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1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以及成长机制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潜在的特征和外在的特征两个方面。其中潜在的特征是指难以用外部具体指标量化衡量与评判的特征,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最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来讲,是指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热情、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内在品质。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潜在的特征,才可能转化和表现出外在特征。创新型人才的外在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学习到的创新知识、所掌握的创新方法以及通过这些知识和方法所取得的创新性的成果。创新型人才具有的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了潜在的创新素质、创新热情和创新思维,才能学习到创新的知识、掌握创新方法,做出创新业绩,反过来讲,凡是表现出外在创新特征的人,必然具备潜在的创新素质,同时外在的创新业绩也会反过来激发和加强其潜在的创新素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拓展思路,勇于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要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坚持将实践课程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始终[1]。比如,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将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协同创新实践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长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在社会各大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制定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关注创新型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国内各高等院校一般都设有相应的交通系或者交通学院来进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招生与培养。由于各个院校的历史背景不同,优势与特色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各个院校在二级学科和课程的设置方面也会不同。国外高校的学科划分一般没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也很少设有交通运输系,交通运输工程人才通常在土木工程或者环境工程院系中培养[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战略上向交通运输倾斜,逐渐加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因此,当时需要大量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国内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并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但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不能满通运输行业发展要求,这就对当前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高校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素质的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3]。

三、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复杂的、交叉的知识体系。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

1.培养理念的创新。培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工科人才培养的目的和任务,但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对历史、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与责任方面的教育,同时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应该革新培养理念。

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系统分析及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合作、新产品及新系统的开发需求。“COID”教育理念是世界上最新的工科教育研究成果,它的研究载体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强调理论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教与学、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和谐统一。在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当积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尝试性地将“COID”教育理念引进到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培养之中[4]。

2.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比较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师生互动,与此同时培养计划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特别是应该将实践教学环节贯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教学包括多个方面,具体的可以从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开始训练,然后在毕业设计和社会实习环节重点加强。

应该尝试创新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是度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和考核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考试还是质量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和产品系统的构建能力是重要方面,所以应该考虑将这两方面设置到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各门课程的性质不同,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从技能、知识、协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实结、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遵守学校制度的情况等,以专业知识点的考核为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由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多方评价。

专业设置要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创新,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要根据现代学科发展规律和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不断淘汰或改造传统专业,设置更多的新型专业,培养满足现代交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交通运输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注意观察学科发展动向,跟随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应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面借鉴学习国外的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国外交通运输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有如下特点:(1)课程内容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和数学建模的培训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学习。(2)课程设计注重增强学科间的交叉,学生课程学习中应根据学科交叉的需要,鼓励学生选修相关学科的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属于工科类学科,我国高校普遍将交通运输工程人才的培养按照普遍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忽略了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交叉的经济类和社会科学类等课程的设置[5]。(3)加强对学术类讲座和专业知识研讨会的重视程度。国外的高校将这些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定期安排相关的学术报告,邀请行业内学科或技术带头人到学校授课,使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行业学科的最新动态。进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国内的院校要根据交通类学科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实时更新前沿知识和创新方法,定期安排学术论坛或者学术讲座以便让学生紧跟世界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兴趣,开发创新潜力。

3.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格培养,这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应将综合实践能力列入学生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课外活动,例如建立学科兴趣小组、成立交通类社团、举办趣味学科知识竞赛和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大赛,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养成独立思考和终生学习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与企业建立对口的创新实习基地,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创新。常规的人才培养评价的重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高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于学生创新型能力的评价,也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行,避免常规的用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尺。打破传统的单一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察和能力评价,建立以培养过程为载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结合理论授课、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创新成果等进行综合考核,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包括实践教学单位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系统的、综合性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保证课程授课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面对着新的挑战,国家与行业不仅需要能够解决本行业基本问题的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够解决和其他行业交叉相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不拘泥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评价模式,要打开思路,放远目光,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引入国际最新的工程教育培养理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黄蜀云.四川交通系统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鲁光泉,宋阳.国外交通运输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4,(4).

[3]周海涛.依托行业,加强合作,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22-23.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2

 

在当前社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机会迅速增多,档案管理的难度也在随之增大。而在交通运输行业,档案管理非常重要。档案能够反映出交通运输的具体情况,包括交通运输的经济业务能力、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等等,并且能为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依据[1]。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最终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交通运输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许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未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2]。档案管理是将交通运输行业的相关信息收入起来,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管好这些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实际上是保存历史真实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作为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此外,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或者相关的专业人士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研究、需要找到更好的管理办法,管理好的档案可以提供大量并且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档案管理在铁路运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国铁路运输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改革,档案管理需要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铁路运输当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做好档案管理能够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源。

 

就交通运输行业的具体情况而言,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交通工具形式多样,运输频繁[3]。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新的问题,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在逐渐增大,各部门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档案的管理质量也随之下降。交通运输业档案的内容记录了车辆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这些车辆的基本信息,但是目前全国的交通运输流通极为快速,记录在册的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进度与质量。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朝着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就更显得重要。工作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与特点下,做好其档案管理工作。

 

2 交通运输业档案管理的问题

 

2.1 缺乏档案管理工作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后勤”工作,不能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而多数交通运输企业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属于日常工作内容,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资料整理归档,而资料整理归档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4]。不少交通运输企业不仅不重视资料整理归档,甚至认为整理和归档资料反而浪费企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交通运输企业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不重视资料整理归档,许多具有价值的资料丢失或变质,失去原有价值。

 

2.2 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档案管理是一项规范系统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作为支撑,为档案管理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但是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极为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接线模糊,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工作多由其它岗位职工兼任,甚至部分企业未设置档案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规章制度和标准,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协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3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平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并非由专业人员负责,而是由各个部门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工作经验,档案管理工作只能借鉴其他人员档案管理经验[5]。这种做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无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流通及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档案的保存价值下降。

 

3 交通运输业档案管理方法的建议

 

档案管理在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本文以下则就交通运输业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档案信息,如果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的档案资料,交通运输业中目前存在的检索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实际上已经不能达到现代社会的要求,档案资料的查找与使用比较繁琐和困难。而档案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否则档案管理的价值就不能得以体现。因此,关于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可以结合时展的先进科技产物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数字化管理方法。

 

例如,在铁路运输当中,档案数字化管理实际上已经实现并在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当中。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基层站段、分局、路局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通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档案信息既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电子的形式得以保存,并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档案信息录入、检索等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有所提升,并为铁路运输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3.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在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管理平台下,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交通运输业还需要结合该行业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与基础,因此,根据交通运输业的特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例如,在铁路运输业中,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基层站段、分局、路局的实际情况并站在全局的角度,细化、具体化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铁路各局各段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人员在立卷归档工作中,应坚持“以本单位为主”的原则,严格以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为指导。

 

3.3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在当前社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新型的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无私奉献、甘于吃苦、默默无闻的精神素养。此外,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工作量非常大。为此,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应当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建设,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管理人员专研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相互交流沟通,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相关部门需要给予一定的关心与爱护,关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针对已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保护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长久进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交通运输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关于档案管理的工作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交通运输业中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逐步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提到的有关交通运输业的档案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并不是非常全面,但还是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3

(长沙理工大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交运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重点加强工程道德的培养。首先应当强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交运卓越人才专业相结合的意识,其次要突出明确交运卓越人才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的目标以及规范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最后要创新性地设计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并充分地实践这些项目。这些创新性探索大大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对专业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专业;工程道德培养;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99?02

2012 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加强高校实践教学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寻与高校各专业密切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我校以工程道德培养为主旨对交通运输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了一些创新性改革,现将我们的做法简述如下。

一、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交运卓越人才专业的结合意识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课,思政课理论教学有规范统一的教材并承担了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的重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普适性,但难以体现与专业的关联;而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内容和实践环节等与专业也基本不挂钩,大学生觉得思政实践课空泛无实际指导价值因而丧失兴趣。事实上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较而言,与专业结合具有相当优势,它教学内容丰富灵活,方式方法随机多变,时间场地不受课堂限制,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创新性。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围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开设有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测绘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以及工程管理6 个专业,并开设有卓越班,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应用性和服务性等特点。“献身交通,服务大众,四海为家,扎根基层,吃苦实干和默默奉献”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1],培养思想过硬的交通运输行业专业人才是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尤其是卓越班思政课实践教学必然之侧重。只有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交通运输专业结合的意识,才能有目的的调整实践内容,积极主动地开展针对交通运输专业特点的实践活动,使思政课教师乐于钻研,交通运输卓越人才乐于实践。

二、明确交通运输卓越人才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的目标

进行实践教学,必须要明确的就是目标问题,即人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2]。对交通运输卓越人才培养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总目标就是把交通运输卓越班大学生培养成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卓越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具体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认知目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交通运输工程各专业的大学生掌握思政课知识,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在实践中感受并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识到工程道德的重要性,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信。

(2)能力目标。完成书本到现实、理论到实际的飞跃,发动、依靠大学生参与、策划、组织[2],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交通运输专业特点、认识交运行业工程道德现状,培养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团队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等工程精神和意识,锻炼提高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解决交运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3)价值目标。引导交通运输卓越班大学生探究社会生活和交通运输实践现象,研究解决途径和方法,明辨是非,磨砺品行,完善自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工程道德素质,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交通运输领域的栋梁之才。

三、规范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是教与学的融合,是教师职责与学生义务的统一,也是把工程道德培育与卓越人才专业培养完美结合的最佳形式,严格规范教学要求并形成制度是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措施。

(1)对学生的要求: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交通运输卓越班大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理解掌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原理、知识,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意识地“看”“听”“写”“做”,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严格实践纪律,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及社会公德。

(2)对教师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校特点、交通运输专业性质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工程道德仔细挑选具有特色的实践形式,精细设计切合实际、有利于培养交运卓越人才工程道德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结合交通专业的特点,通过项目实践,使思想教育融入项目实践内容中;严格规范实践环节,及时有效地总结、反馈。规范实践教学步骤,适时对实践教学环节予以监督和指导;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的效果、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确立全面、客观、多元的科学考核机制。

四、创新性设计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项目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常用载体和具体操作依据,在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时,以培养工程道德为主线,不仅要精心挑选适合交通运输专业的传统教学项目,而且还要开拓思维,推层出新,紧密依托交通运输专业学习和交通运输专业职业社会现象巧妙设计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

(1)依托交通运输专业学习内容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尽管交运专业课程学习主要是理工课程内容,但仍然可以从中挖掘出与工程道德教育相连接的知识点去设计实践项目。例如可以用交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关联性去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使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领悟到无论是交通工具还是交通布局、交通技术以及交通管理无不与时代进步、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从而主动思考交通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努力学习,投身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2)依托交通运输专业学习流程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交通运输专业的工程试验、测绘测量、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都是为了达到专业课教学目的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本身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但我们仍可依托这些学习流程设计以这些专业环节为背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例如依托工程试验的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托测绘测量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教育,依托专业实习、道路设计的环保意识、人本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等等,将工程精神与意识巧妙地渗透入专业学习环节。甚至还可与专业课老师沟通,依托学生参与的专业课题和横向项目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使思政教育适时新颖。

(3)依托交通运输专业职业社会现象创新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相关的工程道德社会现象是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的重要来源。这些项目的实践使思政课教学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使理论知识在现实环境中更加生动,锻炼了交通运输卓越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交通事故频发的“死亡道路”设计施工的调查;中国道路工程质量堪忧现状的深层次探讨;交通部门已成为所有部门腐败中“重灾区”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等等。

五、结论

通过以上围绕工程道德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卓越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取得显著效果,两个学期来,所教班级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关于“工程道德”的话题发言就达五六百人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交通运输卓越班96.32%的大学生认同交通运输卓越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加强工程道德的培养,甚至认为是否具备良好工程道德是交通运输卓越人才必须具备的关键品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使专业学习也更有积极性。总之,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交通运输专业结合的意识,明确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目标,规范实践教学要求,创新设计并实践教学项目,针对交通运输卓越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真正达到强化工程道德的实效,也为卓越人才工程道德培养提供了一种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军福. 试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时代内涵[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4):60-62.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创新;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U491-4

创新是推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增强个人的竞争力,从而在充分残酷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学生在今后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有力地推动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与实践,尤其是对于交通运输专业这样实用性学科而言,增强实践环节显得更重要。

要协调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注重实践课。

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他们的主要课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增强实际本领,同时只有通过实践,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才有意义。

理论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环节,理论课一般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通识性教育,即我们常说的公共课;二是基础性教育,所谓基础性教育指的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知识。这类学科主要包括有运筹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第三类则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工程制图等学科。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也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现实条件,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与科技比赛,通过比赛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交通运输技术比赛,通过参加这些比赛,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青少年时期是血气方钢是时期,面对其他优秀学生的表现,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自身会受到很强的激励,在激励下,创新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自己的团队,通过团队精神的激励,来实现创新。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家级、省部级的创新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大力支持这样的行为。

学校要大力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它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交通运输业获得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交通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要做到就是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因此必然要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要合理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确定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的书面成绩的提高作为主要目标。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要努力融入最新的知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交通运输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交通运输中的热点问题来进行教学。通过这些热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在教学中,介绍最新的相关技术。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学科很多,技术含量很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收集最新相关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及时丰富教学内容,要通过介绍最新技术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创新,人类行为具有感染性,通过在校园内营造创新氛围,可以感染学生行为,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视野开阔,不要拘泥于本专业的教学,要实现跨学科交流。要鼓励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

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真正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地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践课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比赛,同时也要大力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左付山 姜新国 解梅.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1).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5

通过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打破行业界限、经济成分界限以及全国统一的单位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得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单位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而且新会计准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并突出其重要地位,强化了会计准则对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改变了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则,使得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能够更加全面的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所以说在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强化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能够在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又给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管理工作在会计的分类、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要求,所以新会计准则执行以后又使得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及财务预算能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不够完善和全面,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强,而且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内部控制、财务预算、财务审核和监督的力度不强,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缺乏,不仅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不利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三、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论述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因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个单位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说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一方面要鼓励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的引进复合型的人才,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以合理、合法的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薪酬、制定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制度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在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根本保障,完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系列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单位运行和发展中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做好事前预算、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及审核的各项控制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规范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行为

只有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单位内部要强调全员参与,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规范,利用财务作业流程图、指导书等形式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下发到各个部门,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进而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开发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

开发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是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核心,能够帮助单位顺利的接受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给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循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和管理,这样一来,在为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五)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预算,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行的成本。随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制定相关的计划,加强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树立全员预算管理机制,严格相关的预算指标,加大预算管理的力度,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六)完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计机制

完善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和审计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这就要求在遵守新会计准则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审计的制度规范,增强相关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而且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不断的改变,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专门的监督和审计部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单位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轨道交通 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慧勇,高利鹏,滕超.未来30年我国需建4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J].中国投资,2010,(3).

[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8).西安地铁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