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心内科疾病;医患沟通;护理效果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临床上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护理治疗, 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显得至关重要。这些疾病发病比较急促, 病情变化也比较快, 因此医护人员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1]。为了探讨心内科疾病患者采用医患沟通的护理效果。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来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 共有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6~87岁, 平均年龄(47.5±2.1)岁。其中25例心内科, 25例高血压, 12例心律失常, 8例心房颤动, 7例糖尿病, 3例高脂血症。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在治疗之后进行一般护理,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按时吃药, 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

1. 2. 2 实验组 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 由于很多患者心理素质不好, 再加上疾病的疼痛使得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患者入院后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 介绍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 让患者尽可能的配合治疗。②护患沟通:治疗过程中, 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比较多, 治疗时要善于聆听患者的心声, 帮助患者排解心中的顾虑, 从而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③饮食沟通:对于心内科疾病患者而言, 日常饮食显得至关重要, 好的饮食结构能够取得理想的预后,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比较合理的饮食方式, 告诉患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④运动指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 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增加机体抵抗力[2]。

1. 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次调研中, 实验组中护理效果有效率为95.0%, 高于对照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高发疾病,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较明显, 很多患者入院后已经处于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 部分患者情绪失控, 以为自己将会死亡等, 给患者后期治疗带来很大的不便。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而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

本次临床研究可见, 实验组中护理效果有效率高达95.0%, 高于对照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心内科疾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小丽,姚春艳,姜亚波.浅析护患沟通对预防护理纠纷的作用.吉林医学, 2010(07):114-116.

[2] 翟谢民,赵润平,庞玉霞, 等.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医院管理论坛, 2012(03):142-145.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优质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128-02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YUAN Gui-hua

People′s Hospital of Suichu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Suichuan 3439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AMI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life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54.51±5.56) points] afte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59.46±10.64) points],and the QOL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79.73±18.24)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58.34±17.49) points],the days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way from be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Hypertension;Life quality;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伴有昏迷、头昏、惊厥,较为危险,需及时控制病情,否则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1-2],脑卒中、心力衰竭等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并发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终目标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2~87岁,平均(63.5±2.2)岁,发病时间4.3~11.3 h;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3~90岁,平均(67.5±2.0)岁,发病时间4.2~11.8 h;两组患者经过统一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时,便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第一步,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注意面带微笑,保证给予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详细了解和熟悉患者的疾病,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医院的规定;对患者分别进行早晨和晚上的护理,在患者清晨起床时,要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及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清洗,在夜间患者入睡前,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注意事项的嘱咐,保证患者有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要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限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

1.3 评价标准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5]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等。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等4个方面,总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根据中国常模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QOL评分及术后离床时间的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QOL评分及术后离床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诱因[6]。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能够及时预防并且有效控制的疾病,有效的防治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病情程度主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7],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较大的关联:①钠盐的摄取;②超重和肥胖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体重过高可使心肌缺血现象加重,引起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8]。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并且早期预防。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很大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护理人员精致护理后,能够充分了解病情,心情得到了很好的纾解,因此能够缓解紧张情绪,生活质量明显提高[9]。实验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经过全方面的护理,给予患者舒适的环境,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很大帮助,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长期的精心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10]。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质护理后,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冬琼.优质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04-705.

[2]陈晓莎.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134-135.

[3]徐碧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92-93.

[4]黄丽.舒适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4):89-90.

[5]Carney RM,FreedIand KE,Steinmeyer B,et al.History of depression and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I infarction[J]. Psychosom Med,2009,71(3):253-259.

[6]韩梅.早期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26-1628.

[7]张艳春.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452-453.

[8]孙惠玲.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121-122.

[9]杨丽,杨跃进.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7,143.

[10]吴肆莲.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89-90.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5-01

【关键词】心房颤动 老年人 护理

阵发性房颤(P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关于其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报告较多,但对高龄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报告较少。我们根据年龄将268例PAF患者分为3组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龄(80岁以上)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住院或家庭病床患者,均随访。选择条件为每例患者房颤发作必须3次以上,且首次及随后的大多数发作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无发作期有窦性心律,每次房颤发作时间≤3个月,除外预激综合征、二尖瓣换瓣术后、甲亢等情况。符合条件的病例共268例,其中男170例,女98例,年龄26~91岁,平均57.3岁。59岁以下的患者108例,男78例,女30例,为I组;60~79岁的患者112例,男74例,女38例,为Ⅱ组;80岁以上48例,男38例,女10例,为Ⅲ组。

1.2 方法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0版)有关标准[1],判定所有患者是否有引起房颤的基础疾病,同时判定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房前后径女性>34mm、男性>35mm为左房大;在房颤发作期和发作间期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碘胺酮、奎尼丁、心律平、洋地黄和β受体阻滞剂等),被认为长期用药;如仅在房颤发作期用药,则为间断用药。患者出院或家庭病床随访12―72个月,了解房颤发作诱因及发作时症状、药物治疗、并发症和生存等情况,若房颤发作>3个月,即认为房颤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I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可记录的房颤672例次,有明显诱因者472例次(70.2%);Ⅱ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房颤936例次,有明显诱因者430例次(46.2%);Ⅲ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房颤398例次,发作前有明显诱因者90例次(22.6%),Ⅰ、Ⅱ、Ⅲ组发病诱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组与Ⅱ组比较,χ2=6.73,P

2.2 房颤发作病因 Ⅱ、Ⅲ组患者房颤发作时有明确病因者明显多于Ⅰ组(P

2.3 临床症状与体征 房颤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悸、憋气、头晕等。体征主要有心室率>100次/min、心功能不全、左房增大等。

2.4 房颤的转复情况 房颤的转复主要是通过镇静休息、抗炎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转复等,通过上述转复房颤不能恢复为窦性心律者为失败。

2.5 随访期末患者的情况

2.5.1 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 Ⅰ、Ⅱ、Ⅲ组在随访期末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分别为8例(占7.4%)、21例(占18.1%)和18例(占37.5%),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

2.5.2 心因性死亡 Ⅰ、Ⅱ、Ⅲ组患者在随访期末发生心因性死亡分别为4例(占3.7%)、9例(占7.8%)和8例(占1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房颤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国外报道[2],在成年人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3%~0.4%,60岁以上可达2%~4%,75岁以上常超过1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作时能找到明显诱因的现象逐渐减少,这可能与老年人心肌储备能力减退,心功能普遍下降或者老年退行性病变有关。

本资料表明:①Ⅲ组患者房颤发作的诱因比I组患者少,Ⅰ、Ⅱ组患者以劳累、情绪激动为主,Ⅲ组患者以受凉感冒为主。这可能与Ⅲ组患者年龄较大,不能清楚自述诱发因素,加之Ⅲ组患者心脏病史长,心肌损害严重,心脏扩大或心功能差,身体抵抗力也差,较易受凉感冒有关。②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减少,Ⅲ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少于Ⅰ组。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通过镇静休息(抗炎)而转复房颤的情况逐渐减少,而用药物(洋地黄等)转复较多。④随着年龄增加,心因性死亡逐渐增多,与老年较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有关,而且高龄患者较多出现“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及心脏储备功能的改变,对心室功能不全适应性的下降都起一定的作用。

总之,高龄患者房颤发作时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诱因以受凉感冒为主,较多伴有基础病、左房增大和心功能不全,且较易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心因性死亡发生率较高等特点。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要做好卫生宣教、疾病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尽量避免诱因,努力降低高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心理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护理杂志,2012,21(2):30-32.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根尖周;脓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13-02

根尖周脓肿临床上主要是指患者由于根尖牙周部位出现病变组织坏死,进而导致脓液积聚的一种口腔疾病。根尖周脓肿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肿胀、体温升高,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败血症,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对根尖周脓肿的治疗主要还是采用开髓引流为主,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笔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了根尖周脓肿的临床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根尖周脓肿治疗的患者198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2.4±4.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开髓引流进行治疗,其中9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良好的护理环境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建立规范有序的护理工作流程,从而使患者具有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1];②耐心的交流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耐心的聆听患者的倾诉,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将患者积压在体内的情感适当的发泄出来,并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疼痛程度,以减少患者应疼痛而产生的焦虑感,使患者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治疗;③必要的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应根据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并通过讲授之前相同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2];④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向患者讲授根尖周脓肿的影响因素及检查的必要性,使患者对自己目前治疗的进展及病情发展情况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疼痛感;⑤分散注意力 当患者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于患者的家属及朋友配合[8],通过与患者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有效的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进而缓解疼痛。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护理焦虑度、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护理焦虑度采用汉密尔顿(HAMD)评分表进行评价;临床疗效评价[3],治愈:治疗后,患者病灶部位无自觉症状,患牙未出现松动、叩痛及咀嚼痛,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牙周间隙增宽;好转:患者病灶部位无自觉症状,患牙未出现松动、叩痛及咀嚼痛,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牙根尖部出现牙槽骨损坏等情况;无效:患者治疗后,肿痛、咀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进行ridit分析,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度的比较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根尖周脓肿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神因素 患者入院后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及对治疗效果不确定性的担心,因而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4],进而降低患者的对疼痛的耐受;②个性因素 通常情况下个性外向的患者对疼痛的自我控制及耐受较强,性格内向的患者较弱;③注意力因素 当患者将注意力均集中于疼痛时,将明显加重患者的疼痛感[5]。心理护理方式即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流程的介绍、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鼓励支持等方式,尽可能的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本次临床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后焦虑度、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在根尖周脓肿反复发作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吉惠, 蒋麒麟 ,邹开庆,等.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02):208-209.

[2] 黎立群.儿童急性根尖周脓肿治疗的护理配合[J].广东牙病防治,2002,10:330.

[3] 杜松,吴学芳,徐珏珏.甲硝唑复合剂治疗急性根尖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6,18(6):718-719.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肠梗阻;程序化护理;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5-01

肠梗阻是消化道肿瘤发病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痛苦及生理痛苦,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1],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耐肠梗阻的痛苦,甚至选择终止治疗,进而造成生命的终结。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延长患者的生命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了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接受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治疗的患者1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7±6.1岁,这120例患者中,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①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患者出现呕吐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坐起或协助患者将头放置一侧,放置出现呕吐物误吸[2],一旦出现误吸应及时给予吸痰处理,呕吐后使用温开水漱口,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洁,同时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观察,如出现咖啡渣样液体,应考虑可能为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②禁食并维持胃肠道减压:患者禁食期间,每日需对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护理工作应轻柔,妥善固定患者的胃肠道减压管,保证应留的通畅,观察患者引流液体的量及形状,待患者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停止胃肠减压,并将患者的胃管拔出,适量进食流质食物;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3],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及鼓励、支持,从而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坚定患者坚持治疗的决心,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护理工作。

1.3临床观察指标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的肠梗阻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性变化,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ridit分析,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胃肠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是临床上为肠道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情况,其临床护理过程中既需要对患者胃肠道肿瘤进行临床护理,还应对肠梗阻进行临床护理,因此临床护理较为复杂,极易导致护理失误的出现[4],程序化护理通过将胃肠道肿瘤护理及肠梗阻护理进行程序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临床护理中的失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以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流程的介绍、分散患者对不良状态的注意力,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鼓励支持等方式,尽可能的解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高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对于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滕莉.胃肠道肿瘤术后复发致肠梗阻59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100-102.

[2]陆宇晗,国仁秀.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程序化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