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三维仿真;城市规划;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3D simulation technology, 3D platform to establish Shaogu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he auxiliary city planning decisio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can be in the city of real-time interactive scene simulatio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plan, provide more intuitiv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ning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o promote the 3D simulation technology, how to build a good standard, database and platform system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operat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pdating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other supporting mechanism. Finally, several typical cases to illu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3D simu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ity planning work.

中图分类号:U4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三维及相关技术得到了讯速发展,过去无法突破的城市复杂性描述、海量信息管理等技术瓶颈相继被攻克,计算机硬件不断提高,以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为核心的内容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地形、建筑及其它人工设施进行三维地理建模,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城市立体场景,同时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城市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水平,实现科学规划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数字城市”、“和谐城市”建设,实现公共事务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本概念和意义

城市三维仿真是城市空间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中的三维直观表达,是数字城市概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完善韶关市数字化规划控制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实现从总规-控规-修规的全面三维数字化控制目标,在以往基于控规的城市规划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和优化规划管理工作,使韶关市城市规划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⑵ 创新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水平

利用三维数字城市、GIS等信息化技术,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指标分析、方案决策、成果展示等工作提高新方法,实现控规编制的技术方法信息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体现规划编制“科学性”、“过程性”、“动态性”特点。

⑶ 实现城市规划可视化管理,迈入规划管理数字化时代

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将全面突破传统二维空间系统诸多限制,建成三维全景数字规划支持系统,为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撑及直观、真实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环境。

3.工作内容及应用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建立城市三维虚拟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阶段进行城市现状及规划的三维模拟描述,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科学、准确的城市规划宏观决策支持,满足规划业务审批管理的应用、成果的展示及规划方案管理和评审的需要。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主要包含软件和三维数据建模两方面的工作。项目共投入280万,计划在三年内完成。2011年6月开始进行系统开发和三维建模,2013年5月份,系统主要体系结构开发完成,并完成韶关主建城区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

(1) 数据建设内容

数据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制定和三维数据建模两部分。

制定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后期数据更新、管理、维护的依据。数据标准建设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与制作标准、三维数据更新规范。

三维数据建模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以及各种应用和分析的依据。初次项目建设覆盖范围为主城区50平方公里的基础模型建设工作(建筑物约有3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15平方公里的精细模型、10平方公里的标准模型、50平方公里的地形及市政配件模型。

(2)系统特色及基础功能

体现三维场景的美观和真实性;是一套安全、可靠、稳定,功能强大的系统。在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中,发挥辅助决策作用,系统的布局合理、操作简便。可进行场景浏览漫游、重点导航、路径导航、图层控制、场景输出等。三维数据应用广泛,可广泛应用于规划、市政、城管、公安、交通、旅游、房产等行业领域。

(3)城市规划辅助决策

提供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提供多种空间数据、规划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功能;三维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查询。规划地块查询、用地红线查询、空间量测、地形分析、规划辅助分析。方案比对、日照分析、控高分析,视域分析、通视分析、指标分析,三维标注、图形绘制、路网绘制、规划元素库、三维模型库,管网查看、管网查询、管网统计、管网分析等。4.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1)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利用虚拟的三维场景,使城市的规划工作不在于仅仅建立在平面图上做规划,三维的场景模型使规划变得更简单直观。一般人都能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去。如某个小区的三旧改造工程,通过三维仿真模型,规划前后的场景就一目了然了,为设计者提供了思路。规划前后的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2)日照分析的功能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时,日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待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形状进行模拟,应用TerraExplorer Pro 提供的接口,在系统中很容易就继续日照分析。如在城市的某个小区旁欲修建一座建筑物,建筑物对小区附近的楼房的日照影响分析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建筑物上午八点钟的日照情况

图3建筑物下午15点钟的日照情况

(3)地下管线信息的查询功能

在旧城区的改造中,决策者需了解地下管线的状况。可以直接三维系统中反应出来,如图4所示:

图4

(4)建筑信息的查询功能

将前期测绘的建筑物数据属性信息输入数据库中,使用户点击具体的建筑物时能够显示其详细的属性信息,在表达上更加直观。如图5所示:

图5

5.结语

三维仿真技术能够促进规划工作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平面规划”向立体规划“的转变,实现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三维仿真技术的应用,明显的提高规划审批的效率和方案设计的科学科学性,避免了传统规划评审采用大量设计文稿的方式,极大提高了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沟通效率,协调了与周围建筑群的空间、色彩、材料,有利于体现城市的特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朱礼俊,《论建设三维虚拟城市的决策依据》。2006年综合性测绘学会研讨会论文集,宁波测绘学会,2006.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原理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大城市成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据统计,大城市能耗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密切。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为寻找出路和解决危机问题,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低碳产业和低碳消费为重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概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理,为城市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城市低碳规划建设的有序性提出建议。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含义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取上海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由此,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

认识低碳城市的概念,首先要认识到低碳城市实际也是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追求低碳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在追求生态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生态城市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由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从而形成低碳型生态城市。可见,低碳城市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本身是低碳的,城市的规划、交通、建筑尽量朝低碳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有很明晰的低碳理念;二是需要对粗放的、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制定全方位的政策和规划,重视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改造;倡导绿色建筑,设定节能标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定量分析,合理设计遮阳、建筑朝向、绿化带分布,控制热岛效应,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重视交通规划,降低交通过程的碳排放,在城市规划阶段采取预留公交、自行车空间,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等等。认识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首先必须弄清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然后才能按照低碳城市规划原理去规划设计,自觉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一)可操作性。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至少有三点: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城市作为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欲望也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行为效率也就高了。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循环性”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运行机制。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在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四)和谐性。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和谐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是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性正是低碳生态城市核心特征之一,也是低碳城市规划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之一。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是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对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良性循环原理

良性循环原理的核心是指低碳城市要充分考虑各系统关系及城市与区域关系,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趋优性。

(1)系统性原理。城市环境已经属于自然环境加人工环境的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所具有的自然性、人工性、开放性、相依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从而决定其必须考虑系统的良性运转。一方面,规划建设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建设,而且还应注重人的环境素质的培养,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和长远的发展框架建设等。另一方面,规划建设需要完善城市低碳生态系统功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应当运用生态学的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理论,从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系统功能的角度着手,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组织实施。低碳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实现低碳生态系统与外界协调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从低碳系统的角度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系统高效、循环的“自运营”,减轻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的负担,将城市建设成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

(2)区域性原理。城市的发展是在一定区域背景下展开的,城市与其赖以生存的区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低碳城市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体。城市要实现有机的生态发展,区域原理可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首先,必须在城市和区域之间构筑有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联系网络,形成复合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使水资源、市政、教育、医疗等资源能与城乡共同使用,使资源在城市和农村间复合循环利用,同时协调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保证城乡更大范围的支持和覆盖;整合城乡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使城市与区域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共生体。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还要注意区域差别。中国的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地方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等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因此,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尊重和保留历史的记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根植于所在地域,适应地域自然,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

(二)生态调控原理。低碳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先行者,其规划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低碳城市进行符合生态学原理―自然原理的调控。一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要结合自然。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建设的框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形态。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要充分地结合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的生态调控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河流、水系、森林、防护林带、公园等要素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空间格局,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生物要素的流通。三是空间设计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要素的生态化规划布局达到系统自我循环和自我调节,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层次原理。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具有复杂的结构。实现低碳城市需要区别各层次的共性和差异,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层次原理的特征之一是通过改善纵向状态促使途径趋适。低碳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和协调多部门利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战略部署,必须在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层面都贯彻低碳化、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并使层次之间关系协调、层次递进。

当前,我国与人居环境发展密切相关的国情包括: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和经济在发展中。其中,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只能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的道路;经济在发展中决定了我国的国策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中国的经济及大多数城市的能源70%以上来自煤碳,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生态空间也受到蚕食和冲击。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间,将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环境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实情,我们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即着手开发新能源,遏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四.结语

总之,低碳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新趋势。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未来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上,需要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为引导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别需要尽快建立一个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或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巧灵,胡忆东,丘永东.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规划师,2011(5).

[2]袁贺,杨.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5).

[3]钱紫华, 曹春霞.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重庆建筑,2011(4)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综合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计划的基础之上进行,才能有效协调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城市布局。有效的处理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的其他环节发展十分重要。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1.1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较大我国的消费能力也十分大,随着人们消费的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但是,也有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在同等的资源下就会加大城市规划的设计难度。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根据现在城市发展的状况,在专业人员科学合理的分析情况下制定出的决策,对城市空间结构、使用功能、整体布局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一般情况下,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布局进行进一步的合理规划,把城市之间的有效空间进一步开发,优化空间使用资源。与此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根据城市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城市中在建的工程严格把控,在确保城市布局分布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建设。

1.2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个建筑物在前期的规划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的使用需求以及外观的美观性,来满足城市建设的不同需求。这需要将现有的城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规划串连起来,相互融合。大多情况一个时代的进步以及它的历史都可由建筑设计来实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人的思想以及设计的感悟有效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体现出这个时代的城市特点时,需要坚持与周边的城市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相互符合的原则,达到最终实现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有效结合的目标。

2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关联

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城市的设计属于整体设计,建筑设计属于局部设计,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设计,并且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一般的建筑物都是属于城市内部的主要设施,他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建筑设计可以把城市设计当作引导,朝着城市引导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只有严格的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标准对其进行建筑施工设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析与执行,努力协调好建筑谢集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确保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前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相符合。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以及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的其它相关因素,将局部的设计加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起到推进作用。建筑设计在进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有关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要把城市的设计主要参照,把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主要设计依据。

3统一协调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3.1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

城市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必须协调发展,要认建筑规划是设计的根本。在实际设计方案时要经常设计师仔细勘察了解该建筑物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设计的建筑还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把建筑规划的理念运用到城市建筑设计中去。

3.2建筑设计有效体现

建筑规划思路在制定建筑设计方案时,必须要使用科学合理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对于所需的建筑物进行整体分析,明确所需建筑设计的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在设计其他相关配建设施时,也要保证整个建筑物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并且要使其达到实际的使用功能。

3.3建筑设计规划与社会功能的体现

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时候,必须要使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并且还要体现出二者的社会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在进行建筑规划过程中把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民俗习惯等充分考虑进去,这样不但确保了建筑设计的质量,还可以充分体现城市特征,符合人们的生活性。

3.4建筑设计要完成建筑物的社会功能

城市中的每一个区域都是有建筑组

成的,每一个城市又是由一个个区域组成的,其整个形体及造型都可以把城市或区域的文化及艺术性展现出来,但是城市的民族特点及风俗习惯都是通过建筑展现出来的,所以每一栋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把这些充分考虑进去,这也是体现城市社会功能的一方面。

3.5规划与管理的联系要加强

现在我国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还存在着一部分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合规的行为,其中一部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但是,城市设计管理工作也同样存在问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工作上的纰漏,使得对城市民众举报不理睬,不处理,这也让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专业的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城市设计建设管理工作,确保相关的规定可以有效施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根本上保障城市建设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合理性。

3.6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设计的基本方针

未来城市发展必定是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现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准则。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必须要综合分析实际城市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城市空间资源情况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全面分析研究城市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从而科学合理的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使得城市的发展可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城市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现有的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进行分析,按实际需进行设计,确保资源最大化使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努力为优质、宜居的城市生活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为城市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分析当前城市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城市设计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城市继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东.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6):13.

[2]吴蕙.设计结合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2.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生态设计

1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2.1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2.1.1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1.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2 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3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3.2 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评价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的性能生态过程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制约。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

3.3.1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3.3.2 规划目标和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3.4 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3.4.1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3.4.2 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3.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 人口适宜度规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3.7 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8 生态建筑规划

3.8.1 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是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

3.8.2 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8.3 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3.8.4 环境与文化属性。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3.9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10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3.11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研究。目前,从城市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已有9项有关规定,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企业环保达标制度”。国家有关部门自1995年开始又陆续颁布了有关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文件,这些法规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各地在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仅有这些国家的有关法规条例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并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如“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有主管市长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密切配合。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经多方论证、比较后,提交政府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并运用政治、经济、立法、计划、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出实施对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4 结语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庆.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赵运林.傅晓华.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J].城市问题,2008.(02).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概念;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city of continuously thorough, our country city construction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C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tailed planning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people.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c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about c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ity,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optimized content.

Keywords: city design; construction of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设计从西方引进已经将近三十年了,我国的城市设计在这些年的时间和探索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但是,社会上有一些学者,总是认为城市设计可以取代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于,将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项目确认为是城市设计,比如,居住区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校园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以及广场城市设计等。下面本人就对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

1、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又被叫为都市设计,研究设计工作的对象是城市,往往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比,具有图形性和具体化的特点;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也就是包括建筑物、自然地形、绿地、道路等,城市设计规划的是城市空间和整体形象,比如,庭院空间、城市广场。城市设计的复杂就在于,它是将城市的居民心理健康和实体安排相结合,并以其为考虑的重点,通过对景观标志和物质空间的正确处理,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愉悦的大环境,是居民居住的快乐,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良性的目标。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方面,往往具体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就是为了对建设项目做出规划设计和具体的安排,来满足上一层次的需求;同时,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下一层次市政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里最具体、最实际的设计过程,真正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规定,真实的反映规划的整体思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研究具体的空间、环境、型体及各功能的组成,解决具体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1、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城市设计是一种物化的劳动,是一种设计的成果,一般情况下是在电脑的存储设置里,应该属于一种商品,城市设计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是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可是在城市规划的成果体系里,却没有以城市设计为单独的成果形式。而在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却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加以明确的规定。在详细规划的内容里有如下的规定:对规划内的用地,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规划界限,确定适合用地的建设;对于各用地建筑的密度和高度,以及绿地率的各项指标进行确定,对于建设用地的公共设施配置、停车泊位以及出入口的交通方位,都作出一定的规定;对于各用地建筑的色彩、体积和体量,这些城市设计问题,也做出一定的指导性原则规定。由此可见,城市设计存在于详细规划之内,假如想将城市设计单独的分离出去,就会遇到一些麻烦,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若把城市设计从列单内容中分出,就会失去法定的效力,没有法律的规定,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编体主体政府,就没有了法律的依据,这样去进行城市设计,岂不是就属于违法行为。另外,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和综合,如果把城市设计抽离出去,怎么会出现美化城市的现象呢?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规划一再强调,不能仅仅拘泥于单纯考虑物质空间的设计,还要重视城市居民的精神界面,考虑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2、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联系。城市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任务就是对城市主体人的研究。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不是具体型的设计方案,而是以概念性设计、指导性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法则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城市设计一般研究的内容,往往是关于社会文化、美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应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对具体的地块建设提出设计和安排。在《城市规划 编制办法》里,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住宅建设、医院建设、学校和托幼建设等建筑进行日照的分析;详细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以及分析建设的条件和综合技术方面的经济论证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从分工的粗细来看,城市设计侧重的内容是思想构建层次,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侧重的则是工程实施界面;假若从思维方式来看待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属于感性思维,而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理性思维;若从法定立场来看,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没有法定的规定,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属于法定规划内容。因而,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属于相同内容的设计,因而提出广场城市设计、居住区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校园城市设计,细想一想,广场、居住区、道路、中心区和校园等,这些都属于城市的研究区域,并不能等同于城市,城市设计是属于特定的专门设计,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一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内容,都是有可遵循的法规规定或者有章可依的规则,比如,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内容,都是可以具体实施的。

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当然了,新型的专业和学科分类,也使我们有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城市所处的大环境是开放、多元的,在这种宏观的环境下,现代城市建设理论才被人们所重视和采纳,新的学科理论是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科专业领域的分类和互补问题,才能使新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在,我国的城市设计体系还能够适应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有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现在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阶段主要有四个基本层面,也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天,本文探讨的就是这四个基本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进行合理的安排城市具体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的内容有建设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进行开发设计的强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从属于规划范畴内的设计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设计就可以代替的。其实,学科、专业之间设互补互利的关系的,可以彼此制约,也可以彼此扶持。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内容方面的欠缺,需要进行补充和优化,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正好可以弥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些不足。同时,要想实现城市设计的人性化,正需要在其他相关规划和设计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正好可以使规划和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结语:

现代社会的城市设计唤醒了人们对城市主体——人的关注,也就是在营造城市和设计城市领域中,时刻不忘了对城市中人的研究,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思考人如何去影响和塑造城市的问题。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身是有缺欠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应用了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就会解决自身的不足,而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实施,在保证法定规划前提下,加入了一些城市设计考虑的观点,比如,分析行为需求、分析设计色彩、分析设计夜景和分析空间尺度等,在完善、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实现了城市设计的人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远翔;徐苏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人理论的城市设计行为理性探讨[J];《规划师》论丛;2011年00期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数字城市 发展与建设 基础测绘 技术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6-1

0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各个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而来的是数字城市的概念逐步清晰。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各项测绘技术获得可靠的信息数据,因此测绘事业可以以数字城市为依托,得到快速的发展。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测绘,使城市逐步走进了数字时代,许多传统测绘技术与测绘信息处理技术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断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数字城市及基础测量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市是较为新型的概念,其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其是指一个城市的各个职能部门,把功能信息化形成的系统的城市信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进行合理整合后形成的一个整合,主要组成部分有基础设施应用、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规划基础系统等。

基础测绘是指先构件科学统一的测绘基准及测绘系统,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收集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及时测制或者更新各项数据,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数字化产品等,并积极普查城市地下管线,构建或者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测绘属于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较为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全面收集、处理、更新及维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保障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顺利进行,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1]。

2基础测绘的工作内容

基础测绘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地籍测绘:城市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是标识界址点的坐标和地籍图,是国家强化土地管理的技术支持,对于国家行使土地行使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有着重要的意义;(2)城市地形测绘:该项工作主要是研究城市国民经济的部门在勘察、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通用性测绘工作时进行应用;(3)城市房产测绘:主要是收集房屋用地情况及相关信息,全面掌握城市房产和土地的现状变化,使得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有准确度高、真实性强的土地图纸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另外城市房产测绘还包含了界址测量、境界测盘等,能够为城市房产管理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

3常用测绘技术

3.1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是较为高新的测绘技术,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功能极为全面,包括地理数据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显示、输出等,在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将各种事物及事件进行成图,并进行分析,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及图形显示输出能力。全面分析各项信息后,结合测量要求,经过专业的处理即可以生成直观的图像,并且具有精度高、更新方便、保存管理简便、应用广泛、易于等特点。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IS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测量成图效率,现代计算机基础也使得内业数据处理与绘图工作更加简单,减轻了测量人员野外测量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

3.2GPS技术的应用

GPS测量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终端设备等。GPS接收机能够收集到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并进行静信号交换、放大及处理,再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的计算,得到目标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优势在于功能全面、应用范围广、定位的准确性高、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等。先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采集方案、合理安排行程、准备好路线图,并备齐所需设备。再根据相关规范、工程资料初步制定作业计划,并全面分析作业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并在众多的技术中,最终选定以实际工程向适应的测量技术,如快速静态测量、常规静态测量、准动态测量、实时动态测量等。在测量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则进行。另外还需要统一管理测量过程,将数据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及准确性[4]。

3.3数字成像测量技术的应用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在目标区域的二维影像内提取三维信息,再对目标区域设置数量不等的像控点,进行影像拍摄,得到的各类信息输入计算机,由专业的影像提取技术进行运算处理,最终得到的量有价值的信息。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了复杂地形区域内测量放线工作的难度,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十分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首先需要选择数量较少的控制点,利用全站仪进行勘测,再使用专业测量数码相机进行数字影像录入,并利用数字近景测量软件对现场影像进行相关处理,包括匹配、定向等,计算出相片参数后,构建出各类数据,如等高线、正射影像、DEM 等,最终绘制成图。该项技术一起独特的优势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及测量难度,促进了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4总结

我国现阶段,经济处于持续的发展中,数字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步形成大的趋势。在该社会形势下,基础测绘事业需要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潮流为契机,积极产于到各项建设中,强化新型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数字城市建设。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说明了数字城市及基础测绘的概念,并阐述常用的测绘技术,在实践的建设活动中,还需要建设人员先全面把握数字城市的各项要素,综合把握,灵活选择各类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使之更加适应于实际情况,并培养专业的测绘人员,不断提高基础测绘的工作质量,促进城市化建设,加快数字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生波.探讨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7):77.

[2]黄兆录,贾洪武,刘洪燕.浅谈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2(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