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123-0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引起了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患者一旦患病就会终生受累,这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是非常漫长的。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很复杂,其临床表现也呈现多样化,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多并且会危及患者的多个重要器官,因此糖尿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糖尿病的多样化、终身性、广泛性以及长期性都决定了糖尿病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1 糖尿病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我国开设社区护理专业起步晚,目前也没有进一步细化。社区护理人员主要来自于普通护理专业,并且目前从事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到总人数的92%。社区医护人员队伍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有些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其理论知识及技能有很大的不足,远远不能够满足社区护理的要求,难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

1.2 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社区护理的操作程序、法规、法律等都还不完善,社区护理缺少社保的支持,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不明确,对糖尿病社区护理起到了制约作用。

1.3 缺乏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治病要靠医生,送药以及打针是护士的工作,往往不能够全面地认识护理工作,认为护理仅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护士的工作就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并没有意识到护士其实在促进疾病的康复以及维护身心健康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4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较差 作者统计了从2010年到2013年,我辖区内居民患糖尿病的患者中仅仅只有30%患者接受了规范的管理,有70%的患者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规范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①依赖和寻求“特效药”和偏方,不相信现代医学。②患者的自制能力很差,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不能控制饮食,往往导致治疗失败。③患者经济困难,不能承担饮食保健所产生的费用。

1.5 缺少其他学科的支持 社区护理是由公共卫生学以及护理学综合来的,旨在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为其提供综合的、动态的、连续性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围绕社区居民,以慢性病、残疾人、儿童、妇女、老年人为重点,为其提供集计划生育、康复健康教育、护理、医疗、保健、预防等为一体的便捷、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所需要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多门学科,不同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面的人文知识和护理知识。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基本上以预防和医疗为主,保健以及康复护理的内容很少,而保健知识的宣教、疾病的预防等工作目前还无法全面开展。社区护理缺乏的是不能提供综合的、动态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不能够将社区护理的特色充分地体现出来。

2 糖尿病社区护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建立起一套用于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普及以及实践技能教育。对社区护理实行继续教育培训,明确教育目标,并且定期对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社区的卫生护理服务能够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社区居民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档案 通过随访掌握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资料,建立慢性病的档案,记录糖尿病患者发病、治疗、护理的过程,为其护理和就医提供平台。

2.3 健康宣传 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倡导社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进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从而普及群众的健康知识,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用药知识; 健康教育; 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86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患者就诊时希望了解和药物治疗相关的知识,而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如果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给药时间、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和解释,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出现药物治疗之外的副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安全用药,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患者800例,其中进行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前4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开展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后400例(2013年3月-2014年2月)进行用药知识调查。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调查都是在患者知情同意、意识清醒、语言表达清楚的状态下进行。设计调查问卷,每题满分为5分。得4分及以上评定为知晓;3~4分评定为部分知晓;3分以下评定为不知晓。表1显示了健康教育前的结果:用药知晓率平均只有78.17%,部分知晓7.42%,不知晓14.42%。

1.2 改善方法

1.2.1 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健康教育的原因

1.2.1.1 护士临床用药知识缺乏 药理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护士如果仅仅依靠在校学习的药理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实际需要。临床药物种类、名目繁多、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不一样,各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盐酸氨溴索不宜与碱性溶液混合,氨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毒性等。工作中护士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很难熟悉用药知识,也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这方面健康教育的要求。

1.2.1.2 护士人际沟通能力差 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护士只需要执行医嘱,不强调护患沟通,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之有的护士沟通能力欠缺,做不到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在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虽然医院对护理人员就沟通的内涵、要求及技巧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士整体沟通水平提高较慢。

1.2.1.3 护士编制不足 笔者工作单位是校医院,护士少,年龄结构偏大。学生来医院治疗大多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短时间内工作负荷较大时,对用药的健康教育就不够系统。

1.2.1.4 管理层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来院就诊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文化层次高,用药安全意识较强,希望受到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但是管理人员注重绩效,对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够,也导致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观念淡薄。

1.2.2 改进措施

1.2.2.1 加强学习,提高意识 每周在科室会议上向全体护士反馈用药知识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明确护士工作职责,强化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树立安全意识,规范个人医疗行为,从思想上认识到药物指导的重要性,保证安全用药[1]。同时加强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健康教育水平,在院内组织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讲座,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授课,既增强了授课者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者的水平。选派护理骨干利用假期外出进修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授课和实践指导,使其他护士不断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护理健康教育技能,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1.2.2.2 加强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 护士既是临床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效果的监测者[2]。护士药理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全面,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效果与安全,也影响到能否科学指导患者用药,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理知识的培训[3]。科室统一购买《临床护理药物手册》及《常用药物使用须知及配伍禁忌》;考虑到科室护士年龄较大,每次只安排一种药物的学习内容;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出现,要及时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专人负责收集药物说明书,指导临床正确配伍和合理用药。护士不仅自己要正确用药,还要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如口服或注射头孢类药物应告知:服药期间以及停药一周内忌饮酒,同时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等。

1.2.2.3 规范药物使用流程 治疗给药时,明确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副作用。注射或静脉用药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冷藏的药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对于口服药护士可制作小卡片,将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写在卡片上,让患者一目了然,注意字体要大,字迹不能潦草;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可以制成醒目的标识:胃药分饭前30 min、饭后30 min服用,可打印成“饭前30 min”、“饭后30 min”直接贴在药品包装盒上,避免了患者来回询问如何服药的现象,也增强了用药的安全性。

1.2.2.4 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年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以选择其信任的护士,采取聊天、拉家常方式了解其用药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配合药物宣传手册进行指导;遇到输液过程中擅自调节滴速的,明确告知滴速过快的危害;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医院外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服药指导,护士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始终:如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都要抓住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及次数是患者接受指导、提高安全用药的关键。

1.2.2.5 定期进行督查 护士长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和考核,了解护士对常用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并向患者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护士的用药知识健康教育患者是否满意,并结合反馈意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宜及时反馈给医院药事委员会,由药事委员会收集资料并及时信息,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1.2.2.6 增加护士编制,合理排班 医院领导向学校申请增加护士编制。排班时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多少,治疗难易程度,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以便较好地完成每个班次的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4]。平时护士长与护士要多沟通交流,让护士认识困难,充分协调,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有效时间进行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向领导申请改善护理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5]。

1.3 统计学处理

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用药知识知晓率数据采用Origin 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air-Sample T-Test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近1年健康教育后,2013年3月-2014年2月对来院就诊的400例患者再次进行用药知晓情况调查,显示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达93.75%,部分知晓5.50%,不知晓0.75%,见表2。

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开展健康教育前的患者(P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规范用药及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后,避免了老年人服药中漏服、错服的问题。刘荃珍等[6]曾做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调查,其中错用、漏用药物一项比例高达57.63%。高校医院服务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教师和学生,用药知识需求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要努力适应这种需求,加强用药知识水平的学习,让患者满意。

健康教育是护理新模式的职业要求,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更新的产物。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向人们传播正确用药理念以及维护健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炳强.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35-137.

[2]黄宏春,林京,刘绊.临床护理人员用药知识掌握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4,21(4):39-40.

[3]徐蕴芳,于秀玲.用药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军队医药,2001,11(2):77-78.

[4]黎婷,刘秀梅.护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77-479.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3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12月在本科就诊患者360例,年龄22~30岁。

1.2调查方法

对2013年7~12月就诊的360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对各个环节潜在的危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干预。主要措施:①加强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减少差错;②详细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目的及诊疗计划,加强与患者沟通;③创造轻松、整洁的就诊环境,适当进行音乐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

1.3评价指标

有效: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患者感到舒适,护理质量提高显著;无效:患者就诊仍感觉恐惧、焦虑,对工作人员不信任,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5结果

在对照组180例(未进行护理干预)中,共有28例出现安全隐患。对观察组180例患者进行危机分析并实施干预后,只出现了9例安全隐患。

2门诊口腔科存在的危机因素分析

2.1行业管理因素

制度与规范是评价各项工作的标准,是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差错的重要措施。本院是综合性三甲医院,本科由于地理及人才储备的限制,规模建设不大,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仍存在不足和漏洞,医护人员缺乏科室主动改造性,观念陈旧;分诊叫号系统未完善,患者排队出现较乱现象,如此管理体系的漏洞和问题有待解决。

2.2医护人员的因素

医护因素是患者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本科设有分诊台,主要由护士安排患者就诊过程,患者咨询护士的信息较多时,如果护士专业知识欠缺,解答不到位,极易引起原本迫切就医的患者情绪激动,出现护患纠纷;口腔科实习生和进修生数量较多,每张椅位至少配备一名学生,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配合不到位,经验缺乏的现象,未能充分赢得患者的信任。

2.3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口腔疾病有时不是能一次解决的,需要患者反复检查及复诊,费用未解释清楚和排队时间较长时,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如果医护人员对其心理问题重视不够,容易造成纠纷。

3讨论

3.1本科通过应用危机管理制度

重视医护人员培训、改善就诊环境及有效的音乐疗法,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从干预前的15.5%降至5%,有效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3.2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诊疗流程

门诊口腔科应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治流程。①完善的知情告知制度: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充分告知检查的意义及目的、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费用收取项目,可增加患者心理承受能力。②周密的随访制度:随访治疗结束的患者不仅要了解其治疗结局,还要用真诚的话语让患者感觉温暖,告知其注意事项及口腔保健方法,如遇问题应及时复诊咨询,方便复诊患者及时预约就诊。③消毒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和器官的器械用品均达到灭菌要求,实行“一人一用一灭菌”;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物表及器械表面细菌培养。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

医护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修生及实习生必须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疗,不能单独操作。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新技术新业务培训,强化护士专科基础知识培训,努力学习口腔科专科护理技能。

3.4重视诊疗护理细节,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4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方法:结合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完成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院方应对本院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和解决,以便在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同时,使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应对办法

护理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恢复外,也要保障患者在护理期间不会出现心理、生理功能与结构方面的损害、缺陷,尤其是要避免患者的死亡。呼吸内科患者多为高龄,病情相对较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病情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在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 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1.1 法律观念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呼吸内科的很多护理人员未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对各项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认识,操作往往按照经验而非规章制度进行,这点尤其表现在输液操作当中,随意性较强,规范性较弱,容易因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错误操作,最终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1.2 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足

一部分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掌握必须的工作技能,若同时存在经验缺乏的问题,就会使他们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判断,无法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操作,这点尤其表现在刚入院的青年护士群体中。护理水平的低下和经验的不足还容易导致操作失误问题,例如在呼吸内科常见的吸痰操作中,部分护士在开机时佩戴着无菌手套,口腔吸痰后立即进行气管吸痰,未对吸痰管进行更换,进而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

1.3 对突况的应对能力不足

呼吸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情重且多变,部分护理人员因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难以对突况进行正确应对,容易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医疗事故。例如在某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按照医嘱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但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其左上肢末端发绀仍保持原状,检查后发现左上肢的止血带没有去除,原因是护理人员静脉抽血后忘记将其取下。

1.4 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

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较快,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学习状态不佳,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容易因误操作而引起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例如在某无创通气治疗中,患者头、颈、肩应保持水平,其中头部应稍向后仰,该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痰液、唾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则长期处于被疾病传染的危险当中,但是很多护士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在帮患者叩背排痰时也未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

2 如何有效避免和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伴或不伴一些诱发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目前本症延误诊断和缺乏合理治疗而造成死亡的情况仍较常见[1]。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DKA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56.5岁;血糖22.4-35.8mmol/L,血酮或尿酮阳性;发病诱因:停用、中断药物或胰岛素治疗28例,饮食不当3例,合并感染7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最关键的措施,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一进行静脉补液,另一通道予以胰岛素持续静滴降血糖。因DK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宜选择两条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补液的原则仍是“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2]。静脉补液?一般先在最初2h内输入1000-2000ml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第2至第6h输入1000-2000ml,第一天补液量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6000~8000ml。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可开始输入5%葡萄糖加胰岛素治疗,防止低血糖发生。对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不宜过快。

2.2 监护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电、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神志、意识的变化等监测护理,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血糖、尿量、尿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及一般生命体征,记出入量;每2小时查尿糖和尿酮体一次,2~8小时查电解质一次,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3]。观察神志变化,对昏迷患者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部分患者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定向力丧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等谵妄状态,应认真观察、准确判断[4]。

2.3 用药护理 小剂量[0.1U/(kg・h)]速效胰岛素静滴,用输液泵控制胰岛素滴速,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血糖下降速度以3.9~6.1mmol/h为宜,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时改输5%葡萄糖+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直至酮体消失。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巡视,如?大多数DKA患者均是因感染诱发,所以要准确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症状,定时翻身拍背,注意给予保暖等保护性措施,预防感冒等其他感染发生。

2.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时,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患者经抢救苏醒后,易产生悲观失望及恐惧心理等不良情绪,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措施,使患者加强共同参与疾病治疗的意识,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昏迷患者应做好家属心理疏导,解释疾病的疗效、预后及以往处理该类疾病的经验,安慰患者家属,使其避免过分紧张担心。

2.5 呼吸道的护理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还应注意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留置导尿护理 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日会阴擦洗,生理盐水加上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每日2次。

2.7 口腔护理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细菌可在口腔内迅速繁殖,易产生口腔炎症、溃疡等,通过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8 基础护理 置患者于单人房间内,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并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等便于抢救。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该类患者易显著出汗导致皮肤潮湿,护士要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保持床整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1次/2h,做好交接班记录。每日用温水泡脚,柔软毛巾擦干,按正确的方法修剪指甲,以避免发生糖尿病足。

3 结果

3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自从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如果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护理人员要全面撑握该病的抢救原则与措施,做到与医生熟练、密切的配合,从而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抢救。另外,及时的生命体征监测、精心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8.

[2]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7.

[3]李春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8):83.

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9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052

随着对社会心理疾病医学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抑郁是常见精神心理损害,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而恶性肿瘤又能产生和加重患者焦虑情绪,二者相互影响,最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1]。本研究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观察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探讨减少及避免肿瘤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护理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80例合并抑郁症状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抑郁症状诊断参考相关标准),年龄39~84岁,平均(64.23±13.15)岁,男44例,女36例。按1∶1比例选择80例笔者所在科室同期收治的无抑郁症状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0~83岁,平均(63.98±14.02)岁,男42例,女38例。患者肿瘤类型包括肺癌、胃癌晚期、食管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结肿瘤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两组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家庭支持程度、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护患关系、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肿瘤患者之间月收入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进行t检验,家庭支持程度、受教育程度、护患关系等计数资料的比较实施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家庭支持少(36.25%)、疾病知识缺乏(61.25%)、护患关系一般(25.00%)的概率高于对照组的13.75%、27.50%、6.25%,月收入平均为(2256.23±352.56)元,低于对照组的(2945.34±432.3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导致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目前对于肿瘤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只能依靠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来延长生命,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构成的威胁以及患病以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所致的躯体残缺或生活的不便,面临不良预后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从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出现抑郁症状的心理问题,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原因、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2-3]。本研究提示家庭支持少、肿瘤疾病知识缺乏、护患关系一般、月收入低可能为肿瘤合并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

3.1.1 缺乏疾病知识 不了解病情及与治疗有关医学知识、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害怕疼痛等因素对肿瘤患者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常出现抑郁症状[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缺乏的概率61.25%高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2 家庭社会支持少 患者患病期间是否得到社会的关怀,是否得到了家庭的关爱,这与其是否产生抑郁情绪有着直接关系,患者患病之后,如果缺少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会使患者无法与人正常的沟通,最终产生了抑郁情绪,增加抑郁的发生[5]。本研究中观察组家庭支持少的概率为36.25%,高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3 月收入 本研究中观察组月收入平均为(2256.23±352.56)元,低于对照组的(2945.34±432.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4 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支持的关键,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自信,反之,如果护患关系一般,抑郁症状会随之增加[7]。本研究中观察组护患关系一般的概率为25.0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