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日常生活

一、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达到要求的方法

1.增加具体的假设环境条件

例如,在进行“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技术性操作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经历结合到课堂实验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内容时,创造一些环境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致更加浓厚,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到生物实验的知识和操作。

2.对比学习,获得发现

对事物进行比照是在高中生物的技术性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办法。在对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比照和细微察看,从中获得新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胃蛋白酶,它存在于人的胃中,是用来分解胃中蛋白质食物的,而有时候当人体发烧时,会觉得没有食欲,不太想吃东西,这其实就是因为温度较高,使胃蛋白酶变性,失去了活性。那么,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当自己生病时,身体会有什么反应,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实验中,接着,老师可以跟学生解释说这是因为酶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引出实验的主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证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性较高,对内容的把握也更加准确,使学生的归并和整合内容的技巧得以提升。

3.利用声音与图像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的分裂有周期性,当纺锤体染色体呈现出来时,子染色体就会被分配出去。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讲述,学生是很难吸收到知识的。要是老师借助声音和图像技术进行生物的教学,那么学生比较容易直接接受,教学课堂也比较生动活泼,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二、生物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的几个实例

1.结合生物科技的进展历程

当讲到“基因重组”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透彻地明白基因是怎么进行重组与变异的,在课本内容中插入讲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小短文。这篇小短文是描述了袁隆平教授如何利用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培育出杂交水稻,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民带来福音的。这样结合了现实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案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有极大的兴致和欲望想知道基因是如何重组和变异的。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基因的重组和变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2.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

在讲“植物的叶绿体”时,课文先给学生介绍了日常常见的蔬菜水果,讲到为什么有些植物的颜色比较深有些却很浅甚至是白色,然后进一步提出了叶绿体的概念,以及叶绿体在植物中的分布和所起的的作用,也就是如果叶绿体多的植物,它的颜色会比较深。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注入。接着,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日常吃的蔬菜哪些是颜色深的哪些是颜色浅的,颜色越深是不是营养价值越大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深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西红柿、红辣椒、紫甘蓝、芹菜叶等,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比浅色蔬菜的高。采取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度,有些学生还在下课后跟老师说以后在家要多吃一些深色系的蔬菜,改变自己吃蔬菜的习惯。

3.结合周围的生物现象

因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周围出现的生物现象来教学,从而对高中生物实验的知识兴致更高。当学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比如制作咸菜、泡太久肥皂手会皱、蔬菜焉了可以泡在水中使其复原等,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知识链接,更好地将知识吸收。在教“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老师可以举出现代医学如何利用DNA来进行亲子鉴定的,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医学上通过对比DNA来判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从而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是亲人,接下来,老师就可以通过做实验把DNA粗略地提取出来,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会更深,学到的会更牢固。

4.结合生活日常用品

例如在还原糖实验时,为什么需选择的是葡萄糖、果糖(含糖量高颜色浅的植物组织),而不是白糖、红糖?在比较酶和三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时,为什么选择的是新鲜的肝脏?在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何选择叶片?为什么要去掉粗的叶脉?进行DNA的提取与鉴定过程时,为什么不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提取时用玻璃棒还是塑料棒?把实验材料和现实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采取老师指点与学生领悟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高中生物的实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日常的实际事物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奚素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0(08).

[3]朱小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生实验开设的现状调查[J].中学生物学,2010(01).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教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中学生物学评价体系,是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自主学习活动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确保生物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

(一)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要能够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能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一)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二)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三)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w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对部分指标分配较高的权数,同时针对课改要求,部分指标予以简化,部分指标加以突出。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表的构成

我们在广泛调查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它们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是否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是衡量一堂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特别强调两点:①目标的全面、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②目标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培养的要求、措施具体。

(二)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理论基本修养。我们筛选了两方面的素养作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①具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素养和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展示和有效的培养、提高。良好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该指标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学习、摸索,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有所作为。②对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提高的,因而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调控能力,就成了衡量一个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的关键。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堂课质量的好坏最终还是看教学的实际效果。评价的项目应详细,力求既能真实、全面地考察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又能检验和考察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素养。它由4个方面的要素(二级指标)构成并加以体现:①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形式、情景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该指标在于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学生活动;②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该指标在于通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不断提高;③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广泛参与――该指标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在活动中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要让学生去发现或者自悟――该指标提示教师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必须思考活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检验开展的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自主性和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四)教学效果

因为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形成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用常规的考试难于检测,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有效性,只能从听课中去感受,从课堂的氛围中去体验。我们选择了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的氛围。

总之,建立中学生物学评价体系,是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自主学习活动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近年来,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仅仅是开始。随着社会变革和教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还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陆凤艳.《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发展性学生学生评价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5,30(7):43-45.

[2]范芳.《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多元评价》[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16).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3

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对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生物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初、高中阶段作为两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生物教材在这两个阶段会出现衔接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为此,我国高中阶段要想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就必须认识到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初中阶段,初中生由于年龄都比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充分,还处于发展阶段,为此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的,教材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都比较通俗易懂,难度小,其中大多以图形为主。与图形结合,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学习要求,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而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一些内涵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初中生强。为此高中生物教材就转变了初中生物教材的格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文字阐述较多,内容多,专业性强,初中生在初中阶段习惯了以图为主的生物教材,转入到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高中生物教材大多数内容较抽象,尤其是核心概念、原理等内容的叙述较初中教材深入、抽象。当学生接触到高中生物教材时,就会很难接受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就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步伐,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下降,从而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

二、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的应对措施

1.教材内容的衔接

新课改的实行对我国初中、高中生物教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初中、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相同的,在没有脱离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呈现递进和互补的关系。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合理利用好这样的关系。就生物教材内容,进行良好的衔接。例如,高中教材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DNA是遗传物质,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为什么是遗传物质,在生物学史中怎样一步步被证明是遗传物质,这些是高中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使知识在学生脑海形成一定的网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因为难度加大,抽象思维较多,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而这部分学生中有些在初中生物学习时兴趣很浓厚,成绩也很不错,所以很有必要借助初高中知识的契合点来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

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的学习状况,为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就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处理初、高中生物教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把握两个阶段的生物教材结构,只有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材以及高中生物教材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才能使高中生物教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某高中,光合作用是初、高中生物教材都涉及到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相关过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都有讲解,高中生物教师为了提高这一知识的衔接性,引起学生的会议,通过做光合作用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了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接受高中生物教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两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两个主要阶段。然而在我国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容易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以本为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一致,为此,就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就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在生物教学当中实行探究式教学,采用提问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同时老师积极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另外,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还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加大初、高中教师的交流

初中生在转入高中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日益抽象化、复杂性、系统化、专业化。就生物这一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初中生物教师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其教学模式,而转入到高中,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物教师,高中生物教材是在初中生物教材基础上的理论与专业的升华,而不同的教师对生物教材的理解与教学方式也会不同。为此,只有加大初、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实行,初、高中作为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生物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就必须深刻审视到教材衔接问题,做好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衔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初、高中的生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闻大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与大学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2012,(08).

[2]郝艳芝.分析中学生物教材中的衔接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电子制作,2013,(12).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直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我院正在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广大教师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潮流之中,笔者通过十几年的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教学实践,就如何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现浅谈如下:

一、明确课程地位与目标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也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只有明确了课程的地位与目标,才能有效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二、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教改切入点

高职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没有对口的教材,即使相对对口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一书,其内容安排也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并没有直观反映微生物检验的实际工作过程,因此淡化了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对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不能同步,与当前微生物检验工作实际需求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急需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建设与改革。

三、理清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于2009年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邀请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举行以岗位任务引领的头脑风暴论证会,讨论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并在行业专家引领与指导下,在食品药品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调研基础上,理清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以“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四、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精心设计课程内容;(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3.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应当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1)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手段的功能性和先进性;(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

4.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指导

(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2)编写实用性实验实训指导书;(3)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指导。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全程化。

项目来源: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5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作用

1.1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生物化学教学任务前,先通过班级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在绪论课的讲授中,多正向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自信心,不要先入为主的对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存在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克服自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1.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方法,学会“粗、细、精”三个阅读层次结合。粗读理解章节层次结构和大意,细读把握所学内容的内涵、外沿和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精读思考教材渗透的知识要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出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便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提高关注度,更有针对性的听课。

1.3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针对讲授章节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在提纲中,结合不同的生物化学代谢异常病例和相应临床检验科室所测项目和指标的实际编拟一系列与讲授知识密切相关的层层递进的新颖而有趣的问题,营造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课前有自学的任务可循,看书不盲目。

1.4讲授课程结束后,针对当堂讲授课堂内容,布置学生适量的课后复习作业。作业来源可有三条途径:①教材章节后习题;②总结性的题目,如《糖代谢》中列表比较糖的三条分解代谢途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列表比较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等;③历年资格考试和自学考试相关的原始题目。三条作业途径难度上层次渐进,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学会灵活的应用。

2合理利用课程相关资源,选用优质的教学方法,充分保证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1教师在学期初针对授课的专业和层次做出详尽的教学计划,安排出学期课程的进度,做到对教学内容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教师平时就提前多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里程碑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索建立过程、酶和底物诱导结合的动画媒介,各类代谢病人的临床症状、DNA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临床检验科出具的报告结果单、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安全事件热点问题等,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结构和模型具象化,能紧密的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中,氮的含量恒定,平均为16%,可作为定氮法的依据来测定蛋白质含量,但不法分子利用该原理在奶粉中加入含有大量氮元素的三聚氰胺,提高了待检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引起肾脏、膀胱、尿道结石,甚至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在讲解肝生物化学中,可给学生展示临床上肝炎病人的体检报告单,分析如ALT,AST、A/G等具体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做好教学课件,集中学生注意力。结合笔者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发现,课件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节省课堂上大量的板书和板画时间,加强了习题训练[2],同时将一些平面挂图所不能展现的空间模型和代谢过程变得立体化和连续化,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课件,能提高教学质量。但须注意的是,课件中幻灯片闪过速度教快,课件的制作质量等对于教学效果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对重点内容要结合板书和反复强调,课件的放映质量和颜色搭配等都要做到综合考虑和衡量。

2.3因课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一门独到的艺术,有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总结记忆教学法等,而课堂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结合的综合体,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高效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在讲解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单位-氨基酸讲解中,采用谐音速记教学法,制导学生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时可编成口诀“携一两本单色书来”分别代表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2种酸性氨基酸记忆“天寒地冻谷子酸”代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3种碱性氨基酸记忆“来京一族”代表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3]。在讲解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将活化能比做跳高的栏杆,运动员则是一个个的底物分子,栏杆降低,则通过的人数必然增加,所以降低活化能可以使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度加快[4]。在讲授动态生物化学代谢内容时,采用总结记忆教学法,要求同学们以柠檬酸循环为中心构建完整的代谢网络图。还有,在讲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5]。

3强化综合性的实验课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1科学观念,统筹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理论和实验学时配比。教师在完成授课计划过程中,合理规划理论和实验学时数,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更多设计和开设实验。比如在《酶》的教学章节中,之前教学共8个学时,理论教学6个学时,将酶的专一性和部分酶动力学性质研究如温度、pH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开设实验2学时。但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将理论缩减为4个学时,增开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研究实验,使实验4个学时,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具体现象讲解实验原理,使学生对酶促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更深的理解并加深记忆,实际执行后发现教学效果良好。

3.2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在实验课、中、后做好各部分的计划安排工作,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验课前根据学生人数和学习情况划分好实验小组。实验课之前提前通知学生,并针对实验内容布置实验提纲,启发学生查阅资料。熟悉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知识,对实验内容有初步认识和整体印象,并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在实验课中小组成员分工协同,共同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每次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室的整理和卫生清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实验中小组长参与协调组内人员共同完成实验,协助教师管理实验秩序,保证良好的实验结果。

3.3规范实验报告书写,完善课程实验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操作记录,如反应中加样量的多少,加样顺序和反应时间等,反应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科学客观的完成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讨论和分析,对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所引起的偏差等做出小组的讨论分析判断,教师统一完成批阅后在之后理论课上做出总结。在课程学期末,设置综合实验能力考试,如选取代表性实验5个,制成实验考核试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填写部分试卷上的原理等空白问题,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填写试卷上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考核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6]。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 重要性

中学生物教学属于综合课程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养成,同时还直接关系到中学课程教育改革的直接效果,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不仅是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教学的融入在中学生物教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学生物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课程教育改革大纲中曾明确指出,就中学的生物课程教学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展开有效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实验教学是操作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系列直观的操作,可以对学生之前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过程和结果的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一系列问题,有的是课程教学中教师提到过的,并且也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但是有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的突发事件,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便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训和锻炼。比如就细胞结构的认识来说,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不仅能对他们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还能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通过直观的观察,他们可以了解到细胞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细胞构造的详细情况,不仅可以升华他们思维中的既有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提升整个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中学生物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的必要性,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高相应教学的质量呢?

(一)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

就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来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主要包括了两种模式和途径:一种是教师对具体实验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二种,就是学生的自由操作和自由发挥,当然所谓自由实际上指的是在一定操作步骤引导下的自由实验。就这两种教学方式来说,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课程质量提升都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教师为了节省相应的课程时间,便逐渐将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进行缩减,直到最后,自由实验的环节完全由教师的示范教学替代。从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现阶段生物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学生自由实验的环节不仅不应该被取代,同时还应扩展相应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自由和轻松的实验环境。因为只有在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学生的大脑才会得到放松,从而自动屏蔽掉外界的影响全身心融入实验中去探索和发现。

(二)评价指导环节的有效进行

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提到了对学生实验主体的地位进行有效确立,通过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实验氛围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仅仅依靠这一部分来开展相应的教学的话,学生便会变成脱缰的野马,可能最后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如何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呢?综合现阶段中学生物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总结评价环节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可以事先给学生设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实验过程中则由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判。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原则,即在不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的前提下,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纠正和引导。就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来说,也许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但是融会了学生独立思考成果的实验必然也具有一定可取之处,因此,在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争取在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对生物课程本身的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来说,不仅是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兴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落实课程教育改革要求的必要途径。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建议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布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中学生物课程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颖. 中学生物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