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研究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1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为基本职责。如果能让校园主题展板成为呈现班级文化的窗口之一,成为学生风采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开发潜能的机会,校园文化就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真正发挥其独道之功。为了达到之目的,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本期板报主题,并让学生对承办板报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每期板报之前在班级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优化组合成编辑(美编:负责收集插图资料。文编:负责收集文字资料)、板式(负责设计版面与画版式)美工(负责写艺术字和画插图)、综合(负责挑选上交的书画、手工、习作等作品或摘录校园内外要闻等)等小组,展开设计,评选优秀,为出板报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再次是让各组优秀人员参与到板报承办行列,完成板报。随后组织全校学生参观展览板报,起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让文化展板长期保鲜

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展板,让参与设计承办的师生有一种成就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纵观校园文化展板:有美德教育类,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文明礼仪类,体育艺术类等等,这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展板不光美化校园环境,具有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科书。但在实际生活中,那些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展板似乎只在张扬外表美,并未绽放内在美。只成了装扮校园的饰品,并没有彰显教育价值,成为师生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如能让校园文化展板常换常新,定时定期给学生供给新鲜的知识营养,发挥其时效性、实效性、美观性,就会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优雅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三、把校园文化展板中的内容融入竞赛活动当中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2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205-02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教科学发展报告”中提出文化“三进”的职教新理念,即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要求职业教育深入探索“校企一体”,以合作共赢为利益共同点,促进育人过程中各个要素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深度对接,提高职业学校育人的针对性。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互融,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合作过程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关照,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本质体现。通过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文化层面互动交流的考察与研究,可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谓“以文化人”,文化既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教育的实质正是人与文化的互动,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来促进高职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校企文化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营造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要植根高职院校这片沃土,还要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校企文化互动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性。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典型的企业办学高职院校,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是学院办好高职教育的强大后盾和依托,湘电集团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这是学院可以利用和挖掘的宝贵教学资源,通过打开校企合作的文化交流渠道,让湘电集团力道文化进入学校的课堂,让湘电的力道企业文化薰陶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校企文化真正实现接通和互动。因此,我们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通过案例建设研究来来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问题

文化有着区别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并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对身居其中的高职院校师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濡化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它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素质与品格的培养和学生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涵盖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形的物质实体,是实现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用以调节校内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体系,体现着高职院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的传统办学理念所造就的文化氛围,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独特、鲜明的个性特色,反映着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科学的信念,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之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于孕育高职学生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催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构建和社会构建等方面。

2.2 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当前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受市场利益左右,一旦市场这一风向标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趋于瓦解,这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深入到文化层面,通过校企文化互动促使校企双方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展开交流与合作,让校企文化渗透在合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和员工在成长中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他们健全的意识、理念、能力和品性,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来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变表面的校企合作为深层的校企融合,可以有效避免校企合作的短视行为,更为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3 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文化互动的实践路径问题

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3 研究方法

本项目主要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典籍,摸清省内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深入把握文化互动在高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纳入的文化研究视域。其二,调查研究法。以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和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探索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其三,案例分析法。以项目组所在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湘电集团的校企文化互融机制建设实践为案例,研究校企文化互融的动力问题和路径问题。

4 研究过程

本课题于2010年3月立项,2010年3月进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为课题的主要研究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阶段。两年多来,课题实践学校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4.1 开展长株潭区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年底,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区域12所具有校企合作背景的典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被调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龄以及是否为德育课程老师等;(2)被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3)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状况的封闭式问题;(4)有关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及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如“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你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对企业文化进校园有何建议?”等。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职业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

4.2 创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路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创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5 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5.1 研究了高职教育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问题

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都具有开放性品质。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5.2 研究了校企文化互动的通道问题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5.3 构建了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主办企业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其建设的“力道文化”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企业文化的典范。本课题结合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现实路径,将湘电“力道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湘电集团职工素质教育的对接”为着力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湘电集力道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进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铺垫。(如表1)

6 问题及讨论

由于研究水平和研究精力有限,课题组虽然基本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各项研究任务,但也有些研究工作没有做好。例如,在多年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企文化互动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样校企纵深合作就缺乏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动力问题”“校企文化互动中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校企文化互动机制的构建问题”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破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寻找校企持续合作、纵深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3-24.

[5] 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71.

[6] 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35):359,388.

[7]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59-62.

[8] 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66-67.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4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303-02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其培养过程就其本质来讲,就是通过校园文化来育人,即通过文化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培育人。大学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媒体进入学生宿舍,使得宿舍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成为集学生学习、休闲、思想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对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管理中,思想教育功能不强,正确引导和教育不够深入 。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注重中、表层文化建设,强调宿舍必要设施的齐全,宿舍卫生状况的好转,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拓展,使得宿舍内文化活动处于低层次,整理房间纯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装饰布置缺乏整体感、和谐感。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宿舍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作了规定,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进入宿舍成员的心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结果只能导致工作不深入,高雅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另外,许多高校过多地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功能。只把思想教育作为宿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把思想教育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思想教育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并没有把思想教育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

2.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对宿舍文化建设产生很大的冲击。目前,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和积极向上的,但受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易出现一些偏差,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与精神滑坡,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二是存在信仰失调与反叛的情绪,鼓吹道德虚无主义,选择更加功利化。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们娱乐休闲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文化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一方面,为大学生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生活。另一方面,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加大了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的难度。

二、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对策

面对宿舍文化建设存在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解决新的问题,反思如何更加高效地改进宿舍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制定新的文化建设制度,更新管理模式,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要把握好“一点二端三线”。

“一点”就是工作的出发点、重点。也可以说是工作的目的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给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把握了这个目的,才能有针对的开展宿舍管理工作。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服务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二端”说的是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策略论,怎样有效的开展工作,就是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抓两头,突出示范宿舍、模范宿舍,以好的宿舍去推动较差的宿舍,形成鲜明对比,以点带面,唤起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竞争气氛。

“三线”说的是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方法论,就是宿舍管理制度要从三个层面出发。第一条线突显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每天安排学生干部去宿舍了解情况,对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和督促学生一起改正,通过这样的举措既培养了学生干部主人翁的精神,又给学生提供了工作实践的机会,锻炼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二条线突显班主任在班级的主导地位。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深入到所在班级宿舍。提倡人性化的管理,通过班主任下宿舍使同学们感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及时解决宿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三条线系部领导及辅导员的督查。系部辅导员及领导深入宿舍督查,建立畅通的信息员队伍,宿舍有任何问题由信息员及时反馈到老师或辅导员那里,保证了信息的良性沟通。从而使得宿舍文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平衡有序运转。

三、对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要把握规律,要开展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调查研究,多了解大学生爱好和兴趣,积极探讨宿舍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把握规律性,要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办法、采取新措施,发现宿舍里俗文化泛滥,就应该引导或组织学生欣赏和学习高雅文化,如开展名著、名曲、名影视的“四名”欣赏等。

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同学,使广大同学都能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共同建设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反过来,宿舍文化一旦建立就具有明确的规范性,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是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每个宿舍成员的行为。高品位宿舍文化能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进行培养和引导。

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它应体现时代性,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考虑,统一建设,要体现大学的理念,体现科学、求实、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追求。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宿舍硬件设计、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多一些人性化,多一些关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发挥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发[2006]6号.

[2]肖竟章,等.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On Effective Research of Dormi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PENG Wei,LIAO Kuo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2,China)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5

关键词:艺术院校 校园文化 生态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学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它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组成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处处渗透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发挥着定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都蕴含着教育目标,对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

(二)德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价值观等,有利于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三)凝聚功能

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才能使教师安心教学与研究,学生安于学习与提高,才能使学校充满生机。

(四)辐射功能

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对社会主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用;二是在校园范围内,通过校园文化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先进的优良的思想、文化与行为得以传播,从而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的作用。

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具体举措

(一)改善教学条件,营造学院氛围,逐步构建学校的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约束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成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逐步建成学生作品展览场馆。

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环境艺术氛围。学校楼道的布置、师生作品的展示,教师工作室、学校办公室的装饰应该体现出应有的艺术表现力,让师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给自己创设的优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去。

再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设学校网站、宣传栏和院报、校刊,充分发挥各类文化阵地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二)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创建活动,逐步构建校园的活动文化

首先,要逐步形成氛围浓厚的学术文化。教师的学术活动是学校活动文化的形式之一。艺术院校目前学科意识和研究能力均较弱。因此,一方面,要使教师认识到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师自身在学科中的定位与作用,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学科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学术修养和研究能力。

其次,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其灵魂、娱乐其身心、锻炼其能力,提高其素质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专业竞赛、课外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四)通过提炼办学理念,培养优良“三风”,逐步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学校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三风”建设包括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等,它是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

首先,校风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要以提炼校训为载体,加强校风建设。

其次,以师风师德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教风建设。要使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平,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生,以高超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

再次,以学风班级评比、学风建设月为活动形式,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想抱负水平,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跨越式发展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学校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应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味、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让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俊,李晓敏.大学文化之学院文化建设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2]金晓明.艺术学院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7,(12).

校园文化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职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16-02

校园文化指在大学这一特定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高职校园文化载体、文化方向、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管理等的总体规划、设置和兴建。本文从环境体系、行为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环境体系建设

环境体系属于物质文化,包括学校外在物质环境的设计、建造以及赋予的人文思想。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其表象往往给人们对学校的直觉判断。根据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地位及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可以从总体上将校园环境体系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着力体现人文精神,是以教化、激励功能为主的场所,可以在校园最重要的景观轴线、空间节点以及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环境特色的区域设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应是一本说话的教科书,要使每扇墙都能说话。”这样,教育资源和教师就无形中增加了若干倍。如何让学院新校区的教学楼能“说话”呢?有以下几个方案供参考。方案一:用A、B、C、D等英文字母按顺时针顺序给教学楼命名,方便访者找寻。此法简单有效,并且能够增强整个校园整体感,给人简洁、一目了然的感觉,便于找寻方向,时代感也强。笔者在2012年4月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发现那里的校区里有几十栋的教学建筑,但是访问者不会在里面迷路。因为根据设计命名的理念,访问者面对目前自己所在教学楼的命名字母,按顺时针顺序稍加推断即可得出自己所要去到的目的地的位置。方案二:用富有国学经典风格的语言词汇给建筑物命名。如女生宿舍楼为“世坤楼”,男生宿舍楼为“行健楼”。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各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的命名均含有丰富国学内容。如此可以在环境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国学教育,通过立体的、无声的环境时时处处、无所不在地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在现有的建筑物统计基础上统一协调,征求全院老师对于各建筑物的命名方案,得到候选方案后,可在网上投票产生最后的命名。这样做的效果是整个校园古韵文化氛围浓厚,显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

此外,可以利用一些雕塑作品把整个校园装扮得错落有致,寓教于境、韵味十足,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联想,赋予有限的形象以无限的意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各种比赛上获奖的创作产品美化校园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校区里的广场、教学楼前设立这些作品的雕塑模型。由于雕塑原型是学院老师或学生自行创作并获奖的,每天看到这些雕塑,可以增强师生们身为“城职人”的自豪感,让师生铭记学院的育人成绩和获得的荣誉。

二、行为体系建设

行为体系可细化为五大要素,即各类学术及文化讲座,各类社团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校园习俗活动,师生课外交往活动,以及图书馆利用行为。行为体系是五大体系中最外显的部分。本文将从各类社团活动及图书馆利用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打造品牌社团

对于学生社团已经过培育阶段,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态势的高职院校,可考虑打造品牌社团,如考虑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打造品牌社团。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拥有雄厚的音乐表演师资力量,也有该专业的学生,可挑选音乐专业学生及其他各系部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备战比赛或是参加各种表演;也可以组织学生管弦乐团,在一些大型场合演出或参加比赛,向社会展示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该校知名度,从而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笔者曾考察过的南洋理工学院在国际上不仅仅因为其突出的教学工厂理念闻名于世,还因其学生交响乐团而蜚声海外。南洋理工学院的交响乐团远到荷兰参加国际音乐节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09年的荷兰交响乐比赛,南洋理工学院获得了第一名,而一些本科院校才获得第二名。又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的学生社团茶学社,有茶叶审评与营销专业的师生作为支撑,在推广国学文化及提高学院知名度上其实大有可为。2012年10月20日,茶学社应邀协助武宣县东乡镇10个茶企在金葵花旅游节上进行茶叶品牌展销。展销会上,学生表演了“幽兰操”、“清芳雅韵”两个茶艺,吸引了上百游客驻足观摩,为茶叶品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诸如此类的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对所在院校进行宣传。

除打造品牌社团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可以要求社团面对全院作汇报演出,一来可以作为社团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二来亦是社团反哺学院的公益活动,同时发挥社团的影响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具体做法是:院团委在社团管理办法里规定每个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在要求的时段内完成一定量的社团活动,此活动目的一为展示社团风采,二为丰富学院学生文化生活。特别应注意,各社团的汇报演出不要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避免活动扎堆,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事先协调好各社团,定下各自的活动时间,让汇报演出贯穿整个学期,以体现活动的长期性、连续性,并成为工作常态。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

通过加强学院图书馆自身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实现学生自身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尝试以下举措:一是让学生从“阅读”转向“悦读”;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

1.让学生从“阅读”转向“悦读”。笔者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时,发现其图书馆阅读室以书吧的形式出现,有热饮等提供,定期举行各种推介书籍的活动,如新书会或主题沙龙等。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容易地拿到奖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南洋理工学院认为阅读不是很严肃的活动,时代在改变,要吸引学生来参加到阅读中,就要让阅读成为一件让学生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不是苦役,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生读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开展专题讲座、知识展览和馆藏资源推介、朗诵演讲、知识竞赛和学习成果及作品的展示等。如可邀请知名的作家到本校推广其作品,举办新书会,这样可以利用名人效应培养学院的书香氛围。还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什么阶段读什么书”等讲座。可利用这些空间开展校园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同时也弥补由于职教园区建设滞后给学院图书馆带来的场地不足的缺憾。

三、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体系是由学校的制度条文等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性文化与校训校歌等构成的隐性文化的结合,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二是充分体现办学思想的校训系列;三是学校的管理部门职责、具体的管理制度,如学生管理制度、奖学金制度等。

各高职院校可考虑大力推进素养工程。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素养工程是该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一个特色,做好该工程,对于该校来说意义重大。素养工程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虽然别的高职院校也有类似工程,但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素养工程却是结合该校实际情况而实施的,彰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城职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素养工程是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对该校专业教学主渠道之外的各种学生活动和工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尽量实现学生工作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对接贯通,使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该工程肩负课程改革、实体建设及夯筑保障等任务。

如表1所示,整个工程可用“447”来概括。第一个“4”代表4个教研室,即课程改革的基本架构,呈“教研室―对口的社团―对口的学生机构―对口的学生专项工作”的线状结构,分别是思想政治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室及通用能力教研室。其创新点为:各教研室结合自身的授课特点,完成学院相关的学生社团指导、赛事承办以及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从制度上要求授课老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到一定的学生工作当中去,改变了过去学生工作只是由辅导员、学干和系书记来做的单一局面。各教研室承担工作的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个“4”代表实体建设中的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新闻中心、大学生督导中心,其任务是构建学生综合锻炼的素养平台,优化整合各种学生事务、活动、宣传和监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7”代表学院层面和系部层面的7个素养中心,分别是身心与思政素养中心、创业与就业素养中心、科技与创新素养中心、艺术与审美素养中心、语言与文化素养中心、经济与生活素养中心、科普与环境素养中心。这7个中心的任务是构建对应方向的学生素养平台,进行优质社团与品牌活动建设,抓好赛事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院级、系级和班级联动的养成机制。其创新点为:素养中心的设立,尤其是其在系部的设立,使得素养工程切实与系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而其在行政职能部门的设立也使得更多的职能部门参与到素养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兰小云.高职教育职业本位课程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2]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3]高占祥.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4]李金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学校教育[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5]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6]王恒久,李正军.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与功能[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