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教育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教育建设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好似一只无形的手,可以营造浓厚良好的教风、班风和学风,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积累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本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营造独立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实现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同时,加以总结提炼,还可以在理论上弥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二、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发展迅速,然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和实践却相对比较滞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欠缺,己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肋,其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和问题: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清;第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模式研究不足;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的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传承母体精髓与创建特色相结合。先进的校园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独立学院一般依托母体高校资源而创办,通过资源共享,传承母体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出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台。

2.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独立学院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传统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培养模式的矫正。学生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坚持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努力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4.实现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在开展这五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引进企业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让校园文化与之相交融,继而提炼民主开放、现代高雅、和谐向上的多元文化。

5.构建校园文化品牌体系。构建校园文化“七个一”工程和“五大建设”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七个一”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每周1次的特色团支部活动,每两周1次的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会,每三周1次的大型社团精品活动,每月1次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展,每两月1次的全院性专业学术竞赛,每季度1次的文化艺术节,每学期1次的高水平综合性文艺汇演。“五大”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团支部建设、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同时,将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激励和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历史积淀浅,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不完善。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没有包袱的后发优势,轻装前行、吸取经验、少走弯路,构建和完善一套视野远大、速度更快、效果更优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方盛.浙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1(2).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思想工作 学风建设

我是一名多年从事日语基础教育的专任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专业导师,负责班级的学风建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深刻感觉到抓好班级管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对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一个班级总会有几名后进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课下不复习,也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班级活动也不积极参加,态度冷漠,自律性差,持久性差,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他们的表现,对整个班级的学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级专业导师的必修之课。

首先,要找出他们之所以后进之根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再后进的学生也不是天生的,要求上进,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只有找到根源,从根本上帮助解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困扰,才能促使他们转化。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听不懂课,因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用其他方式打发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及时给“吃小灶”,补课;二是适当放慢授课进度,讲究授课方法,令学生容易接受。有的学生头脑聪明,接受新事物快,但就是不刻苦,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一长,就落后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对他们要格外关注,及时提醒,严格要求,量身定做课后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根据表现适当给些小奖励,帮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开始学得很刻苦,但由于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就是学不会,学不好,长时间没有成就感从而失去信心导致后来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歧视,要多鼓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很多后进生都会跟上来,有的后期进步更快。班级中,最令人头疼的是由于受家庭或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表现为性格孤僻或狂傲,对立情绪强,是非观念差,不合群。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格外费心,多观察,多思考良策,切不可急躁,先和他们做朋友,找出与他们心灵相通之处,然后慢慢感化。

总之,导致后进的原因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发挥集体作用,增强凝聚力

人是群居动物,没有哪个人愿意离群索居,活泼可爱的年轻生命更是如此。要建设良好学风,树立班级正气是首要突破口。现在社会流行一个词,就是“正能量”,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班级,必然有良好的学风。以我带的一个班级为例,这个班级由参加过全国高考的普高学生和由中职直接升入高职的学生两部分组成,普高学生相对比较好管理,而直接升入高职的学生由于没有受过高考备考的严格训练,个性比较张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较差。班级最初表现为凝聚力不强,旷课现象严重,互受不良习气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玩手机,课下不复习,不交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班委、任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商量准备搞几次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凝聚力。

先后搞了做寿司、参加谷口杯大赛,为离校的外教组织举办送别会等全体同学参与的较大型活动。做寿司活动中,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有购买食材的、有向外教学习制作技术的、有介绍寿司做法的,然后大家一起做,一起吃,一起欢乐,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情绪达到。在准备谷口杯大赛中,要求全员参与,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有演小品的,有演日语短剧的,有参加单词接龙的,有猜单词的,等等。大家各领任务,分头准备,积极性非常高,表演时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大家的凝聚力再次增强;在为外教老师准备送别会的活动中,大家在班委的组织下,精心策划,准备工作井然有序。纪念品是全班学生的临别赠言和个性化签名、特写照片。更令人惊喜的是热衷联络场地的组织者就是一向被大家认为是后进生的王同学。送别会那天,从礼仪迎接到安全送回,再到送别会上的各种程序安排,都令老师们惊喜不断。全体起立,又是唱歌、又是赠言,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地送给外教,令外教老师感动得哭了。那天,开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送别会,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瞬间。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次被调动起来,兴致极高。在送别会上,有的同学还主动向老师们道歉,表示不再旷课,希望老师能够谅解,老师们也都敞开心扉跟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在几次活动之后,同学之间明显比过去团结了,再也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落后,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良好势头,班级的正能量占了上风,学风也随之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建立在师生双边活动基础上的,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单方面意志;学生有权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有权要求自己想要学到的东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以成绩论高低。

教师不能单以学习成绩好坏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性化发展内涵都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一规格的人才,而是最大化地发掘其内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健康的个性发展包括智力与体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教学技能多样化,促进个性化发展。

教师教学设计要灵活,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避免单一的、枯燥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鲜活的个性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现在的“90后”学生从小与手机、网络相伴,生长在高度信息化时代,接触的都是最前沿、最新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思想前卫,反应敏感。年龄大的老师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通信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果不及时赶上,与时俱进,很容易与年轻一代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很难和谐平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学习,多接触新生事物,多学先进的通信技术,保证有足够的资格去和年轻人做朋友。在教学之前先了解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喜欢什么人、追哪些星、他们的内心渴望什么、如何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和他们保持一致,我注意多看他们喜欢看的电视剧,如流星花园、爱情公寓、海贼王等;加入他们的QQ群,和他们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微信和他们沟通信息等。

总之,包装自己一颗年轻的心,与年轻的学生做朋友,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多年来抓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些感悟及做法,旨在与同行切磋,以达到促进学风建设、增强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姣.思想教育基于“九型人格”理论克服中学生性格缺陷策略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3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教育

宿舍是当前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娱乐以及思想交流的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同样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之中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是宿舍文化通过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对于宿舍成员的价值观以及行为趋势等产生引导和导向的作用,进而宿舍成员之间通过思想的交流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使得宿舍成员之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不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一旦形成,传播的会很快,同样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也会得到非常快速的传播,影响身边其他人。2.陶冶功能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陶冶宿舍成员的情操,净化宿舍成员的心灵,帮助宿舍成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典雅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现如今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网络文化与宿舍文化相结合,不良的文化会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1.健康典雅的宿舍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现如今独生子女的数量比较多,这些学生的自理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比较的差,受父母的保护比较好,对于社会的了解也不够,在进入大学之后可能会稍微有不适应的感觉。大学时导学生增强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健康典雅的宿舍文化都够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样大学生才能够以更加饱满丰富的精神状态迈向社会。2.健康典雅的宿舍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在大学之中,学生们进行生活学习以及娱乐主要就是围绕着宿舍群体开展的,都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的,宿舍的成员们一起上下课,吃饭以及学习,在大学之中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大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主要程度上也是依靠着整个宿舍成员的学习氛围决定的。3.健康积极向上额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之中生活大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们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修养。

三、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1.转变领导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前提就是要转变领导观念。现如今存在一部分的学校领导认为宿舍只是大学生的一个住所,宿舍文化并不重要这样错误的理念,对于宿舍文化建设并不重视。因此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将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建设与观念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进行宿舍文化的整体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同时改变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在课堂之上做的观念,将大学何时能宿舍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2.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的思想教育应该依托于一定的活动来进行开展,所以学生应该开展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思想教育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摆脱社会之中一些糟粕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侵蚀。比如说学校可以根据宿舍成员的特点长处举办书画、乐器等各种比赛,也可以举办宿舍文化建设大赛,这样既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也能够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宿舍成员的距离。综上所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能够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促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永青.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唐伟优.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一、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而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通过每周班会课进行或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依靠班主任,也要依靠课任教师。

二、注重班风建设

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就要培养有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班干部来管理班级。这样,能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干部在选拔上,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学生,这样在一些组织活动中,使学生们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成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以学校学生准则,班规原则带动管理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达到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一个提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但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作为班主任及课任教师,通过案例实例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以表扬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定期通过开展W习、技能赛,或开展小组互帮互助学习比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学习,让学习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都能功课可做,有技能要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的氛围。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了铺垫。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通过校园精神、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在推进校园文化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起着互推互进的作用。

四、建设校园精神

1.大力加强校风建设。提炼学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通过校歌、校报校刊、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营造优良的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五、校园环境建设

要把校园环境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学校结合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抓出成效。环境建设有5点。

1.校园的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或学生的环境保卫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教育场所,保障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

2.校园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绿化效果。

3.校园的美化。学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保护校园内或校园附件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文明用语。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文明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校园内使用文明用语,从教师到学生,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5.校园环境的知识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校园内的外墙或教室楼层间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为主题,通过板报、橱窗的科普宣传,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六、校园文化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校园文化精神。

1.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舞蹈队、球类队,定期举办文艺表演、召开校园音乐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办好学校图书馆,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图书室,尽量设置阅读课。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等媒体作用,同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作用,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83-02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开发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及方法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载体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1]选择并运用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高等院校通过互联网络这一信息系统,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物质形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认识不足

通过构建网络载体来支持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部分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和建设不重视,认为网络的运用主要在于教学和科研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载体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甚至有些高校只把网络载体的建设作为形象工程,而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困难重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人才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3]而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的网络技术人员较少。由于这两部分人难于融合而成为“复合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上的陈旧,或者缺少理论的高度和说服力。如果没有一支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仅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主动占领网上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很难实现。

(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自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由于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致使一些不良信息也乘虚而入,干扰、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导致整个校园网络处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状态。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网络信息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交换和疏于及时监控和管理,不能及时对网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甄别、管理;二是在网络控制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者对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不高;三是网络管理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很多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避开监控,一些不良信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落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相关的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出现,但还存在片面和局限。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是正面的宣传教育,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和疏导;其次,没有更好地开展网络自我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对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等缺乏相应的矫正和监管,网络舆情引导方式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不高,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较少,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信息面孔呆板,几乎是文字内容的粘贴和重叠。另外,一些校园网的栏目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一些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没有及时上传。二是对课堂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有效整合,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较为单一,资源共享平台、在线学习、网络展播等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对网络载体也必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4]一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网络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学校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从多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二是加大技术、人员、资金的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提供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融合,客观上要求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运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较好地掌握了网络技术知识的、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并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以及网络监管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其在网上发现思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

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立体模式,通过制度、技术、法律和道德来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首先,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管理权责制度,使网络信息管理者(把关人)各司其职,网络“把关人”要对网络信息从源头上做好防范,把有害的信息过滤掉,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研发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理,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依靠科学技术来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再次,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做到网络信息服务有法可依,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上网行为。最后,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调控,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四)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要想在网络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网络阵地上的主动权,就必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最后,要加强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的矫正与监管,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同时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努力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

(五)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动权,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师生的兴奋点,抓住他们的兴趣去点击、去关注。”[6]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显性教育资源开发和隐性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其间,提供丰富的实时在线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网络展播、在线交流平台,并将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力驳斥错误思想观点。此外,必须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加强对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固有的虚拟性,不能代替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注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有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1~52.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6

论文摘要 孔子仁爱思想是世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至今饱含巨大伦理价值优势,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调整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塑造道德行为有巨大意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论文关键词 仁爱思想 高校 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面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立志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少数大学思想道德观念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脱离了常轨,发生了错位。通过对孔子仁爱思想研究,促进“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身体力行,做到高素质人才知行合一。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爱亲,孔子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出仁爱思想

人一出生就处在家庭父母兄弟关系中,父母对子女宽厚的慈爱,子女对父母浓浓的敬爱,兄弟、姐妹、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在亲人间互相关爱中,萌生亲情爱。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离开了家庭血缘的亲情之爱,仁者爱人就成为无根之谈;爱众,仁爱始于爱亲,爱亲就要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打破血缘关系将孝悌推及社会就是泛爱众,爱广大民众。对此,孔子基本的方法就是忠恕:忠,主要是真心诚意待人,一视同仁。恕就是宽恕待人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体现着换位思考的道理,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在孔子看来,除了做到忠恕,还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博施于民而济众,才是仁爱;爱万物。在孔子看来,应将爱人推及关爱一切生命,鸟兽昆虫也是值得关爱的。对于人,珍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对万物,也要仁厚宽待。孔子看到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界的各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的,两者间有着和谐共处、不可分割的生命联系。

(二)孔子仁爱思想的人本精神

孔子仁爱思想始终以人为本位和核心,不仅注重人的感性认识,也同样注重感性的社会实践,即仁者的仁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方显现出来。孔子仁爱思想站立在实践的高度,以仁爱为立足点来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既“仁者爱人”并确立了仁爱的道德地位。孔子仁爱思想经过后世儒家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三)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源流

1.孔子仁爱思想为大学生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积极上进,敢于开拓创新,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环境,若加以正确引导,定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强大正能量,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一代。目前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缺陷,如缺乏集体意识、拜金享乐盛行、道德观念淡漠等现象。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孔子的仁爱思想内容丰富且和实际情况相联系,为大学生塑造仁爱行为提供思想源头,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增强感恩、责任意识,启迪他们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与人生。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仁者爱人”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将仁者爱人作为他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

2.孔子仁爱思想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

仁爱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最高的道德行为规范,家庭内部人员间的慈爱孝梯的自然情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直接源泉,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姐妹,他也不会爱社会,也不会爱祖国和人民。仁爱思想是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源泉。高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必须将思想道德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通过实践使大学生进一步内化仁爱为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信念,深化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内化的道德意识转变为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孔子仁爱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大学生调整道德认知、培养高尚的道德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奠定传统理论基石。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未来社会的风貌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自身发展,价值观念趋向务实;向往健全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等,但也有缺失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一)集体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体生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利己主义的标准,一切为自己着想,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团结、合作、互助等精神。

(二)价值观多元化、诚信观念淡薄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由此滋生一些负面因素,如损人利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正在形成的价值观难免会表现为多元性和易变性。部分大学生还有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少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但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缺乏社会责任感,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割裂开来。如大学生都知道尊老爱幼,但有些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会希望别人让座,自己却不行动,甚至有的人还为此发生争执。

(四)面对挫折,情感脆弱,甚至漠视生命

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一些大学生面对挫折心理压力大,状态调整不过来,常感到烦闷,压抑,焦虑,情绪低落的状态。个别人甚至对生命出现冷漠。如自我轻生,虐猫事件,和室友相处遇不愉快,发生报复事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常常家中所人员的核心,一家人围绕着这个核心转,这种过分溺爱使得不少学生已习惯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时间久了孤僻,自高自大等不好的习惯。而且一些家长观念存在不合理的一面,认为再苦不能苦孩,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少累都没关系,只要孩子生活的舒服、快乐就好。无疑,部分家长的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滋生孩子的享乐主义思想,不利于孩子养成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部分高校道德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层面,没有与实践层面作良好的接洽融合,也无法适应社会新变化,在对大学生实践行为引导方面失去了意义。学校道德教育也有错位与失误。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讲解、知识灌输为主,这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

(三)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在多元化。社会大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团结竞争等意识,但社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如社会责任感减弱、服务意识下降,不顾其他为个人的前途捞资本。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部分大学生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忽略了对高尚精神的追求。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代大学生缺少磨难的成长,过于在乎成绩,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不注重个人品性人格的修养,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还有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的原因之一。

四、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启示

以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仁爱品质,只有在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仁爱品质,使孔子仁爱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一)构建家庭教育的仁爱环境

孔子仁爱思想是我国传统道德的瑰宝,养成仁爱思想的起点应当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都是在父母直接影响下长大的,家长的言行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希望子女成长成人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有赖于家庭仁爱思想教育的传承。家长一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出榜样;二是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引导他们爱亲爱众;三是要去除对子女过分溺爱,培养子女自立,自强,自主精神;四是要通过仁爱思想教育,让子女学会共处,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家庭的仁爱教育在子女的仁爱品格养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大学生仁心爱心养成相当关键。

(二)高校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培育大学生仁爱思想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传承仁爱精神,就要高校多途径让教育教学环境渗透着仁爱思想。一是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注重提升自身的仁爱素养,切实关心学生,真正走入他们心中,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践行仁爱的楷模。二是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如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人性化,积极努力为师生建立美好的和谐氛围;开展仁爱教育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仁爱践行活动。三是优化校园网站,加大相关仁爱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将校园网打造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四是将仁爱思想贯彻到大学生思政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对大学生多形式多渠道灌输仁爱思想,要打破以往思政教育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有效进行仁爱思想道德思想的教育。

(三)营造仁爱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