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预防;COPD;呼吸机相关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76-02
VAP是指呼吸衰竭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或拔除插管后48小时内所发生的肺部感染。它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据文献报道:VA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率为9%-71%;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比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出现肺炎的风险高3-10倍[1];VAP会令患者在ICU内的住院时间增多5-7d[2];总住院时间比未发生VAP的患者延长2-3倍;而VAP所导致的病死率可达27%-43%[3]。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RICU针对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并严格执行。有效的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九江市一医院呼吸科ICU(RICU)住院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141例为实验入选病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男49例、女20例、年龄(68.3±10.4岁),集束化组(72例)男51例、女21例、年龄(67.5± 12.2岁),所有病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两组在性别、年龄、COPD严重程度、APACHEII评分、人工气道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从上机开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不强调抬高床头、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开放式吸痰;集束化组患者采用 1.床头抬高30°~40°;2.洗必泰口咽部冲洗2次/d;3.声门下吸痰及密闭式吸痰;4.检查患者及各项操作前后严格七步洗手等措施;5.每日脱管评估:每日上午停止泵入所有镇静、镇痛药,至完全唤醒后采用自主呼吸试验(SBT)进行脱机筛查。集束化护理方案落实由RICU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及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组成团队,制定集束化护理实施制度,并严格控制质量,切实保证干预的及时、连续、到位。观察患者的体温、痰量、血象、胸部X检查及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等;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病率及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集束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bundle ofcare)是指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4]。它由美国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提出,首先作为预防VAP发生的一种办法引入ICU,集束化护理方案通常包括3-6个元素,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预后。
3.1 手部清洁管理
手部清洁是预防VAP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接触不同患者和可能导致传染的物品(如血液、分泌物、体液等)以及去除手套后,均应进行手部清洁,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依从性非常低,故强调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清洁管理非常必要。检查患者及各项护理操作前后严格七步洗手法,每个病床床头柜、专用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液,病房设置多个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自动式干手机,以便医护人员能随时、方便的进行手部清洁。定期检查快速手消毒液的用量,以评估医护人员使用频率,随时检查医护人员七步洗手的规范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使医护人员在手部清洁消毒方面有主观自觉性、便利性、又有客观制度监测考评,以保证手部清洁管理到位。
3.2 管理
李威[5]指出,VAP的发病机制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其主要病原菌为自身菌群,患者长期处于平卧位增加了细菌移位及定植的风险,COPD行机械通气的鼻饲患者,因气管导致的刺激或镇静剂的使用,导致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以及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肠液,而导致液体被吸入气管,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因此,防止误吸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集束化护理要求,病情允许时,尽可能采取半卧位,即抬高床头30°~45°,即可有效防止误吸,亦可增加胸腔容量,有利于呼吸。
3.3 口腔护理
研究证明: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牙菌斑、口腔定植菌和口腔免疫功能是影响口腔卫生状况的三个重要因素[6].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组洗必泰口咽部冲洗每日2次,具体方法:擦拭和冲洗相结合,首先是使用注射器吸取洗必泰,从一侧口角对口腔各部位冲洗,同时在对侧口角进行同步负压吸引将液体吸出,再换另一侧重复以上操作。然后再按口腔护理操作规程使用洗必泰擦拭,最后再对口腔各部位进行冲洗吸引。经过流动液的冲洗吸引可以有效防止口腔分泌物残留、擦拭法能较彻底清除牙菌斑,使口腔护理更彻底。及此项操作需要2人配合进行。
3.4 气道管理
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不足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失败是ⅥP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集束化组应用高容低压气囊可以有效降低局部气道黏膜的压力,同时使用气囊测压表,准确测量气囊压力,保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使气囊的压力平衡于毛细血管灌注压,有效保护气道黏膜满足机械通气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易积聚于声门下区的气囊上,成为细菌定植场所。集束化组应用气囊滞留物清除术,主要采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达到很好的效果。Copd机械通气患者抵抗力低,以往开放式吸痰,患者气道完全开放,易由于操作者无菌观念或技术原因而易导致外源性感染,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低氧血症,减少肺泡塌陷、降低环境及手污染的发生率。
3.5 每日脱管评估
越早脱机,COPD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就会降低。对一些心肺系统功能都稳定的患者,每日上午停止泵入所有镇静、镇痛药,至完全唤醒后采用自主呼吸试验(SBT)进行脱机筛查。若能成功脱机便进行拔管;若不能成功脱机则应用原来的镇静药继续行机械通气,次日再做尝试。此项评估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停止使用呼吸机,减少罹患VAP的风险。研究显示,采用镇静休假措施,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平均天数由原来的7.3d减少到4.9d(p=0.004)[7]
4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是集束化各项元素的持续、有效的实施,而不是仅仅选择一两项单独实施。专业的护理队、具体的操作标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其有效实施的保证。1.集束化小组人员组成,包括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RICU护士要具有两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有慎独精神、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者。护士长担任行政组长,护理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ICU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形成管床护士对责任组长负责,责任组长对护理组长负责,护理组长对行政组长负责的管理体系,集束化组在进入临床护理前,护理组长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理论操作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入组。分组时考虑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合理的人员层次搭配,分层级重点培训,并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低年资护士。2.由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成立一个循证小组,查阅资料并与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制订集束化护理方案,责任组长根据集束化护理方案内容主持科室业务学习,在护理人员心中确立集束化必须持续、捆绑实施才能有效的观念;制定集束护理每项具体的操作步骤标准,如: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具体操作方法:(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2)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腔、鼻腔内分泌物。(3)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另一人将气囊内气体放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4)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可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操作过程要求两人密切配合,气囊放气与简易呼吸器冲击应同步进行,并于呼气末迅速充盈气囊,以免分泌物逆流进入下呼吸道【8】。同时根据操作步骤及达到的结果制定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制定体现R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特点的表格式记录单,将患者、气囊压力,气管插管深度,气囊上清除滞留物的量,SBT评分加入到常规护理表单。由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每班的护理质量,参加各床床边交班,根据护理表单检查各项措施的实施达标情况,并记录。强调细节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组长通过对管床护士每一项护理操作实行评分,进一步规范其护理操作技术,并对集束化执行的依从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和改进,以确保这些措施能够正确、有效、持续地被执行。3.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一次,达标分数90分。根据考试情况给予奖励,鼓励大家学习的热情。每个季度由大家根据平日工作态度、护理质量民主选举产生一名服务标兵,予以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参与能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榜样的作用。组与组之间亦可进行评比,由护理组长依据每组集束化护理操作达标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选出优胜组。4.集束化护理每项措施要切实落实到位,还必须有足够的人员配备,原则上病床与护士的比例为1:3-4。总之集束化干预策略成功实施有赖于ICU的整个团队,整体的素质提高,明确的标准制定,完美的配合,共同严格地、持续地执行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及护理措施,VAP才能够有效地被预防。
参考文献
[1] Chastre J Fagon JY.Ventilator-associated pnetmaonia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7):867-903.
[2] Safdar N,Dezhdiun C,Collard FIR,et a1.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a of va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 [J].Crit Care Med.2005,33(10):2184-2193.
[3] Craven DE.Epidemiolngy 0f vealtilator-asmciated pneumonia [J].Chest,2000,117:186-187.
[4] Elizabeth R,Jarman B,Suntharalingam G. Using care bundles to reduce in hospital mortality : quantitative survey. BMJ, 2010,340:861-863.
[5] 李威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4):281-284.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健康宣教;呼吸科患者;护理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占据前三位。因此,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研究防治对策,加强患者护理,已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播疾病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科学合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院对住院的呼吸系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呼吸科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3±10.2)岁,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评估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宣教方式是必要的,否则会起到负作用,导致宣教失败,使患者失去接受知识的兴趣[2]。首先通过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谈,收集患者有关的各方面信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既往史、特殊嗜好、心理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护理预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宣教内容 医院通过疾病知识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病房走廊设置宣教画廊,护士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都有呼吸道刺激物的敏感性,如果患者居住的病房有呼吸道刺激物将不利于治疗,所以呼吸科患者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温度适宜,同时也要保持地面干净卫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要保证患者每天食物热量的充足摄入,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以确保患者对维生素的需求,饮食清淡,禁食辛辣、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多饮水,做到少量多次,使痰稀化,易于咳出。
呼吸科老年患者居多,加之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易存悲观、忧虑心理,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我们要注意和患者的进行心理沟通,多安慰患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休养,争取早康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住院患者的依从率对照组仅为71.8%,而实验组的患者绝大多数积极配合治疗,依从率高达94.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组别依从治疗例数总例数患者依从率(%)
实验组373994.9.*
对照组283971.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 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降低到5.1%,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与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例,%)
组别院内感染例数总例数院内感染率(%)
实验组2395.1.*
对照组11392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健康宣教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常识,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增进医患之间关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通过我院的探索发现,患者通过健康宣教后能够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合理应用膳食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各种疾病如何配合常规检查,如何留取标本,预防感染的措施等。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病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为人本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代化的医院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性的机械式的护理模式,应该以人性化的护理手段为患者解决困难,健康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既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又为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健康宣教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同时我院的医护人员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促进我们去不断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医院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健康宣教加强了医患信息沟通,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我们产生了信赖感,我们也增加了对患者的爱心[3]。
参 考 文 献
[1] 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6(3):94-9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因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对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治疗上应用祛痰剂、镇咳、平喘药或抗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激素等对症处理,但临床上存在疗效不显著、耐药和毒副反应等不足。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故本研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规定诊断标准;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气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5±9.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47~81岁,平均(67.50±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过敏体质、局部或全身皮肤感染等。
1.2治疗方法分别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8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哮喘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控制性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症状好转后减量)、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药物为穴位敷贴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敷部位:包括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风门、定喘;贴敷时间:每天上午外敷相关穴位,1日1次,治疗7天,每次贴2~4h,依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可适当增减时间。
1.3护理干预
1.3.1一般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提前准备敷贴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和不安情绪。
1.3.2操作护理操作护士敷贴前需洗净双手,操作时,一般站于病床右侧,贴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确定贴敷穴位,将治疗贴贴于相应位置,将双手拇指指腹在贴有治疗贴的穴位缓缓施加压力至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按压手法为先顺时针方向旋揉1 min,接着逆时针方向旋揉1 min,每个穴位持续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贴的穴位,共持续15~20 min。
1.3.3操作后护理一般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嘱患者切勿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联系皮肤科会诊。
1.3.4情志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对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关心患者痛苦,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
1.3.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间,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或软食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饮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章节所观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症状、两肺的听诊)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治疗第1、7天各评估一次。
1.5临床症状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来评定疗效: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n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亦较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期望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和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特别是它能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8~14μm的生物波,该波作用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确实存在由机体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场,该生物场自人体组织细胞的物理场效应而表现出来[5]。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广泛应用于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评估,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已将该量表列入病情评估体系中,其可靠性和反应性均较满意,可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损害[6]。
本研究发现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指数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5-17.
[2]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2009,50(5):438-439.
[3]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33-35.
[4]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72.
[5]张怀亮,潘钰蔚,李晓霞,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性病学杂,2009,8(5):329-33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伏九贴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探讨 护理
“伏九贴敷疗法”是依据“冬病夏治、夏病冬防”“未病先防”的传统中医理论,通过穴位贴敷药物,局部刺激,药效通过儿童稚嫩皮肤快速渗透循经;调达气机,温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大大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它属外治法范畴。我院儿科名老中医取古代医家之精华,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运用临床10年之久,收到较好疗效,在广大患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我院儿科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对就诊的3800例患儿跟踪随访,大多数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就诊人群 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免疫力差的儿童。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2008年7月(三伏贴)至2008年12月(三九贴)1000例;2009年7月(三伏贴)至2009年12月(三九贴)1300人;2010年7月(三伏贴)至2010年12月(三九贴)1500例。反复易感冒者1556 人;哮喘1544 人;过敏性鼻炎433人;咽炎267人。用药时间最长者3年,时间最短者1年。
1.2性别与年龄 3800例患儿中,男性2028例,女性1772例。年龄:2岁以内882人,2-6岁1418人,6-10岁978人,10岁以上522人。
1.3总疗效 显效2204例(58%),好转1262例(33.2%),无效334例(8.8%)。其中132例对药物过敏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1.2%。显效时间最短者,药物贴敷后4小时。平均显效时间30天。
2 方法
2.1选穴
2.1.1天突穴 在颈部,前正中线上 ,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1.2檀中穴 在体前正中线,两连线中点。
2.1.3两个肺俞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从大椎穴向下数三个突起),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或肩胛上角与脊柱中间连线中点稍向内,左右对称两穴(大椎穴:头向前低下,后颈部最突起处)。
2.1.4两个膈俞穴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从大椎穴向下数七个突起);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或肩胛下角与脊柱中间连线中点稍向内,左右对称两穴。
2.2用药 药物组成:五倍子20克、椒目5克、白芥子15克、细辛10克、地龙20克、白鲜皮20克等按比例配药,共研制成细末,并用赋形剂鲜姜汁占80%,蜂蜜占20%制成膏状。
取膏剂约2克左右,放置在边长2.5cm正方形橡胶贴中心处,贴敷在所选穴位上,每个“九”或者“伏”贴1次。即每年“三伏”贴3次,“三九”贴3次贴后即可以离开医院。每次小儿0.5—2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3年为1个疗程。
3 讨论
贴敷疗法可通过表皮毛孔、肌腠玄府开合由表入里,使药性循经络传至脏腑,或直接透入达其病所。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用药物敷贴法既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天突穴位于胸腔最上面的喉头上,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相当于肺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肺,浊气从这里呼出,人的呼吸靠的是肺,所以,天突穴和呼吸密切相关,治疗肺的疾病离不开它。天突穴主治病症为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现代临床常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症的治疗。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是主治肺系病的首选穴。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穴,它循一身之表,司卫外之开合,药物敷贴此穴,可快速行体表,疏通足太阳经气而宣泄肺气。现代医学认为该穴在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药物刺激该穴,影响大脑皮质,使病灶兴奋性降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肺俞穴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例如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喉痹、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等疾病。檀中穴是任脉之穴,是足太阴脾、少阴肾,手太阳小肠、少阳三焦,与任脉共汇之所。《难经》云:“气会檀中,盖指脾、肾、小肠、三焦俱会与此所也,气病治此穴。”伏九贴作用此穴,可直接使肺气宣通,调达壅塞之气,气行则痰而动,气血调和,血瘀自散。肺俞、檀中二穴为胸背部穴,该处皮下脂肪最少,最有利于药物吸收,前胸和后背的刺激遥相呼应,前后夹攻,可以迅速起到通气、化痰、宽胸、平喘的作用。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咳嗽、潮热、盗汗等症。
4 护理
4.1做好护理宣教,向家长说明贴敷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配合。
4.2贴敷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贴移位脱落。
4.3贴敷后避免直接吹冷风(空调、风扇等)。
4.4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应提前向家长说明。
4.5皮肤无反应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4.6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有灼热、疼痛及起水泡为正常药效反应,可稍涂黄连膏或龙胆紫即可。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儿童;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30-02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三峡水库蓄水,秭归县位居坝上库首,气候、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通过对我院18年来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我县儿童疾病谱的构成及变化,从而为该地区的儿童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信息科,对象为我院儿内科1993~2010年14周岁以内全部住院患儿。
1.2 方法
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疾病分类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
1993~2010年共出院患儿23 124例,其中男13 026例,女10 098例,男∶女约为1.3∶1。年龄构成。
2.2 疾病构成、疾病年度分布情况
见表2、表3。前四位的病种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1993~1998年占住院患儿总例数的54.67%,1999~2004年为68.41%,2005~2010年为71.51%。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肺炎所占比例最高,为38.42%,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位于2、3位,分别为32.61%、27.15%。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非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所占比例很少。新生儿疾病主要是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为主,其他如营养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已很少见,而儿童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仍时有发生。
2.3 传染性疾病构成
2.4 死因顺位情况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住院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上升明显,这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也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惠民政策。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儿童占72.66%,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岁以上小儿的两倍,与文献报道一致[1],5岁以下儿童仍然是我县儿童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始终占据疾病谱的首位,平均占67.85%,2005~2010年71.51%(9325/13040)。肺炎是疾病谱中第一位疾病,约占住院患儿的26.07%,比国内文献报道稍高[2],也是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在住院患儿疾病谱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3]。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关,部分家长的生活护理不当、幼儿园人群密集且照管护理不周也是原因之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儿童疾病防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新生儿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占住院患儿的14.46%,比1993年的6.68%上升了1倍,新生儿疾病以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早产儿、各种黄疸为主[4],其他如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较常见,而上世纪90年代常见的硬肿症已很少见到。也正是由于对围生期窒息及黄疸等的早期干预治疗,由这类疾病所导致的脑瘫、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近些年也明显减少。
儿童结核、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麻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仍常年散发,而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几乎占住院患儿传染病的90%以上。这与卫生防疫工作的努力及国家计划免疫政策的大力推广有关,但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仍在幼儿园、学校内流行,且新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等正成为主要流行的病种。传染性疾病在疾病构成中位居前列,与文献报道一致[5],所以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住院患儿死因顺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2005~2010年,死因顺位分别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与意外伤害。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仍是我县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为主。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主要为老人)缺乏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认为服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从而导致给孩子服药过量中毒,另一方面可能为农村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增加,缺乏父母的监管,老人又缺乏安全意识,各种药物随处放置,孩子自己玩耍而无人照看,使得儿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意外伤害性疾病增加。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加强对药物、农药的管理,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减少中毒及意外伤害的发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已少见,且病情都比较轻,只需门诊治疗,住院患儿中已很难见到,消化道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已明显减少[6,7],而病毒性肠炎如秋季腹泻仍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
综上所述,18年间我县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研究儿科疾病谱,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儿科疾病的变化规律,常见病的防治仍然是儿科工作的重点,部分疾病增长较快应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希望借此分析能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为儿童疾病医疗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 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3] 段玉清,邱杰,李维成. 我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32.
[4] 颜莉蓉,黄正东,吴一波,等. 某医院2001/2007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2):17-20.
[5] 张姝,黄志,宋萍. 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变化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2011,37(3):132-134.
[6] 王晓茵,刘雅婧,张春妍. 1994~2001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3):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