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冠心病;脑梗死;介入治疗;护理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二科(高志平),急诊科(傅华平)目前,随着介入手术治疗的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对该类患者术后恢复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介入治疗虽然手术的损伤比较小、恢复比较快,但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研究,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需要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8)岁;B组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7)岁。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冠心病诊断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有动脉狭窄>70%。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创伤等疾病。两组患者疾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所有受试者均记录相关疾病病史,使用专门制定的统一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对各危险因素均进行明确的定义,并制定具体的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检查、化验,然后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手术,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采用系统性介入手术治疗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股动脉制动6~8 h,同时行压迫止血治疗、心电监护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与A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B组(系统性护理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尿潴留、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可能比较小,发生率分别为48% VS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比较,B组(系统性护理组)患者明显少于A组(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出血(例,%)尿潴溜(例,%)低血压(例,%)其他(例,%)合计(例,%)住院时间(天)A组(40例)2(50)1(25)1(25)2(50)6(150)10±3B组(42例)1(24)0(00)0(00)1(24)2(48)*6±3*注:*为P

3讨论

目前,随着介入手术治疗措施的广泛应用,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或两者均有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对于该类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给予合理的必要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预后的速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本研究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系统性护理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尿潴留、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可能比较小,发生率分别为48% VS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比较,系统性护理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患者都有自己的意识,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人性化的护理。不仅要在术前给予其心理护理,努力解除其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减轻心理恐慌,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及全面护理,严密监护和病情观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应积极预防治疗,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及排痰,给予相应的化痰药物应用同时加强翻身扣背。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手术后,给予合理及时的相应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对该类患者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

参考文献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中医院 护士学习 护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9-02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医疗界一向都很重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讲究的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养生保健、饮食的指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护理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优质的护理人才,适应我国特色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医院护士的护理知识的培训。

1 中医院护士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从我国的当前医疗护理的情形分析,西医护理占的比重比较大,中医院护士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且很多护士对中医的护理知识了解都不够,特别是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药知识了解比较少,严重的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开展中医护理操作受到制约。中医院护理工作在临床的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护士只能简单地依靠医生的话进行工作,护士无权对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遵循医嘱。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里,中医的护理一般都选择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手段,但是在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治疗的时候,都需要主治医生在旁边进行指导才能完成,护士没办法独立的完成操作,直接影响了中医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对策

2.1 选拔精英理论授课。由护理部统一购买《中医临床护理备要》[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以下简称《常规》)等学习书籍,西医护士人手一册,作为培训教材,邀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毕业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师及中医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教师,进行系统集中授课,每月1~2次。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

2.2 科室内部学习。各科室的护士要做到对本科常见的病例常规、护理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制定定期的中医业务学习计划,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护士长可以定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可以分笔试和实际操作。

2.3 技术培训落到实处。参照《常规》,可以将生涩难懂的操作规范,翻译成比较容易记忆和理解的语言符号,可以简化操作流程,让护士多注意操作细节,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基础。可以选拔中医操作技能比较熟练的护理人员,来强化其他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然后在科室主任或者护士长的面前进行训练,这样经过反复的计划和训练,就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人员的水平。可以根据每个部门不同的医疗性质,选择中医技术训练的门类。

2.4 形式多样,强化记忆。在中医院可以大力的开展中医护理的各项业务,比如查房、举办一些中医理疗的研讨会、优秀病例评比等等。每个科室都可以配备一些针灸的挂图和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记忆中医经络、穴位的位置。为中医院的护士提供一个多样的学习环境。

2.5 及时评价指导。根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的规章的具体要求,护理部可以成立专门的护理考核组织,按照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医专科的病症的护理质量,包括对患者监理相应的动静结合的养病环境,养成患者良好的养病的习惯,陶冶患者的情操,为他们提供合理的饮食,科学的引导他们用药物;中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按照四诊法仔细的执行,对中医护理的具体操作情况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考核。每年可以对全员的优秀进行考核个评比,评比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成绩录入护士的考核档案中,同时还可以对护士进行定期的月考和季度考核,培训护士的中医操作水平,为年终的最终评比作参考。

3 临床应用中医护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3.1 在500份中医护理病历1580条护理诊断中,其中现存护理诊断不正确的148条,占9.37%.常见有以下几种:①仅写“疼痛”,而未写明相关因素,就直接提出护理措施,致使质控人员无法判断该护理措施是否正确、有效。正确的护理诊断应为:疼痛:与外伤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有关。②不寐:与阴虚有关。此护理诊断相关因素表述不全面、不完整。正确的表述应为:不寐: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

3.2 潜在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有161条,占1580条中医护理诊断的10.19%.常见错误有:①潜在厥脱:与痹阻心阳有关。对潜在厥脱相关因素表述不完整。正确的表述应为潜在厥脱:与阴寒内盛、痹阻心阳有关。②长期卧床不能翻身的病人存在发生褥疮的危险。正确的表述应为: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致气血不运有关。③有感染的危险:与气血两虚有关。气血两虚的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但不一定会发生感染。正确的表述应为: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潜在护理诊断的处理原则是采取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3.3 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相混淆。如电解质紊乱:与呕吐有关,这是医疗诊断。呕吐中医辨证多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病邪犯胃所致,正确的表述应为呕吐:与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有关,引起精神萎靡、倦怠无力。护士可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对病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和帮助病人制订活动计划,避免精神刺激,以免因刺激加重呕吐。

3.4 护理诊断排列顺序不正确。如甲状腺手术病人的窒息:与手术创伤有关,护理诊断的顺序应该是现存的潜在的医护合作性问题。但实际上潜在并发症――窒息与其它护理诊断相比较,一旦发生将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虽未发生也应作为首要的潜在问题提出,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4 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医院护士学习中护理知识存在问题介绍,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方法。大力开展对中医护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对中医队伍专业化的培养,是提高我国中医院护士护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洋.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减少护理风险(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04)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心理护理;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为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及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66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5±6.5)岁,166例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检查,B超及实验室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妊娠妇女及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2常规性护理方法甲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主要遵循医嘱,针对患者的需要进行对症处理,如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3心理护理干预乙组患者84例,采用常规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性护理措施同甲组患者。

1.3.1对急性阑尾炎知识进行讲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急性阑尾炎的讲解,加深患者对急性阑尾炎的理解程度,减少患者因对阑尾炎知识缺乏引起拒绝手术治疗及不配合临床治疗和诊断。

1.3.2行为干预依据患者的年龄和术后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适宜进行卧床休息,戒除患者烟、酒不良嗜好,减少手术切口恢复不利因素。禁止患者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及长时间卧床。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及过于油腻的食物,避免引起便秘及腹泻的发生。

1.3.3心理干预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比较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针对关心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解决,避免患者进入心理误区。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提高相互的信任程度,增加患者对临床治疗的配合[1]。

1.3.4情绪干预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情绪刺激,依据其兴趣爱好及身体情况,进行适宜的活动,减轻患者因手术导致烦躁及焦虑的情绪,尤其的是老年患者,尽量减少提及敏感和厌烦的话题[2]。

1.4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χ±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心绞痛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32-03

心绞痛是一种因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男性最为多见,且发作时会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绝望。国内外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恐慌、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不仅会诱发心绞痛,且长期刺激还会导致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更加频繁[1],严重影响了心绞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选择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心理护理组,同时按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8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治疗方法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一致,性别相同,年龄相近,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为心绞痛患者。

1.2.1老年患者标准按WHO标准(发展中国家≥60岁为老年人[2]),本次研究将≥60岁心绞痛患者定为老年患者。

1.2.2心绞痛诊断标准⑴病史: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烧灼感,包括发作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的发作特点。⑵心肌缺血缺氧证据: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1mm,即为心肌缺血缺氧的ST段移位。⑶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至70%~75%以上,心肌严重供血不足。

1.2.3心绞痛发作标准根据临床确诊的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特征定为:⑴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发作计为1次;⑵从疼痛开始到缓解、消失定为心绞痛持续时间;⑶每天心绞痛发作≥1次均按1天计算。

1.3治疗转归评判

老年患者住院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胸痛程度自觉减轻即为好转;3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异常T波改变即为恢复期;≥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无心肌缺血证据,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不超过40%,即视为康复期。

1.4心理护理方法

2组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均按常规进行,但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而心理护理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开展心理护理。

1.4.1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根据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整体心理护理措施,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心理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措施)―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评价[3]。通过整体心理护理,使患者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到情绪对心绞痛发作及治疗有巨大影响,从而以平静、自然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达到最理想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1.4.2情绪因素的心理特护指导老年患者消除精神紧张及激动情绪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装模作样法、说理开导式心理特护[4]等。心理特护既能消除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又能减轻发作的程度,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

1.4.3患者家属及社区的支持患者家属的关心、体贴、照顾,社区领导的支持、爱护、关怀及尊重能给老年患者带来最大的心理安慰。相反,家属忧郁、痛苦、紧张、哭泣,当面议论医药费用昂贵;社区领导不关心,无人过问等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紧张不安、情绪焦虑而容易激动,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认真做好患者家属及社区领导的工作,并向他们讲解情绪与治疗、康复的关系,鼓励他们关心体贴、尊重老年患者,以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2.12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老年医学及老年护理学中,心绞痛是循环系统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药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为重,并结合精心护理的综合治疗方法,以使老年患者尽快缓解病情、症状减轻直至康复。笔者从临床护理角度及整体护理程序上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在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天数都明显减少,这表明,开展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效果。心理护理是临床上老年心绞痛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国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吴丽文,史学敏.老年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张萍萍,葛炜.谈护士长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⑷:221~222.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妊高征;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程序;临床作用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引起死亡,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对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尽早采取措施,实行有计划地超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转归和早日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妊高征患者400例,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研究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4例,经产妇5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8.2岁。对照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1例,经产妇5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平均29.8岁。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所有病例均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妊高征治疗和护理,包括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并施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抽搐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3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3.1 入院前准备 病室除清洁、舒适、安全、温湿度适宜外,必须是安静的单人间,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并床边加床栏,防止孕妇跌伤。准备急救器材,如开口器、压舌板、吸痰器、氧气等。有义齿者应事先取下。

1.3.2 评估患者 既往病史有无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有无家族史,此次妊娠经过,出现异常现象的时间及治疗过程。除评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外,系统的评估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每日详细的体检和病情记录,包括是否有头痛、视力紊乱、上腹痛以及快速的体重增加;(2)入院体重以及入院后每日的体重记录;(3)入院后的尿蛋白检查以及此后至少隔日进行尿蛋白检查;(4)测定血浆或血清肌酐、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酶,根据高血压的轻重决定检查的频率;(5)临床或超声的方法密切监测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6)血压的检测:每4 h一次的坐位血压检测,不包括深夜和凌晨;了解血压变化与自觉症状的相关性: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压呈现节律性,自觉症状明显者血压波动大,血压波动大可以导致器官损伤,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血压升高。

1.4 列出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1)体液过多、水肿;(2)焦虑;(3)潜在并发症: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急性肾衰、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的危害甚大,也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做好产前检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正确处理,预防病情加重,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预见性护理程序即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运用预见性这一理念,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妊高征的观察,及时发现母儿并发症的征兆并经过正确治疗及时有效护理,使她们心情平静,焦虑情绪已减轻或缓解;患者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母婴并发症(表1,2);产后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出院时母婴健康状况良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常规护理的内容相对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预见性护理程序[2]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和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突出特点:以症状护理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按流程实施稳健有序的救治,一方面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每接收一位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是一种提高。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有充分认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3],并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治疗和抢救,医护配合默契,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及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眼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 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次成功的手术。如果没有良好的术后护理,很可能导致彻底失败。我科从今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准备

1.1 心理准备:每一位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虑与精神压力。他(她)们担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手术中将会经受怎样的痛苦,手术后是否有后遗症等。此阶段护士要尽快了解病情,通过询问、交谈提出护理诊断,此期大多数共有的护理诊断为“焦虑与缺乏手术知识及担心手术效果有关”。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1)给病人提供公开自己想法的机会;(2)鼓励病人向护士谈出自己的想法;(3)护士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尽量利用各种机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疾病及手术方面的知识;(4)与病人及家属共同交谈疾病的预后问题,并介绍同类病人的手术效果。从而使病人减少内心忧虑,增加接受手术治疗的信心,在医疗过程中能更主动的合作。

1.2 局部准备

1.2.1 常规术前三天内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三至四次。

1.2.2 术前一天应剪睫毛,如眼眶手术则应剃去眉毛,根据手术需要必要时按外科备皮原则作准备。

1.2.3 常规作结膜囊,泪道冲洗,便于了解有无泪道疾串,如泪道冲洗不通,应告知医生。

1.2.4 手术当日晨,术眼用中性消毒肥皂清洗一次,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1.3 术前用药

1.3.1 术前2小时用短效扩瞳剂扩瞳,充分扩瞳有利于医生术中操作。青光眼手术应缩瞳。

1.3.2 术前1小时常规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以降低眼压和软化眼球。

1.2.3 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保证术前的正常睡眠,常规术前晚临睡前口服鲁米那0.09,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状态,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0.1。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卧床:由于手术技术上的进步及缝合方法的改进,目前已很少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轻度的室内活动,对所有眼科手术后的病人原则上都是允许的。

2.2 生活护理:术后给予无刺激性、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软食,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洗脸及热敷眼部,双眼包扎的患者应及时给患者提供帮助。

2.3 疼痛的护理: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手术眼感到暂时疼痛是十分常见的,应主动关心询问病人,给病人以解释及安慰,或采用其它方式如听广播、音乐或与他人聊天等方式分散病人注意力以减轻痛苦,轻微的疼痛会逐渐缓解,如果发生剧烈疼痛,应引起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防止并发症的护理

2.4.1 伤口裂开、出血及晶体移位;术后应告知病人头部不可剧烈摆动,不可用力闭眼,不可大声说笑,不可突然翻身或坐起,不进食干硬,刺激性,难咀嚼食物,平时活动要注意动作轻柔,舒缓,保护头部不受撞击及震动。不可用力排便,如有便秘及大便干结,应及时想办法为病人解决,若病人已有前房出血,应取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以免加重出血。术后每天应检查视力。

2.4.2 感染:术后每日换药一次,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指导病人勿用手揉眼,根据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或地塞米松以促进炎症吸收。

2.4.3 白内障及青光眼手术后常规扩瞳,用短效扩瞳剂每五至十分钟一次,一般三次即可,以防止虹膜粘连。

2.5 身心整体护理

术后除提供适宜饮食,新鲜空气,安静环境及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之外,护理人员的同情心和礼貌文雅的举止,甜美的声音都会对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每一句问侯,一句关心话都会使病人受感动,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要,病人心情舒畅,乐观积极,就会加速康复进程。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