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交通堵塞,车流不畅通,都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成为我国现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智能交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实现城市只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出了相关系统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流程。
关键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ITMS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当前社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国际上管理城市交通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即电子传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控制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构建的城市管理交通的现代模式。
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从各项报道中,我们得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普遍应用于管理城市交通中,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顺畅,具体过程是通过查看指挥中心从监视区域传回的图像,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去实地进行实时疏导,调整信号来疏散交通拥堵,引导人们改变行驶路线。
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在城市智能公交的调动方面,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重中之重,它先对车辆进行定位,采集交通信息,然后对行驶车辆路线进行引导和为其规划路线,来适时的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让各类行车人可以获得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
3.电子警察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不是一项简单的监管系统,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监控区域内的全部行驶车辆实行每时每刻的记录。这些技术包括为,信息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检测视频等,人们也称这种系统为“闯红灯记录系统”。
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为了可以智能调动公交,高效准确进行排班,从而使公交车的利用率提高,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主要是使用3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指挥、GIS技术以及GPS进行实时实地定位以更好保证交通正常秩序。
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上面几项先进技术之外,还有针对于交通意外突发状况使用的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混通治安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相关部门可以迅速解决紧急事件,以减轻道路拥堵,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伴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越来越来越健全,我国各级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现阶段还年轻且不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在交通与道路的控制和规划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例如科技委等组织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管理系统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开发研究,此现象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此项管理系统技术的重视程度。对于交通智能化的研究步伐自1998年ISO/TC204设立以来就从未停过,同时多次参加此类技术系统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交通问题也渐渐提上议程。由于交通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道路使用效率低,众多资源配置浪费,无法满足当今需要。我们在对我国众多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交通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且道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也逐渐显现,管理秩序混乱,使得出行困难,公交效率低等问题。
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一)建立ITMS框架体系
设计ITMS框架的原则。智能交通管理框架的有效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性
设计框架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功能的有效性,在这个前提下就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方便使用和操作,尽量使设计不繁琐冗长,保证其精简性。
2.完整性
ITMS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子系统是一个任务,同时为子系统设置出显示其未来变化的系统也是一个任务。
3.实用性和延展性:
ITMS这样一个为了管理交通而设置出的体系,首先要具备可用性,能在现实生活发挥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能预测到未来的变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4.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出的系统能适应外在情况变化,使用上具备灵活性,另一方面设计方案也要能适应环境变化,可供调整。延伸性更具前瞻性,可以在有效利用现时系统的同时,探索出新系统,完善ITMS。
(二)合理设计ITMS的方式
智能交通管理框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框架体系,因为要应用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还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其应用效率,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在系统工程的指导下,将信息学、运筹学、管理学等融入实践中。系统工程设计在科学理论和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实现。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各具特点,首先系统分析是在把握全局的眼光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避免不了各种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就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化整体为若干个子目标,有效实现子目标的任务,进而实现系统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框架。框架建立后,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就涉及到了系统设计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对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细节完善,最终形成实体框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交通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汽车购买力的增强,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促使有关人士不断探索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方法。影响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拥堵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快信息的传播,把握交通的控制力,不能使其出现失控的局面。可见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按照信息的特点,可以将ITMS系统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1.基础层
对于发挥信息的影响力方面,基础层主要负责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形成通信网络的搭建。一方面,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方便通信网络的搭建;另一方面,通信网络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了便利交通管理而设置的基础设施属于信息中的静态方面,比如说道路、路牌等,由于道路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也能影响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也属于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获取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人工采集获取的,工作人员利用相关通信设备进行动态信息采集;第二种是机器采集,利用交通检测设备如电子眼等,主要用检测的方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要建立通信网络,目前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分析总平台和子平台间,整体路面状况与单元状况间,局域网、广域网等。
(2)主要用于传播公布消息的平台上,如调频播音机、移动通讯设备、广播等。
(3)主要为了方便更好更快的查到信息,利用有线设备如电话、电视等。
(4)完善数字通信平台建立,如光纤、卫星等。
2.功能层
功能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领域,在大量有效的交通信息获取后,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大量的功能型设备,简化人工管理的繁琐性。功能层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进行交通管理,为公众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出行路线等,其中包括电子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等内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最能适应智能化的管理,主要优势体现在其自我适应力上,比如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自行调控,适应周围实际环境,能有效管理动态的情况。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上,首先通过高效的途径获取具有有效性、实时性的交通信息,然后通过传送到分析机构,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获得最佳路线图或者出行方案,为需要出行的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建议。因为无线通信的广泛利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路线转变,在遇到突况下,可以更有效的选择最快的路线。
3.共享信息层
共享信息层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共享力上,同样建立在上一层——功能层的基础上的,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功能层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利用,设计出最佳交通方案,这个层次需要更多的利用各类信息处理平台,将信息转化成资源,对规划出行路线、有效管理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4.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能交通管理设计的最终目标,与使用者联系最为紧密。首先对出行者来说,出行者可以通过服务层收到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自己制定出行方案,也可以给出行者具体的方案建议;其次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能够提高对管理重点的把握,使管理更加有效。当然服务层与出行者和管理者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服务层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指导,还要从他们处获取信息,了解出行者和管理者最想要的服务,尽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并且符合他们要求的方案,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其带来更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它的物理性能高,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存储空间大、可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具有防水性,能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该技术的识别能力强,对于一切动态信息它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处理和消化,不管是从个体方面还是整体方面都能给出参考。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和智能交通管理的流程最为匹配,优势最为明显。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使得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建立并广泛使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ETC的使用,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在过江隧道等收费站,我们都能很容易的发现“ETC”的标志,主要原因在于其明显的优势上。首先,运用这项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司机不需要停车缴费,收费人员也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收费流程,大大缩短了司机过收费站的时间,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该项技术的运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被电子收费系统代替,不再需要花钱购买用于人工收费的相关设施,同时不需要像工作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交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最后一大优势体现在其公平公正性上,人工收费难以避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过路车辆,有时候遇到熟人或者亲戚,难以避免会免收相关费用,但是电子设备是没有感情的,只要有车经过,它就会在程序的驱使下直接对过路车辆进行自动扣费。所以,ETC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运用都比价广泛,我国也在加大此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RFID技术的另一大应用体现在TMS上,为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主要就是由道路和车辆等组成,所以要想管理好交通问题,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车辆问题。TMS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集于一体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得对车辆进行管理,充分考量路线的可实用性以及车辆出行的最优路径,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电子注册管理(EVR)
EVR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主要原因是它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所以注册登记和再检查的工作强度不断在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EVR技术来实现。首先,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车辆在登记的时候可以缩短时间,并且每辆车都可以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是对车辆植入一个ID码,这个号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追踪,并且每一个号码都是不同的,甚至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好处,一是偷车的人很容易被追踪,假的车牌照因为不含此技术也很容易被查出,由此方便了公安机关打击罪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犯罪率;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不需要开展流动检查就可以进行对车辆的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效率。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被广泛应用,只利用到军用设备上,但是其应用效果显著,带来的的利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兰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2010:55.
[2]张宏正,马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化,2012(12):105.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2
关键词 gis 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 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 科学 的管理手段,把 现代 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 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 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WWw.133229.coM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 历史 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 网络 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 应用 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
3 系统的技术框架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3.2 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如图3所示。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 交通 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 主要 问题 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 影响 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 网络 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 方法 ,对系统中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 。
参考 文献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监控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发展加快的国家比较明显,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高速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事业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普遍存在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及交通拥堵等,而智能监控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城市交通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我国城市交通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以下几点:
1.交通管理技术落后
现阶段,国外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城市交通道路面积的利用率,对城市交通管理措施的科技含量非常重视。而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城市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与欧美国家比较,其发展比较落后。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并且在城市交通系统历史和认识等方面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延缓了我国的城市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
基于对城市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到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引入国外的城市交通管理技术,但是其中还是缺乏根本的核心技术,不能广泛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区域控制和干道协调控制在内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城市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较多。
2.交通供需矛盾
城市中交通系统供需矛盾不断的增大,城市交通系统问题突出:一方面,车辆近年来不断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面积非常有限、政府财政投入城市交通事业相关领域不足,所以即使城市交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其速度也远远小于车辆的增加速度。
二、综合智能监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1.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监控系统开发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等,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监控技术核心,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监控和运营自动化,将城市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集成,使城市交通系统呈现出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整体功能。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体现在:
(1)通过信息技术对由个体分散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整体组合,帮助城市交通系统个体充分了解相关的宏观状态,从而促使城市交通系统行为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得到协调。
(2)通过信息技术增强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水平,交通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送和分析,使得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3)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交通系统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城市交通系统信息融入供应链的信息流之中,将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真正成为供应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更加贴近并融入居民生活,将有利于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2.智能监控平台体系结构分层设计
在确定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框架结构方案中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面向对象的交通系统结构分析技术。所谓对象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其特征包括其中存储或产生的信息,以及在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确定的边界条件下所能够进行的信息加工基本操作。对象之间具有信息交换关系和逻辑关系,在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采用网络图的形式在对象概念的基础上描述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将有助于我们在众多参与者中间建立有关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结构的共同语言。
城市交通监控系统采用层次分级结构设计,常见的如两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两级结构:中心级和路口现场级,如图1.所示。以城市交通路口为基本组成单元,通过无线网络等网络平台,将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各个终端的交通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的数据库,集中处理后,将城市交通系统控制信息再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各路口级,通过信号灯、信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调节交通流。
图1.两级交通监控系统框架示意图
两级划分的城市交通监控结构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划分层次模糊,星网结构比较简单导致城市交通系统数据链拥挤,不容易及时处理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的信息,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程度难以实现高水准。所以,在此基础上,城市交通系统中应用多采用三级或更多级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引入城市交通监控区域级,对中大型城市交通或大地区级交通采取划区域监控。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区域级监控本身相当于一个二级监控中心,具有一定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处理的独立性,隶属于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监控中心,这样就更好的理顺了城市交通系统信息的通信、处理、控制的结构。
三、市场应用广阔
智能视觉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将图像信息与其它背景知识相结合,能快速提取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环境中的有用信息,进而产生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决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行车安全、车辆监控、自主驾驶、交通数据采集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在自主驾驶方面有:日本Honda的ASV系列和三菱汽车Mjtsubishi;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城市交通道路中千差万别,因此城市交通道路障碍检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目前仍不存在通用的城市交通道路检测系统,可以将其进行简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作为驾驶辅助功能。同时由于城市交通系统标志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交通信息,如驾驶前方城市交通道路状况的改变、驾驶行为限制、速度限制等信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有效的融合城市交通标志的信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形成智能提醒、自主驾驶系统,有效的保障行车安全。
主动安全方面有:欧洲戴姆勒、德国大众的城市交通主动安全系统;例如改善恶劣天气条件(雨/雾等)或者夜间驾驶中城市交通之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行人车辆等障碍物、保证行车安全。
车辆监控方面有:IOimage、ObjeCtVideo公司等的系列产品,国内也有城市交通路侧式的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应用在黑名单稽查、超速抓拍、交通违章检测和缴费稽查。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场景中的多个车辆,并对每个车辆的牌照进行识别。
交通数据采集方面有Autoscope公司的对车流量、占有率、密度、速度、车间时距等交通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通过对城市交通智能监控视频流中的车辆进行检测和跟踪,对车道流量进行计算,对车辆的平均车道占有率、车队长度、平均车速、平均车间距等交通信息,对车辆逆行、车辆慢行、车辆掉头、交通堵塞、车辆停驶、违章变道、车辆倒车等交通事件进行报警。
可见,城市交通智能监控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广阔,随着算法研究的进一步成熟,将逐步走向产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监控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从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面固定的车牌识别、流量监控到便携的电子警察、道路侧面监控,以致最终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安装到车辆上的行车辅助、主动安全系统,无不以机器视觉、模式分类的技术为核心,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来实现具体应用,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佳.“3G”技术在城市智能公共交通中的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2.
[2]徐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能与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3]刘启明.物联网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王清波.城市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及交通数据智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4
RFID以其识读距离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交通管理领域中。
其中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就是RFID在城市交通的典型应用,通过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粘贴汽车电子标识,在城市道路布设读写基站,实时准确地采集车辆信息,从而突破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瓶颈,实现车辆身份的精准识别、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交通信息的海量采集,有效提升车辆管理智能化水平,满足城市交通管理应用需求。
实时精准
监控城市交通数据
汽车电子标识系统通过RFID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存储在汽车电子标识内的涉车信息,包括车牌号、车辆外观、年检信息、黄绿标信息、车辆行驶位置等。
智能交通综合平台依据RFID技术采集到的城市交通数据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交通信息智能化统计、交通信息挖掘及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分区域分时段的拥堵收费和拥堵限行等应用,大数据处理后的交通数据可以作为城市交通拥堵预判、交通规划制定的数据支撑。
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城市交通系统能够适应多种采集环境,在低可见度、多车道车辆正常车速行驶下仍可准确识别,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使城市交通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及时全面监察涉车环保情况
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察车辆黄绿标信息以及车辆尾气排放情况,实现车辆环保黄绿标信息电子化管理、车辆尾气排放监测、超标车辆区域限行监管等,进而推动城市交通环保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强化环保部门对不符合环保标准车辆的监管力度,提高黄标车淘汰率,加强对黄标车禁行、限行违法行为的监察力度,提高黄标车环保、综合性能检验率,有助于营造绿色环保的城市交通环境。
精准有效
保障城市涉车安全
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形成了完善的防克隆、防伪造、防篡改、防非法识读的安全体系,确保机动车和汽车电子标识的唯一对应关系,能够用于假套牌、盗抢车辆等违法车辆查缉布控、车辆行驶轨迹跟踪及回溯、区域交通动态管制等涉车治安管理应用,提升车辆甑别能力,精确打击各类涉车违法犯罪活动。据中兴智联已建成项目反馈,汽车电子标识已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完成多起涉车案件侦破,有效保障城市车辆安全。
优化提升行业运营
出行体验
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可以实现城市出租车等营运车辆资质管理、公交信号优先管理以及路桥费等各类费用的电子化征稽查验。
通过读取汽车电子标识内存储的车辆用途信息,交通监管部门可对公交、运营车辆、校车等不同用途的车辆实施针对性的交通运营管理,提升对特殊车辆的管理力度,营造健康有序的城市交通运营环境。
同时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可准确查验车辆缴费信息,实现涉车费用的电子化征稽,提升各类涉车费用收缴率。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可实现包括路况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智能交通信息在内的多种综合通信息服务。
汽车电子标识通过RFID技术采集到多维度的城市交通数据,经由门户网站、手机端软件等途径以交通资讯以及出行指导形式给公众,使出行者能够根据实时准确的路面拥堵状况、路况等信息合理安排行程,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提升公众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流量合理化分布,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
推动多行业涉车增值应用
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可以同保险、银行等行业共同运营,带动多种涉车行业发展,如拓展加油、保养、维修等小额涉车支付服务、停车场智能化管理、交通强制险等涉车保险的履保查验等,进而提升城市涉车行业的电子化,推动城市涉车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大型城市 交通系统 现代管理
一、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危害分析
1.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过快
我国城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2000年则达到3.88亿,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的30%,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37个,其中超过200万的超大城市就有14个;到2010年或稍后一些年份,预计将达到7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
2.城市化进程过快与交通的矛盾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交通出行总量剧增;随着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将出现大量新的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服务范围和能力。
3.城市化进程与汽车盲目普及
众所周知,亚洲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中叶以后经历了高速但是无计划的经济发展。时至今日,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私人汽车的盲目普及使得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的脱节,这些国家的大城市交通状况拥挤不堪,管理混乱,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桎梏了经济的成长,并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4.大型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分析
交通拥堵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路与车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一是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二是道路增长相对过慢。以北京市为例,上世纪90年代汽车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而同期道路年增长率仅为3.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购买能力的增长,轿车加速进入百姓家庭,车多路少的矛盾将更加严重。
5.交通拥堵的危害分析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1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亿欧元和50~500亿欧元。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交通管理的研究。
二、交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求
“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
1.从机动性转向可达性,是城市交通领域根本性的观念转变
可达性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城市交通网络整体来理解可达性指标,整体可达性反映了这个城市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城市道路网质和量的合理性、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特性的控制指标;二是从城市的某一点、某一区域来理解可达性指标,包括从城市其它各点、各区域到特定点、特定区域的方便程度,这对商业等公共设施比较重要,而从某一点、尤以区域到城市其他地方的方便程度,对城市居民而言更具意义。
2.在对可达性的理解,仍然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认为“通”就是“达”,只要城市道路能够服务到的地方,就认为满足可达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可达性理解为机动车能否达到的层次上。如为了加强城市与地区的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通常修建一些放射性的快速路和城市干道,作为改善可达性的主要措施,而公共交通是否延伸到该地区,该地区的居民到达公交服务设施的方便程度如何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实际上是追求机动车的可达性,而忽视了人们采用其它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二是公共交通能覆盖到的地方可达性当然就高,但被忽略的仍然是居民公交出行的方便程度。如上海万体馆地区,有高架路、多条城市干道、公交线路和地铁一号线、明珠线在此交汇,该地区还是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所在地,但由于交通组织混乱,换乘困难,大大降低了该地区的可达性。再如上海某地铁站附近居民小区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将小区的出入口设在背离地铁车站的另一侧道路上,居民到地铁车站极不方便。因此,对可达性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机动车或公共交通能覆盖到的地区,而应以该地区居民出行的实际方便程度作为衡量可达性高低的标准。
3.可达性城市的要求
保持较紧凑的城市形态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保持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用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减少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减少人和货物的流动需求;创造步行、非机动车友好的道路设施和交通环境;建立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多种交通手段减少个人机动化交通,提高已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大型城市交通系统现代化管理对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1.确立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交通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的需要,规划并管理道路交通系统,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和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
2.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
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建立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以城市快速路为主干、普通道路为支线的道路交通路网系统。优化整合系统资源,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道路交通网络的效率。
3.科学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以适应城市交通系统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范文6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传统上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增加警力、加大交警工作强度已经难以
解决好交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城市交通环境研究入手,提出了乌鲁木齐市智能
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对智能交通建设给出了建议。
关键字:乌鲁木齐智能交通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乌鲁木齐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面积为12000平方公里,现
有人口330多万。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机动车突破50万辆。2002年至2010年,机动车增
长了400%,但道路里程仅增长了11%,且新修道路均位于中心城区,而老城区因受商业
网点集中、建筑物集中的限制,呈现出路窄、车多的特点,中心城区道路的实际交通流量已
超过道路本身的承载能力。
一、道路交通运行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和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市的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峡谷状。城区发展沿西北-东
南轴线沿北端向两翼扩展,城区布局整体呈“T字型”。在城区中央形成瓶颈,最窄处仅800
米宽。网络连通性差,道路起伏不平,坡度较大。尽管公交出行方式比重在国内的大城市中
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道路网络密度比较低,城市的“蜂腰”、地势条件以及错位畸形交叉
口等共同作用,乌鲁木齐市的主要干道堵塞严重,主要道路都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
(一)机动车保有量情况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机动车保有量2007年7月为20万辆;到2012年6月急增到50万辆。
根据目前机动车发展趋势,未来乌鲁木齐市机动车保有量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而事实上,
乌鲁木齐市每天还有5-8万辆外地牌照的车辆在此行驶。可以预见,乌鲁木齐市交通压力将
进一步加剧。
(二)现有道路网情况
根据2010年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乌鲁木齐市区道路总长为1599公里来测算,乌鲁木
齐的道路车辆密度约为313辆/公里,已经超出国际上270辆/公里的警戒值,这个数值也超
过了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深圳。近两年,乌鲁木齐的道路一直在加强建设,包括新修
建的31.3公里外环路东北段二期、田字型路网等工程,如果目前市区道路总长能达到2000
公里,道路车辆密度才能降低到250辆/公里。但是市区道路资源紧张,过去每年都在以10%
左右的速度增长,两年之内,显然不能大幅增加近400公里。
(三)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
2011-2012年乌鲁木齐建成了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1、2、3、5号线,日均载客量35
万人次,新增出租车2000辆,更新公交车468辆,整合优化11家公交企业28条线路,有
效缓解了交通拥堵,方便了市民出行。
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乌鲁木齐市已经建成了具备基本功能的交通指挥中心,具备了一定的指
挥管理功能,并建设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和交通违章行为检测系统,具备了一定
的检测、控制路面动态交通流的能力。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乌鲁木齐目前已经有170多个路口建立了区域交通信号自适应系统,系统根据收集来的
车流量信息,自动调节信号灯配。由于乌鲁木齐市即将安装倒计时器系统,驾驶人能亲眼看
到红灯所剩时间、绿灯所剩时间,提前做好预判,提前做好停车、起步的准备。
(二)视频监控检测系统
乌鲁木齐市安装的事件检测系统,不仅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道路路况,就连发生
交通事故、火灾等突发事件,车辆逆行、行人横穿、车内抛洒物品等都能检测到,并在3~
5秒内向指挥中心发出报警信号。而在报警的同时,该系统还能自动检测到事件现场,录下
从事件发生前直到发生完毕的影像资料,供警方取证,并查处违法行为。
(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乌鲁木齐市即将安装车辆行驶诱导系统,它是在后台检测不同路段的实时车流,测算堵
车路段,工作人员只需审核测算结果,便可自动上传至道路诱导屏上,而开车行驶的市民便
可在通过有诱导屏的地方时,随时掌握周边各条道路的通行情况。
三、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意义
为了适应并更好地服务于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迅猛发展需要,加快乌鲁木齐市公安
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步伐,建设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建立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是乌鲁木齐市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乌鲁木齐
市城市性质、战略地位、路网格局特征、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形
式的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无论对于体现城市交通建设的水平,还是对于处置突发事件、
打击刑事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
重要“窗口”之一。
(2)建立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有助于缓解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给乌鲁木齐市
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3)建立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有助于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
化和规范化;
(4)建立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是乌鲁木齐市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必然。
(二)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可行性
乌鲁木齐市的道路格局、交通现状、交通流量负荷与需求、交通管理基础等主题已基本
具备交通指挥系统的交通协调可控性条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代起就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引进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控
制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他们在建设、使用、
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供我们借鉴。
总之,建立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系统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时机已经
成熟。“天时”即乌鲁木齐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基本具备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
统的经济承受能力;“地利”,即乌鲁木齐市的道路和交通流量具有可控性;“人和”,即省市
领导对乌鲁木齐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历来都非常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一个符合乌鲁木齐市
道路交通特点的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三、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初步建议
鉴于乌鲁木齐市的城市交通状况及未来规划,可以通过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
合理的规划,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针对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特点和相关产业发
展水平,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优先扶植、重点突破”的推进原则,实施乌鲁木齐市
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以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建成具有国内领
先水平“高效、安全、绿色、智能”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改善
交通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全面提升乌鲁木齐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力提高交通运输
系统的运行效率。
(一)整合交通相关各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实时准确地获取交通需求信息及其变化,
实现覆盖乌鲁木齐全市的交通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机制;
(二)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
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三)建成覆盖乌鲁木齐全市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
众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综合通信息服务,为出行者提供便利、高效、快捷、经济、安
全、环保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建设不停车收费及年票收费管理系统,解决收费道路上交通拥挤、堵塞等问题,
提高现有道路运行安全和效率,避免类似系统的重复建设,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五)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和基础,带动乌鲁木齐相关产业的发展,孕育一
批智能交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带动乌鲁木齐经济
的发展;
(六)融合和建设完备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
系,全面建成信息化交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的投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