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1

【关键词】民航签派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发生在飞行器的运行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件对飞行器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民航公司来说,签派中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其对飞行员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都存在着较大的威胁。因此,民航公司的签派员面临的工作责任更加重大,对其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其工作性质要求签派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措施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首先对签派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航签派中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签派员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不够

作为一名签派员,在飞行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要自觉地给予足够的重视,严肃地对待问题并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但就目前民航的签派员整体来看,很多签派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导致事件处理不及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于签派员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没能在飞行任务执行之前就制定出严密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案。由此看来,只有签派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对突发事件持有足够的重视心理,才能在时间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地判断和正确的应急措施,否则,会对飞行器的乘员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签派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在一般情况下,签派员需要在飞行器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过程中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的过程中,签派员需要对会对飞行器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都加以注意,例如气象信息等等,除此之外,在专业的飞行知识、空中管理以及地面指挥等相关的知识都要非常了解,才能保证签派工作的有效性。如果签派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知识不够全面的话,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就很难有条不紊地解决,从而使飞行器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失,签派工作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三)信息的传播速度慢

就民航的签派工作的现状来看,当紧急事件发生时,相关的信息传播的速度慢是导致签派工作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签派员和安全部门联系的途径过于传统和单一,这些通信手段的信息传播速度过慢,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准确,事件自然不能得到正确圆满的解决;其次,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签派员决策的权利过小,必须将情况上报给上级领导,之后等待公司领导的指示才能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但是在指示下达之后,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就会导致采取的处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解决。

二、如何正确处理民航签派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一)提高签派员的责任意识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签派员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是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所在,因此,签派员的工作态度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签派员只有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非常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到有条不紊。因此,民航公司必须不断提高签派员的责任意识,使其端正工作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法入手。首先,要保证签派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签派员进行考核和培训,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签派员才能在此基础上将理论转为实践,更好得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签派员的工作是从飞行器的起飞开始一直持续到降落才结束,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飞行器进行密切地关注,由此看来,航空公司对签派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专业基础好的人才能够胜任这一责任重大的工作,才能在飞行任务开始之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心态,根据专业知识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飞行器乘员的人身安全。其次,签派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地参与到航空公司的优秀文化氛围中,时刻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二)保证签派员相关知识的全面性

前文中也提到了,签派员相关知识的全面性是保持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的必然要求,因此,航空公司对签派员的全面发展也要进行一定的要求。首先,签派员要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最短的事件内与相关的各部门进行联系,保证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其次,签派员对飞行、空中管理以及机场运行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都要进行掌握,还要对其他单位的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严密的安排,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签派员要对机长进行指挥,因此就要求其对飞行的具体事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指挥。

(三)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

应急信息的传播在整个应急工作中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速度必须得到保证。关于这一点,民航公司要适当地改善通信途径,保证信息传递途径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建立系统化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系统。除此之外,还要给签派员更多的决策权,这样才能保证签派员在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佳的应急措施,避免因为等待上级指挥而产生错失最佳应急时间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签派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是民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签派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86-02

突发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特指与高校学生直接相关的突发事件。[1]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爆发踩踏事件,导致多名在校大学生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惋惜这些宝贵生命之余,我不禁思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突发事件,才能将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减到最小。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无论身在何地在忙什么,每位高校辅导员都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和情感使然。那么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2008年11月14日发生的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避火跳楼事件,2013年4月1日发生的复旦投毒事件等,都引起全国性的轰动,也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这些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共同特点:突发性,无法事先预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无征兆无规律;处理迫切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和判断,并尽快处理;危害严重性,事件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后果和影响,造成学生的恐慌和心理阴影,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控性,因为通讯方式的便捷和自媒体的普及,事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速度极快,且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误传。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很多高校对辅导员提出“三同”工作模式,即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且其手机要每周7天24小时开机。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与学生打成一片,仿佛学生中的一分子。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人群十分了解,且在学生中的信任度高,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从学生那里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使突l事件的解决更加顺畅、高效。教育部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14年3月27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均对高校辅导员定性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中,《能力标准》对工作年限为1-3年的初级辅导员、工作年限为4-8年的中级辅导员、工作年限为8年以上的高级辅导员应对危机事件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都有明确标准。可见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责任重大;能否及时、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验。辅导员在突发事件未发生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生时要做好处理应对工作,发生后要做好善后总结工作。[2]

三、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时,高校辅导员应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办事,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和学校的稳定,将事件的影响减到最小。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具备以下5种能力,才能符合《能力标准》的要求。

(一)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

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是高校辅导员通过思想引领、道德感染和行为示范等方式,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榜样力量与集体影响。辅导员的人格影响力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只有对学生尽心尽责,做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兼备,才能形成一定的人格影响力。凭借自己的人格影响力,辅导员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得到信息,及时做好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从学生那里搜集准确的“情报”,更快更好地处理事件,有效地执行学校的决策。

(二)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力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快速对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缘由是什么,事件涉及哪些学生,事件的最佳应对方案是什么,可以寻求哪些帮助,事件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都是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判断能帮助辅导员尽快处理问题,避免因事件的多变性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始终处在工作的一线,除了需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外,还需要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及向分管领导汇报请示工作,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四)依法办事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对待突发事件能依法办事。辅导员应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本校依法制定的学生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收集与掌握必要的证据,明确责任,客观公正、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有关问题,维护学校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自我情绪的控制力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费心费力,有时处理周期长,给人造成的压力大。在一线处理事件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所以,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辅导员面对压力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情绪调控力,才能保证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慌乱出错,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不正确的言行。[3]

四、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除必备能力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应对策略。

(一)做好事先预防工作

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可能遇到的危险,高校辅导员需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在节假日,告知学生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开密集人群。可以以往发生的事件为例,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要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安全稳定网络,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宣传活动,使这个网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与辅导员、学院及学校一起应对。建议学生家长保存自家孩子的室友或好朋友的手机号,以便尽快找到学生。

高校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最新动态。对于性格内向、情绪低落、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母离异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密切关注。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辅导员需要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准备好应对预案。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应该怎样应对,辅导员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

(二)事后妥善处理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情绪的安抚十分重要。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虚实难辨。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在学生群体中引发骚乱和恐慌,特别是一些不真实的说法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真实情况以官方的形式告知学生,力争缩短突发事件的影响时段。必要时高校辅导员要对有需要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总结经验

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工作会议、文字记录等方式总结经验,分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经验能对应对预案加以完善,为以后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参考,提升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理论学习

高校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要主动学习并掌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以及公共危机管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开展工作。[4]

五、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人物。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突l事件应对能力,事件处理将变得异常艰难,既会错过黄金应对时间,也难以控制事件的发展态势。故高校辅导员应在忙于事务性工作之余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相关策略,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且突发事件的诱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辅导员唯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科学有效应对。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冬福.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潘浩.学生突发事件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3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准备 处置 善后协调

中图分类号:X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20-01

1 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准备机制

1.1 建立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警机制

首先明确引发安全事件因素和预警范围。从众多的民航突发事件来看,民航安全突发事件存在多种致灾因素。因此首先要确定致灾因素,一般将机场、空管中心、航空公司的致灾因素分为四类,即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机械故障因素、管理因素等,每个因素下还有更为细致的二级、三级指标数据,然后按照各指标危险程度进行危机级别分类,确定相应的报警值。

其次,设定预警级别和表达方法的规定。根据民航突发安全事件各致灾因素危险指数和危害程度确定预警级别,按照危害程度由轻及重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五种颜色表示: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最后确定紧急通报的次序、范围和方式。民航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的区域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在机场、空中管制中心、航空公司内部,但还有个别突发事件是发生在这三者之外。所以当安全事件发生时,首先要确定事件发生的具体区域,再根据事件特性和危险程度等因素确定科学解决途径,如第一时间应通知协调哪些部门人员,通过何种方式最迅速传达事件发生进展等。

1.2 完善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突发安全事件第一时间迅速发现、解决、救援工作的有序展开,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制度。本文以资源保障机制为例具体分析应急保证机制的运行。资源保障机制包括信息资源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各类物资保障和应急能力的保障。信息资源保障是应急保障资源机制的基础和重点。利用网络等媒体构建信息流畅、管理集中的信息平台是应急管理机制的工作之重。智能化的信息通信平台建立之后,各民航部门能便捷的共享信息,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晚上预警、报警、指挥、信息反馈等各环节的及时沟通。通过完善信息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民航业各活动和信息在各不同子系统间的共享,实现信息的快速有效处理、加工、利用。

其次是应急人力资源保障,指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调动一切人力资源,确保人员素质达到紧急状态所需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和志愿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他们应通过统一培训,具备突发安全事件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在危险发生时能发生积极作用的人员。如医疗救护人员、危险故障抢修人员、指挥疏散人员等。应急物资资源保障,主要确保紧急状态下用于应急处置和救援的相关物资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要培训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人员。应急活动情况下可能使用到的特种救援设备,如破拆、起重、探测器等。

2 民航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处置机制

突发事件在发生进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伤害最大,因此突发事件的处置阶段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阶段。为了迅速控制恶性突发事情发展,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为事件处理负责人提供事件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负责人第一时间内制定出针对突发事件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件态势,保证处理过程有序高效进行。

完整的应急处理系统组织是保证突发事件得以应对的重要保障。根据民航业突发事件的特征,应急处理系统组织应当由五大方面构成,分别为指挥调度系统、处置实施系统、物力与人力资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

在上述的五大系统中,指挥调度系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扮演着对其他四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运作、指挥调度的角色;处置实施系统则是负责突发事件具体处理的“前线”部门,是将指挥调度系统做出的应对措施落实行动的部门;;而其他三个系统即物力与人力资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则是从各个方面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人力、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整个应急处理系统是个综合并有效衔接的组织结构,各个系统之间资源优化整合、互相支持辅助、环环相连,在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实现系统间的良好配合运转,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3 注重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善后协调机制建立

3.1 应急管理工作的恢复

民航突发事件被处理结束后,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正常民航工作运转恢复到常规状态下。满足货物人员运输等正常民航运营的工作需求,保证民航形势的稳定。突出事件处理后要想实现民航运营的正常运转必须要重点恢复在突发事件中受损的设备和设施。确保在突发事件中损坏的设备可以第一时间得以修复,保证整个通信系统的畅通、燃料及其他必需能源的供给充足。确保拥有足够的机器检修人员能够保证持续服务能力为设备提供及时检修,确保充足的安检人员可以疏导乘客,有序开展安检工作,恢复民航客流运输工作。

此外恢复工作中应当格外关注事件受害者的心理状态的恢复。不同于设备和设施的恢复,心理恢复相比前者更加具有难度。根据以往的调查,在遭遇突发事件带来心理创伤的人员中高达4成的人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焦虑、过分紧张、对事物和他人充满不安感,这些负面的心理情绪会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而国外民航突发事件善后恢复工作的经验也显示这些心理的恢复重建时间大约需要四年。因此,民航突发事件善后协调工作中,应当安排一些拥有应急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心理开导工作的人员对受害人员给予心灵的抚慰和关怀,帮助他们环节内心的不安、压抑、恐惧等负面情绪,避免二次事故的出现。

3.2 公共关系维护恢复管理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必定会引起社会公众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应当对事件的起因、具体的相关信息以及第一时间的救援工作及时公布,增强事件的社会透明度,避免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猜疑。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启用信息的审核和披露程序,确保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统一性,并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的负责人担任新闻发言人,就事件的最近进展及时作出。对于一些无关人员,不可随意进入新闻现场,降低对应急行动的干扰,对于参加新闻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求佩戴相关的证件,并要求其如实报道事件,防止失实的报道使公众产生误解。

参考文献

[1] 施和平.空中交通管制的突变问题研究[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5):33-35.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4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办事处组织卫生、防疫等部门应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经批准后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管理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主任任组长,卫生、财政、教委、派出所、工商、环保、管理区等主要领导成员,统一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各相关部门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协调落实各自相应工作。

办事处卫生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办公室担负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综合评价和报告职责,建立突发事件监控联络网,发现突了事件及时上报,并采取及时控制措施,医院应设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担负医疗、救治、转诊任务。

教委负责全办各个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办事处及管理区组织村委会民兵连配合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和控制工作。以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卫生预防工作,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防疫能力。驻地厂企、村委会要建立监测点,形成监测和预警网络,做好突发事件的调查上报和防范监控工作。

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所需设施、设备防护用品,救治药品等由镇医院储备,所需消毒杀虫剂、灭鼠药等委托防疫储备。

办事处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监控预警体系

办事处卫生院负责全办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教委负责学校、幼儿园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工商、建委、文化、公安等有关职能部门协助镇分别抓好餐饮、市场、工地、文化、娱乐、宾馆等场所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

建立办事处、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办事处监测预警力量由办事处卫生院、防疫人员组成,村由村委会负责人、民兵连长、村卫生室负责人组成,辖区内厂企单位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点,明确一名管理员在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突发事件排查与上报工作。

五、发现报告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各村、各单位协助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做好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报告监控办公室,以便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在2小时内向监控办公室或区防疫站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监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证后迅速向区卫生局报告,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一切工作。

建立突发事件报告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报告、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及时报告和举报、对报告、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办事处根据情节给予通报表扬。

六、应急处理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立即通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理的需要,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及车辆、设备,各部门应主动积极配合,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在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查和监督监测时,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人员,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要设立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登记和报告工作,包片防疫人员负责本片情况汇报,消毒管理各项记录登记。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办事处、管理区、村委积极做好教育,疫情报告人员疏散、隔离救治及其他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做到团结协作,群防群控,以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观察、早治疗切断传染途径防止扩散。

卫生防疫部门在对突发事件采取医学措施时,应积极配合,拒绝配合的有公安机关协助强制执行。

七、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对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渎职失职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报请其主管部门批准给予严肃处理。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来探寻规定报告职责、隐形、缓报或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处理人员执行公务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卫生部门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卫生局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重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适当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规定履行报告、监控职责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拒绝接诊病人的。

4、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

八、其它事项

本预案是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的指导性意见。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5

【关键词】独立院校 应急管理

一、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如今,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少学生对校园应急事件的概念缺乏了解,几乎没有应急事件演练的经验,法律意识不足,观念上也缺乏必要的重视意识;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均不够到位,常陷于一种被动的、应激性的处理模式中,重在事后处理,事前预防观念淡薄;从学校的角度看,关于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相关教育明显不足(这也是师生危机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心理干预系统不够健全、人文关怀体系不完善、校园文化载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以及学生三者之间沟通不足等。

近年来,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突发事件也在不断的被聚焦放大,从而导致独立学院的应急管理的压力无形中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独立学院,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本已压力攀升,再加上传统的应急管理的方式本就有待完善,这就为独立学院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在转型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摆在独立学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独立学院突发事件的特点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内,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冲击乃至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公共事件。

独立学院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由于独立学院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通常对独立学院校园突发事件做 如下类型的划分:①群体性突发事件。这里所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外涉及校园师生的各种未经批准的集会、游行、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可分为政治因素引起的事件和群体利益引发的事件两类。前者是指带有政治色彩的、大多由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的具有社会共鸣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后者是指因待遇、利益、管理等引发的具有群体利益目的的群体性突发事件。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两类,一类是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另一类是学校所在地方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SARS的蔓延,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一些师生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③突发安全事故。突发安全事故既包括学校楼堂馆所等发生的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睡眠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学校后勤供水、供电、供气等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也包括学校组织或师生自行组织的校外活动中造成的师生人身损害的安全事故。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④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气象、海洋、洪水、地址、森林、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我国是多灾之国,这些自然灾害往往给灾区学校带来巨大的灾难与损失,给受害师生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

三、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不普及,培训不到位。有些学校新生入学后没有开展自救互救的实际演练和像火灾,地等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即使经过训练也是走走形式,没有进行系统化,正规化教育,学生安全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低,危机应对意识有待加强。

制度不健全,设施不完备。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学院没有建立健全的独立学院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制度,没有坚持督查制度,没有定期对园区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没有即时通报督查情况,没有对影响园区安全稳定的情况进行及时上报、设施不完备,因为经费问题,有的独立学院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消防的规定设置园区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没有配备到位.园区重要地方没有安装摄像头。保障体制不健全。2009年甲流爆发时期,很多学校都制定了符合自己情况的疫情应急预案,预案在事后大多被弃置在一旁,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订和完善。大多独立学院应急救护的设施,设备,人力,财力,物力不足,后勤工作滞后。

信息不畅通,不公开有些学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隐瞒,缓报或谎报信息,处置突发事件的信息不透明。

学校园区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规模快速扩大,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由此形成,一是学校商业娱乐活动增多,二是校内临时务工,临时居住人员明显增多,而且流动频繁,成分复杂,鱼龙混杂,社会上商贩也看中学校这块“宝地”频繁进校园做促销活动,进学生生活园区招贴广告做宣传。这些人员滞留校园,熟悉学校环境,成为危及校园治安,侵害师生权益的群体目,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内学生和老师的电脑等贵重物品频频被盗,学生常常受招聘小广告的骗。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园区的主体是学生,目前我国大学生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是90 后,这是一个知识面较宽,接受新生事物快,信息来源广,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特殊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心理发展并不成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情感问题,成长的家庭环境,就业压力等很容易引发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独立学院园区突发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预防,应急,处置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安全隐患。

四、加强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有效机制

提高危机意识和人本意识。一方面,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要提高独立学院师生的危机意识,要警钟长鸣,从心理上树立起防范突发事件的准备。另一方面,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诉求,理解和支持学生的正当要求,并以高度的姿态,积极的行动与学生一起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控制和平息事态。

加强组织建设。一方面,从独立学院领导的角度,强调领导责任的落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基层开始,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并致力于突发事件管理的常态化与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从组织机构建设的角度,致力于创立一支规范的、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体系,包括人员构成、运行规则、处理预案和原则等,以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与高效。此外,独立学院危机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分析校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尤其在涉及毕业、情感、心理等方面,要做好系统的组织管理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制度建设。在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本着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学校稳定的基本要求,使得管理内容更加符合法律规定、管理程序趋于科学高效、管理人员意识到位等。其目的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无疑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中易出现的简单粗暴、无所适从、方法不当等状况而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冷静有序、果敢依法进行处理。若为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教育疏导为主。若为别有用心的违法犯罪行为,则坚决依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

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和信息沟通。自媒体时代,信息交流越来越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习惯,作为独立学院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掌握信息交流的各种技术并学会利用其快捷便利的特种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信息获得方面,需要重点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飞信、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传播载体,广泛开展信息沟通和交流,力争在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构筑起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和渠道,以满足危机管理的需要。

在信息沟通方面,应做到真实、及时、准确,这是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在于,在突发事件面前,能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盲动与恐慌,并将谣言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教育与心理干预的作用。通过教育的各种途径给学生多一些危机的概念和应对的经验,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危机后心理自我恢复的能力,能有效的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比如,通过开设心理学的选修课,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悦纳自我;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帮助学生传道解惑;通过管理创新,在肯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剖析等;

加强队伍建设。当前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主要由辅导员构成,某种意义上讲,这支队伍的稳定与否、素质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管理工作的效果优劣。同时学生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在独立学院危机管理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质上讲,这三支队伍的素质高低,是危机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突发事件处理要求范文6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

一、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

1、学生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也增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对以往大幅度增加。学生人数增多,出事的概率就增多了。学生多,要求我们管理更要严格、措施更要细化,落实更要到位,否则,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我们疲于应付,始终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

2、高校管理干部人数较少,与学生增长人数不成正比。

近年来,高些学生人数增多,但是高校的管理干部并没有相应的增多,在遇到突发紧急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处理。新进教师缺乏经验,对处理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需要。

3、高校的硬件条件急需改善,育人环境有待加强。

(1)高校入学教育不彻底,多半存在应付现象。

目前,学生进校初,高校安排的都有新生入学教育。针对所学专业应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大学学习阶段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防患于未然;应对新生进行素质教育,抛弃高中的应试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2)部分高校硬件条件差,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扩招,部分高校硬件条件不达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多,出事频率相应增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学校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做到和谐发展。

(3)新进教师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现在新进教师责任意识较差,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对学生的诉求不理不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多增加培训的机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做好服务工作。

二、高校突发事件特点

1、突发性

高校突发事件突然发生,情况紧急,发展迅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其发展的态势、深度、规模一时难以预测,一旦发生,学校和学生很容易陷入被动状态。

2、危害性

高校突发事件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给广大师生带来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严重的事事件有可能波及到其他高校,影响其他高校的发展。

3、社会关注度高

高校突发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备受政府、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稍稍处理不当,容易诱发。

4、国外关注度高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因此青年的发展决定这祖国的未来。国外一些敌对势力经常关注我们高校青年学生的动态,例如香港占中事件的发生,背后都有敌对势力的渗透。

三、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1、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高校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应急教育、消防演练、地震演练等,让应急教育深入广大师生的头脑,应急管理措施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学校成立应急办,有主要校领导担任主任,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使应急工作常抓不懈,让广大师生在危机感中学习、生活。其次,从新生进校开始,每学期组织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深入广大师生的骨髓,使师生明白,只有生命在,才可能为家国多做贡献,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2、与政府、公安机关保持良好关系

高校都办在地方,都有相应的辖区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和政府处理好关系,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态度决定着事件发生的态势。某高校在今年年初,遇到学生自杀,恰恰遇到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高校与地方政府紧密沟通,取得地方政府支持,果断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层面。高校的稳定也决定着地方的稳定与否,因此高校稳定了,地方也就少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这有利于高校与地方共建安全文明城市。

3、注重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和演练

高校领导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高校的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决定了遇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因此高校党委在选拔管理干部时候,一定要将认真负责,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管理干部队伍中。

4、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现代社会,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记者作为无冕之王的作用很明显,谁也不敢得罪记者、得罪媒体,因此,我们高校在平时要注重同媒体朋友搞好关系,才能在关键时刻很好的处理关系,促进事件向良性发面发展。

高校管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做到警钟长鸣,安全这根玄始终不放松,才能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