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科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科护理知识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字】  骨科;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护理模式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包括关乎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护理,即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活动以外,逐渐转变为同时致力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将医疗护理与病人心理及社会密切联系,建立起新的护理模式。

        外科骨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减少身体残疾等后遗症的发生,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1  优质护理理念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理念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要综合考虑医疗效果与病人反应两个方面,是一种整体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适感,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外科骨伤病人多为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治疗中,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言行举止,给病人足够的尊重,用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详细向病人说清楚,疏导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帮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康复的效率。

        2  注重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率、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卧床治疗,护理中主要保障卧床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术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卧,可以用柔软物体垫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压迫。在输液时,应考虑病人肢体的活动度,对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护理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除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之外,还要注重病人对护理的感受及评价,给予适当调整。骨折创伤处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观察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评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通过疏解情绪使其心态放松,必要是需给予止痛药。因病人卧床无法运动,护理人员应当时常帮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导病人在保证身体不受损的前提下活动健康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有利于促进康复进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是优质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有成效的前提,基础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骨科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进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操作、专业护理、合理沟通,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  优化住院环境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要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体现人性关怀。要确保房间的每日清扫工作按时进行,为病人提供方便的饮水和饮食服务,尤其对于骨科活动不便的病人,要保证其生活所需物品。被服要勤于换洗,以免出现褥疮等症状,影响病人的康复及情绪健康。优质护理服务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治疗,有利于康复。

        4  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也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增进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了解其病情,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要加强劝解,鼓励和支持病人,使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纠正,使情绪趋于稳定。

        护理人员要做到语言得当、行为得体,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病人接受优质护理。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不同情况。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与病人之间的距离,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这既是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护理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5  人性化护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优质护理的核心精神。确立“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提供优质优先服务”的宗旨,确保病人在医院就诊时的需求能获得最大的满足。门诊分诊护士在接待病人时,面带微笑,主动了解病人的要求和期望,用真诚的关心和蔼的态度服务于病人。查房时,主动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要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前提。提供的一切服务都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制订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说明对服务的要求,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求护士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尊重其生活方式、人生观、治疗意愿。其次要以病人的病情特点为着眼点,提供质量高、有效、经济的护理。针对不同的病人,充分考虑其体质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首先在于规范护理技术及行为,从基础上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然后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达到舒适的状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而且对于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形象,改善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蕾, 游川. 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 . 全科护理, 2010, 8( 3b) : 739-740.

[2]  黄淑容,黄关红,陈红杏.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2) : 1103 - 1104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护理;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5-02

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作为大型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的骨科,常见的疾病有:髌骨骨折、尺神经损伤、先天性髋内翻、断指再植、趾间神经痛、距骨后外结节骨折等。随着时代的变化,骨科疾病也由先天性骨科疾病转移到以事故性创伤的为主的病患,这时,骨科疾病的治疗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换,防范于未然。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时代的新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治疗为指导,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减少病患的死亡率,有助于病患身体健康的恢复,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将这10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在32―56不等,平均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在调查中,有43例为髌骨骨折,20例尺桡骨骨折,其余的为骨质增生患者。选取护理人员若干,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73岁。护士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6名、其余都为护士。按照工作时间划分:>20年以上1人、10一19年之间2人,5一9年之间4人,不满5年的10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则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的服务。将优质护理组的50例患者分为5组,每组10名患者,每一组都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护理,知道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消毒防范,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使护理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优质护理组的护理人员会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对患者做到24小时的全称护理,对患者采取有计划、目的的护理措施,改善当前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深入沟通,掌握患者的状况,在交流过程中,语气要温和并耐心解答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问题,定期的对患者进行骨科疾病的健康讲座。

多数骨科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长,长时间行动不便,不能自理,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调整好值班制度,时刻满足骨科患者的日常需要,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主要帮助照料日常起居,加强卧床护理,如帮助患者翻身,为患者进行保健按摩等。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强化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及时的与病患进行沟通,并解决患者的相关问题,消除患者的疑虑。

二、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对照组由于护理人员值班变动大,巡视病房不及时,与患者沟通较少,解决患者问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而且常常因为一些小疏忽而引起患者的不满。而优质护理组,由于跟患者沟通较多,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护理、病房管理、陪检率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着也恰好的说明了,优质护理组通过护理之后有好转的病患要多余观察组护理的患者。

三、讨论

骨科疾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由于事故性骨科患者的增多,特别是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增多,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许多骨科患者如果伤势加重,严重者可能导致内脏损伤,失血过多,甚至威胁生命。这就要求了骨科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提供综合素质,不仅要进行生理上和医疗上的治疗外,还应该进行心理的治疗,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在我国由于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科学关节病也逐渐增多,对于骨科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已经形成各种治疗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护理标准的定论,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护理工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有的病患会由于护理工作的疏忽而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特别是骨科患者由于行动不便,而且发病率高,骨科的工作量本来就比较大,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心情的烦躁,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影响到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的关系,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下降。

本文主要是针对100例骨科患者,对其中的50例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是针对患者入院、治疗、出院全程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病情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依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对患者进行分类,然后制定护理方案,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工作之后,两组病患对护理共组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的恢复状况都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是以“以患者为中心”为内容,“提高护理治疗”为指导的服务内涵,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了医院的护理服务意识,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综上所述,骨科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他们身体状况恢复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很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胡德英;吴莉;姚菊英;李娟;;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年22期

[2]张雪珍;;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年26期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3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36例骨科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小组制护理模式、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两组。每组18人,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24—8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小组制护理模式:由1组护士对1组病人实施全部的护理服务,组长对这组病人的各项护理的落实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正确安置病人,保持关节功能位;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对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病人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出院指导。

1.2.2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由1组内每名护士分别6-8位病人的各项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对所包病人的各项护理负责。在进行小组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每日对各个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管理,将各个病房的窗帘拉开、窗户打开;减少病室闲杂人员出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进行晨间护理时,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与病情观察,如引流管是否通畅、切口敷料情况、局部皮肤受压情况等。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安置,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等以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主要包括协助医师诊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及时作出护理诊断;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和不适;寻找合适的时机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服务人性化。并对患者出院所带药品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指导,对不同骨科疾病给予不同的出院指导处方,告知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为病人发放科室联系卡,定期电话回访病人,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提醒病人按时复诊。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发出36份,收回36份,具有实际意义。小组制护理模式满意度低于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组制护理模式的优势是:护士能为病人提供整体的、连续、全程护理服务;便于双人核对,确保病人安全;组长可灵活调配组内工作,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患者满意度达到96.36%。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审视小组制护理模式,虽然满意度很高,但责任护士所管病人数量多,病情知晓有欠缺,对病人的照顾程度会有所偏差。组内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优势是:护士即能独立管理病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增强,又有组的概念便于双人核对,确保病人安全;可灵活协调组内工作,便于应对各类事件;职责明确,不互相推诿。患者满意度达到98%。以往功能制护理模式下,发药,输液,做基础护理,护士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对一个住院病人来说,他每天在不同的时候接触到的是不同的护士,缺少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如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以往的纵向分工变为责任包干,每名护士专门负责固定的几名患者,“承包”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加强了医患交流的同时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4

【摘要】目的:加强临床护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实行责任小组长负责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调整绩效考核;增设各种标识;夯实基础护理;严格护理质量控制,以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于患者。结论:护士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关键字】浅谈;新形式;骨科;优质护理服务

2010年卫生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1]。对此,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于2010年4月首先以骨科等4个科室为试点开展示范病房,在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文书书写、护士绩效考核及相关护理支持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护理改革探索,取得了满意效果。

1. 方法

1.1 统一思想,积极转变观念

深入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明确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为宗旨,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标准规范,科室多次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领会其精神核心,使全科护士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来。

1.2 科学分组排班,调整工作流程

实行责任小组长负责制,做到无缝隙化管理,制定新的排班模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1)由于骨科卧床病人多,基础护理量大,予以增加护士两名,床护比由以前的1:0.38增加到1:0.41

(2)调整各班工作职责,重建工作流程。将本科30张固定床位分2大组,每组5名护士,其中设责任小组长1名,实行8h上班24h负责制,负责本组所有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式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指导该小组的工作落实。排班按年资、能力搭配原则,做到每班人人都是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

(3)采用弹性排班,白天设3名护士分别负责全病区病人的配药、医嘱处理及换药室的管理。

(4)指导式交班,每日晨交班后护士长带领所有上班人员与夜班进行床头交接病人,对病人夜间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进行检查与指导,同时根据不同病人对当日上班人员的工作重点进行指导。

1.3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

简化护理记录及体温图的描绘,制定专科特色的健康宣教路径,将每天的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缩短在半小时之内,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其主要内容包括:(1)取消一般护理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2)规范护士交班报告。(3)制定专科特色的健康宣教路径及患者入院评估单,均以打钩、签名为主。(4)使用电子版体温图。(5)电脑打印输液卡、治疗单等。

1.4 调整绩效考核,将工作量与绩效挂钩。

科室成立由3人组成的考核质控小组,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护士每天统计工作量,每月底对工作量进行总结,考核质控小组监督,月底考核质控小组将每人的工作量、工作能力、工作品质、工作纪律等进行综合考评后以具体分数显示出来,其中,90分以下绩效系数在原基础上下降0.1个系数,100分以上在原绩效系数上上调0.1个系数。这样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并可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5 增设各种标识,保障患者安全。

为了保障每位患者的安全,防止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科室增设了各种标识,主要包括:(1)对入院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对存在压疮的高危人群,填写压疮评估表,并上报护理部,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床头、病历、一览卡、体温图上均有标识。(3)对有烫伤、坠床、跌倒等危险人群的床头建立防烫伤、防坠床、防跌倒警示标识,在开水房门前放置“小心地滑”等警示牌。(4)术后带有各种管路的患者床头均有“防脱管”标识。(5)每个病房设有温馨提示卡,比如请保管好您的物品、请勿在病房吸烟、请保持病室整洁、病友也是朋友等等。(6)每个病房悬挂骨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内容包括作息时间,本科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等。(7)每位患者床头设有服药卡,包括所用药物的名称、计量、用法及服药时间。(8)在换药室、治疗室门口均贴有“闲人免进”的标识,消毒时门上挂有“正在消毒”的标识。

1.6 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落实基础护理是新医改的亮点部分[2]。在骨科大多都是卧床病人,基础护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根据科室特点(1)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及内涵,制定科学、量化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检查标准。(2)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年轻护士的理论和操作培训,每月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3)实行责任制,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4)加强护理人员礼仪培训,规范护理行为。

1.7 严格护理质量控制

1.7.1 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质量检查、评价工作。

1.7.2 每周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月底对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统计,对患者的意见进行梳理、总结,经全科会议讨论后,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指导,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

1.7.3 在病区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接受患者和社会的评价。

1.8 专科特色护理

骨科患者贵在功能锻炼,为了防止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患者家属实施“陪而不护”的护理模式,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给其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功能锻炼的方法、饮食指导、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科护士长。

2、 结果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明确了工作方向,同时也使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整合,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从月满意度统计中可以看出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已从2010年的 94% 上升至2012年98%,这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3、 体会

3.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使护理人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得到切实转变,使其明确临床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以更贴心、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于患者,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3.2 骨科大多为卧床病人,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人协助完成,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所有护理服务几乎都由护理人员承担,这样,既保持了病区内的整洁有序,也大大减少了陪护率,减轻了家庭负担,从而也进一步保障了医疗安全。

3.3 责任小组长制,24小时无缝隙化管理实施后,护士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简化护理文书,护士更有时间与患者沟通并进行指导,这样患者和家属就更加相信与依赖护士,遇到问题愿意告诉责任护士寻求帮助,从而护士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3.4 绩效考核制度不仅促进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护理事业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3.5 目前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因护理人员人数有限,而工作量更大,使护理人员从生理和精神上深感疲惫,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服务质量。而我科通过实施患者家属“陪而不护”的护理模式后,这种局面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且也让患者家属亲眼看到了我们优质、高效、全面的服务,使患者和家属更加放心和安心。

参考文献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5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 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之前的43 例常规护理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做对照组,选取2014 年之后43 例实施损伤控制护理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做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间,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为38 例,占88.37%,患者病情好转的患者为3 例,占6.9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患者为29 例,占67.44%,病情好转的患者为3 例,占6.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2%。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6.36±3.25)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45±4.8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有明显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严重骨盆骨折;损伤控制;护理

临床上治疗严重骨盆骨折时对患者的身体的损伤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生活质量[1]。损伤控制(damagecontrol)在临床上出现,损伤控制是指在外科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各项技能的恢复[2]。我院就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与护理做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之前的43 例常规护理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做对照组,男患者28 例,女患者15 例,年龄18 ~ 76 岁,平均(45.6±5.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 例, 高处坠落16 例, 压塌伤6 例。选取2014 年之后43 例实施损伤控制护理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做研究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7 例,年龄20 ~ 78 岁,平均(43.3±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 例,高处坠落13 例, 压塌伤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资料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对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抢救,控制致命性出血。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输液、输血等保护措施,挽救患者性命;(2)第二阶段:监测生命体征,平衡患者体内酸碱,防止酸中毒以及对邻近器官的损伤;(3)第三阶段:待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值,安排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骨盆内固定。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骨科护理,护理方法:(1)病情的监控: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大多伤情严重,并伴有邻近脏器损伤,入院后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血氧等基本生命指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2)心理护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心理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护理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3)预防并发症: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由于大出血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严重破坏,临床表现为持续低温、凝血功能紊乱、酸中毒。(4)术后恢复:患者在手术两周之后可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五周之后可进行不负重走路,八周之后可负重行走。

1.3 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的疼痛感消失,患者能参加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运动状态恢复正常。②好转:疼痛基本减轻,恢复基础的的工作劳动能力,运动状态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的疼痛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工作劳动能力没有恢复,运动状态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应用配对t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为38 例, 总治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患者为29 例,总有效率为74.42%。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表1。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6.36± 3.25)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45± 4.8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表2。

3 讨论

损伤控制骨科分成三个治疗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损伤控制都会对患者的病情有积极意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损伤控制骨科护理也是按照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更清楚的病情变化监控,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患者的心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为38 例,总体治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患者为29 例,总有效率为74.42%,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在损伤控制骨科护理下明显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的实施与护理中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疼痛、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都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经快速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判断伤情,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大出血,术后转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复苏,待全身情况稳定之后再行确定性手术,生存率为88%,3例因合并腹盆腔大血管破裂而死亡。结论 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合理的液体复苏、应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及时行简化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损伤控制外科;救治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其伤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常合并大出血、休克、腹腔及盆腔内脏损伤等危重症,如处理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急诊抢救了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7~6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4例。经临床影像科诊断为骨盆骨折。合并肺部损伤5例,膀胱尿道损伤10例,四肢骨折6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1.2 急救方法

1.2.1 及早诊断及严重性判断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尽快诊断及判断严重性,下列体征应视为骨盆骨折的高危因素[1]①无下肢损伤者两下肢不等长或有旋转畸形;②两侧脐与髂前上棘的距离不等长;③两侧耻骨结节间隙增宽、移位或变形;④双骶髂关节后方外形不对称;⑤肉眼可见的骨盆变形。对有骨盆骨折高危因素者,特别是有休克先兆或已并发休克者,应严格稳妥搬运患者,尽早行骨盆X线或CT检查以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及严重性。

1.2.2 迅速抗休克治疗 患者因骨盆骨折,腹膜后大量出血,常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留置针开通2~3条较大的静脉通道,尽快进行液体复苏,使SBP维持在100mmHg以上,MAP维持在60~80mmHg;但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考虑存在无法控制的活动性出血的骨盆骨折患者,要根据限制性液体复苏原则,予控制性补液,给予平衡液、输血、羟已基淀粉,当SBP在70~90mmHg及MAP在50~60mmHg,即减慢补液速度,控制补液量。

1.2.3 简化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等 对失血多、休克不能控制者尽早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骨盆血管损伤行髂内动脉造影栓塞术或骨盆填塞术。外出血或四肢骨折者立即进行出血处加压包扎、止血、固定。疑有胸腹腔内出血者,立即行胸腹腔穿刺,确诊后即刻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放置导尿管,若导尿管插入有困难时,考虑有尿道损伤或膀胱损伤时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

1.2.4 术后复苏术后患者均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1.2.5 确定性手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盆骨折内固定、四肢骨折内固定、狭窄尿道行扩张术及膀胱修复术等确定性手术。

2 结果

26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23例生存,3例因合并腹盆腔大血管破裂而死亡,生存率为88%。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骨盆骨折常伴有大出血,其出血不仅来源于动、静脉,同时还有骨折断端面的出血,因此骨盆骨折一旦出血,很难止血,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对于稳定性骨盆骨折,可快速行液体复苏以恢复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但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有活动性出血时,快速止血前大量的液体输入,会导致出血量增加、血液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不易形成凝血块或使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组织供氧降低,加重内环境的紊乱和酸中毒;同时大量液体输入还会造成肺间质水肿,不利于氧的弥散及交换;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不利于氧的携带和运送,引起各组织器官氧供进一步减少,扰乱了机体本身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目前推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据相关文献报道[2],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时,实施必要的止血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凝血系统的紊乱,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除合理的液体复苏之外,必要的手术处理极为关键。由于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存在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创伤后炎症反应失控等造成体温不升、凝血机制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死亡三联征” [3]),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如果进行长时间复杂的确定性手术及麻醉会进一步导致失血、热量丢失、酸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免疫系统损害,使患者自身创伤修复能力严重受损,无疑给患者残存的生理潜能“雪上加霜”;即使没有发生术中死亡,最终患者仍将死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MOF。因此,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并不依赖手术恢复解剖关系,而取决于对严重内环境紊乱的全面快速纠正。损伤控制外科(DCS) [4]通过简单有效的外科操作控制致命性的活动性大出血后,再通过ICU复苏终止死亡三联征的恶性循环,恢复患者创伤应激储备,提高再手术的耐受力。自2009年4月以来,我院急诊科应用DCS的原则判断伤情及进行救治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其具体过程为在及早判断伤情及进行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简化手术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如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骨盆血管损伤行髂内动脉造影栓塞术或骨盆填塞术。实践证明,以上措施止血效果肯定,且手术时间短,为抢救休克及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总之,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合理的液体复苏,应用DCS理念,及时控制出血,积极行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维护其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史加强,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103例救治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7):597-599.

[2] 陈自力,黄强,王良馥,等.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严重骨盆骨折预后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431-4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