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网联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小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 N94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智能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很多的方面,例如宾馆饭店、商业大厦、现代企业的厂房、居民生活的住宅小区、各个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大楼等等。现在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整个智能化领域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智能化小区它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生活住宅小区的各种功能进行提升。智能小区它是以住宅单元作为主体,而且着重于物业管理的各种功能,这是与我们普通的公共建筑所不同的,另外智能住宅小区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行,两者可以进行相互的促进和发展。
一 智能小区的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以及计算机通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相互渗透造成了现在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智能化系统的目的是建造一个合理而又高效的优雅舒适、安全达标、快捷方便的环境空间,它主要是运用物联网把建筑物的四大基本要素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建筑物的四大要素分别是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它的特点包括一个基础、一个桥梁,也就是把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基础,把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桥梁,然后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输进行监控、管理、和一体化集成等各项高新技术,另外它还可以把小区内的各个系统比如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系统、商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卡系统组成一个一体的综合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小区的全面管理、监控和控制。
智能小区的包含的系统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小区安防和消防管理系统、计量系统等其他系统。下面对这四个系统进行一一讲述。
1 楼宇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楼宇内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主要控制对象就是楼宇或者小区内的机电控制设备,它的整个系统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管理主机、执行结构、各类传感器、传输线缆组成,核心则是计算机的控制和管理。楼宇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各种相应的执行结构然后通过各类传感器的检测进而控制和管理小区内的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电梯、给排水、喷淋、灌溉等各种设备。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进而节能,减少维护人员,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之所以越来越被人重视,并且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发展起来以后对于其中的网络基础设施要求的越来越高。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是网络的基础建设,也是整个智能系统的基础部分。它的建设与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建设同时进行,因为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基础便是宽带通讯网。
在智能小区中各个子系统传输过程的基础媒介便是综合布线系统,并且也管理着各个子系统的维护,所以说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和管理中心。另外它还是一个性能优良的系统平台,智能小区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以及巡更系统、门禁及消费一卡通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ISDN电话、IP电话、Internet、数字传真等各个系统都在这个平台上操作。
3 安防和消防管理系统
在智能小区系统中,安防系统涉及的方面很多,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居安防、消防报警、灭火系统、可视对讲联网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防、周界防范系统以及门禁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家居安防系统,只有高品质的家居安防,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安全与舒适。家居安防也就是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它主要是由保安中心的管理主机、安防报警器、各类传感器以及传输所用的线缆组成,传感器一般放置在经常被盗的入口处,比如门、窗等。
4 计量系统
计量系统的针对对象主要是电表、水表、燃气表等等这些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的设备,智能小区中有专门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只要在表上安装上现场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的自动采集数据,最后通过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物业中心实现所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就完成了对远程仪表的抄收。另外这个系统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电子收费管理、在网上可以进行应缴费用的查询、定期催缴、对收费进行登记、转账和统计、收费项目和计费方式的变更等等。
二智能化系统的技术方案选择原则
1 技术先进性原则
智能化小区的技术方案必须符合技术先进性的原则,也就是说要选择技术超前而且整个的系统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必须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系统平台,才能运用物联网把小区内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然后进行统一的管理。除此之外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共享也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实现的,从而使整个小区具有智能化、现代化、超前化等特点。
2 系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行国家城市数字化建设,这也为智能小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另外为了将来整个系统的升级和子系统的扩大等等,在系统开发时要选用开放性好、兼容性强的产品。
3 系统集成原则
要想实现智能小区的低成本控制管理、高可靠性必须要对小区内的系统进行集成,这里所说的集成并不是混乱的拼凑而是把各个子系统通过联网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对系统进行集成和浓缩。
4 简单实用原则
简单实用原则主要是针对系统内的系统和设备,也就是智能小区内的各种洗头膏和设备都要根据小区居民的年龄、经历、文化程度、修养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而采用最适合、最简单的。它主要需要遵循的注意点有成熟可靠、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维护费用不高,有过成功的案例等。
三举例说明
本文所举的例子是宝鸡干休所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它整个系统的设计都是严格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内容来的,并且严格遵守了以上五个方面的技术性原则。整个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完善齐备,而且整个系统与住宅之间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另外在性价比方面,整个的智能化小区系统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环境和成本的合理,采用了性价比最优化产品。
除此之外,整个系统不仅把现有的智能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它还代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在智能化系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小结:虽然智能小区在物联网的联系之下,根据技术方案的各种原则,能够把小区各项规划具有合理性、设备具有完善性、生活具有舒适性,但是在这些系统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慢慢的去解决,知道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智慧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16-02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扩展。物联网是一次新的信息产业革命,它的相关技术已经推广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因此,物联网必然会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将会有更科学创新的新模式。
1 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1.1 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1]。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1.2 物联网的特征
与传统的互联网不同,物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1)物联网广泛使用了各种感知技术。物联网上使用了大量的各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均作为一个信息源来捕获各种信息,传感器类型不同,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也不同。其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对环境信息的采集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并将数据不断更新。
(2)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虽有别于互联网,但其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传感器要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必须借助网络传输,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和及时,它还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物联网本身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大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2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当今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藏书多、信息量大、人工操作繁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物联网技术(RFID)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图书馆资源共享
借助先进的物联网通信设备,利用物联网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可以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通信智慧系统。在图书馆内,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不同图书馆之间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图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2 图书馆管理智能化
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效率,如自动编目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准确率;新书到馆后,分编和验收人员使用读取器直接读取RFID标签数据,系统自动批量生成每册书的业务注记并写入RFID标签;借助RFID阅读器,还可轻松完成藏书的清点工作,并能检测出乱架图书信息。
2.3 图书馆服务智能化
有了物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实现24h的服务,提供服务的渠道也是多样化的,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读者在书目检索时,可借助智能查找系统,对目标书目的存放位置一目了然,提高了查找效率;在借还图书时,使用RFID磁条,只要在阅读器的探测范围内,不论什么角度都可以批量扫描,自动更改图书状态,简化了借还流程,减轻工作量;在使用电子资源和音视频资源课件时,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内部,也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进行在线浏览或者下载。
2.4 图书馆建筑智慧化
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机器设备进行智慧化程序控制及综合管理,构成一个建筑物智慧系统。它的消防与保卫系统具备智慧化,空调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能自动通风和消毒,从而确保馆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它还能对温度、湿度、照明度加以智慧调节,控制背景噪音,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当舒适的环境。同时,智慧系统能使图书馆各种机器设备的运行、保养、维护更趋智慧化,从而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置,达到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目的。
3 我国图书馆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及现状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明确指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此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5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把智能感知技术、自组织网络与通信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2006年“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作为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该技术已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作为有海量信息需处理的图书馆行业更是很早就采用了物联网技术。早在2006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二期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数等在图书馆管理中就引入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系统,与国家“863”计划同步。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方面主要集中于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其主要使用RFID系统。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是RFID—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Savant系统。智能馆藏管理系统能实现自助借还书、智能查找、智能盘点、安全检测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
深圳市2008年4月推出的“城市街区24h自助图书馆系统”,是我国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在世界图书馆领域率先实现无人值守、24h营业、方便广大读者借阅的图书馆。该系统主要由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图书馆监控中心和物流管理系统等三部分构成。该图书管理网络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读者可在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办理借书卡、自助借还书、预约需要的图书等服务,大大方便了广大读者的需求。此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市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24h自助图书馆系统。
我国图书馆管理虽然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全国分布很不均匀,采用这项技术的大多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这主要是受两个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成本高。由于图书馆一般都有大量的藏书和文献资料,光是使用RFID电子标签的数量就是非常巨大的,稍微有点规模的图书馆,仅这一项的开支就会超过数百万元(RFID电子标签目前报价在USD0.6~0.85之间),这还不算组建庞大网络需要的系统和设备等投资,这是一般图书馆所不能承受的;其次是我国目前物联网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这大大阻碍了相关产品的更新换代。RFID系统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而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现有的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的,二者需要在通信协议、接口、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整合,其整合难度较大。这两个制约因素大大阻碍了我国普及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进程。
4 物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
现阶段我国在图书馆管理引入物联网技术上基本还停留在智能(Intelligent)阶段,而这只是“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的初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这一理念和雏形率先出现在本世纪初欧美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发展至今已近10年了。虽然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智慧图书馆”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陈鸿鹄在“智能图书馆设计思想及结构初探”一文中指出:“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 Library,简称IL)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是在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应同时具备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特征和功能。”严栋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提出:“智慧图书馆(Smarter Library)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模式。它由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化设备、元件等组成。它可以带来更高的服务管理质量、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环境和更大的信息共享空间。“智慧图书馆”将为图书馆界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冀。
5 结语
当今的物联网时代能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中来,这势必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快了前进的步伐。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就更需要我们图书馆界人士积极主动思考构建图书馆物联网的可行策略,让图书馆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进行管理,使“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真正迈向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尽管物联网应用在图书馆中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人们对物联网认识的不断加深,物联网终将带领图书馆迈向新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软件工程;智能家居;应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我国智能家居相关行业在国内市场起起落落,主要由于部分行业技术认知混沌和诸多关键技术缺陷无法真正得到有效推广利用,使得部分企业智能家居相关产品价格高昂,不能得到普及应用。本文从分析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相关基本概念入手,对智能家居的构成和产品应用进行论述,从而明确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价值。
2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简介
2.1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这一词最早起源于传媒领域,目前,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了较大的覆盖范围。物联网也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广播网和电视网、传统移动电信网等移动信息网络载体,让所有需要能进行独立寻址的普通人和物理信息对象都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技术为核心,在其技术基础上向各个领域进行延伸和扩展网络;二来就是通过它将物联网的技术延伸出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各种信息相互交换。物联网具有计算、感知和识别的功能,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红外图象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信息技术,实时分析采集各类需监控、连接的物品信息,通过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广泛连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核心主要有三个:一是装置的智能化,日常生活中的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所能实现的多种功能主要在于物联网卡,智能电视尽管看起来只是普通的电视设备,但是它本身的任务处理范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收看电视的功能了,它通过物联网实现了装置的智能化,满足了使用者的更多需求。二者是联机以及移动通讯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让移动设备本身具有更强联机通讯能力,提供用户个性化的通讯服务,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三是设备的云端服务,联网可以将数据传送到云端,实现远程控制、远程监控的功能,可以完成更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1]。
2.2智能家居简介
智能家居,也称为家庭自动化,可以实现家居电子设备自动控制、远程控制、语音控制和一键控制等功能需求,提升家居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智能家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管理体系,它以家庭住宅为管理基础,通过传感器将智能家居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子信息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相应管理软件对智能家居配套设施进行智能化流程管理,带来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有多重功能,它可以实现智能灯光控制,用智能的控制方式对全宅灯光的开关、调光等场景进行控制;可以设置安防监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的监控管理,当住宅发生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时,安防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报警,保证住宅的安全[2]。
3物联网时代软件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3.1家庭安防系统
门禁、报警和监控是智能安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常见的安防产品还有智能锁、烟雾报警器、煤气感应、无线感应报警器、智能主机带防盗一体网关、无线感应门等。门锁是家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智能门锁可以最大的保障家居生活的安全性,智能家居改变传统的门锁方式,使得开锁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防盗、安全性大大提升。当安防设备接入到物联网后,设备可通过智能云摄像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记录每一时刻家中发生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远程查看家中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家居生活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我国安防智能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通过安防系统的使用,可以带给人们更贴心、舒适、安全的生活体验。
3.2家庭数据中心
家庭数据中心,是以一台综合网络数据储存处理设备为基础平台,利用先进的综合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通讯管理技术、综合网络布线管理技术,将与各种家居生活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其打造成为各种家用信息的存储与处理中心。家庭数据中心相比与传统的存储方式更加稳妥、安全,因为它并非本地设备,不会出现硬盘坏掉、信息丢失的情况。未来,家庭数据中心或将成为数字家庭环境的必需品、成为家庭成员分享信息的重要中心[3]。
3.3家庭医疗中心
家庭医疗中心可以保证用户时刻检测身体各项健康指标,使我们老人与小孩足不出户,在家中也能省时省力、高效的实施就诊与日常健康护理。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体温计、血糖测试仪等家用医疗器械走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Chainway移动式医护系统融合了多项技术,可详细记录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互联网络与附近的医院医护系统相连接,在病人就诊时,可极大的提升就诊效率,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3.4家庭照明中心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灯光是我们十分依赖的东西,灯光主要分为:室外照明、室内照明、舞台灯具和车用灯具等,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空间、场合需要应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室内照度和灯光亮度,智能家居可实现灯光的智能化自动控制,采用它的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统,使照明系统处于全自动工作状态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始终处于全自动化的工作运行状态,可以根据天气昏暗程度调整灯光强度,根据主人的不同喜欢选择灯光的类型、颜色,通过智能操控可以不必要上下床就控制好灯光的亮度设置,同时智能灯光系统通过它的先进的智能电子化和电力控制技术,对一个控制指定区域内的所有灯具进行智能调光,使室内的照度始终保持在恒定值数值附近,从而充分利用更多自然光源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
3.5家庭娱乐中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生活品味。家庭电器的智能化,能够让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随心所欲地设置各种娱乐应用,给生活带来新的体验,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例如,智能家居中的影音娱乐应用场景,它是以家庭影音娱乐终端产品为依托,给用户家庭提供音频视频相关的服务,常见的影音娱乐产品包括: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智能音响、媒体服务器等,通过影音娱乐的应用,可实现视频播放的智能性,同时智能音响系统可实时进行家庭语音提醒和智能语音控制,为众多用户家庭提供家庭视频信息,真正实现了智能家居的个性化服务。
3.6家庭控制中心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是结合软硬件、网络、各类通讯控制接口的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当前智能家居领域的各类设备接口技术,结合成熟的外部网络通讯技术,达到对大部分家居产品进行监控的目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或者远程交互,对家庭中的空调、窗帘、窗户、电视、灯、监控摄像头、地热系统、花园灌溉装置等各类智能家居设备进行状态查询和控制,减少了许多繁琐的操作,化繁为简,它可以以智能音响和手机为中心,通过智能音箱和手机控制,为用户进行语音播报,满足用户的一切想象,实现智能家居的全方位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
4结语
智能家居不只是一个行业、更是一个产业,是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类工具产业,是一种对于传统产业附加值的变革,目前,智能家居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厂家标准不统一、成本费用大。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创新应用和服务应用应运而生,智能家居的技术难题将会不断被突破,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在未来,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使用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提高生活品质,为日常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何国樑.试论物联网时代软件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J].电子乐园,2019(3):91.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4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1.自主学习的概念与依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过于依赖老师。自主学习,顾名思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特征。
自主学习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自主学习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这一理论最早可追溯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ean Piaget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经由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教学资料的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打个比方,教师就像一把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把学生引领入门,学生对新知识重新认识理解,进行意义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2.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从个人发展来说,善于自主学习会是让学习者受益终身的一种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构成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但二者有所差别。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管理等第一线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它侧重对职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侧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生而言,他们若能善于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知识素养,毕业后就会具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从社会层面来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全球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加速了知识的不断更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善于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
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高职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但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普遍评价过低,部分学生因为自身英语底子薄弱,学习吃力,影响了学英语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觉得只是为了拿学分,顺利毕业,工作未必用得着,只有少部分学生学英语是出于学习兴趣。
其次,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但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听讲,没有进行预习和复习工作。另外,在英语学习中一些学生习惯于对词汇和知识点进行背诵记忆,缺乏理解、归纳、总结、联想法等技巧,学习方法单一;做题的时候重量不重质,不善于反思,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4.网络时代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高职生的英语底子差,自我评价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视频、图片,制成声色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质量。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化,例如以往的作业布置以书面作业为主,分角色模拟对话这样的口语作业不便于考核。通过网络,教师给学生布置对话作业后,学生可以拍成视频交给老师,这样的作业形式灵活省时,让学生感到新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样的课外活动,创造自主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自主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动画,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有利于了解英语文化;定期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邀请外教参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进行英文朗诵比赛、英文歌唱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英语学习成果的机会。
(3)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学生已习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教什么,我们学什么”,出现无题可问的现象。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为,可以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比如在语法教学中,布置几道语法题让学生讲解,然后教师补充,最后做总结。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学校的网络图书馆资源、课件资源、语言实验室等,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网站、论坛等网络资源,传授查找文献的方法技巧,教学生学会利用在线答疑。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5
“互联网+”契合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构建,充分发挥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政协履职的深度融合,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
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等明确要求,为“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从技术特性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平等、互动、共享的传播工具和媒介,以及全球一体的公共空间,为政协履职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全新手段。
从履职特点来看,互联网传播空间上的“全球化”和时间上的“全天候”,可以有效破解闭会期间委员履职难题,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联网+政协经常性工作”,深化服务委员开展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通过委员履职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委员履职成果进行客观统计与量化考核、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功能发挥来看,政协的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参与优势弥补了网络参与的不平衡性、自发性、虚拟性等可能带来的不足。通过两者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和禀赋,推进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从政协工作实践来看,互联网已成为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上海市政协创建履职信息数据库,逐步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政协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重要调研报告、重大协商专题等履职成果,成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广东省政协开通全省政协“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打造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网络阵地。还有更多的“微创新”,广西省柳州市政协为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创新互联网+文史资料工作,推出“柳州抗战”专题网站,在突出政协文史“三亲”特色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特色资源。
“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浙江实践
近年来,适应政协履职新任务与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浙江省政协找准“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性质定位,围绕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政协机关三类服务对象,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浙江政协”门户网站、“浙江政协”APP、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政协履职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与质量。
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建设
2013年以来,在智能提案管理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系统、文史资料阅读系统、委员履职服务系统等政协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了包括讲话文件库、履职成果库、知情明政库,以及委员履职反馈、征询调查、视频会议等系统,整合形成“一站式”的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2015年2月,适应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出了“浙江政协”APP。委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登陆APP,进行本人履职情况查询、报送,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活动报名,信息查阅、在线交流等。同时,依托履职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在线提案办理协商和民主评议,推进政协协商民主;通过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远程协商会,实现政府有关部门与海外委员的网络协商;构建“委员网上工作室”,广泛了解民情、汇聚民意,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服务社会公众参与,推进“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建设
“浙江政协”门户网站自2001年1月上线以来,历经6次整体改版升级,以及日常优化调整,已初步成为省政协网络宣传的主阵地。围绕省政协重点履职工作,突出政协履职品牌宣传,做好政协全会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政协全会盛况和委员履职风采;加强对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等重要会议,以及政协提案、委员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的报道等。
此外,依托“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先后在全国政协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2006年起,每年选取一个民生相关重点提案开展提案办理全程网络直播(文字、视频),并与网民开展在线交流;2007年,率先推出了“政协委员网”,成为展示委员履职成果的新平台、征集社情民意的新渠道;2009年,打造“港澳华侨委员之家”,拓展了港澳华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渠道;2010年,率先推出“政协委员微博社区”,邀请委员围绕“共话大学生创业”主题展开讨论;2012年,推出与政协门户网站同步更新的“WAP手机政协网”……
服务政协机关工作,打造机关信息化办公管理平台
一流的信息化平台是一流机关的重要支撑。2008年起,经过连续四期的开发建设,建成了集信息展示、检索、分析,以及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省政协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采用“平台+构建”的模式,在承担机关办公自动化职能的同时,突出了各类政协业务应用的整合,重点构建了公文管理系统、电子公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行政事务管理系统、提案管理系统、委员履职管理系统、文史资料管理系统等“十大应用系统”,在规范机关管理、优化履职环境、促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模式创新
理念创新是先导,主要解决“要不要”创新,为什么创新等问题
政协组织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到互联网服务政协履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理念、管理、机制层面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开创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步推进。认识到“互联网+政协履职”,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没有变,都是履行职责。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问题、推进工作的习惯,从“政协履职需要什么”的高度与“互联网能做什么”的契合度出发,主动思考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及履职全过程中,哪些可以运用互联网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是关键,主要解决“会不会”创新、怎么样创新等问题
在政协履职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及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基础上,适应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加速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共享政协履职资源,用好政协海量履职成果,为政协履职培植丰厚的土壤;创新运用移动互联网,用好“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为委员履职提供移动化服务;搭建政协履职服务云计算平台,为政协履职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定制化服务。
管理创新是核心,主要解决创新“实不实”,如何做到务实管用等问题
学习借鉴现代政治理念与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务实管用的“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方式方法。制定平台信息管理规定,实现信息化服务内容、形式、流程、保障等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履职创新成效。通过平台情况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对信息化服务政协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让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机制创新是保障,主要解决创新“长不长”,如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智能网联时代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
中D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156-04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但其核心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又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而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自己原有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以实现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高校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等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比较滞后的教育理念、单一的知识结构、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教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有很多研究都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了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系统、全面地讨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实中教师层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主要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出进一步的探索,进而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理念
“互联网+”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事实上,社会对“互联网+”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很难形成共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站在各自视角,对“互联网+”都会产生不同的界定和诠释。从教育视角认识“互联网+”,应当看到这场风潮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互联网+教育”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新的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教育发展生态。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其更加普及、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对教师角色、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能力等都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时代在外语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它使教学实践面临新的信息化环境,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基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就是很好的体现。“互联网+”时代外语教育资源观、大学英语教学观、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观等都将发生新变化,为高等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与挑战。基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不但可以将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不但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外语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教师创造更有新意、更有价值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等,这些无疑都给“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不再是权威。“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的知识或信息、在线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多样化,更加侧重辅导式的答疑解惑而不是讲课,教师将从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角色将得到充分体现,每个人既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可以成为知识的贡献者。“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理念将会催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颠覆性的变革,大学英语教师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迎接新的挑战、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首先,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学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会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期望,大学英语教师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其次,“互联网+”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高效的信息获得方式必然会解构教师的知识霸权,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变的师生互动方式必然会改变交互方式和师生角色。既然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那么教师的角色就应该由“我知故我教”向“我教故我知”转变,在“学中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最后,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教育信息以及网络数据急剧增长,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势必会受到挑战,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必然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迎接挑战。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只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有简单的课件制作能力和电脑操作水平就可以完成授课。但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信息资源提炼和整合能力、课堂组织协调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反映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要主动顺应“互联网+”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和设计,不断拓展和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新意,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互联网+”时代,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借助电脑、手机设备等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只是其中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W+课堂”背景下,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基于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变,形成了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新常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兴起,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秉承教学设计优先于知识传授的理念,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虽然大学英语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但是他们仍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和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多元互动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快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和资源的能力。
(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数据及信息素养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优化知识结构,不但要精通英语学科体系内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广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才能体现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具备获取、分析、整合和利用信息和数据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替代重复劳动,及时地掌握精确、先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信息意识和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既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技能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
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面对这么多纷繁复杂的网络和信息资源,很多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甄别和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并在课前将相关资源提供给学生,如网络课程资源、相关知识讲解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集中答疑解惑。“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营造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和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多元互动学习环境。构建多元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生态环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教师个人魅力,明确学习型、研究型的职业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深化和拓展教学技能,创造更有新意、更有价值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率。
(四)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为了主动顺应“互联网+”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和设计,不断拓展和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新意,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未来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评价将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弥补仅凭一张试卷的成绩评价方式的不足。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资源利用情况、学习活动中的交互程度、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情况等准确地收集并加以量化,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因素,形成过程性评价。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尽快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也可以提高学习水平,进而克服传统的仅凭学生考试成绩而做出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基于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的跟踪评价方式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过程。在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形式化采集和描述,并基于课堂单元和学期单元进行学习过程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创新教师发展机制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需要教学设计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IT专家和摄影师等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专业化教学服务团队协同配合的结果。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创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良性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分工和团队合作,真正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良性的、可循环的发展机制与教育生态环境。因此,在我国高校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在不同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必要途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造就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专家队伍。
五、结语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实中教师层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理念和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发展乏力等。“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理念给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数据及信息素养、改进教学模式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实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和营造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多元互动学习环境,让现有“互联网+教育”中不合理的因素变得更加合理,使互联网真正为外语教育教学服务,创建一个创新的、良性的、可循环的新的外语教育生态;最后,通过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良性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分工和团队合作,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新一轮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
参考文献:
〔1〕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2〕艳华.新形势下大学教师可持续发展内涵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87-90.
〔3〕韩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9-101.
〔4〕郝媛玲,沈婷婷.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基于上海地区高校的调查分析[J].现代情报,2016(1):102-106.
〔5〕胡春梅.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探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1):148-150.
〔6〕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7〕李安娜.“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68-170.
〔8〕李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152-154.
〔9〕李青,任一姝.国外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6(5):120-128.
〔10〕刘翠凤.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6):90-92.
〔11〕刘荣君,沈艳娟.当代大学教师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从非英语专业大学教师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2):28-29.
〔12〕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3〕马永强,李平.ESP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266-269.
〔14〕秦美娟,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2009(5):18-25.
〔15〕孙倚娜,李翠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语,2016(01):19-24.
〔16〕王佳佳.数字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6-118.
〔17〕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18〕魏云.论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06):103-106.
〔19〕杨永林,丁韬.互联网+时代,英语写作怎么教?[J].外语研究,2016(1):60-63.
〔20〕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7):14-19.
〔2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2〕张宙.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2):75-80.
〔23〕赵冰,何高大.“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