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传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媒体的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1

本文依据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与其新闻来源之间的转载关系,构建了新闻转载网络,通过分析网络中节点的指向关系,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及新闻传播模式。运用信息熵理论分析不同类型新闻网站获取新闻来源的转载量差异,对不同类型新闻网站的新闻的时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转载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网络新闻的来源及传播规律、认识不同类型的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为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引导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及数据

在众多网络新闻媒体中,少数大型新闻网站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与一般新闻网站相比,它们的新闻受众更广,对舆论的影响更大,是网络媒体中最重要的力量。本文将这样的大型新闻网站称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根据性质不同可将这些媒体划分为官方传统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建立的新闻网站,分别称之为官方新闻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

针对主流网络媒体中的每条新闻,将新闻的网站与该新闻所标注的新闻来源进行连接可以建立新闻转载关系。依据这一方法可构建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转载网络G。G可用三元组表示:G={JV,S,L},其中:JV表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S表示新闻来源;L表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与新闻来源间的传播链路,则N、S为G的网络节点,L为G的边。如果新闻网站f转载了来源的一条新闻,则有L(),z')=1,存在转载关系)—否则有L(),O=0。转载关系j—;具有如下性质:

(1) j先于i了新闻。

(2) 新闻从j传播到了i。

(3) j比f更倾向于原创。

(4) 若j=i,则表明该新闻为i网站的原创新闻。

本文以Alexa中文官方网站中的新闻类网站流量排名为依据选择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分析。按照流量排名顺序包括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百度、搜狐网、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东方财富网、北青网、中新网等。由于东方财富网、北青网在新闻内容与受众群体上同其他新闻网站有明显差别,百度新闻由机器自动选取更新,因此未将这些网站纳入研究对象。最终选择5个商业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和凤凰网,3个官方传统媒体建立的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和中新网作为研究数据收集的对象。从上述网站下载了的所有新闻,解析出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来源、时间等信息。对同一新闻来源的不一致名称进行了一致化处理,如“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中国新闻网山西网”等,统一命名为“中新网”。由于各个网站的新闻量差别很大,为了避免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每个新闻网站来源数据集随机选取2000条新闻作为分析数据。以这些新闻网站及其新闻来源为节点,构建了包含980个节点新闻转载网络。通过所建立的新闻转载网络分析网络的特性,得出互联网新闻来源与新闻时效性的特点,帮助新闻网站的经营者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有助于网络新闻的阅读者明确不同网络新闻网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新闻网站。

2.互联网新闻来源分析

2.1基于转载网络的新闻来源分析

基于样本数据构建的新闻转载网络有向图如图1所示,经过移动处理后的新闻转载网络如图2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出所选择的8个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汇聚了不同的新闻来源。统计分析发现,网络新闻主要有3种来源:由官方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或行业新闻网站构成的各类网站(占69.86%)、报纸(占25.58%)、电视、杂志等其他传统媒体(占4.56%)。表明网站和各类传统媒体是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来源。进一步考察新闻转载关系,将研究数据中的官方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见图2)。可以看出,新闻转载网络具有如下特征:

                 

(1) 官方新闻网站节点间存在相互指向关系。

(2) 商业门户网站之间未指向关系。

(3) 每个官方新闻网站对所有商业门户网站均存在指向关系。

(4)传统媒体与其他新闻网站对主流新闻网站有大量指向关系。

由图3可以看出,新闻来源整体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都很小。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表明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具有很大差异,少数几个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很大。

表1列出了转载关系频数的前10名,发现均为官方媒体网站原创新闻或被其他商业门户网站转载。表明在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中,官方网络新闻媒体是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大量原创新闻并被转载。通过分析发现,独立媒体建立的商业门户网站凤凰网除大量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和少量原创新闻外,还转载了大量其自身传统媒体领域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的新闻。

    而其他商业门户网站的原创新闻主要是专家访谈、知识性介绍、专题新闻汇总等。说明商业门户网站对官方新闻网站具有依赖关系,这种情况有利于政府的舆论引导,当关于重大事件的虚假新闻在商业网站上传播或商业网站之间出现对同一事件的不一致报道时,政府可以通过官方新闻网站及时澄清,相关新闻将在各商业网站间迅速传播,有利于引导大众舆论。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构建如图4所示的网络新闻转载关系模型。在所选取的数据中,主流官方新闻网站除原创新闻外,从传统媒体及网站获取新闻来源比例为40%,主流商业门户网站从传统媒体及网站获取新闻来源比例为54%;从主流官方新闻网站获取新闻比例为45%,原创新闻比例约为1%。

     2.2互联网新闻来源的多样性分析

    各主流网络新闻媒体都具有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各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数量如表2所示。其中,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来源数量普遍较多,原创性较高的新华网和中新网的新闻来源最少,而同样注重原创的人民网的新闻来源则高达106。可见原创性不是限制转载的决定因素。

仅对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构成数量进行了分析无法知道新闻网站对不同来源的采集量差别。为考察不同网络媒体在对新闻来源采集量分布上的差异,应用网络信息熵中心来分析官方网络媒体和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的多样性。依据香农信息熵理论建立公式:

    式中:k为主流新闻网站i的新闻来源数量;P。为新闻网站i采集新闻来源歹的数量占总量(本文均为2000)的比例。为消除新闻网站新闻来源数量的影响,对CH(i)进行标准化,

    节点的网络信息熵中心性越高,表明它从不同信息来源所获取的信息量越均衡,越倾向于以相等的概率从不同来源获取信息。

   由图5可以看出,图中呈现出2个区域。商业门户网站都在区域I中,这些网站的流量排名与信息熵中心性排名均较高。区域n中聚集了官方新闻网站,同商业门户网站相比,这些网站的流量排名与信息熵中心性排名均相对靠后。由图6可以看出,尽管排名相近,两者依然显现出较大的差异。与搜狐网相比,人民网的曲线更为陡峭,具体表现在只被采集1次的新闻来源频数和最大来源的采集量更多,新闻来源表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

网络信息熵中心性高的节点往往具有更多优势,新闻来源的多样化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新信息。商业门户网站从不同新闻来源获取的新闻量相对均衡,因此,相比官方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更可能获取信息优势。这与传统媒体中强大的原创实力更容易及时新信息相反。

3.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时效性

时效性是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网络媒体的新闻时效性决定了用户是否优先选择该网站获取新闻。传统媒体一般通过及时原创新闻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与之相比,网络媒体往往通过新闻转载的方式获取新闻。本文基于新闻的时间属性,分析不同类型网络媒体新闻的时效性问题。

3.1商业门户网站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的时效性

官方新闻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来源。如果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官方新闻网站的新闻时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将无法保证所新闻的时效性,在与官方新闻网站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为考察网络媒体是否会因为缺乏原创性而导致明显的新闻时效性上的劣势,本文选取数据集中官方网络媒体原创新闻并被商业门户网站转载的新闻共602条进行分析。假设&为官方新闻网站该条原创新闻的时间4为商业门户网站转载新闻的时间,则A;=r—r。为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的时间滞后值。

由图7可以看出,尽管个别新闻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两者的时间相差不大。少数新闻出现差值为负值,即商业门户网站的时间早于其转载的官方新闻网站时间,这种反常现象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

(1)官方新闻网站可能会完善之前已经的新闻而不做标题的修改,导致比较的并非官方新闻网站第1次新闻的时间。

(2)商业网站自身在时间的标注上不准确。采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来考察两组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为方便计算,将时间格式转换为最大值为1的4位小数,如07:05:57经过转换后变为0.2958。假设H。:t0=t1;Hl:。最终结果(Z=l.16,P=0.24)显示两者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上无差异,即接受了两者相等的假设。说明商业门户网站并未因为缺乏新闻原创性而处于明显的时间劣势。

3.2 商业门户网站与官方新闻网站转载其他来源新闻的时效性

官方新闻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都会大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为了考察官方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来源新闻时是否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选取数据集中被两者共同转载的新闻共121条进行分析。假设商业门户网站转载新闻的时间为^,官方新闻网站该条转载新闻的时间为0,则Ai=f2—为两者时间差异。由图8可以看出,在121条新闻中,仏除个别为正外,在多数情况下均小于0,即官方新闻网站的新闻时间频繁滞后于商业门户网站。

假设H。:t2=t3;Hl:t2<t3o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结果(Z=3.75,P<0.001)显示两者在0.01的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即拒绝了两者相等的假设。说明与官方新闻网站相比,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来源的新闻时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商业门户网站缺乏原创能力,在面对官方新闻网站和其他商业门户网站的竞争中,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新闻转载能力的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淡化了原创能力在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原创新闻并不能使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上的优势,非原创网络媒体可以凭借先进的新闻采集技术弥补在转载官方网络媒体原创新闻时在时间上的差距,较强的新闻转载能力又可以使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新闻上具有时效性上的优势。

4.结论

本文以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数据为样本,探索了互联网新闻来源、传播规律,分析了官方媒体网站以及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的差异以及新闻的时效性问题。研究发现:

(1) 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能够聚集不同来源的新闻。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是其主要新闻来源。

(2) 在转载关系上,官方网络媒体大量的原创新闻并被商业门户网站和其他官方新闻网站转载,商业门户网站很少原创新闻,并较少被其他网站转载。

(3) 同官方新闻网站相比,商业门户网站对不同新闻来源的新闻转载量更均衡,新闻来源更具多样化。

(4) 商业门户网站较强的新闻转载能力使得官方网络媒体不能因为原创新闻而获得明显的时效性优势,当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时,商业网站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优势。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2

关键词: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应对策略

20世纪末,互联网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它与传播媒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传播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动画表现出来。[1]网络媒体具有高速度、高容量、实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人群。人们了解新闻实事已离不开网络,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时尚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在正视网络媒体挑战的基础上 ,应根据网络媒体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相应策略, 正确应对 ,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网络新媒体存在着以下优势

(一)超强的实时性

众所周知,新闻最明显最重要的价值要素就是实时性。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必须经过编辑、排版等才能够与读者见面; 电台、电视台也同样有一个编排的过程。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史带来了一次重大飞跃,网络媒体在网站上的新闻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传到受众的时间,可以全天24小时在网上看新闻。一些知名网络媒体如环球网、新浪网、央视新闻网都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实事进行及时的网上直播报道。比如事件,在拍摄的同时就能把图像、声音、视频通过卫星直播瞬时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媒体最有利的工具。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数字信息的出现,网络新闻的实时性越来越完善,网络媒体的实效是传统媒体不可超越的。

(二)大容量

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量是不可想象的。第四媒体上的信息,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到硬盘。从网上打开任何一条新闻网页,除让读者看到所需的新闻内容外,还显示相关新闻、关键词等链接,极大地扩展了新闻范围。网络媒体所有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长时间保存在计算机上,成为数量巨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还具有强大的复制、粘贴、拷贝、打印等功能,通过百度、搜搜等搜索工具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想要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功能可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完全不具备的。

(三)全球性

网络传播空间没有国界的限制,它的传播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世界各地的网络上只要信息内容,都能让全球的网民看到或下载。由于网络媒体传播新闻具有全球性,让很多的网络媒体提升了全球影响力。任何一条信息一旦在网络上,瞬时就可以让全球的网民在电脑上看到、听到。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而传统媒体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在数量、播出及接收范围上都受到限制。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可以更便利地跨越地域和国界,使新闻来源更丰富、传播渠道更广、覆盖面更大。

(四)交互性

网络媒体具有多种传播形式,可单向、双向、多向,体现了网民与媒体相互结合的特点,是网络媒体独有的优势。网络评论不是封闭的,网民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编写文字、制作音频视频以及对实事、新闻进行评论,不需要人组织。[2]网民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软件设施进行传播信息、评论时事、谈论重要话题,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范围。让网民在同一时空与媒体和有关编辑进行交流,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随时参与新闻评论,发表个人的观点。这加强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网民的参与度。近年来,网络论坛在“宝马撞人案”、“李某某案”等等几起社会新闻事件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他们的互动,媒体有了更广泛的传播范围,更好地实现了传播的效果。

(五)费用低廉

在网络媒体上信息过程简单,所用费用低,如在网络媒体上信息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无需大量的编辑和制作人员,在网络中进行的新闻编辑和,能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等。几乎达到了无纸化,只要有计算机就可以享受网络上绝大多数免费新闻,比订阅“新闻报纸”经济实惠得多,同时还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网络媒体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较传统媒体要低得多 ,同时也能提供较传统媒体更多的信息。

(六)多媒体性

网络具有多媒体性,兼具报纸、广播、电视的多种功能,以数字信息形式把声音、视频、图像表现出来,使信息的传播形式多姿多彩,充实了报道的内容。报纸、电视和广播一直都是独立体,不能互相兼容,而网络媒体则不同,把图像、声音、文本集于一体,成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不再有传统媒体各自独立的格局。虽然电视本身也是一种多媒体,但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表明,网络媒体除具有多媒体的功能外,还因容量巨大、检索信息方便等特点,在现实中更方便实用。[3]网络媒体的多媒体性可使人们在网上打开多个窗口,可以边听音乐,边看视频、写作,使人们充分享受网络媒体带来的乐趣。

(七)易于检索

网络使新闻的储存、检索更方便、更快捷, 并为全社会建立一个庞大的、开放的数据库,提高了新闻的再利用率,网络媒体查询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受众信息的使用率,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随着网上检索技术日益成熟,网民只要在计算机上按一下鼠标或键盘,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而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搜索信息,要到资料室、图书馆一页页地去找,一盘盘地去挑选。另外,由于网络媒体容易搜集检索,极大地方便了所搜资料的复制保存。在网媒体上通过复制功能,都可以把自己需要的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硬盘或软盘上,也可以通过打字机把你需要的资料从计算机里打印出来,快捷、方便,价钱低廉。

二、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传播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信息容量无限性及快速更新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网络有巨大的数据库,使网络新闻在编辑时没有任何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在网络媒体上的所有新闻,可随时根据需要更换、,不受排版和时间的限制,显示了网络新闻极强的时效性。虽然传统媒体一直努力不断增加版面,扩建新闻频道,但由于传统媒体局限性而无法彻底消除它们之间的差距。对网络新媒体而言,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大大增加了其容量,原本在传统媒体处于受众角色的人在网络里可以作为传播者在网络上发表各自看法、意见、提供新闻素材,不断丰富网络上的内容。整个互联网把世界上无数台计算机数据库串联起来,其容量之大,无法想象。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状态

网络新闻拥有多种传播状态,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互相独立、互不干扰的竞争局面。运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网络新闻把视频、文本、图像等多种媒介集中到一起,极大地扩展了新闻报道的信息范围。传统的传播方式是记者负责搜集资料,编辑人员安排报道主题 ,编辑排版 ,以电视、电台、报纸的形式传播出来。新媒体的出现,使传播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用电脑、手机通过网络向他人传播信息。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传播新闻、聊天、发短信等。网络媒体里的许多重要信息 ,已成为电视、报纸等的信息来源 。

(三)网络媒介对读者传统阅读方式的挑战

传统印刷媒介要求读者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地阅读,对读者的阅读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媒介则对读者的阅读方式要求较为随意,网络阅读是快速的、跳跃的,可以一目十行,其组成信息的元素非常多,包括图像、色彩、文字等内容繁多的多媒体形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改变背景颜色,字体大小、颜色,甚至可以挑选适当的音乐与之配合,形成良好的视觉与听觉享受。

(四)网络媒体多选择性及时间的灵活性使传统媒体受众流失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个性化网页,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阅读新闻。而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传播方式。其次就是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都由电视台决定,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选择,使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少。而网络媒体的出现让这一部分人得到了满足,因为网络媒体上的电视剧和电影数量众多,想看什么都有,而且时间也很自由,看多少看哪里都由自己决定,不会出现错过剧情的情况,更不会出现插播广告的现象。所以,网络媒体的多选择和时间灵活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导致电视剧的受众流失严重。

三、对策

(一)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在网络时代的吸引力

现在的受众越来越细分化,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就应势而生。可以预测,在未来时间里,报纸会继续扩版,广播电视也会继续增加频道,开设专业台,以丰富多彩的专业化节目,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适应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现在已出现了带有液晶屏幕的便携式收音机, 从屏幕上可以看到体育比赛等实况传播的画面。电视媒体采用清晰度高、数字化的高新技术,制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声音和动画效果,增强了与网络媒体的竞争力。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雄厚、口碑好信誉度高、传播方式正规等优势, 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无限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受众提供简洁明快而又营养丰富的新闻快餐。[4]做好新闻导读和信息摘要,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为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在突发新闻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应把报道重点逐步转移到系列报道、跟踪报道、预测性新闻、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为受众提供考虑问题的材料和思路。

(二)开辟第二阵地,加快网站建设步伐

由于网上信息来源的过多过乱,大众要想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到知名高、有权威性的网站去搜索。传统媒体应积极利用多年来积累下的良好信誉,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对地方的报刊媒体来说,同样可以在网络上创办自己的刊物,增加访问量。网络的普及,可将更多的地方媒体推向前台。同样可以产生全球范围的影响。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网站过散过滥,如何提高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总体质量,进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是传媒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媒体应紧紧把握时展脉搏, 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主动接受挑战,并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媒体网站的建设。改变传统媒体网站内容单一的缺点,增加网络内容范围。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编辑、出版等,拓展传统媒体的宽度和深度,提高传统媒体传播的效率。网络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料库,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时信息,为传媒工作者发现事件之间的联系、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发挥重要作用。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现在,传统媒体采用数字化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报纸杂志、电台都已使用数字信息进行刊授和传播,电视使用高清晰宽屏幕的数字信息,可使观看效果更逼真、更动人、更惊心动魄。采用数字化后的传统媒体现已成为了一种新型媒体,它除了能极大地发挥传统媒体的功能外 ,同时还具备了许多新的功能 ,符合人们搜集信息要求,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最好方式,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未来的信息时代必然是一个以网络媒体为重心,以其他媒体为载体的信息相互融合的时代。在多元化的市场媒体情况下,传统媒体有着许多自己的优势及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媒体不会完全消亡,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数字、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 ,加快信息传播方式的改革创新,充分依靠和利用互联网络等先进的科技技术,大力加强媒体网站的建设,加强网络新闻的使用。在发展中主动与新媒体相互融合 ,将新媒体带来的压力变为自己发展的动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正确应付,紧紧把握时展脉搏,主动接受挑战,并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最终取得顺利融合的局面。

(四)传统媒体应调整心态, 树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传统媒体应顺应形式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牢牢树立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只是由媒体工作者单向,造成了媒体工作者高高在上的优势心理。媒体经常不顾受众的感受,自说自话,甚至成了政府的“公告板”,记者也常以“无冕之王”自居。但在网络上,不再由某媒体将信息按安排统一给人们,而是网民可随时从网上搜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由于网上信息的极大丰富,受众的选择面大大拓宽,同样的信息,你不报,有人报,这就使原来那种通过控制信息来控制舆论的做法行不通了。媒体应重视受众的反馈,利用网络做好受众调查,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并根据受众的意见,及时调整报道策略和重点,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真正树立适应市场的新闻传播观念,改变传统的办报、办台方式,树立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应付未来的各种竞争。另外,注重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型人才,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让网络为我所用,不断更新新闻传播手段,提高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对新闻传播的主导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四、结论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间的竞争虽然是激烈的,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特点,传统媒体不会因为网络媒体的出现而消失,反而会依靠自己的优势在新媒体形成的形势下继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应扬长避短,互相扶持,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传统媒体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 ,根据网络媒体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策略 ,吸收网络的优点为我所用,发展壮大自己;而网络媒体也必须紧紧依靠传统媒介,并且利用它的优势,做到两者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处共存、功能互补。

参考文献

[1] 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5.

[2] 徐世平.网络新闻实用技巧[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3.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3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危机传播 网络媒体

一、危机和危机报道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转型期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公共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令社会人群的安全感严重缺失。公共危机在现今社会的常态化发生,使得公共危机的内在含义和外延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社会公共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罗森塔尔,1989)。

2003年,在公共危机事件“非典”发生之后,我国的政界和新闻媒体开始注意到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和媒体从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学习在开放的语境下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怎样在危机管理中管理信息的传播过程成为当代社会中媒体的不可推卸使命和重要研究课题。

危机报道,即媒体在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媒体自身传播特质和方法,就事件中的各种情况向社会和公众进行通报和分析。危机事件具有社会影响力大和变化迅速等特点,因此,社会危机传播中,报道危机的媒体肩负着准确、迅速地传播信息,协调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正确指引舆论导向,创建和谐社会氛围,并为决策层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网媒定义及优越性

网络传媒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传媒方式。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网络媒体明确定义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是继19世纪的报刊媒体、20世纪出现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现代新型媒介,在危机事件报道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媒体融合了半导体、电子、通信、视频、音频技术等多种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及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传播语言、图像、文字、声音等新闻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媒介。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的传播流程仍然与传统的流程相似,有专业人员对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且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在社会人群中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人群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信息的与传播、个人之间的通讯与交流等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型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对新闻的传播和信息的共享程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平台以低门槛的公共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作为特点,为新闻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这个平台无论是从信息量、受众的范围还是传播的群体规模来说,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网络共享平台,尤其是web2.0的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以个人博客作为代表的网络交换平台,更是将信息边缘化、去中心化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网络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

1.信息速度快

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媒体在话语权上的优势有致命打击,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在传播媒介的地位,更新了广大受众的接受经验,从而深层次地扩大了信息的来源面。在各种社会危机事件中,广大普通民众由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角度转变为各类事件早期的信息采集者、制作者、传播者,而网络媒体则可通过各类信息的统计、过滤及编辑、采集和使用,使事件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2.信息来源广泛

网络使用技术的普及,使得稍稍懂点电脑的人们都成为信息的者。博客报道,BBS发帖都成为信息报道的主力,网民个体的大量参与,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媒体、公众接受的传播模式,使每个公众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不但有社会普通民众参与其中,显示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各界专业人士和记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各类信息,形成了专业人士与草根人群在网络上呼应,共同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信息的可信度和专业度,使人民感受到了网络展带来的巨大改变。

3.信息互动性强

在各种交流软件和网上讨论高度发展的今天,网上互动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增强了传播效果,整合了各种信息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优势。社会大众的知情权被满足的同时,对社会舆论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安抚民心的同时,更有利于社会安定。另外,网络的交互性还为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提供了一定的舆论环境和行动支持。

四、在危机管理中网络媒体出现的问题

1.信息难辨真伪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所有被的信息真实度无法控制,难以判断。网民成员的不确定身份,导致其提供的信息难辨真伪,这些无法确认来源的消息和新闻会困扰决策者,对决策者的行为造成严重干扰,因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形成新的危机。网民不确定的身份使其发言的随意性加大,造成了问题片面扩大化,或将问题有个性转为共性,导致了社会人群的负面情绪,加深了危机的严重性。

在某些容易触发狂欢化心理的特殊时点,经由网络这样一个狂欢话语滋生的沃土平台,借助某一突发性事件而形成某种事前难以预测的舆情危机,甚至借互联网的社区组织平台力量形成某种集体非理。

2.网络“暴行”频发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网络传播不仅在消息传播和扩散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而且在舆论的形成和倾向过程中,网络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鲜明的介质特征。网络上的戏谑、消解主流文化的特质,在各种危机事件的背景下,经由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参与,形成了一场舆情危机。这种舆情危机由各类的突发事件为引擎,直接对危机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舆论包围,把他们作为各种情绪宣泄的对象,甚至非理性的行动对象。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某些个体网民变得肆无忌惮,在公共危机面前,出现了各种网络谩骂,打着“正义”的幌子进行各种声讨,传播损人信誉的信息,更有甚者从网上追寻到网下,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干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低了公众参与讨论、发表言论的门槛,满足了人们对民主的要求,另一方面容易制造虚假信息,使无知的人民在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被谎言和期票行为影响,不假思索地成为“暴力”言论的帮凶,加入到声讨队伍中。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各类人群都高度关注时态的进程,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容易产生过于激动的言论和行为。多主体、多渠道的传播方式是互联网的特点,信息来源多,传播快,加之各种人群对与信息的敏感度比较高,容易轻信各种虚假信息,结果可能会使受众被错误的言论误导,对于他人的各种人生权力和利益都是一种伤害。

3.过度报道

由于各种危机对人的伤害性,危机报道中理应加入更多人文的关怀。网络媒体应该达成共识,谨守底线,“克制性”采访,尽量避免一些显而易见的,可能因采访而造成的“人为伤痛”。网站在传播这些信息时,应具有人文关怀的成分,正确反映事实,尽快化解危机。

五、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提及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先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简称CSR),被当代学者们普遍认同为――企业除了为股东创造利润之外,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使其行为符合社会的目标和公众的价值观。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CSR需求,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经济行业,对于各类企业所承担的CSR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网络媒体企业所承担的CSR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公众对于社会道德和责任的需求,这是由网络媒体对于舆论有导向作用的特性决定的。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网络媒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活动时,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进步及公民个人的身心健康所承担的各种责任和义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份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报告还指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手机上网的模式正在以迅速、便捷、灵活等特点成为我国国民的首选上网终端,互联网手机等各类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当今的网络媒体在社会中应当在引导舆论,落实和传播新闻,协调社会问题,帮助民众表达意见,发展网络文化,并在尽力维护网络内容健康、保护知识产权和提倡公益慈善等诸多方面,承担履行法律法规之外更宽泛的社会责任。

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基础,规范新闻信息的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化,这也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基础。要建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国已经由以传统媒体为主的社会进步发展成为媒介化的社会,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工作、突发事件和人群之间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展示在媒体上。媒介化社会的产生,对于媒体社会责任观的要求更突出。其次,网络媒介的巨大进步和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信息系统互动性提升的体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再次,媒体自身的经济性和社会属性使其责任观的需求更加迫切。网络媒体处于信息传播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介质,有着存储及传递信息的功能和作用。网络媒体一方面作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是其本身的特性,并以维持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和普通的经济组织大相径庭,它作为国家社会在政治领域、经济意识形态诸多方面的载体和传播组织,对于国家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制度的特殊环境,网络媒体的“工具化”性质更突出,甚至被定义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网络媒体在社会责任承担中时有发生的缺失,根本原因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相关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制对于推动网络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是有着推动作用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网络媒体的治理略显不足,在保障网上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抵制不合法的网络内容。网络的规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民众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对于一个问题,几个组织的单独行动都不可能彻底解决。只有制度性的联合行动,集合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力量的制度性行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金进,洪瑾,郭抗抗.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和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的大学学报,2009(3):104-108.

[2]林琳.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缺陷与规制策略[J].金融经济,2009(1).

[3]肖海岳,王瑾,屠世超,施晶晶.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3(5):87-91.

[4]陈端.央视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策略[J].中国减灾,2009(6).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4

1新媒体为网络文学硬件技术多元化提供技术平台

新媒体的普及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移动阅读设备的问世、广泛使用为网络文学硬件技术多元化提供技术平台。目前,网络文学正向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屏终端扩展,特别是3G手机和移动阅读器推广,为网络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机遇。据CNNIC2010年统计,截至201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03亿人。手机成为网络文学用户的第二阅读设备,使用比例达60.1%。媒体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文学的生存空间。商家专门针对用户阅读而设计了电子阅读器(电子书),越来越多的视听娱乐设备的功能日益多元化,逐渐成为手机文字爱好者的网民的重要阅读设备,移动设备的使用比例达到42.6%。从现有市场情况来看,为了满足用户对多屏同源、同步阅读的需求,多数厂商为此纷推出阅读云服务,可以同一帐在不同终端、不同平台网络中无缝切换。

2新媒体为网络文学提供了传播渠道

网络文学的为文学原创,网民阅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包括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电商电子书刊平台、门户读书频道、移动阅读应用等都分布着大量网络文学内容。新媒体的普及为国内网络文学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使其呈现出阅读渠道众多、网络文学作家群体庞大、作品供给充沛的特点。同时,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庞大,随着付费阅读模式大范围推广,并逐渐得到网络文学用户的认可和接受,整个市场保持旺盛的需求。为提高作品的出品效率,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开始走向团队专业分工、流水线合作创作作品的路子,网络文学的创作呈现“工业化”生产的趋势。

(1)网络文学传播渠道众多,作家群体庞大,作品数量巨大,供给充沛。新媒体作为网民自我表达的途径,在网民强烈的表达欲望驱使之下,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自由的写作空间中,产生了大量文学作品,网络写作逐渐盛行。目前,中国网络的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一些主要文学网站注册的数量,口径不同,数字相差极大。比如,在盛大官网介绍中,包括旗下晋江原创网、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红袖添香网、潇湘书院、小说阅读等内有注册93万,但其旗下的红袖添香就号称有注册110万。根据一些主要的文学网站所的注册的数量来看,目前,我国网络的数量大概在100万,其中盛大文学包括旗下所有文学网站的就有93万。但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还有大量的小型的文学网站无法统计,至于博客就更不计其数了。

(2)网络文学用户规模逐渐扩大,付费阅读意愿逐渐增强,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截至2010年12月,文学网络的使用率将近50%,用户规模达1.95亿,比较2009年的数据底增长19.9%,是网络娱乐类应用中,用户渗透率唯一增长的应用。2010年,网络文学商业化运作的快速发展,为调动作者创作热情,吸引用户的广泛参与,文学网站采取增加投资金额、加大宣传力度、打击侵权盗版等措施。用户的阅读花费中,手机话费支付成主要支付方式,为59.4%。调查显示,手机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阅读设备,用户对其支付功能的使用将进一步扩大。此外,网络文学用户还使用网上银行、支付宝、银行汇款、固定电话支付等方式支付阅读费,其用户比例分别为54.7%、37.2%、15.2%和15.1%。

3新媒体为网络文学创作运营产业化提供客观条件

(1)在网络文学产业化过程中,新媒体提供的运营平台在产业链中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新媒体提供的平台主要分三种:一是电信运营商,二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三是终端厂商。目前,在国内网络文学市场仍然是渠道为王的情况下,拥有大规模的用户基础,就拥有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因而,新媒体平台强势地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平台在与内容提供商合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阅读及相关服务,并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利润分成,其对网络文学内容的聚合能力取决于与上游版权供应商的合作,包括合作模式、供应商管理体系、供应商数量等。目前整体网络文学市场中,电信运营商的阅读基地业务是最大的收入口,占据整体市场收入规模的七成以上。其拥有相对庞大的用户群、充裕的资金、成熟付费通道,以及对手机应用推广渠道强有力的掌控权。这一些优势有助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成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领导者。

(2)在网络文学的销售上,全版权所有的全媒体销售体系逐渐成型。在网络文学的销售上,最具代表性的是盛大文学采用的全版权运营。全版权运营是指以版权为核心,在新媒体版权的所有渠道上宣传、营销,包括电子阅读收费、无线阅读、改编影视、网络游戏、等多个领域的媒体版权开发。在全版权的营运之下,网络文学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完整,从网络媒体开始延伸,已经涵盖了收费阅读、广告、出版、游戏、影视、漫画、杂志、手机等全媒体领域,网络文学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得到充分展示,其商业化趋势明显,产业链不断延伸,资本增值和利润效益不断增长。其战略运营为,首先取得人气超高的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再在网络媒体上,以其改编网游、影视或动漫,一是网络在线小说因为其开放性、连载性、互动性,更能提前占领网络市场,减少投资风险;二是可以凭借网络文学在网络上的人气,在短时间聚集庞大的消费群体;三是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内容更新更快,不但受广大用户喜爱,而且更容易固定用户群,这些优势为网络文学改编其他新媒体形式,为定位后期宣传营销战略提供了极大方便。此类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市场空间很大,据《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报告(2010)》的调查,网络文学用户中表示会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比例达79.2%,表示会选择玩网络文学改编游戏的也有37.8%。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有《诛仙》、《鬼吹灯》、《兽血沸腾》、《天元》、《佣兵天下》等,电影为《杜拉拉升职记》、《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电视剧为《未央•沉浮》、《佳期如梦》、《泡沫之夏》、《来不及说我爱你》等,并获得较好的口碑。其中,《杜拉拉升职记》成为网络文学产业的传奇,实现了从网络文学创作2000字到产值10亿元的收获。

4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5

网络媒体的“信息倚赖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获取新闻信息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然而当我们登陆国内网站,不难发现网上的新闻信息基本上都是来自传统媒体,很少有网站自己的独创内容。造成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信息倚赖”局面,主要在于我国的网络媒体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对网站登载新闻类信息的管理,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把我国的互联网站分为“新闻网站”和“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新闻网站②经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可以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是指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该类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应当经主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其他互联网站,不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必须有规定的新闻信息源,即只能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并且必须和这些新闻单位签定协议取得登载授权,登载时需注明来源和日期,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

经过几年的网络实践,200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又联合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旧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与旧规定相比,《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有以下新的规制:第一,明确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具体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突出其公共性。第二,明确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范围,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这就意味着具体实践中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不只是网络新闻登载,也包括电子公告服务,例如通过BBS、新闻组、QQ群、电子邮件、博客等向公众时政类信息的行为。第三,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三类:(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二)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三)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前两类的设立必须经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第三类向省级以上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即可。与旧规定(将登载新闻业务的主体局限于“新闻网站”和“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相比,新规定明显地放宽了登载新闻的权利主体范围,即只要履行了相关行政审批或备案程序的网站,均可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不过,关于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来源的规制没有改变。《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信息,并且需要与之签订书面协议;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

不管是《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两分法,还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三分法,在管理思路上,我国其实把网络媒体分为两大类:新闻单位设立的网站与非新闻单位设立的网站。根据以上规定可知,在我国,新闻单位、非新闻单位设立网站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仍然实行审批许可制,这与传统媒体的管理体制没有本质区别。③唯一不同之处是,网络媒体基本上不具备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权,必须依靠传统媒体供给新闻作品。这种管理体制对新闻单位网站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传统媒体开办的,传统媒体强大的新闻采编队伍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新闻作品。非新闻单位网站则不同,它们既没有新闻采写权,又没有所属的传统媒体作后盾,在新闻信息源方面“仰人鼻息”,只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如未获得授权擅自转载就可能引起著作权纠纷。《新京报》与TOM网站之间的这场官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非新闻单位网站尴尬的生存状态。

传统媒体作品不是网络媒体的“免费午餐”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与精神利益相关的权利)和财产权(使用和获得报酬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权利)两大权利。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相应权利)。著作权的法律确认与设立,体现了社会对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和保护。

著作权中人身权之外的内容,随着承载作品的新介质的出现和传播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因此,著作权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以应对传播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鉴于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96年12月的外交会议上,形成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唱片条约》,赋予作者、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录制者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表演及录音制品的专有权。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原来的著作权法进行修正或制定专门法规,以适应网络传播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需要。

我国于2001年对原有的著作权法进行修正,新增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2006年5月,国务院又颁布专门的行政法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及侵权责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通过,2003年12月、2006年11月两次修正),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2005年5月联合了《互联网著作权保护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把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延伸到新兴的网络传播领域,为解决网络作品侵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了促进新闻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根据国际惯例,我国著作权法除了规定“时事新闻”④不适用于本法保护,还对媒体互相使用已发表作品的著作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例如第22条规定: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媒体在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本条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网络媒体,但“等”字样可以解释为包括网络媒体。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则明确列举了八项属于网络“合理使用”的内容,使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不必再从著作权法中合理推出。

在网络传播实践中,网站大量转载的传统媒体作品,显然包括有非“合理使用”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条规定,网站转载这些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否则便构成侵权。

根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规,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可能引起两种情况的著作权纠纷:(一)新闻单位网站转载自己的传统媒体作品。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提出,作品在传统媒体发表后,作者仍然享有网络传播的权利,新闻单位网站进行转载至少还应当再次支付报酬(“合理使用”作品除外),否则就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现在很多新闻单位网站把转载自己传统媒体所发表的作品视为理所当然,不向作者支付任何报酬,这实际上是有违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二)非新闻单位网站转载传统媒体作品。非新闻单位网站如果没有获得传统媒体授权、支付相应报酬而转载其作品,既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同时又侵犯了传统媒体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邻接权,即广义上的著作权。我国1990年出台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邻接权的内容,即第四章所谓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后,虽然把第四章的名称改为“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但在第一条保留了“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还是为作品传播者―――出版者、表演者、录制者和播放者的邻接权保护留下了余地。著作权法对作品传播者的邻接权予以保护,是因为其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TOM网站的行为即属于这种情况,只是《新京报》提起侵权诉讼而相关作者保持了沉默而已。

可见,我国著作权法对传统媒体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传播者的邻接权保护是比较充分的,网络媒体在进行转载时应谨慎从事,以免陷入侵权纠纷。

理性对待网络著作权纠纷

著作权概念的提出、著作权法的制订和不断修正充实,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作者的权益,激励作者的创作热情,还在于促进作品的传播,从而使文化成果被社会公众享用。著作权法的实质就是均衡作品权利人、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网络媒体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社会共享提供了优质平台,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化解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矛盾,既能有效保护传统媒体及其作品的邻接权、著作权不受网络媒体的侵害,又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需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双方协作,也需要立法、管理上的完善。

1.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生”以求“共赢”

在现行体制下,网络媒体尤其是非新闻单位网站,必须倚赖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供给,似乎是一种“寄生”关系。事实上,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借助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门户网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无形中给传统媒体做了广告宣传。尽管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在影响力方面可以和著名商业门户网站相媲美的,仍属屈指可数。

两者既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就应该携手合作谋取共赢,而不是彼此对抗,两败俱伤。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纷争,无非是利益分配问题,正如《新京报》社律师所言:“我们想通过这次诉讼来促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规范化合作,让传统媒体在合作中赢得一个合理地位。”⑤一方面,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获得对方授权并支付相应报酬是理所应当的;另一方面,处于主动地位的传统媒体,恐怕也应该积极地与网络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意识到“以一个联盟对抗另一个联盟”做法的失当,于2006年8月与新浪网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新闻内容、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三个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创了报纸与网站之间互利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

2.建议明确规定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实行“法定许可使用”制度

所谓“法定许可使用”,又称“非自愿许可使用”,使用人可以不经作者和原发表媒体同意而使用作品(权利人声明不许转载者除外),但必须向对方支付报酬。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权利相对人为作者和传统媒体。关于网络媒体与作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高院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曾经作出过“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但是该条款在2006年11月第二次修正时被删去。高院删去这一规定,可能是出于保护作者权益的考虑,也符合权利人自己处置相关权益的法律精神。不过,考虑到网络媒体的特性及作品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网络转载属二次使用等因素,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还是实行向作者支付报酬而不必征求其许可的制度为妥。

关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权益关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规定,网站转载传统媒体作品必须获得授权,即征得对方的同意(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网站除外)。这一规制,不利于网络媒体尤其是非新闻单位网站的发展,也容易引起著作权纠纷。因此,笔者建议我国《著作权法》再次修订时,关于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问题,对于作者和传统媒体均明确规定为“法定许可使用”。这样做,作者和传统媒体的权益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增加了作品被网络媒体使用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网络媒体也免除了征求转载授权的繁琐环节,更有利于发挥其信息传播迅捷、海量的优势,满足了社会公众共享文化成果的需要。

3.建立健全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与网络转载“法定许可使用”相配套的制度。“法定许可使用”的前提是使用者必须向权利人(作品作者及作品传播者)支付报酬。但是,网络媒体的巨大转载量,造成权利人规模庞大且分散,使权利人获取报酬、网络媒体支付使用费用均为不易,且成本过高,难免引起著作权纠纷。我认为建立、健全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成立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由该机构集中行使权利人的有关权利,向网络媒体收取转载费用再转付给权利人,进行网络著作权纠纷仲裁与诉讼等等。建立、健全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既可以避免传统媒体及其作者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著作权纠纷,又能够降低转载费用支付的成本,是对作品作者、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三方均为有利的办法。(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注释:①⑤详阅《〈新京报〉诉案背后的传媒格局》,载《南方周末》2006年12月21日

②新闻网站是指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互联网站。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文6

1自媒体及其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自媒体,也称为公民媒体,其指的是具有传统媒体功能但不具备其运行机构的一种个人网络行为。当前,我国自媒体的主要表达渠道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等,其传播渠道广泛、速度快、形式丰富,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可成为自媒体新闻的内容[1]。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及时捕捉突发事件,例如“:5•12汶川地震”,“7•15乌鲁木齐事件”,最早都是由自媒体,形成公民新闻。

2)具有开放性特点,在自媒体平台中,只要不违法国家法律,任何话题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

3)直接表达民意。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多数是人们身边发生的事,直接反应民众的意愿。我国自媒体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如下:

1)技术因素: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如:2002年博客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自媒体传播工具获得容易、操作简单,传播主体也逐渐向平民化发展。

2)理论因素:新闻自由理论的不断发展,促使更多的公民开始维护自己自由表达意愿的权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新闻自由理论发展,激励着公民通过自媒体进行泛化的新闻传播。

3)社会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得以发展,为公民自由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也促使其不断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意愿。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当前,基于行政与市场的压力,传统媒体在进行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往往顾虑众多、畏首畏尾,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力的实现。但是,自媒体新闻传播挣脱了传统媒体所受到的各种束缚,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直接从传播者、传播路径、议程设置三方面,实现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2.1从传播者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传统的新闻传播的主体就是专业的新闻机构,一个新闻事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采集、编辑、流程后,方能够传送至受众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每一名会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公众都成为了新闻的者,其通过自主的选择、判断,自认为价值的新闻,直接打破了专业新闻机构垄断新闻的局面,实现了不同声音的表述。

2.2从传播路径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是单向的、一对多的,信源对获得的新闻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媒介传输至信宿,由信宿对其进行解读。而对于自媒体新闻而言,其实现了信息的多对多网状传播,这就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涉及范围也有所扩大,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形成网络舆论的漩涡。

3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塑

自媒体新闻传播是当前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也充分向人们展示诸多优势。但是网络信息的驳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例如,在自媒体传播中,无意义信息、广告、自我推销、对话等信息所占比例十分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重塑的一大重点。

3.1利用传统媒体提取新媒体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性质,决定了每一名公众都有成为新闻者的可能,如此之低的门卡必然会导致用户群体过于庞大,信息驳杂。以微博为例,每一名用户都能够在微博的平台上身边正在发生事件,或是自己的某个观点,甚至是与他人进行对话,因此,大量的非新闻类信息存在于自媒体平台上。对于真正想要获取新闻信息的用户而言,其往往会被海量的、冗杂的信息所淹没,为了真正获取精确的新闻信息,必须求助于传统媒体。通过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汇、互补,能够实现众多信息的有效整合,向受众提供完整的、精确的新闻事实。

3.2利用传统媒体把关新媒体新闻真实性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还会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无法保证个人道德和新闻素质。尤其是近些年,网络水军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其是自媒体传播中的一个庞大队伍,通过一些虚假信息,获得利益,不仅影响到人们真实信息的获取,更是大大破坏了网络秩序,影响极为恶劣。总的来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媒体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公信力强、真实性有保证的优势,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