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1

一成教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看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课程设置基本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普通高教计划、大纲的浓缩与翻版,教材挪用或套用普通本科教材,存在许多弊端。近年来,尽管我校成人高教的课程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基本上尚未摆脱普通高教的课程模式。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更不可能实现成人高教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第一,专业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忽略的地位。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基本资料大多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相关材料,忽略了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

第二,从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不科学,不能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类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重复,有些内容脱节,没有重视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从业人员的具体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接收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存在的差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成教“普教化”现象严重。

第四,培养方式单一,企业和社会参与教学、教育的机会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环节脱节,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动态,不能及时跟踪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

第五,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与成人远程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别。

第六,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因此,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畜牧兽医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平台,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本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明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根据畜牧兽医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结合我校成人教育的实际,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照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以畜牧兽医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导,以提高在职、从业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动力,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改革,努力将动物科学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品牌专业,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第二,确立专业建设目标。深入研究国内外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国内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以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省级特色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确保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具体建设目标: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学年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满足成人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实践能力强,熟悉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是搭建成人网络教学平台:以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搭建能够满足成人教育学生在线学习需要,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与学过程跟踪统计,并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网络施教环境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

四是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省级特色课程建设为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学校立项建设12门主干课程,使每门课程都具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试题库等,并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

五是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具有丰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主编,编写6门适合成人教育的动物科学专业系列教材。

六是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升成人教育内涵建设,促进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领导保障。学校十分重视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沟通协调各部门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动物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财务处、动物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经费投入与预算、检查与监督等主要工作。动物科技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成立了“品牌专业建设团队”,主要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论证,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课程建设的管理与督促,教材的规划与编写等工作,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模块化、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其培养目标应该更加体现其行业要求。通过对我省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掌握了本专业岗位群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于学员工作的实际,注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突出应用性与职业性,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在畜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第二,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学校根据社会和学员需求的实际,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和重点课程,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的作用,探索和创新成人教育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地界定各门课程的知识宽度、深度,确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并注重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学内容适应最新职业岗位需求,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实际。

第三,以因材施教和分专业方向教学为出发点。明确本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把基本规格同多渠道选择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技术要求设置基本课程,在基本课程之外,根据不同学生拓展专业或加厚基础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模块,扩大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

第四,以构建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着力点。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注重实习、实训的实效,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包括独立实践课、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践课以及毕业实践环节在内的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学会岗位操作,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注意“专升本”与专科的知识衔接。“专升本”是成人高等教育特有的本科层次,属于专科后的继续教育,且考生群体构成复杂,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差异较大。我们注重专科与本科知识的有机衔接,在一些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上,尽可能避免一些课程的简单重复,把教学重点放在专科知识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广内容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拓展。同时,注意照顾部分专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适当开设与专业内容相关的选修课,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欠缺。

(三)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第一,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学队伍。选聘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师承担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只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专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二,成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辅导教师队伍。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学校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辅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要求各函授站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聘任辅导教师。辅导教师主要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师组成,主要承担课程教学辅导、答疑及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第三,积极开展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学校出台了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主要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教学辅导、师生在线交流、远程教学、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对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系列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改善教学条件

第一,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经过1年多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学校投入14.35万元购置了新的服务器,用于支持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运行,投入5万元购置了三分屏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制剪辑系统。

第二,搭建了现代化网络教学综合平台。2010年,我校搭建了适合成人学生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它能向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支持功能,如浏览所选课程相应的课程辅导材料,进行网上提问、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等等;可向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支持功能,如选课信息、布置作业、制作课件、网上答疑、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并永久保留各项网上学习痕迹和各项统计消息等等,从而拓展了教学空间,扩大了师生视野。

(五)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

第一,立项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为进一步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学校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立项申报项目,首批立项建设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育种学、兽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6门课程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出台了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同时,将教材建设与课件资源建设进行同步开发,确保文字教材和教学课件的一致性。

第二,开展课程资源系列化建设。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线,积极开展省级特色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立项建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动物营养学课程被列为2010年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根据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立项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课程和院级重点课程等不同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12门,逐步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精品课程资源系列化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

第三,开发教学课件,方便学生学习。为了加强网络化教学,方便学生的学习,学校从课件建设入手,引进三分屏课件录制编辑系统,录制公共课多媒体教学课件9门,专业课多媒体教学课件3门,并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第四,扩充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学校建设完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包括猪、鸡、鸭、鹅、奶牛、肉牛等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动物等实用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手册和教学录像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扩大了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实现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五,建立了动物科学品牌专业网站。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进度、专业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专业网站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信息量大,特色鲜明。现已向学生开放,从品牌专业网站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各个课程网站,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流,效果良好。

(六)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学校组织了2010年度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评审,确定校级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共32项。研究内容包括成人教育综合研究、教学管理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等。

三改革后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一,组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建立了包括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专用教材、电子教案、授课视频、试题库、案例分析等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将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略不同的表现和阐述。同时扩充教学资源(技术手册、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理念。

第二,初步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根据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自身特点,积极推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方法,搭建了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将自学、辅导答疑、集中面授、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

第三,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的方式,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自2008年开始,学校与青岛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生源差别大、专业方向多样的特点,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培养。将学生分流为几种不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核心基础课实行学,专业课实行模块化分类培养。通过入校集中培训、现代远程教育、专家下乡指导等,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发展需要。该项目深受学员的欢迎,也引起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09年青岛市委30件大事之一。

参考文献

[1]唐勇奇,黄绍平,刘洁纯,何许腾.成教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0(11): 46-47.

[2]刘燕红,王子原.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职教论坛,2004(31):32-34.

[3]吉俊玲,张力,卢炜,张玲.动物科学专业产学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95.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2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职生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实用型人才。不同于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教学组成部分的专业(如机械、电气、计算机等专业),高职教育中的英语专业教学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难度。尽管现今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希望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到教学实践上能走出一条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的道路,但从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看,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与本科教育仍然有重叠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道路还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

笔者所在系部的教师也正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着改革的尝试,其指导思想就是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笔者担任高职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教师已有三个学期,综观三学期的教学,笔者逐渐从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向任务驱动型教学转变,但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反馈,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笔者主要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中的输入为切入点,对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此处翻译课堂所指为笔译课。

二、理论依据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是一种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自其诞生之日起,不同的语言学家和语法教育家对“任务”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尽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对任务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应该有其基本的和统一的定义(徐晓晴,2004:137)。正如Ellis所说,任务应该有其基本的共同点,即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强调意义,解决交际问题;任务应该用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信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的结果是对任务的执行和完成给予及时的反馈。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对任务的定义已经从“教学任务”向“现实任务”转变。任务由四部分组成:任务的目标,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以及对任务的评价。笔者将从教师输入切入探讨笔译课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探讨在任务驱动的笔译课堂上教师的输入的度、量、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效果的影响。

三、相关调查问卷

研究工具主要是学生对所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和问卷调查表,采用问卷法和面对面的采访。自编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测试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对笔译课堂的态度,共有20题。题目主要涉及四部分内容:1至5题主要调查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以及普遍教师的授课方法,6至9题主要是调查学生对笔译课堂的评价与原因,10到18题涉及笔译课教师及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最后部分19、20题是对笔译课的意见与建议。

笔者的调查对象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涉外事务管理专业及国际商务交际专业的学生。共发问卷253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为248份。

调查步骤:由笔者与所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后,在课堂上亲自完成。受试者不得讨论,不得参考他人,独立完成。

1.对笔译各方面能力重要性的调查

A.教师的指导?摇?摇?摇?摇B.英语语言能力C.科普知识?摇?摇?摇?摇D.动手实践?摇?摇?摇?摇E.其它

2.笔译课堂所占时间比例的调查

3.调查对象希望在笔译课堂上所用时间比例的调查

四、笔译课堂中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教师输入的关系

从表2可看出,现在的笔译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所占时间仍然位居第一,与表3对比可知,该项所占时间与调查对象希望所占的时间不成正比,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在讨论交流及动手练习上多花时间。笔者后来对进行过问卷调查的一些学生进行过访谈,既然教师的讲解仍然占大部分时间,那么教师的讲解主要关于什么内容?高达95.25%的被采访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大多还停留在解释语言点上,即与任务驱动型教学中的输入不相符合。任务型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水平的提高,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用目的语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张静,2007:17)。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即使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语言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要完成的是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沟通能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表1可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在笔译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中,动手实践能力占第一位,综合表1,2可得出,现阶段的笔译课堂中教师的授课重点仍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并没有将语言看作一个途径,没有实现任务驱动型的完全转变。

笔者认为,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输入,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环境,还包括对任务本身内容的输入。在问卷最后一题对笔译课改进建议中,有1.21%的被调查者认为笔译课上的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导致对笔译课兴趣不高。尽管提出这样要求的学生比例不高,但问题也不可小视。回到第5个问题:“在大学阶段到目前为止所学的英语课程中,您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95.24%的学生的回答是商务英语函电,原因是感觉很实用。因此,教师的输入也应该与学生专业相挂钩,应多多体现学生的专业性。

五、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笔译课堂建设的思考

笔译课堂与综合英语课堂不同,它教授的并不是语言基础,但却离不开语言基础。而且语言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译水平的高低。因此,直接从传统型的教学方法向任务驱动型过渡,对于基础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循序渐进地完成这个转变。根据英国语言学家Willis提出的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Willis,1996:45)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译课堂也可设计为翻译前阶段、翻译中阶段和翻译后阶段三个环节。在翻译前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及讲解语言点。在翻译中阶段,教师将翻译任务分配给各人(或各小组),让大家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翻译后阶段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表达翻译内容。如《实战商务英语翻译》中第三单元“Business Card”的翻译,我们就可根据单元内容特点分阶段设计内容。

翻译前任务:每位学生各自准备一张中文名片(真实使用的名片),在教师讲解之前试着将之翻译成英文,并找出相应的语言难点。

翻译任务环:在教师讲解完语言点后,再试着将名片重新翻译。

翻译后任务:请两、三位学生用英文讲解自己翻译的名片,以及重要语言点的翻译。

六、结语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翻译,学生可以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得到提高,而且可以真正实现用语言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素质的现代教学方法,它适应现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但有利于锻炼高职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而且能提高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对于该教学法在笔译课堂上的成熟运用,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探讨与努力,在教材编排上设计出更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让学生通过翻译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 Limited,1996:45.

[2]徐晓晴.从任务型教学理论看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4).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3

1 引言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起源及进化的科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长期以来,“古生物学”课程一般都在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系设置,而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系很少设置本门课程。但古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跨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生物学中的一些系统学问题,如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问题都有赖于古生物学的研究。本文将介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古生物学”课程的意义、教学特点以及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 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古生物学”课程的意义

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生物学中的一些系统学问题,如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问题都有赖于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国是古生物化石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在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通过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相继在生命起源、鸟类起源及被子植物起源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令世人瞩目。如云南澄江动物群中最早脊索动物的发现、辽西带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的发现等等,这些成果相继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课程一般在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系开设,而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系很少设置本门课程。由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现代生物学知识,因此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本课程,将能使本专业的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地质历程,并及时了解国际古生物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对开阔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认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交叉领域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而发现并探索一些新的问题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生物科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地质系开设的“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是介绍不同地质时期发现的各门类动、植物化石的形态特征,因此主要是形态分类方面的。编写的“古生物学”教材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论主要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类型、生物的演化以及古生物学的任务;第二部分各论主要介绍各门类化石,包括: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以及古植物等各个门类。

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以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动物学和植物学课程,对动、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以及系统分类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古生物学”课程如果还是象地质院系一样介绍系统分类,势必会造成很多重复,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而没有新意。基于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古生物学”程教学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系统介绍地质时期主要化石门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地质时期生命演化的主要历程。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亲自采集化石标本和室内鉴定研究,增加学生的兴趣。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地质时期主要的动物和植物化石门类;生命演化的五个主要阶段的特征,包括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各主要时代生物界的特征以及主要门类动、植物的起源与演化;野外认识地层及化石的产出状况,采集并鉴定、描述和研究化石。

4 教学效果及今后展望

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作为教学改革尝试,本文作者于2003年提出申请,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三年级)开设“古生物学”选修课,同年得到学校批准,并于2005年度第二学期在2003级生物科学专业正式开课,共有33人选修了本课程,成为该学期生物科学专业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其后2006和2007年度选修本门课程的人数均达到了50人,从中反映了本门课程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根据上述教学特点,本门课程理论课主要介绍古生物学基本原理、常见化石类型、重要门类生物的起源与演化、地质时期生命演化的主要历程以及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贡献等;野外实习主要带领学生到广州近郊花都花东镇认识地层和岩性,了解化石在野外地层中的产出状况,亲自采集动、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掌握采集化石的技巧,并能初步判断哪些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室内实习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化石标本,并亲自鉴定自己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动、植物化石,然后进行形态描述和初步的研究。

具体教学方案如图1: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上海海洋大学 大类招生 学生培养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8-03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尝试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类型多样化、规格多元化、素质综合化的趋势。《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1]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本科教育观,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本科专业数量由2011年的635种下降为506种,在原来的专业数量基础上减少了20%[2]。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大类招生制度的诞生既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有利于促使高校内部进行自我革新。然而在大类招生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特色型水产类高校,为探索一条科学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新路,水产与生命学院作为大类招生工作试点学院之一从2012年起开始在水产类、生物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本文将以水产与生命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工作的简况为切入口,对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举措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分析和思考,以期促进水产类高校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进程。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工作进展简介

1.1 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大类招生工作在水产学大类与生物学大类中展开。其中,水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2012年,学院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方案试点。水产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水产养殖和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两个专业中;生物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中。2013年学院开始全面启动大类招生工作,依托水产学与生物学两大主干学科,在水产大类中分设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四个专业,在生物大类中分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四个专业。

1.2 大类招生及确定专业的实施办法

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的工作方针是“公平为本,科学为纲”。在新生初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大类中所有学生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新生进入第二学期即来年春季4~5月时,校院启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大类确定专业的工作流程如下:(1)专业拟定招收指标。若报名学生多于指标数,则专业最多可招收指标数110%的学生数。(2)学生填报志愿。学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与大类中专业的数量相同。(3)专业择优录取。各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专业的学生,若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指标数,则该专业第一志愿学生全部录取;若第一志愿人数大于指标数,则依照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从高至低录取,直至录满为止。(4)学院统筹协调。学院对第一轮选拔未被录取的同学在各专业间进行协调。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学生将纳入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原则同样是以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由高至低录取。

1.3 大类招生的配套工作

(1)跟进学生管理,落实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学生班级按照大类专业进行组织,且每个自然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从大一暑假短学期开始,学生按照大类确定专业的名单分到各个专业学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按照专业来进行,学院及时为重新组合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此外从大一年级起,学院为每一位新生配备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导师,导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制等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使新生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对大类确定专业的目的、原则、流程等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强化新生教育与大类确定专业教育。为了帮助新生对学校各项事务包括大类招生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十分重视新生教育工作,教务处通知各学院在开学第一周安排一次由专业负责人主讲的新生专业教育和一次由教务人员主讲的新生教学与管理教育。此外,学院对迎新及入学教育做了详尽的方案,辅导员及老生对新生进行多次入学教育。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即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开始前,学院将邀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和资深教授对即将确定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专业认识教育,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教师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大类志愿的填报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2 大类招生政策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学院根据新版专业规范的要求,从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两大方面对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5

笔者2012年3到12月雨润集团、保定市恒丰农业有限公司等八家企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且在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次调查共向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率为88.2%。

(二)问题设计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对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什么样具体的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能够熟练地撰写相关专业文章,能够熟练地在专业网站查找相关资料等);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销售,科研开发等岗位);最需毕业生具备的是什么(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公司现在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有什么建议等。针对在校本科生问卷的内容涉及到了本科在读生的英语基础,语言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三方面的调查,总共15道不限项选择问答题。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针对用人企业调查结果如下表:表格反应了8家畜牧兽医类生产单位对学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有半数需要毕业生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部分需求较高的专业英语技能,大多数企业认为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英语课程要围绕该专业的目标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开设,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80%以上的企业希望学校加强畜牧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反映了“实用性”的需求。针对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每道问题,每个方面的逐一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第一部分的调查中,例如当问及其英语水平时,认为较好的3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19人,占总数的63.3%;较差的7人,占总数的23.3%;不好说1人,占总数的3%。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由于学习方法的缺失,使得成绩难有起色。在第二题中可以看出通过四级的比率并不是很高,EGP英语教学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第二部分语言需求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不高,针对专业使用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0%的人会在专业中涉及到英语,这也是本科教学所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口语技能,一般口语技能以及专业口语技能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看到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但本科阶段超过50%的同学仍旧以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对英语的专业需求认识尚浅。在第三部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调查中,受访者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但已经认识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非可有可无,并且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是重中之重。注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提高,以求解决以后专业应用中的听说写作等实际应用问题。高达63%的受访者认为专业英语教学那个该有专业课程教师与外语教师配合完成。

(四)结论

动物科学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基层 兽医诊疗 现存问题 加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28-0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牧产品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就能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就是畜牧动物的疾病预防诊疗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基层兽医的诊疗工作,提高兽医的诊疗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畜牧产品质量。因此,针对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加强管理的对策,在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中意义重大。

1 基层兽医诊疗的现存问题

1.1 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缺乏

随着兽医诊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相继进行了兽医诊疗工作。然而,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与发达的城区相比,诊疗设备还不是十分充足,且仅有的诊疗设备也十分落后。在广大的基层地区,兽医并没有独立的诊疗场所,他们经常是要走家串户地进行动物疾病诊治,至于兽医诊疗中相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和B超机等更是不多见,很多兽医的诊疗工具只是体温计、听诊器等简单设备而已,这就给兽医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不利于对动物疾病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一些基层兽医对动物疾病的诊断往往只是依照自身的经验进行,而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就使得很多疾病的诊治都是不规范的,甚至出现了误诊现象。

1.2 基层动物养殖种类有所增加

随着畜牧业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和国家对于畜牧业养殖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使得基层畜牧业养殖数量和养殖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畜牧业养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特殊需求。因此,一些独特的品种开始被养殖,如基层畜牧业养殖中的野猪和梅花鹿的养殖数量有所上升。那么,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面临的对象就不仅仅是牛、羊等传统的养殖种类。养殖种类的增加将会使兽医的诊疗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兽医诊疗工作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3 基层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的兽医基本上都是一个兽医家族的时代传承,基层兽医大多不是兽医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不具备专业的兽医知识,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诊治,误诊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基层的兽医又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盲目的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诊治技术深信不疑,不容别人质疑,且不太愿意与同行分享、交流自己的治疗经验,长此以往,基层兽医就如井底之蛙一般,诊疗技术得不到根本的创新和发展。

1.4 基层动物疾病的类型增多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当前疾病传播的速度相比以往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且随着我国有的地方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动物的生存和生长的环境也随之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基层地区的动物疾病类型也有所增加,基层兽医对新的疾病种类缺乏科学的认识,也就不能够及时地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一些兽医盲目自信,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疾病类型也会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珍断和治疗,这就容易造成了误诊现象的产生,使得动物病情延误,甚至造成了大范围的动物死亡现象。

2 基层兽医诊疗工作的加强对策

2.1 增设诊疗设备,改善诊疗环境

加强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重要的是要增设基层兽医的诊疗设备,先进的设备能够帮助兽医更好地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引进B超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让兽医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听诊器和自身的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增强诊疗工作的准确率。同时,还要对兽医的诊疗场所进行改善,增设诊疗场所,让兽医不再走街闯巷地进行诊疗工作,减轻兽医诊疗工作的负担。

2.2 全面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

兽医是兽医诊疗工作的主体,因此,想要更好地进行兽医诊疗工作,保证诊疗工作的准确率,就要对基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首先,要对基层兽医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各项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从而能够对动物的疾病进行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其次,要加强基层兽医与动物疾病专家的交流,让更多的基层兽医能够获得更多的兽医诊疗知识,进而能够对自己以往的一些不太科学的诊疗经验进行大胆的质疑,在进行诊疗时能够积极地与同行分享、交流经验,让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和完善;最后,要多组织当地基层兽医进行专业学习,让兽医能够掌握诊疗的新方法,进而能够对动物疾病利用新的思路进行诊治,提高诊疗工作的科学性。

2.3 设立基层兽医学习服务站

针对基层兽医知识相对贫乏的特点,要在基层设立相应的兽医学习站,将一些专业的兽医诊疗知识的相关资料放在其中,加强基层兽医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能够拓宽基层兽医的学习渠道。此外,国家还要加大对基层兽医工作的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习、实践各类动物疾病的诊疗技术,让基层兽医能够更好地为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做贡献。基层政府也要广泛地采购有关动物疾病诊治方面的书籍,极大地丰富基层兽医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基层兽医诊疗工作的水平还相对不高。因此,基层的畜牧动物疾病防治工作还没能够取得突出的进展。文章从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完善基层地区兽医诊疗设备等方面对基层兽医诊疗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强化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基层兽医诊疗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基层兽医诊疗工作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进展,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兽医诊疗工作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跃明.基层兽医诊疗的现存问题与加强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