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管理

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是一门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新兴的专业,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该专业着力培养系统掌握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机构管理、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康复保健技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各级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居家养老等相关领域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管理、护理、保健等工作岗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实践教学目标,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前言的新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2.1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密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多种方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了培养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养老专业人才,学校积极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相关养老机构共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2.2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应该重点加强实用性建设,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在编制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按理论课安排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教学体系的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组成部分,两者各具特色,不分主辅。应该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思想,系统的编写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实习指导书等,一个成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要求,努力开拓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强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众多因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学校师资队伍不具备强大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很难担当起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引进医务护理专业管理一线人才;二是加大校内教师的培训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老年服务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四是适时地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实行资源共享。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物质基础。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合作设立校内实训中心,建成老年医护实训室、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老年养护基地、老年产业基地4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老年医护实训基地可满足本专业《医学基础知识》、《基础护理技术》、《老年病学基础》等医学课程的实验、实训所需;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护理和老年常见疾病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养护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概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产业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老年产品开发》、《社区居家养老》等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省级的护理技能大赛,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参与专业调研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到企业做兼职工作,形成重视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开放式与社会化的实践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在老龄化进程日趋加剧,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紧缺,国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树立培育新型养老人才理念,建立协同、协作,培育养老人才模式;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养老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实施养老人才培养工程、养老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资源库协同联动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水平逐步提档升级;继续加大与优秀养老企业进行合作的力度,实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完善高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壮大。

作者:魏红敏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克营,张娜,曹稳根.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05).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2

【关 键 词】养老服务人才 现状 对策 培养培训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发展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和陈旧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改变,个人和家庭应对养老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得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做保证。我国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时,缺乏基本的人力资源基础。为此,必须开展老年服务人才的调查研究,探索人力资源构建策略,有条件的高校应开设老年服务类专业,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对山东省淄博市19所养老机构的200名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同时选取了部分淄博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为个案进行了研究。

(一)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国家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指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应有1名大专学历以上、社会工作类专业毕业的专职的社会工作人员和专职康复人员。为老人服务的机构有1名医生和相应数量的护士。护理人员及其它人员的数量以能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服务项目为原则。”[1]此规范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仍未作出明确的量化和统一标准。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的量化引起了有关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如张良礼先生在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人员配置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养老机构中每5个床位配备1个服务人员的标准,计算出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模型为:所需养老服务人员数=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5。[2]

目前淄博市有养老机构75所,拥有床位数5655张,运用此公式可计算出淄博市养老机构所需服务人员数量为1131人。根据2004年《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公布,我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数112.9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8.4张。而在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假如中国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从现在的0.84%提高到发达国家目前的低限3%,按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之比3:1测算,即可提供150多万个就业岗位。[3]

由此可知,社会化养老服务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随着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加快,这个需求会不断扩大。从长远看,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高等院校加快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为各养老机构输送高质量的充足的专业人才,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保证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运转。

(二)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

1、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养老服务事业是关爱夕阳人生的朝阳产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其他人员相比,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道德素养,需要有更多的爱心、关心和耐心。对任何一所养老机构而言,从业人员对老人的关爱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是其盛衰的关键所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金乔老年公寓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向员工提出“五心”“六多”和“七不”的要求。五心即:满怀爱心、一片热心、处处关心、事事操心、周到耐心;六多即:多一声问候、多一句解释、多一点同情、多一份关爱、多一些笑容、多一声祝福;七不即:不礼貌的话不说、不耐烦的话不说、傲慢的话不说、责难的话不说、泄气的话不说、庸俗的话不说。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浓浓的亲情充盈着公寓的每一个房间。

据了解,有些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对老人缺乏爱心,缺乏职业道德,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对老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冷漠等态度,对老人的要求视而不见,甚至有些服务人员对老人有粗暴行为。

2、年龄偏大。据调查,淄博市养老服务人员集中在36至50岁这个年龄段,而且46至50岁人员最多。(见表一)

养老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优势在于,此年龄阶段的工作人员心理较为成熟,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做事稳妥,更懂得如何关心照料老人。但因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在工作精力和工作热情方面不及年轻人。养老机构应进一步吸收工作热情、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人充实其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

3、学历层次偏低。淄博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学历在初中层次或者以下的占75%(见表二)绝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因此,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如何吸引更多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从事这项工作,依旧是各养老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

4、性别结构不合理。淄博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90%以上的从业人员为女性,性别结构极不合理。原因在于,目前全市社会化养老服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处在较低水平的层次,服务内容大多为日常生活服务,如洗衣、做饭、卫生清理等,仅仅满足老人的生存需求,把养老服务看作是伺候人的工作。从社会分工看,女性更仔细、更有耐心,所以更适合这项工作。但是从高素质老年人入住的增多和养老机构的发展看,养老机构同样需要更多思路开阔、有魄力、高素质的男性从业人员。

5、专业知识缺乏。养老服务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养老服务的提供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养老服务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和培训。在日本,从事老年福利工作的人员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经过考核,取得一定的技术资格后才能担任养老服务工作。而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很少,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这是造成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着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三)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

由调查可知,从业人员普遍工作年限较短,缺乏工作经验。原因是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太大,尤其是年轻一些的员工,职业思想不稳定,只把当前职业看作临时性的工作,不打算长期从事本职业。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对这一行业还存在偏见,认为本职业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感觉被人瞧不起;另一方面,目前这项工作待遇不高。养老机构人才外流严重,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又难以引进,致使养老服务人才十分短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影响着养老机构的声誉和效益。为此,政府和养老机构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待遇,力争“待遇留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我国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影响力,让每所养老机构都能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服务队伍。

二、思考与对策

针对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素质、专业水平较低的现状,各政府部门、养老机构与高等院校应将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建议,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老年学专业和社区服务类专业,培养从事老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门人才。制定社会福利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开展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编辑老年服务专业教科书。总之,应着重加强在岗服务人员的培训,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养老服务质量。

(一)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素质

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期将于2015至2020年开始,加上显著的高龄化趋势,从现在开始储备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可能是最好的时机。[4]从长远看,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养老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快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培养,为养老服务事业积蓄更多、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然而人力资源的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应对目前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的局面,短期内,必须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经过培训来弥补当前的人才缺口。正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加强社区老年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立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60―80%,经过考核,持证上岗。[5]

1、了解在岗人员的培训需求

表四看出:95%以上的养老服务人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专业培训,只有4.3%的人员参加过岗前培训,而且时间非常短,一般5-10天。98%的服务人员认为当前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95%以上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意愿,要求以短训为主,因为养老服务人员大多在35岁以上,他们自身家庭负担较重,除了工作学习外,还有家庭、孩子、老人等需要照料。为此,养老机构应与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共同努力,了解在岗人员的培训需求,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2、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1)培训形式:从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针对年轻人精力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情况,开展为期1-2年的长期培训班,让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为养老服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针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的现象,开展一个月或三、五个月不等的短期培训班,使他们在兼顾工作、学习和家庭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高校还应派出业务能力较高的教师深入各所养老机构,为机构员工举办专业知识讲座。

(2)培训内容: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人员需求管理知识,46%需求护理知识,25%需求保健知识,9%需求文化、体育等娱乐知识,需求其它知识的占5%。其中需求护理知识的人员最多。除护理知识外,还应有老年营养保健、老年娱乐活动、老年人权保障等培训内容。使他们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及时、有效的服务。

3、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养老护理职业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际公认的一个专业行业。这个专业有独立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社会认可的职业准则和专业的认证制度。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护理员的技能要求却没有规定,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鉴定、培训要求、知识结构等都还是一个空白。直到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为“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从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2004年9月了首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自此养老护理员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政府、学校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时,应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完备的资格考核制度与体系,从培养培训到持证上岗,再到上岗后相应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建立一套激励措施,使从业人员不断追求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逐渐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生命力,使其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健康、蓬勃发展!

(二)增设老年服务类专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指出:“加强人才培养,为老龄事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6]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了老年学专业。另外,一些高校在本专科阶段对个别专业学生开设了老年工作相关课程,如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开设了“老年心理学”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开设了“老龄事业管理”课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了“老年社会工作”课程,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疗系开设了“老年医学”课程。[7]老年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养老服务人员应具有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为此,1999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另外,还有长沙民政学院等十余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7年录取了首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此专业的开设引起了政府民政部门和各养老机构的广泛关注,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也表现出较高热情。

此专业的开设应对了社会需求,从全球和我国老龄化发展可看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21世纪是一门有着广阔前景的朝阳专业。但是目前办学中存在着大量问题:如办学层次较低,多为中专或大专;办学模式多以职业教育为主,国家对于这样一个社会需求量大的新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纲,缺乏统一的教材,缺乏完善的办学条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等。所以本专业的研究和开设还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1、完善条件,开拓思路,提高质量。尽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在全国不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根发芽,但是各所院校的专业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学校教学设施不到位。因本专业涉及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健康咨询、老年心理护理、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老年健身与娱乐等多门学科知识,许多学科知识需要在设备器材的操作中辅助学习。有些学校虽有一些专业训练器材,但多为摆设,使用率低。为此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究和办学前景远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院校应开拓思路,参加或举办相关学术探讨和办学经验交流会,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学习和吸收其它学校办学的有益思想和经验,将大大促进本专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我国早一个世纪,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比我国早得多,他们办学思路的广度和深度都强于我国,他们的投入也较多。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加强与国外开设本专业的学校联系,派出教师外出学习,或聘请他国教师来校讲学,进行办学的互动和交流,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的理念和经验,融入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如大连职业学院与日本东北福祉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派出教师或学生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办学质量。

另外,许多学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老年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教师。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目前专业教学水平较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各所院校应在设备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目前人们对本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本专业存有偏见,认为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不强、伺候人的极为繁琐的工作,而且面对的是老气横秋的老年人,工作环境死气沉沉,远没有幼儿园朝气蓬勃。如此的偏见直接影响着本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学生不是心甘情愿选择的本专业,即使选择了本专业,也没打算将来从事本专业。对我校老年服务专业调查,有14.3%的学生认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很吃亏,37.8%的学生希望毕业后改行。

学校应广泛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以唤起全社会对老龄事业的重视,让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尊重养老服务人员,让那些接受过正规教育或培训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学有所用,让他们充实到老年服务与管理队伍中,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水平。

3、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老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对于实践性问题,除了需要理论的宏观、微观指导外,更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中,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让他们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看待老龄化问题,步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一定的研究、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对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老年教育学、老年营养学、老年文化娱乐等课程既要全面掌握,又要有所侧重。让学生从相关课程中专修、精修一两门并能熟练掌握其技能,将他们培养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能力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在校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养老服务,形成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8]为突出职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学校可加强与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联系,让学生深入到养老机构实习,并加强专业指导。大学生社团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引导老年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成立“为老年服务志愿者”团队,并动员吸收中小学生及其它高校的志愿者参加,吸引社会上希望加入该团队的热心人参与其中。还可与较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联合,向企业募集部分资金,动员其员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举办“我为老年人献爱心”活动,激励学生和企业员工为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进行捐赠。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使老人、学生、员工、企业、学校多方受益,老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方照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提高了组织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和员工为社会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对于企业和学校来说,这是活生生的无价广告,在团队活动中,企业形象、学校办学声誉日益彰显。

4、拓展就业渠道,保持本专业持久的生命力。本专业虽前景广阔,但目前各所院校的招生形势并不十分理想。大连职院首届44名学生毕业时虽百分之百就业,但时隔一年,仅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仍从事本专业工作。长沙民院首届毕业生同样存在着对口就业机会,而真正实现对口就业的毕业生还不到40%。[9]

“就业率”是本专业的命脉所在,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着该专业的招生数量和质量。为此,学校应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各养老机构建立互助关系,提高养老机构的人才意识,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待遇。只有养老机构员工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更多老人入住,使养老机构效益上升,经营走上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OL].hnyzmz.省略/html.2005-6

[2][4]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5,92.

[3]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OL].news.省略/,2004-9-7

[5][6][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OL].news.省略.2006-09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88-03

随着护理学专业化和专科化发展,培养护理本科生使用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健康评估能力是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它是培养护生收集资料、“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监测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1],是现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必备技能[2]。为了探究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方法,2013年,我们将养老机构作为培养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第二课堂,利用护理程序指导护生在养老机构开展融学习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评估实践活动。活动后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每个服务小组为对象,对参与活动的16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建议,探讨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系2010、2011级共3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23人,2011级9人。2人/组,由2010级、2011级学生结对组成9组(G1-G9),由2010级学生结对组成7组(G10-G16)。所有护生均完成了《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实施方法。确定服务对象:石河子市绿洲医院老年科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养老机构,从这些老年人当中选择由医院确诊过的老年患者16名(其中,高血压病人10名、糖尿病病人6名)。准备工作:由教师编制健康评估实践的相关表格,包括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及随访表。评估表以吕探云主编,人卫版《健康评估》(第2版)、《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为理论依据,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特点,参考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基本健康信息,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及其他需要;随访表主要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症状、体征、服药)及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等内容。以上表格编制完成后,由教师就这两份表格的使用对32名参与护生进行培训。组织分工: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由2名护生配合照顾。教研组2名教师参与本项目,每名教师负责指导8组护生;指导形式包括组织小组讨论及现场指导,其中每对学生的现场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实践内容:从2013年4月6日开始,每周1次,连续12周。每组护生首次实践需完成“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确认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其余每次则需按照上次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并完成“随访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确认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如此不断循环。最后一次实践每2组互换服务对象以《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完成终末评估。

2.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评价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从健康评估理论、问诊能力、沟通能力、护理体检能力、阅读及分析相关检查报告的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4]。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本研究从问诊能力(含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记录书写及诊断思维能力两方面拟定访谈问题,探讨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问题包括:(1)社会实践前后,您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社会实践前后,您对资料的分析归纳、作出护理诊断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实践前后,您书写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4)社会实践前后,您的护理评估记录书写的质量有无改善?改善表现在哪些方面?(5)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您的收获有哪些?(6)您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有哪些?(7)您对这项活动的建议?每组学生的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访谈前说明目的,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现场录音。在访谈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谈话内容,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澄清和确认。反复听取录音资料,将资料整理成文字,通过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沟通能力

1.准备工作。多数学生表示,会在每次实践开始前做部分准备工作。如G5说:“平时到临床见习,我们五六个学生问一个患者,自己也不用做太多准备,反正总有人会问;这次活动就我们两个人,再也不能依赖别人了,为了不尴尬,我们会提前把各自要问的问题分配好。”G6说:“第一次评估是像以前那样按照评估表逐条去问,结果发现老人好像听不懂,有一次还闹了笑话,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问法过于书面化。后来,我们两个会提前交流一些问题的问法。”G8说:“我们在给老人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前几次只是讲一些知识,她好像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后来的内容比如糖尿病足,我们就提前在网上找了相关图片,用手机给她看,效果好多了。”

2.沟通技巧。多数学生表示,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有意识地使用问诊及沟通的技巧,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G1说:“我们组的老人特别喜欢我们来,每次我们来了就会给我们讲好多他以前的事,这样就影响我们做正事(评估)了。后来,我们就渐渐能把握把他‘拉’回来的时机了,他想说的也说了,我们想问的也问了。”G3说:“开始时我们经常会一次问好几个问题,我们组的老人耳朵背,她总是‘挑’着回答,有的问题就漏掉了。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需要改变,在那之后每次就问一个问题,问的时候声音大点,她回答起来几乎都没问题了。”G13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按照评估表逐条来问,后来发现有的问题具有相关性,我们就把相关的问题组合了一下,放在一起问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没出现相似问题重复问的情况了。”

(二)护理诊断

1.评估意识。访谈中有3组学生表示,评估意识得到了强化。G2、G11说:“以前我们也经常来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当时的服务内容带有随机性和盲目性。这次来机构,每次都是先评估后服务,这使得我们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了。”G8说:“以前来机构,我们能为老人做的只有剪指甲、洗头等这些基础护理工作;这次通过评估老人的情况,我们为他们讲解了需要的健康知识,受到了老人的欢迎。”

2.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G10:“之前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所在,摸不着头绪,通过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发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G4:“能按照老师给的思路来分析护理问题,提护理诊断时的逻辑思维明显增强,提出的护理诊断更加全面准确。”G16:“理论课学习时侧重于确定护理诊断的名称,现在对于相关因素的确定感觉容易了很多。”G7:“以前写护理诊断会出现自编自造的情况,现在会有意识的查找资料,在护理诊断手册中查找、分析与资料相符的护理诊断。”G9:“之前随口能说出的护理诊断名称也就五六个,现在掌握的护理诊断数量增加了许多。”

3.护理记录书写。多数学生表示,护理评估记录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G16:“现在每次碰到阳性资料都会进一步询问相关原因,把原因补充到护理评估记录里,这样有利于确定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G14:“前几次上交的护理评估记录总有漏项,老师在群里指出问题之后就注意多了,每次书写完成后,我们会两人核对、避免漏项。”G15:“以前写见习报告时不会注意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这次活动时,老师要求我们排序,并且讲了排序的技巧,渐渐地我们能很容易地完成诊断排序了”。

(三)责任感

多数学生表示,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使自身的责任感明显加强。G1说:“以前临床见习时没有固定的见习对象,这次活动固定服务对象,无形中就把自己和老人联系在一起,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G14说:“固定服务对象使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增加了”。G13说:“以前临床见习时就是觉得自己是学生只是学习,此次活动中感到自己更像是‘主人翁’,我们组的老人骨折一直卧床,感觉他真的很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们就想着多为他做点事,让他舒适一些。”G10说:“此次活动的持续时间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大,更能激发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无助与困惑

有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与困惑。G3:“我们想看看这些老人的病历资料,但科室的护士老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G12:“老师现场指导次数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应当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几次指导与讲解。”G9:“我们每次都是按照护理诊断来制定下一次的护理计划,可一些计划难以真正落实。”G16:“在服务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护士老师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有的具体操作不太放手让我们去做。”G7:“虽然已经学过健康教育了,但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方法,只是讲了健康知识。”

三、讨论

(一)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

问诊是收集健康资料的主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与准确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因而,问诊能力不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其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健康评估课程中,问诊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时,很多情况都是多名护生见习一位患者,护生的见习机会缺乏,在加之很多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更加缩短了护生的见习时间,导致护生的问诊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训练。实验室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疾病经历及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只能从形式上训练问诊能力。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已随访方式进行,使护生直面真实的患者,随访时间较长;并采取结对、责任到人的原则,护生有了责任感,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护生的实践机会。在反复训练及教师的指导下,护生的问诊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因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与传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可实现优势互补。

(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

《健康评估》(第3版)指出,课程目标在于培养护生“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能力[1]。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是在整体护理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诊断性思维,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是其内在要求。目前的临床见习常局限于某患者一次性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诊断,这使得评估、诊断与计划、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同时在前期课程中也未设计连续的护理程序应用实践的环节,这些均不利于护生整体护理理念的建立。此外,见习报告常以小组作业形式提交、教师的评价反馈往往滞后,且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难以达到有效训练诊断性思维的目的。本研究中,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生体验了“动态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服务。随着实践的深入,护生改变了以往来机构时“随意、无准备”情况,形成了“根据评估及诊断结果,实施护理计划”的习惯,很好地强化了评估意识。确定护理诊断是护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践中采取了“组内讨论确定初步的护理诊断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间研讨教师点评小结”的步骤进行。研讨型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应用,强化了护生对于护理诊断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护理本科生的诊断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为促进机构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长效发展,需要提供以下外部支持:对外,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将养老机构创建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这是医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长期开展的坚实基础[5]。在此前提下,双方加强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机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成就感。对内,高等医学院校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及师资支持。在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实践中,我系的做法是:《养老院护理实践》写入了2013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2013级护本生)在三年级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周的机构集中实践活动,完成后可获得1学分,这样可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解决了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本学期起,将机构作为健康评估课程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2013级护本生)完成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2个月的实践活动,作业及参与情况计入课程平时成绩。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开展的第二轮机构实践中,我系已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了实践教学师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这有助于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文杰.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研制与初步应用研究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罗玫,蔡敏,刘兵,等.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健康评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4

    士规范化的管理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对聘用护士在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聘用护士流动性大:我院自2002年起用聘用护士共65名,由于各种原因先后有24名辞职或转行。聘用护士的这种流动性对医院正常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护理部门不得不常年忙于招聘新护士,这些新进人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很快投入工作,还需要有人带教,等其业务熟练后,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离职不干的现象,给护理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1]。个别护士特别是学历较高的聘用护士思想很不稳定,存在着临时思想,认为基层医院没有发展前途只是过渡阶段,把基层医院当作跳板。在临床工作中一出现了对所选择的专业科室不满意时或者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薪水的工作时,就主动提出辞职,使用人单位和科室处于被动状态[2]。                                                     

    1.2  基础知识不扎实 专业技术水平低:基层医院的护士学历普遍偏低,主要以中专为主,尤其是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而入学的护士,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主动学习精神。聘用护士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或工作2~3年,工作经验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主动找出原因也不去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事比较机械被动,只是满足一般的操作,但求无过错,只求过得去,不求精,不求技术过硬,没有上进心,缺乏实践的经验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医院工作的要求。

    1.3  经济收入低:聘用护士工资低、奖金少,加之低收入状况与城市生活中的消费水平形成反差,有抱怨情绪,工作责任心欠缺。医院在编护士少,聘用护士在我院临床科室护士中占70%以上,而聘用护士工资及奖金和福利全部由用人单位解决,医院确实难以支付这笔费用。由于收入低,有些人干脆跳糟,致使护理队伍不稳定,成为影响安全的因素[3]。

    1.4  服务意识淡薄:聘用护士平均年龄不到24岁,基本是80或90后出生的,比较年轻,在家都是受家人惯纵,没有吃过苦,所以出来后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苦怕累,主动服务意识欠缺,关心理解意识淡薄,不会换位思考,没有奉献精神,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释,患者满意度不高。

    2 管理对策

    2.1  做好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新聘用的护士虽然经过了实习阶段,但还不太了解该院的基本情况,所以在招聘新护士时,在入科工作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医院的基本情况及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等。培训结束后带新聘用护士参观医院,让新护士在入科前就了解医院情况,熟悉医院的环境及科室功能,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通过培训,使聘用护士明白,作为护理人员,担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要责任,通过培训,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2.2  体现人性化管理:聘用护士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聘用护士可与正式在编护士享受同等待遇,如工资及资金、排班、节假日、婚假、产假、病假等。聘用人员在晋升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在编人员的机会一样。医院遵守劳动法,按有关文件要求为每位聘用护士购买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院有单间宿舍提供给聘用护士住宿,解决了聘用护士的住宿问题,使其能安心工作。在工作中对聘用护士多表扬,多鼓励,多理解,工作表现好时在晨会或护理大会上及时给予表扬。管理者与聘用护士在工作中是上下级关系,工作以外是姐妹关系,关心、体贴、爱护、尊重聘用护士,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中有归属感[4]。

    2.3  提拔重用聘用护士:自2008年起,我院将表现优秀的合同制聘用护士选拔当科护士长,并送去上级医院进修或外出短期培训学习,尽量给聘用护士提供发展的平台,提高她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使她们有成就感, 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起到带头作用,今年至今已派多名聘用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 2.4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护理部定期举办院内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培训,培训方式为晚上脱产学习。科室每个月组织聘用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理论学习内容为护理“三基三严”,操作部分为《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培训结束后

    进行考核,考核目标为人人合格。医院每年举办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竞赛,竞赛获奖者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发个人荣誉证书并存入个人技术档案。选拔优秀护士参加市卫生举办的各项护理竞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培训及举办各种竞赛,使聘用护士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提高,护理技术操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3 小结

    通过以上对聘用护士的管理,我们体会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人性化管理,做好聘用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等,使其感觉到医院就像自己的家,从而更加热爱护理工作和热爱自己的单位,有些聘用护士已结婚生子,能安心工作,聘用护士流失有所减少。聘用护士由原来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通过加强聘用护士的综合管理,重视聘用护士的职业发展需求,降低其离职率,降低医院由于人员频繁更替而带来的风险,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王淑莲,董  健.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管理难度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21(1):13.

    [2] 宋建华,樊  帆.我院合同制护士使用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探索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42.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范文6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00年11月底,我国65岁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的人口数达1.3亿,占人口数10.2%。而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人达总数10%(新标准为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数7%)即视作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上述的数据显示,我国从2000年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发展速度快,来势猛。2006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惊人的数目1.5亿人,是亚洲老年人总数的50%。是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0%,更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总数过亿的国家。传统上,我国是一个“养儿防老”的国家,长期实行一种家庭养老的模式。从古代就有孝道之说,在“十罪”里以不孝为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与外界交流的增多,从而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养儿防老”的思想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我国家庭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的形式,一对夫妇面临着赡养四个或更多的老人,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为了肩负一个家庭的负担,不得不日夜工作挣钱,从而缺少时间照顾、陪伴老人。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农村经济收入低,青壮年人口不得不大量涌入城市务工,寻求经济的收入。所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也使“养儿防老”的方式逐渐被人所抛弃。我国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而“赡养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德。我们青壮年是家庭法的脊梁柱,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任,让生活更得更舒适。所以他们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奋斗,去拼搏。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老人们出现无人照顾、陪伴的情况。所以我们社会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这时各式各样的养老机构必然入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这些组织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不断地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丰富其生活,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些养老机构更能关注老人的生活,更贴心老人的生活,也能让儿女们更放心的工作。从这可以看出,敬老院这一服务业必将发展壮大起来。

二、行业前景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到2010年,“空巢”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的比例也高达70%左右

而在这空巢现象日益显著的情况下,社会的养老机构也蓬勃发展,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像自己家庭一样温馨的大家庭。因为儿女们担心老人的安危,无人照顾老人,并且敬老院的收费门槛低,一般家庭都可以支付得起,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关进敬老院。并且,养老院的老人们多,老人之间将会有更多的话题,彼此谈心,所以也有很多老人选择进养老院。但现在我国却面临着尴尬的床位问题。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高达1.5亿,但我国敬老院床位的拥有量才有120余位,这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啊!仅占老年龄人口的0.8%,换一种说法就是每125位老人才能得到1张床位,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杯水车薪。这是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可是,我国的政府所建立的养老机构,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老年公寓供不应求,数目少,规模极少。2、政府队老年人的住宅设施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投入资金远远不足,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政府的建立养老机构的提供的床位不足的情况下,将会鼓励民办养老院。而我国的老年人口多,并且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缺少对父母的关心,也决定了养老机构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养老机构是一个前途无限的行业。

五、市场的发展前景1、可预见的服务群众我国老年零花速度快,来势猛。2006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惊人的数目1.5亿人,是亚洲老年人总数的50%。是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0%,更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总数过亿的国家。2、入住率高经过对几个城市市区的范围内养老机构的统计和抽样调查,各种各样的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为63%。经过对老人们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大部分的老人不愿选择养老机构是因为一些养老机构的设备不完善和服务不满意。从此,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我们把敬老院的设施完备,服务完善,入住率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3、并非供过于求我国老年人数高达1.5亿,但我国养老机构的所拥有的床位却仅仅120万。仅占老年人口的0.8%,换一种说法就是每125位老人才能得到1张床位,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杯水车薪。这是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4、收费标准低我国的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低,一般家庭都可以支付得起老人的入住费用。一般每位老人每个需向养老机构支付的费用仅仅是680元左右。而我国许多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轻松支付与养老机构的费用。

三、敬老院选址这个优秀的养老机构。地址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选址中应该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问题

1、交通方便。交通方面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应该有公车到达,这也方便了老人的出行火或子女的看望。

2、周围环境应恬静。因为老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经不起吵闹,所以应远离闹事、娱乐场所。我们应选择安静的地点,最好接近自然,靠近公园等场所。

3、周围有广场或活动中心。老人们需要得到充分的娱乐及锻炼。

4、附近有设备完善的大型医院。由于老人属于高危意外及突发死亡率较高的人群。为防患于未然,应靠近大型医院。

四、管理制度及模式

敬老院是一个民办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产业。它是一个社会服务机构,也会死一个报恩社会行业。我们在为祖国做一点贡献,也为老人们献出我们的爱心。我院采用院长总负责制度。院长直接管理所有人员,这样可以减少人员花费。院长总揽大小事务,所有事务直接向院长负责。

五、人员素质要求

1、院长职位要求懂得项目管理并有一定会计的基础知识,并有创新思维和一定魄力。还要有较强的忍耐力,遇事冷静,反映迅捷,并有团队意识,有优秀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敬老爱老,爱岗敬业,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2、护理人员要求。精神素质好,精神面貌好,敬老爱老,爱岗敬业,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懂得基本的护理知识。

3、厨师要求。懂得基本的药膳、养生知识,懂得调配营养,并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4、清洁工要求,清洁工要求勤奋,细心,热心。

六、敬老院的规模我院面积预计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可接受200多位老人。内设娱乐场所,包括基本养老机构设施,并根据老人的具体需要设置各种娱乐设施以满足不同需要

七、设施

1、房间设施:每间房间四张床位,四套桌椅,一套洗浴设备,每人一个衣柜并有独立卫生间,一台液晶高清电视,一台冷暖空调。

2、日常生活器材:厨具,餐具,杯具,洗具,冰箱,消毒柜,洗衣机。

3、办公设施:电脑,打印机,东风小康。

八、经济投资

1、租房和场地锁租金控制在6万元一下每

2、房屋改造和简单装修费用预算投资4万元。

3、基本设施:床柜300元∕套*200套=60000元床上用品150元∕套*200套=30000元桌椅50元∕套*200套=10000元电视机1000元∕套*50套=50000元冷暖空调1800元∕套*50套=90000元

4、活动器材1万元

5、家庭影院设施1万元

6、餐饮设备1.4万

7、洗衣设备1万元

8、办公设施5万元

9、开业仪式和相关宣传1万元另10、员工工资院长12000每月护理人员700每月厨师800每月清洁工500每月

10、伙食成本:每年360000元

11、水电费20000每年

12、办公费用4600每年共计头一年需投资96.88万元。

九、收费标准

按80%入住率计算

1、床位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2、服务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3、餐费200元∕月*12月*200*80%=384000元

4、水电费80元∕月*12月*200*80%=153600元

按以上收费标准计算,一年总收入为116.736万元。

每年为老人购买医疗保险费用40元∕月*200*80%=6400元

每年设备折旧为3万元

则每年收入为116.736万元-96.88万元-3万元-0.64万元=16.216万元

十、办院风险

1、入住率不足。房租,人工费和水电费等硬性开支得不到有效分摊,不能进入良性循环。

2、入住老人收费风险。由于老人及子女的财务状态恶化等原因,造成入住老人不及时缴费。敬老院又不能强行迫使其离开,造成负面影响。

3、老子的意外伤害风险。老人的意外及突发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纠纷,会给我院带来人力与物力上的负担。

4、养老院内的设施受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赞助

1、向政府申请。我院可以尽量向政府申请资金,让政府给与一定政策上的扶助或提供一定设施设备。

2、向冷暖空调或电视厂商拉赞助,以获取一定的优惠。

3、医院合作。我院可与附近医院合作,定期到医疗给老人进行检查,优惠看病,减少老人发病风险。

二、阶段目标

十年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院在前3年里,要做到回收成本,并完善管理及服务体系,寻求更好的的服务理念。我们将派人到其他优秀机构学习考察,建设我院特色服务。

第二阶段:在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下,加强我院的宣传工作,增强知识度,并扩大我院规模,从而做到接受1000人规模。我们也会建设有自已特色的娱乐场所,丰富老人生活。我们将建立老年大学和医疗点,让老人做长期体检,达到我院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办院宗旨。

第三阶段:在我院基本发展完善的情况下,也丰富我院的院外活动,与旅游社合作,让老人游山玩水,开阔视野,愉悦心情,好好地享受晚年。新晨:

三、总论

1、项目具有课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项目成立的时机与条件成熟,风险小,经济回报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