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2
护理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通过对模拟病人的观察、评估、实施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管理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临床角色。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只是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在毕业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对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3
[关键词] 护理人员;不同层次;三基;训练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35-02
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对高水平医疗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重视“三基”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1]。目前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只忙于应对眼前工作,忽视“三基”训练的倾向时有发生。这不仅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且极易出现差错乃至事故,给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重视“三基”训练,常抓不懈,才能使医务人员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工作,更好地服务患者。
我院属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来源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员素质水平不同,因此,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三基”训练方案,就成为做好“三基”训练的重要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护理人员的编制:全院护理人员共73名,正式人员27名,约占总人数的37.0%;聘用人员46名,约占总人员的63.0%。在受教育程度上:正式人员大专以上14名,约占总数的19.2%;聘用人员大专以上7名,约占总数的9.6%。在取得技术资格上:正式人员中级以上10名,约占总数的13.7%;聘用人员无。从事本专业年限5年以上:正式人员24名,约占总数的32.9%;聘用人员29名,约占总数的39.7%。显而易见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临床经验参差不齐。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三基”训练方案(以下简称训练)
2.1总体训练方案
第一阶段,自学:护理部下发学习资料,护理人员自行学习。护理部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河北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河北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河北省护士岗位培训技能训练竞赛理论习题集》以及各项护理制度等,下发给每一名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学习。
第二阶段,科室组织学习:由各科护士长组织安排学习。护士长针对本科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习。
第三阶段,院内组织学习:由护理部组织观看有关光盘和专人讲课。由护理部指定护士长和有丰富业务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的业务尖子分章节进行讲课,并组织观看标准化操作的光盘,对各科护理人员分批进行学习和培训。
2.2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2.2.1护士长训练护士长是护理人际和人事关系的协调者,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技术指导者[2]。护士长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要得到领导和护士的信任,就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因此,护理部把组织全院护士长进行训练放在首位。首先加强思想和素质教育,明确护士长的职责,强调抓好“三基”训练的重要性;然后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学习资料、观看有关光盘、讨论、实际操作,根据本科室的情况自命题进行讲课等方式,达到每名护士长对“三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并能组织、安排、指导护士工作。
2.2.2正式人员重点训练由于正式护理人员相对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高,往往是科室的业务骨干。对他们进行重点训练,以其带动聘用护理人员,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除采取自学、听课、护士长的指导等方式外,还要培训他们掌握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新知识、新业务,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三基”内容,而且能做示范性操作和讲解,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2.2.3聘用人员训练针对聘用护理人员受正规院校教育少、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自学能力差等因素,重点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采取听护士长和业务尖子分章节讲课、当堂提问、当堂测验的方式,强化基础知识学习。采取观看正式人员示范性操作、讲解,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使每一名聘用人员熟悉“三基”内容,准确掌握操作技能。
3分阶段考察训练结果
3.1考试性考察
由护理部出题全体护理人员考试:理论知识考试笔答(闭卷);基本技能考试抽查(随机)。以后每2个月两项内容交叉考试,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监考为院分管业务的领导和护理部主任。
3.2竞赛性考察
由护理部分阶段组织以知识要点及临床操作为主的竞赛(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参赛人数为本科护理人员总数的20%(不含护士长),由各科室经考核选拔。全院共计10例。满分100分,知识要点部分笔答(闭卷)40分,技能操作60分。
监考人员为各科护士长采取交叉监考的方式,即本科室护士长监考其他科室参赛护士,并对取得前三名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以上方式每季度对“三基”训练内容分章节训练,从学习、熟知、巩固到提高,循环往复,常抓不懈。
4结果
4.1观察考试结果
全院护理人员在实施训练方案前基础知识合格率仅为78.1%,基本操作合格率仅为79.5%。而在实施训练方案后基础知识合格率达到98.6%,基本操作合格率达到97.3%。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训练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4.2观察竞赛结果
第一名1名,为正式人员。
第二名2名,正式人员、聘用人员各1名。
第三名3名,正式人员2名、聘用人员1名。
竞赛中,不仅正式人员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聘用人员中也涌出了业务尖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是真正达到训练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讨论
针对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三基”训练方案,是有的放矢的训练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训练内容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员对知识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考试和竞赛,不仅考察了学习效果,而且激发了护理人员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使“三基”知识的掌握更深入、更扎实。
[参考文献]
[1]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序1.
[2]邓隆宪.怎样做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13):1214-1215.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4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生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医学教育质量评审中的重点[1]。几年来,我院一直把加强“三基”训练作为提高医学生业务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医学临床实验教学中,我们加强优化医学生的三基训练,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三基”训练对每一名医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医学现代化的今天,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也代替不了严格的“三基”训练,“三基”训练是医学生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基础。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三基训练的目的,就是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选好临床指导老师,是临床“三基”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学习操作技术有赖于老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与指导。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就必须有相应合格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依照内、外、妇、儿各科的要求,从各临床科室选拔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熟练的老师进行培训。首先让指导老师吃透教学大纲,精读、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拓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示教时,既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统一规范操作方法,使操作动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3根据训练目标合理筛选内容
3.1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3.2体检要求掌握的内容一般状态的检查、头颈部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浅表淋巴结检查、眼部的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检查、眼球震颤检查、集合反射)、咽部检查、甲状腺及气管检查等。
3.3触诊检查包括呼吸运动、语音震颤、心尖搏动触诊、心脏震颤触诊、腹壁紧张度触诊、肝脾触诊、肾脏触诊、膀胱触诊、胆囊及阑尾区的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等。
3.4叩诊检查包括肺部常规叩诊、肺界叩诊(上界,下界)、呼吸移动度叩诊、心界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肝上、下界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等。
3.5听诊检查肺部的规范听诊,三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及特点。心脏听诊的部位及顺序,是否听到杂音。如何分辨第一、二心音。腹部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的听诊等。
3.6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的检查。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拉塞格征的检查。
3.7外科学总论基本技能操作部分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要求学生进行训练,从洗手到穿衣,从一刀一剪、一针一钳、一结一线,到切开、缝合、打结,严格按照三基训练的标准训练[2]。
外科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手术人员的准备,包括洗手、穿衣、带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及无菌原则。辨认手术器械;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分离、显露、止血、结扎与剪线、清创缝合与吻合。换药及基本原则。
3.8护理学基础基本技能操作部分护理学基础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实践性很强。
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铺床技术,包括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的测量与绘制;保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包括口腔护理、床上洗头、擦浴法、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法;无菌、隔离技术。鼻饲、导尿、灌肠;各种注射法;急救技术;输氧、吸痰。
3.9妇产科学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产前检查、产后出血处理、胎头吸引及助产术、正常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母乳喂养适应技术。
3.10儿科的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小儿体格测量、小儿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儿科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4强化三基训练的方法、考试及要求
4.1制定强化三基训练的计划,正确安排及合理分配训练的时间,优化内容,每项基本操作要和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结合。
4.2将学生分组,每组20人左右,由一名教师示教、指导,配合光碟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正确方法和要领,加强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4.3统一命题,按标准定分,每项操作项目要求达到指标固定的标准分。
4.4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抽签定题,逐个“过关”的考试制度。在考试过程中要求方法正确,手法到位,结果准确,并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及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训练、纠错、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5“三基”训练的目标评价
临床“三基”训练的评价应尽可能体现公平、客观和全面。我们通常采取三种形式的评价,即动态性评价、终点性评价和双向评价[3]。
5.1动态性评价以“三基”训练目标为基准,观察学生训练中的学习态度,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操作的规范性等,分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价,并随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训练者,以及时修正。
5.2终点性评价学生完成一个部分或完成整个“三基”训练目标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三基”训练情况作一总体评定,并将动态性评价融汇其中的终点性评价。老师主要从学习态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规范程度,“三基”知识临床应用情况,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记录能力等作全面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了解,不断修正提高。
5.3双向式评价对“三基”训练目标评价时,采取评教评学双向反馈,由学生和老师各自对对方作出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基本同终点性评价。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主要从老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临床经验、表达能力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等内容进行评价,通过双向式评价,使我们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通过提高“三基”训练中的质量和目标评价,使我院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断熟练,步骤规范,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熟悉和掌握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促使他们经常看书,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从临床实习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许多学生很快就可以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迅速地进入临床适应期,2周后对各科的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能独立完成(原来要4周左右)。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强。我校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实习工作中及参加工作后,受到了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崔国华.强化三基训练提高业务素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281.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5
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谈心,试卷分析等方式,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有以下特点。
1.1学生生源结构特点
女生居多,且文科生来源占多数。形象思维能力较好,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略差,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基础学科的知识掌握较为薄弱。而生理学知识较为抽象,并需要一定的理科基础,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
1.2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特点
对专业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学习活动主动化的必要条件。多数学生还未明确护理服务的真正内涵,未意识到基础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整体上表现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欠缺。
2因材施教,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根据护理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探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精简教学内容
简化临床专业教学中作为重点的电生理知识,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特点,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等知识点,省略作为难点的肌丝滑行的原理,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等知识点。注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如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等章节,涉及到机制、功能和调节等部分的内容,重点强调,反复阐述。经过这样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有的放矢。
2.2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解剖学和组胚学知识是生理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只有理解了正常,才能理解异常,生理学又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起点。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简明扼要地回顾各大系统的解剖学和组胚学的基础知识,也要注重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为将来的临床阶段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扩展的知识点有:讲述输血原则时强调作为护理人员严密检测的重要性;讲述组织液的生成时,联系右心衰、尿毒症、丝虫病、烧伤等疾病;讲述血压的形成时,联系临床测量血压的原理和方法;讲述不感蒸发时,联系烧伤病人补液的原则;讲述尿液的调节时,联系糖尿病病人尿液质与量的改变;讲述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时,联系临床为什么长期使用强的松不能突然停药的原因等。通过加强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完整丰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2.3重视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注重以下三点:一是突出动画。直观形象的动态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物质的跨膜细胞转运、心脏的泵血过程、减压发射的过程、肺通气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等,都可以用动画来显示。二是突出图片。临床疾病的真实图片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譬如,讲解影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时,可选用重症肌无力和有机磷中毒病人的图片;讲解内分泌时,可选用甲亢、向心性肥胖、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等病人的图片。三是突出表格。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小结,使知识融会贯通。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区别、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异同点、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不同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各大系统的作用等。通过这三突出,使教学效果达到理解透彻、记忆牢固。
2.4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减少以蟾蜍为对象的电生理实验项目,增加以家兔为对象的综合实验项目,强调静脉麻醉、钝性分离、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输尿管插管等手术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加了与护理工作联系密切的人体实验,如血型鉴定、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视力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等,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单一的笔头考试方式,采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和试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像家兔呼吸的因素等实验项目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试卷多考察与临床应用的基础概念,如血细胞比容、体温、基础代谢率、收缩压等名词解释;多考察与护理临床实践相关的综合性、推理性的内容。如“临床使用甘露醇利尿的机理”、“输血的原则”、“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为什么不能给予高流量输氧”、“久卧的病人突然站立血压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等。
3结语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常见问题 对策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课程。通常《内科护理学》都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的前一学年学习。作为一名内科护理学教师,应该尽力克服难题,努力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和谐、自然、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的良好教育气氛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充实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基础知识多,几乎涉及所有的医学基础课,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节,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课之后研究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为临床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状态下的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同时,根据目标化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最终使学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该病的护理(包括正确的护理评估,准确的护理诊断,确切的护理目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就给教案的书写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知识讲授难。
患病机体表现出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别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识来认识疾病,而必须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内科疾病本身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并非能通过语言、动作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讲授中抓住侧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正确地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内容较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对第一年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对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关系缺乏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出现脱节现象,对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彻的了解。例如在讲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章时,讲述到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问题,涉及解剖学的心脏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态和心脏的血液循环、生理学的心动周期和正常心脏泵血过程,内容多且抽象,从而形成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2.对策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了以下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前要重点精读并熟悉教材中的重点掌握内容。其次,认真书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都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作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抓住教材内容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出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难点的讲授内容,对涉及的其它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备课,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护理,在讲授前,首先应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本课有联系的解剖生理等有关内容,通过教学课件中一些生动的解剖图片、简易的机制图体现出来,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如常见症状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从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把症状的护理作为重点详细讲授,注重与临床紧密联系,为以后循环系统各个疾病的护理打好基础。
2.2把握学生程度。
从实际教学出发,了解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护校的学生既有单招录取的学生,又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前者仅接受过中专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她们在中专阶段曾系统地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后者接受过高中教育,人文知识有一定底子,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开课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程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进行一次医学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过教学实践,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触类旁通,从而激其情,发其智,增其识,会其能。
2.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在每个系统疾病的讲解中,都由一个病例引入,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先导入病例,再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谈其诊断、治疗,追其病因、诱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指导,例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先介绍实例:患者,男,45岁,原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发作与饮食、季节有明显的关系。某次出差途中饮啤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该患者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所需讲授的消化性溃疡的内容。使学生从观众、听众的角度,转变到了责任护士的角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2.2角色扮演式教学: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实际存在的困难,《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论课后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应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憾。在教学中,对于患者资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释、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所,为学生创设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境,两人一组,分别表演护士和病人,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创设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的情境,在表演中不仅使学生联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还增加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无形中进行了职业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贴近临床护理工作,避免学生进入临床时的“纯理论状态”,以尽快适应医院工作。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要善于总结归纳,运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讲授,把容易混淆的、难以记忆的内容,按发展先后或内在联系串联起来。例如,在讲到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时,可将“促进排痰”的措施总结为“咳、拍、湿、引、吸”五个字,学生将这五个字记住了,就能说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与胸壁震荡、湿化呼吸道、引流、机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可以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在板书中加入一些简易图,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化、清晰化。如在讲解“感觉障碍的六种类型”时,分别画六个人形图案,将每种类型对应的感觉障碍的部位涂黑,学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类型感觉障碍分布范围的特征。在讲解“引流护理”时,通过患者示意图,学生能明确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为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自愿学习、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一些情感激励,对学生表示肯定与赞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有些紧张,结束后,我点评道:“这名责任护士很称职,为患者讲解得既详细又明白,其他责任护士要争取做得更好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和就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贴近临床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施丽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3.
[2]贾小莹.浅析《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北京卫生学校护理学科(100053).
[3]江景芝.内科护理学授课中的“三难”与“三熟悉.山西护理杂志,2000,(2),第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