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课堂管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应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策划和调节,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更是十分的必要和可行。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保障有序严谨的课堂秩序,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保障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有秩序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行为。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学生整日乏困、精神萎靡不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手机游戏;一些学生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纪律等等。这些情况若是不能够及时处理,课堂教学就不能够得到保证,甚至造成长期课堂纪律的松散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养成有序严谨的数学课堂教学秩序,是顺利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保障和必要条件。
第一,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倾向性
在数学课堂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管理的低效率部分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学习研究不足所造成的,教学目标混乱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力,无法树立教师在课堂中的威信,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就要有效的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与工作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自己首先要理解“有用、够用、实用”的教学指导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熟知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方向,从容应对课堂。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学习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实施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楚“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并且巧妙的安排教学顺序,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删减、替换和补充,也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编排教学内容,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数学课程的安排与讲解,这样就避免了单一重复和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就使得学生更加的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保障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教师还应该认真的准备课堂教学的教法。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水平参次不齐,数学能力也五花八门。为了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教学质量,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就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寻找和追求在学习当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当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摆脱学不会的烦恼。
课堂气氛的活跃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大脑,便于勤思考、多提问,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心里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表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如何制造好的课堂气氛,怎样实现活跃学生思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至关重要。
第一,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思维上的灵活性,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
数学课堂管理必须重视对课堂上的提问的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其针对性、启发性,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既是学生必须解决的,又是学生们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不能太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能太难怎么想都解决不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要及时点拨答疑解惑,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让学生逐渐形成逐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李炳婷在《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中提到:“数学课堂管理本质是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学习的同时可以养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也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李老师的话充分说明,数学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仍然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不再赘述。
第三,教师要懂得如何“放手”,掌握好数学课堂管理的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探索和研究
一堂数学课结束,通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学生都不配合”、“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等。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们不放心,唯恐学生出错,急于自己总结学习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大范围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第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管理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数学课堂的最高准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体现了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三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以学生的参与为教学准则。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数学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减少讲授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的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本身当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怎样学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在课堂中自学,在实践中锻炼,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管理的得当,组织方法合理有效,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合理的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索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行为习惯,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聪明才智,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勤奋积极、好学向上的优良作风,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保障数学课堂管理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因此,重视和探索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2
论文关键词: 力学课程 实验环节 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 力学课程是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概念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课程中实验环节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实验对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实验环节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深对实验环节教学的探索,提高实验环节的课时比率,提高力学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前言
力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大部分的工科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学习。按照学生层次、专业类别、力学知识深度的不同,力学课程包括《建筑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对于建筑,机械,航空等这些与工程结合密切的专业来说,力学课程是及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这些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力学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是在生产生活中实实在在所遇到的问题。我们知道,实验也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力学课程的学习与实验就有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在力学课程中加开实验环节,就成了学好力学课程的有效方法。力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环节,加入实验环节是学好力学课程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实验环节在力学课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实验环节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力学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进去,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而力学理论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含力学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有很多易混淆的名词,力学作用情景抽象,实际应用性强,如果不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会很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放弃对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针对力学课程概念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这就需要力学实验的配合进行。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比如在材料力学部分,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等内力的概念在学生中有很多疑点,必须给予明确而有说服力的解释,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讲解每一概念后,到实验进行对应的实验项目,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指导,对实验后的试件破坏形式和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力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解决了力学课程概念性强,情景抽象的问题。对于力学课程实践应用性强这个特点,这就要求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加入工程实际问题的举例。比如说,在材料的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中,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工程实际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个实验可以对机械零件,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研究材料性能,设计新零件等所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比如说:起重装置中载重件的设计、减速器中传动轴的设计等都需要进行实验,都需要经过周密的科学的计算才能设计尺寸选取材料。在力学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课程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实验项目,激发学生们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养成从实验方面解决问题,在快乐中学习的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力学学科的特点及实验条件为课程服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在力学学习中的问题。
3实验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主要包括人们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等三方面,科学素养是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当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时代呼唤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今后社会进步、国家生存发展对公民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现在努力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新世纪的公民就意味着将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科学教育的目标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把如何学习科学纳人科学教育的目标;另方面是强调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应该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 。力学知识作为工程技术人才的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力学课程的教学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学生经过高等学校的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诚信的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需要靠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来体现,而实验环节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理工类的许多学科和专业,力学是主修骨干课程,它既有一条发展的主线,又与其它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对力学专门知识的系统的深入的钻研和专业工程中的应用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广博深入的力学知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分析和解决工程中与力学有关问题的能力。实验又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力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在实验环节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通过使用先前所学的力学理论去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当前试验内容,如果遇到问题需要课后找资料自学,这就培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同时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的训练,初步瞳得如何从事科学研究,培养了实践能力,即学会做事;在实验中,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与同组同学的沟通与合作,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达能力等,既学会协作;同时,学会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技术,适应生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慢慢的培养起来。
4力学实验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
实验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实验,不经过实验检验的理论,也仅仅是空头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更是离不开实验环节,在力学发展的道路上,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靠大量科学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因而实验能力在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结合实验进行学习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实验教学是一种智力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功能是巩固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在接触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过程中掌握基本测试技能,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手脑并用,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进行实验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要培养出优秀科技人才,离不开实验教学。
5力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能力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指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而以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心理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当人类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国家之间,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人才的竞争更是愈演愈烈,说到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各个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科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2]。力学学科的教育更是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学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手段。工程力学实验作为工程力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力学实验包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学生通过基础实验熟练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技能。之后,再通过进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用实验的方法结合起来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认知水平。最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此类实验才是实验环节的关键所在,实验者的设计思想和动手能力将在这一阶段集中地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所用仪器,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将成为实验研究的主角,通过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一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尤其是提供了所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扩展与创新的舞台,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小结
力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对教学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实验教学环节还不是很成熟,有些院校对力学实验课时比率设置较低,或者借课改减少其所占比率。我希望广大的力学教育工作者继续加深对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尤其是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创新,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点,提高力学教育的水平,多多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3
自然灾害,也称为天灾,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即构成灾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态灾害、天文灾害。
地震,毁坏建筑桥梁等物品,导致经济损失,家毁人亡。
海啸,船只,冲垮建筑,造成灾区民不聊生和经济损失。
雪崩,活埋登山者,摧毁树林或房屋。
台风,龙卷风,刮倒房子,卷起各种东西,会摧毁生命和人类经济。
火山爆发,导致森林大火,会摧毁生命和沿途小镇,陨石撞击,产生爆炸,可以摧毁各种生命和文明。
雪灾,冰天雪地,冰冻人类文明,冻死生命。
洪水,冲垮堤坝、房屋等建筑,淹死生命。
旱灾,缺水,导致农作物死去,会饿死、热或渴死人
闪电,打雷,会毁坏各种电子产品,如击坏电视和电脑,还会电死人,和引发森林大火……
所有以上灾害给我国社会和人们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早进行地理灾害意识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下面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1.教育灾害知识。
应对灾害,首先要切实掌握应对灾害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灾害知识、心理、法律、安全、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常识。学校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灾前,普及灾害知识教育,教育学生了解懂得灾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灾害认识能力,避免因灾害发生时引发恐慌心理;灾中,应对灾害知识教育,要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即自救、互救、团结协作、应急处置、心理应对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后,心理知识教育,灾后心理重建,自我疗伤、危机干预、长期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心理应对和调适能力,进一步深化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椎悖
(1)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寓灾害意识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中的灾害知识,通过叙述、提问、讨论、比较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必要拓展,把灾害的情况及其危害,以及防灾、抗灾、救灾的方针政策向学生宣传。
例如地震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潜在的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讲到地震灾害时,初中课本只涉及到地震很小篇幅,以活动题目配彩图形式让学生了解地震避灾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地震的知识,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阐述了地震的成因、震级、裂度、分布规律等,同时专门利用班会课进行了防震演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来临时的几种常用的应对方法,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否则,会造成盲目恐震或谈震色变。因此上课时有必要对地震预报、防震建筑、当地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基本的个人的防护技能等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对一些人类无法控制的如地震、火山、台风等灾害,是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预防来减轻灾情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认识灾害、战胜灾害,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2)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各种灾害的典型事例启迪学生的灾害意识。
学生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更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以近年发生的各种灾害的典型事例震撼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从灾害成因中分析“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从灾害发展和危害中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以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自觉性。
例如,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全国的里氏8.0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强震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能不能把后果降到最低?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震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使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回答了这个问题。
给学生观看“98 年长江流域洪灾”的录像,引导学生思考:①什么原因造成长江流域长时间的降水?②长江南北向的支流对形成洪灾有什么影响?③长江中上游植被(森林)情况如何?④围湖造田是件好事吗?⑤一些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质量难保会带来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以及如何治理长江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被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
(3)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灾害意识。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灾害的全面认识,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等主题,观看“沙漠之旅”录像,实地考察嫩江水,进行以“我的家乡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主题的讲座,利用板报宣传生态环境知识等,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对生态灾害的关注。另外可以利用暑假临近时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火山奇观的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风景区”
这样利用家乡附近的旅游景点进行火山奇观的灾害教育,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2.应灾演练。
组织师生进行各种灾害自救互救演练,对于提高其防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具有实际意义。
组织应对各种灾害的实践演练,将模拟演练与学生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思想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演练。通过演练使学生在灾前懂得灾害的知识和应对知识,具备灾害认识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在灾中不慌不惊不乱,并有能力从容应对,团结协作走出困境;在灾后能较好地自我调适和相互调适,尽快地走出灾害阴影。
3.开展地理灾害专题活动是提高学生防灾减灾能力的前提。
(1)办讲座:结合地理新教材有关专题的教学,聘请消防,地震和交通等部门的有关专家举办灾害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灾害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灾害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各种灾害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在应对各种灾害时能沉着冷静地进行自求和互救,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出版报: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土地日、防止干旱与荒漠化日、国家减灾日、消防日、交通安全等节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墙报。教师经常组织学生收看或推荐相关灾害的电视节目,并及时撰写观后感,增强渗透灾害意识的地时效性。同事,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上街宣传。通过他们向家人和群众进行宣传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4-02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翻转课堂模式实现的前提,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与学习相关的优质的资源,不在单纯的依赖于老师在课堂中短短的45分钟。而且翻转课堂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更加便利,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会学生在知识应用方面的问题。
1.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1.1针对性高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老师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把简单的知识和复杂的知识一起讲授给学生,通过一个短片或者简短的话语就将学生不懂得知识点讲解清楚。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是课堂具有有较强的针对性,知识点的查找起也比较方便,可重复性较强。
1.2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传统的学习流程无非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只是简单的信息的传递以及接收,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知识吸收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重新构建了学习流程,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是在课堂外进行,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遇到不会的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吸收消化。
1.3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完学生不懂得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应用后,可以提出与本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发现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在看一遍,老师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就是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2.翻转课堂实现的平台
2.1课堂前视频的录制
视频的录制是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一段精简、优良的视频是学生在课堂前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3-10分钟的视频,老师在视频中亲自讲解运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将视频做的更好。制作视频就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种计算机录屏软件。视频讲解可以将讲习题的解答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集中在其它对学生学习更有帮助的方面。
2.2视频所用的平台
当视频录制成功后就可以通过平台给学生,常用的方法有:(1)通过U盘将视频拷贝给学生,伴随的问题是,拷贝要占用大量的时间。(2)建立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将视频文件上传至群文件中让学生自己下载。(3)将视频到一些视频网站上,学生在线观看,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
2.3建立讨论互动技术平台
交流使最有效的教学,翻转课堂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交流,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课堂活动的设置,更加方便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所以,讲课外的互动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当学生在观看视频是会发现问题和产生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向老师立即请教,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因此建立一个班级公用的平台,老师在平台中进行课外的辅导以及权威的解答。此类平台主要有:QQ群、微信群、博客、贴吧等。
2.4未来可能实现的新的技术平台
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将作业本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完以后在发给学生,此过程时间长而且对老师来说批改作业非常辛苦。如果把作业的批改放在平台上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老师节约大量的时间、减少工作量,而且对学生来说作业做完、批改完时间短,如果出现错题立马解决,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如:知识性新课、物理学史性课程、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应该有不同的翻转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问题。知识性课堂是指“在课堂中老师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比如易定义混淆的比较、知识点易理解错的纠正等”。传统的物理课堂由于讲解知识点过多以及知识点杂乱无章,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以及无助。当老师把知识点分开讲解时这节课讲的下节课就忘了知识点的连续性不好及没有太多的课堂时间来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基于以上传统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翻转课堂实践时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哪些是知识点时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的化工具能完成的;哪些是需要老师现场指导,学生需要合作才能学会的;课前的视频如何设计;课堂的教学如何展开等。
在课堂前老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学生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取相关的学习文献,学生通过在课前的学习,了解自己那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的定义理解不清楚,有什么问题需要向老师请教。老师则根据给学生的资料来制定相关的问题以及相关视频及备课,重点准备本节课堂中易混淆、易挖坑的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中老师讲解学生不懂得问题以及本节课堂的重点知识点。随时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问题,老师一讲学生就会,课堂上学生以提问为主,动脑思考,动嘴论,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都更高。小组讨论、展示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深刻。从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上讲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4.结语
做好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推广,将更加解决高中生普遍面临的物理难得问题,让更多的高中生喜欢上理科,而不再是因为物理的原因选择文科。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要想实施好翻转课堂,发挥其效果,会面临诸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思维深刻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5
一、做一名专业型教师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不能再仅仅是满足于把课本吃透,而应该成为“专家”,向学者型、科研型人才转变,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要具备这些,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学者型就应该包含科学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丰富的阅历、研究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写作的习惯。这些意味着:“教师不再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及其传授方法上,不再是单纯用理论工作者设计好的课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是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关注自身教育实践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进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最佳的教育情境来达到预期的目标。”读史可以明智,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教历史就要造就明智的人才,就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要成为学者型,大致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涉猎广泛的其他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阶段。掌握规律是历史教师职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归宿。
二、做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靠单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种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之下的教学需要,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杂科”,它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历史教师既是“专家”同时还是“杂家”。
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注重的是学科本位的单一化思想,把自己禁锢在本学科的层层堡垒之中,不再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教理科的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教文科的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形成了文理分家、文理对立的局面。而教历史的往往只顾埋头于成堆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档案之中,对文学名著等不屑一顾,对理科知识则是一窍不通。
“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学背景知识。”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要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只要掌握好历史学的知识就可以教好学生的观念,时代要求教师“不仅是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有源头的活水”。
三、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作为历史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把它当作一句空话。中学历史课本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上至治国理政,下至为人处事,涵盖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领域,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历史教师的个人努力,发挥同伴互助和集体合作,可以整理出丰富的德育题材,加以提炼总结,形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课程。
四、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运用能力
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成为主要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而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为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更直观、直接地把历史知识、历史遗存展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更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师的角色由“粉笔教学”转向了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6
管理学博士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洋博士和本土博士哪个职称晋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