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1

随着户外运动的规模化发展,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水平,减少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为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1、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户外运动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也不断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是不完善,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据可依,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1.2、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危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和防范本身是一个量变对质变的过程,对于危机的应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本次危机,更是为了提高下次危机的防范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能使得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更加系统、规范的处理,并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规范指导,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

2、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2.1、户外运动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危机意识普遍比较低,我国的户外运动虽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在最近几年内,到时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忽略了自然变化对户外运动的影响,对于户外运动危机观念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而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过于注重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忽视了户外运动危机,从而增加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

2.2、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其本身是建立在户外运动突发事件上,在我国户外运动属于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缺失专业的指导。同时,在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后,并不能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及人员救援,这就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是针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教练技术人员、出入境户外运动等制定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制定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而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参照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和群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从而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置缺乏规范,影响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措施不专业

对于户外运动,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不仅需要救援人员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技巧,还需要有科学的救援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高效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体系并不专业,很多时候需要户外运动参与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当地的民警进行救援,其救援知识、水平较低,救援设备落后,从而对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3.1、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因此,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快速响应,有效组织,因此,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必须快速响应,反应迅速,从而降低损失。(3)专业处置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往往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处置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时,必须由专业的队伍进行,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处置,以此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3.2、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对于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在特定的诱导因素下爆发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将这些因素或者诱导因素消除。为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加强危机教育,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全面、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损失。

3.3、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导,快速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其次,要及时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只有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民众支持。再者要,鼓励非盈利机构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灾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的构建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不同地区的救援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注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各个区域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确危机事件处置后的工作目标,立足长远,总将事件,加强预防,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断总结,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4、个人建议见解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2

在一个班级中,突发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处理突发事件,一看能力,二凭经验,这是班主任教育机智的一个基本体现。处理突发事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所谓原则既是班级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处理突发事件时对各种基本矛盾关系的调整与把握的基本规律。班主任只有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整个原则体系,才能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卓有成效地做好班级工作。

一、教育性原则

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原则。班主任必须抱着教育的目的和心态对待突发事件,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教育全班的精神,既不能一棒子打死,又不能草率行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调查,从动因分析到全面评估,这样才能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

二、目的性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目的要明确,既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敷衍搪塞;也不可小题大做,无限上纲。班主任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应该让受教育的学生本人明确教育帮助的目的,什么是错,什么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根本上医治学生心灵深处的创伤。

三、客观性原则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之间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那么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不能受班主任“定势思维”的影响,避免主观随意性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从而影响到学生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

四、针对性原则

班认行应该在弄清楚事情的性质后再着手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注意事情不同层面的差别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性要强,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刀切”。太宽泛和针对性不强的教育形同虚设。

五、启发性原则

学生接受教育不是消极被动的,应该是主观能动的。处理突发事件尤为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班主任 banzhuren.cn)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不要一听到或一看到就下结论,一定要留有“余地”,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驱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危害,诱导他们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六、有效性原则

教育的关键在“育”,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所采取的方法,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主观武断,更不能烦琐而无实际意义。处理或教育重要的是看效果,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往往事半功倍。

七、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顾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各种因素的力量步调要一致,相互配合。对学生形成连续不断进行一致性教育,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八、可接受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看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能否心悦诚服地接受,不能强加于人,处理流于形式。要让受教育的对象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

九、因材施教原则

受教育的对象在各个方面的情况和素质是不可同的。在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处理突发事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别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3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级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处室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五、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种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审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印染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十一)住校生停电应急预案

1、住校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晚上在晚自学前5分钟做好点名工作(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并且管理好住校生晚自学的管理工作。

2、如果突遇停电事故,管理员首先要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不可慌张,然后用学校准备的应急灯进行照明,让学生疏散。

3、如果在停电时学生的作业已完成,要组织学生就寝,等学生全部睡下后才能离开休息;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应向学生提供蜡烛等照明工具,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一直到就寝后方可离开。

4、学生寝室在没有管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私自点蜡烛,点蚊香。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4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种类与处置原则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种类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涉及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中毒等方面,大体有以下七类:

1、多车相撞、人为堵塞高速公路的集群事件。

2、特大交通事故及运输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车辆发生安全事故。

3、暴雨(雷)、浓雾、台风、沙尘、冰雹(雪)等恶劣气候或地震、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交通堵塞。

4、人为破坏高速公路及其设施,故意破坏路面、安全设施、路基、通信电缆等路产,故意在高速公路设置障碍物。

5、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

6、领导车队及其他特殊车辆通过收费站,或需临时紧急关闭收费站。

7、食物中毒、火灾等其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处置原则

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应当熟练灵活掌握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处置原则,最大限度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做到处变不惊,合理应对。

快速反应原则。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出警快、反馈快、报告快、处置快、疏导快,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先期处置原则。最先到达现场的路政、交警要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和事件危害程度;需要时应迅速封闭现场和道路交通,划定警戒区域,清理疏导车辆,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及时报告反馈原则。发生突发事件后,属段责任部门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向相应级别领导和指挥调度中心报告。

分级处置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分为黄、橙、红三色预警处置级别,由指挥调度中心发出警报,各属段责任部门按级别体实施。

统一协调原则。必须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起与消防、医务救援、环境监测、气象及运输管理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配合行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遵循便民利民原则。在突发事件时实施交通管制,给过往司乘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遵循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宣传与服务措施,积极为司乘人员排忧解难,并通过有效的宣传,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严防“二次事故”发生的原则。路政、交警要做好现场防护措施,疏导现场车辆和滞留人员,并注意自身安全,严防“二次事故”的发生。

完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反应机制

在高速公路日常管理工作中,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和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信息共享、资源利用、确保道路和人员安全等方面,互相提供支持和保障,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家高速公路指挥调度中心,实行混合编组、联合值守、共同接警,共同进行全省高速公路管理的指挥调度工作,共同确立了“两个联动”、“六个统一”的配合工作模式,规范和促进了双方工作。

协调、联动运行工作机制

两个联动

巡逻联动。路政和交警共同对全省高速公路进行交叉巡逻,巡逻时间和路线由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安排。在巡路的过程中,赋予路政和交警双重职责,即:双方同时负有案件处理和报告的责任。在巡逻的过程中,如发现有案件发生,双方各自在职权范围内处理,如果属于另一方管辖范围,则及时通报另一方或向指挥调度中心报告,由另一方及时处理。实现了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为广大高速公路通行者提供了安全、顺畅的通行环境。

接警、调度、处理联动。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在接到救援或报警信息时,无论属于交通还是公安部门负责处置的事件,都实行首接负责制。实现统一接警、按各自职责进行调度处理。接听电话时,如果救援或报警的事件属于本部门业务,接警员直接调度处理,填写《指挥调度流水记录》;如果属于对方业务范畴,填写《指挥调度接、处警转办记录》,转给对方办理,双方人员在转办记录上签字,确保接警迅速清晰,调度准确及时。

六个统一

统一共享使用资源:指挥调度中心的办公场所,高速公路有线、无线通讯系统、监控系统、网络设施,两个部门的内部网站查询信息、移动监控信息等资源双方共享使用。并于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机制,签订《信息协议》统一的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天气和路况等信息。双方还与气象台、地震局等公共事业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定期咨询采集到的信息等,也共同使用。

统一设立救援电话和报警电话:在指挥调度中心成立初期,双方共同设立了全省统一的救援和报警电话96110和5379958(取谐音救救我吧)。1月1日,双方共同在全省范围内启用了统一的12122救援报警服务电话,并将这个统一的救援报警电话设置在了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双方统一接警,共同指挥调度。

统一值班和指挥调度。双方共同派驻指挥调度人员在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实行24小时值守。在服务称谓上,双方人员都被称为“吉林省高速公路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编号,统一对外使用文明服务用语。统一接

受过往司乘人员的咨询、投诉,统一接处民众救助,统一对全省高速公路路面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报。在指挥调度工作内容上,双方具有同样的职能和职责。调度员共同学习和掌握对方的基础业务知识,了解对方业务的基本处理方法和程序,遇有突发事件时,统一实施指挥调度。每逢遇到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路面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双方负责指挥调度工作的领导,便同时到指挥调度中心值班,根据路面情况当场商研措施,如果决定封路,双方调度员同时向各自人员分别下达指令,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实现全省高速公路的全线封闭。统一协调巡逻时间。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协调、安排交通路政和公安交警的路面巡逻时间,通过交叉巡逻、对事故多发路段重点巡查、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增加巡查班次等措施,减少路面巡逻间隙。双方统一研究制作了《路政、交警巡逻车运行图》,统一按分配的时间和路段进行巡逻。并建立了双方巡逻班次和人员、设备分布图,明确双方事件处理责任人的具置,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而路面恰好无巡逻人员时,立即按照事件发生位置,向事件发生地的指挥调度分中心或公安值班室发出指令,调动人员及时联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实现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快速反应。

统一指挥程序和内部纪律。双方共同建立了统一的《指挥调度程序》、《指挥调度工作规范》、《快速反应实施办法》、《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和内部纪律,实现指挥调度工作规范和快速的管理机制。

统一对高速公路的施工车辆和施工现场进行审批。双方根据管理工作实际,共同制订了《高速公路施工作业管理办法》、《施工作业安全协议书》、《施工单位黑名单登记表》等施工作业审批文书,建立统一的审批体系,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了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明确工作程序实现快速反应

科学、有效地处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方式,是建立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协调联动、及时处理等方面,涉及高速公路指挥调度、路政、养护、收费、通信、经营等多个业务部门。因此,我们制定了总体的工作程序,包括指挥调度中心、路政、养护、通信、经营部门等工作程序。

指挥调度中心与消防、医务救援、环境监测、气象及机场、运输管理等部门积极协调,建立快速反应联动体系和直通热线电话联系,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配合行动,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5

长期以来,高校和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不高,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较薄弱。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致使大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应对,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同程度的恐慌。大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1.缺乏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很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准备社会实践内容、建设实践团队时往往疏忽了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制定。部分社会实践团队甚至直接将应对突发事件排除在实践内容之外。多数实践队员不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征兆以及发展过程,缺乏敏锐的觉察意识,容易将突发事件按照常规事件进行处理。此外,大学生由于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持一定的侥幸心理。

2.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学生经历突发事件情况少、安全演练不系统,个别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出现紧张、慌乱的现象,进而影响对周围实时信息的处理。特别是当周围环境发生急剧恶劣变化时,难以适应和调节。多数实践团队中由于缺少专业心理教师,不能及时把握队员的心理状况。对实践团队而言,悲观情绪很容易在队员中传播和感染,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将极大程度影响实践队的凝聚力,对实践团队以后的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应对能力差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且危急时刻由于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理性分析和决策能力,往往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难以保证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实践团队决策人员缺乏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稳定队员情绪的能力有限,整个社会实践队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且一般突发事件的都会有次发影响,如果对此准备和应对不足,也将发生严重的后果。

4.缺少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反馈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往往注重实践内容和实践成果,对于经历的突发事件及其整个处理过程缺少经验性的思考和总结,并且鲜于对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成果进行提炼。社会实践团队之间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交流较少,经历突发事件的团队不能及时根据自身感悟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其他实践团队。并且目前媒体、高校对经历突发事件的团队往往是进行事实报道,对团队处理机制关注度较少,缺乏必要的舆论引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对突发事件应做的准备

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能够确保社会实践的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以及良好形象。突发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和不可预知性,但大学生仍可在实践进行之前根据自身情况和实践地等情况做一定准备。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准备,可降低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如计划在山区支教的大学生应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做一定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此外,参与实践的大学生应注重危机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概括起来,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1.做好心理准备。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在社会实践的任何一个阶段,这就要求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具有忧患意识,决不可有侥幸心理,时刻做好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实践团队可以组织队员开展学习,通过事前心理疏导、积极心理暗示等方法确保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冷静沉着应对。高校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突发事件为契机,加强危机意识、心理素质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为解决突发事件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2.做好应对准备。实践团队出发前,应搜集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案例及其解决措施,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讨论,进而形成突发事件处理的资料库,要求队员熟知其内容并实现团队间交流共享。此外,应根据社会实践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找出重点学习案例,依据“情景-应对”理论,根据突发事件发生情景提出相应预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环境,根据预案进行正式演练,从而达到熟悉突发事件、有效应对、指导产生最优化预案的目的。

3.做好物资准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所需物资的配置与布局、配送与调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社会实践团队应该把事前物资准备当作一个重点。实践大学生应综合专业知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通用物资和应急物资,结合当地和自身情况合理分析物资需求,积极构建和完善实践团队物资配送机制,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物资能够及时供给,在最坏情况下能够确保队员所需,保证队员安全。

4.做好救援准备。实践队抵达实践地点后,应及时向学校团委汇报所处位置以及要进行活动详细安排,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与之保持通讯的不间断联系,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确认医务室位置、医疗水平,队员需培养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准确掌握当地地理、交通条件,能在各类不可预知的突况下,按照最小损失的原则做出最优化方案保证队伍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的提出

突发事件具有紧迫性、破坏性等特点,要求社会实践团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找到合理有效方案并付诸实施。确定合适的应急处理流程,对于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大学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阶段性特点,结合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团队的情况,提出社会实践应急处理流程如图所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实践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立即组建应急小组,确定决策层。实践队决策层是指实践团队中有一定威信度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完善知识和较丰富经验等品质的人群组成的集体,一般由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实践队队长组成。决策阶层除应具有正确的决策能力外,还应对实践队员的性格特点、能力潜质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等知识有良好的掌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在确保实践队员安全且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实践队决策层须冷静分析情况,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确定应对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十分复杂,但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信息采集处理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会伴随各种相关信息的传播。实践队员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其次要对搜集到的信息理性分析,做第一步过滤处理,最大程度上确保客观、真实、有用的信息流入,为下一步决策阶层理性分析、合理决策奠定坚实基础。信息一旦处理不合理,不但会伴有不良信息流入到决策阶层,造成决策失误,还可能会影响队员情绪,使整个团队形成压抑、悲观气氛。

2.决策层讨论阶段信息采集阶段过滤处理后的信息流入到决策阶层,决策阶层将根据自身知识和丰富经验对信息做第二步过滤处理,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真实信息。决策层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分析判断当前形势,有见解性地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等有效讨论方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综合当前形势制定出合理预案。此过程中,决策阶层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预案制定,切忌慌乱和过度争执。

3.最优方案分析阶段在数套预案中选择最终方案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面对紧迫、严重的突发事件,能否正确地选择和执行最优方案关乎到整个团队和每个队员的利益,最终方案选择不合理会致使整个团队在突发事件面前损失惨重,个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会使选择方案的集体或个人遭受着外界质疑和非议,背负着沉重的心灵包袱。最终方案选择,可整合多方意见进行最优化分析,但是在一些非常危机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对最优方案做出选择。在方案选择的整个阶段,决策层要既能听取其他人意见,也要有果断决断的能力。

4.方案实施及反馈阶段

最终方案能否正确及时的实施直接关乎能否成功地应对突发事件。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整个实践团队团结一致,按既定的决策及时有效地付诸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能够及时帮助决策层了解事件进展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调整。突发事件的发展一般难寻规律,能否有效控制事件发展,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显得极其重要。有些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很多,形势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未知变化,这就要求反馈信息要快速而准确,决策层也需要对突变的情况做出判断,及时实时制定应对方案。以上4个阶段环环相扣,在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应对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对于一些异常紧急的突发事件,4个阶段可能会发生交叉或同时进行。实践队员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例,对以上4个阶段的实施顺序做出适当调整。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决策层至关重要,务必做到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应对各种情况。

五、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对突发事件后期处理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何开展事后处理工作对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对多数突发事件发生时间段的特点,后期处理工作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控制实践队员本着先控制、后处置、人员安全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置、积极抢救,维护现场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排查所有发病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往医疗机构。面对非自然灾害型突发事件,实践队员应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件起因,及时掌握事件的第一手准确资料。

2.信息沟通与反馈突发事件发生后,实践队员应尽量保持通讯不中断,并立即向所在院校负责部门和当地团委机构反馈队员实时信息。需要救援的实践队伍,利用现有通讯手段将所在位置精确化,如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把伤员送到附近医院,确保伤员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治疗。在安全的前提保证下,及时向外界报道队伍面临的突发事件以及带来的危害,正确引导舆论走向。面临自然灾害时,将受灾地区所处境况向外界,寻求及时救援。

3.调整实践队伍状态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实践队员造成心理创伤。实践队负责人应对队员进行心理访谈,调节好队员的心理状态,并与其交流在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补救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队员应参与针对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详细统计队伍人身安全、财产损失情况,并对危害程度进行精确评估,根据安全需要推迟或终止社会实践活动。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范文6

 

突发事件后往往很容易受到媒体聚焦和网民关注,特别是与民利益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关注度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暴增,此时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处在舆论聚光灯下,迅速成为公共热点。此时,如果政府事件处置不当,就会再生舆情,推波助澜,让自己陷入舆论漩涡。而舆情应对失误,则会平添质疑,助长谣言,干扰事件处置,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那么,当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该如何应对化解舆情危机呢?总结过去众多实例我们不难发现,要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需要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科学适度”四个方面原则。

 

一、 及时准确,争夺舆情引导先机。

 

有研究表明,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讲求黄金4小时原则,事件发生4小时内可能被大量转发,24小时内就能成为舆论焦点。如果此时政府部门不及时权威信息,争夺舆情引导先机,正确有效引导舆情,那各种谣言、虚假就会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被放大传播,误导社会公众,导致事态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

 

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第一时间跟踪研判舆情,设置传播议程,组织权威评论,坦诚对待公众,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与公众展开平等对话互动,及时展开调查,进行问责处理。只有在事件处理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做到了快速反应,及时行动,坦诚处置,才能稳定公众不满情绪,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控制事件处置的话语权,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二、 公开透明,用事实回应舆论质疑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非常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涉及哪些责任等等消息,并基于社会监督的热情容易对事件进展发出质疑,这时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公开相关情况,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谣言和虚假信息就会充斥网络,给突发事件处置和政府声誉、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一些害怕家丑外扬的地方官员,却总是喜欢千方百计压制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删除网友言论,甚至采取威胁、恐吓、殴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众和媒体显示监督职能。而其结果则往往是,越大压,就会吸引越多的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曝光,事件关注度越高,而暴力应对手段则招来更多的批评,舆情危机出现二次爆发。因此,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压,而是主动、全面、高频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出去,才能满足媒体报道需求和公众知望,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三、 规范有序,避免负面舆情再生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事,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有序引导的原则,以客观理性的处置方式,回应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不实信息和传闻,引导舆情朝着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发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因此,在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考虑普通民众的心理认知,依据社会常识常理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冲突,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情绪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损害法律权威的情况下,灵活安抚舆论情绪,避免随意定性引发舆情危机再生。

 

四、 科学适度,维护政府公信力

 

在突发事件舆情引导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科学适度的引导原则。首先,回应舆论话不要说的太绝。突发事件后,在面对媒体表态时说话要留余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舆论被动。其次,面对民意要求,不应过度承诺。有些情况下,为了安抚公众情绪,一些官员在与公众互动中容易对媒体做出过度承诺,而一旦承诺无法兑现,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承受更大舆论压力,付出更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