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1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42-01
目前,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道路运输结构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一、道路运输管理的定义
1.道路运输管理的定义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2.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
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
3.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
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是道路运输市场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道路运输行业划分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
4.道路运输管理的性质
道路运输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延伸,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从行政管理类型划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于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功能。
5.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6.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方式是依法行政管理。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必须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应以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管理手段。6.1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取决于道路运输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对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职责规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是: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搬运装卸、车辆维修、运输辅助服务等5个方面。6.2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是由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对道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关系、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管行业、管市场的行政功能。
7.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7.1 微观放开,宏观调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功能。
7.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是按部、省(市、区)、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7.3 统一规范,依法治运。道路运输业由于具有生产门类多、行业结构复杂、队伍庞大、经营分散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范。
8.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道路运输管理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手段、三种管理方法,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源头管理法、过程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
二、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现行运输管理体制效率不佳
1.1 人员编制不规范,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运管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各县运管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各县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现象,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
1.2 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
2.营运公司、企业管理责任不清
2.1 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
2.2 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我市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1.1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1.2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1.3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县、区运管机构职能。3.1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3.2明确县区运管机构在管辖地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5.1.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
5.2.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
5.3.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
5.4.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
结束语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创新活力,努力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世东.我国运输市场的发展及管理政策的变革[J].综合运输,2008(09).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2
道路运输是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方便群众出行交往和国民经济再生产的要害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非凡是近年来,我县道路运输迅猛发展,车辆拥有量、客货运周转量大幅攀升,运输市场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亟待解决:一是迅速发展的运输生产力与之匹配的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二是出租车治理体制不顺,造成不安定因素;三是仍有一些保护车、“黑头车”经营,运输市场的毒瘤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四是维修市场发育不全,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差,车辆技术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现就解决道路运输瓶颈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一、客运场站规划建设
以站场规划为龙头的客运场站建设是基础,是解决道路交通混乱的要害要素,是城镇文明的脸面。
*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县建委规划,县城区15平方公里,15万人,三年后可达30平方公里,30万人,现有城区主要道路、客运场站停留在80年代规划水平。城镇人口剧增,车流密度加大,老城区几个客运站点、进出站班车,应当重新调整布局。
县城客运站点一期规划如下:
1、在城西老子牛四周设西城客运站,经营西线、北线长途客运;2、在葛沟闸以西、地税局四周设东城客运站,经营合肥班线和东线农村客运;3、在涡河闸南运输公司院内设城北客运站(封闭西大门),经营北线农村客运和部分北线长途客运;4、汽车站作为城南客运站,经营自身协议主班线的始发、终点长途客运,同时迁出农村客车,东西线过境客车不再配员;5、东西线过境客车在南环路不再通行、配员;6、东西线过时境客货车辆改道站前路行驶;7、保留配载客运站,经营亳州班线及西线、南线农村客运;8、保留天静客运站经营阜阳班线。一期规划优点是能就近方便群众,现有条件也必须发挥功能,重点是规范提高,但涉及部分客运经营者利益调整,应报政府批准上升为政府行为以后,方有利于推动实施。
县城客运站点二期规划如下:
二期规划从*城区规模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着眼,规划建设大中型客运站十分必要。规划如下:在县城南外环路同涡双路交汇处四周,设大型城南客运站;在涡河闸以北、县城北通道两侧,设城北客运站;在城西老子牛四周,设西城客运站。规划工作,由建委负责;建设和治理工作,由交通负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也要加快客运站建设步伐,由交通牵头主办,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协助,切实改观集镇交通面貌。
二、理顺治理关系
关于出租车的治理
交通部门治理出租车久而面广,全国各地县级城镇仅*一家由城建部门治理,既不接轨,也不适应我县县情。我县出租车出县经营时屡屡被查,车主和乘客怨言不断。在车主的强烈要求下,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人大多次督促归通治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纳入交通部门治理,便于接轨全省考核创建出租车文明子行业,为*争光,并可全县运力布局一盘棋,减少方方面面的摩擦,避免出租车与农村班线客车争班抢线,促进社会安定。做法如下:
1、减车增效。已经规划的300辆车遵循只减不增的原则,实行计分制治理,对违观积分超越红线的,发现一辆取消其经营资格一辆。
2、公司集约化治理,改变当前公司只挂靠收费,散、小、失管局面,实行“十个统一”:即统一车型、统编车牌字号、统一颜色、统一出租标志、统一计价标准和计价器、统一监督举报电话、统一车辆在规划线路行驶和全盘调度、统一从业人员服装、统一编发上岗证、统一集中培训教育,达到管而有序。
3、会同公安部门,在县城内设步行街、出租车禁行街;对部分街道实行分时限行。会同建设部门,设好站牌、禁令标志。严处故意绕行、宰客和出租车在街道上乱停乱放;严处出租车同进站班车争客抢线和参与班线运输。
4、提高科技含量,设内部寻呼网和总机。便于远程群众急需就近调度车辆;开通道路交通提醒、提示服务;夜间出行实行向公司报告制度。及时把握出租车运态,防范出租车被盗、伤人、亡人恶性案件屡发。
5、对出租剩余运力,由交通部门合现安排乡镇快客专线,予以消化。
关于公交车治理
我县县城道窄、街短、人口密集,城区人口自行车拥有量达50%、轻骑摩托车拥有量达15%、非机动人力三轮近3000辆,出租车300余辆,存在混合交通秩序混乱现状。现有公交车50多辆,通行繁华街道,加剧了道路交通秩序混乱局面。公交车沿街停靠,车身长、班次密、候客久,在街道上人上货,非机动车围绕送人、送货,摊贩拉非机动车跟踪兜售商品,混乱局面加剧。
取消城市公交车经营很有必要,理由如下:
1、有悖法律法规。根据《*道路运输治理条例》授权解释:城市公交车是指由省辖市城建部门建设和养护的道路上固定线路行驶的公共汽车。我县县城不是省辖市,公交车不具备城市公交资格。
2、实践上是失败的。公交布局的本意是为城区居民谋福利,方便城区居民城内出行。但发展规模过大(达50余辆),开业之后,公司挂靠收费,非法延伸线路扰乱农村班线,在城区黄金地段抢客源,损害进站车辆利益。这些车辆集中在道路较窄的县城商业街,混合交通局面长期不能根治。在规划线路上经营无利可图,布局本意得不到落实,公交功能缺失。
3、影响交通安全。不合理的经营区域、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堵塞了交通;车辆不纳入交通维修行业治理,技术条件得不到保障,给交通运输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4、是农村班线客运业户群访的根源。进站车辆的利益受损,治理体制不顺,城乡割据,治理难度加大,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屡屡引发群访案件。
5、完全可以用其它运输方式替代公交车。根据*城区街道和现有人力客运三轮、出租车布局,自行车、轻骑摩托车为补充,城区居民城内出行完全能够满足需要,替代公交车势在必行。
三、“黑头车”经营和异地始发客运车辆
关于“黑头车”问题
通过近两年来的整治,全县70%“黑头车”被取缔。现隐藏的“黑头车”主要有两类:一是公交车未经交通批准、未取得线路牌延伸乡镇,有50余辆,且公交车多数破旧不堪;二是保护车辆,常年不缴税费,垄断客源。他们到处乱跑,拒缴规费,拒受交通治理,钻空子,谋私利,引发秩序混乱,为此必须严加整治,同时请求县政府批准在县城四面设点布控,一停、二罚、三处理,开展专项治理。
关于异地经营客运车辆问题。突出表现为本县人买车入外地户,在外地缴税费,在本县始发拉客,抢本县车辆客源和税费。这类车辆有66辆,原则上应当取缔。考虑到已形成规模,且成因复杂,拟分两步走:一是交涉,纳入我县日常治理,税赋对等;二是异地车如不服从当地交通部门治理,恳请政府支持果断取缔。
四、维修子行业文明创建和清理整顿
我县汽车维修子占交通主干道、零散经营十分突出,维修网点密布在主要商业街和居民区,规模小、店铺修车、占道修车,既堵塞交通,污染环境,又噪声干扰居民生活。为此必须统筹合理安排、严加规范治理。
汽车维修文明子行业创建和清理整顿工作,由交通牵头,公安、工商、城建、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规范区引导、规模化建设着手,带动清理整顿工作重点突破。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城区二类以上汽车维修厂家实行资质审验,促使其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承修质量,发挥引导作用;二是年内在闸北镇北通道和原涡阜油路交汇地段,规划建设三类以下汽车维修一条街;三是除交通部门在县城非主要干道、非商业街、非居民区许可设立2—3个临时维修站用以方便临时修车之外,县城交通干道和商业街、居发区一律不再保留三类以下维修厂站,对业已存在的一停营业、二并规范区、三迁至汽车维修一条街;四是交通部门组建成立汽车维修协会,开展维修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3
我国的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支柱作用。一方面,道路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重最大;另一方面,道路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最直接。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领导下,道路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五年,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了新成效。在国家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道路货运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能力又好又快地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去提升货车后市场服务,让它不会成为新的瓶颈;要保证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道路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稳定﹑顺畅。一方面,我们应该转变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努力把道路交通运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运输效率高的货运的投资,使传统道路交通产业链得到升级。加强建设低碳、环保、绿色道路货运体系,要把低碳发展作为公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新起点,打造绿色公路运输业。
二、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1.道路交通运输规划理念落后与管理不合理
(1)道路交通结构不够合理
我们的道路交通运输结构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不管是道路交通运输结构的设计原理,还是道路交通运输结构设计理念,但相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还没有真正解决。①全国综合性道路交通运输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不同形式的道路交通综合运输系统的效率还比较低。②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吸引力不够。③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断头路”“瓶颈路段”等,已成为影响高速公路、国道和城市道路网络效应的主要制约因素,道路运输整体化、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程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④在道路交通运输建设和养护中使用的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还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基础,也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土地利用在全球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它的利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对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以及富裕程度的好坏,其影响将远远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道路交通建设和维护中过程中利用土地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更加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道路交通运输中的土地利用,要按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来指导。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以前往往是只注重经济效应,却忽视了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也没有考虑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有可能产生影响居民环境方面的噪音﹑振动﹑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的潜在性﹑日照﹑景观电波妨碍等。此外,交通方便性及土地价格也需要考虑。这些都应该在道路交通规划的前期及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我们以前在道路交通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对当地自然生态的保护,在道路交通土地利用过程中,没有完成处理好道路交通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的关系,往往只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3)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发达国家,这些往往是一个整体,道路信息完全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共用一个道路信息系统,做到各道路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道路信息完全公开,共同发展道路交通。我国往往把道路交通规划交给各级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交通设计是各级交通设计院或研究院,交通施工又是各交通施工单位,交通维护又是各道路养护单位,而他们之间往往没太多的道路信息共享。一方面,没有一个道路信息共享的平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有些道路交通信息也不太愿意共享.因此,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道路建设制度。这样无法使道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达到系统最优、规模最优,也无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道路交通建设与运行中的能源的利用效率低
在道路交通建设和维护中,需要消耗大量物力和财力,包括木材﹑水泥﹑钢材﹑砂石等。道路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有限化学能源,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欧美国家的能源的利用效率高,其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消耗的30%左右,而我国的石油的80%以上都被用在交通运输业上特别是道路交通运输上。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益还偏低。图1为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对比图,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比发展中国家的要高很多。
3.道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
现在的道路交通建设和运行中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多地阴霾的主凶,它还造成了噪音震动等污染,这些都没有得到很好得防治,道路的生态与可持续通发展也没有得到落实。
三、解决我国道路交通运输问题的办法
1.加大对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
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势必会带来道路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一个能够支撑本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持续发展,提高其国家竞争力的交通系统,特别是道路交通系统。因此,要纷纷加大对交通系统研究的投入,升级原有的道路交通网络,改善运输基础设施。只有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道路交通的基础上,加大对道路交通的投入,才能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够走出一条绿色环保的道路交通发展之路。
2.采用智能化道路交通运输
采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性“绿色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它能节约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节省材料、减少人力,而且科学安全;另一方面,它也能减少污染,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的破坏。我们在道路交通发展中采用智能化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也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我国应该以本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的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方向,把发展智能道路交通作为今后道路交通科学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
3.公交优先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4
道路的交通运输安全与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稳定发展,更与社会和谐发展联系密切。当今时代,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因此,必须加强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
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
道路交通法律和法规是有效约束驾驶员、参与者和交通管理相关人员的一种交通规范,是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需要全员共同遵守。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法规不够完善,没有制订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部分事故发生时,没有相关规定可以依法处理。同时,交通运输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部分运输企业对驾驶车辆、驾驶人员的动态监管不到位,安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对运输造成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交通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警力与装备,任务重而警力装备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且现有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与道路运输形势有差距,保障不够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健全和完善交通法规,使交通管理人员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能有法可依。
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交通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交通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特征,整体把握,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对策,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对于现有的交通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除此之外,政府与相关交通安全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意识能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普及相关交通运输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需要社会全员共同参与的。驾驶员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要保证对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同时要定时检查其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的安全离不开完善的道路管理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而且,部分企业对运输工具的安全性能和车辆保养重视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运输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要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政府应将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设施经费纳入政策预算,并定时对交通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在管理部分中低级公路时,有关单位应定时检查路面的安全情况,而在建设新公路时,要严格依照道路建设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对于交通运输工具,要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首先,提高安全性能的检测标准,以高技术标准保障车辆的使用安全,淘汰落后车辆;其次,进行公路设限管理。对客运、货运实行保护指标设限,运输危险货物时实行分类运输制,认真检测,关注交通运输细节管理;再次,强化车检工作,确保检测工具的百分百有效,对运输车辆的重点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发放检测合格证;最后,对因车辆问题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实行连带责任制,鼓励交通安全的管理主体相互合作。
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后继教育平台
我国道路交通条件复杂多样,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要求较高。一些交通事故发生,多是驾驶员操作不规范,出现违反交通法规的操作行为导致的。而这些行为的出现,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较差,酒后驾驶或是疲劳驾驶,影响了道路交通的运输安全。因此,运输企业要尽量为驾驶员提供培训、再学习的机会,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杜绝酒驾和疲劳驾驶现象的发生。运输行业由于其独有的特性,使其管理也有所不同,运输行业的驾驶员比较难每个月都参加企业的安全例会,大都是通过信件传递、手机或是网络接收信息。
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应依托全国各地的驾驶人员培训学校或是货物集散地监管组织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将安全教育例会改在货源地举行,并建立参会记录档案,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企业要针对从业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实施分层教育,有差别的对不同层次水平驾驶员进行培训。而且,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制度,从而保证驾驶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优秀的驾驶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对“三超一疲劳”的联动机制,对于货物运输超载现象,应加强路面控制与货源单位的有效监控,在特殊情况下,要求部分货运车辆配备双班驾驶人员,以防止出现货运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现象。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安全联系人制度和奖惩机制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管理的不安定因素,容易导致运输安全问题。而且,目前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中没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也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快速高质发展,相关单位要建立安全联系人的责任制度,并派驻有关安全监管人到企业中去。
加大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到个人,运用新型安全监管模式,齐抓共管,建立起全市范围的企业监管联系制度;向运输企业派驻运管人员担任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员,监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时掌握企业安全动态、安全隐患的整治、安全例会的开展、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车辆人员的档案情况;对已发现的安全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学习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包括提高驾驶员的薪资水平、予以额外报酬奖励、颁发奖章等,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开展。而对于不认真参加安全教育例会、再教育培训的驾驶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引起其他员工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有效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交通运输工作安全稳定进行,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运输法规,加强与生产主体的安全合作,有效管控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维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稳步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前进,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5
关键词 道路 运输管理 保障体系 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二、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四、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6
关键词:道路交通;现状;问题;对策
1引言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量。
2我国道路交通现状
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到去年年底达到345万公里,五年新增通车里程53.5万公里。
2.1高速公路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建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
到2010年末,基本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基本完成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中的高速公路,基本贯通“7918网”中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路,即:北京-上海、北京-福州、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哈尔滨,沈阳-海口、包头-茂 名,青岛-银川、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重庆、上海-昆明、福州-银川、广州-昆明[1]。
2.2农村公路
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到去年年底达到345万公里,五年新增通车里程53.5万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客运车辆达38万辆,农村客运线路9万条,日均发班120万个班次,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客运班车率分别达到98%和90%,极大方便了农村人民群众出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仍有1200个乡镇、12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其中90%集中在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2.3城市交通
在一些城市内部,已建成多种公共交通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BRT、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存,形成互补。
智能交通得到一定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目前我国已有568个城市建成了集接处警、信息采集、交通控制于一体的交通指挥中心,390个城市主干道实现了交通信号智能控制[2]。
2.4机动车保有量
截至2010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0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4亿人,每年新增驾驶人2200 多万人。
2.5高速公路收费新技术的发展运用
2010年7月28日,沪苏皖赣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正式开通,这意味着沪苏皖赣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车辆,只要装有高速公路通行储值卡和电子标签,就可实现不停车收费。至此,江西与安徽、江苏、上海正式实现了电子收费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收费一卡通。
2.6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及编号
为解决过去高速公路“一路多名”、“编号不一”、给群众出行特别是跨区域出行带来不便等问题。2010年7月国家高速公路网全部实行新命名编号。统一规范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是高速公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的基础和前提,对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2.7交通安全问题得到一定控制
2003年以来,我国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率年均下降5.5%、1145名政府人员因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被处分、年均查处超速行驶1900万起、酒后驾驶100万起、无证驾驶320万起,因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年均下降至少10%。
3道路交通所存问题
3.1交通安全问题
虽然在交通安全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仍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科学规划工作有待加强、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薄弱、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强化等五个问题。
3.2高速公路收费昂贵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占物流业总成本的1/3,而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8%左右,比发达国家要高一倍左右。世界各国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而在车辆通行费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国以超过2%的水平高居首位。
4解决措施
4.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加大安全保障投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措施、严格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管理、增强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4]。
4.2对高速公路收费问题进行限制
我国公路法明确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在收费年限届满或已还清贷款后,必须停止收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以及交通部的《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严格限定了高速公路还贷年限、收费站设置的密度规定。因此,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协调管理,维护高速公路网的正常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4.3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提高运输效率
中国“十一五”期间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据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至少30%,并能提高50%以上的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
5中国交通的发展计划及展望
畅通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对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即“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完成县、乡道中桥以上危桥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实现所有乡镇和90%的建制村通班车。同时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无缝隙管理理念,建设出一个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道路交通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J]. 交通财会, 2010(4)
[2]岳卫民. 浅谈中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交通标准化[B],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