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1
一、上半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估计同比增长16.5%,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建材工业今年上半年呈总体增长趋势,继续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趋稳的态势。
(一)建材制品业、深加工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轻质建材制造等行业同比增速都超过25%。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速都超过20%,预应力混凝土桩产量同比增速超过10%,规模以上企业砖产量同比增速达到14.3%,石膏板产量增速接近40%。大理石和花岗石板材、夹层和中空玻璃等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建材制品业、深加工等产业增长速度虽然也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保证了建材工业总体增速去年的平稳回落和今年的平稳回升。
(二)建材传统产业继续低速增长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纱产量低速增长。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增速与去年全年相比有所恢复,但与往年的两位数增长相比,仍处于低水平运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今年上半年水泥产量10.9亿吨,同比增长9.6%;平板玻璃产量近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9%;陶瓷砖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卫生陶瓷0.9亿件,同比增长5.8%;玻璃纤维纱144.6万吨,同比仅增长2.5%。
(三)建材出口额平稳增长
上半年建材商品出口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高出去年全年4.8个百分点。建材主要出口商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等出口离岸价格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大幅度上涨,今年上半年建材商品出口离岸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5.6%。剔除价格因素,上半年建材商品出口同比实际增长1%。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上半年建材工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与2012年全年17.5%的平均增长水平相比,回落3.6个百分点。2011年以前由于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的扩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建材制品业的崛起,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远远高于工业部门投资平均增速。自去年以来,建材传统产业投资下降,制品产业投资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趋向增速平稳。今年上半年建材投资同比增速低于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
(五)建材经济效益有所恢复,水泥、平板玻璃利润由降转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去年1—5月份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6%,全年下降1.2%。今年1—5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20.9%。
低能耗、深加工产品和产业愈来愈成为建材主要利润来源。今年建材主要行业实现利润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砖瓦及建筑砌块等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在25%以上,轻质和防水材料同比增长率超过30%。今年1—5月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利润总额142.9亿元,同比增长23.8%;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利润总额100.8亿元,同比增长32.9%。
1—2月份规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业亏损3.2亿元,3月份以后扭亏为盈,1—5月份实现利润10.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2亿元)。1—4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1%,1—5月份实现利润152.8亿元,同比增长1%。这是自去年年初以来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首次恢复增长。水泥、平板玻璃包括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经济效益的好转主要原因是建材企业部分原燃料购进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下降而产生的利润,增长基础还比较脆弱。今年1—5月份建材产品毛利率止跌趋稳。
由于多数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长,建材行业扭转了去年以来销售利润率下降局面,今年1—5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 5.8%,比去年同期上升 0.2个百分点。除水泥、粘土与土砂石等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以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多数行业销售利润率都有所上升。
二、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当前主要问题
(一)水泥、平板玻璃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价格效益继续低迷
今年水泥产品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和经济效益持续低迷。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微弱回升,水泥生产煤耗成本下降是主要原因。上半年建材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65元。根据目前水泥单位产品煤耗平均水平计算,吨水泥煤耗成本下降约8元,水泥制造业因此减少煤耗成本60多亿元,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回升0.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销量约10.4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销量增长达到9%的较高水平,有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因素,也表明全国水泥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然而水泥产量增长仍然高于需求增长,产量的过快增长压力使水泥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今年3月份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一度跌至每吨300元以下,4、5两月微弱回升,5月份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恢复到每吨301.9元。二季度水泥产量的过快增长,水泥市场供需再次失衡。6月份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每吨300.5元,比5月份下降1.4元,上半年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除东北三省、华北的山西、长三角的浙江、华南的海南、西南的贵州、西北的甘肃和青海以外,其它省区市通用水泥出厂价格6月份环比全线回落。由于水泥产品价格的下降,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仍然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不仅远远低于2011年10.9%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也低于历年同期5%的正常水平。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亏损企业1226家,亏损额63.9亿元,仍然比去年同期上升2.7%。困扰水泥行业的价格、经济效益低迷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没有解决,行业还远远没有走出困境。
去年下半年平板玻璃价格下跌趋势探底趋稳,年末平板玻璃制造业扭亏为盈,今年3月份以后从年初全行业亏损转为略有盈利。市场销售的好转使一部分停产生产线又恢复生产。今年以来平板玻璃价格微弱回升,6月份全国平均出厂价格勉强接近每重量箱70元,对多数企业而言平板玻璃价格低于盈亏平衡点。上半年全国平板玻璃销量约3.6亿重量箱,企业库存量仍在5000万重量箱左右。1—5月份规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业企业亏损面仍然在三分之一以上。
(二)水泥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今年6月末,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各项应付款2.3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其中工程应付款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0.8%。增长幅度之高为历年罕见。
据国家统计局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数据,建材工业5月末应收账款净额36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净额716亿元,表明有2亿多吨水泥货款尚未收回(正常年份在1.5亿吨左右)。5月末全国水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2亿元。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12.6次,是200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增加使水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减缓。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43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7亿元,流动资金周转率1.86次,是2007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应收账款和流动资金占款增加使企业负债增加,加重了利息支出负担。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利息支出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亿元。5月末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负债总额73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1亿元,资产负债率61.1%,是2008年以后最高水平。今年以来全国项目投资工程欠款,导致施工单位对相关行业工业企业欠款大幅度增加,建材特别是其中水泥企业经营风险加大。5月末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资产负债率56.5%,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除水泥企业外,平板玻璃、技术玻璃、粘土与土砂石、防水材料等与投资和工程施工关系密切的行业资产负债率上升。
(三)下半年建材耗天然气成本将上升
建材天然气消耗量在工业部门中位于石油化工、电力热力之后居第三位。近年来建材工业天然气消耗量快速增长,2009年超越燃料油成为建材第二燃料。目前建材工业天然气年消耗量约7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年消耗量约5万吨。建材天然气消耗主要行业有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其中平板玻璃天然气消耗占建材消耗总量40%以上。
今年6月份建材企业天然气购进价格每立方米平均2.35元。照此推算,天然气价格调整之前,建材工业年耗天然气成本160多亿元。按天然气调价方案,化肥以外存量气门站价格实际提价限额每立方米0.4元,这就意味着即使不考虑增量部分,建材企业耗天然气成本也将增加30亿元左右。下半年建材工业特别是其中处于经营困境中的平板玻璃企业将增加新的成本上升因素。
三、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运行趋势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连续5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7.9%的区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处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期的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大环境中推进建材工业平稳增长的动力仍然活跃,建材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因素也保证了建材工业平稳增长。建材产业结构正处在传统与新兴制品业“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投资、出口、消费包括下游产业对建材工业的增长都有拉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建材的传统与新兴制品业都存在下行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年初回落1.1个百分点。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全面回落,主要投资行业中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交通运输投资增速比年初也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保持20%以上的平稳增速的同时,同比增速在缓慢回落。
出口方面,建材出口商品结构和价格的提升推进出口额平稳增长。但在出口实际数量方面,今年2月和3月份建材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出口数量同比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建材实际出口数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上半年建材主要出口商品中,卫生陶瓷、建筑用石、平板玻璃和建筑玻璃、玻璃纤维及制品、石膏制品和保温材料、石棉和石棉制品出口数量同比已经出现负增长。建材主要出口商品数量的下降,是国内产量增速回落下降的重要原因。建材实际出口数量的下降或零增长,对建材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意义,抑制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产品产量的过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商品零售额1030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6.4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3.2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个百分点。与加工玻璃产量相关的汽车产量上半年同比增长15.4%,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8.9个百分点。消费及下游产业对建材工业增长拉动因素有升有降,总体平稳。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2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征,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和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和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非凡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和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和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新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和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探究的重点。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探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和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属于耐高温的玻璃纤维,是比较理想的耐热防火材料,用其增强酚醛树脂可制成各种结构的耐高温、耐烧蚀的复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火箭、导弹的防热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用化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三大增强纤维中,只有高强度玻璃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现阶段年产可达500吨。
2、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导电等一系列性能,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运动器具和体育用品方面也广泛采用。据猜测,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能源等领域将会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1997~2000年间,宇航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为31%,而工业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会达到130%。我国的碳纤维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末期水平,和国外差距达20年左右。国产碳纤维的主要新问题是性能不太稳定且离散系数大、无高性能碳纤维、品种单
一、规格不全、连续长度不够、未经表面处理、价格偏高等。
3、芳纶纤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也先后开展了芳纶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日本及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已投入市场,年增长速度也达到20%左右。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喜好和重视。
5、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特征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机械、电子、水利、交通、汽车、家电和宇航等各个领域。1993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130万吨,1996年递增到143万吨,1997年为148万吨,1999年150万吨,2003年达到180万吨左右。我国从1975年开始探究环氧树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环氧树脂生产企业约有17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50多万吨,设备利用率为80%左右。酚醛树脂具有耐热性、耐磨擦性、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优异、低发烟性和耐酸性优异等特征,因而在复合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全球酚醛树脂的产量为300万吨,其中美国为164万吨。我国的产量为18万吨,进口4万吨。乙烯基酯树脂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热固性树脂,其特征是耐腐蚀性好,耐溶剂性好,机械强度高,延伸率大,和金属、塑料、混凝土等材料的粘结性能好,耐疲惫性能好,电性能佳,耐热老化,固化收缩率低,可常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南京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引进荷兰Atlac系列强耐腐蚀性乙烯基酯树脂,已广泛用于贮罐、容器、管道等,有的品种还能用于防水和热压成型。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树脂厂、南通明佳聚合物有限公司等厂家也生产乙烯基酯树脂。
1971年以前我国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主要是军工产品,70年代后开始转向民用。从1987年起,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池窑拉丝、短切毡、表面毡生产线及各种牌号的聚酯树脂(美、德、荷、英、意、日)和环氧树脂(日、德)生产技术;在成型工艺方面,引进了缠绕管、罐生产线、拉挤工艺生产线、SMC生产线、连续制板机组、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机、喷射成型技术、树脂注射成型技术及渔竿生产线等,形成了从探究、设计、生产及原材料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截止2000年底,我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已有51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品种3000多种,总产量达73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防腐、轻工、交通运输、造船等工业领域。在建筑方面,有内外墙板、透明瓦、冷却塔、空调罩、风机、玻璃钢水箱、卫生洁具、净化槽等;在石油化工方面,主要用于管道及贮罐;在交通运输方面,汽车上主要有车身、引擎盖、保险杠等配件,火车上有车厢板、门窗、座椅等,船艇方面主要有气垫船、救生艇、侦察艇、渔船等;在机械及电器领域如屋顶风机、轴流风机、电缆桥架、绝缘棒、集成电路板等产品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轻型飞机、尾翼、卫星天线、火箭喷管、防弹板、防弹衣、鱼雷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LFP)、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MITT)和玻璃纤维毡增强型热塑性复合材料(GMT)。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树脂基体主要有PP、PE、PA、PBT、PEI、PC、PES、PEEK、PI、PAI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纤维种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硼纤维等一切可能的纤维品种。随着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优势,该品种的复合材料发展较快,欧美发达国家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占到树脂基复合材料总量的30%以上。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注射件居多,基体以PP、PA为主。产品有管件(弯头、三通、法兰)、阀门、叶轮、轴承、电器及汽车零件、挤出成型管道、GMT模压制品(如吉普车座椅支架)、汽车踏板、座椅等。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通风和供暖系统、空气过滤器外壳、变速箱盖、座椅架、挡泥板垫片、传动皮带保护罩等。
滑石粉填充的PP具有高刚性、高强度、极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及耐寒性。滑石粉增强PP在车内装饰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用作通风系统零部件,仪表盘和自动刹车控制杠等,例如美国HPM公司用20%滑石粉填充PP制成的蜂窝状结构的吸音天花板和轿车的摇窗升降器卷绳筒外壳。
云母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热变形温度、低收缩率、低挠曲性、尺寸稳定以及低密度、低价格等特征,利用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可制作汽车仪表盘、前灯保护圈、挡板罩、车门护栏、电机风扇、百叶窗等部件,利用该材料的阻尼性可制作音响零件,利用其屏蔽性可制作蓄电池箱等。
我国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探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产量达到12万吨,约占树脂基复合材料总产量的17%,,所用的基体材料仍以PP、PA为主,增强材料以玻璃纤维为主,少量为碳纤维,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方面未能有重大突破,和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热点
我国复合材料发展潜力很大,但须处理好以下热点新问题。
1、复合材料创新
复合材料创新包括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材料的工艺发展、复合材料的产品发展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要抓住树脂基体发展创新、增强材料发展创新、生产工艺发展创新和产品应用发展创新。到2007年,亚洲占世界复合材料总销售量的比例将从18%增加到25%,目前亚洲人均消费量仅为0.29kg,而美国为6.8kg,亚洲地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2、聚丙烯腈基纤维发展
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缓慢,从CF发展回顾、特征、国内碳纤维发展过程、中国PAN基CF市场概况、特征、“十五”科技攻关情况看,发展聚丙烯腈基纤维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3、玻璃纤维结构调整
我国玻璃纤维70%以上用于增强基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品种规格和质量上和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必须改进和发展纱类、机织物、无纺毡、编织物、缝编织物、复合毡,推进玻纤和玻钢两行业密切合作,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新发展。
4、开发能源、交通用复合材料市场
一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用复合材料,包括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烟气脱硫装置用复合材料、输变电设备用复合材料和天然气、氢气高压容器;二是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复合材料,包括汽车车身、构架和车体外覆盖件,轨道交通车体、车门、座椅、电缆槽、电缆架、格栅、电器箱等;三是民航客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约占10%,主要产品为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我国未来20年间需新增支线飞机661架,将形成民航客机的大产业,复合材料可建成新产业和之相配套;四是船艇用复合材料,主要为游艇和渔船,游艇作为高级娱乐耐用消费品在欧美有很大市场,由于我国鱼类资源的减少、渔船虽发展缓慢,但复合材料特有的优点仍有发展的空间。
5、纤维复合材料基础设施应用
国内外复合材料在桥梁、房屋、道路中的基础应用广泛,和传统材料相比有很多优点,非凡是在桥梁上和在房屋补强、隧道工程以及大型储仓修补和加固中市场广阔。
6、复合材料综合处理和再生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3
阿尔特尔开创的“霍比冲浪板公司”成为该行业在美国销售量最大的公司,并且推动了一个当时规模达数百万美元的产业的诞生。在随后的年代,阿尔特尔又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的滑行艇――“霍比之鹰”,还制造了“霍比双体帆船”等航海运动器具和设备。90年代中期,他将公司传给了两个儿子。在他80岁时,仍然经常在太平洋上遨游――不过不是用冲浪板。
现在我们来听听霍比本人对自己一生创业经历的讲述:
初涉冲浪板制作
我的祖父和父亲是加利福尼亚州安塔略县的柑橘种植者。我的外祖父则喜欢海滩,所以他在拉古纳购置了一处房产。每当学校放假之际,我们一群亲朋好友总会前往海边。这处海滩是冲浪的理想之地。因此我是伴随着人体冲浪(不用冲浪板而以胸腹冲浪)和冲浪板冲浪长大的。
回溯20世纪40年代,夏威夷就已经有了冲浪运动,但在加利福尼亚,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我14岁时,父亲因为看到家里没有冲浪板,就给我买了一条桨叶式冲浪板,让我在低潮时玩耍。一年后,我遇到一个名叫沃尔特・哈夫曼的人,他当时是太平洋沿岸玩冲浪玩得最好的人之一。哈夫曼指点我到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玻璃纤维和西印度轻木。父亲认为这些材料很适合制作冲浪板,所以给我支付了45美元材料费。我从此开始了制作冲浪板的生涯。
在那个年代,这类冲浪板都是在家庭作坊里制作的。我制作的第一块板相当不错。不久,就有人要我为他们生产这种冲浪板。于是,我开始接订单并在家里的车库里干活,生产能力是每周三至四块。我出售的冲浪板每块的利润大约在20%。到了上大学时,每个暑期我都制作一些出售。
我在四年中制作了80块冲浪板。父亲对我在没有打广告的情况下接到那么多活感到惊讶。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期在车库里制作冲浪板已不合时宜,因此父亲说:“你可以尝试进入这个行业,所以需要一个制作场地。”他觉得如果我在公路旁搞一个店面,就可以让人们得知这里有一家制作冲浪板的商家。当我完成社区学院的学习之后,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正式涉足冲浪板制造业。
在我着手创业时,美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冲浪板制造业。1953年,父亲和我一起在达纳角沿太平洋海岸公路旁买了一块地,之所以选在那里是因为地价便宜。父亲雇了一个工人建了一个带展示室的工场。我用自己积蓄的15000美元支付了建造房屋和购买工具的费用,还以1500美元购买了土地。
1954年1月,我在一个高中生和一个朋友的协助下,开始制作冲浪板,产量是每周10块。在公路旁设立商店和工场的决策显现出成效。随着订单的增加,我日夜赶工,尤其是在夏季。不久我又雇了好几个冲浪手,并且推出以旧换新的业务。
新型冲浪板诞生
1954年夏天我结婚了,不久后第一个孩子诞生。因为我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海洋一直是我的嬉戏之地。在那个年代,当地并不常举行冲浪比赛,而我却很喜欢有挑战性的比赛。我曾经参加了1954年在拉古纳海滩举行的“冲浪冠军赛”,我获得了第二名,次年获得了冠军;在夏威夷国际冲浪冠军赛中连续两年获得第4名。
一般来说,冲浪手就是想到海滩边去寻找乐趣,看看自己能与其他冲浪手较量些什么。随浪攀上巅峰当然是种刺激,不过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动作,而不是成为一个团体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一旦将制造冲浪板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达到一定的产量。
1957年的一天,我的树脂胶供货员路过时交给我一块聚氨酯泡沫。我将一些苯乙烯和树脂倒在这种材料上,并没有使它融化。于是我开始用它制作用于冲浪板的玻璃纤维模子,我知道这种工艺将是制造冲浪板的方向。我在“拉古纳峡谷”租了一座建筑物进行秘密试验。经过两年的实验之后,我们终于制成了这种新型模子。从此,我们用这种泡沫材料替代印度轻木来制作冲浪板,使产品的强度更好,重量更轻。我们开始销售使用这种泡沫芯的板子,将产量提高到每周20块,高峰时甚至能达到200块。
当时,我已不是唯一制造冲浪板的商家。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快,大约有五六家在与我们竞争。我从未考虑怎样去扩张,而只是忙忙碌碌地加大产量。1959年,我接到好莱坞一家电影制片公司的电话,请我担任由桑德拉・迪主演的影片《怀春玉女》的冲浪顾问。制片方并没有与我签订雇佣协议。但是当影片公映之后,冲浪者和崇尚冲浪运动的人突然像潮水般地涌现出来,冲浪板的生意也一下子暴涨。这种水上运动的风行,使冲浪板制造业获得旋风般的发展。随着有更多的商家涉足这个行业,我们采取了赠送冲浪板给一些年轻且知名度较高的冲浪选手的策略,创立“霍比冲浪表演队”,并在一些比赛中给予其资助,以进一步促进公司的销售业务。 霍比・阿尔特尔
不久,滑板运动出现了。我认为我也能够制造这种滑板,并把它们批发给冲浪板销售商。1964年,我接到了维克塔-帕克特公司(该公司由希尔顿连锁酒店的老板巴伦・希尔顿所拥有,他的儿子是一名滑板运动爱好者)的一个电话,告诉我他们想涉足滑板制造业务,希望得到我的商标授权。于是,我们便做了一笔交易,他的滑板以我的商标注册,而我负责滑板设计工作,并帮助宣传他们的滑板队。合作很快就有了起色,他们每卖出一块滑板,我就能得到25美分,而我却不必进行产业扩张,真是节省了我的不少心思。“霍比滑板队”的所有广告和宣传都使我们公司得益。而我依然继续推进自己的冲浪板业务。
新增帆船制造业务
滑板运动只兴旺了一两年,而我的冲浪板生产从未停止。我那时购买了一条18英尺长、价格3000美元的双体船。船体可不轻,常需要朋友一起帮忙将其拉到海滩。我认为若想进一步扩增自己的业务,最好自己建造14英尺长的、重量在200磅以下的双体帆船,售价应在1000美元以内。这时,一个名叫阿尔特・汉德里克森的商人提出双方共同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司来造船,他可以在筹资和销售方面进行协助,而我只需负责设计。我觉得这是个好建议,于是我们设立了“海岸双体船公司”,我开始采用制作冲浪板的泡沫材料建造第一艘船。 霍比・阿尔特尔
1968年7月,我们第一批型号为“霍比14型”的四条船下水。双方各投入约两万美元资金,但我们俩都不拿工资。开工的第一年,我们建造了约100条船。1970年,阿尔特提议造一座厂房将船移到室内建造。由于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我们将公司上了市,从而筹集了20万美元。
“霍比14型”以999美元的价格卖了约一年时间,其间我设计了“霍比16型”双体帆船,然后将售价提高到1100美元。我们的产能增长很快。另一方面,我的冲浪板业务继续保持同行业领先的地位。1976年,我将双体帆船业务以300万美元转手给了考勒曼公司。我虽然已不是股东,但仍然继续参与造船工作,并且保留有除造船产品以外的全部商标所有权,比如后来授权给几家运动服公司、游泳服公司、冲浪服公司部分使用我的商标。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4
关键词:游艇;玻璃钢;手糊工艺;真空入工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愈发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和新鲜的运动体验。游艇作为一种水上娱乐用耐用消费品,兼具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产业发展的热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链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游艇制造业也悄然兴起,[1]至2014年游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亿元。作为一种高端消费品,游艇的建造工艺复杂,工程量巨大,而国内关于游艇建造工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游艇生产过程及特点出发,主要研究了玻璃钢游艇两种主流的建造工艺,以期对游艇制造业的生产有建设性意义。
二、游艇的建造过程及特点
1.游艇的建造过程
游艇建造首先是根据顾客的用途和需求设计图纸,对游艇进行造型设计,设计是决定着整个游艇建造的关键一步。游艇具体施工建造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生产过程,首先是船体工程和装配工程;其次是轮机工程、电气工程和装饰工程;最后一步就是实船总检。[2]
经历船体设计和六大生产流程,一艘游艇至少要耗时3-6个月才能交付使用,每一道流程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2.游艇的建造特点
(1)设计高超。游艇属于高端耐用消费品,多以游艇俱乐部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服务,但随着人们消费形式的越来越多样化,游艇成为私人消费品。游艇制造出了采用先进技术外,更加注重设计,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近几年,台湾游艇工业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借鉴发达国家以设计制胜的经验。
(2)材料、设备、配件选用考究。游艇的使用环境和主要用途不同于普通的船舶,这决定了其在建造选材、配套、装饰等环节,要考虑工艺性、安全性、审美性等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游艇材料要达到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能够防海水腐蚀;内部配件要美观且具备高性能。
(3)制作装修精细。鉴于游艇的艺术性,在国外,游艇装修多以工人手工装修为主,游艇装修行业门槛较高,技术师傅要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艺术造诣才能在行业立足,大多数都是世袭的。
正是由于游艇建造的设计高超、选材讲究和装修精细等特点,游艇才有别于普通的船舶,成为高附加值的高端耐用消费品。
三、玻璃钢游艇建造工艺
1.玻璃钢材料
建造游艇常用的材料有木、玻璃钢、吕、钢、凯芙拉增强复合材料等,其中以玻璃钢制造的游艇最为流行。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物理合成的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材料,独特结构的材料加上先进的建造技术,使得玻璃钢游艇在性能各方面领先于与其他材质的船舶。[3]
2.玻璃钢游艇两种主流成型工艺分析
目前,玻璃钢成型工艺已不同于早期的手糊成型,机械化成型工艺的使用逐渐频繁,如缠绕、喷射、注射及拉挤等,这使得企业建造成型成本大幅降低。[4]然而,由于玻璃钢游艇工程巨大、构造复杂,采用机械成型并不可取,现阶段玻璃钢游艇主要建造工艺有手糊成型和真空导入两种。
(1)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工艺具体做法是:首先准备好树脂胶液、增强材料、模具;然后进入制糊过程,在模具上先后擦脱模剂、喷涂胶衣,等待一段时间胶衣凝固后涂一层树脂并且铺上一层和模具一样尺寸的增强材料,用工具使增强材料浸透树脂呈均匀分布。[5]反复操作,直到达到理想的层数,等树脂固化后脱模再经过修正打磨即可。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手糊成型工艺最大的优点是简单灵活,只要配备了相应的模具和建造技能的生产人员,就能够生产多种多样的玻璃钢艇体。同时,它也有不足之处,纯手工制糊消耗大量劳动力、建造效率底下,而且非标准化的生产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可控。对于尺寸较小的游艇,采用该工艺较为适用,但对于结构复杂、成型质量要求高的游艇,采用该工艺就难以完成。
(2)真空导入工艺
真空导入工艺,是最先进的复合材料加工方法,因为该工艺有安全、环保、性能等方面的优点,在国外发达国家游艇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6]真空导入工艺的原理是:在模具上铺增强材料,然后铺真空袋,并抽出体系中的空气,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把不饱和树脂通过预铺的管路压入纤维积层中,让树脂浸润增强材料最后充满整个模具,树脂固化后,揭掉真空袋就能得到制品。具体原理如下图2所示。
真空导入工艺应用于游艇建造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真空导入工艺在建造前期对生产环境、操作人员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训练,如果,玻璃钢游艇成型尺寸较大,为保证模具成型质量,必须要提高建造成本,额外加固构件用于保障真空导入成型工艺的完成,因此,对于较大的玻璃钢艇真空导入工艺的经济效益性有待商榷。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游艇建造的过程及特点,并指出两种玻璃钢游艇建造工艺的优缺点,基于游艇建造工艺理论层面的研究,希望能为游艇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柏志辉.基于模块化的玻璃钢游艇工艺流程优化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6.
[2] 朱珉虎.游艇的建造(一)[J].中外船舶科技,2012,02:31-35.
[3] 范宝溪.美国玻璃钢游艇的建造材料及其选用原则[J].江苏船舶,1984,2:17-27.
[4] 柏志辉.基于模块化的玻璃钢游艇工艺流程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5] 谢启栋,夏宝论.游艇建造工艺研究[J].中国水运,2016,04.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5
关键词:碳纤维产品,国际贸易, 现状分析
碳纤维是以碳元素为主体(碳质量分数在90%~95%)的高分子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根据所采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聚丙烯腈基(PAN)、沥青基和黏胶基碳纤维。其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是PAN基碳纤维。
与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与传统高性能材料相比,它具有最高的比强度(是一般金属的3-5倍)和最高的比模量,特别是较高的热稳定性(空气中400C缓慢氧化和在2000C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是其他主要结构材料(金属及其合金)所无法比拟的)和化学惰性,使其具有耐烧蚀和耐腐蚀的优势。此外,碳纤维还兼具其他多种优良性能, 如低密度(是一般金属的1/4-1/5)使其成为减重、增强的最佳材料;耐摩擦、 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性等。[1]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模量高、比强度大、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耐热冲击、耐腐蚀、吸振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2]
1 我国碳纤维制品产业国际贸易现状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开始研制CFRP体育运动器材。1983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研制的CFRP羽毛球拍,1987年研制成功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的蜂窝夹层结构四人皮艇。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劳动力低廉等原因,台湾逐步把劳动力密集,污染严重的CFRP体育器材制造业转往大陆沿海地区。例如,台湾80%的高尔夫球杆、40.50%的网球拍、羽毛球拍,60%以上的自行车架制造业转移到深圳、东莞、福州和厦门等地;一些发达国家也把该种体育器材制造业转来中国。例如,韩国把其大部分CFRP钓鱼杆制造业转来中国天津、威海和宁波等地。据统计,2002年国产CFRP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自行车等已分别占到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60%、60%、75%、65%。这些CFRP体育休闲用品所消耗的CF量,约占当年世界CF消耗总量的16%。然而,由于国际CFRP体育休闲用品已处于饱和状态。[3]
向宇宙空间发射物体需要极大的推力,重量的减轻将会带来极大的效益,此外宇宙空间温度变化剧烈,要求材料耐热、耐低温及尺寸稳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比较理想的材料。因此在人造卫星的主结构、天线、太阳能电池帆板、航天飞机方面均得到应用。由于航空航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材料性能,不太考虑材料的成本,因此碳
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才得以被做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进行研究开发。
1995年美日共同开发的B777飞机上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己达到24%,至于新一代直升飞机,其旋转叶片及机身几乎全部是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随着碳纤维增强塑料性能的提高,它在航空领域特别是大型民用客机上的应用将会日益增大。
正是因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军事上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碳纤维原丝一直是作为军事资源而言,其技术引进和货物贸易也是受到碳纤维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限制的。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2006年,碳纤维制品出口总额为6039.1343万美元,进口总额为3015.9312万美元, 我们可以得到我国的碳纤维制品的出口大于进口,保持贸易逆差,但是从单价和数额上我们可以看见,我国碳纤维制品进出口的格局是因为数量上的限制,进口的单价高于出口的单价,进口的数量远远少于出口的数量,这说明了一方面发达的碳纤维技术国家对我国进口碳纤维制品有所限制,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贸易逆差在于碳纤维制品的加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对环境污染的较低成本代价将碳纤维制品的生产设在中国,以较大量的加工厂的模式完成碳纤维制品。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碳纤维制品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近年来, 我国的碳纤维市场发展很快, 今年可望达到1200t-1500t/a, 大都由日本、台湾省台塑和韩国产品所占领, 最近美国产品也开始打入中国市场。此外日本的三家原丝小丝束已输入我国东邦也在设法找渠道输入, 这对暂无国产合格原丝的碳纤维厂家来说, 无疑是个机遇, 因为其售价低于国产品, 而性能和质量好但它对生产原丝的厂家和即将引进原丝生产线的企业来说, 又是严峻的挑战, 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 不然会有一定的风险, 除非是自己消化掉并发展下游制品。
2、对于我国碳纤维制品进出口贸易的思考
碳纤维制品和我国大部分劳动输出型产品一样,都存在着只是国外的代工厂的问题。正如郎咸平所言:“事实上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碳纤维虽然被冠以高科技技术产品,但在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范畴来看,中国的逆差实际上是以低廉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换来的。而改变这一状况最基本的就是要加速我国碳纤维制品的技术研制和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研发。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其特定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一国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单纯的比较优势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几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但现在总体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低,国际竞争力还主要体现在由低人力资源成本主导的劳动密集性进出口产品上。因此,面对保护期之后多元而白热化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应当在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新形势。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在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中,一国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大因素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一国竞争优势的取得最终落实到其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之上,所以我们可以从我国的产业布局整体来把握竞争优势。
首先,整合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中国的持续高速增长,基本上还是一种外延粗放以规模取向的简单增长方式,与国际竞争力提倡的以效率、质量、环保取向的内涵集约式增长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整合资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经济在高效率水平上运行。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去“抢蛋糕”,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次,着眼区域经济,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那些产品关联性强,价值链长的产业通过整合,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内部技术外溢、资源共享达到成本降低,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积极引导,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中,虽然存在有技术外溢和“干中学”(Learn by Doing)的效应,但是我们仍然要强调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而这正是我国当前国际竞争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产业化,来发展自己国家在未来具有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产业。
从技术上而言,制约我国基碳纤维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原丝质量差和无高精度的碳化装置,国家“ 十二五”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或“863”计划应紧紧围绕此项重点同时也要配套考虑辅料问题。此外, 如何正确处理大丝束和小丝束基碳纤维的关系, 也是我国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4]。
大丝束碳纤维无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传统材料和许多产业的更新换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考虑到我国目前还处于开发初期约95%以上的市场仍依赖于24K以下的小丝束碳纤维, 特别是军工急需的碳纤维100%为小丝束。从国际上看, 目前小丝束的市场仍占居优势, 而且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T300档次的碳纤维正迅速向T700性能水平过渡, 土木建筑和体育用品用的碳纤维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12K T700型产品而大丝束碳纤维的强度指标4.9Gpa是很难达到的, 而且其性能离散系数要比小丝束大这就决定在一些高科技和军工领域以及事关生命安全与要求长寿命的应用领域, 仍需要小丝束碳纤维。有些重要的工业领域如土木建筑虽然也可以选用大丝束碳纤维, 但加固层数要比采用同样性能档次的小丝束碳纤维要多, 才能达到相同的加固水平从而抵消了其价格低的优势。为此在今后相当时期内小丝束碳纤维仍将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3、结论
如上所述,碳纤维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实验研究。目前而言,我国的大丝束碳纤维应着力于解决其原丝的国产化和市场开发方面。
参考文献
[1]贺福。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2] 王秋霞。世界复合材料强国与我国的复合材料现状及发展动向。玻璃钢复合材料,1999,1:1-9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6
>> “野蛮人”施瓦辛格 野蛮人 奇袭“野蛮人” “野蛮人”来了 “野蛮人”并不野蛮 PE野蛮人自白 野蛮人再度来袭 《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 高贵的野蛮人 “野蛮人”姚振华 解读《等待野蛮人》 资本的“野蛮人” “野蛮人”的进化 野蛮人的“野蛮成长” 不能“野蛮”解决“野蛮人” “新野蛮人”等7则 IPO门口的“野蛮人” PE:门口的野蛮人 如何面对“门口的野蛮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野蛮人”也是“情人” “野蛮人”也是“情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吴明(左)与张淑国在生产车间
“分手”一年了,凯雷仍在帮助吴明。
7月的一天,正在开会的凯雷集团高级董事张淑国接到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的电话,吴让他放下手头事务马上飞往中东。
在中东会合后,吴明与张淑国就来到位于巴林的阿巴桑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下称AGF)总部,与AGF继续着6年前就开始的收购谈判。结果是,在吴、张二人的努力下,重庆复合材料仅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就买下了对方60%的股权。
这一价格仅相当于6年前的1/4。庆功当日,吴明感慨颇多,2007年重庆复合材料公司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企业,如今,它已成为中国第二、全球第三大的玻纤生产商。
收购谈判结束后,张淑国匆匆离开。早在2012年6月重庆复合材料与凯雷的合作契约就已结束,张淑国本次帮助谈判完全是合约之外的友情支持。
尽管一家地方国企与华尔街最出名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合约姻缘”注定是短暂的,但凯雷却给重庆复合材料公司留下全新的基因。
从与凯雷的初识,到被凯雷改造,双方发生了许多爱恨交织的事情。
吴明曾是云天化(600096.SH)的一名工程师,后来集团让他去做工会主席,他觉得这个活不适合他,主动申请调到了集团控股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复合材料公司的玻纤业务不属于云天化的核心业务,1999年,云天化收购它只是因为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发展前景。
吴明入主重庆复合材料后,中国玻纤行业逐渐变成一个热得发烫的行业。2005年,重庆复合材料的产能从1999年最初的年产1千吨上升到年产10万吨,销售收入由4000余万上升到8亿元人民币。
“那时我们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心情,虽然格局摆在那里,但是还不太漂亮,需要资本的外衣添置些行头。”吴明告诉《中国企业家》,当时有人向他建议引入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这与正在攻读MBA的他上课接触到的很多西方公司引入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公司治理的理念相一致。于是,吴明与公司的几名高管和股东开了几次会,“引入PE”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当时重庆复合材料很“抢手”,找吴明谈的机构很多,凯雷是其中之一。吴明对凯雷的第一印象不能用“好”形容,“针锋相对”可能更恰当些。
凯雷派来的谈判代表是凯雷亚洲的一位董事总经理殷尚龙,当时他递给了吴明一本17页英文的投资合同,吴明只翻了翻就扔在了一边,此举让两方的团队都十分惊讶。
“当时我心里多少也有些小傲气,因为找我们的机构有很多,投资需要双方意向表达,可凯雷却只带来了一份投资的‘标准范本合同’。”这让吴明觉得对方有些霸道,缺乏诚恳和对等的态度。
接下来凯雷团队的表现让吴明有了改观。
在双方商议价格时,凯雷团队的严谨和谈判水平给吴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挑选他不是因为凯雷有‘总统俱乐部’头衔,也不是他给我的钱更多。反而恰恰相反,谈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己的条款都互不相让,甚至为一个细节争论很长时间。”这与吴明认知中“痴迷把公司变得更值钱,不管公司增长还是衰退,结了一笔生意就走人”的投资机构并不相同,凯雷的认真严谨反而让吴明看到的是一个双方互补,促进共同利益的未来。
事实上,吴明的担心并非多余。很多私募股权基金的超额收益是通过人为操纵或短期手段获得,私募基金可以通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或者是利用财务杠杆扩大被收购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以及剥离非核心业务,制定与股东价值挂钩的经营计划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业绩”更加好看,但是当这些PE撤离之后,那些公司往往又会被打回原形。
通过这次谈判,吴明心里有了底,他认为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思维走向市场经济,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凯雷是一个不需什么代价就能请来的高明的老师,并且这位老师不会左右他,“起码不会在公司里一会让我卖这个,一会让我卖那个”。
当天谈判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才结束,最后合同变为两页纸的文字。谈判结束时,殷尚龙笑着对吴明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国企老总。”吴明也回了他一句玩笑:“你以后会看的更清楚。”
2006年,凯雷以9000万美元投资重庆复合材料,同时重庆复合材料的大股东云天化也增资3000万美元,与凯雷位列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同时,凯雷与重庆复合材料签订了退出协议,如果重庆复合材料不能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凯雷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股权或公司将以股东回购方式以现金购买凯雷拥有的全部股权。双方的“合约姻缘”正式开始。
随后,凯雷派驻了三位董事进入董事会,包括常驻公司,主要负责凯雷投后管理的高级董事张淑国。另外,重庆复合材料与凯雷共同聘请李建绍担任首席财务官。至此,重庆复合材料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达11人,6人出自大股东云天化,3位出自凯雷,其他股东代表2人。
张淑国是凯雷亚洲基金联席主管杨向东亲自请到凯雷负责工业制造运营的高级董事,在进入凯雷之前,张淑国曾在通用汽车与德尔福两个世界500强公司任职,曾是德尔福(中国)总裁和亚太区运营总监。
张淑国到重庆复合材料公司后,首先修改了公司副总级别以上高管的薪酬结构,为此他几次跑到云南去找大股东云天化,说服吴明的领导,又到地方国资委拿到了国企高管薪酬标准的框架。调整后,重庆复合材料的高管的考核与公司长期、短期经营目标挂钩,这也让公司高管取得具有市场化激励机制的薪酬。
“这种事情只有我们这种外来的和尚能做,体制内的人很难自我改革。”张淑国说私募的价值在于增值和为股东创造价值,如果没有一个高度创造性和工作动力的管理团队,这种增值目标很难达成,基于此点,公司关键业绩指标必须要和核心高管人员的激励挂钩。
接下来,凯雷还聘请了首席财务官帮助重庆复合材料改进预算过程、成本控制和现金流。
吴明至今还能记得李建绍每天拿着生产报表和生产部门吵架的情景,“李建绍对生产了解的少,但是他从纯粹的财务视野关注我们的成长,只是那时我们利润太好,每天都在赚钱,对成本控制、现金流情况都不太重视。”吴明现在回想起来的总结是“老师教得好,但那时作为学生,我们学习的欲望不强烈。”
2006年基本处于玻纤行业跑马圈地的阶段,受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玻纤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整个行业有很大的潜力。重庆复合材料在行业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凯雷进入后,除了帮助公司在内部管理进行调整外,还希望帮助它丰富产品线,走向国际。
当时重庆复合材料所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只有粗纱玻纤,主要应用于房顶的建材,但是国际上的大型玻纤企业利润最高的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纱玻纤和风电叶片用玻纤等。
初期的改造大多都是些基础性和程序性的环节,双方分歧不多。接下来的深入改造环节,就是双方“个性”暴露的时候了。
吴明给张淑国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因为吴明见到张淑国就告诉他“凯雷与重庆复合材料应该是情人关系,不是夫妻,因为凯雷是阶段性的,企业是需要长期经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冲突,希望凯雷不要对公司干涉太多。”
在此之前张淑国也接触过一些国企高管,吴明与他曾接触过的人有所不同,不打官腔,说话直接干脆,办事说一不二,这种人的好处是沟通成本大大减少,然而如果他一旦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旁人也很难改变。
在张淑国来到重庆复合材料一个多月后,吴明要在上海和一个美国的公司谈业务,张淑国自告奋勇希望能够同去旁听,也希望从多角度了解吴明。会谈中,张淑国发现重庆复合材料的翻译请的不太好,几次关键时刻都不能将吴明话中的实际意思准确传达,于是张淑国自然而然接手了翻译工作,会面结束后张淑国就成了吴明以后的专职翻译。
张淑国凭借多年工业制造的经验认为,中国制造业大多重复性较高、创新产品少,很多企业拿到投资和贷款很少用于研发,多是将资金投入到扩厂建设中,最终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为此,张吴二人一起去印度、埃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寻找能丰富重庆复合材料公司产品线的合作伙伴。因为吴明没有国外驾照,所以一路上张淑国既充当翻译官又充当吴明的司机。吴明心中觉得过意不去,在旅途中就专门买了一个烧水壶放在随行的背包中,每到一处,就用它给张淑国烧水沏茶。
“他是我最好的翻译,我说出来和没说出来的意思他都能帮我表达。”吴明指了指张淑国,并且得意地翘起拇指,“正因为这种互补,我们在谈判中才总是赢家。”
“和老吴出去谈合作,他是主角,我是配角,但我会补充进自己的见解,并且适当地引导他们的谈话内容。”张淑国一笑。
2010年是重庆复合材料最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公司已在美国和欧盟设立销售办事处,并成为欧盟最大的中国玻纤产品出口商,2009年年产30万吨的无碱玻璃纤维有四分之一出口欧盟。正在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噩耗也传了过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玻璃纤维反倾销案做出的初步裁决是:对凡是从中国出口的玻璃纤维产品征收40%以上的反倾销税率,而重庆复合材料被裁定征收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
消息传来后,吴明急得如热锅蚂蚁,一旦裁决确立执行,这无异于逼迫公司直接退出欧盟市场。他马上通知张淑国,张淑国在接到消息后通过动员凯雷全球系统,在布鲁塞尔找到了一个说荷兰语的律师,又联系到了欧盟关于反倾销案的调查小组成员见面。
当时小组成员不方便会见任何中国官员,而吴明是有行政级别的国企领导。不得已,重庆复合材料只好委派张淑国带着律师去布鲁塞尔。期间,张淑国向调查小组成员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并非垄断而是充分市场化的公司,以及从凯雷全球化的角度,告诉他们凯雷进入重庆复合材料后对公司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薪酬体制制度等等。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欧盟最终将43.6%的反倾销税率降到了13.8%。
“大多时候,投资人是一个站在‘篮球场’之外的角色,但是企业如果有困难或者是需要,我们必须可以随时入场。”张淑国认为,公司价值体现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利益一致性。
用吴明的话说,凯雷对于公司带来的是一个全新基因的改造。在凯雷进入重庆复合材料后,公司的直观变化是会议越来越多。张淑国与吴明每周都会有专门用于沟通公司大小事务的碰面时间。每年薪酬委员会都会制定下一年的工作目标,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的短期与长期目标挂钩,每一个月财务数据出来薪酬委员会会和相关高管开一次例会,做出业务上的改进判断。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发生动荡,吴、张之间也开始不断吵架。
听到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消息的那天,重庆复合材料正好在香港开境外董事会,吴明与其他股东听了这个消息都很不可思议,“雷曼兄弟怎么可能会倒闭?”所有人都热烈讨论,但这个事件背后代表的含义没人读懂。董事会上吴明提出了投资10亿元建设10号生产线的提议,当时在场的股东没有人提出否决。但在下一次相隔不久的董事会,需要对建设10号线建设举手表决时意外发生了。
当时吴明一心扑到10号生产线上。“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千军万马就等着投完票,项目就可以大干快上了。”没想到的是,董事会成员举手通过表决时,凯雷的三位董事全都没有举手,也包括老搭档张淑国。这让吴明格外气愤,生产线建设属于公司重大决议,没有三位凯雷的董事支持无法通过。他随后按捺情绪换了种说法:“弃权的董事请举手。”凯雷的三位董事依然没人举手。
“那你们的意思是告诉我,你们在反对吗?”吴明拍桌子直接反问,凯雷的三位董事依然没有说话。会议不欢而散。
在吴明看来,当时工厂的一切都就绪了,客观、主观上都停不下来。但凯雷的想法是,雷曼事件可能引发连锁的经济反应,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不应冒险。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事实证明了凯雷对于风险预判的准确。大量玻纤生产企业在这轮危机中停产,重庆复合材料的分拆上市计划也随即被搁浅。
按照当初的协议,如果在2010年底重庆复合材料依然没有上市,那么凯雷得以出售股权或公司大股东将以现金回购形式让凯雷退出。
2012年6月,云天化以14.8亿元的价格受让凯雷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29.2%股权,以完成双方于2006年签署的协议。“合约情人”凯雷正式与吴明分手。
这个结果在吴明看来,没有胜利者,甚至有点“双输”的味道。凯雷进入重庆复合材料6年,获得2倍多的回报,这对凯雷来说不是一个回报很高的数字。而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大股东云天化为了回购股份耗费巨资,也意味短期内不会对重庆复合材料有资金上的支持。“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凯雷退出几乎没有受益者。”吴明说。
与吴明的观点相似,张淑国认为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到了时点需要退出,是由其基金性质所决定。但比获利更重要的是,被投企业价值是否有所增长,是否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PE这个行业利益与声誉同样重要,凯雷也一直遵循着这种价值理念投资。”
凯雷走了,但它给重庆复合材料留下了规范的风险控制、财务成本、现金流管理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改变。
合约结束后,吴、张也还有联系,上文提到的远赴巴林收购AGF的谈判中,张淑国依然是吴明的军师和翻译。“只要出国谈判,Herman(张淑国的英文名)基本是我打电话给他,他再忙也会到。”吴明说。
对吴明来说,与张淑国合作的这种默契很难被取代,他们这种投资人与公司控制人的关系在凯雷退出之后依然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