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1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我部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规定,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收入要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为做好财政部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工作,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目前仍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为加强管理,两项基金要统一缴入当地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要多头开户。鉴于这两项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资金,应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单独设列户头,由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对其实行专项管理,不要与其他预算外资金混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基金要单独编制预决算,其预决算及其他统计数字均包括在预算外资金的总数中。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后,基金的收支核拨、预决算编制由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处(科)具体负责管理;各级财政综合处(科)主要起财政专户管理中的总会计作用,及时办理审核拨款事宜。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后,按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危重急症之一,是各种心脏病末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心肌细胞持续性或渐近线损害引起,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亡原因【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展和生活饮食习惯、环境的变化,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导致老年性慢性CH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女性CHF患者心理情绪障碍和社会角色的改变更为明显,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引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几年来我们对老年女性CHF患者实施新型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和体会分析、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老年女性CHF患者共60例,均为经病史、体征、超声心动图确诊、符合诊断标准、心功能在Ⅱ~Ⅳ的住院患者。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冠心等。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30例;将两组的年龄、病程、原发病、心力衰竭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按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做好紧急处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家庭社会等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舒适指数(S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病理、生理、心理评估,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新型优质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再次进行6min步行试验、SAS、SSD、ADL的评测。随访6个月,观察半年内心衰的复发率。

1.4 统计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8.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和随访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比较,在心功能改善程度、6min步行试验、SAS、SSD、ADL、半年复发率等方面,P

3 讨论

3.1 人文关怀 患者的整个住院就诊过程中,从病室安排、生活设施、日常管理、治疗护理等方面着手,将人文关怀上护理贯穿体现其中,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诊休养环境。病室保持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盖被轻暖、衣服松软、清洁干燥;生活设施和抢救治疗仪器设备齐全到位、安放有序。加强病区管理,保持病室整洁和安静,注意隐蔽性;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定期和按需巡视病房,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探视时间;做好病区内消毒隔离工作,减少院内感染的可能。配备一名助理护士协助患者的生活管理,严格控制出入量【2】。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利于血液循环和改善心功能;卧床的患者要定时变更和翻身或下床活动,做好饮食、皮肤和口腔护理,严防压疮和泌尿系感染;做好保护性咳嗽动作,利于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

3.2 心理干预 较多老年女性CHF患者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病情较重、预后不佳,加上对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护理要点不甚了解,因此常会出现恐惧害怕、焦虑紧张和抑郁失落等不良心理反应。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介绍以往成功救治的病例,请恢复较好的病友多做正面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感【3】。加强护患沟通,多倾听患者的心声,同情理解、关心体贴病人,当病人为亲人,尽量满足其合理诉求,纾解紧张焦虑的心理。请患者家属和和朋友多关心支持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缓解抑郁失落的心理。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拾生活的希望,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利于身心早日康复。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3

1 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1.1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1.2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糖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1.3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1.4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关健在于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 使护理质量管理“人人皆知”根据急诊护理特点,我们定出各班次,各职责的工作责任制,护士长经常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工作安排化,技术操作规范化,从而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序开展,在加强抢救室管理上,每安排一名急诊护士,担任急诊的护士必须认真检查抢救室内的药品、仪器性能、器械、无菌包、各种管道、氧气、电源等。负责出诊箱内氧气、氧气袋充氧,定时仪器充电、加油,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或通知有关人口进行维修处理。如一次在检查电源时发现插板上有个三通插头不通电,急诊护士立即通知电工维修,这时观察室——感染性休克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及时修好电源插座,使抢救得以顺利进行,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病人复苏成功,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人好转出院,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是抢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 加强救护人员职能建设,提高抢救质量

加强急诊意识,加强救护人员职能建设和技术培训,是完成现代救护全过程的关键。按照目标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和岗位责任制要求,急救学习班,学术交流会,参加疑难重症死亡病倒分析讨论,开展业务讲课,促进知识更新。通过专业训练,岗位练兵,技术考核、竞赛等活动,强化一专多能,从而大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制订了常见危重症抢救程序和突发事件抢救预案,认真地执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做到一急;急诊意识强;二快:出诊速度快,抢救操作快;三熟:熟悉常见病抢救程序,熟练常用的药物剂量作用,熟悉掌握仪器操作;四定:药品、仪器定数量、定位置、定时检查、定人保管;五知:知危重病人的姓名、诊断、治疗、主要检查阳性体征、心理状态;六会:会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使用呼吸机、洗胃。从而提高急诊抢救工作的应急变能力,赢得抢救时机,使急诊抢救质量不断提高。两年来院内抢救496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8.8%。

4 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33-02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共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80例,女20例,年龄20~70(平均36.6)岁,均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5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5例。

1.2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3孔法行阑尾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16例,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

2 结 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30~100(平均45)min。腹腔引流管于术后24~48h拔出[1]。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2~8(平均4.7)d。

3护理体会

3.1术前常规护理

本组均为急诊手术,术前宜争取时间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掌握有无手术禁忌证。按腹部手术备皮,因第一穿刺口在脐下缘,因此要做好脐部清洁工作,防止穿刺口感染[1]。术前禁食、禁饮;留置导尿管和胃管;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

3.2心理护理

阑尾炎患者腹痛难忍,加上急症手术,故多有紧张、恐惧心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技术,许多患者及家属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心存顾虑,护士应主动给患者讲解腹腔镜的基本知识,与开放性手术的区别、优缺点,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介绍相同手术的患者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本组患者对腹腔镜阑尾手术有了初步认识后,基本都同意接受腹腔镜手术,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3术后护理

3.3.1患者全麻术后返回病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防止高碳酸血症,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患者清醒后,可拔出尿管;若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可拔除胃管,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3.3.2观察切口渗血及疼痛情况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腹壁仅留3个0.5~1.0cm大的切口,皮肤表层不需缝合,采用创可贴粘贴,切口3~5d愈合,一般疼痛轻微、不会感染和裂开,但应观察有无红、肿、热、压痛和硬结等。

3.3.3饮食指导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胃肠道干扰较小,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饮少量温开水,而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如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应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术后第1天如无异常,通常给予半流质饮食。

3.3.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⑴术后肩痛:本组28例术后出现肩部疼痛,其原因是由于腹腔内CO2气体刺激膈肌和隔神经,而支配膈肌的神经与支配肩部皮肤的神经位于同一神经节节段所致,一般术后3~5d可缓解,术后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可加速腹腔内残留的CO2气体排出,预防肩痛的发生[2]。⑵术后恶心、呕吐:本组术后13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原因多因物所致,也可因手术刺激胃肠道引起,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及时给予止吐药。如频繁呕吐伴腹痛、腹胀,应考虑有腹腔内器质性病变发生。⑶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由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干扰少,切口小,因此术后疼痛较轻,对腹痛较明显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早确定有无脏器损伤;如观察发现有腹胀、腹痛并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快等休克表现,提示术后出血,要加快补液,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止血、抗休克处理,必要时手术止血。⑷皮下气肿及气胸:若气腹压力过高,气体可经穿刺口向皮下组织扩散引起广泛的皮下气肿甚至气胸,若皮下有捻发音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继续扩散,一般少量气体会自动吸收,大量气体时则作抽气、吸氧等紧急处理[3]。

4出院指导

术后3~5天如无并发症,即可出院。嘱患者保持创口清洁,暂勿洗澡,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活动,可进普通饮食,如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李卫,谢荣俊,李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9例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5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说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程特色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对某课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1],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笔者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基本信息 《人体解剖学》是3年制普通专科护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36学时。它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医学入门的基础课程,也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构成了培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的核心基础课程,并为后期临床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性质与定位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科学,以就业为指导,以够用、适用为主,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护师岗位所需的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1.3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围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2]。

1.3.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体系统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基础。

1.3.2技能目标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专科技能;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专科检查、医疗记录。培养学生对一般急症的急救意识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理论与技能转化为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本领。

1.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和累献身精神,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临床探索精神。

2 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产学结合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必先从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总结三个环节设计,课前有预习,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周密剖析、系统阐述,突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启发提问、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同时在实训教学中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学法上,既要授知识理论又要授学习方法,教学生看书的方法、记忆的技巧、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3 教材分析

《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第6版,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教材具备思想性和启发性,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基本符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4 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在无课时间即到医院参加见习带教。该团队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充分体现了院校一体、医教结合的办学特色。校内资源包括在校园网络内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资料[4],题库以及教学视频等,校内分别开设有多个实训室及3个大型陈列室,包括塑胶模型、人体标本,铸型标本断层解剖标本针灸标本甘油标本、塑化标本、胚胎标本护理实用解剖标本。校外有一所所独立的附属医院和4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通过将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能够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充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5 课程特色

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实验课是解剖教学重要的环节,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及人体浅静脉的分布走行有针对性选择穿刺部,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到解剖实验课的学习中,不仅有利于解剖学内容的掌握,更会为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护理实践操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外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与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相结合";遵循两个原则:与临床实践工作、护理资格考试相对接;强化三种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训练、实习前强化训练。

6 学生情况分析

人体解剖学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对该课程普遍存在怕脏、怕臭、怕尸体等恐怖心理,加以解剖知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难记忆,为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就课前准备的习题进行练习,重点知识应当课后进行总结,授课同时即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后多看图谱,重要人体器官结合图谱适当绘制器官结构图;在每次实训课中,允许学生将自己亲自解剖的尸体标本每做完一个层次的分离即进行拍摄,等到复习解阶段又将图片一张张翻看,能有效地增强复习效果[5]。巩固记忆,评价教学效果,最后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辅导习题集,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

7 考核及教学效果评价

为达到教学目的,我校将考试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占60%为理论考试,实验报告占总成绩1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20%,作业练习占10%。技能考核在实训课程结束后进行安排。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随堂反馈、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等方式进行,该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晓黎.口腔护理说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08):243-244.

[2]汤挺兵,黄阳生,钱金岳,等.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2,35(06):846-847.

[3]闫锡秋.高职高专《五官科学》课程说课设计[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1):62-63.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 问题情景教学; 临床实习; 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083-02

doi:10.14033/ki.cfmr.2015.04.041

设立“问题”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模拟问题场景展开教学,让护生在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演练体验,遇到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技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1-2]。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儿科的护理操作难度大,患儿家属的维权意识强,不接受临床护生护理服务的现象经常发生,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很难得到具体的实践体验,严重影响了护生对临床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提高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笔者设立了问题情景教学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 3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实习护生70名,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名。均为护理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年龄21~23岁,平均(22.4±0.6)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习态度、基础教育背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入科后均由教学组长统一带领介绍儿科病房的的环境、规章制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及护理流程。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后跟带教老师上班参与临床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主动传授,护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完成实纲规定内容。试验组: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已有的儿科知识,以儿科病房中的常见病及常见急症为基础,以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为目标,设置有代表性的问题案例。具体内容如下:(1)案例一般资料。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及在这些病例中涉及到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健康教育、常见的技术操作流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吸氧、婴幼儿灌肠、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等。(2)根据各病例特征设立“问题”情境。如:晨间护理发现热水瓶放置在床边桌上,桌面上有牙签、水果刀,患儿床边熟睡却未拉上床档;肺炎合并心衰的处理、坠床、高热惊厥、婴幼儿窒息的急救等。护生入科用1 d的时间,由带教老师集中进行儿科相关知识宣教,提出相关要求,告知护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运用模具进行模拟教学,边讲解、边指导儿科常见的技术操作项目如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高热惊厥的急救、新生儿、婴幼儿心肺复苏等。第2~3天由带教老师将所设立的问题情境介绍给护生,对模拟演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估计,并组织护生学习。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护生小组讨论,并通过看书、看录像、网络等形式查阅相关资料, 对情景模拟活动做充分的准备。然后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观察护生是否能察觉到患儿的病情已发生变化,是否能关注到患儿所处的环境不够舒适和安全,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护生观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模拟演练后,将学生分给临床实习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出科时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

1.3 评价指标

出科前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由其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内容,共发放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随机选择10名患儿家属对护生做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操作熟练度等内容,12组学生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操作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习结束后两组护生操作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操作成绩 理论成绩

试验组(n=35) 92.8±2.3 89.5±6.6

对照组(n=35) 87.2±3.8 81.3±5.4

t值 7.46 5.69

P值

2.2 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

组别 患儿家属满意度

带教老师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不满意

试验组 95.8(115/120) 4.2(5/120) 100(35/35) 0

对照组 89.2(107/120) 10.8(13/120) 82.9(29/35) 17.1(6/35)

字2值 3.84 5.52

P值

3 讨论

3.1 问题情景教学法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临床带教一般都是护生被动的接受带教老师的传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觉性、独立性、个性均被淹没,缺乏独立性思维,学习积极性不高[3]。儿科患儿是相对特殊的群体,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儿、小皇帝、小公主,家属对实习护生基本都有抗拒心理,不喜欢护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做治疗性操作,护生动手的机会受到限制,心理受打击,使其学习主动性更加不高。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各种情境,引入入胜,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阅资料,策划情景。角色扮演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护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4],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表1显示,试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时,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3.2 加强了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沟通能力是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医院对本科护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5],而她们在学校多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沟通技巧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前接触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不善于与人们交流,尤其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组织沟通内容,而儿科患儿家长经常对实习护生不予理睬,使护生产生恐惧心理,更不愿意与其交流。问题情境教学法演练过程中,护生经常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能力和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通过模拟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够揣摩患儿家属的心理,体验家属的感受,能够大胆地跟患儿及家属去交流;熟悉疾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护理要点,能够更好地为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在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有了自信心,减轻了恐惧心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3.3 问题情境教学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以带教老师作为主导、护生为主体,带教老师利用护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及儿科临床常见病为框架,设置不同的场景,护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对老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推断,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练习临床技术操作技巧。由于提前模拟了临床的工作环境,熟悉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懂得了沟通技巧,熟练了技术操作,对临床实习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及陌生感有所减少。同时通过开展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实践使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得到锻炼,在跟随带教老师前已进入角色,增强了自信心,进入临床后不再缩手缩脚[6],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症案例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问题情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护生在一个月内要将四年所学综合运用到临床,时间紧,任务重,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带教老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符合教学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同时也要贴近临床,在注重护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的同时,还要关注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合作创新能力、交流的能力、职业情感体现等都应在“问题”情境中有所设计。只有这样,实施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赞,廖少玲,黄娟娟.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85-86.

[2]钮美娥,赵鑫,汪小华.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6):67-68.

[3]濮丽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96.

[4]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 2145-2146.

[5]张雪雁,李军,都美玲.儿科护理见习应用模拟教学法对培养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3557-3558.