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1
目前,国内的移动广告公司数量虽然很多,但在的技术手段和业务类型上还是分了以下几种。
1、需求方平台,DSP Platforms。本质上是营销优化平台,是广告主服务平台,广告主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需求方平台以这些信息为核心,匹配和针对exchange的竞价算法,实现每一个目标用户的投入产出比(ROI)最大化。需求方平台是连接不同模块的中心枢纽,包括AdExchange,广告网络和供应方平台,需要通过实时竞价的机制来完成广告投放,需求方平台汇集了各种广告交易平台的广告库存。
2、实时竞价广告交易平台,RTB Exchanges。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或移动端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与大量购买投放频次不同,实时竞价规避了无效的受众到达,针对有意义的用户进行购买。而RTB Exchange就是一个广告交易平台,联系的是广告交易的买方和卖方,也就是广告主方和广告位拥有方。说到买卖双方,其中买方就是DSP平台,而卖方就是SSP供应平台。
3、供应方平台,SSP。互联网里也有成千上万拥有丰富媒体资源和用户流量的网站,他们急需把庞大的流量变现来发展壮大,同时还希望每一个流量都能够达到最大的收益。简单地讲,SSP就是一个媒体服务平台,站长们可以在SSP上管理自己的广告位,控制广告的展现,设置补余等等。
目前国内的移动广告公司基本上就是基于上面三种平台或其中间环节,又或是三种平台的综合扩展形式的交叉营销及发行平台。
精准营销背后的实力
对一个移动广告公司来说,其技术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司内程序员的数量,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人才都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技术水平的高低当然取决于公司内部人员的优劣。但广告主在选择移动广告公司时无法直接得知其内部人员组成。因此,下面我们就从广告投放的精准率、填充率、点击率、转化率等几个侧面的技术指标来判断移动广告公司的技术水平。
广告要投放精准才会有价值,所以精准化广告的投放技术是所有移动广告公司所首先要提升的。每家公司都在宣传自己能做精准的广告,但大多数却只是上传了用户APP安装记录和通讯录来推荐给用户类似的APP。这是比较肤浅的手段且远远达不到精准投放的要求。要做到精准投放,应该在以下几点多考虑。首先,就是大概如上述的手段,通过与一些APP合作,拿到用户的大概类型信息,比如年龄、性别、使用机型、高峰使用时段和浏览记录等。其次,就是对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利用LBS技术,如GPS、手机基站和Wi-Fi所在的ip端,由这些信息来得到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社交网络建立用户脸谱,例如从腾讯和新浪这两个海量的社交信息源筛选有价值的用户信息,如人际关系链、用户标签、教育程度、所内容的移动分析、互动信息的分析和分享网站链接信息等,将这些社交信息引入,以提高广告的精准程度。但是有些公司在收集用户数据的同时却忽略的这些信息的质量,更有甚者以违法的手段获取比如通讯录、短信等用户隐私。可其实得到这些信息也并不能提高精准程度,你无法通过偷窥用户的通讯录而得出用户想要买什么。所以就要求移动广告公司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广泛地收集用户数据,同时也要具备筛选这些数据的能力。
填充率代表了广告平台的流量与广告库存量的供需结构,一般来说,填充率越高,就代表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好,可以将广告库存都卖掉。填充率=广告展示数/广告请求数,在开发者能够把SDK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填充率=广告发送数/广告请求数。填充率是开发者在选择广告平台时查看的重要指标,因为填充率高意味着他们的广告位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可是现在移动广告平台数量很多,因此广告主投放的广告数小于开发者开发的应用,所以广告资源现在是供大于需。当一个应用被用户打开后,应用内的广告代码开始向服务器请求广告,由于广告平台的广告数量有限,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请求到广告。所以广告请求数>广告展示数。这个指标意味着这家广告平台的广告资源的数量,那么这个指标对于广告主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对于广告主来说重要的是点击率和转化率,以及你的广告被投放到怎样的媒体资源上。移动广告公司要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优秀的开发者制作精良的SDK,这样才能结合填充率来提高点击率和转化率。
点击率是一个移动广告成功的开始,用户通过主动点击APP中的移动广告,积极地去了解商品,或是下载APP,点击率提升就必然会提升转化率。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移动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普遍偏低,一般都在1%上下。带给移动广告平台的难题就来了:如何在不损害移动平台精美的体验前提下,完美地植入广告,这比纯粹从技术上解决一些问题更有技术含量。移动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在笔者看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不管是什么样的广告形式,都应该能在外观上吸引因用户、让用户能产生共鸣。图片类的广告形式要图文之美、内容传神;富媒体类广告要体现人机交互、寓教于乐;视频类别的广告要注意动感影音、视效合一;积分墙要有有效的激励、联动互通;原生广告要体现其原生之美、原汁原味。当然未来广告形式还有很多,这就需要移动广告公司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能打动用户才能提高移动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最后,还有一些指标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支持平台。如今移动设备多种多样,除了iOS、Android和Windows,现在一些大公司也开始不断推出自己的OS。能够支持更多的平台就表示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还有计价方式。现在比较普遍的移动广告计费模式有CPM(按每千次展示计价)、CPV(按观看视频计费)、CPC(按点击计价)、CPI(按实际安装计价)、CPA(按行为计价)、CPE(按互动计价),这几种计价方式从前到后,广告主的风险是下降的。计价方式伴随着广告形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组合。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广告收入;成本确认
【中图分类号】F275 F49
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媒体),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互联网广告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媒介低成本地触达用户、激发购买,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广告主、互联网媒介、广告平台、受众四者的利益博弈关系始终贯穿其中。从广告主来看包括品牌广告主、互联网效果广告主,所谓品牌广告主是按照品牌的曝光量来付费的广告主,这类广告主一般是传统实力强大的品牌,比如快销品、汽车等,其目的是增加品牌的曝光度,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所谓互联网效果广告主就是按照实际广告效果付费的广告主,衡量指标如下载量、安装量、日留存率、月留存率等,主要为工具类、游戏类、社交类应用广告主及电商广告主。从互联网媒介来看包括各种大中小型的网站、互联网应用程序,它提供媒介广告位资源,是为广告主提供广告投放服务的载体。从广告平台看,它上游连着广告主,下游连着媒体,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媒介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和投放效果优化,准确统计、评价广告效果。从受众来看,与传统媒体投放广告不同,互联网广告能精确地知道有多少人接受到广告信息,以及这些受众查阅的时间和地域分布。在这四个利益相关方中,广告主为推广产品、服务向广告平台付费,广告平台通过其技术在媒介上进行广告投放,向广告主收费,同时向媒介付费,广告主通过受众传播了品牌信息或使受众变成了用户。当然,在实际业务运行中广告平台有多层情况,上层平台将广告订单委托给更加擅长该订单的下层平台(渠道商),上层平台在委托关系中成为了广告主。
互联网广告按照媒介终端分为移动端广告(也称移动广告)和PC端广告(也称网络广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率逐渐上升,互联网广告特别是移动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eMarketer数据,全球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速超50%,2015年已达687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将达到1 666亿美元。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2 094亿元,同比增长36%,预计2018年有望达到4 187亿元,3年CAGR为26%;2015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901亿元,同比增长203%,预计2018年有望达到3 267亿元,3年CAGR为54%。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预期吸引投资者纷纷进入,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鉴于互联网广告行业影响越来越大,从业人数众多,其经营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不同,与传统的广告业也不同,本文拟就该行业收入、成本如何确认进行探讨。
一、行业的特点
(一)计费方式上基于效果导向
传统广告(报刊杂志、电视、户外广告牌)行业是按期按次计费,计费方式一般表述为每月、每周的费用;与之不同,互联网广告计费基于效果,计费方式表述为获取的有效用户和取得一定交易金额的费用,目前在广告推广中一般采用的计费方式有CPA(每行动成本)、CPC(每点击成本)、CPS(按销售计费)、CPM(每千人成本),具体含义如下:
1.CPA:即Cost Per Action,指按照新增下载、安装或用户注册等收费的计费。
2.CPC:即Cost Per Click,是按照用户点击量计费。
3.CPS:即Cost Per Sales,是以实际销售产品的提成来换算广告收费。
4.CPM:即Cost Per Mille,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广告,即访问人次收费,CPM与传统广告的按时收费有相似之处。
具体应用见下表:
(二)收入、成本的确认依赖于系统数据
传统广告业收入成本的确认依赖于合同,互联网广告收入成本的确认除去合同,因其效果营销特征除合同外更依赖于系统数据。互联网广告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行业,其目的是获取有效用户,用户地域分布非常广(理论上是无限广的),并且面对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存在着业务量大,单笔业务金额小的特点,只有依靠系统后台数据的统计汇总来确定用户数和收入。同时广告主会借助第三方监测分析工具对广告平台的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对通过第三方验证、双方认可的数据由广告主向广告平台办理结算,因此存在著收入数据确认期滞后于所属期的现象。广告平台对网络媒介或者下层平台(渠道商)成本的确认、结算,跟平台的影响力、议价能力匹配,对于大型媒体、渠道商依据对方系统数据,对普通媒体、渠道商依据本方系统数据。
(三)坏账风险高
当前互联网广告平台数量众多,对于广告主和流量的争夺日趋强烈,难以形成行业壁垒;另一方面对流量的控制能力弱,与大型媒体合作中处于弱势,因此产业链中坏账频发,大部分是广告主对平台的扣量、赖账,有小部分是平台对媒体、渠道商的扣量,具体原因如下:
1.广告主。当前广告主对行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用户活跃度、留存率等指标有明确要求,借助第三方监测分析工具实时监测运营数据,对流量作弊进行监控和扣量。有些广告主公司初创,实力弱小,会出现无力支付,有些广告主漠视合同,恶意拒付,形成坏账。
2.广告平台。部分平台受行业躁动和过热预期所影响,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存在重用户数量、收入,轻收款、利润的现象,表现为管理基础薄弱,内控制度不全、执行不力,工作流程较乱,经营失误频发。例如有些推广订单跑错地区、超出推广时间;有些订单直到客户拒付才发现未签合同,以至于法院无法举证;有些合同约定不合理,对本方权利设限较多,与客户发生纠纷对追讨款项极为不利;还有人员离职率高,业务档案没有交接或者交接不全,追讨困难。
3.渠道商。在广告推广中会发生渠道商违约的情况,有部分是流量作弊,有些是流量不符合约定,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商会向平台扣款,同时平台会向渠道商扣款,平台的坏账中属于毛利部分形成损失,属于成本部分可以从渠道商得到补偿。对于向渠道商扣款(渠道商的坏账)也会发生成本数据确认期滞后于所属期的现象,有对该渠道商的应付账款则进行扣除,如对该渠道商的应付账款已付完可从后期应付款中补扣。
二、收入、成本确认的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应用指南的规定,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收入成本确认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资产负债表日该业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该业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二)该业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确定该业务交易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
1.已完工作的测量;
2.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四)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该业务收入总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该业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收入;同时,按照该业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成本。
(五)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三、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收入成本确认
(一)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的认定
互联网广告的实质是开展效果营销、为广告主获取有效用户,不管是视同为广告行为还是营销推广行为,无不是广告信息呈现于用户面前,完成了观看、点击、下载、安装的动作,促成了客户的注册、交易,完全满足广告收入确认的条件。
(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条件的认定
理论上要求广告收入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实际可结合广告推广符合合同约定,广告主没有客观、主观的理由拒绝付款作为评判标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不得确认收入:(1)推广的地区、期间不符合合同约定;(2)第三方平台检测的结果发现流量违规、作弊,广告平台正在进行渠道端作弊的调查;(3)广告主信用恶化,前期账龄三个月以上的账款无力支付;(4)广告主恶意赖账,前期账龄三个月以上的账款拒绝支付。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条件的认定
该业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前提下,如已与广告主签订合同,与广告主的沟通确定推广质量达标,当月收入可按照当月系统数据入账,下月对账后收入有调整时全额冲销前期系统收入,再按照确认金额重新入账。理论上可采用差额调整或者全额调整的办法,但为方便业务部门分月对账结算,全额调整较为合适。
(四)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条件的认定
随着技术发展,广告平台业务系统为了保障覆盖全球的移动广告投放效果,能够使全球广告跳转提升至毫秒级,平台业务系统对于转化量、收入、成本的y计按月提供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传统广告媒介出现的收入、成本跨月,需要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各月收入、成本的情况。
(五)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条件的认定
成本的确认与收入相似,成本也是按照系统金额按月确认。成本的结算与收入不同,随着广告平台的竞争激烈、买方市场的形成,收入的结算基本上是广告主后付,一般有1-2个月的账期;对媒介成本的结算分为当月支付和后付两种,当月支付分为周付、半月付、月付,后付一般账期为1个月。
1.当月支付:(1)周付情况下,付款时点是周后的某天,挂账时点是月末,付款一般按照当期系统数据,加上当期系统外补付、减去确认的上期渠道违规扣款等数据差异,因此存在付款时期(4周)和挂账时期(1月)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时期差,从长期看时期差基本平衡,与媒体停止合作可以结清。(2)半月付、月付情况下,付款时期和挂账时期一致,不会出现时期差。
2.后付:先按照系统金额挂账,次月确认后差额调整系统金额,因应付账款不存在分月对账结算,此工作收款方会做,所以数据差异采用差额调整。
(六)对互联网广告收入、成本的确认,应注重商业实质,遵循会计准则,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进行
有文献指出,互联网广告公司大多提前收取部分广告费用,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予以确认,而广告制作费应在期末根据广告的完工进度进行确认,现行互联网广告收入定价模式均是按“次数”计价,与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有所冲突,因此对于CPM定价模式,可根据历史数据预计某一期间的网站点击率,从而确认收入,并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下,将部分收入递延到后期的合理期间;对于CPC和CPA两种定价方式,可以采取每个会计期末根据广告的实际点击率或者交易次数占合同数量的比例,利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收入。事实上现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广告平台系统记录非常准确完善,平台竞争激烈,买方市场局面已经形成,合同约定一般是广告主后付,不存在所说的广告商预算一次预付,月份转化量、收入、成本不能准确统计,收入成本跨期情况,一家广告商的订单预算可以准确统计各月的收入、成本数据,所以按月确认即可。
主要参考文献:
[1]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7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7号公布).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3
那么,为什么网络广告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网络广告究竟失去了什么?网络广告业还有前途吗?仔细分析网络广告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首先,人们对点击率的错误认识把网络广告推进了死胡同。
人们曾经认为,网络广告的最大优点之一,就在于广告访问量的可统计性。事实证明,以点击率为依据,网络广告的效果就有很大一部分被忽视。网络广告并不仅仅在点击之后才会产生效果,当网民在看到网络广告横幅时,广告就已经产生了效果,如果一个人能够完整的看完一个4、5秒的banner,我认为他就会了解这个广告的大概内容,该网络广告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不妨做个比较,报纸广告同网络广告类似,你都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而一般人都会浏览一下报纸广告,了解其中的大概内容。这时报纸广告产生的效果同网络广告是相似的。而要求人们点击网络广告banner的前提,则需要人们在耐心看完长达4、5秒的广告后,对广告宣传的对象非常感兴趣才可能发生。这个前提条件对于报纸来说相当于一个人在浏览广告的时候,被该广告的内容、标题所吸引,花时间仔细的看完了广告的内容。众所周知,对于报纸而言,这个比例是相当小的。网络广告同样如此,点击banner条的人在全部浏览网站banner条的人中所占比例是微不足道的。笔者认为,点击率根本代表不了什么,甚至不能作为广告效果的依据之一。完全以点击率来判断网络广告的效果,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广告的价值。
反观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统计,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广告效果的衡量都是相对模糊的。传统媒体的广告业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传统媒体尚且如此,那么网络广告试图通过点击率来对广告效果进行统计的做法,是过于天真了。
遗憾的是,在2000年以前,网络广告一直是沿着点击率这条路走的。这种思想下诞生的网站banner广告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它难以在狭小的视觉空间内传递太多的信息。当banner没有被访问者点击的情况下,其自身起不到什么好的广告效果。而可怜的点击率进一步打击了网络广告客户的信心。
网络广告基于点击率的思想已经走了四年,这四年间,网络广告从未进行过革命性改变。过去四年来从未进行过革新的行业标准,使得网络广告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深度,也使得网络广告的客户无法完全体会到网络广告的好处,网络广告的低迷是可以预期的。这一点,在网络经济泡沫丰富的那段时间里还看不出来,纳斯达克一跌,拂去泡沫,网络广告的真实状况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广告用户对网络广告还不熟悉,存在不信任感和陌生感。传统公司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习惯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网络广告同传统的广告相比,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媒体新、运作模式新、表现形式新、计价方法新等等。这使得广告客户在面对网络广告时持一种狐疑态度,而现有的广告效果统计方式,要么统计方式不科学,导致广告效果大打折扣;要么统计数据来源不明,令人生疑。因此,在有限的广告预算下在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之间作出选择,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后者。
第三,网络经济的低迷,直接导致了网站广告收入的减少。纳斯达克上一度出现几乎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股票都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狂飙,尽管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一部分经营业绩十分差劲,但股市的良好表现使它有足够的资金来挥霍。于是,大量新涌现出来的网络公司为了尽可能的赚取所谓的“点击率”,不吝大量投入广告,其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公司收支平衡的可能。这种状况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在线广告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直接导致了网络广告在几年内的超高速增长,随着网络神话破灭,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并且没有谁再继续投资,网络公司的资金一下子就出现了枯竭,大量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倒闭,侥幸存活下来的为了维持,停掉广告和裁员是减小成本的最直接方法。
第四,当前网民的主体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不高。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①目前我国网民约2650万,其中24岁以下的占了51.9%,30岁以下的占到了68%。大家都知道,消费能力最强的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而中国现在网络受众的构成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这部分人并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导致了目前互联网的广告价值不高,难以同传统媒体匹敌。事实上,即使在互联网最热的1999年,网站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上的份额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最后,网络媒体,网络广告还属于新生事务,在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操作方式,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存在不足,在很多时候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桥,在网络广告的操作方式、方法和方向上认识不足。目前国内的网络广告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企业如广告公司等,拥有丰富的传统广告经验,但是在对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的关系上,不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什么需要修改。
举个例子,笔者认为,传统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就非常值得网站借鉴。分类广告是指除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产品及服务项目以外的其他广告,包括征婚、挂失、书讯、祝贺、节目预告等,一般都放在中缝或者专门的版面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笔者认为,让网站来做这类广告,完全可以比报纸效果更好。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超链接,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方便的进行选择、查找和浏览。在表现形式上,网站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加上简单的动画,效果无疑要比报纸好的多。而据作者所知,在国内的主要门户网站中,只有新浪网在今年开始刊登分类广告信息,此外前不久中华网和搜狐网也开始有类似的栏目。将这类信息作为一个栏目并列在首页栏目导航条上,位置和效果都要比报纸要好的多。但是作者在绝大部分网站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栏目,是认为没有价值?还是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网络广告的发展契机
在目前的条件下,网络广告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优点,往往并不能体现出来,即使有,也是大打折扣,网络的速度是其中最大的瓶颈。目前的窄带网络无法承受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无法快速地传递视频讯息、音频讯息和文字讯息。商品的广告形式单调、效果差强人意,用户浏览检索时速度缓慢,根本无法体会到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无论是在信息量上、可观赏性上、速度上都远逊于电视,窄带限制了网络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宽带网完全突破了窄带的种种限制,它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首先,宽带网将会使网费不再成为障碍,网络将更迅速的普及。对于国内较落后的省份而言,上网价格昂贵,不能成为像电视那样的主流媒体。宽带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个宽带用户每月的全部使用费用在100元左右(还有下降的趋势),同有线电视十分接近。低廉的价格必将促进网络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进而带动网络广告价值的大大提高,企业将会比以前更乐意在网络上投放广告。
其次,宽带网能够进行持续的大容量信息传输,这将会使网络广告完全突破容量的限制,在表现力上达到并超过传统媒体广告。目前网络广告的主要载体是以HTML语言为核心的WEB页面。无论是传统的横幅广告、按钮广告还是最近兴起的巨幅广告,都是以WEB页为基本载体出现的。这种WEB广告容量小,能够在相对较小的容量下实现比较好的画质,但这种“较好”的画质同大容量大制作的电视广告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窄带网络上的广告根本无法同电视广告竞争。
宽带网络使网络广告的容量限制不复存在,网络广告也可以参照电视广告的模式进行制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视频服务会成为下一个主要的网络广告载体。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网站可以在正常的视频内容播放之前,先播放不同长度的视频广告;或者是在页面开辟一个适当的窗口,不停的轮流播放视频广告;可以跟现在的巨幅广告一样,定时的全屏播放一段网络视频广告;甚至可以跟电视媒体一样,播出视频新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间插播视频广告……总之,摆脱了带宽这个最大瓶颈之后的网络,其发展前景是可以任由人想象的。
第三,流媒体、VRML等基于宽带的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宽带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是宽带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催化剂。
流媒体(StreamingMedia),顾名思义,媒体文件可以在向播放器传输的过程中就开始播放,这就是“流”的含义——首先在网络中发送音频或视频剪辑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开始播放的同时,媒体文件的其余部分源源不断的流出,及时达到目的地供播放所用。流媒体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广告中去,现在人们看到网站上的用FLASH制作的banner、button就属于流媒体的范畴。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4
微信的发展之迅速被称作奇迹也不为过。鉴于众多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想必狐狸君亦无需详述:以中国3.52亿手机网民(CNNIC,截至2012年底)作为参照,微信超过3亿接近4亿个用户量(连同海外用户)远不是“成功”二字所能概括的。微信创造了另一个小宇宙,另一个生态圈。
然而,同移动端的大部分应用一样,微信的盈利模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质疑。
一般而言,媒体的主要盈利来源有二:一是广告主,二是用户。举最简单的例子——报纸,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用,然后一两块钱卖给你。而微信目前面对用户是免费的(Whatsapp现在已经按年收费了亲!),亦没有收费的增值服务。传闻中即将推出的5.0版本新增的支付功能是它最新的尝试。由于微信尚未取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很大可能未来要和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合作。若成功了,也只是为财付通做媒,这个功能亦使其脱离了媒体的属性。
撇开上述盈利手段,微信作为媒体的最大盈利空间——广告,却迟迟未能实现。鉴于移动互联网远高于桌面端的点击率(1%~2%,来自Vpon的数据),狐狸君相信这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普遍的顾虑——用户对移动端广告接受度极低,广告的投放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因此,微信同其他移动App一样,蓄势待发,只为等待那恰当的时机。
史上第二成功的商业模型
微信的本质不单单是社交软件,亦不是媒体,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媒体平台——众多企业帐号、自媒体活跃于之上,用户选择性地关注并阅读。
不同形式的媒体平台(中介)通过广告盈利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不妨看看下图:
广告主把广告交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负责购买媒体(报纸杂志广告位、地铁广告牌、电视广告时段等),并且计划布局,而后媒体再把广告传播给媒体用户。
Google洞悉了这个流程,设计出了世上最成功的商业模式——Google AdSense。
这里狐狸君稍微解释下AdSense的运作模型吧:
网站主们(Webmasters)通过AdSense和Google签订了合约,把他们的网页的一批广告位让给了Google(平时你会经常会在某个网页上看到“Google提供的广告”吧?就是这货!)。这些网站主在业界被称为商(Publishers),在移动端APP制作者也可以被称作商。这些广告位资源组成了庞大的展示广告网络(Display Ad Network)。因为大部分网站都是较小的网站,属于长尾(Long tail,在Google内部被叫做Torso),他们PV很少,没有很强的议价能力,所以很难单独和大的广告主签订合约,广告位资源通常被白白浪费。
另一方面,Google通过AdWord或者专注AdWord的广告公司,接收了广告主们投放过来的广告。
当用户(Users)在浏览网页或在使用移动端的APP时,Google的实时竞价(RTB)系统会根据用户的Cookies、地理位置、浏览网页的内容等信息,会选出最适合展示给用户且出价最高的广告,在商的广告位上展示,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Google亦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而不是IT公司)。AdSense是根据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数计价)计价的,作为网站用户的我们每点击广告一次,广告主都要付一笔钱给Google,假设BMW付给Google 1美金,其中有6毛8会被分给网页的主人(商),Google会吞下剩下的3毛2。
在此理论基础上发展的AdMob也被Google收购,移动端的广告市场也被Google揽下一大部分。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把AdSense的位置换成微信,那会怎样?
一个个公共账号或第三方微信应用不就等同于桌面互联网中的一个个网站了吗?
公共账号预留广告位给微信,微信吸引广告主然后通过精准营销技术在公共账号的广告位中展示最适合用户的广告。至此,史上第二成功的商业模式诞生了,姑且把它命名为WeSense吧(颇有山寨味道,狐狸君一向不擅长取名)。
时机已经成熟
好吧,微信有点畏葸不前了。虽然在狐狸君看来时机已经成熟——微信已日趋成熟的生态圈,其实已经是互联网这个浩瀚宇宙中的另一个小宇宙了。
首先,超过3亿的受众保证了媒体平台的阅读量。这是最最基本的,也是微信现在的核心优势。据传目前公共账号也有上亿,若只关注那些比较热门的自媒体,最少也有几万受众。假定点击率恒定,巨大的用户数能保证广告的点击量。而微信强社交关系的属性亦保证了用户的粘性。
其次,微信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内容创造者。5.0版本打算折叠自媒体这一事件便足以证明。当然你会争论说多不代表好,但首先要有内容,才能成为吸引用户的媒体,才能成为广告的商。若3亿受众由始至终只是把微信当作是社交工具,而不当作是获取信息的媒体平台,失去了媒体的本质,亦不用再提什么广告网络了。
此外,自媒体大多有商业化的动机。不断有自媒体代表在不同渠道发声,道出自媒体商业化道路的无奈。自媒体过于分散,相对微信而言议价能力较弱,很难和广告主一一谈妥。微信可以充分利用长尾法则,把分散的广告位资源利用起来。如果WeSense采用与AdSense类似的分成模式,将广告收入的68%分予商,自媒体便有动机去创造更优质的内容,WeSense亦对潜在的优质商提供了更大动因去开设公共账号。
第三,广告主资源积累已久。腾讯作为中国四大门户之一,人气极旺,大多客户都在腾讯各个渠道投放广告,腾讯亦与不少广告主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广告主资源优势使WeSense无须从零开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WeSense可以在短时间内不费吹灰之力获取首批广告客户。
第四,技术与人才的储备也是成功的前提。腾讯内部团队打造的腾讯聚赢平台为技术搭建了基础。(腾讯聚赢于2011年10月上线,是腾讯旗下的移动应用广告平台,一方面为腾讯旗下的移动应用提供推广和内臵广告服务,一方面也会接入第三方应用和广告主。)
自媒体自我优化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WeSense亦可在这段时间内从各大广告联盟(百度、阿里妈妈、AdSense等)挖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有没有什么问题?
自媒体的疯长已经使微信的审核变得严苛不少。劣质内容与单纯转贴的账号层出不穷。如何有效控制内容的优质性对于微信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可是这只是一个伪命题。
微信不是媒体,它只是一个媒体平台。用户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自媒体优胜劣汰,用户可以用手指投票,决定一个媒体的生死存亡。类比一下,互联网中好的网站有很多人看,烂站可以连续几个月PV都是0。
除了用户本身的自我筛选,WeSense也可以学习AdSense,设置WeSense的门槛。比如关注用户数必须超多多少人才可以申请等等。内容的优质性亦可得到较高的保证。
或许还有人在担忧广告可能会引起用户反感?这个也不用担心。WeSense可以通过以下3点避免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
1)采用用户最能接受的展示方式(出现位置控制在文章首尾而不是中间,以非固定的Banner呈现等等)
2)优化精准营销技术,根据Cookies、朋友圈关键字、关注对象、自媒体内容、地理位置等推送广告。如果广告真的是用户所需要,那其实是为用户带来了价值,用户又怎么会反感你呢?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5
在广告主捉摸不定的坏脾气下,互联网的广告形态从单纯网页展示到竞价排名再到点击付费,脑袋上插满网线的技术发烧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枯竭了么?一方面是广告主对竞价排名、点击付费模式的质疑,Google点击欺骗震荡所蔓延的劫后余波未尽,百度也未能幸免,在旁观者不断提醒“看好你的钱包”之后,观望和彷徨的广告主显然多了起来;另一方面,苦于没有更好的广告投放渠道以及更多的广告预算,又着实让广告主犯难。
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提供商,万维联讯副总经理刘智坚信自己所领导的企业就是下一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隐形冠军”。“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市场。对于新技术,光是寻找未来还不够,重要的是能否实现未来”。万维联讯,这家迄今为止只有三十余人的小企业因推出PayPerCall(通话付费)这种暂新的广告业务而声名大噪──网络广告主的页面通过文字链或者图像形式免费展示在网站平台的相关页面,无需插件、安装,浏览、展示、点击完全免费,网民点击“免费网络通话”按钮,与广告主进行语音通话后,广告主依据通话时间付费。这种“听得见”的广告模式显然是将网页展示和点击广告形态糅合之后形成的一个“怪胎”。
捕虾米更容易致富
“我希望我们的PayPerCall业务能给那些绝望而精明的广告主带来新的希望,让广告主掌握广告费用的支出情况,与潜在消费者取得实时联系,不再是‘钱被扔进抽水马桶’而没有多大的市场效应。”刘智认为,点击或竞价模式毫无疑问会带来竞争对手的恶意点击,或者作弊点击,让广告主苦不堪言。在他看来,PayPerCall将是网络广告的救世主,“让广告主做主”的模式代表着未来。
“PayPerCall可以给没有网站的小虾米之类的企业敞开大门,降低它们进入互联网有效营销的门槛。”广州梦飞公司总经理王志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来电付费模式适用于那些没有网站,或者网站建设比较简单的中小企业。点击付费更适合有成熟网站体系的企业。两者在现阶段更多的是互补,而并非简单替代和颠覆。”
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调研数据,原先依靠网民随意浏览网站搜索或网页点击的成交率大概在4%左右,而通过PayPerCall的成交率却可以达到45%。万维联讯所做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营销的只有100万家企业,而前来访问网站广告的网民中有20%愿意尝试PayPerCall方式。相比中国2200万家中小企业这一庞大数字,潜在的互联网广告市场需求的边界大得让人难以想象。
“来电付费业务的势头不错。网民、广告主双方都有直接沟通的需要,消费者如果不需要支付通话费用就能直接和供货商联系,将会大大提高他们通过电话进行业务咨询的机率。即使交易没能达成,商家也可以了解潜在购买者的意向,来提升和改进自己的促销手段和策略。最重要的是,通话付费可以让广告主感觉到自己的钱没有白花,因为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在新浪做PayPerCall推广业务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
网上车市副总经理徐铭建也对点击通话这种崭新的广告形式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有不少汽车经销商都采用了这种形式,购车用户认为提供这类服务的经销商主动服务意识和实力都比较强。作为洽谈业务和展示实力的工具,汽车经销商对这种广告形式的接受度相当高。”徐铭建认为,与单纯的点击付费相比,PayPerCall提供的付费形态更加多样,广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通话地域,按照分钟、包月、通话次数等形式计费,针对不同的广告用户可以设定不同的广告价格,由技术提供商提供方便快捷的计价工具,因为可以通过通话和成交数量来直接衡量效果,用户的接受度自然会高。
刘智认为,能否锁定中小企业用户,将是PayPerCall能否制胜的关键,因为大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电话营销服务支持体系,在页面上做PayPerCall业务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中小企业宣传、推广的需求则非常迫切。据刘智透露,在浏览目标网页的过程中,目标客户就好像水库中的小虾米,在企业留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平均下来只有1%的客户会进行咨询,成交率就更低了。但如果使用PayPerCall,广告主就可以与有潜在需求的消费者更加有效地进行沟通,这就等于水库放水时在出水口放了一个网,把那些更有价值的客户拦截下来,大大促进成交几率。
技术提供商的尴尬处境:长大并不容易
然而想把广告主的钱留在自己的腰包里显然并不容易,除了万维联讯以外,怀揣着来电付费致富梦想的企业不在少数。除了在媒体上大大“口水仗”以外,不少商家纷纷提出免费使用体验的概念。自由呼提出“用免费电话谈生意”的口号,一方面在自有平台上积攒中小企业用户,所有的推广宣传免费,提供类似于黄页的功能;另一方面,依靠提供PayPerCall业务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黏性,通过电话业务增加盈利机会。为了推广这项业务,自由呼甚至每天提供5个自由体验名额,承诺免费使用两周再决定是否付费。先桥网络的“点即通”、万马腾科技的“免费通”等PayPerCall技术类公司都提供了类似的免费试用承诺。
点击通话业务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显然不是一种偶然,国外研究机构Kelsey Group称,尽管目前通过语音电话连接网络用户和广告客户的业务在发达国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该项业务的市场规模到2009年有可能达到14亿美元至40亿美元。而在中国,业内人士认为,点击和竞价排名广告收费模式长期以来早已为人所诟病,成熟的广告主投放策略或许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因而为新的广告模式留下了一个可观的成长空间。
“最近,网络电话巨头Skype和eBay宣布共同推出点击通话广告服务,通过点击eBay网页上的Skype图标,商家和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话,而通话费将由商家承担。对于PayPerCall这个崭新的行业来说,这样大的资源整合应该是一个好征兆。与国外相比,国内点击通话业务的发展几乎与之同步,选择好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据刘智介绍,万维联讯已经率先与百度、新浪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结盟,为后者提供后台技术支持服务,从中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刘智确信作为技术提供商,借助于这些巨头,PayPerCall业务在飞速增长的网络广告市场终究一天会根深叶茂,因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在第一时间团结更多的伙伴,让更多的人到达战场”。
“这类业务先期进入的门槛并不高,资金投入也并不大,多如牛毛的小型企业并没有自己的网站,而点击通话可以通过回拨电话直接将广告商与潜在客户直接相连,有需求就是市场,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一阵见血地指出,在PayPerCall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绝对技术强势和市场领先的企业,企业的成长性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能否整合流量大的强势网站、做好用户普及、认知推广工作,以及为各种各样的广告主提供更为贴身的服务。“如果不想在互联网时代被广告主抛在脑后,那么就必须设法去迎合和推动互联网广告形态的变革。因裹足不前而死掉的企业并非少数,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投入巨大热情的同时,在复杂情绪的左右下,似乎谁也无法说清这项业务的最终前景,以及谁能笑到最后。事实上,截至目前,在点击通话领域,国内只有万维联讯获得了新扬投资和美国晨兴创投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6年,目前在业内领先的万维联讯也只有数百万元的营业收入。据了解,万维联讯之所以能获得风险投资,在于其创业团队具有深厚的电信背景、相对领先的技术积累以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能力。刘智对PayPerCall的前景并不悲观。他希望在数年之后万维联讯可以达到收支平衡,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带来直接收益而且市场容量巨大的事业”;同时,他也并不认为作为技术提供商与网络巨头合作就一定吃亏,“重要是让大家都尝到甜头,只有这样,双方才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可能性”。
“在中国,作为网络技术提供商的处境一般都比较尴尬,即使在下载领域风生水起的迅雷,它在盈利方面也依然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大的惊人的流量并没有直接为其带来真金白银。PayPerCall的技术提供商可能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作为一种广告形态,技术提供者有点儿类似于寄生的性质,最终他们还要看广告投放平台──网站的脸色。对于他们来说,能为其带来巨大营业收入的合作伙伴,也许就是谈判桌上最强硬的对手。而技术提供商账面上资金的多寡,决定了他们与投放平台谈判议价的能力。技术提供商想给自己的技术卖一个好价钱并不容易,其处境就好像在刀锋上行走。”一位在互联网领域浸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
“傍大款”与自建渠道
如何让自己的技术能够迅速实现遍地开花般的规模化应用?那些渴望通过PayPerCall “一战成名”的互联网公司,显然需要立足于巩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优势,提防同场竞技的对手,甚至还要“哄”着合作伙伴帮助自己推广这项业务。
事实上,在搞定新浪等网络巨头之后,万维联讯已经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渠道建设上,招兵买马,广积粮草,通过发展线下商来建立可自我控制的渠道。业内人士认为,比起已有自己的网站和庞大的业务渠道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小企业寻找客户的需求更加迫切,它们更需要技术提供商为其提供贴身服务,这是技术提供商渠道下沉的根本原因;另外,技术提供商发展自己的线下渠道也有其非常现实的考虑,因为作为技术提供商,他们一方面要靠“傍互联网大款”度过成长中的瓶颈期;另一方面,通过自建渠道减少环节,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的分成收益。可见,“两条腿走路”既是为了开展业务,也是为了分散风险,最终目的则是壮大自己,增加自己的议价筹码。
互联网广告计价方式范文6
【关键词】移动营销;中小企业;对策
移动营销也称作手机互动营销或无线营销就是指组织通过使用任何的无线媒介(主要是手机和掌上电脑)为信息传递和回应的载体、跨媒介营销传播的即时沟通程序,针对消费者(也就是终端用户)对时间和地点的敏感性的、个性化的互动性,直接向分众目标、受众定向、精准的传播个性化即时信息,达到一对一的影响目的,打造出最适合消费者的营销信息。
一、移动营销开展的主要方式
1.短信(彩信)营销。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迅速增长,庞大的客户数量使短信营销成为目前各行业最主流的移动营销方式。短信营销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个行业营销方案大同小异以及垃圾短信、欺诈短信的大量出现,使得潜在消费者的倦怠感及戒备感迅速上升,导致短信营销率大幅度下滑。对此,部分行业对短信营销进行了优化推出了彩信营销。相较于短信而言,彩信增加了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对其销售产品的外观、基本功能、营销活动、优惠等进行简单介绍,可信度更高,客户体验也更好。
2.二维码营销。所谓二维码,是指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信息通过编码算法编译成一个方行条码团,目标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及解码软件将信息重新解码并查看内容的一种技术。但其主要针对的是智能机客户,一般普通手机没有这种功能。二维码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商品营销宣传的有效性及性价比对比的简便性。目前,当当网、卓越网、1号店等电子商务网站已将二维码和地铁广告、电视广告、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介进行充分整合,引入了“掌上当当”、“无线1号店”等概念,充分吸引了消费者眼球,并显著提升了营销成绩。
3.移动客户端营销。移动客户端(APP)是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高速增长而快速普及的一种应用软件,通过移动客户端,消费者可以对目标网站进行更方便、快捷、舒适的操作。凭借对移动设备硬件软件的强大支持、专一性的功能设计以及日益开放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移动客户端一举超越Web上网方式。而企业利用移动客户端推广企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作企业产品的移动客户端,然后在官网上进行;二是在下载量排前靠近的移动客户端上进行企业产品的宣传营销。
二、中小企业移动营销应用的现状
1.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移动营销。尽管移动营销在每个领域,包括移动广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都在增长,但是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以传统营销相比还不被大众商家所认可。保守企业因资金、系统、人才、未来市场前景难于估测等的各方面原因,尚未开展移动营销。多数企业虽然隐隐约约嗅到了移动营销的发展气息,但由于对基本的数据增值服务业务缺乏了解,对移动营销的基本运作过程备感生疏,对该领域内知名的服务商更是闻所未闻,再加上对移动营销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知识一无所知,从而降低了参与移动营销的应用于创新的热情,影响了移动营销的发展。
2.移动营销形式多为低端强推式短信广告。目前,从整体上来说,移动营销市场大部分开展移动营销的中小企业还是处于比较原始的初级阶段,以短信进行和促销是移动营销的主要形式。这种短信带来极大的强迫特征,在对目标客户有效传播的同时,会让非目标客户被迫接收,很容易使非目标客户产生反感。长期以来受垃圾短信、欺诈短信不停骚扰的手机用户,往往是谈手机短信广告而色变,以至于很多用户对手机广告的认知就停留在诸如垃圾短信、虚假广告上面。这种把手机广告等同于泛滥成灾的垃圾广告的认知,必然成为中小企业进军移动营销市场的绊脚石。
三、中小企业移动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移动营销发展的时间不长,开展移动营销的企业从事移动营销的人并非专业人员,在营销管理理念上缺乏认识,对市场定位和客户细分也是粗略进行。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其他企业内容,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企业移动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因此,贵州中小企业在开展移动营销之前,必须要增加企业人才储备,完善人才应用机制,特别是需要培养和引进了解移动营销技术、懂得移动营销基本规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体协作的技术人才。
2.没有完善的保证信息传递的营销组织体系。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组织体系设计时首要是畅通。只有保证信息流动的畅通,才能及时准确收集市场信息进行高效策略规划、策略调整和策略执行。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营销组织体系过于简单或不齐全,内部信息交流存在不流畅的现象。移动营销不是简单的群发短信。而是一种整合营销思想的体现,是各部门的充分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营销效果。
3.移动营销缺失效果评价系统。移动营销效果评估体系的缺失是阻碍移动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广告主的企业,显然希望得到营销效果的分析和评估,如流量、体验的反馈、达成的业绩等,否则很多营销项目犹如石沉大海,是好是坏没有一个结果,广告主有时很容易失去兴趣。实际上,这是整个移动营销价值链尚未成熟的表现,很多时候CPC、CPR和CPM是主流手机广告的计价模式,CPC和CPM组合为广告主提供衡量手机广告效果的多元化选择,当前CPS尚未成为主流手机广告计价模式。
4.对移动营销存在误解。很多企业将移动营销理解成为通过手机去开展营销活动,没有理解移动营销的本质和特性。因此,有些营销人员将短信群发、建立WAP站点理解成为移动营销。移动营销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并维护客户关系,而短信群发与移动营销中的无线广告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线广告是基于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而展开的“一对一”的沟通,把个性化的信息传递给有需要的受众,而且在日本,无线广告活动的开展是必须在征得用户准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的。而短信群发则只是作为手机增值业务的一种手段,因其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受众面大等优点受到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喜爱,但是频繁的运用使受众已经对群发短信失支了信任感,大大降低其传播效果。
5.盲目的进行移动营销。虽然移动营销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过成功的案例,但是这种初步探索出来的模式还不足以在整个行业中大规模复制。移动营销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在企业内得到普及,各行业缺乏足够的移动营销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这就导致目前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移动营销过程中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四、中小企业移动营销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培养企业移动营销人才。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人才强国政策,而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发展也是如此。企业要想在移动营销道路上走的好走的远就必须加强队伍建设,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先校后企”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培养企业需要人才,同时企业增加了学校学生就业,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从企业建立人才的培养、使用、教育、激励、服务等创新机制着手,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加强安全技术的开发与监管平台的建设。尽管目前全球使用的具有数据传输能力的移动设备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台之多,但是这些设备几乎没有什么安全机制。如何保证移动营销进行营销信息的收集、传递时信息的完整、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以及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已经成为企业所头痛的事。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移动设备,安全隐患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企业应从技术与制度层面双管齐下,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力保营销信息及客户信息安全。并且要加强对信息的监控,对发送流量大且超过正常发送量的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可以有效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有效保护手机用户的利益,提高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信赖,促进贵州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开展。
3.完善用户反馈与投诉机制。移动营销企业应完善反馈与投诉机制,方便用户对移动业务进行咨询,对不良现象进行投诉。企业可建设垃圾短信举报中心平台,根据举报对相关号码进行重点监测,在必要时闭锁该号码的短信功能,并配合公安机关做进一步的后续处理,并且对举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中国移动通过10086客户服务热线为用户提供了“垃圾短信有奖举报”的渠道,赋予了客户更多的监督权,有效地保护了用户在企业移动营销过程中的权益。
4.加强企业对移动营销的认识与推广。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移动营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为了促进移动营销的推广和应用,有必要对广大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参与移动营销的阵营。因此,政府要和专业的移动营销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开展广泛合作积极推动贵州移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利用公共媒体对企业移动营销的成功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展示移动营销在推进企业产品销售中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强中小企业开展移动营销的信心和提高移动营销的效果。
5.根据客户兴趣或需要,开展情景式营销。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用户数据库,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兴趣或需要,开展情景式营销。每个消费者的兴趣或需求各异,企业不能盲目的进行移动营销。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消费偏好等分析,挖掘消费者行为数据,根据产品特质选择适当的目标受众,确认信息发送的用户和区域,并将内容发送到该目标用户群手机上。
五、移动营销发展趋势展望与结论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企业移动营销走向成熟,并将会出现几个方面的表现:(1)移动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加速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传统营销模式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快的发展。(2)移动营销将使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行为习惯价值化:移动营销“一对一”的个性化沟通模式将使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转变为市场价值,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利润。(3)移动营销活动将嵌入人们的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手机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更多运用将把企业营销活动带入人们的生活。
总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移动营销将把企业和消费者联系得更紧密,共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