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2011]17 号) 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共分11 章,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其对于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

1.适用建筑类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的适用范围,由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

2.评价阶段划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在评价阶段上作了划分,将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5 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理”2 章。

3.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 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4.评价定级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的评价方法定为逐条评分后分别计算各类指标得分和加分项附加得分、然后对各类指标得分加权求和并累加上附加得分计算出总得分。等级划分则采用“三重控制”的方式:首先仍与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一致,保持一定数量的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其次每类指标设固定的最低得分要求,最后再依据总得分来具体分级。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95% 以上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以供热为例,我国集中供热的一次能源消耗为20 公斤标煤/平方米,高出同纬度欧洲国家一倍。

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 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预示着中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去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规定,从2014 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 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方案》鼓励商业开发建设绿色住宅小区。《方案》要求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和稽察,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同时要求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

标准修订是实践的结果

近日,任职于新版《标准》修订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林海燕等人在《建设科技》杂志撰文,对标准的修订内容做了解读。

由近些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践来看,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所以新版《标准》的适用建筑类型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另外近些年先后立项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 已报批)、《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等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对包括上述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民用建筑予以统筹考虑,必将有助于各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项目试评工作也验证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适用性。

对于评价阶段的划分,林海燕等指出,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要求评价应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但在随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试行修订)》( 建科综[2008]61 号) 中,已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规划设计或施工阶段,有效期2 年) 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期3 年)。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了这种分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

另外,关于评价定级方法的量化评价手段,“各类指标得分”和“总得分”实际上都是“得分率”。因为建筑的情况多样,各类指标下的评价条文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对某一栋具体的被评建筑,总有一些评价条文不能参评。

因此, 用“ 得分率” 来衡量建筑实际达到的绿色程度更加合理。但是在习惯上,“按分定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在“基本规定”章中规定了一种折算的方法,避免了在字面上出现“得分率”。

新版《标准》亮点多旧标准采用了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版《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版《标准》重大的更新元素。判定级别形态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 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应该说,体现国内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者吸取和传承了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精髓和特长,扬长避短,同时真实反映国内众多绿色建筑认证师内心的呼声。

新版《标准》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二者合并成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

可以说,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阔,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得更加彻底。

此外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凸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

值得关注是,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譬如: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 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 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 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人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市场动力亟待破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回归自然”的健康意识也在逐年增强,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定义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调研结果表明,未来绿色建筑适合用“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三个五年来实现三个转变——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变,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的转变,从“浅绿”到“深绿”的转变。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8-04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属于现场作业,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这与欧盟国家、日、韩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亿m2(建筑业统计年鉴),粗略估计施工产生垃圾达到4亿吨。

从绿色奥运到绿色世博,业内许多企业和专家在绿色施工、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来讲可以降本增效,对社会来说可以节能减排。施工现场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

多年来行业内施工消耗的经验数据较少,不同类型的建筑每万平米建筑面积需要耗电多少度?耗水多少吨?产生建筑垃圾多少吨?其中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多少吨?以及我们通过施工管理、技术进步等措施能降低材料消耗的百分之多少等等,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作为制定行业管理规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撑。

(二)项目研究的需要

绿色施工除了是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心工程,实际上对于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项目,不论是成本控制、材料节约,还是规范管理、文明施工都是有需要的,特别是指标体系中垃圾的减量、材料损耗的降低、用电用水的定额控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直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导则的要求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第三章第。在国标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指标中,有大量的指标也提出了量的要求。

2.《绿色施工导则》4 绿色施工要点中具体条款中也涉及到了量化指标的要求。

(四)示范工程创建的要求

1.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技术指标:

2.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环境保护部分):

(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能找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工序、设备、材料、技术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指导行业发展。

(六)施工业的需要

施工企业近年来都在努力转型,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进步型,科技发展型转变,也因此,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推广要求日益提高。

同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科技研发的导向:指标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能找出能耗大、消耗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施工方式方法等,从这些点着手研发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节能环保有利社会的,也是市场需要推广比较容易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

(一)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标准的创新点为:

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制定绿色施工策划要求;

3.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4.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

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

6制定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7.制定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

8.提出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二)绿色施工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和《绿色施工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组织研究的几个绿色施工项目、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参考了部分类似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建议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1.界定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一个工程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现阶段我们是通过它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来判断的,而这个目标分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其中定量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2.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结构设计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

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还参照了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等二十余个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一)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标准的核心点为:(1)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2)制定了绿色施工策划要求;(3)制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4)规定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6)制定了绿色施工控制措施;(7)制定了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8)提出了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2.相关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成果服务绿色施工。

(二)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组成:

1.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建议)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注: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4.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议)

注:① 前两项之差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与“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之差;② 绿色施工应是降低施工造价的;③ 本指标体系暂无参考的目标数据,应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对比

1.通过即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项目尽早采取措施,将对绿色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例:

图中,2号塔吊4月用电出现明显下降,抄表员及时向项目部反映了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现该塔吊覆盖范围超过80%以上的面积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只剩下零星砼工程,因此,材料运输大量减少。

项目部经过计算分析,决定拆除该台塔吊,虽然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1号塔吊吊运后再二次转运增加了部分人工,但相对于2号塔吊的能耗和租赁费用,已是较大的节约。

2.通过一定时段的纵向分析,反映相关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效果。

例:

图为某项目2号栋混凝土用量统计。

可以看出,开工之初,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限额用料的现象,随着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混凝土的损耗得到控制,利用率提高。

3.通过阶段分析,对比一定阶段内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实现动态目标管理。

区节电率对比图

电能消耗

某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各区用电统计。

可以看出,实际值较大比例的低于目标值,证明基础施工阶段节电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目标值以增加积极性。

相对来说,生活办公区节电效果更好,分析该区采取的几项节电措施,可以作为重点措施在类似工程推广。

4.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实证

建筑改造――西安大华纱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5万m2,厂房建筑面积8.0万m2,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为2万m3,再利用8000m3。

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再生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移动破碎机对拆除建筑垃圾进行就地破碎,生产再生粗骨料5~31.5mm、再生细骨料1.0~5mm、再生粉料

①利用砖渣及废混凝土碎块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粗、细骨料,在施工现场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外,也适用配制用于室内的砌筑和抹灰砂浆以及低于C25强度等级的绿色再生混凝土。

②由于砖渣来源于烧结砖其主要成分为烧粘土,含有大量的具有活性SiO2和Al2O3,使砖渣再生细骨料砂浆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拌合物性能相同条件下抗压强度优于天然砂浆,为再生细骨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生细骨料可应用于各种干混砂浆的配置。

③可通过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对再生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扩大再生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可更好体现再生骨料本身的潜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④必须加强在现场破碎再生骨料过程中对粉尘、噪声的控制,将二次污染控制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5.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

定量控制是现阶段绿色施工的关键,绿色施工的关键是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节能怎么实现――用电计量、定额使用、鼓励新能源!

减排怎么实现――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资源消耗怎么控制――定额用水,材料的限额领用,降低定额损耗!

降低污染排放怎么控制――中水回用,垃圾利用!

建筑企业的责任是实现和完善绿色施工标准化。现阶段,我们因为缺乏基本数据、绿色施工普及度不高以及深入度不够等原因,需要定量化来具体某些要求,以确保参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工程至少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是绿色施工初期阶段的体现。随着绿色施工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每一个工程都能满足现阶段提出的这些定量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把绿色施工工作向前推动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施工导则[S].2007.

[2] 牛跃林,骆凤平,吴强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措 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20(3 ):268-270,283.

[3] 张利,田 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1(3):127- 130.

[4] 刘洪峰,廖小峰.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15,26(6):27-28.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5,27(1),97-100.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3

出于既保证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条件又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需求,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世界各国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活环境的健康化,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三个主要方面。全球主要国家基于对绿色建筑的各自理解,提出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标准,其中以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和日本的CASBEE等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2006年6月1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第一本国家标准。

1 LEED

LEED的全称为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并于1998年推出试行版。现行版本的LEED评价体系针对9类建筑对象,即LEED-NC(新建商业建筑物),LEED-CI(商业建筑室内),LEED-CS(建筑主体和外壳),LEED-EB(现存建筑物),LEED-HO(住宅建筑),LEED-ND(社区规划),LEED-SC(学校项目),LEED-RE(商场),LEED-HE(医疗设施)。对于每一类建筑对象,LEED评价体系主要从包括可持续场地选择(SS),水资源利用(WE),能源利用与大气层保护(EA),材料和资源的循环利用(MR),和室内环境质量(IEQ)的5个核心方向展开计量与评估。如果通过LEED评价,结果包括认证级、金级、铂金级三个等级。

LEED评价体系被公认为最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评价内容和相对简洁的操作方式。

2 BREEAM

英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名称为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制定的BREEAM首次以分项评分的方式衡量办公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BREEAM评估体系的主要评估条款(Criteria)包含能源使用、资源、污染物排放、场地及室内环境等各个方面。英国建筑研究所授予被评估建筑正式的资格证书 (Certification)。被评估的建筑满足或达到一定数目的评估条款,并对应该项目获得的分值,根据各项分值累加所得到的总分数给予“通过”、“好”、“很好”、“优秀”四个级别的评定结果。

3 CASBEE

CASBEE的全称为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即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比体系,是日本国内的绿色建筑标准。从建筑环境质量和性能、建筑环境负荷两个角度对各类建筑物进行综合评价,CASBEE的评价结果分为5个不同等级:优秀(S),很好(A),好(B+),略差(B-),差(C)。

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虽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相对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各种能源与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对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探索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2005年10月,国家建设部科技部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方面的第一本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4

1.1绿色建筑评价的主体

1.1.1申请单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认证的申请单位主要为项目的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时,以业主或开发商作为申报单位;在申报设计标识时,以设计单位作为申报单位;申报运行标识时,以物业单位作为申报单位;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申报绿色施工标识。

1.1.2评价单位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由住建部委托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组织成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标办”)来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住建部的监督与管理。绿标办直接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同时住建部还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筑主管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1.2绿色建筑评价的依据

目前开展绿色建筑认证所依据的管理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1.3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申请单位和评价单位两方,开展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流程相同,均由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评价单位组织专业和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和颁发相应等级的证书和标识。

1.4现行评价流程存在的不足

现行评价流程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对于申请单位而言,具有政府背景的评价单位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认证评价,难以提供全程和及时的指导服务,特别是在对绿色建筑最终“绿色”影响程度最大的前期阶段,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决策或设计的方案还未成熟,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还未开始,难以给申请单位的方案以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来避免影响最终绿色目标的实现或减少因专业知识和对政策了解的缺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2)对于评价单位而言,由于政府背景决定了其首要职能应该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战略,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以及进行行政监督,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目前的流程,将难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此外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参评项目越来越多,无疑给政府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

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的构想

2.1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

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时,建议在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申请单位和政府之间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普通的建筑设计评价是对所设计的建筑成果在满足并支持人和环境的表面或内在需求及价值方面的程度的评价。而绿色建筑评价注重的是建筑环境特性,因此绿色建筑评价需要具有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生态学等良好专业背景的专家来执行。成立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评价人员接受建筑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授予和管理,使得从事绿色建筑咨询评价工作的人员更加专业化,不仅有利于相关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评价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准确。2)项目前期阶段对项目最终的“绿色”性影响最大,设计人员应较早地考虑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条款,而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的提前介入和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充分发挥其辅助决策与辅助设计的功能,不断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有将利于业主或开发商更好达到预期的绿色目标。3)更好地体现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的层面上,如制定科学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战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评价体系;颁布各项优惠措施,调动绿色建筑开发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工作上。

2.2分阶段评价

绿色建筑强调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低限度的影响环境。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也应按照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特点,如图3所示,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分阶段进行。依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价的指导思想,可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项目策划评价、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施工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四个阶段性评价,这与建设项目开发的过程也是相一致的。评价时,按照我国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核心内容和标准进行评价,只有某阶段达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只有每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才能认为项目为绿色建筑。分阶段评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对那些可能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可以及时修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2)有利于各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得责权利更清晰,对各参与方的评价有了科学的参考标准,尤其对一些界面工作的划分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3)有利于加强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强整个项目开发团队的理解和沟通,各方可以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各自的工作,对各阶段所参与的工作更清楚,避免了项目实施中的责任“盲区”。同时也有利于业主或开发商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掌握,确保项目绿色目标的实现。

2.3改进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基于上述思想,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发现,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其可以全过程地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为申请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分担了周期时间长和评价工作繁琐的评价工作。

3结论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城 住宅

1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 以下简称生态城)指标体系中的规定,生态城内 100%的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为了规范对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规范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单位的行为,中新双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借鉴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系统( GREEN MARK)等国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生态城的实际, 总结了中新双方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 评价标准》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并于 2009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

1.1基本内容

《评价标准》由评价标准(总则、相关术语、具体条文、基本规定)、评价细则(具体阐述标准中涉及到的条文以及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指导)、评分表(评价施工过程、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效率)三个部分组成。本标准符合科学性的规律,从公共以及住宅建筑两类建筑入手,编制对应的评价指标,辅以不同的权重体系。其中,评价各级指标的项目都包括优选以及强制选项两种;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里建设的永久性建筑,此标准特别规定必须都是绿色建筑,且要符合所有强制选项要求,符合优选项目的则可以加分。从定性以及定量两方面划分措施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措施项目,必须满足多个条款要求才能得分,判定为通过,否则不通过;进行定量评价的措施项目,则要根据计算公式来计算此项目的累计得分,可见,定量措施可以显示出各个项目之间细微的差异,从而保证评价过程更为科学,评价结果更为公平公正。

1.2《评价标准》的特点

(1)先进性和系统性。一级指标共六个,涉及到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内容也包括了周期中的各方各面,六个指标彼此关联,系统性很强。同时,以环境指标为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工作,以保证规划指标与环境指标相互对接、保持一致;此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并超出其规定的水平来制定的,还明确要求所有永久性的建筑都应为绿色建筑,旨在让中新天津生态城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典范。

(2)实用性和引导性。本标准是在具体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情况,包括其所在区位的条件,开发、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等基础上制定的。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规划设计、竣工验收以及运用后三个阶段)设定出评价的节点,分别具体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始终没有脱离建设生态城的实际情况,以引导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管理运营等各个单位为宗旨,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并对创新进行加分鼓励。

(3)可操性与公正性。评定等级时,主要通过评分标准打分,同时采取定量措施来计算各个项目的累计分数,以体现各个建设方案的不同之处,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同时,评分体系由相关条文、细则以及评分表组成,评分体系较为完整;评价指标项目分强制以及优选两种,在强制项目评定出是否符合入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优选项目来评定获奖的等级,以保证评分过程清晰明了;此标准中的规定具体明确,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无论是规划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单位,都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自查工作。

1.3指标体系内涵

《评价标准》中的指标体系特征内涵丰富,其中对目前评价绿色建筑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做了具体的对比和详尽的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在评价的一级指标中都对“室内的环境”、“室外的环境以及场地的环境”、“资源与材料”、“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有所涉及。只是在管理运营以及涉及的创新度、操作性、成本考虑、耐久度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评价标准》中,对室外以及场地的环境做出了明文规定:利用好地下的空间、致力于改善环境和,同时要注意绿化建设,注意室外场地的通风以及交通组织,还要控制污染、灾害等。

在材料和资源方面,《评价标准》中把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和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 70%以上作为强制项内容。优选项中主要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发现,该标准指标体系在参照国内外框架体系时,还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需要设计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和标准。而在欧美标准中则强调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运营阶段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对绿色建筑实现程度检验。除美国 LEED 评价体系外其他各国都依据本国特色设立了运营管理指标。这种设计是对早期设计和施工的检验,是前期评价工作的延伸检验。

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2.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

不同于传统建筑单一、独立以及相互割裂的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体系复合性叫强,多个维度彼此关联。具体分成3个层次:首先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其次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最后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各方面构建出技术的综合体系。绿色建筑进行技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以及单体建筑,兼顾到建筑各阶段技术集成及其内部专业技术系统的不同。

2.2走集成优化路线

同时,在技术的组织方面,绿色建筑也存在方式上的变革。传统建筑的技术组织封闭且相互割裂,没有完整的体系,组织模式也没有模块化,而绿色建筑则可以实现这些目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作用,使其达成最佳状态。“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分别对各部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反而容易降低,同时,在满足功能需求时,如果不做好技术的优选,不分主次地对各项技术做简单的叠加,也会使系统发生冲突,增加了成本。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应当注重整合思想,同时注意优化集成技术的工作,以发挥出技术的最大效用。

2.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即在不大的区域中,将水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煤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加以利用,形成电、冷、热三联供的装置,再配以其他相关装置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能量的需求,使能源在用户端可以进行“梯级利用”,不浪费可用的能源。同时,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具备环保性能,适应就地生产、供给能源的方式,能源的成本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也能给用户提供比较宽泛的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不仅在应对高峰期以及突发灾害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传输能源的过程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建筑物采暖的耗能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 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概念;特点;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和地产行业的崭新概念,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目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设计师的追求。虽然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使得很多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就是绿色建筑,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绿色建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告别了以往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也存在对于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使得开发商在节能选择上顾虑重重,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这些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体现人文绿色与生态绿色,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其次应该搜集、分析当地民居资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及居住区的服务对象等出发,总结出适宜当地居民生活的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自能源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十分紧迫的课题。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与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建筑上的能源消耗不断攀升。据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量的46.7%,因此引导设计师树立生态节能的理念,合理节省和利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2.1体型设计

绿色建筑的体型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强度、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并权衡建筑的热量得失情况,最后优化组合。一般来说,体型系数越大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室内热量容易散出,建筑平面形式对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在满足总体规划和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使其平面更加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技术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复合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外墙面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的屋面保温材料和利用种植屋面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遮阳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调整遮阳的效果。另外,地面的热工性能对室内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楼地面构造设计,不但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节能。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其设定要兼顾保温隔热及采光等方面。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对环境危害极小,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例如,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高消费、生态环境高污染的行业,其现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提倡绿色建筑,落实到建材行业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

3.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84页)4.结语

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国情。目前由于具备这方面能力的设计师较少,开发商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它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完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