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1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通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级文明城市等活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全县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治污水平低等历史原因,加之工业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剧增、城市建设面广量大、扬尘控制不到位、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等新的因素,大气污染仍然较重,环境空气质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调赶超的重要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努力建造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排放、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布局,加大重点污染物治理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打造优美、洁净、舒适、文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基本解决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工业污染排放显著下降,城市扬尘污染明显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削减10%以上,并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控制范围。到年,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

三、主要任务

(一)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

1、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禁止在县城城区及近郊建设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除集中供热工程以外的燃煤、重油锅炉、窑炉及导热油炉。

2、加快实施电厂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工程。加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改造步伐,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完成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开展烟气脱硝治理工作,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完成烟气脱硝并投入运行。工业锅炉推广应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严格执行《市燃煤电厂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3、加强钢铁、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年底前焦化企业完成焦炉煤气改造,并同步建设废气除尘、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市焦化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4、严格控制水泥行业粉尘排放。完善水泥企业除尘设施,通过燃烧器改造等技术,降低水泥回转窑氮氧化物排放。到年,全县所有水泥回转窑实现氮氧化物减排。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

5、强化建陶行业废气污染治理。县城城区禁止新建陶瓷生产企业。年底现有陶瓷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燃料改造,并安装高效除尘设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依法实施关闭。严格执行《市建陶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6、控制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稳定排放达标。年底前,城区内4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和锅炉容量在20吨/小时以上的企业要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市、县环保部门联网,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名录,并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年底前取缔206国道段可视范围内所有采石场、石子厂和石灰厂。年底前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水泥、陶瓷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

(二)机动车污染防治

1、全面开展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提高机动车上线检测率。严格车辆注册、年检把关,达不到我省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年检手续。

2、对黄标车和无标车实施限时、限行管理;开展路检,对车辆进行监督性抽测,查处超标车辆。

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黄标车等高污染车辆的淘汰力度,分期分批淘汰不达标车辆。

(三)扬尘污染防治

1、做好建筑、拆迁、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

所有建筑施工场地必须按扬尘控制要求达到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六个100%。高空作业施工渣土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抛撒,风力四级以上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所有拆迁施工工地必须采取围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拆迁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渣土废料实施密闭运输。

2、加大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对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全部实施清扫保洁,确保每天清扫1一2次,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要进行洒水降尘,主干道和扬尘突出的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对城区地面、破损道路进行固化、硬化、美化和绿化。

3、开展煤场扬尘综合整治。逐步取缔禁燃区内经营性煤场。所有煤场全部达到扬尘控制标准要求。

4、实施密闭运输。从事散装物料和渣土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申请办理运输车辆准运证件,实施密闭运输,杜绝抛撒遗漏现象。

5、抓好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作。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程产生的渣土要做到日产日清,并采取密闭措施运输。

(四)秸秆禁烧及其他废弃物污染防治。对辖区内所有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产出地、收储地实行全覆盖检查,并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严厉查处不法焚烧行为。在县城城区及人口聚居区,将秸秆、树木枝叶、枯草、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纳入禁烧范围。

(五)科技支撑研究。建立覆盖全县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开展PM2.5、臭氧等污染物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健全高污染和大气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项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职责分工

(一)乡镇(街道、开发区)政府全面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任务。

(二)县环保局。负责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三)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实施建筑、市政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四)县城管局。负责制定实施城区道路保洁方案;制定实施渣土车、砂石车密闭改造方案;制定城市绿化方案,逐年提高城市绿化率;制定绿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并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五)县发改局。负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制定重点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

(六)县经信局。负责制定实施陶瓷、钢铁、焦化、建材等高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方案;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生产线。

(七)县房产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制定实施房屋拆迁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八)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确定机动车排气超标车辆定点维修单位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具备资格的企业名单;负责营运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配合环保部门落实机动车排气环保检验制度。

(九)县公路局。负责国道、省道及其它管辖范围内破损道路的修复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十)县公安局。负责机动车注册登记环保检验前置把关工作,对没有取得环保检验合格证的机动车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配合环保局开展机动车路检工作。

(十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矿山开采及选矿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取缔尚岩、新兴、鲁城等西部矿区的非法小碾子厂、小选厂。

(十二)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夏季、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

(十三)县节能办。负责制定实施县城城区内煤场扬尘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逐步取缔城区内经营性煤炭市场。

(十四)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数据,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

(十五)县人民银行。负责建立绿色信贷制度,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录入征信系统。

(十六)县金融办。负责引导、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做好绿色信贷工作。

(十七)县财政局。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支持。

(十八)县监察局。负责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效能督查,对工作进展不利的进行约谈、督办和责任追究。

(十九)县供电公司。负责对淘汰关停的企业停止供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通报检查情况,督导工作开展,部署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展大气治理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辖区治理责任。各有关部门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督导主体,也要根据工作职责,分解督导任务,制定督导方案,落实督导责任,重点工程现场都要明确“包项目领导和监督人员”两个责任人,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大气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全过程跟踪督导整治效果。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日常督导机制。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奖罚办法,对按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按照市政府《“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治理或整改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罚。

(四)落实环境经济政策。达不到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将实行区域限批,限制新上涉气项目。各金融机构要将企业违法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等资金到位。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2

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全文为巩固和提升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国务院《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xx〕37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巩固拓展生态优势,围绕确保体制改革有突破,确保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确保环境短板有提升,确保民生环境问题有改善要求,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力争到20xx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巩固和提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xx年下降5%以上,其中: 厦门、 莆田、 南平市下降2%以上; 福州、 泉州、 宁德市下降4%以上; 漳州、 三明市下降6%以上; 龙岩市下降15%以上。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推动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城市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建设。到20xx年,除必要保留外,各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淘汰分散型工业燃煤炉窑。在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或实施清洁燃料替代工程,逐步淘汰分散燃煤炉窑。到20xx年,基本淘汰燃煤炉窑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内燃煤炉窑,确实无法淘汰的,必须按规范建设投运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新建建筑陶瓷业项目原则上使用天然气。晋江、南安建筑陶瓷业应巩固煤改气成果;闽清建筑陶瓷业及浦城、福鼎、霞浦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基本完成、20xx年全面完成;尤溪、大田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长乐、晋江、石狮印染、皮革集控区及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

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设施运行管理。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的,应加快实施炉外脱硫技改;公用燃煤电厂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95%以上,其他采用湿法脱硫的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85%以上;钢铁烧结机、球团竖炉应全部建成投运脱硫设施或实施提效技改,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玻璃生产线、有色冶炼窑炉应进一步规范脱硫设施运行,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

持续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已投运脱硝设施的燃煤电厂应进一步提高脱硝效率和投运率,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尚未全部建成脱硝设施的,要按规定时限建成投运。循环流化床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必须确保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无法稳定达标的,必须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或建设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131120xx),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其中4000吨/日规模及以上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60%以上;4000吨/日规模以下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50%以上。福耀、明达、旗滨、台玻等玻璃企业生产线应规范运行管理,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确保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xx)要求。

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燃煤发电机组严格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xx),配套高效除尘设施;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水泥企业破碎机、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其他通风设备、现役烧结(球团)设备机头、燃煤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均应安装高效除尘设备,确保颗粒物达标排放。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按照国家部署,在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并不断扩大控制区范围,严厉打击垃圾露天焚烧行为。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并采取防止扬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应进行地面硬化。

控制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各地渣土运输车辆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降低道路积尘负荷。

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煤堆、料堆监督管理,所有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等防风抑尘设施,电厂、港口的大型煤堆、料堆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网。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布局,加大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力度,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严格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督促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置管理,严禁城市及周边地区废弃物露天焚烧。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逐步取消炼山造林。

3.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综合采用政策、经济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提升燃油品质。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20xx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的车用油品的行为。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对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公告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并加强路面巡查。20xx年全面淘汰20xx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xx年,基本淘汰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联合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环保不达标车辆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并逐步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到20xx年底,各设区城市至少20%的主城区不得通行非绿标车。严格机动车转入限制,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或在用车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轻型车、重型柴油车及使用年限距强制报废年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不得转入省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转移登记手续。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要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环保部门应不断提高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节能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20xx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出租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公安、财政等部门应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购买、使用。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

严格执行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禁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在我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制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xx年底,全面完成xx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淘汰炼钢3.5万吨、水泥820万吨(含熟料及磨机)、炼铁40万吨、铁合金5.578万吨、造纸84万吨、制革236.5万标张及印染32956万米、3.015万吨,争取20xx年底前超额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办理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xx年、20xx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3.压缩过剩产能。环保、经济和信息化、安监部门要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

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4.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科技部门应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支持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研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联合攻关。

2.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经济和信息化、环保部门应按各自职责积极推进钢铁、化工、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清洁生产,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xx年,力争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xx年下降30%以上。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钢铁、水泥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德化陶瓷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推进2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改造升级,实施产业链链接延伸、物料闭路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逐步将一批有条件的省级园区打造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推进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华闽再生资源产业园、厦门绿洲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4.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到20xx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达20x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培育1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xx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2.2%。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应向国家申请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供应与利用,加快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和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福建段建设,到20xx年,全省天然气用量达450600万吨。各地要积极推进新增天然气加气站工作。

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稳步推进福清、宁德核电建设,到20xx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继续推进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管理,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天然气、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3.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研究落实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措施,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到20xx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有条件地区可应用先进的水煤浆替代燃煤技术。

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逐步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

4.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到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xx年下降16%。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20xx年起,全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及福州、厦门、泉州等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和装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三明、南平、宁德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重点改造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屋顶、外窗。

(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调整产业布局。各地应认真执行《福建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闽政〔20xx〕56号),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大气环流特征、资源禀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城市产业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

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2.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

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全省新建钢铁、火电、水泥、有色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重点控制区新建化工、石化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现有企业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按时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3.优化空间布局。各地应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乡规划,强化城镇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乡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

石化、冶金等产业应选择大气扩散条件好、远离城镇发展区、生态环境敏感度不高、排水条件较理想的沿海地区布局。内陆山区的钢铁、建材等行业以调整结构、技术升级为主,逐步引导产业向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发展。

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到20xx年基本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1.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财政、税务、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应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

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2.完善价格税收政策。物价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逐步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成品油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政策;研究制定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收费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对明确重点治理的污染物,适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研究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标准。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在重点用能行业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能效、质量、效益、环保、综合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对标,根据综合对标考评优情况实行奖优罚劣的综合对标差别电价。

环保部门要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两高行业产品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配合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3.拓宽投融资渠道。各地要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行业企业通过上市或进入银行间市场发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排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发展。

各地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要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重点治理项目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

(二)健全管理制度,严格依法监督

1.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机动车污染防治、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质监、环保、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及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油品标准、供热计量标准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实施省政府批转的《福建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闽政〔20xx〕41号),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市继续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做好监测和信息工作,其他设区市20xx年起开始公布监测数据。

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环保部门应全面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按期完成年度新增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任务,并实现各级监控中心联网。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严厉查处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超总量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每月公布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各设区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要主动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三)建立协作机制,统筹环境治理

1.分解目标任务。省人民政府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将可吸入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每年初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对各设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xx年进行中期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治理任务;20xx年进行终期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加强责任追究。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约谈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环保部门要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

(四)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各地要加快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制度,加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并健全预警信息机制。省级、福州市、厦门市20xx年底前要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在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的基础上,参照《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函〔20xx〕504号),于20xx年3月前完成本级应急预案编制,重点强调组织协调和联防联动内容,并与辖区内各城市应急预案统筹衔接。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包括工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扬尘控制、气象干预、停办大型户外活动及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和停课等方案。企事业单位要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相关内容纳入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收集、研判相关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增加和强化相关措施;组织对专项实施方案中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预警信息频次,方便公众了解污染现状和采取应急措施。设区市环保部门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辖区重污染天气出现原因、污染程度、污染方位、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书面报送省环境保护厅。

(五)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1.明确政府统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要根据我省总体部署及控制目标,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确定工作重点任务和年度控制指标,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力量、统一行动,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合力。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相关工作。

3.强化企业施治。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力争零排放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4.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加强大气环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落实本实施细则的要求,确保如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大气污染的危害(一)、急性中毒

空气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三)、致癌作用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3

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沈斌自20世纪90年代创办成都科环节能环保综合厂,并后经重整组合为四川能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来,一直以自主创新为发展理念,带领公司科研人员潜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国际专利2项,始终引领国内外一流的高效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

如今,四川能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一家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移交及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专业节能及环保成套装备销售、联营的龙头企业。在综合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节能、大气污染治理、脱硫、脱硝、除尘、治霾等方面,不仅有多项专利发明,制造了多项专用设备,还对多种燃烧设备进行了改造,对多类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其设备或经其改造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各项节能环保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能节环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洁净煤绿色低氮燃烧的发展战略,高效抵制NOx生成,并在源头富养催化整个游离碳脱氢、断链反应,将黑烟催化转为热能并高效利用,从而整体呈现无黑烟状态,达到节能35%~48%的良好成果。与此同时减排二氧化碳(CO2)35%~48%;减排NOx 93%~96%,还原NOx为N2回归大自然。特别是减排N2O(俗称笑气)温室气体,是CO2的200倍。以高效节能来减排CO2并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销售,每吨CO2为80元,以一吨煤产生2吨CO2计算,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能节环保公司在环保设备研发及制造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成熟技术,企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

另外,能节环保公司已经掌握了各种大型治理项目的方法和实践经验,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全方面环保交钥匙工程服务,实施工程总承包。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全套环保低碳一条龙服务。除此之外,公司还致力于污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等项目及产品的研发、制造、安装、调试、技术改造和工程施工等。公司主营组合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效率达国家一级,甚至优于一级标准,能够实现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公司还从事大气污染治理,消烟源头治本,脱硫既可源头固硫又可尾气硫资源回收利用,脱硝既可源头低氮燃烧净化又可末端催化氧化还原净化达标,脱硫、脱硝、除尘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在清洁空气方面,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恶英、苯并(a)芘、臭氧及微细颗粒物PM10、PM2.5的捕集治理独树一帜,为全国治霾已做好准备,欲走向国际的前沿。同时,在洁净煤绿色低氮燃烧方面位属全国无污染企业,且将NO2转化为N2,高效节能达48%,减排CO2 48%。通过这些创新技术,能节环保公司为各领域的环境污染提供全方位的治理服务,为真正还国人一片碧水蓝天而努力。

追逐先进,引领科技潮流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别人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的速度更快、谁的速度能持续更久。在多年的发展中,能节环保公司一路攻坚克难,将公司的各项发明专利进行生产力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国内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能节环保公司的众多发明专利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为各行业的节能环保做贡献,主要包括“一种高效净化厨房油烟和VOCs、PM2.5的特效装备”“高效节能聚能蓄热美保炉”“一种综合脱硫脱硝装置”“一种环保节能回转干燥筒炉系统装备”“一种简易环保炉”和“移动式组合催化废水循环利用水资源装置”“清洁空气的高效系统净化装备”“综合聚能节能催化治大气污染系统装备”“节能环保耐热燃烧装置”“煤清洁燃烧技术高效节能减排系统”“循环蓄热节能炉”等等。沈斌始终相信,掌握核心技术是领航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这些发明专利中,“一种高效净化厨房油烟和VOCs、PM2.5的特效装备”可以彻底实现净化厨房油烟无害低空排放。“循h蓄热节能炉”在洁净煤燃烧新技术方面,更是早在1996年就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和国家环保总局最佳实用技术,并向全国发文推广,获得国家及省市的多项奖励。

发明专利“综合聚能节能催化治大气污染系统装备”,归属于节能减排污染物治理类设备,主要包括燃气燃油催化装置和燃煤催化装置,可广泛用于大气或尾气的治理。其关键技术是在烟道上安装气相综合催化氧化还原器,并通过引风机连接汇风室,再与百叶催化反应器连接,然后连接屏幕光电半导体催化反应器。其工作原理是,燃料充分燃烧使燃料的利用最大化,就能大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燃烧产生的能充分收集、转化、利用,并对充分燃烧后已经大量减少的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收集,使之不排放到大气之中,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燃烧得越充分,有害物质排放得越少,就说明装备越先进。该装备不仅解决了老式锅炉以及窑炉、热风炉、焚烧炉等燃烧不完全、热效低、浪费能源、污染大等问题,解决了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下并且污染严重的问题,还减少了锅炉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清洁空气的高效系统净化装备”,可以将含有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臭氧及气溶胶、PM2.5、沙尘等污染的空气,通过风力或吸气泵一并吸入净化装备,在装备内与特殊的吸收剂多次接触,由吸收剂反复捕集吸收,再经多级脱水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洁净气体经排气通道排放。其吸收多种有害物的混合液沉淀后,由排污阀排除,并立即匹配专用固化剂经约5分钟的固化,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该装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安装在烟道或十字路口、建筑物顶上等,也可安装在城市公交车、轮船、火车上,以及太阳能或电动遥感直升机下端,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导航,专用于收捕高速公路、机场上空及周围的污染大气等。另外,沈斌等人还根据这一专利制造了相应的系列设备,经过使用,达到了很好的环保效果。

实用新型专利“节能环保耐热燃烧装置”,是一种涉及窑炉、锅炉、煤气发生炉或焚烧炉的燃烧装置,能够治理诸炉燃烧污染环境和能源浪费。它包括燃烧室和阶梯形的炉箅,关键技术是燃烧室分为反应室和还原室。该装置耐高温、节约能源,可有效在源头治本,控制环境污染。

发明专利“煤清洁燃烧技术高效节能减排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炉膛,炉膛内设有从进料口至出渣口呈阶梯型的往复炉排,燃料铺设于炉排上并覆盖住出渣口,使炉膛内被一次区分为贫氧区域、富氧区域及厌氧区域;富氧区域内的炉排上设有进气孔,将煤分级供养,燃料分段供量科学匹配燃烧,实现低温低氮燃烧以及聚集富氧催化燃烧方式,整体呈现无黑烟状态,有效抵制NOX的生成。

为了节能环保,为了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沈斌付出了很多心血。凭着顽强的毅力,他实现了成为“卓有成效的节能环保卫士”的心愿,也为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找到了妥帖的平台。

不惧未来,向着事业高峰攀登

公司在将创新科技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公司负责的“什邡市天丰磷化工有限公司干燥磷酸氢钙窑炉改造项目”,经四川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检测计算,改造投资34.05万元,改造前每吨产品耗标准煤147.84千克,改造后为78.27千克,比改造前减少了69.6千克,下降47.08%,按其当年磷酸氢钙产量22287.47吨计算,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551吨,如仅按每吨300元计算,就可节省成本46.53万元。与此同时,什邡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也肯定了这次改造成果,称改造后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烟气的排放浓度符合《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之规定”。

2015年11月28日,沈斌受邀参加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河北省金融学会、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共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的“绿色金融与治霾产业峰会”。来自各领域的绿色金融投资机构与雾霾治理技术企业及行业专家学者约300人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为绿色金融促进雾霾治理贡献智慧。与会专家和领导在会上就河北省的产业升级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等主题发表了讲话。

会上,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综合分析了治霾技术市场与绿色产业投资。他表示,治霾产业是围绕应对雾霾治理而衍生的各种行业的形象组合,贯穿了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农业等各新兴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集中体现。即将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相关领域和相关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路健K强调,现在绿色产业的各项技术正逐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在商业模式与市场化特性上已日趋成熟,这些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的重点,但要真正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在三大焦点上作出突破:一是避免绿色技术的市场应用和投资进入中等技术陷阱,二是优化绿色技术与所处产业链的市场机制,三是促进建立绿色供应链与区域集群体系,以提高绿色产业的竞争力和降低投资风险。这番话昭示着节能环保行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这次会议既让沈斌加深了对环保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水运工程环境影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62-01

一.引言

水运车船是水运行业运送材料的主要工具,运送的材料物资进入水流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而且在运输的途中船只的尾气以及船上各种生活污水、垃圾等都会给水运航线的流域带来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水运航道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治理,长期污染不但会造成航道污染,而且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状况差会极大的破环依靠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而造成对河流流域居民的健康问题,严重的还会成为社会问题。

二.水污染以及防治措施

1.水运行业在水域中进行,其污染也集中在河流、湖泊等区域,经过分析水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污染:(1)运输船舶产生的固、液垃圾。船舶排放的废渣、废液,船舶上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等;(2)水运码头污染。水运码头是集中装卸货物的场所,许多货物如原油等一旦操作失误,泄漏或者是有危害物质进入河流中,也会造成水流污染;(3)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污染。运输过程中船舶在夜航时可能与其他船舶相撞,或者撞上河流中的礁石等,不但对船体造成损伤,船舶中的燃油、燃煤、机油也会泄漏进入河道,产生污染;(4)为了保证河道畅通,会定期进行疏浚工程,清除河底淤泥,一些腐质物和有毒物质被释放二造成水流二次污染。

2.含油污水的处理措施

由于水和油密度的不同,二者极性不同,油污染水域极易发现,油污染也历来受到重视。但随着科技发展,根据用途的不同研制出不同的油,想要综合治理首先要进行油污染分类,根据油的化学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理办法。传统的治理办法由过滤法和分离法,但这两种办法成本较高,现在流行的处理油污染方法是生物法,具体操作是确定流域主要油污染种类后,使用对此种油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来分解油污,变成对水流无害的水性物质,但这种办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方面不存在面面俱到的技术,只有综合几种治理方法,才能进行更好的治理。

3.含矿污水处理措施

由含矿物质污水引起的水污染目前也备受关注。水运过程中本身不会产生含矿物质污水,其来源主要集中在水运码头,水运码头堆放的货物中常有大宗矿物原材料,没有加防护措施。装卸设备上也会有不少矿物原料残留,如果不能妥善清理,一旦雨水冲洗,矿物质随着流水进入河道,将会改变水域PH值,严重的会形成有毒物质。经研究发现矿物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巨大。因此,在码头要建立专门堆放矿物原料的仓库,做好防雨措施,除此外,还要及时对雨后的污水进行收集并处理。

4.集装箱洗箱污水处理措施

目前货物运输都采用集装箱装载,在货物运输完毕后清洗集装箱成为固定工作。但洗箱污水也往往还有毒害物质,不能直接向河道排放,处理的办法有:(1)对于装载有毒害物质的集装箱,一般采取先清扫后清洗的办法,将固体垃圾填埋或者集中处理,减小污水中的毒害物质浓度;(2)对于洗箱污水采用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或者加入反应物质中和之后再排放;(3)对于需要过滤的污水,要使用耐腐蚀材料作为滤网材料。

三.大气污染以及防治措施

水运行业除了对水体会产生污染以外,对大气的污染也不可忽视。污染源主要是各种动力设备使用的燃油和燃煤。污染主要产生于两方面,首先是港口码头装卸货物的大型起重设备,由于其发动机的老化问题,导致燃料燃烧不完全,在作业时冒出浓烟,特别是在减速或空档运转时浓烟更多;另一方面来源于运输船舶,在运输过程中排放的浓烟。对于水运工程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内外的共识是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和扩散。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

(1)湿法除尘。利用粉尘颗粒表面吸水特性,在作业过程中喷洒水雾,利用增加粉尘重量的办法防止扬尘,此法与城市喷洒路面抑制尘土,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一样,具有造作简单,成本低廉,抑尘效果好的优点。

(2)重点部位防尘处理。此法是将产生粉尘的重点部门尽可能封闭或者安装集尘装置,达到减少粉尘排放的目的。

四.水运工程噪声污染及其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噪声也被列入污染,成为社会公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损害听觉、影响休息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引起身体不适甚至诱发疾病,于此同时,高频噪声由于其能力高会损坏建筑物或者电子仪器。而水运工程大型起重设备作业中产生巨大噪声,如果不加以管控必定会形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其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声源控制

运输船舶动力设备和装卸货物用起重机械是噪音的主要来源。有针对性从源头控制噪声,首先是改进各种机械动力设备的传动结构,提高其结构部件的加工精度,从而使其在传动过程中做到严丝合缝,有利于减小噪声;其次是引入吸声、隔音、减震等技术,主要是安装消声器以控制噪音传播。

2.传声途径的控制

声音由振动引起,本质是一种振动波,其携带的能力随着传递距离增大而衰减。根据声音传播的原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港口人员的办公区域,避开噪声污染,或者在装卸货物的码头与人口稠密地区间种植绿化隔离带,通过植物的阻声作用来降低噪声的传播距离,最终达到减小噪声危害目的。

3.接收者的防护

在码头参与货物装卸作业和负责指挥调度的人员,由于离噪声源近,收到噪声危害最严重,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应该格外重视。在职业安全守则中有明确规定,工作环境噪声超过Ⅸ(大于9cklB)时,工作人员要带安全帽、防爆耳塞,减小噪声危害。

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其控制措施

水运工程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能耗低,运输量大的优点,但对于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不但是在装卸货物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为了保持航道畅通而进行的疏浚工程、吹填作业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比如疏浚作业时,清除河底淤泥会激活淤泥中的毒害物质,改变水质,打破水域中各种浮游生物、微生物的平衡,影响到水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吹填作业改变原有的低质与河岸线,会直接改变原有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在水运工程中一些杂物不可避免的投入水中,破坏原有水底植被的生长环境。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新的追求。水运工程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不但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还影响空气质量。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水运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是水运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董析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J],中国水利,2013(06).

[2] 田庆林,李双来,洋山港航道工程水炸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J],水道港口,2012(02).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5

一、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

近年来,自治区环保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为主旨,在污染减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点流域区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是国务院考核自治区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为推动工作落实,自治区先后出台了24个行政规章,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新建项目大幅增加、环保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分解落实责任,完善政策体系,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考核问责,圆满完成了国家考核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十一五”流域考核验收。

环境保护服务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遵循“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的原则,在强化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主动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自治区政府批转了环保厅提出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十要点”,有效解决了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交叉污染严重、治污设施不规范等问题。在国家强化宏观调控、上收审批权限、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的情况下,关系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都得到了及时审批。同时,为有效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对149个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评文件做出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积极落实“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和交易基准价格进行了调整。对交易金额较大的项目由一次征收5年改为按年征收,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保证了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制定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加大了项目公示、公告、受理、审批及环保验收等信息公开力度,重点项目实行公开听证,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积极履行服务民生的职责,着力解决水、空气、土壤等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实施电厂脱硫设施改造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减少原煤散烧、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全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切实把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规划项目实施,严格涉重项目准入,全面强化环境监测执法,集中开展涉重行业专项整治。严格流域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完成了155个旗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整和划定工作。通过开展污染物分布密集、水质污染物严重河段集中整治工作,全区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持续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固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一些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了环境安全。

环境执法监管的职能作用日益强化。不断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惩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环境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全面加强。围绕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治理、矿山尾矿库和重点行业企业及化学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环境违法案件得到依法处理。为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强了国控重点污染源和工程减排项目的环境监管,对偷排超排、无故擅自停运排污设施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矿山开发企业环评审批、“三同时”落实情况专项行动,对未办理环评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提请当地政府关闭。高度重视环境工作,全区所有盟市及97个旗县区均开通了“12369”举报电话,累计办理群众环境投诉举报案件约1. 5万件,办结率保持在95%以上,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二、我区环境保护困难与挑战并存

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在改善环境质量、助推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我区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既要实现发展目标,又要完成减排指标;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任务与压力交替,困难与挑战并存。“十二五”减排指标由两项增加到四项,化学需氧量减排由工业源、生活源扩大到农业源,氮氧化物减排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治理,全区减排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完成今后乃至“十二五”的减排任务形成了巨大压力;按照国家《“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从2012年开始,国家将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纳入考核指标,对我区完成减排指标提出了严峻挑战,涉重行业发展与重金属减排矛盾非常突出。同时,按照国家关于我区作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未来几年内,全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带来的新增排放量将远远高于2007年排放量基数;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方面,随着公众的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环境矛盾将日益凸显。农村牧区环境污染及机动车尾气、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问题逐步显现,重点行业环境安全隐患将更加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完成目标与使命,切实走出具有我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新道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客观规律和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群众的环境诉求,切实解决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始终把握好发展的度,扭住可持续的本,坚决管住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切实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新道路。

建立减排长效机制,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国家确定我区“十二五”的减排指标是: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6.7%,其中工业源和生活源下降7. 5%;氨氮下降9.7%,其中工业源和生活源下降9. 5%;二氧化硫下降3. 8%;氮氧化物下降5. 8%。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及年度减排任务,必须在完善减排体制机制上求突破。通过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减排责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优化减排的制度设计,建立污染减排的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共同推进的减排工作格局;必须在落实减排工作措施上使真劲。要继续加强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有序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电价和污水处理收费等减排激励政策,确保结构减排真正落实、工程减排推进到位、管理减排全面加强、科技减排示范先行;必须在治理减排重点领域上下工夫。把工业园区、规模企业、上市公司作为减排重点,在抓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老指标减排的同时,下更大力气、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推动氨氮、氮氧化物两项新指标减排。在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方面,要全面推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强化水泥、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通过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推动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首先要继续推进规划环评,积极服务宏观决策。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环评,加快开展“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环评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煤电基地和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建材、风电等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环评。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将规划环评作为项目环评准入的依据。其次要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委托下放审批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差别化环评管理政策,重点支持“沿黄沿线”规划、“双百亿”工程项目建设。同时,切实加强规划环评的审查和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一资”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入园区,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把好环保关。要强化“三同时”管理,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问题,集中力量抓好项目“三同时”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理各项管理制度,推动环境监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把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关,逐步建立环评审批、现场监察、竣工验收和行政处罚的协同配合机制,实现环境影响评价部门高效联动。

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大力改善环境质量。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境内松花江、黄河中上游、海河、辽河4个重点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推进规划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落实治污目标责任制,确保跨省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突出扬尘污染防治、工业废气及异味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三个重点,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特别是要强化对制药、味精等发酵行业的污染防治,严格环境监管,切实解决废水、废气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认真做好城市空气中PM2.5(颗粒物)和臭氧等指标的监测工作,推进治污项目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重点城市要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有计划地搬迁城区内的重污染企业。

严把重金属污染防治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全区涉重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重点防控区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严格涉重项目准入,控制新增涉重污染源。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总量和容量空间。要加大涉重行业整治力度,全面排金属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合理调整涉重企业布局,积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防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监管、监测、应急处理和风险评估,着力构建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开展涉重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对涉重企业实行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到2015年,全区规划项目完工率100%,重金属排放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考核目标任务。

加强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开展农业源减排和土壤加密调查为着力点,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废弃工业场地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通过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途径,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努力改善农村牧区环境质量。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的方针,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携手共建美丽和谐家园。

相关链接: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范文6

刚才,红都同志作了工作报告,伟宪同志*了工作要求,我完全同意。下面,我*三点意见。

一、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为总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宏伟事业,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期间,我市围绕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环境保护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去年全市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工作后,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破解难题,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今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现代化大都市为总目标,强化对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开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1575亿元,比*年增长912%。“*”期间,我市经济发展要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的目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摒弃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期间,我们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通过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性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90万,城市化率超过8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期末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一大变”。届时,*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将逐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将更加科学,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实现上述目标,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管理体系,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真正将*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活力之都和魅力之都。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人与自然保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分影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进而引发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是对不计代价、竭泽而渔发展模式的否定,符合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符合当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引领我们沿着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以往由于人们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大自然惩罚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弘扬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将*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标准完成创模和环境保护任务

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起来要有一个过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环境保护与创模相结合,抓紧解决城市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创模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28项创模考核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创模工作调研和规划评审。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还很重,丝毫不能松懈。重点是要继续抓好水和大气污染两个问题,防止出现反复。要以确保饮水安全和珠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河涌整治,全面完成珠江综合整治阶段任务,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要继续开展大气污染企业废气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饮食业污染治理和扬尘污染治理,促进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各项创模工作成果,从整体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好创模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今年创模成功。

二是坚持发展与保护相结合,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污染排放是破坏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污染排放控制不好,环境保护就是一句空话。要按照保护环境,保护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创*发展新优势。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做到持证排污。要综合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前做好重点发展行业、重点发展区域的发展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加大火电、冶金、有色、化工、建材、造纸、酿造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的环境标准,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三是坚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常年绿树成荫,珠水环绕。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悉心保护。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重视自然修复,优先保护天然植被。要规范涉水行为,保证生态用水,维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要统一规划,综合管理,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要抓好生态示范区(县级市)建设,加快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规划。要加强城区绿化建设,积极推进“拆违复绿”、“拆违建绿”工作。城区内要见缝插绿,在回收的闲置地块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城市绿化。重点抓好城市广场、街旁游园、出入口、道路以及河道绿化工程。加大采石场整治复绿力度。启动新一轮珠江两岸景观工程和环境整治。

四是坚持改善城市与农村环境相结合,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不是孤立的系统,它与周边的农村甚至更广阔的腹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环境联系。农村环境保护搞不好,最终会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因此,要坚持改善城市环境与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扩大环境保护的空间领域,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创建环境优美镇、文明生态村,着力解决村镇污水、垃圾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五是坚持源头防治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发挥可持续消费方式在环境保护中的引导作用。*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环境保护作为对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的条件,使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主要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影响我们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我们只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不管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但会使生产成本增高,还会被其它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限制贸易出口,影响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本地能源、资源比较短缺的城市,大力鼓励和提倡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去年用电高峰期,我们政府机关带头在全社会开展节约用电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提倡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消费方式,也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行为方式。过去,广东、*人滥吃野生保护动物的陋习遭到国内外舆论的批评。这几年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情况已经好转。我们要以此为鉴,举一反三,通过创新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六是坚持生产安全与环境安全相结合,注重防范环境安全事件。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由此引发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的还影响了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毗邻港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网密布,与周边地区环境联系紧密,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引以为戒,充分认识环境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把保护环境安全提高到与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要建立健全政府和重点隐患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相关预案,做好应急准备。要加快*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针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违法排污可能引发的环境事件,环保部门要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环保关,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环境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执法检查,对于设备老化、年久失修、运行不正常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于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以及重大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由于其危害的范围更广、程度更严重,是造成重特大环境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因此,必须将其作为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要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责任考核,实行特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快市中心区危化品生产、仓储企业的搬迁工作,及时排查整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消防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政府管理是环保事业的重要保证。综观世界各国,政府如果不运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就难以建立良好的环境秩序。各级政府是辖区环境质量的责任者,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我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实实在在地解决环保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的有力保障。环境保护是各有关部门共同的事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齐心协力抓好环保,是促进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环保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对全市重大项目环境决策分析,切实为政府把好环保关。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及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和完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协商解决环境保护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市、区(县级市)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二是要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口”的有效机制,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切实做到对新建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要依法开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去年,我市已经开展了南沙区域发展以及石油化工、电力建设和汽车行业发展等区域和行业发展的规划环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的规划环评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要着手建立战略环评制度。单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只处于整个决策链的末端,只能防范小范围的环境损害,难以从宏观的源头上保护环境。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尽快开展战略环评相应准备工作。环保部门要切实提高环评管理的水平,使环境影响评价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成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

三是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当前,我市环境保护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环保人员的业务培训,落实好在环境监察机构中增设机动车排气和放射源监察队伍的工作,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各区、县级市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事先征求上级环保部门的意见。要加强环境保护指挥系统建设,以建设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和流动指挥平台为依托,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环境监测中心站为核心,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以环境信息中心为主体,加快实现“数字环保”信息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