取优质的、完善的、科学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促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创新治理结果,满足其配置企业的相应资源,从而引导企业可以更加完善、有效的发展。

(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企业内控建设的目标

我国大部分企业制度构建一个完善的内部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内控管理的构件,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此,企业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不但需要确保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同时还要保障资产的提升和维持,以此达到企业发展建设的方向,获取一定的经营效果。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内控建设实施,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互动的有效实施和发展,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以此满足企业发展设定的经济目标,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更具备特点和竞争力。

(三)企业价值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是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企业要想更好地达到预期设定的管理方向,需要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依据有效的预期管理制度,提升对预算的执行管理制度,不但有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得到保障,还有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以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和成本支出管理,不断落实经济效益的理念,更好的提升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优化企业的绩效考察,全面引导其发展。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制定的原则实施工作,构建有效的、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四)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内控建设中实施激励职能

达到企业激励职能对于内部工作人员来说,由于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其主要是工作方案就是依据绩效管理实现的,因此需要构建不同岗位的绩效管理制度,构建优质的绩效资金等形式激励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位观念,不但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还可以达到企业资源优化的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的实施人力资源工作的内控管理。

(五)财务数据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财务数据的有效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实际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资金的支出和获取工作来说,可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指定有效的评价结果,并且,还有助于帮助企业找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结合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升资产的收益效率,从而促使企业达到财务管理的方向。以此,财务管理不但可以防止或者减少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其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内控工作实施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需要与财务管理工作一起进行,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方向。依据对内控工作环境的不断创新和制度的完善,构建一个优质的、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满足企业的有效发展。只要企业完成好财务管理和内控工作,才能保障两项工作的特点发挥作用,促使企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向新的阶段发展。(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天津市中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范小华.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关键因素[J].中国外资,2014(04).

[2] 王娟.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16(01).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范文6

(一)加强收入工作统筹。市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组织收入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收入协调机制,每月召开分析例会,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统筹领导。组建经济税收分析团队,按月开展税收分析。开展汽车产业税收等专项分析,向市委政府报送高质量的税收分析报告。总局、省、市、县区局“四级”重点税源监控90%以上,对税收下滑企业进行预警。

(二)强化组织收入措施。积极开展财政性资金专项清理、东风实业版块企业稽查、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核查、研发费加计扣除专项检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摸底调查、水泥行业纳税评估、网络发票稽核比对、“营改增”主辅分离、增值税减免清算、农产品收购发票清理“十项”重点组织收入措施。

(三)推行收入无计划管理。全面推行收入无计划管理,对全市12个征管单位全口径收入全面实行无计划管理,只下达市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建立健全以推进依法治税和提高征管质量为核心的收入管理体系,制定全市组织收入工作考核办法。各单位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幅不低于13%。完善城区税收收入及专项业务与增量经费挂钩考核办法,坚持“收入流动红旗”和“收入排行榜”制度。

二、抓法治促规范,推进依法行政

(四)狠抓普法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全国第24个税收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六五”普法教育活动,争创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运用“六五”普法学法用法系统,组织全员普法考试。建立党组中心组学法、周四集中辅导、网络视频培训、庭审现场观摩、以案说法讲座等法律培训体系。继续编印《国税政策速递专刊》,整理、编发《国税办税便民手册》,利用纳税人学校举办“税法大讲堂”。依托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税法宣传,持续开展税法“六进”活动。

(五)推行执法权力清单。认真落实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以规范税收行政处罚权为突破口,分期分批推出税收执法权力清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后续管理工作。

(六)切实抓好执法规范。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做好合法性审核、备案审查工作。建立税收执法案卷管理制度,制作分类案卷模板,组织开展税收执法案卷评查。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和执法证据目录的制作落实。坚持重大税务案件集中审理,推动各类税收执法案件提档提质。

(七)强化执法责任监督。坚持执法责任、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两制”,运用税收执法信息系统,加强执法监督考核,建立执法全过程监控机制,实现税收执法“零过错”。建立税务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执法行为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八)有效开展税务稽查。开展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大要案管理。改进税务稽查方式,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落实纳税信用管理。科学客观开展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操作办法和信息登记。每年4月向社会公开A级和“黑名单”纳税人。

三、抓深化促提档,加强税收征管

(十)深入推进征管改革。做好征管规范1.0版落地工作。按税源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城区局税源机构设置,积极探索建立汽车、水电、矿产等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分局。梳理非即办工作事项,将非即办事项纳入全市同城通办范畴。积极协助财政做好全市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固化外部涉税信息交换标准,按季与工商、地税、电力等部门交换涉税信息。修订工作事项清单,规范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围绕履职履责、征管效能、规范执法等工作事项,明确税收管理员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

(十一)扎实开展风险管理。按照“数据分析精细化、风险应对差异化、纳税评估标准化、管评查互动一体化”的“四化”管理要求,对省局推送的风险应对任务要开展“二次”分析,统筹抓好两级评估团队风险应对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纳税人,分层级开展“三单式”提示提醒应对,并进行跟踪问效。对重点行业、高风险企业开展行业评估、交叉评估。积极开展评估模型建设,探索推行以评估模型、案例分析指导评估工作实践。采取岗位练兵、委托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持续加强纳税评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

(十二)持续夯实征管基础。做好ctais等系统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及维护,在全市组织一次信息数据“大清理、大维护”。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在办税服务厅、集贸市场、纳税人集中路段以及新闻媒体,公开个体定税流程、核定税额。严格代开票纳税人资格、资料审核工作,规避代开发票执法风险。分层级建立定期征管状况分析机制,市局半年召开一次征管状况分析专题会议,各基层单位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例会和征管状况分析会,重点分析收入变动、发票开具、非正常户等异常信息,研究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四、抓政策促落实,强化各税管理

(十三)落实好“营改增”政策。做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营改增”扩围工作。加强前期已试点行业后续管理。大力引导和支持“营改增”企业“主辅分离”。开展部分行业的专项清理,强化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对重点工作进行督导督办。

(十四)抓好货物和劳务税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抓好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白酒生产企业、金银首饰零售行业消费税管理,平稳实施成品油消费税调整工作。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工作,推进车购税征管方式改革。

(十五)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电子台账”管理系统,落实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做好工会经费代征和化事业建设费代收工作。开展年度申报资料逻辑性审核、亏损企业数据清理和评估工作。加强重大事项、高风险事项的跟踪监控,开展汇算清缴后续审核工作。

(十六)加强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化和工作项目化的运作机制,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大力推行总局“三新五一”个性化服务,形成大企业个性化服务新常态。开展国际税收经济分析,准确把握跨境经济活动对国际税收收入和管理的影响。

(十七)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抓好《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工作规范》1.0版落实,完善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加大“网上申报系统”和“外贸企业信息预报系统”推行力度,加快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

五、抓规范促统一,优化税收服务

(十八)推进服务规范落地。抓好张湾、丹江两个样板单位建设,争创全省国税系统《纳税服务规范2.0版》样板单位,推进《纳税服务规范2.0版》落地。组织全市纳税服务规范落实情况“大检查”、“大评比”,评选表彰“纳税服务规范先进单位”、“纳税服务标兵”。

(十九)优化税收服务举措。进一步整合网上办税,拓展“网报”功能,加强运行维护和跟踪服务工作,力争网上申报企业纳税人达100%,个体纳税人达60%以上。运用好省局开发的APP手机办税软件,实现“居家办税”向“无地域办税”转变。持续深化集中审批、阳光审批,升级阳光审批查询系统,探索网上预约办税,开展纳税人网上领票、邮寄送票等服务,在城区繁华地段增设1-2个实体办税厅。

(二十)提升办税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严格落实领导值班、首问责任、咨询导税等制度,用好视频服务系统,规范办税服务行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全市通办”工作。大力推广“刘磊式服务”模式,提供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十一)切实加强权益保护。加强热线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投诉转办件定期通报机制。巩固和深化权益保护中心建设成果,组建税收咨询专家团队,税收法律援助团队,搭建以征纳互动为主要形式的第三方维权平台,扎实开展维权活动。

六、抓考核保运转,严格绩效管理

(二十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对接总局3.0指标,全面承接省局绩效考评指标,做好指标责任分解。结合基层实际,合理增减市局对下考评指标,临时工作任务指标按季实行动态管理,市局年度重点工作事项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二十三)强化绩效管理运行。降低绩效管理加分难度,增加加分项目,降低加分项目难度系数,探索推行双倍加分扣分机制和“扣分加罚”机制。各单位必须获得一项以上省局奖励加分。简并归口,所有考核事项全部归并绩效考核,提高绩效运转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二十四)推行个人绩效管理。落实总局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平时考核、推行数据化管理、促进税务干部全面发展的意见》,坚持正激励与反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与惩处并重,探索建立体现特色的个人绩效考评体系。个人绩效成绩作为个人评先表优的首要依据。

七、抓激励增活力,加强队伍建设

(二十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干部任职地域与期限。继续抓好干部职数清理检查,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建立干部轮岗交流、机关遴选及干部奖励等常态化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配合省局做好完成市县局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继续评选“五好班子”和“优秀局长”。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进一步做好人事,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第二步规范津补贴工作。

(二十六)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市国税局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推进“一班一档”建设,落实好市局批准立项的62个培训项目。深入推进“155”梯队人才建设,制定出台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办法、人才奖励办法,精心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骨干人才选拔、注册类“四师”和硕博考试,继续开展各类能手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岗位骨干。建立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关爱机制、考核机制,加强35岁以下青年干部培训培养,打造岗位新人才。

(二十七)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国税精神,提炼国税核心价值理念。继续推进“六个一”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六个一”文化活动,继续传唱《国税之歌》,拍摄国税机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税收微型剧,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等系列体育竞赛,开展“书香国税”文化系列比赛,成立《税苑》文学社,组织1-2次重点组稿。

(二十八)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支持房县局、经济开发区局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抓好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深化完善“一诺三评创十星”活动和“党员亮相,服务创优”活动。开展“敬业奉献模范”事迹宣讲活动。深入开展“蓝荧之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八、抓教育严惩处,深化廉洁从税

(二十九)落实“两个责任”。建立一岗双责明责、一述双评讲责、一事双联督责、一案双查追责“四责一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制定责任清单,编制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检查。

(三十)深化内控监管。加快推进内控机制升级版建设,运用内控信息平台,加强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推行“一案一分析、一案一通报、一案一教育”制度。深化税检合作,推进“依法履职免责”工作开展。

(三十一)抓好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作风纪律抽查检查。认真开展“一案双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活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五项纪律、“”,以及侵害纳税人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十二)推进文化倡廉。开展上党课讲廉、知识竞赛学廉、家庭助廉等廉政宣传活动。组织廉政文化进基层、进机关、进家庭“三进”活动。借助档案升级,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廉政文化室、走廊。争创全省廉政宣教室先进单位,鼓励基层单位积极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

九、抓保障强执行,提升管理效能

(三十三)狠抓税收宣传。选精配强税收宣传骨干,市局2至3人、县局1至2人专职从事税收宣传工作。建立兼职通讯员队伍,每个科室有1名兼职通讯员。成立重要材料写作、重点项目宣传、重大舆情应对专门小组,组建特约通讯员、税收评论员、新媒体联络员团队。加强新闻媒体、上级部门沟通联络,组织1-2次集中组稿。修订完善宣传激励办法,按年评选“模范通讯员”、“税收好新闻”、“税收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十四)加强舆情管理。健全、舆情、应急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实、舆情、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和联席会议制度。增强舆情管理意识,最大限度防止发生负面舆情。配备一名专人实时监测舆情并及时报告。切实加强舆情应对,抓好突发事件处置。

(三十五)坚持阳光理财。落实财务公开,规范预算管理,落实大额资金支出审批公示制度,严格现金管理,规范报账手续,加强财务日常审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基本建设管理,杜绝“三超”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津补贴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三十六)保障信息安全。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抓好运维平台管理,做精系统运维;加强主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筑牢技术支撑。健全监控制度,落实专人监控;强化日常监控,杜绝违规外联;落实人防技防,严控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