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1

但是,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仍然参差不齐,他们的学历结构需然普遍提高,但阅读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深入地把握事物和机智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维持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智慧型教师比例显得相当弱小。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智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该着力培养和造就智慧型教师队伍。

1.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智慧型教师

1.1 要改变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启智慧,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合作伙伴。教师要留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灵动聪颖的思维品质,有人说:“学会做人是大智慧。”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超越知识,走向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大智慧。

1.2 要改变语文学科本位,注重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的一大亮点。综合型学习具有知识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学生提升能力,构建智慧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关注综合性学习专题的选择性,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大智慧。

1.3 教师不应该再以大量陈旧、重复、乏味作业困扰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其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充盈的智慧潜能。这样他们的学习将变得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去放飞自己的灵性。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大智慧。

1.4 要改变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在于他们质疑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大智慧。

可见,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决定了语文课堂不再是教教字、教教语法、背点课文、做大量习题应对考试。它充盈着人生智慧,洋溢着丰富感情,闪烁着时代的火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由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笔者认为,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务之一。

2.智慧型语文教师的特质要求

2.1 智慧型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例如:

2.1.1 不断发展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阅读、写作等知识;

2.1.2 广博的相关学科(文学、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哲学……)知识;

2.1.3 辅助教学的媒体和计算机知识;

2.1.4 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2 智慧型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多种能力,例如:

2.2.1 深入、全面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要善于捕捉文本承载的学科知识、相关信息,还要能迅速感受文本的形象、情感,受到文本语言、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能力,并要具备广博的阅读量,对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2.2.2 敏锐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能力,健康高雅的鉴赏、审美能力;

2.2.3 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要有利用40分钟高质量、高效率的上课能力,能生动地、风趣地、自如地组织、驾驭好课堂活动,要有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预见能力。

2.2.4 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具有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差生的能力,有教育感化学生的语言与行为能力。在人际交流活动中具有开朗、诚实、友善、谦虚、内敛的交际能力。

2.2.5 教育科研能力。要能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提炼相关理论的能力。

2.2.6 有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有自觉接受终身教育,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修养的能力。要对传统的、现代的、国内的、国际的语文和语文发展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

2.2.7 有创造能力。针对新知识、新问题的需要,具备不断开拓进取的敢于创新的能力。

2.2.8 承受能力。要有强健的体魄,以适应快节奏的繁重工作的忍耐力,在心理上有良好素质,精神振奋,心情开朗,意志坚强,有抗挫折失败能力和有自控力。

3.智慧型语文教师的培养途径

“智慧”不同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授受而得;也不同于简单技能,可以通过培训而成。语文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语文教育情景中逐步形成的反思性认识、创造性和高效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难度上逐步提升的教师类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进教师不断向智慧型教师发展。

3.1 构建个性化校园环境,调动师生智商情商,个性化校园环境是区别于其他校园的特定环境。营造个性化校园环境,具有对师生智慧发展的启迪作用。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个性化的校园环境的建设。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是生动教材,它负载着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象征着学校的文化品格,是教师和学生感情归属的基地。培养智慧型教师,建设个性化校园环境,既是物力投资,也是感情投资,是学校精神文明和智慧情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可以在校园设置赋予教育意义的环境标志。如校风、教风、学风、哲人哲言;办好启迪智慧的板报专栏、小博士廊等,让校园流淌精神激励波澜,泛起智慧碰撞的漩涡。二是可以修建隐含象征意义的校园景观。这种景观可能是一幢具有特色的房子,一条曲廊,一座亭台,一个花园,也可能是一块奇石,甚至只是一棵大树。设计建筑时,对这些景观赋予一定的联想、想像价值,让师生流连其间,徜徉在诗情画意、人生哲理、心智跌宕的精神享受之中。

3.2 倡导语文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要求,增加学习动力。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要引导语文教师认清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自觉审视自己的素质现状。可以通过教师素质测试、相关竞赛,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差距,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学习的内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

3.3 引导语文教师大量阅读,不断学习。读书就是一条充实灵魂、自觉积累精神财富的美妙之旅。一个教师博览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折服学生的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方法、技巧,而是教师本人――一种充满智慧的人格特质!读书使教师充实,使教师明理,使教师高尚,使教师文明,使教师善辩……读书使教师才华横溢、充满智慧。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学习应该广泛,如政治、宗教、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地理等。学校领导可以引导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侧重研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精华,了解一些诸如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的相关知识,广泛涉猎一些现代中外名家名作,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3.4 创造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要鼓励语文教师自主、独立的学习,语文教师需要个性化的文化修炼,要挤时间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自主学习中,尤其要养成寻根究底的思维习惯,个性化的思维与探究能促进思维型教师的成长。但由于受个体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影响,难免囿于某种定势或倾向,加之一个群体组织成员的工作经历,知识、经验积累程度参差不齐、合作交流将是一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催化剂。学校要为语文教师教搭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包括给教师创造必要的校内学习环境和条件,例如图书室、资料库;给予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机会;经常开展校本教研,让教师有充分的阅读、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要在语文教师队伍中建立学习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诗歌、散文、教学方法、学法、教育科研等若干专题研究小组,建立文学社、教研组等组织,开展诸如文学现象研讨会、文学创作竞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教学技巧竞赛等活动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组织、协调、激励,并要参与相关的活动,鼓励并推广成功经验,让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让各类活动助推学校语文教师的学习研究风气不断高涨。

3.5 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智慧校园;MOOCs;大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149-03

1 引文

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创新,引领民族理想、尊严、智慧和思想,塑造国民素质、民族人格的场所。因此,大学本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书生意气、百舸争流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尽显 “低头族”,依靠点名、扣分等方式绑架学生上课的大学课堂,让年轻人缺失了本该有的活力。在智慧校园时代,国内学生因为没有毕业压力,上课、考试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的人生抱负。许多青年人已经成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奴隶。

目前智慧校园的“智慧”体现在各大高校追逐开启的“微课”, “SPOC、MOOCs”等网络资源,“智慧校园”对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的同时,也给普通院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1]。大学是学生从高中走向社会的桥梁,就像接力比赛,大学的接力棒,是人生赛跑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青年输在这一段赛道上。因此,以智慧校园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的普遍生存之道。

因此,通过改革课程教学的设计,加快课堂教学的设计步伐,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引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并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资源平台实现自学和互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2 以MOOCs为契机进行大学课程教学设计

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提供课程概况、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和提供课后交流,实现对整个课程的导学、助学、自学和互学。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摆脱长期处于灌输、填鸭的方式教学,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让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的 “学”包围教师的“教”,教学内容不但为学生所吸收,还能衍生、滋长和运用[2]。

1)依据学生具体需求创新课程设置。

新时期二本或者三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人才计划,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价值,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开发“前沿课程”,比如“计算机”领域,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应用,许多应用都开发面向手机的app,因此,课程教学体系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把“手机app”的开发技术作为主干课后的延伸,引入课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愿景,同时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把“以传递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以对话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3]。

2)以MOOCs为背景,设计课程教学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2012年清华、北大优秀学府相继加入到MOOCs的行列,我国高校教育也已经明显感知到MOOCs将要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因此,以MOOCs为契机,适时的展开课程教学设计,以“导学”-“助学”-“自学”-“互学”-“督学”为导向[4],通过精心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实时的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自主自觉地深入并扩展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意识。

3 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吸引力

1)追求课堂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

讲究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我们要突出 “效果”高于“效率”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PPT教学,可是原本只是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当做偷懒的工具,他们上课全程都在读PPT,这种方式极大地损害了我们课堂的效率。

任何课程教学,只要教师善于设计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启发式,通过有挑战性的提问或者分组活动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艺术。

2)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共创师生共鸣。

课堂不再生动,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上师生互动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隐性逃课”现象。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投入到对学习、对知识的热情中,而不是沦为只会使用手机的傻瓜。

因此。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表演者,要善于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出匠心独具的练习和问题,与学生进行商讨,共同探索真理和自由思想,如图2所示,认真构思课堂教学的艺术,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共创师生共鸣[5]。

4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督教评学的平台

建立此平台的目的,就是打破大学的城墙,让墙外的人也看到我们的课堂,录制教师的授课视频,一方面供学生课后巩固,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监督上课效果,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形成开放式的课堂,具体用例图如下图3。

在此模式下,教师将更加注重课前准备,加强课内教学的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曝露在家长面前,不端行为也将有所收敛,提高上课的参与度。

5 发挥终端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学

我们要善于利用手机的便捷性,加强课内课外正能量教育。通过QQ、微信占领主流思想,加强课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对于上课难点,学生可以自主的用手机拍摄短片,课后再次学。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移动终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1)发挥终端优势,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现在的学生逃课、上课开小差日益严峻,这与我们考试方式也息息相关。纯粹的期末考试制度不能把控整个学习过程。相反,容易让学生滋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功利心理,而此时手机等终端设备正好为大规模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考风的严重下滑。因此,利用移动终端发挥学生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并将大数据记录做分析,最终形成过程性的评价,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结论的常态[6]。

2)发挥终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转变课堂学习的观念

通信便利增强了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不能让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主流”[7]。因此,广泛的开展德育教育,增强年轻人对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己的责任感,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对于年轻人手机不离手的现状,进行覆盖性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6 结语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提出基于MOOCs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一种家长介入教学管理的教学手段,建立家长督教促学平台,要求教学讲究教学艺术的思想,提出手机app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研究。通过在《软件工程》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本研究不但可以消除信息手段给学生带来的各方面诱惑,利用移动终端给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加大力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教学效果提高,在校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吕伟,张祥云,叶逢福,赖勇强.“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J]. 高教探索,2014(4):27-30.

[2] 梅红,宋晓平.论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与实现[J].高教探索,2014(2):62-67.

[3] 郭法奇.美国学校改革与杜威的学校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14(3):72-78.

[4] 张连云.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73-75.

[5] 韩淑萍.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J].2008(12):35-39.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3

据报道:某一研究机构曾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这一惊人的数字告诉我们,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支撑学科,它应该呈现给学生的巨大魅力近乎丧失殆尽。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理应成为我们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是社会人,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能激活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有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权力,使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大小不同的照片。在课堂上,我拿着照片说:你们的照片都很漂亮,它们都比你们小得多,为什么还和你们一模一样呢?这个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抓住时机,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往往需要把某一物体缩小(或扩大)而又不改变其形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例尺的概念。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从生活中发掘数学教学内容,使生活数学化。

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例如:今年全校学生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好人好事。我让学生统计各年级的捐款数据,然后制成统计表,不仅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用途很广泛。

二、让数学过程“生活化”,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传统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意义的课堂教学观却把课堂视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如果以知识授受为本位,必然抹杀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使课堂活动简单化、狭隘化,抑制学生的认知需要,无法满足学生希望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的需要。而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中真正体现生命价值,满足孩子发展与成功的需要,这是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

1.释放个性,满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体,个人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现代教学,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数学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例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逐步出示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说解答方法:(1)服装厂计划做服装,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几天后做620套?(2)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要做几天呢?(3)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每天多做5套,还需要几天完成?对于以上三个题目,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第(1)(2)题,中等生解决第(3)题,最后让优等生为大家分析、小结这类题的结构和解题关键。这样有层次的安排,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自始至终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2.自主实践,满足探索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结合当前内容设置如“问题”“回忆”“试一试”“探索”“做一做”“读一读”“概括”“想一想”,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促进思想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智慧火花在学生头脑中闪现,满足学生发现、探索的需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的活动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可经常问“你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如果……行吗?你发现了什么错误?该怎么呢?”来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满足学生的探索需要。

三、让延伸练习“生活化”,开发学生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其新的需要,使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持久不衰。

1.让习题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课本上的习题是对生活问题的模拟练习,教师可将其纳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满足学生“解决问题显才干”的心理需要。

2.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

3.设计切合实际的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成功,使我对数学生活化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要求“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但不是等同。真正的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是很复杂的,其中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隐蔽,存在形式也比较灵活。让学生仅仅使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来研究数学问题,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确有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数学角度来创设信息集中、问题突出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上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引着学生,扶着学生,使学生走出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可亲可感可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成尚荣主编.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3.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本科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措施与体会

一、前言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而教学是维系这种联系的纽带,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理解的桥梁。学生的质量和学习成效才是大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不仅要把教学作为职业的一部分,还应作为一门艺术,不断探索,追求完美;把每次讲课看作一场演出,就如同演员上台的心情,有点紧张,也很兴奋,有种强烈的表现欲;对讲课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经常反思总结。如果教师一堂课讲得好,课后会非常高兴,有成就感;讲不好,课后会很难受,甚至不思茶饭。教师应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体会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国内外名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课前精心备课,不仅考虑要讲什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怎样让学生学到手。其中包括知识点和渗透于知识点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精辟地讲解,如何采用诙谐有趣的语言等。学生很看重教师是否有幽默感,是否有激情,是否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喜欢的。一个教师即使业务水平再高,如果对学生不公正,也立刻就会在学生中丧失威信。这样的教师上课,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没有办法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上课有激情。激情是自然的流露,来自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和感情。激情来自讲课的信心,精心备课之后在讲课时要点和精彩的语句也就自然而然讲出来了。课堂上用眼神去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当我看到学生听懂后那种喜悦的表情,就会受到激励,使自己振奋。如果学生抬头率低,或者表示疑惑,就要想办法再讲一遍,用眼神去搜索,吸引学生,了解学生。

讲课条理清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利用肢体语言、语速、加重语气以及结合板书让学生感受到重点。讲完部分内容后,要总结归纳。语言的准确和流畅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听懂,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每次上课时,对上一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给学生一个知识的框架,最后简要小结,帮助学生回顾讲过的主要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讲课过程中,力求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例如解决一个问题,不是拿来就解,而是首先从初学者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想到这个解决方法的,并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启发诱导,注意师生互动,活跃气氛,调动情绪;走近学生,在教室中转圈;对学生有点评,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充满爱且有耐心,善于观察、细心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用心去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目前“90后”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独立思想,怎样和学生成为朋友?例如,我建立了QQ群,并加单个学生为好友,在网络上不仅聊学习,还聊生活,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三、措施

以前我都是对学生的作业采取亲自详细批改,多年下来发现有个顽疾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部分学生的抄作业现象,而且有些学生只关心作业最后的分数,却不怎么看我批改的部分。今年我针对课堂教学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30人的小班课进行了试点。

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条:1.作业当堂改。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红笔,在我用ppt详细讲解作业的正确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时候,要求学生对照我的v解用红笔修改作业错误之处,我再利用课间逐一查看学生的作业原始情况和修改情况,对每位学生的作业现场点评,课程结束之后我再收集作业;将学生每次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体系。这样,以课程知识重点为核心挑选典型题目布置作业,学生先做一遍,当堂又改一遍,课间教师查看并强调一遍。经过这三遍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2.本科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很多课甚至只有期末一次考试,不足以把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因此,安排3次小测验,作为平时成绩的补充。3.以往把ppt课件拷贝给学生,但发现效果并不好,有些学生拷贝之后并不学习,现在改为只把例题拷贝给学生,别的内容要求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做简单的笔记。4.加强课堂管理,发现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要求他把手机放前台桌子上;上课不抬头的学生,要求他坐第一排座位。

四、效果

学生上课抬头率明显提高,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师生互动活跃,从平时及考试情况来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在教务处匿名评教网站,学生对课程的评分为98分,文字评价“马教师风趣幽默,课堂氛围好;教师思路清晰,讲得好;教师认真负责”;等等。

【参考文献】

[1]保罗・伯顿, 戴维・伯德,盛群力译.有效的教学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马新玲.浅谈理论力学教学[J].教育界,2016(24).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5

一、创设情境,增强基本能力

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到积极的状态,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充分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造设计情境,增强基本能力。如,我班教室墙上贴的、黑板上写的、录音机放的都是英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其次,让学生每天课前进行英语的日常交流,如,课前两人一组到讲台上说有关当天天气、谁值日、星期几等对话,有顺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练习,使他们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我还要求每天一人用英语汇报值日情况,要求课前唱英语歌、背英语儿歌、朗读课文等。

二、面向全体学生,挖掘英语学习的潜能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投资;(2)学困生转化;(3)成功教育。

人是有情感的,小学生的情感尤为丰富。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关怀、爱护他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他们信念,或比由于恐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得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我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都想学好英语。因此,我在课堂提问时,对好、中、差的学生,区别对待。让学困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及时表扬,使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深深感到,传统的单一的“一本教科书加上一本参考书”这种教学模式太落后了,当今的英语教学,应是先进的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增强形象、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感受颇深的是情境教学,它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并能创造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把课堂变成生动的语言实践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平时注意收集插图、画报等,或自己做或发动学生做教具,效果颇佳。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简笔画教单词,用投影仪做练习,运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速度等。

四、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智慧课堂教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注重基础 树立信心 寓德于教

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而来的。总体来说,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经过几年的职业实践,现就数学课堂教学略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学生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而失望于普通高中。

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我们传统教学观念地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未恐避之不及,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

3、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全面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的重点是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一般也是专业教学。因而,对于数学教学通行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教学难度,概念了解、公式会套就可以了。与此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步骤要少,计算要简,甚至可以没有应用类题目。考试的目的简直就是畸形地退化为尽最大可能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及格率要达95%以上。学生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4、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学生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相长的期望总感觉无法实现。

5、从教育政策与制度上来看,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应将职中与普通高中同等对待;在观念上应树立人才责任意识,尤其是不可以招收未能初中毕业的学生。只一味的招生,没有顾及到学生该学的知识都还没学。而对于数学课程设制的探讨,很少分专业而定,且每学期的课时相对不稳定;对于教材的选取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型。

二、注重基础教学,防止教与学脱节

吸收、消化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初中教学的实际,明确、细致地把握初中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状况。《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运用能力”。鉴于数学课程在职业教学的基础地位,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都要取决于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应由此做出相应地调整。

三、树立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

1、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进行课前引入

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努力把握以 “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变换表达式,引导观察、建立表现、架设疑问、激发思维,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注重多种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伟大的或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数学成为当今世界闻名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真人真实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4、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地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寓德于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技能的获取,同时也是学生体验情感、锤炼品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师生结合实际,互学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