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匮乏

医学类高职院校拥有设备齐全、品质精良的各种化学实验室,并且针对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医学类专业学生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医用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易燃、易爆、有毒、具腐蚀性等危险化学试剂,如若缺乏相关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容易引发实验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丰富学生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保障安全,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维护自然环境,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一、存在的问题

从近三年来基础化学课程从教经验来看,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极度缺乏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

学生不提前预习,对实验目的、原理、内容一知半解,经常出现看一次教材做一个步骤的情况。相当数量的学生着装不规范,部分学生不穿实验服;女生披散长发进实验室;夏季身着短裤、短裙、拖鞋,将大部分皮肤暴露在外;冬季将棉服穿在实验服外面,帽子、手套、围巾不取下就做实验。

2.实验过程中

偶有学生带饮料、食品进入实验室,边做实验边进食;不按要求佩戴护目镜、使用通风橱、摆放药品和仪器;态度不端正,边做实验边聊天,甚至出现追逐、打闹的现象,实验室环境嘈杂;取用药品的方法、用量不规范,抛洒滴漏;操作不规范,时常损坏仪器,并且不及时清理和报修;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询问,不懂得独立思考、及时处理,且不清楚实验室的应急处理设备的具体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结束后

学生不及时整理实验台面、药品试剂架和水槽里的残渣、水渍、废物等,随意处理实验废弃物,时常造成下水道等管路堵塞,对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不及时关闭各种仪器,既耗费能源,又减少仪器使用寿命,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课后很少反思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以上问题,在医学类三年制、五年制学生中均有发生,五年制学生更易犯此类错误。

二、原因分析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三、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德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高等职业学院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理论和实验教师定期培训,从药品管理、实验准备、实验规范、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适当增加实验辅带教师的数量,提高师生比,消除主带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情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岳玮,吴琼.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 考试周刊,2014(70):143-144.

[2]单贺年.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42-43.

[3]赵良厅.情感教育如何促进化学教学效果[J].学园,2013(35):124-125.

[4]陆璐,柯世怀,洪素丽.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89-90.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2

1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护理实验室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在软硬件方面也得到了质的提升[2]。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护理实验项目增多,实验形式日益丰富,从单一技能操作,到目前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多样化实验方式;兼之实验室开放需求的不断加大,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激增且流动性大,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在实验室安全领域均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强了实验室安全保障。然而,受诸多因素限制,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依然普遍滞后于国际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3-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实验室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大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工作现象,认为安全工作仅由学校保卫处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片面的思想意识为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温床。

1.2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未纳入学校常规教育体系

因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局限,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授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往往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安全要点,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难以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接受安全教育。

1.3护理专业特色安全教育内容未成体系

护理人才除了应具备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外,还应具备护理专业特有的安全知识。因职业性质、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医学生的职业健康教育[7-8],而我国职业防护相关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9-10]。

1.4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

近年来,国内虽已出版多本实验室安全教材,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在覆盖面、深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难以充分满足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需要[11]。

1.5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仅重视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环境的改善,忽视对基础安全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配置,存在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如:实验设备摆放达不到安全距离;氧气瓶达不到远离明火、电源;缺乏必备的急救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1.6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高校自身性质定位不同;所处地域和环境差异;以及实验室类型不同等等因素,国家并没有施行统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统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12]。因此,如何构建相对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行之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安全防护与事故处理技能,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是护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

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依据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护理职业特点,遵循护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对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各要素、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构建,建立较为系统完备的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安全知识,自觉安全责任意识,过硬安全事故应对技能,素质全面的护理行业领军人才。

3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主要包括入学后安全教育、专业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每门实验课前的安全教育以及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其宗旨是安全教育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即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线,建设全程化、立体化的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1入学后的安全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在入学初就能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这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理念、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教育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如: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安全应急演练等。并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3.2专业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为保护师生的根本利益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基本制度[13]。美国高校实验室早已全面实行安全准入制度[14],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15]。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集中培训内容有:(1)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守则、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规定等。(2)实验室用水、用电安全,安全通道、紧急出口和逃生路线,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位置,报警电话等。(3)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4)进入实验室人员应填报个人的健康安全信息,如过敏史、医疗状况等。除通过集中培训外,还通过设置安全课程、网络宣传、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师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签订安全责任书。

3.3每门实验课前的安全教育

护理学实验课包括多门课程,每门实验课程、每个实验项目操作和具体要求不同,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也不同,所以安全教育需要渗透在每一门实验课中。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帮助学生真正明确规范操作流程和要求,掌握相关安全技能,使安全教育贯穿每门课教学全过程中,不仅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更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入。安全教育主要包括:(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分析每门实验课教学内容中与安全教育相关的部分,然后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系列安全教育主题。(2)与课程涉及设备有关的安全教育,课前由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精密仪器和新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教育。特别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考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3.4护理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教育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常暴露在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改造及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16]。目前虽然部分院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但因没有统一、系统的教材,只是在讲到课程相关内容时零散提到一些,这种教学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每名学生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教育[17]。必须健全护理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教育体系,使学生树立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其内容包括职业防护法规、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概念及各种防护用具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技术与原则、医务人员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职业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措施等。实验室采用发放教育手册,现场讲解、示范等环节安排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强化学生的防护技能训练,改变不安全的行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职业危害的存在,提高对职业防护重要性的理解,使护生把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内化为主动的自我防护的行为。

4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护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

为保证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克服覆盖面有限、内容不够系统、效果参差不齐等缺点,学院网站上提供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准入平台链接。学生在任何联网计算机上点击进入网络平台,以个人账户登录,就可以及时了解安全教育相关信息、加强安全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可获得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准入资格。同时网络管理员及时相关信息,对安全学习情况进行指导、统计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快捷、高效和监督功能。

5小结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3

“霍尼韦尔作为个人防护设备领域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拥有包括头部、眼脸部、听力、呼吸、手部、足部、坠落等‘从头到脚’的全系列个人防护产品和创新技术,这还不够,我们希望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真正为本地用户、为相关的职业安全等部门做一些事情。下一步,我们想在中国加强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对于“引领职业安全”的口号,霍尼韦尔安全产品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经理童更生做出如上的阐述。

童更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因而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职工个人的安全防护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霍尼韦尔希望帮助中国企业建立持久的安全文化,让职工能够独立的做出安全选择。

技术引领安全保障

“安全最重要的概念是预防”,这是童更生非常强调的理念。在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无法根除时,就必然要使用职业安全防护用品。所以,霍尼韦尔的个人防护设备除了通用的防护用品外,还有针对特殊行业的专业防护用品,如电力类、核电类、特殊工矿类、特殊化学类的防护用品等。

那么,霍尼韦尔的个人防护设备相比其他同类产品有哪些优势呢?童更生介绍说,霍尼韦尔在全球的业务主要有四大块,企业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不仅关注节能;同样也十分关注安全,包括帮助客户提高整体运营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以及个体生命的安全和保护。前者如大型机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的安防、消防等;后者具体细化为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保护,比如安全帽、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从广义的大空间安全到具体某一建筑物的安全,再到人的安全,霍尼韦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安全框架。”童更生说,人是安全的主体环节,虽然霍尼韦尔进入职业安全防护行业只有五六年时间,但是在先后收购了诺斯、斯博瑞安等全球领先的个体防护设备生产企业后,不仅发展起了“从头到脚”的全系列个人防护装备产品线,而且将国外的先进安全文化理念与本地文化理念很好地交融在一起,使个人安全防护产品设计更贴近亚洲市场、符合亚洲作业者的使用习惯,从而使产品能够得到更准确和广泛的应用。此外,霍尼韦尔在航空、楼宇方面的安全研究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经验也可以为个体防护设备的研究、创新提供借鉴参考。

童更生专门介绍了霍尼韦尔对个体防护设备研发的重视。他说,霍尼韦尔在重新整合了安全产品业务之后,拥有了更多分类细、功能强的个体防护产品。但这些先进的产品以前大多是针对欧洲、美洲的使用者,而亚洲人的脸型、手指形状、身体素质等状况与欧美不同,将产品不做改变直接投放中国市场,不一定符合中国人的需求。“比如防护口罩,欧美人戴着合适的,亚洲人戴着就漏气,因为亚洲人的鼻型、脸型和欧美人不同。”童更生举例说,“所以霍尼韦尔特意在中国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人个体防护需求的资料、模型数据库,进行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创新。”童更生说,目前霍尼韦尔面向中国的个体防护设备的技术研发团队有近40人,有研究材料类,有研究产品类,还有研究人机工学类,大家协同合作、努力研发出更适合亚洲人群的产品以及适用于本地环境的最优方案。

“当然,从技术方面提高个体防护设备的保护性能,这属于产品层面概念,我们觉得霍尼韦尔有责任在中国营造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告诉大家相应的安全知识。”童更生认真地说道。

“走出去”普及安全理念

“安全最主要的方面是预防,而不是等事故发生了再做处理,否则就来不及了。如果有一个好的安全文化概念、体系,大家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预防,很多事故就不会发生。”童更生分析说。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霍尼韦尔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势,将世界各地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知识带到中国,结合本地的特点加以改变,希望为中国企业的职业安全提供帮助。童更生说,其实国外的安全经验、安全知识也是通过血的教训逐步积累起来的,中国这时需要走捷径,避免重复这些血的教训。霍尼韦尔愿意将世界先进的安全防护理念、知识引入中国,同时打造出适合中国企业的解决方案,为提高中国企业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继续努力。

霍尼韦尔如何引领中国企业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水平呢?童更生介绍说,霍尼韦尔有一个专业的培训团队,讲师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他们经常到矿山、化工、电力等行业帮助企业进行培训,从基本的个体防护知识,到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在中国一年大约要讲300场。这就是霍尼韦尔鼓励的“走出去”理念,用这种方式向全社会普及安全文化知识。为此,霍尼韦尔在2011年还编写了中文版的《职业危害与个体防护装备选用指导》,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告诉个体防护设备使用者基本的安全知识,向用户介绍如何正确选择个人安全防护产品、如何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产品。

童更生说,霍尼韦尔面向企业的培训分为管理级培训、使用级培训和产品级培训。在培训之前,霍尼韦尔通常会到企业的生产现场去了解整个的生产过程,看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哪些设备或个体防护用品来解决,据此为企业量身制定解决方案或培训方案。

“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提高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体系的概念。”童更生介绍说,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不纯粹是在花钱,它的目的是为企业省钱,因为事前预防比事后治理的成本要低很多。简单而言,假如企业发生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远远大于个体防护用品的费用。“另外,一些管理者的慢性思维也要逐步转变,过去很多个体防护的概念都被简单化了,以前用某种个体防护设备,现在还用,但事实上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防护设备,那么很有可能就用错了。错误使用的后果是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多花了冤枉钱。”童更生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生产力越来越高,工矿企业环境越来越复杂,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也越来越强,霍尼韦尔愿意从专业的角度把细化的安全知识传递下去,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提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同时也把企业的想法、需求融入进来。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1-01

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1]。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的2/3是新生儿,

1 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

1.1窒息

1.1.1新生儿没有自主活动能力,易被物品掩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1.1.2夜间躺着进行母乳喂养,母亲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发生窒息。

1.1.3人工喂养,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呛奶而发生窒息。

1.1.4喂药时方法不当,发生呛药而引起窒息。

1.1.5新生儿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易误吸而发生窒息。

1.2烫伤

1.2.1用暖水袋保温时,水过热或离宝宝过近引起烫伤。

1.2.2洗澡水太热或先倒入热水,不小心将新生儿放人热水中。

1.2.3喂水或奶过热引起烫伤。

1.2.4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烫伤。

1.2.5其他高温、高热食品或物品距离新生儿过近,意外引发烫伤。

1.3外伤

1.3.1新生儿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导致面部抓伤。

1.3.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挤压导致乳腺炎;挑“马牙”致牙龈肿胀。

1.3.3衣被、手套、鞋袜上的线头缠绕新生儿手指、脚趾导致血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4洗澡或换尿布时将新生儿跌落地上,引起摔伤。

1.3.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1.4脱水

1.4.1新生儿喂养不足,导致脱水高热。

1.4.2棉被包裹太厚、太严,散热不良导致脱水高热。

1.5中毒

1.5.1食物、药物中毒,有的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给新生儿喂食所谓的“清热”食物或生病乱用药引起中毒。

1.5.2 CO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家庭,在居住环境内生煤火炉取暖,因废气排放不良引起中毒。

1.5.3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偏僻农村给土炕上喷洒有机磷农药或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器具给小儿洗尿布致中毒。

1.6医源性损伤

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或管理不当,造成新生儿意外损伤。

1.7其他意外伤害

2 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2.1.1家长缺乏安全育儿意识

在胡怡萍等所做的“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只有36.4%的家长想了解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4]。可见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防范重视不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家庭更为明显。在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调查中农村家庭发生的新生儿意外高达92%[3]。

2.1.2家长缺乏安全育儿知识

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还时常会出现因家长挤压新生儿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挑“马牙”导致牙龈肿胀;传统的蜡烛包方式导致新生儿高热甚至窒息;喂“大清热”食物导致新生儿食物中毒;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烧伤等案例,显示家长安全育儿知识匮乏。同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及育儿知识贫乏,也是中毒及窒息发生的原因[5]。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急需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

2.2医源性损伤因素

2.2.1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士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麻痹大意,或为了图省事、节约时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夜间巡视病房不认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缺乏对新生儿家长的安全育儿指导,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护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

护理管理者对新生儿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未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过程的执行、监督出现漏洞;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导致安全育儿健康教育不及时;护士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衔接不紧密或相互推诿等现象。

3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3.1强化安全育儿意识,提高安全育儿技能

3.1.1孕期教育

将安全育儿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纳入新生儿安全知识宣教,让准父母提前掌握安全育儿知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专题讲解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情形,如何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等内容,可采取录像、幻灯片、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加强准父母安全育儿意识,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

3.1.2住院期间指导

结合孕期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教会新生儿父母正确喂养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重点指导如何防止溢奶、误吸和窒息,教会父母如何给新生儿穿衣、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知识。在产妇出院前发放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资料,弥补口头宣传的局限性,同时告知其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3.1.3出院后随访

产科专业护士在进行产后随访的同时,也应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儿保科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应增强家庭护理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同时对新生儿居住环境、喂养状况及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对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将新生儿意外伤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加强护士责任心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产科病房里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6]。产科护士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的意识,关爱、重视新生儿健康,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新生儿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举办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7],让护士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各班职责,合理排班,严格交接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意外伤害处理预案,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8] 。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第五版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第七版

[3] 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13.

[4]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调查.中国优生优育,2011,17:97-99.

[5] 李选侠,李妙丽,郑娜.新生儿意外损伤218例.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1-42.

[6] 叶雅机.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医学,2009,15:34.

[7] 周芬芬,章红萍.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8):65.

[8]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4-115.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风科;患者;安全管理

患者的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以及行为[1]。中风科患者年纪大、基础疾病多、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烫伤、褥疮等意外。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我科组织全科医护人员针对科室患者发生的意外事件分析讨论制订了以中风患者安全为第一的护理安全对策。

1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疾病复杂的原因:语言吐词不清、肢体活动不利、视力障碍、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吞咽困难;患者自身的原因:不遵守医嘱,年龄大、住院时间过长、医疗费用过高、家庭不和谐、知识缺乏。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年轻化、医学知识欠缺,临床经验欠缺,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按照护理常规操作,护理安全意识淡漠,护士的沟通技巧差,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护理人员待遇差导致工作中的抵触情绪。

1.3特殊药物的使用 扩管药、降压药、镇静药、抗凝药、溶栓药、脱水药等药物的不良反应致患者伤害。

1.4病区环境因素 病床太窄,病床尾的摇把手没有及时归位,病房地面太光滑,床旁椅乱摆放、加床、各种医疗监护设备都使病房过于狭小,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活动,增加了对患者的危险。

1.5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到位,护理管理者监管不力都是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素。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入院评估

2.1.1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快速的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病房床位,根据病情判断是否留陪。我科是采取灵活分类安置法:即将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以利于治疗和护理,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留陪的患者和生活能自理的轻症患者安置在一起,有利于患者之间的照顾。

2.1.2 使用纯黑粗笔填写患者的床头卡和腕带,在护理小白板上填写需要特殊照顾患者名字以及生活自理程度。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擦痕,确保病区每一个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清楚明白整个病区患者的一般情况,随时为患者提供帮助。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患者家属做好入院须知介绍。

2.2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管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详细地做好记录,如有变化随时向医生汇报。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②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则,并将床头抬高15°~30°,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刺激。③加床档,约束带固定烦躁不安的患者防坠床。④妥善固定管道:保持输液通畅无渗漏促进药物的应用,输氧管通畅无堵塞保证氧疗,导尿管引流通畅无脱落,保持鼻胃管通畅无堵塞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⑤按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⑥保持各种监护仪电极无脱落,使数据准确无误。⑦正确的评估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3康复训练护理 中风科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康复护理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

2.3.1康复训练的时间 中风患者只要病情一稳定就应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及时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意义,宣传针灸、按摩对肢体功能、语言、吞咽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2.3.2康复训练的方法 ①患者卧床时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各关节功能位置,帮助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②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固定时间统一集中两种方法用先示范后指导再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帮助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讲解康复训练的技巧要领,防止用力过猛导致肌肉韧带的损伤,避免事故的发生。③制作患者针刺部位数量登记本,防止针灸针遗留患者体内的事故发生。

2.4特殊药物使用 严格执行医嘱,按医嘱配置药物的浓度剂量并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静脉输注扩管药、降压药、镇静药、抗凝药、溶栓药、脱水药时嘱咐患者及患者家属不要随意调整输液速度,随时巡视病房,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射部位的渗漏情况,确保患者有效的治疗。

2.5心里护理 由于中风后遗症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医疗费用高,家属的不配合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温和的语言同患者及患者家属交流,注意捕捉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的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提升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

2.6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离不开"说"和"做"。如何"说"好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观察病情和为患者作好健康教育;"做"好就是练好护理操作技能才能把患者护理满意。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培训外,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以及人际交流沟通技巧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7加强病区环境的管理 病区是患者治疗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把疾病相关知识、安全知识制成宣传牌挂在病区走廊,方便患者及家属了解。将容易引起患者跌倒的公共场所如卫生间、开水房、楼梯口用红色标识提醒,用来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增加安全防范意识。

2.8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两个护理组长任副组长。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护士长每日晨会交班进行安全提醒,护理组长每天进行安全巡视和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处理。严重的差错事故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在2h内上报护理部。科室每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和核心制度的检查,每月召开1次全科护士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同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是每位医务人员共同的目标,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作为医院的护理人员要认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人们常说安全无小事,护理工作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工作做细,在工作中多动脑,多动嘴,多动手,多跑腿,对患者及家属随时随地的进行健康指导。目前现状由于护理人员的紧缺,护理工作的繁琐,为了保证每一个住院患者的安全,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还需要全体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范文6

一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3年,社工部在为患者组织小组活动时,确定了活动的目的类型:支持型和教育型,在活动中让患者之间获取心理支持,同时获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在社工们近一年的摸索中,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几乎所有的社工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组活动主要覆盖在成年患者身上,而儿童患者群体中却缺少类似的项目,即使儿科也有由社工组织的活动,但大多集中在六一联欢会、不定期的游戏上。如何在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题又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摆在了社工部的面前。亚心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达788张,其中儿童病区床位111张,主要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些患儿大多集中在0-10岁之间,多数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而心脏病患儿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等让其住院时间在7-20天左右。社工们通过分析患儿的家庭特点、年龄特点,同家长们积极进行交流,同时征求病区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活动的内容定在儿童安全教育上。但社工们日常的工作十分饱和,专门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她们想到了和志愿者团体合作。经过积极的对外联络,社工部与武汉英中学校的“1+1”志愿者社团取得了联系。社团成员均为16-18岁的高中生,而他们志愿者服务的项目之一正好是由国际儿童安全组织支持的“儿童安全教育”项目,项目内容涉及: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高空坠落、触电安全等。他们将知识做成小品、拼图和幻灯,每周六的下午,在9楼儿童病区里,社工们提供活动场地、多媒体播放,指导志愿者们招募患儿及家长参与活动。他们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捧腹的肢体动作,让患儿及家长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取了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邀请患儿们一起拼“安全拼图”,看安全画册,进行安全知识提问,对回答正确者发放小礼品,极大地鼓舞了患儿及家长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通过几期活动的摸索,社工部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式创新。“1+1志愿者社团”为患儿们所提供的安全教育知识,大多是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在医院里,医护人员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与生活中又有所不同。于是,社工们带着相机走进病区,在医护人员们的建议下,拍摄了一套适合院内安全教育的图片。如坠床、跌倒、烫伤、服药安全等,图片中的设施、场景均为患儿及家属熟悉的病房,辨识度极高。而在志愿者的选择上,则利用医院附属的护理学校资源。护理学校的代课老师大多为亚心医院护士长兼任,她们对医院环境、安全的管理非常熟悉。社工部将图片制作成幻灯,老师对学生志愿者们进行培训,结合儿童病区现场观摩见习,每周对住院患儿及家长们进行安全教育,既丰富了患儿们的住院生活,学到了安全知识,同时也帮助临床护士们减少了一部分的宣教时间。自2013年年底至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达50余次,惠及住院患儿及家长近900人次。一直以来,许多观点都认为儿童安全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幼儿园)为主,社会支持层面大多是邀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宣传讲解。然而,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尝试与摸索,发现对于儿童聚集程度较高、停留相对时间较长的住院儿童病区来说,根据疾病诊疗的周期特点,由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携手,共同进行儿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值得尝试与实践。

作者:任军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社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