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1
引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对设计而言,可持续设计是通过设计实践、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等手段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设计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设计要保证人和社会的需求,保证人类后代对现有资源的享用权利;二,设计要保护资源,不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三,保证企业的利益,提出实用、经济的方案。近年来践行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层出不穷,从绿色设计到生态设计,设计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宽。但另一方面对设计师而言,除了践行可持续设计之外,提升工业设计行业自主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设计师而言,如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是摆在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用户需求研究是创新产品设计的检验标准
“可持续设计”DFS(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可持续产品开发使社会、需要、技术和自然物理条件等方面容为一体,因此可持续产品开发被定义为面向资源、条件和未来的产品开发。在其发展下的设计不仅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产品设计过程后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从产品的服务层面上进行干预。设计产品推出市场后与之相关的服务系统需做到可持续性,而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素材,反过来用户的需求也是检验创新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以用户为研究中心的产品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但一贯的追求满足人的需求,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现如今设计需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可持续设计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用户需求研究,首先要保证人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保证人类后代对现有资源的享用权,保证不同社会阶层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要保证产品使用人群的切身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要对产品的使用对象进行细分。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e-mail”装置,设计师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其网络使用的障碍,又考虑到老年人对无障碍沟通的需求,解决了老年人发e-mail的困难。
新材料、新技术是创新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如近年来关注较多的PM2.5,使人们对现如今的社会环境更加担忧。电子垃圾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制造一台电脑大概需要使用300多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元素。其中大部分材料都不可回收,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在于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所以其主要的发展原则在于:原料的无公害、可再生以及资源的低消耗。从可持续设计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整个设计周期,从设计前的用户研究、设计的实施、设计的完善、市场的投入到淘汰回收,设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产品的体积要尽可能的保证最小化以保证材料用量及废料的最小化;2.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外包装的大小及用材;3.要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消耗量,包括消耗型产品的年折旧率;4.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特性,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做到生态化设计。5.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应保证无毒、无害或可降解材料,尽量选择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过时和已废弃的材料。除此以外,产品在开发设计的过程要保证材料消耗的最小化。
新材料、新技术对设计师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而言,不仅要最小化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品设计的成果还应取得更好的效益。新材料、新技术在保证产品外观和功能创新的同时,还能利用其特性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师可以从绿色新材料、新技术上寻求设计的灵感。例如,宝马汽车上使用的雨布材料,很好的利用雨布的材料特性与汽车的设计完美结合。又如,太阳能技术的成熟,使得太阳能路灯得以广泛的运用;其次,设计师可以依据可持续设计的需求特征创造新的材质。例如,美国设计师依据咖啡渣能源的可再生性结合新技术的使用,设计出咖啡渣打印机,在有效利用废物材料的同时开发出新的可替代材料,可谓是一举两得。又如,在电熨斗的设计上,用不同的颜色来体现温度的高低,从而创造了变色材质。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途径
设计思维是一种思想活动,是一种打算、概念、想象,又称产品设想。创新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如点、线、面的构成通过不同于平常的方式训练形体的感受及概括能力,从而在外形上推演出有效的美感作品。把现有的素材通过自由无拘束的形式传达给使用者,使设计师和产品的使用者通过美感形象交流。这种新思维的设计方法能使设计意味深长,使设计作品真正成为沟通的工具。如今在可持续发展作为方向指引下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是产品创新设计的一条主要途径。
现今,在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撑下的环保技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例如,废物、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无污染生产等。在环保创新技术作为前提的思维方式下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师不仅可以把技术转换为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元素,还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直接转换为具体的产品类型。为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第一,为净化环境而设计的功能性产品。例如,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设计的太阳能灯具、进行空气净化及检测污染的仪器、净水设备等。第二,多功能及组合设计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能节省材料,使产品一物多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产品使用方式的转变,使用方式的转变依托于新的技术,使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外形的不同,从而为减少环境污染创造有利的条件。第四,极简设计型产品,以直观可见的方式,反对过度消耗材料,以最概括、最精炼的设计语言来追求产品的功能和美感。
社会文化趋势是产品创新设计的航标
产品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可持续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理性的设计、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融入,更重要是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为设计对象的消费动机是来自于人的心理需求,而人需求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社会消费趋势、主流文化的影响。如今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国家文化、大众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它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本质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形成的融合。
鉴于以上的主流文化趋势,人们热衷于天然绿色食品;追求简朴附有人情味的生活用品;喜欢舒适、轻松的服饰;崇尚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于是,未经过多加工的天然材料;怀旧又融入高科技因素的简洁风格;实用节能的经济型材料;多功能、组合和循环设计的产品都成为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新的社会文化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为其设计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设计师把握社会文化趋势是精确掌握设计对象消费动机及心理需求的重要根据。对我国而言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通过交流设计的方式融入为大众文化、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新切入点。在运用社会主流文化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点时需把握以下几点原则:1.文化不是表面形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2.文化需要以官方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专业术语。3.改变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创新设计。
结论
如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得到认可与重视,在其影响下而出现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将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还将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这无疑对产品设计来说是一新的挑战。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背后,产品设计如何创新仍是我们需权衡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关注产品设计的整条产业链,全方面考虑,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元素 传统文化 时尚 创新设计 形态
1.引言
2008年的流行元素是什么?想必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可否认,2008年奥运会所促就的传统文化发扬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如何发扬,或者说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于产品或商业用途中,这对于每一个设计者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很显然,传统文化不可全部照搬于世,因为传统的东西对现代人的眼光而言大多会显得陈旧与呆板。那么如何才能被时代所接受?简单地讲便是给它赋予现代的气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当然,对现代而言这些早已不具有科学性,但这其中却最早提及了元素的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理想与现实当中,其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其包含的各种元素,便是代代相传的艺术文化。
从文化的基本精神而言,艺术文化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当然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从具化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这其中囊括了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文房四宝、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对联、八卦等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它们为进一步体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流传至今。作为一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一名中国人,更有必要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入于设计当中,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展现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不是将它作为包袱成为影响发展的阻力。
3.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创新设计之中,以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这更多地还需要一定的产品造型设计基础。
3.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
工业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造型,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专家认为应该把基础造型与相关理论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进行整合,并列为“形态学”。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产品设计或其他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材料、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形”通常指事物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含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便有“内心之动,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神的阐述,无形而神则无,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只有将形与神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形态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可见,要使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设计之中,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犹如历代中国书法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境界。
产品的形态是产品表达信息的载体,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有元素)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借助产品的特有形态可以向外界传达设计师的思想与理念。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往往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
产品的形态是工业设计的最终结果,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应增强对立体形态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形态发展的必然性与永恒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形态,有目的地将“神态”赋予“形式”之中。
3.2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
3.2.1设计理论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各民族不同种类的精湛的艺术作品蜚声世界,前辈们为我们遗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为我们学习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而且为我们的设计确定了正确的观念,这是传统艺术文化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但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也有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比如传统图案在面对造型形态的空间处理、造型材料的运用、制作工艺的选择等方面没有理论解释,加上传统工艺美术多以艺人的手工操作作为主要的生产形式,这就决定了传统图案作为造型设计基础有着一定的弊端。而在克服这一困难的过程中,中国的联想公司就向世界展示了一项不菲的成果――这就是2008年奥运火炬的诞生。卷轴的造型外加祥云的纹案不仅使火炬具备了古朴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设计团队的特色设计理念或者观念,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形态之中。
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一个明显差别便在于中国人重在用“谋”。中国文化多表现为直观的、类比的形象思维方式,总是用一种简约的、模糊的大、而笼统的寥寥数语将自然与社会一揽而括。其对创新理念的融合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抑制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影响人们的创造力,又有可能在关键之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这其中的蕴意则需具体而言了。
以中国京剧脸谱艺术为例,众所周知,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根据描绘着色方式,脸谱可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3.2.2设计实践
以下以本人的设计实践为例,具体阐述将中国脸谱艺术融入产品设计的过程。
在一套系列文具造型设计中,本人将中国京剧脸谱艺术与奥运文化融入了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其主题为“创意奥运――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粹”并非一个单纯的粹字。为了体现奥运与传统文化的创意主题,特将“粹”字中“卒”部上方的一点改为了奥运标志中的“京”的标志,这样既赋传统于奥运之中,又使奥运的主题在传统文化元素中得以体现。
再次,根据系统的分析以及对人机工程学及材料工艺的考虑,我将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行依次赋予了“中性笔、圆珠笔、白板笔、油性笔、活动铅笔”五种不同种类的文具造型之中,使每支笔的形态融入京剧脸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京剧中,每一行都有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将代表性角色中的脸谱甚至动作、衣装等特色元素再进一步概括、抽象,最终便得到了符合每一行的特色造型。当然,我们不能将五支笔的造型改得面目全非,“笔”这一文具的特性以及原造型中的优点还是要保留的。具体如下:
中性笔――武生,设计来源于《林冲夜奔》中的林冲;形态抽象,由武生跳跃动作概括而出,设计将笔杆稍微弯曲,杆底为皂鞋抽象。
圆珠笔――青衣正旦,设计来源与《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整体拟人状,附以古代头饰点缀,但以通过抽象的艺术形态作为表达的依据。
白板笔――净脸,设计来源于《铡美案》中的包拯;以包公脸谱的大面积黑调为构成单元,体现白板笔的结构形态;在笔帽的结构设计中充分体现包公脸谱的形态。
油性笔――末脸,设计来源于《战宛城》中的典韦;重点由人物服饰抽象而来,笔身条纹着意表现典韦手持短戟时的武姿。
活动铅笔――丑脸,设计来源于智取皇纲中的程咬金;丑的定义在于诙谐,而不仅仅在于跑龙套的小角色,他对故事的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体现其身份与地位在故事中的作用,故以不对称的造型来特意刻画丑的角色,这也是我们在设计笔的造型中所要体现的。
本系列文具以灰白色为基本色调,配合深黑色构成文具的主体色。奥运的五环标志: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体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梯形。五环的蓝、黄、黑、绿、红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标志着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因设计文具的主题为创意奥运,而且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故考虑将文具的五种笔的色彩搭配以奥运的五环色,以表达各个民族对和平的期望,并在此基础引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
京剧人物用色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金等,这些色彩都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故本系列文具配色不仅考虑奥运五环的色彩应用,还考虑传统戏曲色彩组合,并能够结合戏曲特定人物形象做文具色彩分区上的区别,为文具种类的易识别性提供区分标准。
设计结果如下图的整体效果图所示。
4.结束语
以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在设计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去不断地探索,如何确立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落后于时代的设计理念,对我们而言将会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文献:
[1]汤用彤,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北京:东方出版社.
[2]许思园.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立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边守仁.产品创新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8-0005-06
一、引言
鲜活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农产品流通联结鲜活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以千家万户农民卖菜为起点,以千家万户市民买菜为终点,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但近年来,“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现象屡屡上演。“买难卖难”和“贱卖贵买”并存是当前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典型特点。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生产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带来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困难或获取成本过高,盲目生产不但使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还会带来由于供需不平衡而导致的价格波动。基于此,构建高效的市场主体,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户自发结成的互经济组织,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整合农民力量、对接市场需求及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市场主体作用对于化解小生产、贵流通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重要性的研究(周殿昆,2010;张跃,毋俊芝,2010)。二是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研究。施晟等(2012)提出“农户+合作社+超市”的创新模式可以带来溢价,实现农户、合作社、超市的多方共赢。
隋妹妍等(2010)提出了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两种方式,即“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以及“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三是对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研究(刘军,2007)。从相关研究来看,学者对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较少,很多研究关注在农超对接这一单一模式中农民合作社如何发挥作用,没有形成一个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系统创新体系。基于此,本文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及新趋势,分析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系统创新问题。
二、农民合作社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成的互助经济组织,是介于个体农民与市场之间的重要经济组织,可以发挥衔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衡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
对于大多数小农户来讲,当他们单独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时,大多处于市场权力中的弱势地位,而且获取信息的成本高昂。以蔬菜为例,“菜贱伤农,蔬菜丰产却不丰收”的现象不断出现,“种菜的永远赶不上倒菜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分散的农民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农民由于组织分散、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往往无法掌握农产品的定价权,在供应链收益分配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农户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组织农民,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产品销售环节都可以获取规模效益,使生产者群体能够在产品的价格以及销售条件上增强谈判力量,使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向着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方向调整。
(二)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大部分由众多小规模分散的农户来完成,从供应链信息流流向来看,需求信息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农户手中,这期间不仅存在着需求信息被放大的问题及传递时滞的问题,同时也会受到投机行为因素及中间商道德风险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到达农民手中的信息真实性较差,而农户要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又非常高,使得农民生产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成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体和接受主体,规避以小而散的农户作为信息接收主体引发的市场同步放大或收缩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获取农民生产信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同时依靠其组织优势更容易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买卖市场的透明度。
(三)有利于鲜活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
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除农产品自身属性外,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创建将成为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农产品品牌的建立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市场意识、信息获取、自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个体农户在鲜活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中会显得力量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发挥在鲜活农产品营销中的主体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某类具体农产品为依托,如蔬菜合作社、生猪养殖合作社等,合作社主要开展供种供料、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产品销售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依靠其组织优势,更好地发挥在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等形式,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利用社会资源和国家惠农政策,提升社会知名度,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四)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提升农产品质量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个体农户生产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造成同类型农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这就给零售商、生产企业或中间商向不同农户集中大规模采购带来了困难。无论是连锁超市还是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化都是其采购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农产品零售中,由于同类产品不同质,也会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困难,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经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组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进的针对性,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产品,保证农产品质量。
三、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根据制度变迁的“成本一效益”分析,当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就会产生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戴维斯一诺斯模型中,把潜在利润的来源归纳为四种情况,即规模经济带来的利润,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利润,克服对风险的厌恶而带来的利润,转移和降低交易费用而带来的利润。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是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创新,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观点看,是潜在利润诱致形成的。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零售商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模式。
(一)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直销模式
基于传统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流通环节多、运距长、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进而造成卖菜难、买菜贵问题的集中涌现。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直销模式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稳定市场物价,减少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鲜活农产品一般都属于生活必需品,如蔬菜、水果和猪肉,因此具有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很高,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近些年来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究其原因主要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链扭曲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鲜活农产品的直销模式可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供应链,使鲜活农产品以最短的运输时间、最少的流通环节、最实惠的价格从产地直供到社区百姓餐桌。第二,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使农民得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个体农民在资金、信息、政府支持上具有较大优势,也因此可以更好地对接消费者需求。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可以将增加鲜活农产品销量,让农民得到实惠。第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往往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对其中的附加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农产品消费出现了品牌倾向。如大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蔬菜的供应则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面对上述情形,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显示出了不足,而鲜活农产品直销模式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上具有较大优势,直销模式可以更好地对接需求而实现鲜活农产品定制生产,由于流通环节少而保持较高的新鲜程度,更加有利于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追踪。第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直销可以采取以下模式,如图1所示。
1.直销店模式。直销店模式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地方农协等的推动下,农户以鲜活农产品直销店的名义与城市的农贸市场或大型商场合作,通过收取手续费等形式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或零售店中经营;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地或销售地直接建立鲜活农产品品牌直销店,如一村一品专卖店。直销店模式按产销地划分可以分为产地直销店和销售地直销店;按直销店的存在形式分可以分为品牌直销店和零售店中店。
2.直销市场模式。直销市场是在靠近农产品的产地的都市近郊或城乡接合部建立的自选式直销市场。在直销市场中,农户将自己生产并简单清洗、包装后的蔬菜、水果、花卉、禽蛋、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按照农户确定的价格交付市场代销,市场从实际销售额中扣减一定比例维持运营费用,实现持续经营。直销市场的类型大致分为都市近郊型、纯农村型以及在两者之间的特色直销市场。
3.组织对接模式。鲜活农产品直销的组织对接模式是指生产者团体与消费者团体的直接交易或利用公共设施或通过公共机构的推荐进行的直接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是生产者团体的代表。消费者团体可以分为正式消费团体和非正式消费团体,正式消费团体是企业或学校等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消费团体;非正式团体是指根据消费者喜好自发组织的消费团体。我们常说的“农消对接”、“农企对接”就是与正式消费者团体的对接;而现代城市中出现的一些农产品消费者联盟就是非正式消费团体,如“大连自然食品消费者联盟”是大连一个消费者自发组成的合作组织,以消费者联盟形式从基地和农户手中采购包括有机食品在内的无公害果菜、肉禽等。
4.配送模式。配送模式是指由市区居民直接点菜,郊区产地在一定时间内将鲜活农产品送到社区,这种新兴的配送模式,绕过了进场费较高的超市、大卖场,减少了流通环节,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
5.网上直销模式。网上直销模式是指鲜活农产品生产者自己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在网上直接面向终端客户进行鲜活农产品销售,而不经过中间商这一环节,客户自己在网上进行订购。网上直销模式可以以三种方式进行: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建立直销网站;第二,通过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直接交易;第三,通过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了解需求信息。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零售商对接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零售商对接是一种类似于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行为。制度经济学研究表明农产品通过市场交易风险大、容易产生价格波动、供需不平衡,且安全性难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零售商的对接是以鲜活农产品为媒介,以合作社、零售商为实施主体,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流程上双方行为的实施以及相互关系来实现。合作社通过向零售商供货,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和持续发展的空间。零售商直接从产地采购,在获得稳定货源的同时能够获得渠道优化收益,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零售商的对接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1.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是指超市到农村采购农产品,并把农户的产品直接送进超市。农超对接模式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近年来,我国“农超对接”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如我国分散的小农户无法达到超市对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要求,农民在与超市的谈判中议价能力较弱,由于付款期问题导致农民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不高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联接农民与对接超市方面均具有优势,不仅可以克服个体农户供货量不足的缺点,提升同超市的交涉能力,节约交易成本;还可以管理生产过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尽管如此,由于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产量规模限制并不具备为超市直接供货的能力;即使实现直供,由于其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不足,参与“农超对接”的程度也会受到超市制约。基于此,为了使“农户+合作社+超市”这种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第一,要建立长期合作意识。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谋求与超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超市这个大而且需求稳定的市场。第二,提高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还很小,难以应对超市大批量和周年均衡采购需求。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成立某些地域范围内的合作联社,或成立跨区域的以某种产品为纽带的专业合作联社。第三,加强自身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努力克服重技术,轻管理的弊病,提高对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及合作社的品牌建设,不断拓宽新的市场渠道,扩大市场需求。
2.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区零售店对接模式。社区鲜活农产品零售店是指位于居民社区内的专营某大类生鲜农产品的零售店,以社区菜店为主要存在形式。社区菜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方便百姓生活。社区菜店一般位于居民社区内,社区菜店距离百姓的生活圈最近,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消费者选购蔬菜提供方便,是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有益补充。第二,价格便宜且新鲜程度高。社区菜店由于专营蔬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模优势,与农贸市场上的菜摊相比,其销售品种更多,价格更便宜,同时由于流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新鲜程度。社区菜店目前以个人或家庭单独经营为主,未来可以发展成为由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主导,以龙头企业自营或加盟为形式的连锁化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区零售菜店直接对接,不仅可以减少蔬菜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蔬菜的销售渠道,除了经批发市场或超市销售外,社区菜店也将成为农产品稳定的需求来源。与超市相比,社区菜店对蔬菜的标准化要求相对较低;与农贸市场相比,社区菜店对蔬菜数量的需求较大,且需要的品种较多。这样既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蔬菜供给中的议价能力,又克服了由于过高的标准化要求而带来的损失。对于社区菜店经营者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供货既可以减少去批发市场采购的麻烦,还可以更好地追溯蔬菜的质量,同时由于是直供,供货价格也会较批发市场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城市社区菜店网络布局的不断完善,社区菜店将成为蔬菜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农民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社区菜店的流通形式不仅有助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方便城市消费者。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的模式一般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此种模式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小农生产自我封闭的桎梏,大胆引进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和声誉优势,在鲜活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帮助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快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来说,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面对龙头企业的大量需求,个体农户在农产品供货种类和数量上均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需求,避免了市场价格起伏的风险,也可以保证与企业平等交易的平衡。龙头企业获得了加工原料的供应保证,维持了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为合作社内农户提供支持。从发展看我国农村将长期保持少量龙头企业同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并存的构成格局,按照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的鲜活流通模式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受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增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服务功能,对于规范农产品价格、有效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及满足成效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加强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两个基础平台建设,加大对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建立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小经济作物的信息平台建设很不完善,远远落后于大宗农产品,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生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会出现盲目跟风的问题,进而造成鲜活农产品滞销。政府部门也难以获得相关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真实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之后便具备了准确把握信息的条件,为此应建立完善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和销售等环节的不确定性。第一,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平台、电子农务平台以及监测预警平台。第二,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二)建立现代物流服务平台
在当前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社会组织功能相对弱化,尤其是物流服务功能更需加强。主要表现为各物流主体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物流技术设备落后等。鲜活农产品物流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加强市场化流通服务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物流配送服务、储藏保鲜服务、信息服务等市场化组织;第二,支持鲜活农产品流通基地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建设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流通设施以及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中心;第三,发展鲜活农产品配送服务,鲜活农产品配送服务可以连接农户、供应商、经销商、超市等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节点,农产品配送中心既是商流中心又是物流中心,它对辐射区域内的广大农户和经营业者提供流通、储存、运输等服务。
(三)建立流通监管和服务平台
法律和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农产品流通政策直接作用于农产品流通阶段和渠道,深刻影响着农产品价格和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为此,应站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高度,综合考虑农产品流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相应的流通监管和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健全法律法规。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从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出发,在市场准入、市场行为、市场价格等方面加强立法。另一方面从完善行业立法和制度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关鲜活农产品流通的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等,尤其是加强涉及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第二,促进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发展。对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加强政策支持。第三,加大财政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政府应重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公益性,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殿昆.农产品流通与农民合作社发展相关性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31-34.
[2]张跃,毋俊芝.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J].中国国情国力,2010(6):23-25
[3]施晟,卫宝龙,伍俊骞.“农超对接”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4):14-28.
[4]隋妹妍,大岛一二.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2010(8):122-124.
[5]刘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2007(6):19-20.
[6]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5-49.
[7]孙鹏,罗新星.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2(5):97-102.
[8]杜丹清.生产一流通关系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4):54-59.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太极文化;产品设计;和谐
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存在的烙印。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统一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
1 太极图形的美学特点
对称是典型的形式美法则,太极图正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典型代表。太极图采用点、线、面的构成方式,基本形式是圆,中间用一个“S”形的曲线将其分开,黑白对等,两条“鱼”逆向回旋于一个圆形之中。[1]太极图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点的对称、形状相同且首尾相连的面积对称和色彩对称,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阴阳互补、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这种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契合了产品设计要遵循的人、物、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2 太极文化对于产品设计的价值
太极图的形式美感和哲学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代表性符号,具有简练美、动态美、趣味美、吉祥美和意境美。[2]太极图双鱼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互补,和谐统一。这种阴阳调和的思维方式正迎合了产品设计的“人、物、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阴阳调和的产品设计思想表现为与环境、与人的协调统一。主要表现为回归自然,即保护自然的设计和亲水、亲风等回归自然的亲昵自然设计。产品设计与人的和谐关系表现在以人为本、物我相融的设计理念。太极哲学既讲阴阳的相反,也讲相成相生,将产品、人、自然协调统一。
3 太极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基本现状
然而国内的大部分设计师只是拘泥于太极文化理念的形式感,忽略了太极哲学中的精髓――“物我相融,天人合一”,即人、物、环境的和谐。国内设计师了解传统的太极图造型简约,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艺术符号,但也有许多设计师没有对太极文化理念深入了解,将简单的太极符号与现代元素结合,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承,滥用、套用太极文化,歪曲了太极文化的本质内涵――和谐。国外与国内传统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对比,见表1:
4 太极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理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产品设计自然也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因此人是认识产品设计最为重要的核心。什么样的需求,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第一次设计,是从人们最常见的基本开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上升,仅仅留存者肤浅的认识,是不可能意识到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设计内涵中的传统文化的,而是应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理解,将设计融入文化,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太极文化理念对产品设计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和谐理念、伦理理念、自然理念。
(1)遵循和谐理念。和谐是太极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设计的核心理念。社会需求在设计和谐中存在很大合理性。各要素的和谐都影响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现代产品设计中的真实生活图景便是从和谐中得到的灵感。社会生活需要和谐有序。人与自然应保持和谐相处,如果仅仅向自然索取,便会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水与火互相对立,但是在某种程度下,他们也可以互相融合。和谐是指一种事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匀称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中国传统和谐观要求树立关爱意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大众化”的服务,特别是为设计和人类,人类活动和外部环境更加和谐互动。
(2)遵循伦理理念。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是中国太极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孔子强调“仁近乐”,“仁”是道德,“乐”是设计,设计包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识。伦理在中国是天生的不寻常,而且还因为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礼”,就是这种仪式的起源。我们回忆下古代的伦理仪式:其最为典型的一种生活方式,祭祀鬼神方式,这是表示对祖先和神灵崇拜和祈祷,开始时只是一个仪式行为,揭示了人类生存的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这是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生态创作。伦理理念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伦理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变成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这也是我们现代设计的环保,长期发展,绿色生态设计问题。
(3)遵循自然理念。一切从性质的“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古以来,中国的设计非常注重寻找创作灵感。在产品的设计,学习自然是仿生建模。自然形成的设计从其再现事物现实的角度,可分为具体形式和抽象形式。从中国古代饮食设备的设计,你可以看到很多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仿生设计”被大量使用。唐代以前,如两汉时期模拟动物如羊,灯;熊脚,青蛙式水箱;兽,画的木鸭,鱼雕像。唐代是植物发育。仿冬瓜,花。锅体仿瓜棱,花瓣等等。生活就像形状和几何造型建模元素相对应的建模方法。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元素模仿。生活是一切的艺术与各种线性和体面的关系组合的形状,也有人在生活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后创建,从而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简单,自然,喜欢大自然本身呈现的最高质量的艺术,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和追求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
中国古代“和谐”“道德”“自然”属于三大理念,三者的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它还提供了指导产品设计,形成了以“和谐”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自然观。崛起的含义状态表现为“设计”“生态设计”和“仿生设计”。
5 总结
太极文化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阐明了产品设计中人、物、环境的关系,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和谐、伦理、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产品设计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动漫产品设计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8-02
一、中国动漫行业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并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文化产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动漫产业大国,综合发展水平还整体落后。仅从中国动漫市场的占有率来看,中国独资或合资(包括港台地区)的原创动漫作品仅占中国动漫市场的10%。而日本动漫产品却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约60%的份额,欧美动漫产品占据了约30%。
国家对发展动漫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财政部专门设立了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动漫素材库建设、动漫人才培养、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同时,政府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动漫制作人才,精心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动漫业近年来的发展步伐之快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我国动漫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现有的数字动画培养机构定位不准,培养的都是以低端制作人员和高端纯研究人员为主的人才,动漫人才供需严重失衡,特别是动漫原创人才、管理人才、复合型制作人才的匮乏是中国动漫产业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根源。而在三维动画创作发达的国家,高境界的三维动画人才绝对是能把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同时拥有技术和艺术学位。相比之下,国内人才的发展就显得不够全面,往往偏向一边,有些人往往只是掌握了一些通用的工具和长时间所积累的一些对应经验,而缺乏更高层次的技术开发和整合能力。
至2009年,我国有近3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动漫专业,从人才培养的数量上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但由于大多院校在教学设备、师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动漫企业的需求。我国动漫产业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适应国际行业发展的较为完整规范的动漫产品设计教育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
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结合动漫设计行业特点,需要努力创新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中国高职高专动漫专业教育体系。遵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和专业群体系建设,二是实践教学改革。
1.专业课程和专业群体系建设
以“课程体系与标准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与配套教材建设”两项工程为载体,深化以动漫产品专业设计与制作核心技术为重点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群体系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专业动漫语言(核心技术)技能的学习,是所有学习动漫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必经之路,无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还是韩国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最后才进行影视游艺动漫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技术培训。简单地认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就掌握了产品设计技术,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因此不能将软件课和考证课设置为动漫产品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原因是任何一种专业软件只是一个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专业技术的灵魂和核心,占用大量课时单独进行掌握某一种软件操作能力的教学,是目前动漫教育的一个误区。目前90%的开有动漫专业或方向的学校没有开设动漫造型课程和设计创意思维培养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用软件仿制,而不会用动漫语言表现内容,更不会设计产品,这样就误导和耽误了学生学习动漫技术的大好时机,制约了学生创意性思维和开拓性魄力的发展。有鉴于此,本专业将建设以下两大工程,进一步确立动漫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与标准建设工程
确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方向(游戏游艺动漫原创人才和终端产品设计人才),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一批专业骨干教师,联合一批长期工作在动画行业和产品设计第一线的企业专业人士,根据国际动漫人才基本能力要求,以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为切入点,重新整合各门专业课程的概念和内涵,共同建立一套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动漫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具体措施是:①选择8~10家有影响力的动漫行业机构和企业,深层次地解析和预测行业发展的未来走向,结合现代动漫游艺产品设计专业技术能力体系和标准,深入分析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教学领域,共同参与修定动漫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标准及实验实训方式方法等;②针对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确定课程包含的核心能力;分析专业课程清单中各门课程横向与纵向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主次关系,确定核心课程名录,建立课程关系图;③以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写教学方案、制定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动漫游艺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评价考核标准,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及其网络课程建设。
(2)优质核心课程与配套教材建设工程
按照“全体发动、分层建设、工学结合、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在三年内重点建设4门优质核心课程,即“漫画角色设计”、“动漫产品加工技术”、“游戏界面交互设计”、“动漫产品包装工艺”等课程。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以上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包含印刷版、电子版、多媒体教学课件),争取把2~3门做成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2.实践教学改革
以“校企交流互动训练工程、企业生产线进校园工程”进一步推进动漫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1)引进企业生产线进校园工程
引进本地相关专业公司和机构进入校园,在校内建立动漫游艺产品设计生产线,引进生产项目,促进师生顶岗实习机制的实施。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供专业设备或生产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实施与企业岗位并轨的缓冲式教育模式,有效地进行行业养成教育和技能型独立应用能力的培养。预计能满足10名教师和60名左右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既可帮助企业解决高端设备和特殊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厂房租金。最重要的是学校能及时与生产一线沟通,及早掌握产业发展动向,及时针对新技术更新的要求调整授课内容,使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校内实训项目实现生产性实际操作达到80%的比例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及早适应社会。
(2)支持建立教师工作室,组建项目组(结合中山游艺游戏产业为企业提供设计创意服务)。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育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承接各项与专业有关或部分相通的项目,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用真实项目实训学生,让实操产生真实效果。实施双向选择、双向制约的管理机制,即本专业学生有权选择所要进入的工作室,教师也有权选择适合的学生,但不能拒绝本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室的要求,可以在过程中淘汰不合格的学生。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本地动漫产业发展需要,或与企业联合,或自行组织团队开展动漫产品项目的研发,用实际工作带动专业教学,提高专业技术。通过项目组的建设,探索“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检验教学”的工学结合新模式,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实战中磨练,在应用中提高。以上项目组所涉及的技术要求都是行业中具体岗位的应用技术。
针对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美术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计划争取在两年内实行完全学分制。具体步骤是在第一年内先将产品设计基础部分课程实施学分考核制,第二年完成动漫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考核,最终建设一个学生同时入学但不同时毕业的灵活学习机制和修业机制。这样可以保证基础好的学生提前进入动漫产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阶段,强化动手能力,同时可以选修跨专业的课程,实现一专多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搭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育平台。
产品设计的核心范文6
产品设计是需要通过艺考的,有些省份是通过联考成绩,有些是需要校考成绩。不过一些产品设计沾边的专业有文化生可以报考的,可以多看看院校的报考指南。产品设计去的学校不一定是美院,也有一部分综合类大学的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科后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